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中考化學二輪中考題型研究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課件)_第1頁
2024福建中考化學二輪中考題型研究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課件)_第2頁
2024福建中考化學二輪中考題型研究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課件)_第3頁
2024福建中考化學二輪中考題型研究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課件)_第4頁
2024福建中考化學二輪中考題型研究 題型四 實驗探究題(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四實驗探究題

一階點對點練基礎

二階分類練提能力數(shù)據(jù)分析(5年3考)1.[表格數(shù)據(jù)分析](2021蘇州節(jié)選)石灰石煅燒溫度的探究

【查閱資料】生石灰質量的優(yōu)劣常采用“活性度”來衡量?!盎钚远取钡臏y定方法:取一定質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指定濃度的鹽酸中和,記錄所消耗鹽酸的體積數(shù)(單位為mL)。消耗鹽酸的體積數(shù)越大,“活性度”越高。某研究小組在電爐內煅燒石灰石樣品,并測定煅燒產物(CaO)的活性度,數(shù)據(jù)見表。不同條件下煅燒產物的活性度(mL)

1050℃1100℃1150℃1200℃1250℃1300℃12min79083686880845441216min79385687184555653020min795863873864617623煅燒溫度活性度煅燒時間石灰石煅燒的最佳溫度范圍為1100~1200℃的證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煅燒不同的時間,在1100~1200℃范圍內生成的生石灰活性度均較高2.[控制變量法數(shù)據(jù)分析]小明同學在做“金屬的化學性質”實驗時,發(fā)現(xiàn)幾支試管中冒出氣泡有快有慢,于是他與小芳同學一起進行如下探究?!驹O計并實驗】小明和小芳進行如下實驗。實驗編號鹽酸的濃度(均取20mL)金屬的種類(均取2g)金屬的形狀收集50mL氫氣所需時間/s①10%鎂粉狀60②10%鐵片狀120③10%鎂片狀102④20%鐵片狀110【收集證據(jù)】(1)要比較金屬的形狀對反應快慢的影響,應選擇的實驗編號是_____?!镜贸鼋Y論】(2)通過對比實驗②③,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③其他條件一定時,鎂與酸的反應速率比鐵快(或其他條件一定時,鐵與酸的反應速率比鎂慢)3.[數(shù)字化曲線分析]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最多能溶解0.7體積二氧化碳,如圖1所示,用燒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連接壓強傳感器和一只裝有20mL蒸餾水的注射器,迅速將注射器里的蒸餾水全部壓入燒瓶中,測得壓強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圖1 圖2(1)BC段壓強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蒸餾水進入燒瓶,瓶內氣體被壓縮,壓強增大(2)CD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3)D點壓強大于B點,說明反應后容器內壓強略大于反應前容器內的壓強,對比你的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 圖2溶解的二氧化碳的體積小于20mLCO2+H2O===H2CO34.[數(shù)字化曲線分析]胃酸過多須服用抗酸藥物(能與鹽酸反應),常用的抗酸藥物有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分別測定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與“胃酸”反應時,產生CO2的速率快慢和pH的變化,得到二氧化碳濃度-時間曲線(如圖1)、pH-時間曲線(如圖2)。圖1 圖2

請據(jù)圖分析:(1)兩種藥品中,服用__________更易造成胃脹氣。(2)請比較兩種藥品中和酸的能力,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 圖2

碳酸氫鈉片鋁碳酸鎂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強,理由是相同時間內,加入鋁碳酸鎂片后pH增大程度大5.[定量分析]某工廠排放的廢水中的含有NaNO3和HCl,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yōu)樘骄吭摴S廢水中HCl的質量分數(shù),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1)實驗中測得裝置B、C、D分別增重m1、m2、m3,則廢水中HCl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的式子表示)。(2)該工廠廢水呈酸性,需處理達標后再排放,故應該向排放的廢水中加入的物質是_______。石灰石實驗方案的評價[2022.17(3)(4);2023.15(2)②]6.明明用配制的氫氧化鈉溶液做中和反應實驗,發(fā)現(xiàn)有氣泡產生。于是判斷氫氧化鈉變質了。為探究氫氧化鈉是否完全變質,明明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實驗設計】方案1:取少量上述氫氧化鈉溶液樣品,滴加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成紅色。方案2:取少量上述氫氧化鈉溶液樣品,加入飽和石灰水,靜置,取上層清液,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發(fā)現(xiàn)溶液變成紅色。于是明明認為樣品中還會有氫氧化鈉,沒有完全變質。【方案評價與反思】康康認為明明的兩個實驗方案都不能達到目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1中氫氧化鈉、碳酸鈉溶液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不可據(jù)此確定變質程度;方案2中所加飽和石灰水顯堿性,且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也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不可據(jù)此確定變質程度7.亞硫酸鈉(Na2SO3)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可用于醫(yī)藥合成、食品工業(yè)等,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易被氧化為硫酸鈉。某化學興趣小組發(fā)現(xiàn)實驗室中有一瓶久置的亞硫酸鈉溶液,對其溶質成分感到好奇,同學們分為甲、乙兩個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提出問題】該瓶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查閱資料】(1)Na2SO3、BaSO3均能與酸反應產生SO2氣體;(2)、均能與Ba2+反應生成白色沉淀。【作出猜想】猜想一:Na2SO3猜想二:Na2SO4猜想三:Na2SO3、Na2SO4【實驗探究】甲、乙兩組分別進行實驗探究:

