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學縣2024年中考歷史四模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改革范式上,這是史上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tài)上的破冰難乎其難。而就其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這場改革是指A.洋務運動B.戊戌變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運動2.北宋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統(tǒng)治者強化中央集權,采取了什么樣的治國政策A.重文輕武B.閉關鎖國C.強化君權,分解相權D.八股取士3.2004年的圣誕節(jié),美國人薩拉發(fā)現,39件圣誕禮物中,“中國制造”的有25件。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生活會怎么樣?薩拉突發(fā)奇想,決定在2005年全家不買中國產品。一年的嘗試結束后,薩拉不得下感嘆,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實在太難了。這則故事反映了A.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已形同虛設 B.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C.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任重道運 D.世界經濟發(fā)展的重心轉移4.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者是A.蔡倫 B.華佗 C.張騫 D.畢昇5.2019年5月1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主題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生動再現了亞洲在世界歷史進程中悠久燦爛、多元共生、交流互鑒的文明圖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現的是()①金字塔②《漢謨拉比法典》③佛教④基督教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6.在談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時,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龔書鐸說:是因為“在他手上打了敗仗丟了土地,沒有面目見先帝”。這里所說的“土地”是指()A.廣州 B.香港島C. D.遼東半島7.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毕铝嘘P于“改革開放”的說法,正確的有()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②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展開③深圳等經濟特區(qū)的設立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④鄧小平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的光輝旗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他鄉(xiāng)埋忠骨,悲壯留青史。2018年3月29日第五批在韓志愿軍遺骸上午回國。下列事實與這場戰(zhàn)爭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是()A.美國第七艦隊入侵中國海峽 B.西藏和平解放C.上甘嶺戰(zhàn)役 D.《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的簽訂9.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閉關政策,對該政策評價正確的是①成功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③不利于接觸與學習世界先進科技和思想文化④貽誤了走向世界的機遇,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中人口結構變化情況示意圖,圖中城市人口總人口比例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推動 C.對外增強殖民掠奪 D.珍妮機的廣泛應用11.伴隨新中國誕生,共產黨提出了方針,使文學藝術出現了嶄新的局面A.共同繁榮B.百花齊放、百家爭鳴C.一枝獨秀D.獨立自主12.據考古發(fā)現,半坡遠古居民已經能夠A.種植水稻B.種植粟C.建造干欄式房屋D.使用青銅器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對外交往是一個國家實力的展示。歷史上,中國曾經輝煌,也曾飽經滄桑。當今中國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響著世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域開通后……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睅煷蟀妗稓v史》七年級上冊材料二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被一個剛剛興起的島國打敗,徹底暴露了中國外強中干的腐朽本質,各列強膽子也就壯起來了,準備對中國進行一次更大的瓜分?!櫭髁x主編《中國近代外交史略》材料三——人教版普通高中《歷史》必修Ⅰ材料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徹底結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開了對外關系的新篇章……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中國外交有了重大突破?!私贪嫫胀ǜ咧小稓v史》必修Ⅰ材料五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似乎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外開放,讓世界進入中國;第二個階段還是對外開放,但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第三個階段依然是對外開放,中國已經開始改變世界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005年4月)材料一中,“這條道路”被后人稱為什么?依據材料概括指出,“這條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剛剛興起的島國”是哪個國家?并說出材料三中的情形是在哪一條約的刺激下出現的?在這一條約中出現的侵略中國的新方式是什么?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依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中國在對外開放中,“讓世界進入中國”的一項具體措施,并說出表明“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國際或地區(qū)組織?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中國怎樣才能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的影響力。14.在實現祖國統(tǒng)一的道路上,“一國兩制”構想發(fā)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1)請簡述“一國兩制”的含義。(2)創(chuàng)造性的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是誰?(3)在“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門分別于何時回歸祖國?15.列舉清朝前期加強西藏地區(qū)管轄所采取的措施。

