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黃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黃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黃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黃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黃浦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黃浦區(qū)2023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年級教學質量調研

語文試卷

(完卷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賈誼《過秦論》)

(2)曾記否,到中流擊水,?(《?長沙》)

(3)君子能夠兼得先天之質樸本性與后天之修飾華美,正如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道: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2分)

我從何知道我存在呢?笛卡爾給出了這一問題的答案:通過我思!—」

Q_一一一—一笛卡爾想要克服這種邏輯,在他看來,我思

不需要任何前提,因為它是自明的。

①后來的研究表明,這一證明有一些薄弱之處

②“我思”才可以推導出“我存在”

③這一答案超過了以前的所有答案

④因為這一形式并非如笛卡爾所認為的那樣

⑤完全沒有預設

⑥邏輯學家認為,只有當人們接受了“思考者存在”這一大前提

A.①⑤④⑥②③B.⑥③⑤②①④C.②③⑥④⑤①D.③①④⑤⑥②

(2)下列用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來闡釋《鄉(xiāng)土中國》的概念錯誤的一項是()。(3分)

A.《記念劉和珍君》段祺瑞執(zhí)政府命令向請愿群眾開槍,是橫暴權力壓制反抗的典型例

子。

B.《為了忘卻的記念》青年作家進行革命活動,是在實施體現社會合理分工的同意權力。

C.《小二黑結婚》二諸葛絕不允許小二黑婚姻自主,他依仗的是社會繼替中的長老權力。

D.《包身工》中受東洋廠剝削廉價的包身工,是掌握有橫暴權力的支配者壓榨的被支配

者。

二閱讀7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3—7題。(16分)

①在現實工作中,談判專家很難被劃歸為一種職業(yè),也很少有人意識到自己具備了這個

身份。很多人的正式身份可能是企業(yè)家、首席執(zhí)行官、人力資源總監(jiān)、銷售總監(jiān)、采購經理、

項目經理、管理咨詢顧問、投訴處理專員、經紀人等,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都是談判專

家。他們?yōu)榱私鉀Q問題,每天都在談判,處理五花八門的沖突。

②請注意,這里沒有提到辯護律師和辯論賽冠軍,因為這兩類人的工作或行為習慣其實

和我們所說的談判并不完全一樣。簡單來說,他們的核心技能是辯論而非談判,那么,辯論

和談判有什么區(qū)別呢?談判高手不都是一些能言善辯者嗎?好吧,這里要講一個重要的概念

——什么是談判,并且把它和辯論區(qū)分開來。

③談判的定義:談判是沖突各方通過設定立場、提出建議、做出取舍、交換價值,并最

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④這個過程需要談判各方參與,進而綜合大家的決定以達成協(xié)議。辯論則通過雙方闡述

各自立場并給出論據,相互攻擊對方的邏輯漏洞,以期達到取勝的目的。辯論雙方往往無法

達成共識,誰也說服不了誰,所以需要一個第三方來做出裁決,比如評委、觀眾、法官、陪

審團??梢韵胂笠幌?,在真正的商業(yè)博弈或者國際沖突中,比如兩國的貿易談判,一方派出

了一名最有實力的辯手,在這位辯手的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精彩演說之后,對方突然

說:“嗯,我覺得你說得很對,那就按你們說的辦!”顯然這種情況很難出現。

⑤談判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談判者并不會糾結于誰對誰錯。強調是非

往往不僅不能幫助自己達成目標,反而會引發(fā)雙方的情緒問題。如果由此導致了更大的沖突,

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如果非要在“認定對方錯誤”和“達成我的目標”這兩者之間做選擇

的話,我更傾向后者。

⑥當然,這里不是去比較辯論和談判孰優(yōu)孰劣,而是在厘清這兩種技能所適用的不同場

景。實際上我非常喜歡看辯論節(jié)目,辯論可以讓我了解到不同的立場和思想,可以從自己未

曾想過的角度看待問題,這里只是幫大家明確了談判和辯論的區(qū)別。另外,我還想強調的一

點是,這不是一本教人怎么說話的書而是一本探討如何在沖突中解決問題的書。

⑦如果是教你如何打“嘴仗”的話,無論如何我也不敢來寫這本書。從小我就覺得自己

的嘴比較笨。我可能又要拋出一個冒犯大家固有想法的觀點了:如果你感覺到自己不太會說

話,經常腦子里想得好好的,但話一到嘴上就是表達不出來,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一個潛