小組實驗操作現(xiàn)象結論甲組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產生氣泡猜想一正確乙組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氯化鋇溶液,再加入足量稀鹽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確有白色沉淀產生,加入稀鹽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產生氣泡【反思交流】實驗后同學們對甲、乙兩組不同的結論進行討論,認為甲組方案不合理,請你補充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甲組實驗現(xiàn)象只能判斷出樣品中含有Na2SO3,但據(jù)此無法判斷是否含有Na2SO48.學習了酸和堿的性質后,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稀鹽酸與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進行了探究?!咎岢鰡栴}】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時無明顯現(xiàn)象,如何證明它們之間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查閱資料】對于現(xiàn)象不明顯的化學反應,實驗設計中常通過放大、轉化等方式使化學反應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緦嶒炋骄俊啃〗M同學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1)小艷同學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燒杯中,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到有沉淀產生,說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2)小鵬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再加入稀鹽酸,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3)小平在向氫氧化鈉溶液滴加稀鹽酸的過程中,用pH傳感器探究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當溶液pH≤7時即可確定二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溶液由紅色變?yōu)闊o色【評價反思】(1)小組同學一致認為小艷的實驗不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平的實驗中強調“溶液pH≤7”而不是“溶液pH減小”作為判斷二者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鹽酸和氯化鈉都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溶液pH減小,可能由于加入稀鹽酸后氫氧化鈉溶氯化銀白色沉淀液濃度變小,堿性減弱;溶液pH<7,說明溶液顯酸性,溶液pH=7,說明溶液顯中性,都可證明反應發(fā)生,氫氧化鈉消失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取少量剩余固體研磨成粉末加水后固體部分溶解,加稀放入試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后加入過量稀鹽酸鹽酸后固體完全溶解且有氣泡產生9.某化學興趣小組將石灰石高溫煅燒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有固體剩余,于是進行如下實驗探究該固體的成分。【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氧化鈣;猜想二:碳酸鈣、氧化鈣。【實驗探究】設計實驗完成下表內容。實驗方案的設計(5年3考)10.小明看到學校圍欄油漆脫落的地方有明顯銹跡后,組織化學興趣小組對鐵生銹的條件展開探究。小組同學利用實驗室常見儀器組裝如圖1所示裝置,向試管中加滿煮沸后冷卻的蒸餾水,然后關閉止水夾,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裝置中的鐵釘沒有銹跡。如圖2所示,向試管中通入氧氣直至鐵釘部分露出水面,一段時間后,觀察到裝置中的鐵釘生銹嚴重。圖1 圖2小組同學認為根據(jù)以上兩個實驗的現(xiàn)象還不足以得出鐵銹蝕的條件,還需要補做一個實驗,請簡述該實驗設計和相關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鐵釘置于干燥的試管中,通入氧氣,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鐵釘不生銹圖1 圖211.已知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存在水分子、鈉離子、氫氧根離子,某同學想知道氫氧化鈉溶液中的哪種粒子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請你和他一起完成這次探究活動。(1)你提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①沒有變紅,通過此現(xiàn)象可以證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使酚酞試液變紅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3)要證明另外兩種粒子能否使酚酞試液變紅,還需要進行實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試管③和④,分別加入1~2滴酚酞試液,向③中加入5mL氯化鈉溶液,④中加入5mL氫氧化鈣溶液另取兩支有關教材實驗的探究(5年4考)考向1教材實驗拓展探究(5年3考)1.(2021寧德5月質檢)一種裝置可以進行多種實驗。(1)圖中,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_。若該裝置氣密性良好,活塞向外拉,松手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2)若圖中A是氧化鈣,B是水,將水推入試管中,U形管右側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架臺活塞回到原位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試管內氣壓增大(3)若圖中A是催化劑,B是過氧化氫溶液,設計如表所示的實驗,比較二氧化錳和紅磚粉末在相同時間內對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效果。過氧化溶液催化劑實驗15mL5%二氧化錳粉末0.2g實驗25mL30%二氧化錳粉末0.2g實驗35mL30%紅磚粉末0.2g①寫出實驗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過以上對比實驗,得出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2O22H2O+O2↑

H2O2溶液的濃度與催化劑的種類(4)若改變圖中A、B藥品,該裝置還可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CaCO3+2HCl

===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氣法2.某課外小組對鐵的銹蝕條件進行了如下探究。【探究1】鐵銹蝕的條件實驗①②③現(xiàn)象放置一周無明顯變化無明顯變化鐵絲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放置兩周鐵絲表面出現(xiàn)紅色物質無明顯變化鐵絲表面紅色物質增多【提出問題】為什么①中“油封”一段時間后鐵絲表面出現(xiàn)了紅色物質?

