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7 生物的進化(解析版)_第1頁
考點17 生物的進化(解析版)_第2頁
考點17 生物的進化(解析版)_第3頁
考點17 生物的進化(解析版)_第4頁
考點17 生物的進化(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17生物的進化1.掌握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及其異同;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理、過程及其應用。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比較解剖學證據(jù):研究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tǒng)的形態(tài)結構,可以為生物進化是否有共同祖先提供證據(jù)。脊椎動物在胚胎發(fā)展早期都有比較相似的階段,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胚胎學證據(jù)。人與猩猩和和長臂猿的某些同源DNA的差異微小,為生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jù)。自然選擇和適應的形成適應有普遍性和相對性特點。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進化理論在發(fā)展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①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生殖隔離標志新物種形成)。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方法(1)常染色體基因頻率計算:①已知基因型個體數(shù)(定義法):某基因頻率=(2×該基因純合子個數(shù)+1×雜合子個數(shù))/(2×種群調查個體總數(shù))②已知基因型頻率(最常用):某基因頻率=該種基因的純合子基因型頻率+1/2雜合子基因型頻率(2)X染色體基因頻率計算:已知基因型個體數(shù)(定義法):某基因頻率=(2×該基因雌性純合子個數(shù)+該基因雌性雜合子個數(shù)+雄性含該基因個數(shù))/(2×雌性個體總數(shù)+雄性個體數(shù))(3)哈迪溫伯格定律(理想條件下)①條件:種群足夠大;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突變;沒有自然選擇;沒有遷移等。②計算公式:此時各基因頻率和各基因型頻率存在如下等式關系并且保持不變:當?shù)任换蛑挥幸粚Γˋa)時,設基因A的頻率為p,基因a的頻率為q,則A+a=p+q=1,AA+Aa+aa=p2+2pq+q2=1。5.共同進化(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1)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2)生物多樣性的內容: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例1.(2023江蘇常州高一期末)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下列關于隔離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①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說明有生殖隔離②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生殖隔離③形成新物種的過程中,基因頻率不一定發(fā)生變化④環(huán)境能使生物發(fā)生進化,而生物不會使環(huán)境發(fā)生進化⑤三倍體西瓜是一個新物種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1②④⑤【答案】B【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竣俚乩砀綦x也會使兩個種群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因此,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不能說明有生殖隔離,①錯誤;②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出現(xiàn)生殖隔離,②正確;③新物種形成,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基因頻率一定發(fā)生改變,③錯誤;④環(huán)境作為自然選擇的因素能使生物發(fā)生進化,而生物會對環(huán)境造成影響,因而會使環(huán)境發(fā)生進化,如光合放氧生物的出現(xiàn)使環(huán)境中有了氧氣,加快了好氧性生物的出現(xiàn),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進化,④錯誤;⑤三倍體西瓜由于減數(shù)分裂時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生后代,因此不是一個新物種,⑤錯誤。故選B。例2.假設羊的毛色遺傳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白色(b)為顯性。一個隨機交配多代的羊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頻率各占一半,現(xiàn)需對羊群進行人工選擇,逐代淘汰白色個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淘汰前,該羊群中黑色個體數(shù)量與白色個體數(shù)量相等B.淘汰前,隨著交配代數(shù)增加,羊群中純合子的比例增加C.隨著淘汰代數(shù)的增加,羊群中B和Bb的頻率均逐漸增加D.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頻率下降到25%【答案】D【分析】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及相關計算:(1)基因頻率: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shù)的比率。①定義公式法:某基因頻率=(純合子個體數(shù)×2+雜合子個體數(shù))÷(個體總數(shù)×2)。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頻率=純合子基因型比率+1/2雜合子基因型比率。(2)基因型頻率:指在一個種群中某種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蛐皖l率=該基因型的個體數(shù)目÷該種群個體總數(shù)。【詳解】A、淘汰前,bb(白色)的個體占1/2×1/2=1/4,BB(黑色)的個體占1/2×1/2=1/4,Bb(黑色)的個體占1/2×1/2×2=1/2,故該羊群中黑色個體數(shù)量應該多于白色個體數(shù)量,A錯誤;B、淘汰前,由于種群內個體是隨機交配,種群的基因頻率不變,所以不管交配代數(shù)是多少代,羊群中純合子的比例均不變,都是1/2,B錯誤;CD、淘汰前,B和b的基因頻率均為1/2,Bb的基因型頻率為1/2,BB的基因型頻率為1/4,白色個體占1/4;淘汰第一代白色個體后,BB的基因型頻率為1/3,Bb的基因型頻率為2/3,此時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2/3,b基因的頻率為1/3;黑色個體隨機交配,下一代個體中Bb的基因型頻率為4/9,bb(白色個體)的基因型頻率為1/9,BB的基因型頻率為4/9;淘汰第二代白色個體,Bb的基因型頻率為1/2,BB的基因型頻率也為1/2,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1/2+1/2×1/2=3/4,b的基因頻率為1/4;由此可推測隨著淘汰代數(shù)的增加,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逐漸下降,B的基因頻率逐漸增大,Bb的基因型頻率不是逐代增加,且白色羊至少要淘汰2代,才能使b基因頻率下降到1/4(25%),C錯誤、D正確。