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顱腦CT診斷影像教研室蔣高民顱腦CT診斷1掃描體位及定位相
顱腦CT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常見疾病顱內腫瘤(IntracranialTumors)顱腦CT診斷1顱內腫瘤的基本CT表現一、密度異常
CT掃描,顱內腫瘤密度常呈異常改變,這是腫瘤的直接征象。腫瘤密度高于正常腦組織者為高密度;低于正常腦組織者為低密度;與正常腦組織相等者為等密度;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密度同時存在為混合密度。顱腦CT診斷1(一)低密度腫瘤,其內部成分可以是腫瘤的壞死組織、水分和脂類。壞死的腫瘤常見于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細胞瘤和轉移瘤等。水樣密度病變有蛛網膜囊腫、囊性膠質瘤等。脂類密度病變CT值更低,多為負值,見于脂肪瘤、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等。顱腦CT診斷1
(二)高密度腫瘤,其內部成分可以是實性腫瘤,也可以是腫瘤內部的出血或鈣化。這三者的CT值是依次增加的。高密度腫瘤見于腦膜瘤、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膠樣囊腫也為高密度,可能與囊內的電解質高度濃縮有關。腫瘤出血是由于腫瘤侵蝕血管和腫瘤內血管發(fā)育不良,因牽拉、擠壓而破裂出血。腫瘤鈣化常見于少突膠質細胞瘤,顱咽管瘤等。顱腦CT診斷1
(三)等密度腫瘤,在CT上可根據瘤周水腫、占位征象和造影劑強化而識別。常常是實性腫瘤,沒有壞死、液化或鈣化。如神經鞘瘤、垂體腺瘤等。(四)混合密度腫瘤,是由于實性腫瘤出現壞死、囊變或鈣化而形成。如間變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顱腦CT診斷1二、占位征象
(一)額區(qū)腫瘤包括額葉實質,前顱凹底部和矢狀竇旁的腫瘤。當腫瘤較小,且遠離側腦室前角和中線,則無明顯占位征象。當腫瘤較大,而且距這些結構又近,則可出現明顯的占位征象。表現為側腦室前角變形、移位或者閉塞:額葉底部腫瘤壓迫室間孔而使側腦室擴大;進一步可使第三腦室變形移位;大腦鐮亦可向對側移位。顱腦CT診斷1
(二)頂區(qū)腫瘤包括頂葉實質和矢狀竇旁的腫瘤。占位征象表現為側腦室體部和三角部的變形、移位或者閉塞。亦可同時伴有側腦室前角或者后角擴大。三角部脈絡叢亦可作為判斷占位征象的標志??捎写竽X鐮移位,進一步可使基底節(jié)和第三腦室向下向對側移位。(三)顳區(qū)腫瘤包括顳葉實質、中顱凹和蝶骨嵴等處腫瘤。該區(qū)腫瘤可使顳角改變;向外壓迫可使外側裂閉塞:向內壓迫可使鞍上池、四疊體池和環(huán)池改變;進一步影響腦干,使中腦和橋腦向對側移位。顱腦CT診斷1