【探究2】“油封”對水中溶解氧的影響實驗1:將蒸餾水煮沸后迅速冷卻至室溫(12℃),取等體積水樣于2個燒杯中,其中一個燒杯加5mL花生油進行“油封”,用溶解氧傳感器測定兩個水樣中溶解氧含量。實驗2:操作與實驗1相同,室溫變?yōu)?9℃,花生油改用煤油。已知:未煮沸的蒸餾水中溶解氧含量,12℃時為10.68mg/L,19℃時為9.10mg/L。溶解氧含量/(mg/L)時間/h02612243648實驗1

①未油封2.424.756.448.4510.1010.4310.51②油封2.433.024.284.816.477.207.98實驗2

③未油封1.953.796.237.988.989.099.08④油封1.933.425.377.118.268.248.22【解釋與結論】(1)探究1中,對比_____(填序號),可得出鐵銹蝕需要與水接觸。(2)對比花生油、煤油,進行“油封”時,效果較好的是______。②③花生油(3)0小時時,實驗2的溶解氧含量低于實驗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實驗得出的結論是____(填序號)。A.“油封”的方式能隔絕氧氣在水中的溶解B.通過加熱煮沸并冷卻,可以明顯降低水中含氧量C.“油封”和“未油封”水樣中的溶解氧均隨時間增加而呈增大趨勢實驗2溫度更BC高,氣體的溶解度更小【反思與評價】(5)生活中常用在金屬表面涂油的方式“防生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探究1實驗①中,放置兩周后鐵絲依然出現(xiàn)銹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減少金屬隨著時間的與氧氣和水的接觸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3.某?;瘜W學習小組對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質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一】探究不同形狀的石灰石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小組按圖1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探究實驗?;卮鹣铝袉栴}。圖1