故選D。例3.(2020陜西學業(yè)考試)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D.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地理隔離【答案】D【分析】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正確;B、生物進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選擇來決定的,B正確;C、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可遺傳變異的來源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其中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統(tǒng)稱為突變,C正確;D、新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產生不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D錯誤。故選D。1.突變包括了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2.隔離包括了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其實質是隔絕基因的交流。一、單選題1.(2020江蘇蘇州高一期末)如圖表示生物新物種形成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A.a表示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離,生殖隔離是生物進化的標志C.c表示新物種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離【答案】C【分析】據(jù)圖分析: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b表示生殖隔離;c表示新物種形成,d表示地理隔離,據(jù)此分析作答。【詳解】A、a表示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A錯誤;B、b表示生殖隔離,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錯誤;C、b生殖隔離意味著新物種的形成,新物種與生活環(huán)境協(xié)同進化,C正確;D、d表示地理隔離,新物種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D錯誤。故選C。2.(2022四川內江高二階段考)一個全部由基因型為Aa的豌豆植株組成的種群經過連續(xù)n次自交,獲得的子代中,Aa的頻率為(1/2)n,AA、aa的頻率均為1/2[1-(1/2)n]。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可以肯定該種群在這些年中()①發(fā)生了隔離②發(fā)生了基因頻率的變化③發(fā)生了自然選擇④發(fā)生了基因型頻率的改變;⑤沒有發(fā)生生物進化A.①③ B.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答案】B【分析】種群是在一定的區(qū)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詳解】①依題意可知:種群是在一定的區(qū)域內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該種群可連續(xù)自交,說明沒有發(fā)生隔離,①錯誤;②最初該種群中全部個體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Aa的基因型頻率為100%,A和a的基因頻率都是50%。該種群中個體連續(xù)自交n次后,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2[1-(1/2)n]、(1/2)n、1/2[1-(1/2)n],A和a的基因頻率都是1/2[1-(1/2)n]+1/2×(1/2)n=1/2=50%,可見,該種群在這些年中,基因頻率沒有改變,因此沒有發(fā)生生物進化,但發(fā)生了基因型頻率的改變,②錯誤;③基因頻率沒有變化,所以沒有發(fā)生自然選擇,③錯誤;④Aa的頻率為(1/2)n,越來越小,純合子的頻率越來越大,即發(fā)生了基因型頻率的改變,④正確;⑤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變化,沒有發(fā)生生物進化,⑤正確。綜上所述,④⑤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3.(2023遼寧鞍山高一期末)某種蘭花長著細長的花距,其底部儲存著花蜜;某種蛾類昆蟲生有同樣細長的吸管似的口器,可以從該蘭花的花距中吸到花蜜(如圖),且能幫助蘭花完成傳粉。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某種蘭花和專門給它傳粉的蛾A.蘭花和蛾類昆蟲之間存在協(xié)同進化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C.蛾類昆蟲口器細長是蘭花和昆蟲相互選擇的結果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共同影響只有利于捕食者種群【答案】D【分析】不同物種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驹斀狻緼C、蘭花和蛾類昆蟲之間相互影響,二者之間存在著協(xié)同進化,蛾類昆蟲口器細長是蘭花和昆蟲之間相互選擇的結果(該蘭花的花蜜為口器細長的蛾類昆蟲提供食物,口器細長的昆蟲能為該蘭花傳粉),AC正確;B、通過漫長的協(xié)同進化過程,地球上不僅出現(xiàn)了千姿百態(tài)的物種,豐富多彩的基因庫,而且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B正確;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間的共同影響不僅有利于捕食者種群生存,也有利于被捕食者種群,D錯誤。故選D。4.(2023海南??诟叨谀┠扯扼w動物種群中A基因對a基因為顯性,A基因頻率為0.6。由于棲息環(huán)境氣溫升高,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無法存活而被淘汰,此淘汰比例稱為淘汰系數(shù),用d表示。此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若基因A和a都不發(fā)生突變,且沒有遷入和遷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該動物種群因氣溫變化而發(fā)生了進化B.該動物種群中AA基因型的頻率會逐漸升高C.若d=1/2,則F1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1/16D.