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江蘇省丹徒區(qū)實業(yè)實驗學校六校聯考中考歷史對點突破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1971年10月25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是我國外交史上一次偉大的勝利。這一天發(fā)生的事件是()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C.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簽署《聯合公報》2.歷史圖片被稱為“凝固的歷史”,對下列圖片信息解讀正確的是()A.圖①反映了周朝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B.圖②中的發(fā)明對航海事業(yè)產生重要影響C.圖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術的高超水平D.圖④中的著作被稱為“中國18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3.“就在戈爾巴喬夫交出核按鈕的一瞬間,聚集在電視機前的人……都知道這是那座聳立了69年的紅色帝國大廈在忽然間徹底倒塌了?!辈牧现小凹t色帝國倒塌”的根本原因是A.戈爾巴喬夫改革B.西方的和平演變思想C.八一九事件D.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4.中世紀晚期以來,歐洲人把關注的中心由教會所代表的“神”轉到人類自身上,這就是歷史學家所說的“人的發(fā)現”。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文藝復興 B.新航路開辟C.手工工場的出現 D.工業(yè)革命5.新疆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地區(qū),它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哪一歷史事件之后A.西漢時設立西域都護B.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C.唐朝設立北庭都護府D.清朝時設立伊犁將軍6.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薄靶轮袊亮⒂谑澜缑褡逯帧钡臉酥臼牵ǎ〢.開國大典 B.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香港回歸 D.加入亞太經合組織7.2016年,巴西將舉辦3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上的巴西曾是()的殖民地。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國D.法國8.隨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大幕的正式開啟,人們對其歷史更加關注。如表關于“一帶一路”史實與結論的搭配,正確的是史實結論①張騫出使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②絲綢之路通到安息說明陸上絲綢之路最遠只達兩河流域③西漢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傳入內地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兩地的交流更加頻繁④隋文帝開鑿大運河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貞觀政要》有言“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是立國之本,如圖為東晉到北宋時期進入各級政府為官的寒門子弟所占比例,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國家統一的實現B.社會經濟的發(fā)展C.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D.科舉制度的推行10.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農奴的農奴主)之口說:“現在我們這里,一切都翻了一個身,一切都剛剛開始安排?!绷形恼f的這些變化是因為A.1861年改革B.彼得一世改革C.十月革命D.蘇聯模式11.下表為1952﹣1978年中國部分產品產量(單位:百萬噸)數據表。對此分析正確的是()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糧食產量163.92195.05194.53304.77棉花產量1.301.642.102.17原油產量0.441.4611.31104.05鋼產量1.355.3512.2331.78A.技術落后使糧棉產量長期停滯B.“大躍進”運動改善了原有經濟結構C.國企改革使工業(yè)生產迎來生機D.“一五”期間工業(yè)產量增速超過農業(yè)12.張老師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一課時,出示了兩幅圖片(如下圖).對這兩幅圖片的解讀,正確的是()A.太學是最早的私學B.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C.漢武帝首創(chuàng)殿試D.太學生通過鉆研八股,求取功名13.“宋朝開封逐漸變成一座幾乎是完全放任自由的消費者天堂?!笨烧f明此觀點的是A.經商的時間不再受到限制B.蘇湖熟,天下足C.出現了很多大的商業(yè)城市D.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14.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課上,有些同學認為德國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學則主要責備英國和法國,還有些同學說這罪行雙方都有份??偟恼f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性質應該是()A.德國蓄意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B.英法被迫應戰(zhàn)的正義戰(zhàn)爭C.帝國主義爭奪霸權的戰(zhàn)爭D.塞爾維亞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15.在中國被日本打敗后,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卻提出向仇敵學習。他們的意圖是A.吸取經驗進行革命 B.仿效日本變法強國C.維新變法推翻淸朝 D.學習西方抵御侵略16.如圖反映了哪國的歷史進程?A.英國B.美國C.日本D.俄國17.下列哪個事件發(fā)生于1995年,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表現A.東南亞金融危機B.世界貿易組織成立C.中國加入世貿組織D.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領導人會議18.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實與對應的推論表述錯誤的是史實A印度民族大起義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B三角貿易使美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動力C環(huán)境污染是工業(yè)化帶來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D托爾斯泰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A.A B.B C.C D.D19.詩乃文學之祖,集中反映社會發(fā)展狀況。下列詩句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B.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C.六番滄海風波颶,東渡傳燈德高樹D.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20.馬克思說:“一旦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出現在土地所有者和實現從事勞動的農民之間,一切從農村舊的生產方式產生的關系就會解體。”對這段話理解不正確的是A.農村中資本主義關系出現標志著封建經濟開始解體B.大批破產農民淪為雇農,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C.農業(yè)資本家租來土地,雇傭農業(yè)工人耕種,并進行資本主義經營,沖擊了舊的生產方式D.這種現象的出現是農村貨幣關系發(fā)展的結果,瓦解了農村的封建關系21.1876年,李鴻章說:“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彼麖娬{興辦(

