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QC/T237—XXXX
目次
前言.................................................................................2
1范圍..............................................................................3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3
3術語和定義........................................................................3
4試驗相關要求......................................................................4
5試驗準備..........................................................................5
6試驗方法..........................................................................5
附錄A(規(guī)范性)制動力矩取值方法......................................................8
1
QC/T237—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QC/T237—1997《汽車駐車制動器性能臺架試驗方法》,與QC/T237—1997相比,主
要技術變化如下:
——將“引用文件”更改為“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并修改了其中的內容(見第2章,1997年版的第2
章);
——增加了“制動周期的”定義(見3.1)
——增加了“最大制動力矩”和“平均制動力矩”的術語和定義(見3.5、3.6);
——更改了對設備風速的要求(見4.1.3,1997年版的4.1.3);
——更改了制動輸入量、制動力矩、主軸轉速以及試驗溫度的測量和控制精度(見4.1.4,1997年
版的4.2.2);
——將“試驗設備及儀器”修改為“試驗相關要求”,并修改了其中的內容(見第4章與,1997年
版的第4章);
——增加了對制動輸入量加載速率的要求(見4.2.1)。
——將“試驗條件”修改為“試驗準備”,并更改了其中的內容(見第5章,1997年版的第五章);
——增加了樣品安裝時對制動盤的端面跳動量或制動鼓的圓周跳動量的要求(見4.2.3);
——修改了磨合前檢查試驗的制動輸入量(見6.1.1、6.1.2,1997年版的6.2.1.1、6.2.1.2);
——修改了靜效能試驗的制動輸入量(見6.2,1997年版的6.2.2);
——增加了第一次動效能試驗(見6.3);
——修改了磨合試驗的制動初速度、制動初溫、制動減速度和制動次數(見6.4,1997年版的6.2.3)。
——修改了動效能試驗的制動初速度與制動輸入量(見6.3,1997年版的6.2.5);
——刪除試驗結果記錄格式與試驗曲線繪制格式(見1997版的附錄A和附錄B);
——增加了最大制動力矩、平均制動力矩的取值方法(見附錄A)。
本文件由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14)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1997年首次發(fā)布為QC/T237—1997。
2
QC/T237—XXXX
汽車駐車制動器性能臺架試驗方法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汽車駐車制動器的術語和定義、試驗相關要求、試驗準備、試驗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汽車駐車用制動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5620道路車輛汽車和掛車制動名詞術語及其定義
GB/T33519制動器分類
QC/T556汽車制動器溫度測量和熱電偶安裝
3術語和定義
GB/T562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制動周期brakingperiod
在連續(xù)制動過程中,從本次制動開始到下一次制動開始所經過的時間。
注:制動周期單位為秒。
3.2
制動初溫initialbraketemperature
開始制動時駐車制動器制動鼓(盤)或制動襯片(摩擦片)的溫度。
注:制動初溫單位為攝氏度。
3.3
制動輸入量brakeinput
作用于駐車制動器,用于調節(jié)輸出力的輸入量。
3.4
駐車制動器分類
3.4.1
A類制動器integralTypeA
3
QC/T237—XXXX
裝在車輪制動器中,與行車制動器使用同一付制動襯片總成的制動器。
3.4.2
B類制動器integralTypeB
裝在車輪制動器中,使用專用的制動襯片總成的制動器。
3.4.3
中央制動器centerType
裝在變速器輸出軸或傳動軸上的制動器。
3.5
最大制動力矩maximumbrakingtorque
一次制動過程中的有效制動時間內,駐車制動力矩隨制動時間變化時(取第一次上下波動時)曲線
上縱坐標的最大值,見附錄A中圖A.1。
