高中歷史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君主制整體的演進和強化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1頁
高中歷史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君主制整體的演進和強化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2頁
高中歷史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君主制整體的演進和強化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3頁
高中歷史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君主制整體的演進和強化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4頁
高中歷史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3君主制整體的演進和強化省公開課一等獎新名師獲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君主專制政體

演進與強化1/49本課結構:皇帝制度丞相制度監(jiān)察制度選官制度地方制度君主專制政體演進君主專制政體強化2/49地方權力中央權力集中集中皇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主要矛盾:中央與地方、皇權與相權本質:皇帝獨裁,君主專制地方中央皇帝三公九卿郡縣制3/49史料鏈接: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經(jīng)用這么話形容秦代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不論大小皆決于上”。

1)“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分別是什么意思?2)歷朝皇帝制度是否繼承了這一特點?為何?“法令出一”:國家法律、政策都取決于皇帝一人意志。“別黑白而定一尊”:皇帝含有天下獨尊地位。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皇帝集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指揮權于一身。君主主宰國家政治而沒有其它任何力量能夠對他有所制約。這成為中國古代政治定律。歷代官僚體制雖有所改變,不過都以維護皇權、服務于皇帝為基本標準。4/49好了歌

人人說做皇帝好,其實皇帝也苦惱;忠奸難辯睡不好,后宮爭寵吃不消;要是官吏選不好,貪污腐敗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難保。忠奸難辨

君權與相權官吏難選選官制度腐敗難治監(jiān)察制度地方難管地方制度皇帝煩惱5/49二、君權與相權

閱讀書本第二框,聯(lián)絡上一節(jié)內(nèi)容,梳理出漢、唐、宋、元統(tǒng)治者怎樣創(chuàng)新制度緩解皇權與相權矛盾。1、秦朝?2、漢朝?3、唐朝?4、宋朝?6/49

材料一:漢景帝時期,竇太后想封其兄王信為侯,景帝不敢獨自做主,“請得與丞相計之”。而丞相周亞夫說:“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丞相不一樣意,景帝也只好作罷。材料二:晁錯得罪過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預誅之,晁錯得知后逃到景帝處尋求呵護。申屠嘉后悔地說: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故誤。材料三:丞相有權任命四百石以下官員,有權舉薦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級官員。田蚡為相時舉薦官員超出了兩千石品秩。經(jīng)過上述材料,大家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7/49秦朝:在中央設置丞相;漢初:漢承秦制,丞相實質是掌握行政實權總理大臣。8/49■君權和相權■

漢武帝所用丞相十三人,下獄死者占其半,生者如田蚡、石慶、公孫弘輩,只能裝聾作啞,唯命是從而已。以至于討論出兵邊疆大事,漢武帝竟說“田蚡不足與計”。漢武帝如此重用內(nèi)朝官,用近臣、內(nèi)朝來壓制宰臣和外朝,當拜公孫賀為相時,賀竟伏地大哭,不受印綬。另外,武帝還大膽啟用出身寒微士人做官:比如從奴隸群眾提拔了衛(wèi)青做大將軍等。姓名離任原因任職時間竇嬰免職1年2月許昌免職3年8月田蚡逝世3年9月薛澤免職7年6月公孫弘逝世2年4月李蔡畏罪自殺3年嚴青翟畏罪自殺2年10月趙周下獄死2年7月石慶逝世8年3月公孫賀下獄死12年2月劉屈髦下獄腰斬2年2田千秋昭帝時死2年9/49決議機構執(zhí)行機構漢武帝設“中朝”牽制“外朝”示意圖皇帝尚書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中朝外朝相權一分為二10/49中朝與外朝概念:何謂“中朝”與“外朝”?“中朝”設置原因是什么?它實質上是什么產(chǎn)物?發(fā)展趨勢怎樣?薩孟武先生在《中國歷代中央政制》載:“天子畏帝權旁落,懼大臣竊命,欲收其權于近臣,慣用中朝官來抑制外朝官。歷時既久,近臣便奪取大臣職權,因另外朝官乃退居于備員地位,而中朝官卻漸次變?yōu)橥獬?。中朝官一旦演變?yōu)橥獬?,天子復欲奪其權,而更信任其它近臣。這么由近臣而大臣,演變不已。”11/49秦朝(漢初):在中央設置丞相;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讓平民出身人參議要政;設置“中朝”反抗“外朝”;12/49皇帝(皇權至上)尚書省