)A.軍事工業(yè) B.民用工業(yè) C.新式海軍 D.新式學堂22.建國后毛澤東曾特意向山東黨的負責同志說:“你們山東有個王盡美,是個好同志?!蓖醣M美的主要事跡是A.參加中共“一大” B.建立山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C.領導濰坊地區(qū)抗日斗爭 D.指揮山東兵團解放濰縣23.從下面的“人口遷徙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經濟得到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條件優(yōu)越B.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發(fā)展C.中原人民大量遷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遷往中原24.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農作物傳到世界各地,移民在世界范圍內遷徙,先進生產方式進入美洲,同時,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也登上了歷史舞臺。從全球史觀看,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是A.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yōu)槭澜鐨v史B.開始進入殖民擴張的時代C.歐洲的文明在影響美洲的發(fā)展D.美洲對世界農業(yè)發(fā)展做出貢獻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讓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一道造福人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赌钆珛?赤壁懷古》是宋朝大文學家的經典之作。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稇?zhàn)爭與和平》的作者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26._____年,來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美國獨立戰(zhàn)爭開始。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資產階綴革命爆發(fā)。27.根據下列提示寫出相對應的戰(zhàn)役名稱。使東北全境獲得解放﹣﹣_____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_____為解放長江以北地區(qū)奠定了基礎﹣﹣_____解放南京,國民政府垮臺﹣﹣_____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7分)閱讀材料,辨析作答。結合所學指出澳門回歸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實施?小歷認為,這一時期澳門財政大幅度增加是因為澳門回歸后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你同意他的觀點嗎?并簡要說明理由。29.(6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類如果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古代哲人那里吸取智慧。當地區(qū)沖突不斷上演,戰(zhàn)爭和暴力打碎人民的夢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饑餓和貧困的陰影籠罩著欠發(fā)達國家的婦女和兒童,如果跨國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當不斷膨脹的感官欲望把環(huán)境傷害得千瘡百孔,如果每個人能想想“克己復禮為仁”。材料一中“古代哲人”屬于我國古代哪個學派?我們從那里可以吸取哪些政治智慧和教育智慧?(各舉一例)材料二四川豐都縣樹人區(qū)在1958年10月一呼百應,兩天之內就集合上山的煉鋼“部隊”7000多人……大量砍伐森林資源,1956年該縣森林面積為99萬畝,森林覆蓋率為近23%。1959年森林面積銳減為31萬畝,森林覆蓋率降到7%左右。材料二中全國“大煉鋼鐵”,大量砍伐森林資源,給我國的環(huán)境造成怎樣的危害?材料三1850~1900年主要國家溫室氣體排放(MTCO2)時間英國德國法國美國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注:MTCO2指百萬噸二氧化碳根據材料三,概括這一時期主要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呈現的總體變化趨勢?導致1870年后美國的排放量迅速超過英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四英文《中國日報》2017年6月14日第八版刊登了一幅漫畫《辯論》:關于共享汽車到底是出行緩堵的幫手還是馬路安全的殺手,各方觀點爭執(zhí)不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共享汽車的使用給人類社會帶來什么本質變化?你認同辯論中的哪一觀點,請說明理由。30.(7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面對辛亥革命失敗以后國家政治的繼續(xù)衰敗復辟勢力和尊孔文化的泛濫,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現代思想意識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探索挽救中國危亡和實現國家富強的新途徑……其中的許多知識分子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逐步成為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他們開始往民間去,到工人中去辦工人學校、辦工會把馬克思主義學說直接向中國工人階級傳播進而促成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周建超《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新選擇》材料一中的“新途徑”是指什么?有歷史學家認為“五四運動是新文化運動的延續(xù)”,請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理由?!敖涍^五四運動的洗禮……進而促成了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闭埥Y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準備了哪些條件?材料二:近代以來,如何避免或減輕外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敵入侵,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了無數先進中國人的孜孜以求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人從來都把自己看成是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先行者的繼承者,中國夢必然要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為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獜埡yi《近代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根據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旋律是什么?回望近代以來的歷史,作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應具有怎樣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1、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的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是我國外交史上一次偉大的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C項符合題意;A項的時間是1953年,與題干“1971年”時間不符;B項的時間是1954年,與題干“1971年”時間不符;D項的時間是1972年,與題干“1971年”時間不符。由此可知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抓住信息“1971”是解題的關鍵,需熟練掌握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時間和意義,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是新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2、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①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銅鑄造工藝;圖②中羅盤針的發(fā)明對航海事業(yè)產生重要影響;圖③交子反映了宋代商業(yè)的繁榮;圖④中的著作《天工開物》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ABD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C解讀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3、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蘇聯解體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材料“聳立了69年的紅色帝國大廈在忽然間徹底倒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時間指的是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A項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是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B項西方的和平演變思想,只是蘇聯解體的間接原因,C項八一九事件,只是加速了蘇聯解體的因素;D項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就是斯大林模式。所以答案選D4、A【解析】