(四)枕區(qū)腫瘤包括枕葉實質、小腦幕、橫竇和大腦鐮后部的腫瘤。影響后角或者三角部,使其形態(tài)改變。三角部脈絡叢亦可前移,枕區(qū)腫瘤還可使小腦幕’卜移,小腦上池變小,四疊體池變形,中線結構向對側移位。(五)基底節(jié)區(qū)腫瘤,包括基底神經節(jié)、內囊和丘腦各部的腫瘤。從前往后可依次壓迫前角、第三腦室和三角部。壓迫室間孔可使側腦室擴大。該區(qū)腫瘤可使側腦室體部上抬變窄,亦可影響島池、鞍上池、環(huán)池和四疊體池。顱腦CT診斷1
(六)鞍區(qū)腫瘤包括鞍內、鞍旁、鞍上和丘腦下部的腫瘤。鞍內腫瘤以蝶鞍及垂體大小和形態(tài)改變?yōu)橹?。腫瘤向上使鞍上池變形、填塞;繼續(xù)向上壓迫室間孔和側腦室;向兩側使海馬回和鉤回向外側移位;向后上壓迫腦干和第三腦室。腫瘤可沿斜坡進入橋前池。顱腦CT診斷1
(七)松果體區(qū)腫瘤包括松果體和第三腦室后部的腫瘤。表現為鈣化的松果體移位;四疊體池變形、扭曲或者閉塞;第三腦室后部受壓使其變短:導水管上端受阻,第三腦室及側腦室擴大;腫瘤大時壓迫腦干前傾。(八)腦干腫瘤,髓內腫瘤包括中腦、橋腦和延髓。表現為腦干本身體積膨大,相鄰腦池受壓變窄或者閉塞;第四腦室向后移位。(九)小腦腫瘤,蚓部腫瘤使第四腦室向前移位,上蚓腫瘤可使四疊體池變窄或導水管受壓。小腦半球腫瘤,使第四腦室移向對側或者閉塞,同側小腦橋腦角池變窄。腫瘤大時亦可推擠腦干。顱腦CT診斷1常見占位征象有:1.中線結構的移位:正常中線結構包括大腦鐮、松果體鈣化、三腦室及透明中隔、四腦室等,一側占位性病變可使這些結構向對側移位,因此中線結構的移位有助于判斷病變的位置。2.腦室與腦池的移位與變形:占位性病變可引起腦室及腦池的移位與變形,甚至閉塞,如額顳葉病變使三腦室及側腦室向對側移位、變形。鞍區(qū)腫瘤向上使鞍上池變形、填塞。松果體區(qū)腫瘤使四疊體池變形、扭曲、閉塞。小腦腫瘤使四腦室移位,同側小腦橋腦角池變窄。顱腦CT診斷13.腦室、腦池的擴大:某些占位性病變尚可引起腦室或腦池的擴大,如側腦室內腫瘤可見兩側側腦室擴大,以患側明顯;后顱窩病變阻塞四腦室致幕上腦室對稱性擴大、腦積水;橋小腦角區(qū)病變可使橋小腦角池擴大。4.腦溝的變化:腦內占位性病變常因推壓周圍腦組織致鄰近腦溝狹窄、閉塞。當病變較小,其他占位征象尚不明顯時,腦溝變化是唯一可見的占位征象。5.腦體積的改變:腦干占位性病變常表現為腦干體積膨大,相鄰腦池受壓、變窄或閉塞,第四腦室后移。顱腦CT診斷1
三、水腫
腦腫瘤周圍的腦水腫和腦腫脹雖有主次之分,常常同時存在。發(fā)生機理可能由于:(一)血腦屏障破壞,血管通透性增加;(二)靜脈回流障礙,毛細血管內壓力增高;(三)組織缺氧和代謝障礙,鈉泵減弱,細胞內水分增多。顱腦CT診斷11.腦水腫在CT上表現為腫瘤周圍的低密度區(qū),CT值大約在20HU。一般沿腦白質分布,如胼胝體、放射冠、視放射等,有時可隨弓狀纖維呈指狀伸入大腦皮層的灰質之間。很少累及腦灰質。水腫帶常以腫瘤為中心,越遠離腫瘤越不明顯,多與正常腦組織分界不清楚。增強后掃描水腫區(qū)無強化。顱腦CT診斷12.腦水腫分為三度。腫瘤周圍水腫≤2cm為I度:>2cm,<一側大腦半球的寬徑為II度;>一側大腦半球的寬徑為III度。
3.腦水腫范圍的大小與腫瘤惡性程度有關,腫瘤惡性程度高,水腫范圍大,如轉移瘤、III級—Ⅳ級星形細胞瘤;而I級星形細胞瘤周圍腦水腫則輕。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四、腦積水
