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_第1頁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_第2頁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_第3頁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_第4頁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全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三年級音樂下冊

第一課《春天》

教學內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欣賞《春到沂河》《春》

教學目標:1.從聆聽《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樂作品中感受''春"的

意境

2.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

會》,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頌。

3.聽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長短,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

教學目標:1.從聆聽《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

2.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表達對大自然

的熱愛與贊頌。

3.學會十六分音符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歌

二,欣賞《春到沂河》

1.以山東民歌《沂蒙山好風光》為欣賞《春到沂河》的導入。

2.聆聽《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聽兩遍)。師問:

(1)這段曲調熟悉嗎?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這段曲調給你們的情緒以什么感受?

3.介紹柳琴的形狀與音色特征。

4.揭示曲名《春到沂河》,引導學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東民歌為素

材改編的樂曲。

5.再次完整地聆聽全曲。

三、學習《嘀哩嘀哩》

1.導入:誰能模仿小黃鵬鳥的鳴叫聲?

2.聽歌曲范唱。

3.講解十六分音符的時值。

4.再聽歌曲范唱,要求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

5.學習曲調:分兩部分學唱,

7.有感情地學唱歌詞,唱好全曲。

四、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表演《春天舉行音樂會》創(chuàng)編活動

教學目標:1、學會歌曲并進行表演

2、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春天舉行音樂會》的伴奏音樂進

教室

2、師生問好歌

二、學習《春天舉行音樂會》

1、談話導入:

2.聆聽范唱(教師示范或聽錄音)。

3.設問:這場音樂會的指揮是誰?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學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節(jié)):

5.學唱歌曲第二部分: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動作表演。

7.以打擊樂伴奏渲染其氣氛。

三、創(chuàng)編活動

四、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春》復習《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節(jié)奏教學

教學目標:1、通過節(jié)奏練習鞏固掌握XXX和XXX的節(jié)奏型

2、通過欣賞《春》讓學生感受回旋曲式,感受標題音樂的造型手法。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

二、復習歌曲《嘀哩嘀哩》《春天舉行音樂會》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

唱歌曲

三、欣賞《春》1.在歌曲《嘀哩嘀哩》聲中導入本課的欣賞。?師問:

歌曲《嘀哩嘀哩》講的是什么主題?

2.聽《春》的主題音樂。?師問:你能從這一段音樂聲中感到四季中的

哪一個季節(jié)?

3.分別聆聽第一、二、三插段音樂。

4.完整地聽全曲,邊聽邊看著課本上的圖形譜及插圖,想像音樂所描寫

的情景,并校對、調整自己剛才填寫的答案。

四、音樂節(jié)奏的聽辨練習1.能辨別前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與后十六分音符節(jié)

奏。2.教師還可以自己編三條節(jié)奏,讓學生聽辨。

五、教師課堂小結

第二課《可愛的動物》

教學內容:歌曲《頑皮的杜鵑》《花喜鵲和小烏鴉》欣賞《森林深處的杜

鵑》

教學目標:1.天上飛的杜鵑,地上跑的馬,都是可愛的動物,都是人類

的好朋友。

2.認識低音掌握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頑皮的杜鵑》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

教學目標:1、認識低音掌握的八個音的音高與唱名。

2、學會歌曲旋律,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

二、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1.導入。今天要欣賞的作品是《森林深處的杜鵑》,你能從音樂聲中想

像嗎

2.聆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3.再聽《森林深處的杜鵑》,

4.師生討論。

5.復聽樂曲:

6.簡單介紹圣一桑的《動物狂歡節(jié)》。

7.完成教材下方的練習與思考。

8.在括號內填入單簧管名稱或圖形。

三、學習《頑皮的杜鵑》

1.復習已學過的音高,注意唱準,尤其是兩音的音準。

2.講解低音點,在記譜中,除了從八音外,還有低音區(qū)的音,簡譜中用

音符下面加點來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來表示。教師示范''567〃的柯爾

文手勢。

3.唱準八個音,

4.出示《頑皮的杜鵑》前4小節(jié)曲譜,讓學生視唱:

5.在能準確視唱前4小節(jié)的基礎上,再加4小節(jié):

6.聽辨訓練:

7.視唱全曲。表揚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學生。

8.學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時要短促、跳躍

9.用輕巧的聲音演唱歌曲

四、教師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賽馬》歌曲表演《花喜鵲和小烏鴉》創(chuàng)作自己的歌

教學目標:1、學會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小歌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

3、聆聽賽馬,通過熱烈奔放的節(jié)奏,感受草原的熱鬧景象

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2、師生問好歌

二、欣賞《賽馬》

2.聽一段二胡《賽馬》演奏。

3.師問:剛才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是什么場景?

4.揭題《賽馬》二胡獨奏。

5.聽聽二胡的音色,講講二胡的主要結構與發(fā)音原理:二根弦一個共鳴

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動發(fā)聲,由共鳴箱擴大傳音。

6.聆聽第一樂段主題。再隨主題哼唱一次。

7.聆聽第二樂段的主題:再隨這主題哼唱一次。

8.師問:這段音樂與第一樂段音樂比較,又表達了比賽的怎樣情?

9.再聽第二樂段。師問:(1)第二樂段的主題反復了幾次?(2)第二次反復

時,獨奏樂器二胡是怎樣演奏的?

10.完整地聽全曲,

三、學習歌曲1、用寓言故事導入課題

2、教師范唱歌曲:聆聽時要注意歌曲的情緒時怎樣的?給你印象最深的

時哪幾句?