(1)實驗應取用濃度相同的稀鹽酸,_____不同的石灰石。(2)石灰石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狀CaCO3+2HCl===CaCl2+H2O+CO2↑(3)在裝藥品前應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實驗甲選用的是_____狀的石灰石。圖2關閉分液漏斗,向外拉注射器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處,說明裝置不漏氣粉末【實驗二】探究不同濃度的鹽酸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其他條件相同時,小組還用不同濃度的鹽酸與相同的石灰石進行如下探究實驗(實驗Ⅰ所用鹽酸濃度為10%,實驗Ⅱ所用鹽酸濃度為5%,兩組實驗均取20mL鹽酸和1g石灰石)。實驗編號每分鐘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mL0~1分鐘1~2分鐘2~3分鐘3~4分鐘4~5分鐘5~6分鐘6~6分鐘Ⅰ4.927.914.49.27.620Ⅱ2.819.812.99.87.75.54.1(5)實驗二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果反應時間充足,且所用鹽酸是足量的,那么理論上實驗Ⅰ、實驗Ⅱ反應所得到的二氧化碳的體積___(填“是”或“不是”)相同的。(7)實驗Ⅰ和實驗Ⅱ的反應速率都逐漸變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實驗Ⅰ中,若該條件下CO2的密度為2.2g/L,根據(jù)生成CO2的體積,該石灰石樣品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其他條件相同時,鹽酸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是隨著反應的進行,鹽13.2%酸濃度逐漸減小4.(2021南平5月質檢)為了探究NaOH與CO2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實驗裝置中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1】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圖1將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注入三頸燒瓶,振蕩,觀察到氣球脹大,說明二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上述結論的證據(jù)不充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能溶于水,CO2能溶于且與水反應(或沒有排除氫氧化鈉溶液中水的干擾)【實驗2】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用足量NaOH固體與干燥的CO2氣體反應,實驗步驟如下。Ⅰ:用三頸燒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氣體。Ⅱ:將NaOH粉末倒入瓶中,夾緊彈簧夾K,振蕩。圖2(1)要得到干燥的CO2,可選用的干燥劑是_______(選填“濃硫酸”或“生石灰”)。(2)將NaOH固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觀察到氣球1脹大,內壁出現(xiàn)霧狀物,部分固體粉末形成糊狀,說明二者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不打開橡皮塞和彈簧夾,通過化學反應的方法,使氣球1恢復原狀,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濃硫酸增大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接觸面用注射器通過瓶塞向三頸燒瓶中加入適量鹽酸積,使反應充分進行CO2+2NaOH===Na2CO3+H2O圖2考向2實驗異常現(xiàn)象的探究(2021.17)5.(2021福建)已知:H2+CuOCu+H2O。有文獻報道: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一些實驗中,得到的固體產物是銅和氧化亞銅(Cu2O)組成的混合物。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在空氣中溶于氨水得到藍色溶液。某興趣小組對此開展如下探究。Ⅰ.設計如圖1實驗裝置,開展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并檢驗固體產物。(1)制取氫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氧化鈣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反應后的紅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氨水并攪拌,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證明固體產物有Cu2O。Zn+H2SO4===ZnSO4+H2↑干燥氫氣(或吸收水蒸氣)無色溶液變?yōu)樗{色圖1Ⅱ.探究反應生成Cu2O的變化情況。稱取若干份質量均為0.6000g的CuO,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氫氣還原不同時間(t),檢測所得固體中Cu2O的質量(m),結果如圖2。圖2圖2(4)由圖可知,在氫氣還原氧化銅反應過程中,Cu2O質量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5)為確保氫氣還原氧化銅所得固體產物不含Cu2O,應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增大后減小確保加熱條件下通氫氣時間足夠長Ⅲ.探究反應生成Cu2O的原因。為解釋實驗結果,興趣小組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過程提出如下假設:假設1.經歷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兩個反應,且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同時進行。假設2.經歷CuO+H2Cu+H2O、Cu+CuOCu2O、H2+Cu2O2Cu+H2O三個反應。(6)結合探究Ⅱ結果計算分析,假設1中“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能同時進行”合理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要確認“假設2”是否合理,在探究Ⅱ的基礎上,還需進行的實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絕空氣加熱Cu和CuO的混合物,將所得固體放入燒杯,再加氨水并若分步進行,Cu2O的最大質量應為0.5400g,不是0.3218g攪拌,觀察溶液是否變藍Ⅳ.測定水的組成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實驗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測定水的組成,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8)洗氣瓶B中濃硫酸的作用為_________。圖3干燥氫氣(9)當玻璃管中固體由黑色完全轉變?yōu)榧t色時,實驗測得:①裝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體的總質量在反應后減少了1.6g;②裝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質的總質量在反應后增加了1.82g,用此數(shù)據(jù)算得水中H、O元素的質量比_______(假設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堿石灰吸收,裝置內空氣中的水蒸氣、CO2忽略不計),而由水的化學式算得H、O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11∶801∶8圖3③針對上述結果與理論值有偏差,乙同學認為:該裝置存在缺陷,此觀點得到了大家的認同,你對此改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組同學用改進后的裝置重新實驗得到了正確結果。(10)若裝置C反應后得到的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對水組成的測定結果_______(填“影響”或“無影響”)。圖3無影響在D裝置后面再連接一個干燥管6.(2021寧夏)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進行“堿與酸堿指示劑反應”的實驗時,將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但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了。于是,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這一異?,F(xiàn)象進行了探究?!咎岢鰡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的原因是什么?【猜想與假設】甲同學:酚酞與O2發(fā)生了反應;乙同學: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fā)生了反應;丙同學:與NaOH溶液濃度大小有關;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與NaOH溶液的溫度有關(或儀器不干凈,含有酸性物質)【設計與實驗】甲、乙、丙三位同學為了驗證各自的猜想,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探究。(1)甲同學設計并完成如下實驗:實驗步驟實驗目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①取少量實驗中的NaOH溶液于試管中,再加熱煮沸________________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甲同學的猜想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②將①中的溶液冷卻后滴入酚酞溶液,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________除去溶解隔絕空氣不正確的O2(2)乙同學設計如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他認為自己的猜想正確,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學認為乙同學的猜想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同學為了進一步探究試管中的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用pH試紙測量試管中的溶液,結果pH<7,說明溶液顯___性,造成試管中溶液紅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2NaOH+CO2===Na2CO3+H2O生成的Na2CO3溶液也顯堿性,酚酞不會褪色酸

濃鹽酸有揮發(fā)性,揮發(fā)出的HCl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與NaOH發(fā)生了反應(3)丙同學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使用色度傳感器測量溶液顏色的變化(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傳感器測得的數(shù)值為100%)。他在三個專用容器中分別加入等量的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溶液,同時放入色度傳感器進行測量,測出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由此判斷自己的猜想正確。你能從變化曲線中總結出的規(guī)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NaOH溶液的濃度越大,酚酞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的速率越快(或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小,起始色度值越大)圖2【實驗結論】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與NaOH溶液的濃度有關。7.

(2021廣東)某興趣小組探究鎂與稀鹽酸的反應。(1)鎂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前,用砂紙打磨鎂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打磨后的鎂條放入稀鹽酸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有“灰白色沉淀”產生的異常現(xiàn)象。【提出問題】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質?【查閱資料】Mg(OH)2

受熱分解生成MgO和H2O;變色硅膠遇水由藍色變?yōu)榉奂t色;堿式氯化鎂[Mg(OH)Cl]不溶于水,受熱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氣體。Mg+2HCl===MgCl2+H2↑除去鎂條表面的氧化膜【提出假設】甲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乙同學認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猜想Ⅰ:Mg猜想Ⅱ:Mg(OH)Cl