在的談判高手!因為我們發(fā)現那些伶牙俐齒的人往往不適合談判。首先,在真正的商業(yè)談判

中,你很難通過說服讓對方放棄自己的利益,說多了白搭,浪費口舌和時間;其次,說得太

多就很難聽到對方在說什么,不要忘了對方在談判中也有決定權,無視對方的訴求可能會導

致你也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后,說得太多就難以做到滴水不漏,容易給對方留下把柄,

中國有句老話,“言多必失”,也是同樣的意思。

⑧無獨有偶,西方哲學也印證了這句老話。二律背反定律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其著作《純

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哲學概念,兩個公認為正確的命題都是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

的,而兩個命題之間卻存在矛盾沖突??档抡J為,由于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

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自體,誤把宇宙理念當作認識對象,用說明現象的東西去說明它,這就

必然產生二律背反。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對同一對象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兩者自相

矛盾,但都能自圓其說。如果在一個邏輯體系當中,你不斷地對一個結論進行證明,那么就

會導致它的相反結論也同時成立。打個比方,有人讓你幫他的一個朋友介紹對象:“這個小

伙兒名校畢業(yè),工作優(yōu)秀,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在北京有車有房,還性格超好……”是不

是對方越說你越會產生一種疑惑,既然條件這么好為什么還要找人介紹對象呢?有的時候說

得太多反而適得其反,讓對方產生疑惑甚至逆反心理,這種表達時的心理距離法則也是我們

在談判時需要注意的,拿捏不好的話,往往越主動就會越被動。

⑨談判其實是一個動腦的過程,需要沖突雙方或多方開放心態(tài),少說話多思考,用智慧

去解決問題,和優(yōu)秀的演說家不同,優(yōu)秀的談判者通常默默無聞,他們關注的不是贏得戰(zhàn)斗

或辯論,而是專注于解決問題和沖突。

3.本文節(jié)選自《逆勢談判》一書,從以下目錄看,最有可能出自的一項是()。(2分)

A.談判的要素B.談判中的溝通C.談判的本質D.談判中的情緒管理

4.以下不符合第段中匕律背反定律”的一組是()。(2分)

A.人性本善人性本惡B.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絳少偉男

C.宇宙是有限的宇宙是無限的D.一切都是靜止的一切都是運動的

5.根據文意,作者可能不認同的一項是()。(3分)

A.擅長家庭矛盾調解的社工是談判專家。

B.一個專業(yè)的辯手能讓對方啞口無言

C.談判能力是開展許多業(yè)務必需能力。

D.優(yōu)秀談判者少說多思力求問題解決。

6.作者是如何辨別雅判”和辯論”這兩個概念的,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

7.讀完本文后,班級組織了一次閱讀交流會。小明發(fā)言:我認為‘那些伶牙俐齒的人往往

不適合談判’這一觀點有誤,諸葛亮就是反例?!闭埥Y合本文內容,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5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8—n題。(15分)

貓城記(節(jié)選)?

老舍

①大蝎調了五百名兵來保護迷林,可是兵們全駐扎在二里以外,因為他們要是靠近了迷

林,他們便先下手搶劫。但是不能不調來他們,貓國的風俗以收獲迷葉為最重大的事,必須

調兵保護。兵們不替任何人保護任何東西是人人知道的,可是不調他們來做不負保護責任的

保護是公然污辱將士,大蝎是個漂亮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調兵是當然的事,可是

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饞自亂。風稍微大一點而且是往兵營那面刮,大蝎立刻便令后退半

里或一里,以免兵們隨風而至,搶劫一空。兵們?yōu)楹畏乃拿??還是因為有我在那里;

沒有我,兵早就嘩變了?!巴鈬丝人砸宦?,嚇倒貓國五百兵”是個諺語。

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護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將。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義、忠誠

