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_第1頁
《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_第2頁
《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_第3頁
《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_第4頁
《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的對比賞《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與《定風波》的對比賞析蘇軾,這位文學巨匠,在“烏臺詩案”后被貶至黃州,擔任團練副使,期間創(chuàng)作了《赤壁賦》。在黃州城外的赤壁之畔,他借景抒懷,以傳說為媒介,抒發(fā)了被貶后的苦悶與對宇宙人生的深刻感悟。而《念奴嬌·赤壁懷古》則是在他貶謫黃州兩年多后所作,其中描繪的風起云涌與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zhàn)的聯(lián)想,在《念奴嬌》詞與《赤壁賦》中均有生動體現(xiàn)?!抖L波》則創(chuàng)作于黃州的第三個春天,全篇即景抒情,語言自然流暢,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這三首作品共同展現(xiàn)了蘇軾的悲憤與不甘,同時又透露出他的豁達?!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放c《赤壁賦》,均是蘇軾在黃州貶謫期間以赤壁為題材的作品,同樣寫赤壁景色,緬懷與赤壁相關的歷史人物,然而細細品味,卻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相同中蘊含著不同。1.赤壁景色迥異?!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返纳祥牸忻枥L景色。首句“大江東去”描繪了長江浩蕩東流,氣勢磅礴。接著集中描繪赤壁古戰(zhàn)場的景象:亂石嶙峋,陡峭奇拔,氣勢飛動,高聳入云;驚濤拍岸,聲若驚雷,勢若奔馬;浪花層層疊疊,如玉似雪,奔涌而來。作者以大筆濃墨,關景摹物,氣勢宏大,境界壯闊,盡顯豪放派風格,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場作了鋪墊?!冻啾谫x》則以不同的筆觸描繪景色。在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后,詩人泛舟江上,初秋時節(jié),柔風徐來,吹拂著詩人的衣角頭發(fā),驅散了暑熱,江面風平浪靜。詩人心情閑適,信筆寫來。在飲酒詠詩之后,詩人描繪日出后的赤壁江景:白茫茫的薄霧浮于寬闊的江面,秋月皎潔,江面水天相接,晶瑩透明。詩人所寫的秋夜月下江景,反襯出其澄澈無滓、灑脫無求的內心世界,《赤壁賦》所描繪的赤壁景色空明柔美,襯托出詩人怡情山水、閑適灑脫的心境。2.赤壁歷史人物成敗不同。詞與賦均描繪了與赤壁相關的歷史人物。赤壁因赤壁之戰(zhàn)而聞名,戰(zhàn)場上敵對雙方的主帥是周瑜與曹操。周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遂成三國鼎立之勢。赤壁之戰(zhàn),周瑜功成名就,英名遠播;而曹操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失敗。詞中所緬懷的古人,是赤壁之戰(zhàn)中取得巨大勝利的周瑜。詩人對周瑜極盡贊美之能事:從側面描寫,以美人襯英雄,風韻無限;寫肖像,姿態(tài)威武,英俊奮發(fā),風采動人;寫風度,面對強敵,談笑自若,胸有雄兵,穩(wěn)操勝券。詩人通過不同角度的描寫,展現(xiàn)了周瑜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儒將風范和過人的膽識才智。詩人以濃墨重彩描繪勝利的英雄周瑜,實則是以古人的年輕得志建功立業(yè)來襯托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功業(yè)無成的失意,為下文抒情蓄勢。賦中所緬懷的是被周瑜打敗的曹操。詩人先寫其勢如破竹的攻勢,“破荊州、下江陵”,勢不可擋;次寫軍隊之多,氣勢之大,水軍船隊首尾相接千里,軍旗遮天蔽日;再寫曹操不可一世的驕態(tài),面對長江喝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這實在是一個蓋世的英雄。詩人在極力渲染曹操不可戰(zhàn)勝的赫赫聲勢后,卻以“而今安在哉?”來否定虛化。是??!擁有百萬雄兵、視天下為無物的曹操,一樣“困于周郎”,一樣被“浪淘盡”,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故詩人生發(fā)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哀嘆。詩人寫失敗英雄曹操,是為了抒發(fā)其“宇宙無窮,人生短暫”感慨,由敗者引發(fā)已悲,用得恰到好處。詩人同懷赤壁的歷史人物,卻勝負不同,成敗各異但又各得其所,各盡其妙。3.抒懷之情,基調各異。詞中,詩人傾筆于周瑜,以濃墨重彩寫出了他風流儒雅從容破敵的颯爽英姿,盛贊了他所立的赫赫戰(zhàn)功和輝煌業(yè)績。詩人自比古代英雄,從而引發(fā)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喟和悵惋。詩人半生顛簸,命運坎坷;先是不支持變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寫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旋即又遭貶謫。誠及“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故詩人“早生華發(fā)”,而“人生如夢”,一聲長長的喟嘆,即可見其深深的痛惋和頹唐。但是,詩人畢竟性格曠達樂觀,“奮歷有當世志”,盡管身處逆境,歲月蹉跎,有志難伸,“人生如夢”這種虛無的佛老思想僅僅是一閃念,“一尊還酹江月”。詩人以酒祭月,表達了對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現(xiàn)了自己壯心未泯,夙志猶存,詩人內心雖有苦悶傍徨,但是思想還是樂觀曠達、昂揚向上的,所以該詞詞風氣勢磅礴,雄壯豪放。清代文人評蘇軾詞曰:“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該詞可算代表作。賦中,蘇軾充分利用賦重鋪排的特點,思想感情發(fā)展過程一波三折。詩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賞明月秋水,心情恬淡閑適,怡然自得;但因聽蕭聲,懷古人,羨水月而悲;最后詩人通過一番哲學思辯,擺脫“哀吾生之須臾”的煩惱。思想得到升華,由悲而喜,開懷暢飲。賦亦寫作者被貶謫放逐,壯志難酬的苦悶及曠達樂觀的思想,但和詞相比,它沒有詞的雄壯豪放,而是顯得深沉蘊藉。不管是詞和賦,詩人都寫了他被貶后有志難伸的苦悶,但最終都得以解脫,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蘇軾“外儒內道”的思想。對于兩篇(首)具有相同背景,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寫的作品,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合起來學,注意比較其異同,我們將學得更深更透,對我們的學習將大有裨益。而〈定風波》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只“莫聽”二字便見性情。這是全篇主腦,以下詞情都是從此生發(fā)?!爸裾让⑿p勝馬”。先說竹杖芒鞋與馬。前者是步行所用,屬于閑人的。而馬,則是官員或忙人的坐騎,此句好在一個輕字,用一個“輕”點明,耐人咀嚼。竹杖芒鞋誠然是輕的,輕巧,輕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帶水的,比起騎馬的便捷來又差遠了。那么,這“輕”字必然另有含義,分明是有“無官一身輕”的意思。從他另一首;《初入廬山》詩的“可怪深山里,人人識故侯”,則是從另一方面表達同樣的意思。這種心理是奇特的,也可見他對于做官表示厭煩與畏懼?!肮佟钡膶γ媸恰半[”,由此引出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來,是這條思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