猜想Ⅲ:Mg(OH)2MgCl2易溶于水【實驗探究】乙同學將灰白色沉淀洗滌、干燥后,分別置于編號為①②③的試管中。序號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實驗1向試管①中加入適量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沉淀消失無氣泡產生猜想Ⅰ不成立實驗2加熱試管②,并將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濾紙條置于試管口濾紙條變紅猜想Ⅱ____實驗3加熱試管③,將產生的氣體通過變色硅膠變色硅膠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稀鹽酸成立由藍(或稀硫酸)變?yōu)榉奂t色【討論分析】實驗2中濾紙條變紅是由于HCl氣體溶于水使溶液呈___性,生成HCl氣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酸Mg(OH)ClMgO+HCl↑【繼續(xù)探究】為探究鎂與稀鹽酸反應生成灰白色沉淀異常現(xiàn)象的原因,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向4份相同體積與濃度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一定長度的某種鎂帶,現(xiàn)象如表格:實驗組別ABCD鎂帶長度1cm2cm3cm4cm沉淀量無沉淀少量沉淀沉淀較多沉淀很多【實驗結論】據(jù)表分析,________是實驗出現(xiàn)“異常”的因素之一。鎂帶長度【設計實驗】請再提出一種出現(xiàn)灰白色沉淀的可能影響因素,并設計實驗驗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的種類;向相同體積、相同pH的稀鹽酸與稀硫酸中分別加入一定長度的鎂帶,觀察生成的沉淀量8.(2021江西)化學社團的同學在探究金屬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圖1所示的實驗。圖1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鋅片表面產生氣泡,銅片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氣泡產生Zn+H2SO4===(或無明顯現(xiàn)象)ZnSO4+H2↑實驗過程中小辰意外發(fā)現(xiàn):當兩種金屬發(fā)生觸碰時(如圖2),銅片表面產生了氣泡?!咎岢鰡栴}】圖2中銅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產生的氣體是什么?【作出猜想】同學們對產生的氣體進行了以下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氣;小彬猜想是氫氣。他們作出猜想的理論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質量守恒定律(或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查閱資料】(1)將鋅片、銅片用導線連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銅片表面產生氣體。該反應過程中金屬失去的電子通過導線發(fā)生了轉移。(2)二氧化硫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設計并進行實驗】他們設計了圖3裝置進行實驗,將產生的氣體分別通過導管與圖4中的裝置連接,驗證自己的猜想。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小知連接導管a與導管d,向品紅溶液中通入氣體一段時間______________小彬的猜想正確小辰選用正確方法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向試管內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不復燃小彬連接導管a與導管__(填序號),收集氣體后用拇指堵住試管口,靠近酒精燈火焰,移開拇指點火氣體燃燒,聽到輕微的“噗”聲品紅溶液不褪色c【教師釋疑】圖1實驗中,鋅與稀硫酸反應,鋅失去電子,酸溶液中氫離子在鋅片表面獲得電子生成氫氣。【學生感悟】圖3實驗中,酸溶液中的氫離子從銅片表面獲得___(選填“鋅”或“銅”)失去的電子生成了氫氣。鋅【得出結論】圖2中兩種金屬觸碰后銅_____(選填“有”或“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延伸應用】制造鋼制船閘門時,為防止鐵被腐蝕,常在鋼閘門表面安裝比鐵更活潑的金屬。這種金屬可以是___(填序號)。A.鋅

B.銅

C.銀沒有A有關陌生反應的探究[2023.15(2)]

9.(2023福建節(jié)選)碘化鉀(KI)是白色固體,保存不當會被氧化為單質碘(I2)而泛黃變質?;瘜W小組查得以下資料:Ⅰ.對于碘化鉀變質的原理,有兩種不同的反應:甲:4KI+O2+2CO2===2K2CO3+2I2乙:4KI+O2+2H2O===4KOH+2I2Ⅱ.KOH與NaOH的化學性質相似。為探究碘化鉀變質原理的合理性,開展以下實驗。【實驗過程】【實驗1】取適量碘化鉀固體暴露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觀察到固體泛黃。往泛黃的固體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化學小組認為:據(jù)此現(xiàn)象,還不能得出“反應甲是造成碘化鉀變質的原因”的結論。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Ca(OH)2===CaCO3↓+H2O無法判斷碳酸鉀是按反應甲原理產生的,還是按反應乙原理生成的氫氧化鉀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產生的【實驗2】按圖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數(shù)日后,觀察到碘化鉀固體無泛黃現(xiàn)象。(3)據(jù)此現(xiàn)象,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

圖2

【實驗3】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數(shù)日后,觀察到碘化鉀固體無泛黃現(xiàn)象。反應乙不是造成碘化鉀泛黃變質的原因查閱文獻獲知,常溫下某些氣體和固體反應須在潮濕環(huán)境中進行。化學小組據(jù)此改進實驗,很快觀察到固體泛黃的現(xiàn)象。(4)簡述化學小組改進實驗的具體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結論】(5)根據(jù)上述實驗,化學小組得出結論:碘化鉀固體泛黃變質是碘化鉀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往瓶中再加入少量水氧氣、水和二氧化碳(或O2、H2O和CO2)10.

