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古代文化知識梳理_第1頁
2024高考:古代文化知識梳理_第2頁
2024高考:古代文化知識梳理_第3頁
2024高考:古代文化知識梳理_第4頁
2024高考:古代文化知識梳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高考:最全最系統(tǒng)的古代文化知識

一、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①自稱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②用

于介紹或作傳。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薄傲赐ふ撸瑩P之泰州人。”③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

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p>

【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

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如稱屈平為屈原,司馬遷為司馬子長,陶淵明為陶元亮,李白

為李太白,杜甫為杜子美,韓愈為韓退之,柳宗元為柳子厚,歐陽修為歐陽永叔,等等。

【稱號】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qū)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號,一般只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fā)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

【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跡由官方所追加的稱號叫謚號,

非官方所加叫私謚。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就是他死后朋友所謚。官方所加,如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

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

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人們稱其為楊誠齋;姚鼐因

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其齋名為聊齋),梁啟超為飲冰

室主人(其齋名為飲冰室),譚嗣同為譚壯飛(其齋名為壯飛樓)。

【稱籍貫】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故而人稱“孟襄陽”;張九齡是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故

而人稱“張曲江”;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故而人稱“柳河東”;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故而

人稱“王臨川”;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江西臨川人);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人稱“康南?!保?/p>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河南項城人)。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lián):“宰相合肥天下瘦,司

農(nóng)常熟世間荒上聯(lián)“合肥”指李鴻章(安徽合肥人),下聯(lián)“常熟”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穌。

【稱郡望】如韓愈雖系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市)人,但因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

常以“郡望昌黎”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稱官名】如:“孫討虜聰明仁惠?!敝械摹皩O討虜”即孫權,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故稱。《梅

花嶺記》有“經(jīng)略從北來”“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句,“經(jīng)略”是洪承疇的官職,

“太師”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的簡稱,“少?!眲t是文天祥的官職。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馬,故也以“司

馬”為稱。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如稱賈誼為“賈太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曾任步

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至今

人們還稱其為“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遺,故而被稱為“杜拾遺”,

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被稱為“杜工部”;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被稱為“劉賓客”;柳永曾任屯

田員外郎,被稱為“柳屯田”;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被稱為“蘇學士”。

【稱爵名】《訓儉示康》中“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萊公是省稱。

【稱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赤壁之戰(zhàn)》中“豫州今欲何至”,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

故以官地稱之。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世稱“賈長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稱

“孔北?!?;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駱賓王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岑參曾任嘉州

刺史,世稱“岑嘉州”;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

【兼稱】將籍貫、姓名、字等同時舉出。如《游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

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鼻皟扇思娣Q籍貫、姓名及字,后兩人先寫與作者關系,再稱名和字。

【謙稱】①表示謙遜的態(tài)度,用于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

己或自己所有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表示冒失、唐突

的含義。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地位高。仆,謙稱自己是對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②

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寡。③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④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

生、晚學等。⑤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

二、古代官職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

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漢初劉邦既封皇子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為王,彭越為梁王,英布為

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為陳王;唐郭子儀被封為汾陽郡王;清太祖努爾哈赤封其子阿濟格為英親王,多鐸

為豫親王,豪格為肅親王。再如宋代寇準封萊國公,王安石封荊國公,司馬光為溫國公;明代李善長封韓

國公,李文忠封曹國公,劉基封誠意伯,王陽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國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

侯,李鴻章封一等肅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

通稱,簡稱“相: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廉頗藺相如列傳》:“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

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p>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

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

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顏太師以兵解?!敝械?/p>

“顏太師”指顏真卿,顏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師銜,故稱。再如明代張居正曾有八個虛銜,最后加太子太師

銜;清代洪承疇也被加封太子太師銜,其實并未給太子講過課。

【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東宮三師”之一,參見“太師”條。如賈誼曾先后任皇子長沙王、

梁懷王的老師,故封為太傅。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死后都被追贈太傅。

【少?!恐竷煞N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后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蔽奶煜樵紊俦9俾?,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

