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論文_第1頁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論文_第2頁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論文_第3頁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論文_第4頁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摘要】:小學科學教學,要求通過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去發(fā)現有關科學的問題。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斷的嘗試,最終獲得有效的知識。陶行知說“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毙W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課程體系,充分發(fā)掘學生個性潛能,為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娟P鍵詞】:小學科學;興趣小組;探究活動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課程必須在滿足學生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夠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毙W生的科學學習提倡親歷活動,提倡在探究活動中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從而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探究的認識。我們科學興趣小組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倡學生每周主動參加一次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如觀察動植物的生長,修一修咱們破舊的自行車,讓它繼續(xù)“工作”,甚或是探究天體的運動及宇宙的秘密……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的有關淺顯的科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一、大自然的的反饋,真實直接課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現實的大教材,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進行探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探究“種子萌發(fā)的條件”的實驗中,書本只是給出了實驗的條件和結果,沒有配圖。序號條件結果1適量的水適溫光照發(fā)芽2適量的水適溫無光照發(fā)芽3適量的水低溫有光照不發(fā)芽4無水適溫有光照不發(fā)芽從表格可以看出第1組與第2組是對照實驗,探究光照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當然與3、4組也是對照試驗,分別探究溫度、水對實驗的影響。在探究光照對實驗的影響時候,我請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然后請其他組“挑刺”。請看同學們如何處理“無光照”問題:1、周家旺組設計的實驗用黑色塑料袋,蒙住實驗組的種子,制造黑暗的環(huán)境,然后把兩個培養(yǎng)皿一起放在陽光下。實驗組(無光照)對照組(有光照)同學“挑刺”:黑色塑料料吸熱強,能量不容易散失,并列舉冬季的大棚“溫室”原理,提出實驗組的溫度會高于對照組,這樣本組實驗有兩個變量,不僅有光照,還有溫度的不同。同學們經過討論,決定把整個實驗放在室內進行,因為室內光照比較弱,其對兩個培養(yǎng)皿溫度影響不大。2、在剛才討論基礎上,韓青組提出了新的想法,把黑色塑料袋替換成黑色布,其好處:制造黑暗環(huán)境;因為布透氣,其對培養(yǎng)皿溫度影響不大。細節(jié)決定成敗,同學們在實驗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僅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也使知識融會貫通?!靶惺侵?,知是行之成”,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越行越遠,越走越順。二、“魔術”的反饋,求知欲滿滿“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在探究“空氣會占有體積嗎”,我在活動室中演示了這樣的實驗,把一張抽紙疊好,放在一個空的玻璃杯里面,然后指著一個裝滿水的盆(水的高度明顯高于杯高),問學生;你猜一猜,我這紙會濕嗎?還需問嗎,老師,必濕!是的,我把杯子杯口向上直立插入水中,紙確實濕了。這就是學生的生活經驗。那么我把同樣放著紙的杯子杯口向下,倒立插入水中,又會怎么樣?學生孩子們不可思議望著我,好像在說:這有不同嗎?等我把杯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直插入水中,過了三秒鐘,又把杯子拿出來。紙竟沒有濕!學生們觀察到這一現象之后,大呼不可思議,紛紛想試一試這個神奇的實驗。我讓同學們分組合作,鼓勵學生們在實驗中進行深入的探究,解開這個現象的秘密。學生們不僅知道紙沒有濕是因為“空氣占有體積”,還發(fā)現如果裝有干紙的杯子是斜著插入水中,紙會濕;同樣盆里的水也很有講究,如果水面低于杯高,雖然紙不濕,但那是因為紙(杯子倒立的時候)本身高度高于水面,并不令人驚奇;那么水也不是越多越好,他們會笑著告訴你,如果水太多,把杯子倒立在水中,不到三秒鐘,由于浮力過大,杯子會浮起,紙也會濕的,除非你一直用水壓著杯子。小學科學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涉及到許多的科學實驗,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們提供舒適的實驗環(huán)境和濃濃的求知氛圍。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實驗不成功,教師鼓勵孩子們“犯錯”,但一定要及時和學生們一起捋清實驗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分析實驗出現問題的原因,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因為這樣的曲折就是我們的前輩走過的路啊。