可靠的人,但是有時候一高興,也許把大蝎捆起來,而把迷林搶了。到底還是因為我在那里,

他們因此不敢“高興”,所以能保持著忠誠可靠。

③這天大蝎為收獲迷葉舉辦了盛大的敬神儀式。他請我這個外國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

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護迷葉。大蝎告訴貓兵們,摘葉的時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

代表便會用張手雷劈了他們。大蝎一聲令下,兵們兩人一組上樹摘葉。不大的工夫,我在上

面已能看到原來被密葉遮住的樹干。

④貓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個好的領袖,禁止了吃迷葉,這群人也可以

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趕跑,替他做地主、做將領……但這只是空想,我不敢決定什么,

我到底還不深知貓人。我正在這么想,我看見大蝎的木棍照著一個貓兵的頭去了。我知道就

是我跳下去不致受傷,也來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須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

群兵還可惡的,就是來不及救那個兵,我也得給大蝎個厲害。我爬到離地兩丈多高的地方,

跳了下去。跑過去,那個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個人若不明白他人

的心理,便往往會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這一跳,在貓兵們以為我是下來放張手雷,

我跳在地上,只聽蟒咚噗咚四下里許多兵全掉下樹來,大概跌傷的不在少數,因為四面全悲

苦地叫著。我顧不得看他們,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為我是看他責罰貓兵而來幫助他。

因為我這一早晨處處順從著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莫名其

妙了,大概他一點也不覺得打死貓兵是不對的事。

⑤我問大蝎:“為什么打死人?”

⑥“因為那個兵偷吃了一個葉梗?!?/p>

⑦“為吃一個葉梗就可以……”我沒往下說,我又忘了我是在貓人中,和貓人辯理有什

么用呢!我指著四圍的兵說:“捆起他來。"大家你看著我,我看著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

思。“把大蝎捆起來!”我更清晰地說。還是沒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設若我真領著這么一

群兵,我大概永遠不會使他們明白我。他們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愛護大蝎,而是完全不了

解我的心意一一為那死兵報仇,在他們的心中是萬難想到的。這使我為難了:我若放了大

蝎,我必定會被他輕視;我若殺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著呢。無論他怎不好,對于我

在火星上一一至少是貓國這一部分一一所要看的,他一定比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裝鎮(zhèn)

靜問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樹上,眼看著兵們把迷葉都搶走呢?還是愿意認罰?”

⑧兵們聽到我說叫他們搶,立刻全精神起來,立刻就有動手的,我一手抓著大蝎,一腳

踢翻了兩個。大家又不動了。大蝎的眼已閉成一道線,我知道他心中怎樣的恨我:他請來的

大神的代表,反倒當著兵們把他懲治了,極難堪的事,自然他絕不會想到因一節(jié)葉梗而殺人

是他的過錯。但是他決定不和我較量,他承認了受罰。我問他,兵們替他收迷葉,有什么報

酬。他說,一人給兩片小迷葉。這時候,四圍兵們的耳朵都在腦勺上立起來了,大概是猜想,

我將叫大蝎多給他們一些迷葉。我叫他在迷葉收完之后,給他們一頓飯吃,像我每天吃的晚

飯。兵們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卻由嗓子里出了一點聲音,好像是吃東西噎住了似的,不滿意

我的辦法。對于死去那個兵,我叫大蝎賠償他的家小一百個國魂②。大蝎也答應了。但是我

問了半天,誰知道他的家屬在哪里?沒有一個人出聲。對于別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說一句話

呢,貓人沒有幫忙的習慣。這是我在貓國又住了幾個月才曉得的。大蝎的一百個國魂因此省

下了。

(節(jié)選自《貓城記》,有刪改)

【注】《貓城記》創(chuàng)作于1932T933年,老舍從英國回國不久。此時的中國內有軍

閥割據、國共對峙,外有日本侵占東北,全國上下一片混亂,岌岌可危。情節(jié)概要:因飛機

失事,中國人“我”墜落到了火星上的貓國,被一群貓人抓走。貓國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