顱內腫瘤可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而形成阻塞性腦積水。腦室內脈絡叢乳頭狀瘤使腦脊液分泌增加,亦可形成交通性腦積水。臨床以前者多見。顱腦CT診斷1
阻塞性腦積水,CT表現為阻塞部位的上位腦室擴大。還可以有腦室旁腦白質水腫,CT表現為低密度,這是由于腦室內壓力升高,室管膜的細胞聯接受損出現裂隙,水分子進入腦室周圍腦組織。腦積水時間長,室管膜受損而出現膠質增生,形成室管膜疤痕,又可阻止腦脊液漏入腦實質,因此腦室周圍低密度又可減輕甚至消失。顱腦CT診斷1
由于腫瘤部位不同,阻塞不同部位可出現不同范圍的腦積水。單側室間孔受阻,可出現一側側腦室擴大;兩側同時受阻,表現為雙側側腦室擴大,可見于鞍區(qū)腫瘤、第三腦室腫瘤以及透明隔腫瘤等。中腦導水管阻塞,可出現第三腦室和雙側側腦室擴大。常見于松果體區(qū)腫瘤、中腦膠質瘤等。顱腦CT診斷1
第四腦室出口阻塞,可造成第四腦室以上擴大,如枕骨大孔區(qū)腦膜瘤,也可見于橋腦下部和延髓的膠質瘤,小腦的髓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和室管膜瘤等。腦室內腫瘤亦可形成阻塞性腦積水,第三、四腦室內的腫瘤容易出現。側腦室體部或三角部腫瘤,可出現側室下角擴大或者后角擴大。顱腦CT診斷1
五、腦疝
腦疝是顱內腫瘤占位效應發(fā)展到嚴重階段而形成。常見有小腦幕裂孔下疝、枕骨大孔疝和大腦鐮疝。(一)小腦幕裂孔下疝(顳葉鉤回疝)是幕上占位病變將海馬回和鉤回疝入小腦幕裂孔,將腦干擠向對側。CT表現為中腦受壓向對側移位、旋轉或者形態(tài)異常;鞍上池、腳間池、四疊體池和環(huán)池變形、移位或者閉塞:側腦室同側受壓,對側擴大:還可以出現大腦后動脈梗塞等征象。顱腦CT診斷1(二)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疝)是顱壓增高時,小腦扁桃體經枕骨大孔疝出到椎管內表現為枕大池消失:阻塞第四腦室而出現上位腦室擴大。(三)大腦鐮疝(扣帶回疝),大腦鐮呈鐮刀形,前部較窄,向后逐漸增寬。幕上半球病變可將同側扣帶回和中線結構擠向對側。CT表現為大腦縱裂、透明中隔和第三腦室離開中線:病側扣帶回移向對側:嚴重時基底節(jié)和丘腦亦可移至對側。(四)較少見的還有直回疝、小腦幕裂孔上疝和切口疝等。顱腦CT診斷1六、腦萎縮
腦萎縮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組織減少而繼發(fā)的腦室和蛛網膜下腔擴大。按萎縮范圍分廣泛性腦萎縮和局限性腦萎縮;按萎縮部位分皮層萎縮、白質萎縮、基底節(jié)萎縮、腦干萎縮及小腦萎縮;按病因分創(chuàng)傷性萎縮、缺血性萎縮、出血性萎縮、炎癥后萎縮、缺氧后萎縮;按萎縮程度分輕、中、重。腦萎縮的基本影像表現為腦溝、腦池增寬和腦室擴大,腦溝寬度超過5mm可認為擴大。顱腦CT診斷1皮層萎縮:腦表面腦溝及腦池擴大,蛛網膜下腔增寬,腦室大小正常。白質萎縮:腦室擴大,腦溝、腦池大小正常;若萎縮不對稱則兩側腦室不對稱性擴大,中線結構移向腦室較大的一側。全腦萎縮:腦室、腦溝及腦池均擴大。局部腦萎縮:局部腦室擴大或局部腦溝、腦池擴大。顱腦CT診斷1腦干萎縮:腦干體積變小,腦干周圍池增寬,包括中腦周圍環(huán)池、四疊體池、橋前池等。小腦萎縮:小腦體積變小,蚓部及半球腦溝增多擴大,四腦室、小腦、小腦橋腦角池擴大。一側大腦半球萎縮:萎縮側半球體積變小,腦室擴大,腦溝增寬,中線結構移向患側。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七、腦內腫瘤和腦外腫瘤的CT表現(一)腦內膠質瘤起源于腦白質,轉移瘤居腦皮層或皮層下。