依據題干關鍵詞“人的發(fā)現”,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這種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即文藝復興運動,故A符合題意;新航路開辟、手工工場的出現、工業(yè)革命與題干我國,故B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5、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C唐朝設立安西和北庭兩個都護府,都是作為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利;選項D清朝時設立伊犁將軍,管轄新疆;不符合題意。因此新疆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是在西漢時期設立的西域都護。所以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6、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的準確識記。結合材料、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故選A??键c: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開國大典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五六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入侵南美洲,消滅了印加、阿玆特克兩個南美土著的帝國,將南美洲大部分土地據為己有,并奴役南美洲的土著,巴西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解析】本題是排列組合型題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陸上絲綢之路最遠歐洲(大秦);隋煬帝在位時開鑿大運河,因此②④項史實與結論的搭配錯誤,排除含有②④的BCD三項。A選項正確。9、D【解析】

依據題干圖片內容,人才是立國之本,如圖為東晉到北宋時期進入各級政府為官的寒門子弟所占比例,結合所學可知,出現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科舉制度的推行。實行科舉制,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辦事效率??婆e制為士子創(chuàng)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激發(fā)了他們對前途的自信和熱情。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故D符合題意;國家統一的實現、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10、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使農奴獲得了解放,故A符合題意。彼得一世改革加強了農奴制,十月革命、蘇聯模式均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1、D【解析】

依據題干表格可知,四個時間中,糧食和油鋼產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糧食屬于農業(yè),油鋼屬于工業(yè),結合時間看,1952年與1957年比較,油的產量增長了近10倍,鋼的產量增長了3﹣4倍,而糧棉則增長有限,1953﹣1957處于一五計劃時期,說明“一五”期間工業(yè)產量增速超過農業(yè),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2、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既愛情昂對人民的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選B考點: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大一統的漢朝。13、A【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宋朝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商業(yè)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A項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军c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14、C【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無論是同盟國一方的德國,還是協約國一方的英國和法國,都會被認為是有罪的,主要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性質是帝國主義爭奪霸權的戰(zhàn)爭,交戰(zhàn)雙方參戰(zhàn)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都是非正義的,因此,除了塞爾維亞是因為維護民族獨立而戰(zhàn),不會被譴責,其余交戰(zhàn)各國無論是蓄意發(fā)動,還是被迫應戰(zhàn),都會被譴責。故答案選C?!军c睛】【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壟斷資本主義時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5、B【解析】

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中國被日本打敗舉國同仇敵愾之時,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冒著千夫所指、身敗名裂的風險,冷靜地提醒人們要看到敵人的長處,進而提出向仇敵學習。他們的意圖是仿效日本變法強國,為此他們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試圖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選項B符合題意;康有為、梁啟超目的是為了變法維新,選項A不符合題意;維新變法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選項C不符合題意;康有為梁啟超目的是為了學習日本,而非西方,選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6、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775--1783”,“1861--1865”,“1929--1933”,合所學知識可知,“1775--1783”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1861--1865”美國南北戰(zhàn)爭;“1929--1933”從美國開始經濟大危機,隨后席卷資本主義世界;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17、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A項東南亞金融機發(fā)生在1997年,B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C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2001年,D項第9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領導人會議在中國召開是在2001年。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军c睛】抓住題目時間信息“1995年”是解題的關鍵。18、B【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三角貿易中,把黑人從非洲運往美洲,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動力,故B符合題意;ACD均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B。19、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六番滄海風波颶,東渡傳燈德高樹”反映的是鑒真東渡。聯系已學知識可知鑒真六次東渡,歷盡艱辛,終于在天寶十三年(754年)攜同弟子到達日本,為傳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所以C符合題意,“自從貴主和親后,一半胡風似漢家”反映的是唐朝把公主嫁到吐蕃,與吐蕃的交往的情況,A不符合題意,“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描述的歷史現象是安史之亂,B不符合題意;“開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反映的是鄭成功收復,D不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點睛】準確解讀詩句的意思是解題的關鍵,要求學生提高詩句的理解能力,并與所學的歷史知識聯系起來。20、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4世紀中葉以后,歐洲社會處于一個轉型時期,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農的地產等方式將士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租地農場主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進行經營,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這種新的生產方式就是資本主義或半資本主義的農場經濟替代封建地產經濟的過程,沖擊了舊的生產方式,使封建經濟開始解體。所以,B項理解不符合史實,理解錯誤,符合題意;ACD三項理解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军c睛】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解題的關鍵需讀懂材料。題干中的材料體現了租地農場出現后對農村自然經濟的影響,租地農場主采用新的生產方式,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他們之間形成了雇傭與被雇傭的生產關系,瓦解了農村的封建關系,可由此確定B項理解不正確,符合題意。21、B【解析】