自交代數(shù)較多時,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消失【答案】D【分析】A對a為顯性,A基因頻率為0.6,即a基因頻率為0.4,若配子均存活,則含A配子和含a配子的比例為3:2。【詳解】A、環(huán)境溫度效應引起使小鼠種群帶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說明環(huán)境溫度起到自然選擇的作用,使A/a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種群因氣溫變化而發(fā)生了進化,A正確;B、棲息環(huán)境溫度效應會使帶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則a基因頻率有所下降,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比例減小,AA基因型的頻率會逐漸升高,B正確;C、若淘汰系數(shù)d=1/2,a基因頻率為0.4,存活的a基因頻率為0.2,A基因頻率為0.6,故種群中A:a=3:1,則含a配子所占比例為1/4,F(xiàn)1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1/16,C正確;D、d為淘汰系數(shù),表示的是比例,是指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含有a基因的配子一定存在,自交代數(shù)較多時,種群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會消失,D錯誤。故選D。5.(2023四川甘孜高一期末)瓢蟲的黑色和紅色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對紅色(b)為顯性。某一群體中BB占18%,Bb占78%,bb占4%。基因B和b的頻率分別是(

)A.18%、82% B.36%、64% C.57%、43% D.92%、8%【答案】C【分析】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1)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2)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1/2雜合子的頻率?!驹斀狻恳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1/2雜合子的頻率。某一群體中BB占18%,Bb占78%,bb占4%,B的基因頻率=18%+1/2×78%=57%,b的基因頻率=4%+1/2×78%=43%,C正確。故選C。6.(2023江蘇連云港高一期末)美鳳蝶、紅珠鳳蝶、藍鳳蝶是鳳蝶科三個不同的物種,近年來相繼在連云港市境內發(fā)現(xiàn),由于氣候變暖等環(huán)境因素,美鳳蝶的種群數(shù)量不斷下降。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雄性美鳳蝶的飛行能力強而雌性美鳳蝶飛行能力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各地的美鳳蝶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不存在生殖隔離C.氣候變暖可能會導致美鳳蝶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D.美鳳蝶、紅珠鳳蝶、藍鳳蝶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遺傳多樣性【答案】D【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雄性美鳳蝶的飛行能力強而雌性美鳳蝶飛行能力弱,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B、各地的美鳳蝶屬于不同的種群,它們之間存在地理隔離,但它們仍屬于同一物種,不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C、氣候變暖會使美鳳蝶的種群數(shù)量不斷下降,可能會導致美鳳蝶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C正確;D、美鳳蝶、紅珠鳳蝶、藍鳳蝶屬于不同的物種,它們的出現(xiàn)了體現(xiàn)了物種多樣性,D錯誤。故選D。7.(2023江蘇鎮(zhèn)江高一期末)樺尺蛾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B(黑色)和b(淺色)控制,某種群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占18%,Bb的占78%。基因B、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A.48%

52% B.57%

43%C.64%

36% D.80%

20%【答案】B【分析】1、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某基因頻率=某基因總數(shù)/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總數(shù)×100%。2、根據(jù)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假設用A/a表示:該種群的A基因的頻率x=AA的基因型頻率+1/2Aa的基因型頻率。【詳解】該種群中BB=18%,Bb=78%,bb=4%,所以B=18%+78×1/2=57%,b=43%,B正確。故選B。8.(2023江蘇泰州·高一期末)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是解釋物種形成的主流觀點,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可能是堿基序列和基因序列的改變B.不同物種不可能含有相同的基因,生物體數(shù)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就增加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淘汰不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型個體導致基因型頻率改變D.遺傳的變異、自然選擇和協(xié)同進化都是導致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答案】D【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可能是堿基序列和基因序列的改變,A錯誤;B、自然界的生物由一個祖先進化而來,故不同物種可能含有相同基因,生物多樣性包含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生物體數(shù)量增加,生物多樣性不一定增加,B錯誤;C、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但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不一定是自然選擇引起的,也可能是基因突變等其他因素導致的,C錯誤;D、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由于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多種多樣,因此,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特點和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D正確。