執(zhí)行機構中書省

制令決議

門下省

封駁審議

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凡軍國大事,必由中書省決議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后始付尚書省頒布執(zhí)行

1、集體宰相制,相權一分為三2、相互牽制,互為補充,防止權臣大權獨攬,利于加強皇權3、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提升行政效率4、君主專制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制約5.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走向完善,是中國政治制度史上含有劃時代意義。決議過程:中書省—門下省—皇帝—尚書省—六部13/49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推行時代丞相職權、地位作用確立于秦、盛行于漢確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幫助處理全國政事,有相對獨立決議權、審議權和行政權三省長官均為宰相,相權一分為三。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趨向鞏固。使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走向完善14/49秦朝:在中央設置丞相;漢朝:頻繁更換丞相,讓平民出身人做丞相,設置“中朝”反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設中書門下(丞相),增設“參知政事”(副丞相);設樞密使管軍事;設三司使管財政15/49樞密院參知政事副宰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機構長官行宰相職長官樞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權皇帝二府機構職能官職及權利中書門下最高軍政機構分財權減弱宰相權利皇帝總攬大權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16/49元朝“一省二院”(1)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領六部,行宰相職權(2)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3)統(tǒng)領宗教及西藏事務:

宣政院元朝加強皇權新舉措17/49秦朝:在中央設置丞相;漢朝:頻繁更換丞相,讓平民出身人做丞相,設置“中朝”反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設中書門下(丞相),增設“參知政事”(副丞相);設樞密使管軍事;設三司使管財政相權一分為二相權一分為三深入分散相權明朝:廢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權很大廢除相權其演變總趨勢?影響?趨勢:

君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減弱直至被廢除。18/49

史料一:兩漢時期,皇帝對丞相待之以禮。丞相竭見皇帝時,皇帝起立,賜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還要親自去探視。隋唐時期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質等人向宋太祖奏事,開始大臣還坐著,宋太祖說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讓他們站到自己面前,指給他看。待范質等人回到原處,座位已被撤掉。今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議事了。史料三: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要求“大朝議”須“眾官皆跪”。清朝官僚上朝跪地時間尤其長,以至于大臣們都備有尤其護膝。經(jīng)過這些故事,大家能發(fā)覺什么歷史信息?史料鏈接19/49讀史感悟: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上朝禮儀改變,說明了什么問題?——皇權加強;——相權減弱;

延伸:中國古代為何要減弱相權?丞相權力過大威脅皇權,皇權與相權矛盾加劇20/49二、丞相制度1、演變:秦朝、漢朝、唐朝、宋朝、明朝。2、趨勢:皇權不停加強;相權不停減弱,直至廢除。