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國人的身份替他保護能使人上癮又毒害精神的迷葉。我隨著大蝎看到了貓

國社會的種種情狀,最終見證了貓國的滅亡。本文節(jié)選自第十三章。②國魂:貓國的貨幣。

8.本文語言很有特色,以第②段為例,分析作者是運用什么手法取得幽默諷刺效果的。(4

分)

9.賞析聯名貓兵被打死”這一突發(fā)事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分析小說以我”的視角敘述故事的意圖。(3分)

11.《貓城記》與《阿Q正傳》主題接近,而各具藝術獨創(chuàng)性,請結合文本內容辨析。(4

分)

(三)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郊行即事

【宋】程顆①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②莫忘歸。

【注】①程穎:宋代理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縱情游玩。

12.校報編輯部同學擬定該詩所在欄目,不能編入的一項是()。(1分)

A.宋詩賞讀D.近體詩精華B.哲理詩選C.古體詩攬勝

13.對前兩聯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第一聯寫春天景象,'碧”描摹遙山綠色,自可縱情游玩。

B.第二聯寫追逐落花,理”透露困境中的閑適、春游之趣。

C.兩聯既有整體氛圍,又有具體內容,多角度地描繪了春天,

D.兩聯既有寫景之詞,又有記事之語,彼此獨立,各有情趣。

14.宋詩好說理,有人說此詩無一毫道學氣,五、六句情韻俱佳?!苯Y合詩句內容,對此加

以分析。(5分)

(四)閱讀下文,完成第15—20題。(20分)

筠溪翁傳

【明】歸有光

①余居安亭。一日,有來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間,日吟

哦,數童子侍側,足未嘗出戶外?!庇嗤≈R娢?,顧然皙白,延余坐,渝茗以進,舉架

上書悉以相贈,殆數百卷。余謝而還。久之,遂不相聞。然余逢人輒問筠溪翁所在。有見之

者,皆云翁無恙。每展所予書,未嘗不思翁也。今年春,張西卿從江上來,言翁居南懈浦,

年已七十,神氣益清,編摩殆不去手。侍婢生子,方呱呱。西卿狀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見加

少,亦異矣哉!

②噫!余見翁時,歲暮,天風爆慷①,野草枯黃。日將晡,余循去徑還家。媼、兒子以

遠客至,具酒。見余挾書還,則皆喜。一二年,妻兒皆亡。而翁與余別,每勞人問死生。余

雖不見翁,而獨念翁常在宇宙間,視吾家之流然而盡者,翁殆加千歲人。

③昔東坡先生為《方山子傳》o其事多奇。余以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間不必有異而人

自不之見。若筠溪翁,固在吳淞煙水間,豈方山子之謂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

巖處之高士也歟?

【注】①愫慷:哀愴凄涼。

15.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西卿舊翁貌()(2)尋酒()

16.結合文意,為下列句中加點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2分)

(1)專勞人問死生()

A.每次B.每當C.常常D.每逢

(2)視吾家之溢然而盡者()

A.早早B.突然C.意外D.令人傷心

17.把第①段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

見翁,頑然皙白,延余坐,渝茗以進,舉架上書悉以相贈,殆數百卷。

18.第段畫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能這三處標識出來。(3分)

余以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間不必有異而人自不之見

19.史傳著作具有巧于構思、精于剪裁、長于表達等特點,請結合第①段內容,自選角度,

寫一則不超過150字的文學短評。(4分)

20.作者始將溪翁視為異"他”之人,終借他人之口,稱其為福士”。請結合文章內容,辨析

這兩類人的差異。(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3題。(H分)