故選D。9.(2023浙江寧波高二期末)白紋伊蚊是登革病毒的傳播媒介之一、圖表示長期使用一種殺蟲劑后,白紋伊蚊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情況,當種群數(shù)量達到c時再度噴灑相同量的殺蟲劑。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種群數(shù)量從a下降到b的最可能原因是繁殖率下降B.種群數(shù)量從b恢復到c的最可能原因是白紋伊蚊身體累積的殺蟲劑增加了自身的抗藥性C.再度噴灑相同量的殺蟲劑后,該種群很可能再度下降至與b接近的種群數(shù)量D.白紋伊蚊中的抗藥性基因在使用殺蟲劑之前就已存在【答案】D【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其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種群數(shù)量從a下降到b的最可能原因是殺蟲劑的使用導致敏感性個體大量死亡引起的,A錯誤;B、種群數(shù)量從b恢復到c的最可能原因是抗藥性強的個體大量繁殖導致種群數(shù)量上升,B錯誤;C、再度噴灑相同量的殺蟲劑后,由于種群中抗藥性強的個體數(shù)量增多,因此該種群很可能不會下降至與b接近的種群數(shù)量,C錯誤;D、在使用殺蟲劑之前,白紋伊蚊種群中就有少數(shù)個體有抗藥性基因,殺蟲劑只是對其抗藥性進行了定向選擇,D正確。故選D。10.(2023江蘇揚州高一期末)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相關概念的敘述,正確的是(

)A.種群中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意味著新物種的形成B.人為因素不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C.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D.協(xié)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答案】C【分析】自然選擇的實質是環(huán)境對變異所對應的基因的選擇,因而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驹斀狻緼、種群中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意味著生物發(fā)生了進化,但產生了生殖隔離才標志著新物種的形成,A錯誤;B、人為因素也會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比如人工選擇金魚的品種,B錯誤;C、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個體的表現(xiàn)型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C正確;D、不同物種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協(xié)同進化,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是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D錯誤。故選C。11.(2023江蘇宿遷高一期末)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得主斯萬特·帕博測定了已在3萬年前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序列,填補了人類進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是因為其不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B.對研究進化來說,基因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證據(jù)C.比較解剖學、胚胎學也可以作為研究進化的證據(jù)D.基因組序列的比較可以為研究不同物種間親緣關系的遠近提供證據(jù)【答案】B【分析】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利用化石可以確定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的種類及其形態(tài)、結構、行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驹斀狻緼、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存活與否及進化方向,尼安德特人無法快速適應各種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是其滅絕的原因,A正確;B、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jù),B錯誤;C、比較脊椎動物的器官、系統(tǒng)的形態(tài)和結構,即比較解剖學證據(jù)研究,可以為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尋找證據(jù);胚胎學是指研究動植物胚胎的形成和發(fā)育過程的學科,比較不同動物以及人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也可以看到進化的蛛絲馬跡,故比較解剖學、胚胎學也可以作為研究進化的證據(jù),C正確;D、通過對不同親緣關系物種的基因組序列進行比較,能夠鑒定出編碼序列、非編碼調控序列及給定物種獨有的序列,為研究不同物種間親緣關系的遠近提供證據(jù),D正確。故選B。12.(2023江蘇泰州高一期末)品種繁多的金魚品系是野生鯽魚經長期人工選育而成的。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產生可育后代。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人類喜好影響了金魚的進化方向B.金魚與野生鯽魚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C.金魚的多品系是人工誘變的結果D.兩類魚的根本差異在于堿基序列不同【答案】C【分析】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種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能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生后代或不能產生可育性后代?!驹斀狻緼、人類會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保留所需要的性狀,故人類喜好影響了金魚的進化方向,A正確;B、根據(jù)題干“自然狀態(tài)下,金魚能與野生鯽魚雜交產生可育后代”可知,金魚與野生鯽魚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B正確;C、金魚的多品系是人工選擇的結果,C錯誤;D、兩類魚的根本差異在于堿基序列(脫氧核苷酸序列)不同,D正確。故選C。13.(2023江蘇鎮(zhèn)江高一期末)巴拿馬海峽將許多海洋生物分成太平洋種群和加勒比海種群,如鼓蝦屬的7個物種之間在形態(tài)和體色方面發(fā)生了明顯的差異,只有約1%的種間交配可能產生可育后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環(huán)境變化可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B.