注:最大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
3.6
平均制動力矩averagebrakingtorque
一次制動過程中的有效制動時間內,駐制動力矩隨制動時間變化曲線所覆蓋區(qū)域的面積除以有效制
動時間所得的縱坐標值,見附錄A中圖A.2。
注:平均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
4試驗相關要求
4.1試驗設備要求
4.1.1試驗設備為慣性式制動器試驗臺,其性能指標應滿足本標準各項試驗要求。
4.1.2試驗臺的制動輸入裝置應滿足各種試驗工況的制動輸入要求,并保持穩(wěn)定。
4.1.3試驗設備的制動器冷卻裝置應能使被試制動器處的風速達到11m/s,且覆蓋整個制動器總成。
4.1.4制動輸入量、制動力矩和試驗臺主軸轉速等參數的控制誤差不應超過±1%;測量制動鼓(盤)、
制動襯片溫度的裝置和熱電偶應符合QC/T556中的有關規(guī)定,其測量誤差不應超過±3℃,轉動慣量(包
括試驗臺旋轉部分的慣量)的相對誤差不應超過±5%。
4.1.5其他指示和記錄各種參數的儀器儀表,其精度等級不應低于1.5級。
4.2其它要求
4.2.1制動輸入量的加載速率應盡量與實車保持一致。
4.2.2除另有規(guī)定外,所有試驗的制動終速度均為零。
4.2.3除另有規(guī)定外,試驗過程中,冷卻風速為11m/s,冷卻車速為10km/h,冷卻空氣的溫度為室
溫。
4.2.4對盤式制動器,制動盤安裝后,在制動盤外摩擦表面、制動盤外緣向內10mm處的端面跳動不
應大于0.1mm。對鼓式制動器,制動鼓安裝后,在制動鼓摩擦表面中心線處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15mm。
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的間隙應符合制動器制造商要求。
4
QC/T237—XXXX
4.2.5檢查并清除制動襯片上的油脂、油漆和其他污物,把制動鼓(盤)摩擦表面擦干凈。
5試驗準備
5.1熱電偶安裝
按QC/T556中的有關規(guī)定安裝熱電偶。
5.2試驗慣量的確定
試驗轉動慣量按(1)式進行計算:
Gr2
I=……………(1)
Ni2
式中:
I——試驗轉動慣量,單位為千克二次方米(kg·m2);
G——汽車滿載總質量,單位為千克(kg);
r——車輪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
N——駐車制動器數量;
I——車輪至駐車制動器間的總減速比。
5.3制動減速度與制動力矩的換算
制動減速度與制動力矩按(2)式進行換算
Mr
=……………(2)
iI
式中:
α——試驗減速度,單位為米每二次方秒(m/s2);
M——試驗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N·m);
5.4主軸轉速與車速的換算
試驗臺主軸轉速按(3)式進行換算:
Vi
n=2.65……………(3)
r
式中:
n——試驗臺主軸轉速,單位為轉每分鐘(r/min);
V——試驗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km/h)。
6試驗方法
6.1磨合前檢查
6.1.1靜效能檢查試驗
6.1.1.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5
QC/T237—XXXX
6.1.1.2制動盤(鼓)轉速不應高于40r/min,且盡量保持穩(wěn)定。
6.1.1.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60℃。
6.1.1.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以使最大制動減速度達到1.5m/s2的制動輸入量進行制動。
6.1.1.5制動次數為5次。
6.1.1.6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
和輸出制動力矩。
6.1.2動效能檢查試驗
6.1.2.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6.1.2.2制動初速度為30km/h。
6.1.2.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80℃。
6.1.2.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以使平均制動減速度達到1.5m/s2的制動輸入量進行制動。
6.1.2.5制動次數為5次。
6.1.2.6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
和輸出制動力矩。
6.2第一次靜效能試驗
6.2.1分別按汽車前進和倒退方向進行試驗。
6.2.2試驗轉速不應高于40r/min,并使主軸轉速盡量保持穩(wěn)定。
6.2.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60℃。
6.2.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調整制動輸入量,在最大制動減速度為(0~2.5)m/s2的范圍內做
不少于5次制動,每次制動輸出的制動減速度間隔盡量相等,并由低到高循序增長。
6.2.5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和
輸出制動力矩。
6.3第一次動效能試驗