(2021泉州九上期末質檢)化學小組將久置的鎂條(表面有黑色物質)打磨光亮后,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觀察到鎂條表面有氣泡冒出,同時其表面變暗,一會兒,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變慢。【資料摘要】鎂與水能夠反應生成難溶的Mg(OH)2和H2。(1)判斷鎂與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2)寫出鎂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鎂條表面有氣泡冒出(或鎂Mg+2H2O===Mg(OH)2+H2↑條表面變暗)化學小組又進行以下探究活動?!净顒右弧框炞C鎂與水反應速率變慢的原因(3)設計實驗證明鎂與水反應速率變慢的原因是Mg(OH)2覆蓋在鎂條表面造成的。實驗方案:取出上述實驗燒杯中的鎂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現(xiàn)象。【活動二】探究久置的鎂條表面形成黑色物質的原因[猜想]黑色物質可能是Mg與O2、H2O和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作用形成。重新打磨光亮后再放入水中(或除去表面物質再放入水中)[實驗1]按圖1所示裝置和試劑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觀察現(xiàn)象。Ⅰ Ⅱ圖1

現(xiàn)象:Ⅰ中鎂條表面無明顯變黑;Ⅱ中鎂條表面出現(xiàn)黑色物質。(4)據(jù)上述現(xiàn)象,可得出鎂條表面變黑與___有關。圖2

ⅢⅣⅤ試劑O2、H2O和CO2XH2O和O2鎂條表面實驗現(xiàn)象出現(xiàn)黑色物質無明顯變黑無明顯變黑(5)實驗Ⅳ中,所用的試劑X是__________。(6)據(jù)實驗1和實驗2,鎂條表面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和H2OMg與CO2、H2O、O2共同作用[實驗2]如圖2所示裝置,用不同試劑進一步實驗,一段時間后的現(xiàn)象如下表所示。(7)在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鎂條變黑與N2無關,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鎂條表面黑色物質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氮氣的Mg、C、H、O化學性質不活潑,常溫下很難和Mg反應11.(2021三明九上期末質檢)“水能生火”的魔術:將包有過氧化鈉(Na2O2)粉末的脫脂棉放在石棉網上,向脫脂棉上滴幾滴水,脫脂棉立刻燃燒起來(如圖1所示)。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以下探究實驗?!緦嶒?】按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觀察到過氧化鈉粉末由淡黃色逐漸變?yōu)榘咨?,試管中未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1)試管中未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2)證明反應生成了氧氣的操作和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沒有可燃物將帶火星木條放在導管口P處,燒杯中導管口觀察到木條復燃處有氣泡冒出【實驗2】按圖3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查閱資料:氫氧化鈉與氫氧化鈣的化學性質相似。檢測到B試管中有氧氣產生;向A試管剩余固體中滴加稀鹽酸,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3)B試管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4)根據(jù)上述實驗事實,請寫出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兩種新物質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二氧化碳2Na2O2+2CO2===2Na2CO3+O2【拓展應用】(5)若化工廠存有過氧化鈉的倉庫失火,下列措施正確的是___。A.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B.使用細沙覆蓋C.使用水基型滅火器D.清理倉庫附近的可燃物BD【實驗反思】(6)圖1“水能生火”魔術中,滴加水后,脫脂棉能發(fā)生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同學在表演魔術時,加水后脫脂棉未發(fā)生燃燒,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脫脂棉中的過氧化鈉遇水時發(fā)生化學反應,放出大量熱量使脫脂棉升滴加水的速度太快,過量的水溫達到著火點,且反應生成的氧氣能助燃吸熱較多,溫度不能達到脫脂棉的著火點12.

(2021泉州5月質檢)化學興趣小組制備Fe(OH)2,并進行相關探究。資料摘要:Ⅰ.FeSO4

+2NaOH===Fe(OH)2↓+Na2SO4Ⅱ.Fe(OH)2

是白色難溶物質;Fe(OH)3

是紅褐色難溶物質?!緦嶒?】(1)同學們按圖1、圖2所示進行實驗。寫出圖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H2SO4===FeSO4

+H2↑(2)觀察到圖2試管內有白色沉淀生成,一會兒變?yōu)榧t褐色。重復上述實驗后迅速塞緊橡皮塞(如圖3所示),并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4、圖5所示。據(jù)此可知:沉淀顏色的改變與氧氣有關。其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5圖4圖3溶液中氧氣含量和內液面上方氣體中氧氣含量均降低【實驗2】老師對實驗進行改進(如圖6所示),可使制備的Fe(OH)2

能較長時間保持白色。具體實驗步驟如下: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往A、B試管中加入試劑,打開彈簧夾,塞緊橡皮塞;③檢驗

B試管中排出H2

的純度;④當排出的H2

純凈時,進行操作X,使A試管的液體進入B試管中,觀察到B試管內有白色沉淀產生。(3)步驟①的具體做法:組裝好儀器后,在a處連接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裝置氣密性良好。(4)為達到實驗目的,在步驟②中加入的液體試劑需先加熱處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步驟④中操作X為___________。將注射器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氣關閉彈簧夾活塞向外拉(或將注射器活塞向里推),松手后回彈到原位【實驗3】同學們用以下實驗儀器和試劑對實驗1進行改進,制得Fe(OH)2