依據題干中的時間(1876年)、人物(李鴻章)和“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以及所學可得知,為此,他強調興辦民用工業(yè)。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B符合題意。軍事工業(yè)與題干“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不符,A不符合題意。新式海軍、新式學堂的創(chuàng)辦不是針對“中國之積弱不振,皆因貧窮之故?!钡?,C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睛】準確把握基礎知識,熟記洋務運動的時間、代表人物、目的、口號、內容及意義等。22、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參加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王盡美等十三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故A符合題意;建立山東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與王盡美無關,故B不合題意;馬保三領導濰坊地區(qū)抗日斗爭,故C不合題意;許世友、譚震林指揮山東兵團解放濰縣,故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A。23、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原人民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北方少數民族勢力壯大,開始向中原地區(qū)推進,推動了民族大融合。歷史上的人口遷移,對于我國人口分布狀況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它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我國多民族的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所以答案選擇C。24、A【解析】

依據題文“全球史觀”,結合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的重要意義是打破了世界的隔絕狀態(tài),是世界連為一個整體,地域性歷史開始逐漸演變?yōu)槭澜鐨v史,A項符合題意;B項是從革命史觀的角度來看的,故B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項是從文明史觀來認識的,故C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D項是從社會史觀來認識的,故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所以本題應選A?!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全球史觀”,本題要求學生要從多元史觀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用多元史觀評價新航路的開辟(1)全球史觀:是世界市場聯系之路,世界逐漸連成整體(2)文明史觀:是人類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進了人類文明發(fā)展(3)現代化史觀:是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之路和資產階級壯大之路(4)革命史觀:是殖民掠奪之路(5)社會史觀: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2分,每空1分,共6分)。25、(1)《論語》(2)蘇軾(3)《蘭亭集序》

(4)列夫·托爾斯泰【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論語》。(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朝大文學家蘇軾的經典之作。(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他的字被贊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集書法之大成,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zhàn)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巨匠。26、17751789【解析】根據課本所學,1775年4月18日晚上,駐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國軍隊從波士頓出發(fā),去收繳北美民兵收藏的武器,北美民兵偵查員發(fā)現了這一情況,民兵迅速埋伏起來,4月19日冷晨,在一個名叫來克星頓的地方打響了抗英斗爭的第一槍,美國獨立戰(zhàn)爭從此開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發(fā)動武裝起義,攻克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fā)。故填1775178927、遼沈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解析】

(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沈戰(zhàn)役1948年9月12日開始,11月2日結束,解放了東北全境。戰(zhàn)役結束后,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平津戰(zhàn)役1948年12月5日開始,1949年1月31日結束,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內的華北大片地區(qū),基本解放華北全境。(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11月的淮海戰(zhàn)役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中原野戰(zhàn)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zhàn)略性進攻戰(zhàn)役?;春?zhàn)役的勝利,使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獲得解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奠定了基礎。(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zhàn)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fā)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zhàn)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xù)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三、材料解析與探究題:閱讀材料,依據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要求(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28題7分,第29題6分,第30題7分,共20分)。28、(1)一國兩制(2)不同意,澳門回歸后依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耙粐鴥芍啤钡膬热菔窃谧鎳y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澳門經濟的發(fā)展得益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主動對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深化與內地合作,積極打造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開放新平臺,抓住機遇,用好政策等?!窘馕觥?/p>

(1)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闡述“一國兩制”思想?!耙粐鴥芍啤睘閷崿F祖國統一大業(yè)指明了前景,推動了港澳的回歸。(2)“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澳門回歸后依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澳門經濟的發(fā)展得益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主動參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深化與內地合作,積極打造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開放新平臺,抓住機遇,用好政策等。29、(1)儒家。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創(chuàng)辦私學,廣收門徒;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等。(2)大量砍伐森林資源,使水土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