CT表現:
1.腫瘤主要部分仍位于腦實質內;
2.瘤周多有水腫,腫瘤與正常腦組織分界欠清楚;
3.腫瘤以窄基與硬膜相接融;
4.顱骨一般無改變。另外,還有相應部位的腦功能受損。顱腦CT診斷1
(二)腦外腫瘤多起源于腦膜和顱神經,也可源于胚胎殘留、血管或顱骨。
CT表現:
1.腫瘤位于腦表淺部位,以寬基與硬膜相連,腫瘤較大時,亦可伸入腦內。
2.顱骨改變有增生、破壞、受壓變形等。如腦膜瘤有相鄰骨質增生或破壞;聽神經瘤可有內聽道擴大:脊索瘤常有斜坡骨質破壞。
3.腦溝、腦池改變,腫瘤相鄰部位的腦溝受壓變窄或者消失;腫瘤部位的蛛網膜腔填塞,而兩端又可擴大。
4.腦白質塌陷征是腦外占位病變將腦灰質擠向內,使腦灰質下方呈指狀突入的腦白質受壓而變薄,白質與顱骨內板間距增寬。常見于大腦凸面腦膜瘤。
5.靜脈竇閉塞,腦膜瘤可使鄰近的靜脈竇閉塞。平掃靜脈竇內密度增高,增強無強化。顱腦CT診斷1
神經膠質瘤
神經膠質瘤(neuroglialtumors)又稱膠質瘤(glioma),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細胞瘤等,是最常見的原發(fā)性腦腫瘤,約占顱腦腫瘤的40~50%。在影像學檢查中,平片與造影診斷價值有限,僅顯示顱內壓增高或鈣化,主要靠CT和MRI。顱腦CT診斷1一、星形細胞瘤(一)概述
星形細胞瘤為神經上皮源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占顱內腫瘤12—17%,成人多見于大腦半球,小兒則多見于小腦半球。依照細胞分化成熟程度,將星形細胞瘤分為1-4級顱腦CT診斷1(二)病理
分化良好的星形細胞瘤,腫瘤多見于腦白質,少數可位于腦灰質并向腦膜浸潤。腫瘤沒有包膜,有時沿白質纖維或者胼胝體纖維向鄰近腦葉或對側半球發(fā)展。腫瘤含神經膠質纖維多,腫瘤色灰白與正常白質相似:少數則呈灰紅色,質軟易碎。腫瘤可有可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囊內含有黃色液體。可稱為“瘤內有囊”,少數形成大囊,囊壁、瘤節(jié),可稱為“囊中有瘤”。腫瘤血管近于成熟。分化不良的星形細胞瘤,呈彌漫浸潤生長,形態(tài)不規(guī)則,與腦實質分界不清楚。半數以上有囊變。腫瘤易發(fā)生大片壞死和出血。腫瘤血管形成不良,血腦屏障結構不完整。小腦星形細胞瘤多位于小腦半球,亦可位于蚓部,有時可突入第四腦室。腫瘤一部分為囊性,邊界清楚。一部分為實性,浸潤性生長,無明顯邊界。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
灶性或全身性癲癇發(fā)作是星形細胞瘤最重要的臨床表現,確診前數年就可以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和顱內壓增高常常在后期出現。顱腦CT診斷1(四)CT表現