6.3.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6.3.2制動初始速度為30km/h。
6.3.3制動初溫為(80±2)℃,當達不到制動初溫要求時,按磨合試驗條件進行升溫。
6.3.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調整制動輸入量,在平均制動減速度為(0~2.5)m/s2的范圍內做
不少于5次制動,每次制動輸出的制動減速度間隔盡量相等,并由低到高循序增長。
6.3.6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和
輸出制動力矩。
6.4磨合
6.4.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6.4.2A類制動器與B類制動器的制動初速度為60km/h,中央制動器的制動初速度10km/h。
6.4.3A類制動器的制動初溫為120℃,B類制動器與中央制動器的制動初溫為100℃。
6.4.4A類制動器的制動減速度為3.0m/s2,B類制動器為1.5m/s2,中央制動器為1.0m/s2。
6.4.5A類制動器的制動器次數為300次,B類制動器與中央制動器的制動次數為50次;或使制動鼓(盤)
與制動襯片(摩擦片)的接觸面積達到80%以上。
6
QC/T237—XXXX
6.4.6至少每間隔10次記錄一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
間、制動輸入量和輸出制動力矩。
6.5第二次靜效能試驗
同6.2。
6.6第二次動效能試驗
同6.3。
6.7最后檢查
以上試驗結束后,使制動器冷卻至室溫,然后進行如下檢查并記錄:
a)制動器制動襯片(摩擦片)表面有無裂紋、剝落、刮痕、積炭、燒焦;
b)制動襯片(摩擦片)與制動蹄鐵(背板)有無分離;
c)制動底板(或制動卡鉗)有無變形;
d)制動鼓(盤)的工作表面有無裂紋、刮傷;
e)其他異?,F象。
7
QC/T237—XXXX
附錄A
(規(guī)范性)
制動力矩取值方法
圖A.1制動試驗過程及制動力矩取值示意圖(最大制動力矩)
圖A.2制動試驗過程及制動力矩取值示意圖(平均制動力矩)
8
ICS43.040.40
CCST24
備案號:QC
中華人民共和國汽車行業(yè)標準
QC/T237—XXXX
代替QC/T237-1997
汽車駐車制動器性能臺架試驗方法
Parkingbrakedynamometertestprocedures
(在提交反饋意見時,請將您知道的相關專利連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征求意見稿)
QC/T237—XXXX
汽車駐車制動器性能臺架試驗方法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汽車駐車制動器的術語和定義、試驗相關要求、試驗準備、試驗方法。
本文件適用于汽車駐車用制動器。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5620道路車輛汽車和掛車制動名詞術語及其定義
GB/T33519制動器分類
QC/T556汽車制動器溫度測量和熱電偶安裝
3術語和定義
GB/T562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制動周期brakingperiod
在連續(xù)制動過程中,從本次制動開始到下一次制動開始所經過的時間。
注:制動周期單位為秒。
3.2
制動初溫initialbraketemperature
開始制動時駐車制動器制動鼓(盤)或制動襯片(摩擦片)的溫度。
注:制動初溫單位為攝氏度。
3.3
制動輸入量brakeinput
作用于駐車制動器,用于調節(jié)輸出力的輸入量。
3.4
駐車制動器分類
3.4.1
A類制動器integralTypeA
3
QC/T237—XXXX
裝在車輪制動器中,與行車制動器使用同一付制動襯片總成的制動器。
3.4.2
B類制動器integralTypeB
裝在車輪制動器中,使用專用的制動襯片總成的制動器。
3.4.3
中央制動器centerType
裝在變速器輸出軸或傳動軸上的制動器。
3.5
最大制動力矩maximumbrakingtorque
一次制動過程中的有效制動時間內,駐車制動力矩隨制動時間變化時(取第一次上下波動時)曲線
上縱坐標的最大值,見附錄A中圖A.1。
注:最大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
3.6
平均制動力矩averagebrakingtorque
一次制動過程中的有效制動時間內,駐制動力矩隨制動時間變化曲線所覆蓋區(qū)域的面積除以有效制
動時間所得的縱坐標值,見附錄A中圖A.2。
注:平均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
4試驗相關要求
4.1試驗設備要求
4.1.1試驗設備為慣性式制動器試驗臺,其性能指標應滿足本標準各項試驗要求。
4.1.2試驗臺的制動輸入裝置應滿足各種試驗工況的制動輸入要求,并保持穩(wěn)定。
4.1.3試驗設備的制動器冷卻裝置應能使被試制動器處的風速達到11m/s,且覆蓋整個制動器總成。
4.1.4制動輸入量、制動力矩和試驗臺主軸轉速等參數的控制誤差不應超過±1%;測量制動鼓(盤)、
制動襯片溫度的裝置和熱電偶應符合QC/T556中的有關規(guī)定,其測量誤差不應超過±3℃,轉動慣量(包
括試驗臺旋轉部分的慣量)的相對誤差不應超過±5%。
4.1.5其他指示和記錄各種參數的儀器儀表,其精度等級不應低于1.5級。
