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自主學練案_第1頁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自主學練案_第2頁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自主學練案_第3頁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自主學練案_第4頁
《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自主學練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三節(jié)人類的聚居地——聚落一、聚落與環(huán)境1.聚落的類型及差異:項目城市鄉(xiāng)村規(guī)模較大較小生產活動工業(yè)、服務業(yè)等耕作、放牧、捕魚等建筑特點密集、多高層建筑分散、多低層建筑2.聚落的形成與發(fā)展條件:3.聚落的形態(tài):自然環(huán)境聚落分布與形態(tài)平原地區(qū)團塊狀、規(guī)模較大河流、山麓、谷地呈條帶狀4.民居與自然環(huán)境(連一連):二、聚落與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聚落:1.法國巴黎塞納河沿岸。2.意大利的威尼斯城。3.我國山西平遙古城、云南麗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門歷史城區(qū)等。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核心素養(yǎng)——綜合思維】【案例突破】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聚落可分為城市和鄉(xiāng)村兩大類。(2)圖中A、B、C三處聚落都屬于鄉(xiāng)村聚落。三處聚落的選址從交通因素分析共同點是臨河分布,交通便利。(3)A、B、C三處最可能優(yōu)先發(fā)展為城市的是B,理由是兩河交匯處,交通便利;地形平坦開闊。(4)從上題分析來看,先有城市聚落還是先有鄉(xiāng)村聚落?答:鄉(xiāng)村聚落。(5)(人地協(xié)調觀)C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如果C處建立一造紙廠是否合理?為什么?答:不合理。造紙廠污染水源,應建在河流的下游。【必備知識·基礎練】下圖為鄉(xiāng)村和城市景觀圖。讀圖完成1、2題。1.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根本差別在于 ()A.生產與生活方式不同 B.交通線數量不同C.人口數量不同 D.建筑物密度不同2.關于聚落的描述,正確的是 ()A.是人類居住房屋的總稱B.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C.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不斷加強D.保護傳統(tǒng)聚落的目的是發(fā)展旅游業(yè)3.(2022·益陽學業(yè)考)如圖傳統(tǒng)民居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西亞民居厚墻加小窗,防寒風又保暖B.東南亞竹樓架高結構,通風散熱防潮C.窯洞鑿洞而建,省材省料,冬暖夏涼D.北極冰屋雪磚壘砌,密封防寒風保暖(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聚落是人們?yōu)樯a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場所。圖1為我國某地聚落景觀,圖2為自然環(huán)境對聚落形成的影響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4.該聚落景觀 ()①位于山區(qū),聚落分布稀疏②氣候溫和濕潤,梯田種植為主③交通發(fā)達,旅游資源豐富④附近河湖密布,引水灌溉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圖1中的聚落可能位于圖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23·廣東韶關期末)焦溪古鎮(zhèn)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鎮(zhèn),歷史上的焦溪古鎮(zhèn)憑借發(fā)達的水系,成為商貿重鎮(zhèn)?!包S石半墻”是焦溪地區(qū)特有的建筑風格,上半部分用青磚,下半部分用采自附近的黃石。目前焦溪古鎮(zhèn)出現破落和衰退的景象,2019年被當地政府規(guī)劃為重點開發(fā)旅游項目。讀焦溪古鎮(zhèn)景觀圖,完成6、7題。6.焦溪古鎮(zhèn)“黃石半墻”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是因為當地 ()①盛產黃石,取材方便②多風沙天氣,可防風③降水多,地勢低平,利于防洪④冬季嚴寒,可保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7.為保護焦溪古鎮(zhèn)文化,在旅游開發(fā)時應 ()A.打造白墻灰瓦的江南水鄉(xiāng)景色B.展現原汁原味的古鎮(zhèn)民風民俗C.恢復繁華喧鬧的商貿重鎮(zhèn)風采D.配建奇幻炫麗的大型娛樂設施8.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人們的聚居地——鄉(xiāng)村和城市,統(tǒng)稱為聚落。圖甲是聚落,乙聚落人們的勞動生產方式以(工業(yè)或農業(yè))為主。(2)圖中A、B、C、D表示鄉(xiāng)村聚落。A、B、C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分布,這樣的聚落形態(tài)一般呈狀分布。