1.幕上I、II級星形細胞瘤平掃:I級星形細胞瘤大多數表現為腦內均勻的低密度病灶,類似水腫,CT值18HU~24HU;少數為混合密度病灶:約1/4的病例有鈣化:腫瘤邊界大多數不清楚,少數清楚;90%瘤周不出現水腫,少數有輕度或者中度水腫。增強:I級星形細胞瘤大多數無明顯變化。腫瘤的CT值還是增加2HU~3HU,占腦組織注射造影劑后增強的密度相同;少數腫瘤表現為囊壁和囊內間隔的輕微強化。顱腦CT診斷1II級星形細胞瘤可表現為連續(xù)或者斷續(xù)的環(huán)形強化,少數還可以有腫瘤的壁結節(jié)甚至花環(huán)狀強化。II級星形細胞瘤是一種良、惡交界性腫瘤,因此,既可以表現為I級星形細胞瘤,也可以表現為III、Ⅳ級星形細胞瘤的特征。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2.幕上III、IV級星形細胞的腫瘤CT平掃:
密度很不均勻,常為兩種甚至三種密度并存,其中以低密度或者等密度為主的混合密度的病例最多。Kazner等報告71%為混合密度,其余29%呈均勻的低密度、等密度或者高密度,所占比例大致相等。腫瘤內的高密度,常為腫瘤內出血;鈣化也為高密度,但鈣化出現率僅為2.3%~8%。低密度為腫瘤的壞死區(qū),CT值19HU~23HU;也可以為囊變區(qū),CT值更低,且其邊緣清楚光滑。等密度的實性腫瘤組織和正常腦組織CT表現仍有一定差別,可能與腫瘤內病理血管和組織不均勻有關。
顱腦CT診斷1增強掃描:
幾乎所有的III、IV級星形細胞瘤(占96.5%)均有造影劑攝入,其密度平均增加12.6±5.8Hu。CT值最高在注射造影劑后10分鐘內出現,維持一小時逐漸下降。腫瘤攝入造影劑后,能在廣泛的腦水腫中顯示腫瘤的實際大小;也能幫助區(qū)別腫瘤實質部分與壞死和囊變區(qū)。激素治療后,腫瘤的強化可以縮小。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二、少突膠質細胞瘤
(一)概述少突膠質細胞瘤占顱內腫瘤1.3%~4.4%。國內男女發(fā)病比例2·13:1。發(fā)病高峰35~40歲。85%在幕上,以額葉最常見.顱腦CT診斷1
(二)病理
腫瘤位于皮質下區(qū),常累及皮質,并可侵及顱骨和頭皮。血運少,可有小的囊變,出血壞死少見,
70%以上發(fā)生鈣化。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
少突膠質細胞瘤大多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臨床表現與腫瘤部位有關。50%~80%有癲癇;1/3有偏癱和感覺障礙;l/3有高顱壓征象:還可出現精神癥狀等。顱腦CT診斷1
(四)CT表現
1.鈣化是少突膠質細胞瘤的特點。約70%的病例有鈣化。鈣化可呈局限點片狀;彎曲條索狀;不規(guī)則團塊狀;皮層腦回狀。2.少突膠質細胞瘤多呈類圓形,邊界不清楚。KazneI’等研究了175例少突膠質細胞瘤,其中混合密度占55.7%,低密度占25.9%,其余為高密度和等密度。腫瘤周邊水腫占37.9%,多為輕度水腫。3.少數腫瘤有顱骨改變.