4.2其它要求
4.2.1制動輸入量的加載速率應盡量與實車保持一致。
4.2.2除另有規(guī)定外,所有試驗的制動終速度均為零。
4.2.3除另有規(guī)定外,試驗過程中,冷卻風速為11m/s,冷卻車速為10km/h,冷卻空氣的溫度為室
溫。
4.2.4對盤式制動器,制動盤安裝后,在制動盤外摩擦表面、制動盤外緣向內10mm處的端面跳動不
應大于0.1mm。對鼓式制動器,制動鼓安裝后,在制動鼓摩擦表面中心線處的徑向跳動不應大于0.15mm。
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的間隙應符合制動器制造商要求。
4
QC/T237—XXXX
4.2.5檢查并清除制動襯片上的油脂、油漆和其他污物,把制動鼓(盤)摩擦表面擦干凈。
5試驗準備
5.1熱電偶安裝
按QC/T556中的有關規(guī)定安裝熱電偶。
5.2試驗慣量的確定
試驗轉動慣量按(1)式進行計算:
Gr2
I=……………(1)
Ni2
式中:
I——試驗轉動慣量,單位為千克二次方米(kg·m2);
G——汽車滿載總質量,單位為千克(kg);
r——車輪滾動半徑,單位為米(m);
N——駐車制動器數量;
I——車輪至駐車制動器間的總減速比。
5.3制動減速度與制動力矩的換算
制動減速度與制動力矩按(2)式進行換算
Mr
=……………(2)
iI
式中:
α——試驗減速度,單位為米每二次方秒(m/s2);
M——試驗制動力矩,單位為牛頓米(N·m);
5.4主軸轉速與車速的換算
試驗臺主軸轉速按(3)式進行換算:
Vi
n=2.65……………(3)
r
式中:
n——試驗臺主軸轉速,單位為轉每分鐘(r/min);
V——試驗車速,單位為千米每小時(km/h)。
6試驗方法
6.1磨合前檢查
6.1.1靜效能檢查試驗
6.1.1.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5
QC/T237—XXXX
6.1.1.2制動盤(鼓)轉速不應高于40r/min,且盡量保持穩(wěn)定。
6.1.1.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60℃。
6.1.1.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以使最大制動減速度達到1.5m/s2的制動輸入量進行制動。
6.1.1.5制動次數為5次。
6.1.1.6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
和輸出制動力矩。
6.1.2動效能檢查試驗
6.1.2.1按汽車前進方向進行試驗。
6.1.2.2制動初速度為30km/h。
6.1.2.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80℃。
6.1.2.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試驗,以使平均制動減速度達到1.5m/s2的制動輸入量進行制動。
6.1.2.5制動次數為5次。
6.1.2.6記錄每次制動過程中的制動盤(鼓)轉速、制動初溫、制動最高溫度、制動時間、制動輸入量
和輸出制動力矩。
6.2第一次靜效能試驗
6.2.1分別按汽車前進和倒退方向進行試驗。
6.2.2試驗轉速不應高于40r/min,并使主軸轉速盡量保持穩(wěn)定。
6.2.3制動初溫不應高于60℃。
6.2.4采用恒定輸入方式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板行業(yè)智能制造-深度研究
- 2025年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女性健康產品創(chuàng)新研究-深度研究
- 2025年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藥科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高職單招英語2016-2024歷年頻考點試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海事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8-2024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含答案解析
- 天然產物Codonopiloneolignanin A、Ganocins A-C的合成研究及生物活性評估
- 實時精密鐘軌誤差包絡方法研究
- 道路修復施工方案
- 無人化農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如何存款最合算》課件
- 社區(qū)團支部工作計劃
- 拖欠工程款上訪信范文
- 2024屆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下學期二模英語試題(原卷版)
- 《wifi協(xié)議文庫》課件
- 《好東西》:女作者電影的話語建構與烏托邦想象
- 一年級下冊數學口算題卡打印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詢師新教材各單元考試題庫大全-下(多選題部分)
- 真人cs基于信號發(fā)射的激光武器設計
- 2024年國信證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