保為“東宮三少”,后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后職能擴大,其官署為尚書省。隋代始設尚書省六部,唐代確

定六部為吏、戶、禮、兵、開U、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征拜尚

書?!痹偃绱髸翌佌媲湓卫舨可袝娙税拙右自涡滩可袝?,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后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

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

學士的地位和職掌已經(jīng)不同。如《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毙熘戮府敃r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

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相當于宰相的位置。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魏

晉以后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在戰(zhàn)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zhàn)后即廢除。如《張衡傳》:“大將軍鄧鷺

奇其才?!编圍槷敃r為漢安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

執(zhí)”。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如《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敝械摹棒敼敝杆?/p>

真宗時的魯宗道,官至參知政事。如《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p>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

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漢人只有清末左宗棠、

張之洞、袁世凱等短時間地任過軍機大臣。如《譚嗣同》:“時軍機大臣剛毅監(jiān)斬。”

【軍機章京】“章京”,滿語“官員”的音譯,即軍機處的辦事人員,軍機大臣的屬官,俗稱“小軍機”。

參見“軍機大臣”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同參預新政。”

【御史】官名。西周為侍從屬吏。春秋、戰(zhàn)國置為史官。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秦御史前書日”“相

如顧召趙御史書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于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韓愈曾任監(jiān)察

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僉都御史。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代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

使改由大臣擔任,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宋代歐陽修曾任樞密副使。如《〈指

南錄〉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蔽奶煜楫敃r掌管軍事要務。

【左徒】戰(zhàn)國時楚國設立的職官,參與議論國事,發(fā)布號令,接待外國使節(jié)。如《屈原列傳》:“屈原

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p>

【太尉】秦漢設置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

武官。元代以后廢除。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我因惡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場官司。”中的“高

太尉”指高俅。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當時藺相如比上卿廉

頗官位要低。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可以是一般任官職者之稱,也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如御史

大夫、諫議大夫等。如《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擔任的是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的長

官。如《〈指南錄〉后序》:“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敝傅谋闶侨喂俾氄叩取?/p>

【士大夫】古代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如《師說》:“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群聚而笑之?!薄妒娚接洝罚骸笆看蠓蚪K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訓儉示康》:“當時士大

夫家皆然?!薄段迦四贡洝罚骸翱ぶt士大夫請于當?shù)馈!?/p>

【太史】西周、春秋時的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國

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后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地位漸低。司馬遷做過太史令。如

《張衡傳》:“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p>

【長史】秦代丞相的屬官。如李斯曾任長史,相當于丞相的秘書長。兩漢以后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

之長。如《出師表》:“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薄冻啾谥畱?zhàn)》:“子瑜者,亮兄瑾也,

避亂江東,為孫權長史。”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后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

官(尚書)的副職(詳見“三省六部”條)。韓愈曾先后任過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如《出師表》:“侍中、

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逼渲小岸省笔鞘汤?。

【侍中】原為正規(guī)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后等級超過侍郎。魏晉時期成為

事實上的宰相?!冻鰩煴怼分刑岬降墓?、費祎即是侍中。

【郎中】戰(zhàn)國時的宮廷侍衛(wèi),漢代以后,權責漸有變化。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

分掌尚書六部的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諸郎中執(zhí)兵,皆陳殿下?!贝酥笇m廷侍衛(wèi)。如《張衡傳》:“公

車特征拜郎中?!薄袄芍小笔枪芾碥囼T門戶的官名。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如《出師表》中所說的參軍蔣琬。晉以后地位

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如陶淵明曾任鎮(zhèn)軍參軍,《后漢書》著者范曄曾任劉裕第四子劉義康的參軍。

隋唐以后,參軍逐漸成為品級不高的地方官員,如杜甫曾任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華州司功曹參軍,白居易

曾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令尹】戰(zhàn)國時楚國執(zhí)掌軍政大權的長官,地位相當于丞相,如《屈原列傳》:“令尹子蘭聞之大怒?!?/p>

明清時指縣長,如《促織》:“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

【尹】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如《鴻門宴》:“楚左尹項伯者?!眳⒁姟傲钜睏l。后可