也能較長時間保持白色。儀器:試管、膠頭滴管(或注射器)試劑:鐵屑、熱處理后的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植物油(6)實驗改進方案:往裝有過量鐵屑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待反應完全后,先滴入植物油,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膠頭滴管或注射器吸取氫氧化鈉溶液,伸入試管中植物油液面下滴加(7)實驗3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隔絕氧氣實驗1:如圖1所示,取少量硫酸銅溶液于試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未觀察到明顯顏色變化,小組同學認為硫酸銅溶液顯中性?!窘涣饔懻摗啃〗M同學經討論,認為該方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改進后用pH計測得溶液pH為4.26,證明硫酸銅溶液顯酸性。物質性質的探究

13.興趣小組同學整理實驗臺時發(fā)現(xiàn)半瓶硫酸銅溶液,對硫酸銅的性質展開了相關探究。探究一:硫酸銅溶液的酸堿性圖1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會干擾對石蕊溶液變色的觀察圖2探究二:硫酸銅溶液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2:如圖2所示,同學們將蘸有硫酸銅溶液的濾紙放入硬質玻璃管中,用酒精噴燈進行加熱,觀察到濾紙由藍變白,變干后濾紙燃燒有黑煙產生,燃燒后的灰燼中出現(xiàn)了紅色固體?!咎岢鰡栴}】紅色固體是什么?它是如何產生的?【查閱資料】①硫酸銅晶體為藍色,溫度達250℃以上會轉化為白色CuSO4固體;繼續(xù)加熱到650℃分解生成CuO和另一種氧化物,此反應前后各元素化合價保持不變,請寫出另一種氧化物的化學式____。②溫度超過1000℃時,CuO分解生成紅色的Cu2O,Cu2O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uSO4。SO3實驗3:取少量紅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紅色固體不是Cu2O。【反思交流】(1)小組同學們根據(jù)所學知識判斷紅色固體可能是Cu,產生紅色固體的原因可能是濾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碳與分解產生的CuO發(fā)生反應,則蘸有硫酸銅溶液的濾紙燃燒時的溫度范圍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銅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蘸有硫酸銅溶液的濾紙放在硬質玻璃管內用酒精噴燈進行加熱,剛開始濾紙不能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0℃≤t<1000℃溫度未達到濾紙的著火點C+2CuO2Cu+CO2↑固體不溶解,溶液仍為無色【拓展延伸】銅離子屬于重金屬離子,其鹽溶液有毒性,隨意排放會對環(huán)境造成重金屬污染,下列實驗室處理含硫酸銅的廢液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A.向廢液中加入適量B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干燥保存,濾液排放B.向廢液中加入適量熟石灰,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干燥保存,濾液排放C.向廢液中加入適量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干燥保存,濾液排放BC14.

(2021福建大模考改編)某同學對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下探究:【實驗一】探究常溫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1)將2支醫(yī)用注射器用膠皮管連接(如圖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將一端注射器活塞向外拉,一段時間后若觀察到注射器恢復到原位置,則表示裝置氣密性良好(2)取100mL蒸餾水于錐形瓶中,加熱煮沸后,立刻蓋上瓶塞,冷卻至室溫,備用。(3)取2支醫(yī)用注射器分別抽取10mL現(xiàn)制的純凈二氧化碳和10mL上述處理過的蒸餾水,按圖1所示連接,交替推動2支注射器的活塞,反復多次,充分混合后,氣、液總體積為13mL??芍爻合拢趸寄苋苡谒?,1體積水最多能溶解___體積的二氧化碳。實驗中將蒸餾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7除去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防止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圖1【實驗二】比較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和水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步驟1:圖2所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三組實驗中注射器內分別裝有等體積的40%的氫氧化鈉溶液、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和水。步驟2: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等體積的三種試劑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步驟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測得實驗過程中裝置內壓強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4)圖3中曲線AB段壓強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實驗時注入試劑后,燒瓶中能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注射器中藥品推入燒瓶中,反CO2+Ca(OH)2===CaCO3↓+H2O應進行程度小,氣體體積壓縮,造成燒瓶內壓強增大(6)由圖3中曲線可知,三種試劑中_____________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最好。(7)步驟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從曲線判斷“一段時間”指_____(填“200”“400”或“800”)s時。氫氧化鈉溶液800(8)飽和氫氧化鈣溶液和40%的氫氧化鈉溶液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試分析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曲線中,400s時燒瓶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飽和氫氧化鈣溶液濃度太低,影響了CO2的吸收取燒瓶內溶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向上層清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說明原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15.(2021龍巖5月質檢)實驗是開展科學探究的主要途徑。興趣小組的同學對飽和NaHCO3

溶液的分解進行了探究?!静殚嗁Y料】①NaHCO3受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鈉、水、二氧化碳;常溫下碳酸鈉、水、二氧化碳會反應生成NaHCO3。②相同條件下碳酸鈉溶液比碳酸氫鈉溶液的堿性更強。【實驗1】常溫下,用200mL水配制飽和NaHCO3溶液。如圖1,氣球套在盛有飽和NaHCO3溶液的錐形瓶口,打開磁力攪拌器,使飽和NaHCO3溶液得到不斷攪拌。