桃溪記

【明】徐一夔

①自余遭亂,流寓無常處,恒郁郁不樂。思得幽夏①之地,營半畝之室以寧厥居。環(huán)視

無有也。

②客或進曰:“世豈無有哉?顧先生未之口。太湖之南二十里許,有溪焉。水泉清遠,

左盤右纖,勢若篆籀?!犊ぶ尽费裕?越大夫蠡扁舟出五湖時常過其處。'后人思之,構橋

溪上曰‘范蠢’以志。溪兩岸宜桃,投核土中,不培而茂,望之蓊然。方春始陽,群葩競發(fā),

嫣紅膩白,酣陽瓶雨,蒸為旦氣,爛若赧霞。居人因字溪曰'桃'。茅屋三四楹,在桃樹中,

則吾家也。附屋有田二十畝,勤力耕作,足以具僮粥。聚落相湊,皆務農業(yè)。官租有程,每

相率先期而輸,不俟征迫,終歲無胥吏扣門,時雖爭戰(zhàn),過兵不及,妻子皆不識兵。有自城

府來者,言兵暴狀,輒相驚訝。其地若此,可以言幽夏矣。顧先生未之即口。”

③嘻!吾嘗觀陶靖節(jié)記“桃花源”事,疑其地實在世外,非人間有。如客所稱,不出吳

江、烏程二邑之交,非桃花源比也,而不知有亂世,亦異矣哉?然后知天壤間,未嘗無絕境,

處,因記之云。

【注】①幽夏(xicng):幽深,深邃。

的語氣詞,填入第②段方框處,并簡述理由。(4分)

(1)世豈無有哉?顧先生未之即口。

(2)其地若此,可以言幽矍矣。顧先生未之即口。

A.也B.耳C.焉D.平

(1)選項理由:_

(2)選項理由:_______0

22.賞析第②段畫線句景物描寫的作用。(3分)

23.結合作者對尋覓“幽夏之地”態(tài)度的變化,探究“桃花源”這一意象的現代價值。(4

分)

三寫作70分

24.生活中面對事情的結果,人們往往以“我很努力了”來肯定自己;但這句話似乎還隱含

著更多的意味。對此,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準

1.(5分)(1)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第四冊)

(2)浪遏飛舟沁園春(第一冊)

(3)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第三冊)

2.(1)(2分)D

(理由:根據關聯詞“只有……才……”確定⑥②一定在一句話中。后文“這種邏輯”指代

答案”、④“這一形式”都指代前文笛卡爾給出的答案。④中“那樣”指代⑤“完全沒

有預設”,①“薄弱之處”即④⑤,所以①④⑤;而⑤所謂“預設”的就是⑥中的“大

前提”。整段話的邏輯是由抽象到具體的:先用③肯定笛卡爾的答案,再指出其邏輯漏

洞①④⑤,最后⑥②明確了⑤“預設”的內容。)

(2)(3分)B

(理由:他們屬于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文化英雄”,爭奪的是時勢權力。根據原文“在新舊

交替之際,不免有一個惶惑、無所適從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心理上充滿著緊張、猶豫

和不安。這里發(fā)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辦法,有能力組織新的試驗,能獲得別人

的信任。這種人可以支配跟從他的群眾發(fā)生了一種權力。它是時勢所造成的,無以名之,

名之曰時勢權力?!惫蔬xB。

A根據原文“在橫暴權力之下,沒有反對,只有反抗,因為反對早就包含在橫暴權力的關

系中。因之橫暴權力必須壓制反抗,不能容忍反對。”

C根據原文“在人事范圍中,長老保持他們的權力,子弟們在無違的標準中接受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

在這里不發(fā)生反對,長老權力也不容忍反對?!?/p>

D根據原文“甲團體想用權力來統(tǒng)治乙團體以謀得經濟利益,必須有一前提:就是乙團體

的存在可以供給這項利益,說得更明白一些,乙團體的生產量必須能超過他的消費量,

然后有一些剩余去引誘甲團體來征服他。我說這話意思是想指出農業(yè)社會中橫暴權力的

限制?!保?/p>

3.(2分)C

(章節(jié)的標題與其主要內容對應。根據節(jié)選原文:“這里要講一個重要的概念一一什么是談

判,并且把它和辯論區(qū)分開來?!薄斑@里只是幫大家明確了談判和辯論的區(qū)別。”“談

判其實是一個動腦的過程……”,判斷節(jié)選的主要內容是“談判的本質”。)

4.(2分)B

(這是一句經驗總結,且兩個命題不是矛盾關系。)