3、影響:君主專制制度走向極端;——封建社會日益走向衰落。

21/49古代中國又是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精神》中寫道:“一切有權力人都輕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經(jīng)驗,預防濫用權力方法,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22/49秦朝:西漢:御史大夫(州)刺史御史臺明初至清末:元朝:都察院歷代監(jiān)察機構設置:唐朝:宋朝:御史臺提點刑獄司23/49古代中國又是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孟德斯鳩在其《論法精神》中寫道:“一切有權力人都輕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經(jīng)驗,預防濫用權力方法,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這些辦法有效嗎?監(jiān)察官對誰負責?全部官員都受監(jiān)察嗎?古代監(jiān)察制度對今天有什么啟示?24/49怎樣評價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主動:監(jiān)察體制逐步健全,(一定程度預防官員腐敗、貪臟枉法,濫用職權等,)適應了專制主義王朝實施有效統(tǒng)治需要。局限:1、未能對皇權作出制約(代表皇帝不代表社會)2、監(jiān)察官員和監(jiān)察機構貪臟枉法情形司空見慣,使得監(jiān)察系統(tǒng)受到嚴重破壞。25/49選官制度歷史改變(一)先秦:“世卿世祿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nèi),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權位。(二)漢:“察舉制”由官吏察訪適當人才,向中央推薦給予任用選官制度。察舉制(漢武帝)a.察舉各郡國歲舉孝廉各一人b.征辟征召才能之士(三)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門設置“中正”,對當?shù)厝宋锏虏胚M行評定,分為九等。中正評定品級成為授官依據(jù)。(四)隋唐至明清:科舉制以考試來選官制度,其基本特點是“一切以呈文為去留”,自隋產(chǎn)生后,為歷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告廢除科舉制。歷史檔案26/49皇帝煩惱之選官取才

材料一:東漢順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舉六名孝廉名額,當權貴族勛戚爭相請托,結果真正名士入選只有一人,其它五人都是走后門人選。材料二:鄧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將軍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長官48人,其余官職不可勝數(shù)。弘農(nóng)楊氏四世為三公,汝南袁氏則四世五公。材料三: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即使察舉制有機動靈活、節(jié)約成本優(yōu)點,不過這項制度缺點更多,經(jīng)過材料大家談談察舉制有哪些缺點?1、輕易任人唯親2、操縱在世家大族手中3、難以選拔到真正人才問題解析27/49唐太宗在金殿瑞門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轂中。”明代思想家顧炎武則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苯Y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科舉制看法。主動作用:(1)改變了世族門閥把持朝政局面,擴大官吏起源。(2)有利于形成高素質文官隊伍,提升行政效率。(3)尊師重教傳統(tǒng),刻苦勤奮讀書氣氛。(4)促進了文學繁榮。(5)以考試成績?yōu)殇浻脴藴剩鄬焦?。消極作用:(1)考試內(nèi)容束縛思想,造成士人長久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造意識。

(2)為皇權服務。(3)過分重視不切實際學問,嚴重妨礙了科學文化發(fā)展,是造成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后主要原因之一??婆e制打破選官權被人控制,處理特權階層操控問題。28/49

很多西方學者對中國科舉制度都有著極高贊賞和評價。美國學者柯睿格在《哈佛亞洲研究學報》上發(fā)表論文說:“以科舉考試為關鍵中國文官行政制度創(chuàng)建,是中國對世界最主要貢獻之一”。美國漢學家卜德說:“科舉制無疑是中國贈予西方最寶貴知識禮品”?!秳蛑袊逄剖贰肪幷叽奕鸬抡J為,科舉制度“為全部西方國家以考試錄用人員文官考試制度提供了一個遙遠榜樣”??婆e制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創(chuàng)造”。中國古代科舉選官制度被西方學者推崇原因是什么?

科舉制面向社會、公平競爭,強調(diào)憑才能而不是憑出身選拔官吏。

世界影響29/49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實施時間標準方式局限西周至春秋

漢隋唐至明清是否貴族

限定在貴族范圍內(nèi)封閉性:以官舉士權操于上八股制度禁錮思想九品中正制世襲

品德舉薦魏晉南北朝門第評定授官科舉制才學考試成為世族把持政權工具發(fā)展規(guī)律:標準由家世財產(chǎn)門第逐步發(fā)展到才學,選拔標準趨向公開公平方式:由舉薦評定授官到科舉考試,選拔方式趨向嚴密、科學30/49皇帝煩惱之選官取才選官制度隋唐戰(zhàn)國魏晉漢朝西周世卿世祿:血緣科舉取士:才能九品中正:門第軍功授爵:軍功察舉征辟:孝廉特點:標準越來越科學,公正,客觀31/49——選官制度建立目標:

強化專制統(tǒng)治,重視集納人才以充實執(zhí)政集團,提升行政效率。

——選官制度建立(共同)作用:

對維護地主階級封建統(tǒng)治,促進封建社會發(fā)展起過巨大作用。

選官制度(了解一下)32/49明清科舉考試程序儒童童生童試生員秀才鄉(xiāng)試舉人(經(jīng)過)乙榜(中舉)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亞元第三四五名:經(jīng)魁會試貢士(經(jīng)過)會元(第一名)殿試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甲榜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狀元榜眼探花33/49朝代地方行政機構秦朝郡、縣二級制

漢初郡、縣二級制

漢中后期州、郡、縣三級制

唐道、州、縣三級制

宋路、州、縣三級制元省、路、府、州、縣明?。ǔ行嬲顾荆?、府、縣清省、道、府、縣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qū)劃演變34/491、兩漢地方政治制度演變(1)西漢初郡國并行制(2)漢武帝后期,全國分13州,州刺史

代表中央監(jiān)察諸侯與地方高官(3)東漢州“刺史”改為“州牧”,地方行政區(qū)劃轉變?yōu)橹菘たh三級,35/49

漢在實施郡縣制同時,又有封國制存在,這是同秦最大相異之處。西漢封國制源于秦末楚漢相爭時期。當初,劉邦為了分化項羽陣營,壯大自己力量,曾封韓信、英布等為王,這些人因為非劉姓,故稱"異姓"。西漢建立后,鑒于異姓諸侯王擁兵自重,威脅中央,先后加以鏟除。鏟除異姓諸侯王后,劉邦暫時還不具備控制全國力量,加之他又主觀地認為秦朝是因為沒有分封子弟為王,造成孤立而亡(鑒于秦朝之亡在于天子之“孤立”,

)緣故,遂又大封同姓子侄為王,形成了郡國二制并行局面??⑿兄朴蓙怼?6/49蒙古:東北:云貴:臺灣:嶺北行省遼陽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檢司37/492、元朝行(中書)省設置:A.中書省直轄“腹里”:中央最高行政機構B.宣政院轄區(qū):C.行省設置:地方最高行政機構D.省下行政區(qū):路、府、州、縣38/492)行省與中央關系(1)民政:報中書省。(2)軍政:報樞密院,不得調(diào)動軍隊。(3)財政:不得更改賦稅制度。1.行省要受中央節(jié)制。2.定時覲見、述職。3.監(jiān)察機構進行監(jiān)督。4.省官互遷。趨勢:中央權力加強,地方權力減弱;

39/493、元朝行省設置歷史作用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改革。(1)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2)調(diào)整了中央與地方關系。(3)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4)開創(chuàng)省制,影響深遠。明清沿用行省制度(1)明代:省、府、縣(2)清代:省、道、府、縣40/49比較元朝行省制度與今天行政區(qū)劃異同。相同點:①都是適應我國疆域遼闊特點,將各個地域統(tǒng)一在中央政府管轄下。②都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域管轄。不一樣點:①元朝行省轄區(qū)較大;有些名稱仍在使用,但大多數(shù)名稱已改變。②今天行政區(qū)劃中,設置了一些自治區(qū)和尤其行政區(qū),給這些地域高度自治權,這在元朝是不可能。③元朝行省制度主要作用是代表封建中央控制地方局勢,管理地方,征發(fā)徭役,搜刮財富。而今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行政區(qū)劃更多是表達對地方管理和建設職能,代表當?shù)厝嗣窭?。教學參考41/49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停加強君主專制中央嚴格控制地方相權不停減弱君權不停加強中央集權特點42/49(1)中央集權不停發(fā)展,一直存在兩對矛盾: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矛盾、皇權和相權矛盾。(2)皇權至高無上,擁有立法、行政、司法等決議大權。(3)中央牢牢地控制著地方官吏任免、監(jiān)督和考評。從漢至元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特征:小結43/49小結與評價地方分權集中中央集權集中皇帝從秦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特點1、不停發(fā)展了專制主義中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