參考答案一、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依據材料“第一次輸入式改革”“意識形態(tài)上的破冰”“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可知是指洋務派進行的洋務運動。結合課本所學,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意識到西方資本主義的強大,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掀起了洋務運動。因為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A項符合題意;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BC兩項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材料“經濟來說,這又是本民族從千年農耕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的‘驚險一躍’”是提示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洋務運動,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yè),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瓦解了自然經濟。2、A【解析】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為了鞏固統(tǒng)治,北宋統(tǒng)治者采取了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確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的具體表現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xù)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逐漸形成。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轉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所以A項符合題意;B項是清朝實行的對外政策,C項是宋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D項是明朝科舉考試的政策。由此分析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3、B【解析】

依據題干美國的圣誕禮物大多數是中國的商品,中國的商品走入美國的每個家庭。反映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的聯(lián)系密切,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題干的材料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4、D【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平民畢昇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一個活字可以重復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術節(jié)省雕版費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畢昇的活字印刷術奠定了近代印刷術的基礎。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5、A【解析】

依據題干“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結合課本所學可知,古巴比倫王國是西亞兩河流域的一個國家,《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制定的法典,是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成為法典;公元前6世紀,佛教創(chuàng)立與南亞的印度。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在這種情況基督產生了。巴勒斯坦地區(qū)屬于亞洲,地中海東岸,②③④正確,A項符合題意;排除CD兩項;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埃及是北非的國家。①錯誤,排除B項;故選擇A?!军c睛】“紀錄片《亞洲文明之光》”“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現”是解題的關鍵,即選擇屬于亞洲的文明成果。據所學,《漢謨拉比法典》是西亞巴比倫王國的成就;佛教發(fā)源于南亞的印度半島;基督教誕生于巴勒斯坦地區(qū);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就,埃及是北非的國家,排除①,可知確定答案。6、B【解析】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時,中國的皇帝是道光帝?!霸谒稚洗蛄藬≌虂G了土地”意思是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后,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所以這里說的“土地”是指香港島,答案選B。7、D【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隨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展幵,建立了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80年,我國建立了深圳等經濟特區(qū),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開,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成為指導我國改革開放的光輝旗幟,由此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題意;故選D。8、B【解析】

根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0年6月,朝鮮內戰(zhàn)爆發(fā),美國派兵侵略朝鮮。美國第七艦隊入侵海峽,阻止解放;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朝鮮請求中國派兵援助。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上甘嶺戰(zhàn)役是發(fā)動五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之一;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選項ACD與抗美援朝戰(zhàn)爭相關聯(lián),但是不符合題意;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與這場戰(zhàn)爭沒有直接聯(lián)系,符合題意,故選B。9、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清朝閉關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了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但沒有能成功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故①不符合題意。閉關政策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嚴格約束外國商人活動,限制中國商民出海貿易,因此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故②符合題意。清政府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故③符合題意。清政府閉關自守,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故④符合題意。故選B.②③④?!军c睛】本題的解答關鍵在于把握閉關政策的評價: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了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②消極:清政府閉關自守,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啟示: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閉關鎖國是一種消極的政策,只能導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10、B【解析】

依據材料中給出的時間“1801-1911年”以及英國城市化進程的信息可知,隨著兩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從事第二產業(yè)的人數激增,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涌向工業(yè)發(fā)達的城市,促使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從而導致了英國城市化進程的出現,故B符合題意。紡織工人數量增加、對外增強殖民掠奪、珍妮機的廣泛應用屬于客觀原因,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11、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出現了嶄新的局面。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文學藝術也步入新的時代,許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現實生活、題材新穎、風格各異的作品,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2、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種植水稻,故A不符合題意;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粟,故B符合題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欄式房屋,故C不符合題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會制造青銅器。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簡答題(共3小題,滿分26分)13、(1)道路:絲綢之路;作用: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2)國家:日本;條約:《馬關條約》;新方式:開設工廠。(3)突破: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4)措施:建立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城市等;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5)認為: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在國際合作中的地位;加強國際間經濟文化交流;推進建立國際新秩序?!窘馕觥?/p>

第(1)問,依據材料中“西域開通后”等信息可以得出在絲綢之路開通,加強與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第(2)問,材料中“甲午戰(zhàn)爭”是解題的關鍵,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治維新后日本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fā)展,發(fā)動了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中規(guī)定允許外國人在華投資開礦辦廠,成為列強侵略中國的新方式。第(3)問,依據材料中“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及已學知識可知在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改善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第(4)問,解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