用作地方官員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都尉】職位次于將軍的武官。如《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薄而欓T宴》:“沛公

己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zhàn)國時是掌管軍政、軍賦、馬政的長官,如《鴻門宴》:“沛公

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jié)度使】唐代總攬一州或數(shù)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后內地也多設立,世稱“藩鎮(zhèn)”。

后也用作榮銜。如《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jié)度使王子騰?!?/p>

【經(jīng)略使】也簡稱“經(jīng)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明

清兩代凡遇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jīng)略,官位高于總督,事畢即罷。如《梅花嶺記》:“經(jīng)略洪承疇與之有

舊。”洪承疇降清后曾任七省經(jīng)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中央派駐地方的監(jiān)察官名,東漢以后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遂也稱為“太守”。白居易

曾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參見“刺史”條。范曄曾任宣城太守。如《桃花源記》:”及

郡下,詣太守,說如此?!薄犊兹笘|南飛》:“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都督】軍事長官或領兵將帥的官名,有的朝代的地方最高長官亦稱“都督”,相當于節(jié)度使或州郡刺

史。參見“經(jīng)略使”條。如《梅花嶺記》:“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眲⒄鼗邱v地方衛(wèi)所的

軍事長官。

【巡撫】明初指巡視安撫地方的特遣官員。清代正式以巡撫為省級地方政府長官,地位略次于總督,

別稱“撫院”“撫臺”“撫軍”。如《五人墓碑記》:“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薄皳釁恰保磽螀?/p>

地的巡撫。

【撫軍】巡撫的別稱。參見“巡撫”條。如《促織》:“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

又稱作“撫臣”,如:“詔賜撫臣名馬衣緞?!?/p>

【校尉】兩漢時期次于將軍的官職。如《赤壁之戰(zhàn)》:“以魯肅為贊軍校尉?!濒斆C當時擔任協(xié)助主帥周

瑜規(guī)劃軍事的副將。唐以后地位漸低。

【教頭】宋代軍隊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緝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漢代以后的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聘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宋代廢除。如《赤壁之戰(zhàn)》:“品

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p>

【知府】宋代地方行政單位,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明清相沿。如《登泰山記》:“是月丁未,與知府朱

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宋代以后稱“知縣”。如《孔雀東南飛》:“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p>

【里正】“里”是古代鄉(xiāng)以下的編戶單位,里正即一里之長,也稱“里長”。如《促織》:“令以責之里

正?!?/p>

【里胥】胥是古代官府的小吏,里胥即里正、里吏一類,管理鄉(xiāng)里事務。如《促織》:“里胥狡黠,假

此科斂丁口?!?/p>

【三省六部】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

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zhí)行,三省的長官都可稱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

等屬官;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給事中等屬官;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屬官。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于現(xiàn)在的組織部)、戶部(掌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

等)、禮部(掌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掌管軍事,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刑部(掌管司法刑獄,相

當于現(xiàn)在的司法部)、工部(掌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

郎、主事等屬官。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xù)到清末。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實行以后,原由皇帝與丞相執(zhí)掌的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

古代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舊時用一定的禮節(jié)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后序》:''于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

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陳情表》:“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zhàn)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于區(qū)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后

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

后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qū)。如《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镑怼迸c“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于一般情況的調整官職,而免職

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p>

三、天文歷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稱作星宿。如《范進中舉》:“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

打不得的”。古人認為人間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這是迷信說法。

【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也叫“二十八舍”。古代天文學家把太陽和月亮所經(jīng)過的天區(qū)叫黃道,把黃道中

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宿,四方各有七宿: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髯、參);南方朱雀

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如唐代溫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p>

夸飾地描寫星光燦爛、照耀宮闕殿堂的景象。如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是說物

產(chǎn)華美有天然的珍寶,龍泉劍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區(qū)。

【四象】古語“四象”說法不一。其中之一是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

象,叫作四象。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xiàn)

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現(xiàn)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參見“二十八宿”條。