顱腦CT診斷14.增強掃描,低級少突膠質細胞瘤無對比增強,而間變性和多形性少突膠質細胞瘤的非鈣化腫瘤實質部分,常有密度顯著增加,多數為均勻增強,少數為環(huán)形強化。
5.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鈣化少;常見為等密度和低密度并存;70%~80%出現瘤周水腫;腫瘤囊變,其出現率隨惡性程度增加而增加;腫瘤可以有出血,可能與鈣化的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有關。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三、髓母細胞瘤(一)概述髓母細胞瘤是一種極度惡性的腫瘤,來源于胚胎殘留組織(一種可能為外顆粒層細胞,另一種可能為后髓帆室管膜下的原始細胞)髓母細胞瘤占顱內腫瘤的1.84%~6.54%,占神經上皮源性腫瘤10.24%。男女發(fā)病比例2~3:1,發(fā)病年齡15歲以下。顱腦CT診斷1(二)病理根據細胞類型,可分為促纖維增生型髓母細胞瘤和髓母肌母細胞瘤。腫瘤質脆軟似果醬,這是由于腫瘤富于細胞和血管。腫瘤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楚;但有時有假包膜,而邊界清楚。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特點常見軀體平衡障礙,共濟運動差;高顱壓征象;神經根受刺激引起斜頸。顱腦CT診斷1
(四)CT表現
平掃:后顱窩中線類圓形均一略高密度腫塊,邊界清楚。四腦室受壓,向前移位。室管膜下轉移時腦室周圍可見略高密度帶狀影增強:多均一強化,室管膜下和蛛網膜下腔轉移為帶狀強化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四、室管膜瘤
(一)概述
占顱內腫瘤3~5%、占神經上皮腫瘤12%;兒童多見(1~5歲);
70%位于幕下,四腦室最多見,依次側、三腦室、導水管、脊髓、馬尾、大腦半球;
10~20%腦脊液轉移(二)病理
起自室管膜細胞,可有鈣化、出血、壞死、囊變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
占膠質瘤16%
好發(fā)年齡--小兒、青年。好發(fā)部位--腦室系統,大腦半球額葉、腦室旁。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突入腦室內生長,位于第四腦室內者常堵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引起梗阻性腦積水。顱腦CT診斷1(四)CT表現
平掃
腦室內腫塊,形狀同腦室,四腦室內者可通過中孔延到小腦延髓池,側孔到橋小腦角池;等或稍高密度;50%小圓形鈣化、可囊變增強
實性腫瘤均一強化,囊變區(qū)不強化
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
腦膜瘤一、概述腦膜瘤(meningioma)僅次于膠質瘤,占顱內腫瘤的15~20%左右,來自蛛網膜粒細胞,與硬腦膜相連。多見于成年人,女性發(fā)病是男性的2倍。顱腦CT診斷1二、病理腫瘤大多數居腦實質外,其好發(fā)部位按發(fā)生的頻率順序是:矢狀竇旁、大腦鐮、腦凸面、嗅溝、鞍結節(jié)、蝶骨嵴、小腦橋腦角、小腦幕、斜坡和顱頸連接處等。腫瘤多為球形,包膜完整,質地堅硬,可有鈣化或骨化,少有囊變、壞死和出血。腫瘤生長緩慢,血供豐富,供血動脈多來自腦膜中動脈或頸內動脈的腦膜支。腦膜瘤多緊鄰顱骨,易引起顱骨增厚、破壞或變薄,甚至穿破顱骨向外生長。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臨床上因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顱內壓增高癥狀與局限性體征出現較晚且程度較輕.大腦凸面腦膜瘤常有癲癇發(fā)作。位于功能區(qū)的腦膜瘤,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顱腦CT診斷1四、CT表現
CT表現①平掃呈均勻高密度影(75%)、等密度(25%)、低密度(1%)類圓形腫塊,邊緣清晰。②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寬與硬膜成鈍角)。③鈣化(占15%-20%)。④鄰近骨質改變。⑤瘤周水腫。
顱腦CT診斷1⑥90%呈明顯均一強化,10%-15%呈不典型環(huán)狀強化。⑦上矢狀竇旁的腦膜瘤可因靜脈竇受侵而產生腦水腫。⑧惡變者水腫明顯,鈣化少,囊變及瘤組織呈不均勻的顯著強化多見。⑨出血罕見,中心壞死占3%-14%。⑩灰白質移位。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第五節(jié)
垂體瘤