5.(3分)B

(辯論雙方往往無法達成共識,誰也說服不了誰。A的依據:第①段“他們?yōu)榱私鉀Q問題,

每天都在談判,處理五花八門的沖突?!盋、D的依據:第⑤段”談判更多關注的是

如何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談判者并不會糾結于誰對誰錯?!保?/p>

6.(4分)答案示例:作者先對這兩個概念做了明確的定義。(1分)再辨析兩者在過程和

“辯論”的目的是取勝,且由第三方裁決,所以過程是互相指出對方的

錯漏;而“談判”的目的是雙方達成協(xié)議,且沒有第三方裁決,如果過分強調對方錯誤,

反而不利于解決沖突、達成協(xié)議。(分)作者還假設了生動的情境,讓讀者更容易理

解。(1分)最后補充澄清,兩者只是適應場景不同,沒有優(yōu)劣之分,使論述更嚴謹。

論述語言嚴謹準確(1分)

7.(5分)答案示例一: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確實是一個有力的反例,我很欣賞小明同學閱讀時

的獨立思考。(1分)但“這一觀點”并不絕對,“往往”指情況發(fā)生概率較高,并不

代表所有情況,因此能舉出反例并不能證明它是錯誤的。(2分)結合作者之后闡述的

理由來看,提出這一觀點的目的是強調在談判中,相較于說話,思考更重要。我推測作

者所謂“伶牙俐齒的人”是只耍嘴皮子不思考的人,不包括諸葛亮。(2分)

答案示例二:我贊同小明的觀點。諸葛亮能舌戰(zhàn)群儒,勸服孫權聯盟抗曹,他確實有伶牙俐

齒的口才,又有高明的談判技巧。(1分)從作者闡述的理由來看,他把“伶牙俐齒”

等同于“無視對方訴求”和“說話不嚴謹”,但其實沒有必然聯系,推論不成立。(2

分)類似的反例還有周恩來總理,他是擁有豐富談判經驗和卓越談判才能的外交家,他

的口才和氣度都讓對手折服。(2分)

欠缺風度,酌情扣1分。

(二)(15分)

8.(4分)答案示例:作者在無法直接、正面言說的情況下,運用反語來表達態(tài)度,增強語

言的諷刺性,所謂“家將”卻隨時可能搶了大蝎的迷林,顛覆了讀者對“深明大義、忠

誠可靠”的既定認知(2分);選用“高興”一詞美化叛變,褒詞貶用,產生反差,生

成幽默;(1分)兩次重復使用“忠誠可靠”,在詞語反復中取得反諷效果。(1分)

9.(4分)答案示例:小說中的突發(fā)事件往往促成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轉折。(1分)“我”原

本看到貓兵的能干,以為貓人、貓國還有救,但貓兵被打死一事卻打破了“我”的幻想

(1分),“我”有意跳下高架子為那個貓兵報仇,反而又害不少貓兵因害怕而跌傷;

“我”以為自己是替他們出頭,必能得到其響應,誰知又得到心灰意冷的結果。(1分)

這不能不說是“我”的悲哀,更是貓人和貓國的悲哀。正是這一情節(jié),更彰顯了小說對

現實批評的意旨,使小說揭露病癥、療救社會的主題更加深刻。(1分)

10.(3分)答案示例:“我”作為貓國的外來者,天然地與貓人保持著心理和文化的距離,

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敘述能夠更好地對貓人的劣根性進行冷靜審視;(2分)同

者借“我”之口抒發(fā)自身對當時國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態(tài)度;第一人稱增強小

說藝術真實感和批判的力度。(分)

11.(4分)答案示例:《貓城記》與《阿Q正傳》主題接近,都揭示國民劣根性和民族衰

敗根源,但創(chuàng)作手法卻不同。(1分)《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國農村為背景,

用近乎漫畫的夸張手法,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人物,特別是他的“精神勝利法”,暴

露了舊中國國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敗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遍的人性弱點,體

現了魯迅深刻的啟蒙思想。(2分)《貓城記》則借助科幻外殼,寓言形式,用荒誕手

法,描繪了貓人這一群像,創(chuàng)造了“貓國”這一典型社會,預言了如果不改造國民性,

將面臨的滅國后果。雖然沒有聚焦于某一角色的深入刻畫,但貓國上上下下可謂人人都

是阿Q。(2分)