【分野】與星次相對應的地域。古代天文學說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國的位置相對應,如以鶉

火對應周,鶉尾對應楚等。就天文說,稱分星;就地上說,稱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

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笔钦f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如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

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眳⑺奘且嬷?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陜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

雍二州?!皰袇v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中的第四宿,由七顆星組成,又稱“旄頭”(旗頭的意思),屬冀州分野。唐代

李賀詩“秋靜見旄頭”,旄頭指昴宿。唐代衛(wèi)象詩"遼東老將鬢有雪,猶向旄頭夜夜看”,旄頭指昴宿,詩

句表現(xiàn)了一位老將高度警惕、細心防守的情景。

【參商】“參”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參宿在西,

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因此常用來比喻人的分離不得相見。如曹植詩“面有逸景

之速,別有參商之闊”,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壁宿】北方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兩顆星組成,因其在室宿的東邊,很像室宿的墻壁,又稱“東

壁”。唐代張說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圖書庫。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方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如《詩經(jīng)?七月》:“七月流火,九月

授衣?!边@是說農(nóng)歷七月時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

【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

天璇、天磯、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斗杓,故稱“北斗”。根據(jù)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極星,故又稱

“指極星”。如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薄豆旁娛攀住罚骸坝窈庵该隙?,眾星何

歷歷?!庇窈馐潜倍沸侵械牡谖逍?。《小石潭記》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北極星】最靠近北天極的一顆亮星,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的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

人們把它看作是北方天空的標志。古代天文學家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

其實,由于歲差的原因,北極星也在變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

一萬二千年以后,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北極星目前是小熊座a星,星座中最亮的一顆恒心。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p>

【白虹貫日】“虹”實際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往往是天氣將要變化的預

兆,可是古人卻把這種自然現(xiàn)象視作人間將要發(fā)生異常事情的預兆。如《唐雎不辱使命》:“聶政之刺韓傀

也,白虹貫日。”漢代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養(yǎng)

荊軻,讓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顯現(xiàn),太子丹卻畏其不去。

【運交華蓋】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后座。舊時迷信,以為人的命運中犯了

華蓋星,運氣就不好。如魯迅《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宮中有兔和蟾蛛,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宮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宮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宮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東曦】在古代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叫曦和,駕著六條無角的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東曦指初升的

太陽。如《促織》:“東曦既駕,僵臥長愁?!敝械摹皷|曦既駕”指東方的太陽已經(jīng)出來了。

【天狼】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顆恒星,古以為主侵掠。如蘇軾《江城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逼渲杏玫浣猿鲎孕撬蓿窆富∈感?,天狼即天狼星。

【老人星】南部天空一顆第二亮的恒星,古人稱作“南極老人星”。民間把它稱作壽星。如杜甫詩云:

“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牽??椗俊盃颗?即牽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翱椗奔纯椗牵?/p>

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p>

【銀河】又名銀漢、天河、天漢、星漢、云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呈乳白色的光帶,由一千億顆以上

的恒星組成。如曹操《觀滄?!罚骸靶菨h燦爛,若出其里?!鼻赜^《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

迢暗度。”

【文曲星】即文時星,簡稱文星。古人認為,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

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吳敬梓《范進中舉》:“這些中老爺?shù)亩际翘焐系奈那?。?/p>

【天罡】星官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部四星。而道教認為北斗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

星。小說《水滸》受這種說法的影響,將梁山泊一百。八個大小起義頭領附會成天罡星、地煞星的降生。

【云氣】云霧、霧氣。古代說法,龍起生云,虎嘯生風,所謂“云龍風虎”。又說真龍?zhí)熳铀a(chǎn)生的地

方,天空有異樣云氣,占卜測望的人能夠看出。如《鴻門宴》:“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

子氣也?!?/p>

【農(nóng)歷】我國長期采用的一種傳統(tǒng)歷法,它以朔望的周期來定月,用置閏的方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

陽回歸年,用這種歷法安排二十四節(jié)氣以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故稱農(nóng)歷,又叫中歷、夏歷,俗稱陰歷,與