圖1(1)觀察到氣球_____(填“變大”或“變小”)可初步判斷常溫下飽和NaHCO3溶液會分解。

(2)要進一步證明飽和NaHCO3溶液會分解,可將氣球內的氣體通入石灰水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變大Ca(OH)2+CO2===CaCO3↓+H2O圖1【實驗2】如圖2,常溫下,用數(shù)字傳感器測200mL飽和NaHCO3溶液上方CO2的含量及溶液中pH的變化,數(shù)據(jù)如圖3所示。圖2圖3(3)觀察圖3,判斷飽和NaHCO3

溶液能分解的依據(jù)之一是“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定時間內增大”,也可以依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pH在一定時間內增大【結論】常溫下飽和NaHCO3溶液會分解,其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拓展】請設計實驗探究飽和NaHCO3溶液分解快慢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你的設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HCO3===Na2CO3+CO2↑+H2O取200mL飽和NaHCO3溶液于圖2裝置中,加熱到一定溫度,再測其上方CO2的含量及溶液中pH的變化,獲得的數(shù)據(jù)與圖3作比較16.(2021寧德九上期末質檢)鎂是重要材料,性質活潑,在空氣中表面易被氧化(氧化的表面用稀硫酸處理時不產生氣體)。某興趣小組做如下探究:探究一鎂的性質將一定量鎂帶放入圖1的小試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硫酸。鎂與硫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與時間的關系如圖2。圖1圖2(1)圖1中試管內產生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和“白霧”。(2)圖1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圖2“0→a”段不產生氫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圖2產生氣泡MgO+H2SO4===MgSO4+H2O、Mg+H2SO4===MgSO4+H2↑稀硫酸與鎂表面的氧化鎂反應無氣體生成(4)圖2“b→c”段,產生氫氣的速率逐漸增大,由此可知該反應是_________(選填“放熱反應”或“吸熱反應”)。(5)點燃圖1試管口產生的氣體,不能持續(xù)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將裝置改成如圖3所示,即可點燃并持續(xù)燃燒,則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1圖2圖3反應速率先快后放熱反應通過慢,氫氣產生不均勻,氣流不穩(wěn)定(或產生氣體中混有大量水蒸氣)控制溫度來控制反應速率,使氣流平穩(wěn)使水蒸氣液化探究二測定金屬鎂的相對原子質量利用圖4裝置,按以下步驟進行實驗。①氣密性檢驗后,先在試管中放入0.125g鎂條。②再將10mL的稀硫酸(足量)緩慢注入試管中,并按住活塞,直到反應結束。③冷卻到室溫后,將注射器的活塞拉回到10mL處。④記下量筒中水的體積為128.5mL。圖4(7)實驗得到鎂的相對原子質量比理論值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A.鎂條表面的氧化膜沒有處理B.俯視讀取量筒內液體的體積C.冷卻到室溫后,未將注射器的活塞拉回到10mL處根據(jù)以上實驗回答有關問題:(6)已知H2的密度0.09g/L,則鎂的相對原子質量(Ar)是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表示)。圖4BC有關生產生活的探究

17.(2021山西)3月16日,沙塵暴席卷我國西北地區(qū),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該地某校環(huán)境監(jiān)測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對沙塵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防護、治理以及雨水酸堿度的異常變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緊急立項,開啟了項目性學習的探究之旅。同學們參與當?shù)丨h(huán)境監(jiān)測,他們在10米高臺上,利用“風向風速器”,測得風速為10m/s時,有大量的沙塵被卷入空中,能見度迅速降低,引發(fā)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任務一:監(jiān)測沙塵暴的成因土質疏松(或大氣層不穩(wěn)定等)

當人暴露于沙塵天氣中時,含有各種有毒的化學物質、病菌等的塵土可進入到口、鼻、眼、耳中引發(fā)各種疾病。除此之外,沙塵暴還會產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任務二:分析沙塵暴的危害

任務三:探究沙塵暴的成分【信息檢索】我國西北地區(qū),含有大量鈉鹽的干涸鹽湖和鹽堿地總面積約有50萬平方公里,為沙塵暴的形成埋下隱患?!静孪爰僭O】此次沙塵暴中可能含有碳酸鈉等堿性物質。影響出行(或影響戶外工作等)

【進行實驗】取少量鹽堿地的土壤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比在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取上層清液,用如圖裝置完成如下實驗。項目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方案①擠壓膠頭滴管a,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白色沉淀沙塵暴中含有Na2CO3,不含NaOH②擠壓膠頭滴管b,滴入幾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過量(或適量或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反思評價】(1)步驟①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然界的土壤中通常不含NaO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加入的X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則只能證明沙塵暴中含有Na2CO3,而不能確定是否含有NaOH。CaCl2+Na2CO3===CaCO3↓+NaOH易與空氣中的CO2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