一、概述占顱內原發(fā)腫瘤10%。發(fā)病年齡為30~60歲。75%垂體瘤因激素異常為有內分泌功能的腺瘤;25%為無功能腺瘤二、病理學:直徑≤10mm者為微腺瘤;直徑>10mm者為巨腺瘤,可有囊變、壞死、出血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一)壓迫癥狀,如視力障礙;垂體功能低下如陽萎、頭痛等。(二)內分泌亢進的癥狀,出現閉經、泌乳;肢端肥大;垂體高度,一般認為男性應<7mm,女性<9mm.顱腦CT診斷1四、CT表現平掃:微腺瘤多難以顯示。巨腺瘤為鞍內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囊變、壞死、出血使密度不均。蝶鞍擴大,鞍背變薄、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竇、向上累及鞍上池、向兩側侵及鞍旁及海綿竇增強:微腺瘤需呈冠狀薄層掃描,可見垂體內低密度病變,且造成垂體上緣局部上凸,垂體蒂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破壞下陷;巨腺瘤為均一或不均一強化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垂體巨腺瘤(圖)顱腦CT診斷1一、概述平時所稱的“聽神經瘤”是一種典型的神經鞘瘤,沒有聽神經纖維本身參入,因此,應改用“聽神經鞘瘤”合適。聽神經鞘瘤也是顱內常見的腫瘤,占5.97%~10.64%好發(fā)于中年人,10歲以下很少見。聽神經鞘瘤為良性腫瘤,惡性者罕見。聽神經鞘瘤顱腦CT診斷1
二、病理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有完整包膜。腫瘤血運有的豐富有的不豐富。腫瘤長大,可退變或脂肪性變,亦可形成囊腫。腫瘤周圍可形成蛛網膜粘連或囊腫??捎袃嚷牭罃U大。亦可產生阻塞性腦積水。顱腦CT診斷1三、臨床表現特點主要表現為橋腦小腦角綜合征,即病側聽神經、面神經和三叉神經受損。顱腦CT診斷1(一)圓形或分葉狀低、等密度病灶,少數呈高密度。(二)70%-90%有內聽道擴大,破壞。(三)瘤周水腫輕,有占位效應。(四)90%有增強反應,多數呈明顯均-強化或呈不均勻環(huán)狀強化。四、CT表現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腦CT診斷1顱咽管瘤
一、概述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會計數據分析 TestBank Richardson1e-Chapter04-TB-AnswerKey
- 產科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護理查房
- 2024屆陜西交大附中高三第三次診斷性考試數學試題試卷
- 5年中考3年模擬試卷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專項素養(yǎng)綜合全練(二)
- 高中語文改造我們的學習隨堂練習(含答案)
- 鎂空氣電池研究進展
- 蘇少版三年級美術下冊教案(全冊)
- 小學2024-2025學年教科研工作計劃
- (統考版)2023版高考化學一輪復習高考必考大題專練(一b組)
- DB11-T 1832.9-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guī)程 第9部分:屋面工程
- 6.2 交友的智慧(課 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清華大學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診斷性測試2025屆英語高三上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2023年河北張家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微貸業(yè)務信貸經理考試真題
- 11《宇宙生命之謎》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上冊統編版
- 2024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環(huán)境檢測與監(jiān)測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 國外工程項目合同范本
- JT∕T 937-2014 在用汽車噴烤漆房安全評價規(guī)范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四單元 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 《麻雀》教學課件(第二課時)
- 中國慢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診斷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讀
- 2024年江蘇省無錫市中考英語試卷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