辛亥革命后采用世界通行的公歷相對而并行。古人寫文章,凡用序數(shù)紀月的,大多以農(nóng)歷為據(jù)。如《游褒

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薄妒娚接洝罚骸霸S七年六月丁丑?!本褪侵皋r(nóng)歷的六月,七月。

【二十四節(jié)氣】古人根據(jù)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

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數(shù)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每月分為兩段,

月首叫“節(jié)氣”,月中叫“中氣”,總稱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歷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四節(jié)氣的名稱

和順序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滿;五月芒種、夏至;六

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處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

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為了便于記憶,人們編出了歌謠:“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惫旁娢闹谐S枚墓?jié)氣來紀日,如《揚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毕闹涟滋熳铋L,冬

至白天最短,因而古人稱夏至、冬至為至日,這里的“至日”指的是冬至。

【初陽】約在農(nóng)歷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時間。此時陽氣初動,故稱“初陽”。如《孔雀

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p>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農(nóng)歷以正月、二、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

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如歐陽修《醉翁亭記》:“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p>

【社日】古代農(nóng)民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如《永遇樂》:“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敝械摹吧绻摹敝干缛占漓胪恋厣竦墓穆?。

【初七】舊俗在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個十天前冠以“初”字,表示是這個月的第一個一、二、……十日。"初

七”,即農(nóng)歷每月七日。如《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下九】農(nóng)歷每月十九日,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稱。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人以此作

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法”。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lián)軍自海入侵?!毕特S,皇帝

年號;庚申,干支紀年,即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

【紀年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shù)來紀年。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

趙將?!?/p>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薄杜眯小罚骸霸褪??!薄队伟U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p>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中的“丁卯”指公元1627

年。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

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后。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敝械摹按疚酢睘?/p>

南宋孝宗趙音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如《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中的“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

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

【紀月法】我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1)序數(shù)紀月法。如《采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指南錄〉后序》:“德祐二年

二月。”“是年夏五?!敝械摹拔濉本褪俏逶隆H纭蹲T嗣同》:“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八月初一日,

上召見袁世凱”“以八月十三日斬于市”。

(2)地支紀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夏、商、周三代歲首之月不同,故有建寅、建丑、

建子之分。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敝械摹敖ㄗ釉隆卑粗艹o月法指農(nóng)歷十

一月。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中的“建亥”指農(nóng)歷十月。

(3)農(nóng)歷時節(jié)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中的“孟冬”代農(nóng)歷十月。如

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逼時雨?!敝械摹爸俅骸贝r(nóng)歷二月。

【紀日法】我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1)序數(shù)紀日法。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薄俄椉管幹尽罚骸叭逯梗髟?/p>

半墻?!薄叭濉敝皋r(nóng)歷十五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

廣督署之役為最?!?/p>

(2)干支紀日法。如《般之戰(zhàn)》:“夏四月辛巳,敗秦軍于毅?!敝械摹八脑滦了取敝皋r(nóng)歷四月十三日。

如《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敝械摹傲露〕蟆奔崔r(nóng)歷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奔?/p>

指這個月的十八日。古人還單用天干或地支來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敝械摹白?/p>

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3)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月出、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

月初三叫“月出”,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薄段迦四贡洝罚骸霸诙∶轮??!薄冻啾谫x》:“壬戌之秋,七月既望?!?/p>

《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p>

(4)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p>

【紀時法】我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人最初是根據(jù)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

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跌、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表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shù)紀時對應

關系見下表。

色夜雞平B食隅日日晡日黃人

紀半鳴曰出時中中及時入昏定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現(xiàn)111315171921

239-

代1-3-5-7-

11

紀3點5點7點9點131517192123

1點點

時點點點點點點

天色紀時法與地支紀時法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

不得息”“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独钕胙┮谷氩讨荨?“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

晡時,門壞?!薄盾饺貥撬托翝u》:“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中的“平明”是平旦的別稱。再如

《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薄毒瓣枌罚骸翱山掏鶃砜腿擞谒?、午、未三個時辰過岡?!薄都烂梦摹?