(3)A、B、C三個聚落中,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的是,其優(yōu)勢在于。D村落后來也發(fā)展為城市,影響該區(qū)域聚落發(fā)展壯大的主要因素是?!娟P鍵能力·提升練】【學科融合】《桃花源記》中這樣描寫:“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讀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釋示意圖,完成9、10題。9.結合“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釋,下列關于聚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聚落是人類聚居的各種形式的場所B.聚落內部只能生活,不能生產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D.聚落的形成與交通密切相關10.“桃花源”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城市,“阡陌交通”B.鄉(xiāng)村,“屋舍儼然”C.城市,“土地平曠”D.鄉(xiāng)村,“良田、美池”貴州省某河谷兩岸,層層落落的木質吊腳樓依山而建,呈梯狀逐級抬升,與自然和諧共融,這就是著名旅游勝地西江千戶苗寨。下圖為西江千戶苗寨和吊腳樓景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1、12題。11.造成河流兩岸不同河段吊腳樓數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人口 D.交通12.關于西江千戶苗寨的吊腳樓,推測正確的是 ()A.用不同長度的木料支撐房子(吊腳)主要是為了造型美觀B.吊腳樓對木料的需求較少,對鋼鐵、水泥的需求量大C.窗戶多、對外散開有利于通風散熱D.吊腳樓呈梯狀逐級抬升,方便鄰里交流(2022·湘西學業(yè)考)公元前214年,任囂修筑任囂城,這是廣州筑城之始。后來,趙佗進一步擴建任囂城,俗稱趙佗城或越城。根據材料,完成13、14題。13.趙佗城布局的特點是 ()①面湖 ②臨溪 ③背山 ④望江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14.趙佗城筑城的有利條件是 ()A.地形平坦,交通便利B.礦產豐富,能源充足C.氣候濕潤,牧業(yè)發(fā)達D.黑土肥沃,地勢低平15.(2022·江西學業(yè)考)閱讀材料,完成問題探究。探究主題:港口村的變遷。港口村位于江西省某山區(qū),建于河流交匯處的低地,歷史悠久。隨著人口增加,住宅用地擴大,良田被逐漸侵占。近幾十年來,因泥沙淤積,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澇災害加劇。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港口村整體搬遷,在附近荒山上建成了新村。搬遷后,港口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如圖示意港口村的變遷。(1)探究一: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條件。(2)探究二:整體搬遷前港口村易發(fā)生洪澇災害的原因。(3)探究三:港口新村選址的合理性。(提示:可從防洪、農田保護、土地利用類型等方面考慮)(4)探究四:有人提出目前港口新村的生活用水輸水線路(線路①)不合理,并提出新的輸水線路(線路②)。你認為哪條線路合理?說明理由。(提示:可從線路長短、輸水成本等方面考慮)【教材再開發(fā)·版本互鑒】16.聯合國通常將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劃定為特大城市。(北京版八上教材P75)(1)從緯度位置上看,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帶主要分布在(高緯、中低緯、低緯度)地區(qū)。就位置和地形而言,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帶主要分布在(沿海、內陸)的(地形類型)地區(qū)。(2)簡要說出影響世界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帶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交通、科技、政策、文化等。(3)特大城市在城市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請?zhí)岢龊侠淼慕ㄗh。

1.A2.B本題組考查聚落有關知識。第1題,聚落根據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城市聚落和鄉(xiāng)村聚落。第2題,聚落是人類居住的場所,不僅僅體現在房屋上,還有活動場所、生產工具等;多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條件優(yōu)越的地方;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受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不斷減弱;保護傳統(tǒng)聚落的目的是保護傳統(tǒng)文化。3.A本題考查民居和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西亞地區(qū)屬于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干燥,多風沙;所建房屋墻壁厚是用來隔熱的,可減少白天通過墻壁進入的太陽熱量;窗戶小是因為西亞地區(qū)光照強,小窗戶有效防止大量強光照射,減少白天從沙漠地區(qū)吹來的熱風,還可以防風沙的侵襲;厚墻加小窗是為了適應當地白天炎熱、晝夜溫差大的氣候。