學生們還根據“空氣會占有體積”這個道理制作了噴泉:1.選用一個飲料瓶,瓶蓋鉆兩個小孔,飲料瓶裝入2/3的水。2.插進兩根吸管,調整方向,如圖所示。左邊這根深深插入水中,右邊這根在水面以上3-4厘米處,將瓶蓋蓋好。用橡皮泥將小孔和吸管之間的縫隙封住。3.嘴巴含住右邊的管子,往水中吹氣。噴泉成功了!在愉快的實驗中,學生不僅很快弄清楚了科學原理,分析了細節(jié)的處理會導致實驗的成敗,還體驗到了更多的奧妙,學習成就感得到了大大的滿足。三、生活的理解,事半功倍“空氣具有熱水脹冷縮的屬性”,學生們從生活中的經驗中,如汽車爆胎,煮熟的雞蛋放在冷水中浸一浸,蛋就容易剝開等都知道,他們還運用這個制作了噴泉:1.給玻璃瓶灌入半瓶自來水,并添加墨汁或顏料,攪拌均勻。2.用剪刀給玻璃瓶的瓶蓋鉆一個小孔,可以插進吸管,將瓶蓋蓋好。用橡皮泥將小孔和吸管之間的縫隙封住。3.將上面的瓶子放進小盆中,盆子中加滿熱水,小噴泉就制作好了!“生活、工作、學習倘使都能自動,則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特別注意自動力之培養(yǎng),使他關于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學習之中。自動是自覺的行動,而不是自發(fā)的行動。自覺地行動,需要適當的培養(yǎng)而后可以實現?!睂W生們把生活與愉快的實驗相結合,把書本的講解運用于周圍的世界,保持和發(fā)展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他們自然親近科學、喜愛科學。四、問題的解決,能力倍增“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鎖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從前有一個故事提到有一位道人用手一指,點石為金,一位徒弟在旁呆看,道人說:“你把金子搬去可以致富。”徒弟搖搖頭。道人問他為何不要金子,徒弟說:“我看中你那個指頭?!笔郎嫌卸嗌俦唤鹱用曰蠖它c金的指頭,文化鑰匙雖可分班度人,但要在開鎖上指點。如當作死讀書,上起銹來,又失掉鎖匙的效用了。我們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更喜歡在生活中去發(fā)現。生活是一部最現實的大教材,在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疑問,進行探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三年級孩子開始練習鋼筆字,一位學生就問我:為什么使勁捏吸管,再松開,筆管里面的墨水會更多?學生能提出在生活中發(fā)現的問題,我非常欣喜。但我沒有回答,決定把這個問題拋向全體成員。他們,成立了“鋼筆吸飽水”專案組,像大偵探一樣去“破案”。幾天后,學生找到許許多多類似的地方:掛衣鉤,使勁捏,才能吸住墻壁;打氣筒時,把手把使勁向上拉,再快速往下壓,氣胎充氣效果更好……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的發(fā)現,氣氛異常激烈。這時,我抓住機會引導他們可以利用氣球被壓的原理制作一個噴泉。我想,這塊內容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印象深刻的,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從生活中發(fā)現的。121.將氣球胎放入礦泉水瓶,固定在塑料瓶口,用剪刀在塑料瓶上挖一個小洞。2.將透明膠帶貼在小洞旁。3.將氣球胎吹大,然后用透明膠帶貼住小洞。344.往氣球中倒水,噴泉從氣球中噴出來了。瞧,制作噴泉,我們的器材多種多樣,原理也各有不同。如果你還要問我們還有其他的設計嗎?有的,七種不同顏料摻和小蘇打、醋酸的彩虹噴泉,是不是更加壯觀!探究始于問題,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四、自然的饋贈,熱愛生命“觀察種子的發(fā)芽”這一活動是科學課的一個必備的教學內容。在學生經歷觀察種子發(fā)出芽活動之后,我感到教學內容還嫌不夠。為什么不進一步引領學生自己動手生豆芽呢?豆芽的萌生受到空氣、溫度和濕度的影響。豆芽常見的有“水沖法”和“沙生法”兩種?!八疀_法”比較常見,學生應該見過。內容確定后,我便開始和學生生豆芽。下面我們興趣小組一個簡要記錄:材料準備:每小組準備能滴水的容器1個(自己可以自制)、黃豆3兩左右、純棉布一塊教學過程:1.討論生豆芽的方法=1\*GB3①教師提出問題:你認為用水生豆芽,怎樣生?需要哪些材料?=2\*GB3②學生討論交流。=3\*GB3③師生確定生豆芽的流程。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生豆芽。3.提示按時澆水。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每個小組的同學對自己的豆芽,特別關心。每天澆水(換水)至少2次。4天后,豆芽開始露頭。7天后,我和學生準備收獲了。白白的莖,嫩嫩的葉,學生們非常仔細,臉上洋溢著勞動者收獲時那幸福的笑容。中午,各組的代表把豆芽帶回家,在媽媽的指導下,炒出了一盤可口的豆芽菜,放在盤子里,帶來學校。下午的活動時間,同學們圍坐在課桌邊,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果實,歡聲一片。在品嘗了美味之后,我又組織他們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回顧記錄自己生豆芽的全過程??茖W探究讓學生對周圍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自然的情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們通過廣播、宣傳欄、剪報、圖片等宣傳我們的科學成績,實驗架上展示的小制作全是我們的成果。以點及面,我們發(fā)揮探究精神,給同學們展示我們的風采,這也吸引更多的同學加入我們的科學興趣小組。“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小學科學教育對從小激發(fā)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弊寣W生更多嘗試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讓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