“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薄度河Y干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五更】我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

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薄度河Y干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薄兜翘┥接洝罚骸拔?/p>

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薄杜c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夜間時辰五更五鼓(點)五夜現(xiàn)代時間

黃昏一更一鼓甲夜19-21點

人定二更二鼓乙夜21-23點

夜半三更三鼓丙夜23-1點

雞鳴四更四鼓丁夜1-3點

平旦五更五鼓戊夜3-5點

四、古代地理

【中國】上古時期,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自以為居天下之中,與生活于四方的異族相對,而自稱

“中國”。后也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現(xiàn)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

【中華】上古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的華夏族稱其居地為“中國”,自稱“中國華夏”,簡稱“中華”,后

常用來泛指中原地區(qū)。如《三國志》:“其地東接中華,西通西域。”今已成為中國的別稱。

【九州】傳說中國上古時期劃分為九個地理區(qū)域,州名分別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

雍。后成為中國的別稱。如陸游詩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薄哆^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p>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或整個黃河

流域。如《出師表》:“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标懹巍妒緝骸罚骸巴鯉煴倍ㄖ性?,家祭無忘告乃翁。”中

的“中原”指整個黃河流域。

【海內】古代傳說中國疆土四面環(huán)海,故稱國境之內為海內。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

知己,天涯若比鄰?!彼抉R光《赤壁之戰(zhàn)》:“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p>

【四?!恐柑煜?、全國。參見“海內”條。如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

意?!薄冻啾谥畱?zhàn)》:“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薄栋⒎繉m賦》:“六王畢,四海一?!?/p>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過秦論》:“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為家,靖函為宮”。

【八荒】四面八方遙遠的地方,猶稱“天下”。如《過秦論》:“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绷簡?/p>

超《少年中國說》:“縱有千古,橫有八荒。”

【江河】古代許多文章中,“江”專指長江,“河”專指黃河。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南,臣戰(zhàn)河北?!?/p>

《過秦論》:“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p>

【西河】又稱河西,指黃河以西的地區(qū)。如《廉頗藺相如列傳》:“會于西河外海池?!薄哆^秦論》:“于

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p>

【江東】長江在自安徽蕪湖至南京一段向東北方向斜流,因以此段江流為標準而確定兩岸地區(qū)的東西

或左右?!敖瓥|”所指區(qū)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帶,也可指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qū),即今蘇

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區(qū)。如《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

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左】即江東。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如《群英會蔣干中計》:“即傳令悉召江左英杰與子翼相

見?!?/p>

【江表】長江以南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江表英豪,咸歸附之?!?/p>

【江南】長江以南地區(qū)的總稱。如白居易詞云:“江南好,風景舊曾諳?!蓖醢彩娫疲骸按猴L又綠江南

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淮左】淮水東面。如《揚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睋P州在淮水東面。

【山東】顧名思義,在山的東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東”之“山”,可指靖山、華山、太行山、泰

山等數(shù)種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盡相同。下面是以靖山為標準的“山東”。如《漢書》曾提到“山東出相,

山西出將”?!而欓T宴》:“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過秦論》:“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p>

【關東】古代指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qū),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qū)。如曹操《蒿里行》:“關東有

義士,興兵討群兇中的“關東”指潼關以東地區(qū)。

【關西】指函谷關或潼關以西地區(qū)。如《赤壁之戰(zhàn)》:“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p>

【關中】所指范圍不一,古人習慣上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稱為關中。如《鴻門宴》:“沛公欲王關中,使

子嬰為相?!薄哆^秦論》:“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

【西域】古代稱今中國新疆及其以西地區(qū)。如《雁蕩山》:“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

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嶺嶗】五嶺的別稱,指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等五嶺。如《采草藥》:“嶺蟒微草,凌冬不

雕。”(這里特指兩廣一帶。)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帶?!八贰保褐副狈?。如《采草藥》:“朔漠則桃李夏榮。”《木蘭詩》:“朔氣

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氣”指北方的風?!读纸填^風雪山神廟》:“仍舊迎著朔風回來?!薄八?/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