4.A5.A本題組考查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第4題,圖中的聚落景觀位于山區(qū),聚落分布稀疏,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較為豐富,以梯田種植為主,重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該地區(qū)主要位于山區(qū),交通不便,旅游資源缺乏;圖中沒有河湖分布,引水灌溉不便。第5題,由圖可知,圖1中的聚落類型為鄉(xiāng)村,位于山區(qū),圖2中的甲地聚落類型為鄉(xiāng)村,位于山區(qū);乙地聚落類型為鄉(xiāng)村,位于海拔較低的高原地區(qū);丙地和丁地都位于平原地區(qū),而且聚落類型為城市。6.D7.B本題組主要考查民居與自然環(huán)境、文化遺產的保護。第6題,材料中描述,古鎮(zhèn)整體伴水成街、依水成市、因水成鎮(zhèn),歷史上的焦溪古鎮(zhèn)憑借發(fā)達的水系,成為商貿重鎮(zhèn)。“黃石半墻”民居建筑特色的形成體現出焦溪鎮(zhèn)盛產黃石,且地勢低洼,降水豐富,“黃石半墻”利于防洪。該地風沙天氣不頻繁,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第7題,為保護古鎮(zhèn)文化和突出焦溪古鎮(zhèn)特色,其旅游開發(fā)應展現原汁原味的古鎮(zhèn)民風民俗。8.【解析】本題考查聚落的不同形態(tài)、影響聚落分布和發(fā)展的因素等內容。第(1)題,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鄉(xiāng)村和城市,從圖中看出圖甲高樓林立,分布密集,屬于城市聚落;圖乙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屬于鄉(xiāng)村聚落,人們的勞動生產方式以農業(yè)為主。第(2)題,讀圖可知,A、B、C聚落的分布特點是沿河流分布,因為這里地形較為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沿河流分布,其形態(tài)一般呈條帶狀分布。第(3)題,讀圖可知,A、B、C三個聚落中,B聚落位于河流與公路干線的交會處,有可能最先發(fā)展為城市。D村落地處兩條公路干線交會處,交通便利,也利于其發(fā)展為城市。答案:(1)城市農業(yè)(2)河流條帶(3)B位于河流與公路干線的交會處交通9.B10.D本題組考查聚落影響因素及類型。第9題,聚落內部既可進行生活,也可進行生產。第10題,由“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等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聚落類型屬于鄉(xiāng)村。11.A12.C本題組考查聚落的分布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第11題,由材料可知,苗族吊腳樓依山而建,由于地形不同,吊腳樓的數量不同,地形更平坦的地區(qū)吊腳樓數量更多,地形崎嶇的地區(qū)數量更少。第12題,用不同長度的木料支撐房子(吊腳)主要是因為地勢不平;吊腳樓對木料的需求較大,對鋼材、水泥需求小;吊腳樓呈梯狀逐級抬升是因為地勢的原因,與鄰里交流無關。13.B14.A本題組考查讀圖能力和影響聚落分布的因素。第13題,讀圖可知,文溪穿過趙佗城,西北部是越秀山,南部是珠江,因此,趙佗城布局的特點是臨溪、背山、望江。第14題,趙佗城城址地處河流下游,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這里氣候濕潤,種植業(yè)發(fā)達;我國黑土主要分布在東北。圖中沒有體現礦產信息。15.【解析】本題考查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第(1)題,據材料中的描述可得,港口古村落形成的自然條件是位于河流交匯處的低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第(2)題,距離河流較近,地勢較低,近幾十年來,因泥沙淤積,河床抬高等原因,洪澇災害加劇。第(3)題,港口新村位于附近荒山,不占用農田,且海拔較高,離河流較遠,洪澇災害少。第(4)題,從線路長短看,線路①較短,線路②較長,因此線路①比線路②工程量小,投資較小,因此線路①較為合理。從運輸成本看,線路②從海拔高處流向海拔低處,可以實現自流,輸水成本低;線路①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引水,耗能多,因此線路②較為合理。答案:(1)位于河流交匯處的低地,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2)①距離河流較近,地勢較低;②泥沙淤積,河床抬高,洪澇災害加劇。(3)新村位于附近荒山,不占用農田,且海拔較高,洪澇災害少。(4)線路①較為合理。線路①較短,線路②較長,因此線路①比線路②工程量小,投資較小。線路②較為合理。線路②從海拔高處流向海拔低處,可以實現自流,輸水成本低;線路①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引水,耗能多,用水成本較高。(任選一種方案即可。)16.【解析】本題考查世界特大城市的分布、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第(1)題,讀圖可知世界上的特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帶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勢平坦處,與世界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