鼓蝦屬7個物種之間的差異,是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結果C.食物和棲息空間的不同,導致不同海洋種群基因突變的方向不同D.新物種大多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形成的【答案】C【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詳解】A、基因突變改變了基因的種類,染色體變異改變了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環(huán)境對種群的性狀進行選擇,從而改變基因頻率,所以三者都可以引起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A正確;B、鼓蝦屬7個物種之間的差異,是由于自然選擇導致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從而產生了生殖隔離,B正確;C、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與環(huán)境無關,食物和棲息空間的不同導致自然選擇的方向不同,C錯誤;D、新物種大多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最后出現(xiàn)生殖隔離而形成的,D正確。故選C。14.(2023江蘇蘇州高一階段考)某山地存在兩類鴨跖草,A類生長在陽光充足的懸崖頂上,B類生長在懸崖底下的樹蔭里,兩者表型不同。后來由于山體坡度變緩,它們相互雜交產生了雜交種C并迅速繁殖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和B的適應性特征是環(huán)境定向選擇的結果B.陡峭的山坡使種群A、B之間存在地理隔離C.山體坡度改變?yōu)锳和B種群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雜交種C迅速繁殖說明A、B屬于同一物種【答案】C【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A和B的適應性特征是作為自然選擇的因素--環(huán)境定向選擇的結果,A正確;B、陡峭的山坡使種群A、B之間存在地理隔離,進而使基因交流無法進行,B正確;C、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材料,山體坡度改變作為環(huán)境的因素,選擇了該類生物不同的變異類型,C錯誤;D、雜交種C迅速繁殖,說明A、B兩個鴨跖草親本之間能進行傳粉并產生可育后代,說明兩個種群之間無生殖隔離,二者依然為同一物種,D正確。故選C。15.(2023江蘇南京高一期末)下列關于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害突變不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B.生物多樣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種不斷形成的過程C.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D.物種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答案】C【分析】協(xié)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詳解】A、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有害突變也能成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A錯誤;B、生物的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新物種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B錯誤;C、任何一個物種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一個物種的形成或滅絕會影響到若干其他物種的進化,C正確;D、物種之間的協(xié)同進化是通過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D錯誤。故選C。16.(2023江蘇淮安高一期末)下列關于生物進化和物種形成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進化是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B.可通過比對不同生物的DNA序列來判定親緣關系的遠近C.新物種的形成可以不經過隔離D.不同種群的生物可能存在生殖隔離【答案】C【分析】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生物的進化是基因突變、自然選擇、遺傳漂變和隔離共同作用的結果,D正確;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差異的大小,可以揭示當今生物種類親緣關系的遠近,以及它們在進化史上出現(xiàn)的順序,B正確;C、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故物種的形成必須經過隔離,C錯誤;D、不同種群生物之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可能是因為地理隔離導致的,也可能是存在生殖隔離導致的,D正確。故選C。17.(2023江蘇宿遷高一期末)一島嶼上有某植物種群a,由于地殼運動,種群a做分割成兩個不同的種群b和種群c若干年后,植物種群b和種群c的花期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由于花期不同,種群b和種群c不能相互傳粉B.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b和種群c的基因頻率沒有改變C.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大環(huán)節(jié)D.由于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地理隔離是種群b、c進化為新物種的標志【答案】A【分析】由于地殼運動,種群a被分割成兩個不同的種群b和種群c,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b和c之間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這說明種群b和c已產生了生殖隔離,不是一個物種?!驹斀狻緼、由于花期不同,種群b和種群c不能相互傳粉,種群b和c已產生了生殖隔離,不是一個物種,A正確;B、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b和種群c的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B錯誤;C、突變和重組、自然選擇、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大環(huán)節(jié),C錯誤;D、生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標志,D錯誤。故選A。18.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生物多樣性的是()A.遺傳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C.生態(tài)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