(三)(8分)

12.(1分)C

(本詩是近體詩,根據其內容,亦可視為哲理詩,而不是古體詩。)

(2分)D(2分)B(1分)

(D前兩聯寫景之詞與記事之語彼此并交融,富有韻味,并非彼此獨立,互相照應。B不

是“困境”而是“困倦”。)

14.(5分)答案示例:所謂“道學氣”是指宋詩好發(fā)議論,喜談道理。此詩描寫郊野景物及

春游之樂,借以說理,自然流暢,無道學氣。(1分)尤其是頸聯,“莫辭”和“只恐”

表達了詩人勸勉人們珍惜美好時光,情感親切而真摯。(2分)“盞酒”和“風花”的

意象,選取尋常之物,卻讓人思之而有味。(2分)真情與韻味彼此交融,故曰“情韻

俱佳”。(1分)

(四)(20分)

15.(2分)(1)描繪、描述(2)準備

16.(2分)(1)C

(《答司馬諫議書》有“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蓖恕C?,常常。)

(2)B(《離騷》有“寧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同此。凌,突然。)

17.(5分)(我)見到了筠溪翁,他身材修長、皮膚白皙,他邀請我坐下,煮茶來讓我喝,

拿來架子上的書都送給我,大概有幾百卷。

評分說明:①補出主語②頑然③延④渝(yu?)茗⑤悉⑥殆

3分)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間不必有異湎人自不之見。

19.(3分)答案示例一

作者巧于剪裁,先寫自己聽聞他人介紹,便專程拜訪筠溪翁;(1分)見面后,寫其外貌、

動作,暗含對其人品之欣賞;(1分)接著寫分別之后,又常常打探其近況,在聽聞張

西卿介紹后,更以“亦異矣哉”表達贊嘆;(1分)作者以“相見一想念一打探”為線

索組織材料,逐層深入地表達了對筠溪翁的欽佩、思念和贊美之情。(1分)

答案示例二

作者長于表達,先寫自己聽聞他人介紹,便專程拜訪筠溪;(1分)見面拜別之后四處詢問

其近況,以“未嘗不思翁也”的感慨表達思念之情;(1分)在聽聞張西卿介紹后,更

以“亦異矣哉”表達贊嘆之意;(1分)語氣和句式的不同,準確地表現了作者對筠溪

翁的感情變化一一由思念到贊美,可見其表達之精。(1分)

20.(4分)答案示例:作者初見筠溪翁,其質然皙白,以書相贈,后聞其年屆七十,身體強

健,編書不倦,還能生子,將其視為異人;聯想到自己妻兒早死,更將其視為壽已千年

的仙人;(2分)后聯想到《方山子傳》,覺得筠溪翁應該是像方山子一樣的普通而有

極高境界的人,所以借他人之口,稱其為“高士”;(1分)“異人”“仙人”行為舉

止有異于常人處,“高士”則無異于常人,但境界高尚,令人傾慕。(1分)

(五)(11分)

21.(4分)(1)B理由:用“耳”字,對作者所認為的世無“幽篁”之地表達不以為然

的態(tài)度,以便在一開始就消除作者的郁悶心情,有助于說理的展開。(2分)(2)A

理由:用“也”字,意味著對上文內容作小結,并有鼓勵作者去尋找的意味。(2分)

22.(3分)答案示例:畫線句描寫了溪水兩岸春光明媚,桃花競開的景象,并描寫在雨后陽

光的映照下,桃花美如紅霞的景象;(1分)表現了桃樹生長開花之節(jié)奏與韻律,凸顯

其生命力;(1分)將桃花描寫得如此美麗可愛,為后文交代當地人將此溪取名“桃溪”

做了鋪墊。(1分)

23.(4分)答案示例:作者因遭遇戰(zhàn)亂,欲尋“幽夏之地”,但不相信人間真有世外桃源,

于是郁郁不樂;(1分)聽客人介紹了桃溪村后,雖不全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