3、放錄音聽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樂句。

4、教師彈琴學生聽歌曲旋律

5、跟隨錄音,看歌譜哼長唱歌譜

6、重點解決難點部分,老師及時給予糾正

7、完整的學習歌曲。

8、學習演唱歌曲曲譜

四、創(chuàng)編活動

五、教師課堂小結

童趣

教學內容:一、聆聽:《猜調》《搖船調》管弦樂《木偶的步態(tài)舞》

二、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搖船調》

教學目標:1.表演《一支短笛輕輕吹》,體驗其童趣。

2.掌握反復跳躍記號,進行即興節(jié)奏問答的創(chuàng)作活動。

教學重難點:L在學唱歌曲時結合歌曲學習認識并實踐反復跳躍記號。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請聽歌曲《一支短笛輕輕吹》。

2.教師范唱(或聽錄音范唱)。

3.討論歌曲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

4.分句學唱:(1)難點突破,注意后十六分音符與前十六分音符的準確。

(2)學唱第一樂段前8小節(jié)與后4小節(jié)的曲調。學唱時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3)第二樂段,用聽唱法學唱,

5.聆聽《猜調》。設問:你能否聽出歌中問什么?答什么?

6.再聽《猜調》。設問: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變化?

7.復聽《猜調》。

8.音樂知識:反復跳躍記號

9.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為《木偶的步態(tài)舞》即興編創(chuàng)表演,體驗其童趣。

2.節(jié)奏問答編創(chuàng)活動。

教學重難點:通過節(jié)奏問答來訓練學生的節(jié)奏感與想像力。

教學過程:1.形象導入。

2.聆聽《木偶的步態(tài)舞》。(1)揭示課題——標題名稱。(2)欣賞第一部分音

樂,(3)再次聽第一部分時,(4)聆聽第二部分音樂,要求合著音樂的節(jié)

拍走路。?(5)設問: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變化?表現(xiàn)

了木偶的怎樣形象??

3.完整地聆聽《木偶步態(tài)舞》。要求學生安靜地邊聽音樂邊根據(jù)音樂的發(fā)

展變化即興地做各人的模擬木偶的動作,

4.小結:音樂給我們帶來無窮的童趣與樂趣。

5.編創(chuàng)活動:

6.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表演《搖船調》,感悟謎語的樂趣,課后收集更多的謎語進

行民間文化交流。

2.猜謎活動交流。

3.單元小結。

教學重難點:1.感悟謎語的樂趣。

教學過程:1.由《猜調》導入:今天我們再唱一首這樣的一問一答歌曲。

2.聆聽(錄音)范唱。要求:能聽出問什么?怎樣回答?

3.再聽范唱。要求:請用搖船的動作為歌曲伴隨律動。

4.用投影或幻燈打出歌譜,

5.在教師的鋼琴伴奏下,分男女聲(或小組)試唱歌曲。

6.各人自學歌曲并設計表演。

7.各組排列成船形(四組4條船)教師手執(zhí)口風琴到各組輪流伴奏,全班

學生隨教師的口風琴伴奏邊唱邊觀察各組的表演(即興)。教師到哪一組

中間,該組就邊唱邊表演,各組唱一段歌詞即間一答一問答。師生評價。

8.學生學習口風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順次找到''1235"四個音。

(2)學奏伴奏譜8小節(jié)。(3)在教師彈奏鋼琴的旋律下,學生吹伴奏。(4)

學習最后4小節(jié)口風琴伴奏。

9.兩組為一歌隊,一問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隊員自己承擔)。

10.評價小結。

11.教學小結。

音樂會

教學目標:1.聆聽《苗嶺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風格的樂曲,

2.聽辨樂器,選擇曲名與畫面的練習。

教學重難點:1.熟悉樂器的音色及種類。

教材分析1,歌曲《游擊隊歌》是我國作曲家賀綠汀所作的一首具有進行

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歌曲反映了處在敵后艱苦環(huán)境中的游擊健兒的昂揚斗

志、樂觀精神和必勝的信念。

2.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這首口笛獨奏曲的主題旋律取自苗族''飛歌〃,

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樂曲的旋律,把人們引入晨曦初露,薄霧繚繞的青

山翠谷之中展現(xiàn)了美麗恬靜的苗寨晨景春色。在那里,布谷鳥在歡叫,百

鳥在呼應,猶如一幅秀麗動人的圖畫。樂曲旋律歡快,節(jié)奏活潑,表現(xiàn)了

苗族人民的愉快勞動和喜悅心情。

3.器樂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號)舞曲原來是德國作曲家勃拉姆斯

的鋼琴作品,后被改編成管弦樂曲。這是在世界上較為流行的兩首匈牙利

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為《匈牙利舞曲》(第六號),也出自于勃拉姆斯之

手筆。這里我們將欣賞到的是用三角琴(俄羅斯的民族彈奏樂器)、手風

琴等樂器合奏的改編曲。樂曲采用復三段體結構。

4.小號與樂隊《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劇《天

鵝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號為主奏樂器。

5.歌曲《我是小音樂家》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

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聲''我

是小音樂家”。

6.歌曲《嚓亮歌聲》歌曲形象地描繪了兒童們在大自然中面對遠山縱情

歡唱的情景,抒發(fā)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1.聽覺直接導入:(1)播放《游擊隊歌》與《苗嶺的早晨》的

第一句音響。(2)設問:你能聽辨出這兩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樂器演奏

的?

2.揭示作品的名稱及演奏的樂器名稱:《游擊隊歌》——口哨;《苗嶺的早

晨》——口笛;

3.聆聽《游擊隊歌》:

4.聆聽《苗嶺的早晨》:教師簡單介紹口笛樂器。

5.欣賞《那不勒斯舞曲》——小號獨奏:

(1)初聽《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該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2)復聽《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變化與情緒之間的關系?主奏樂

器是什么樂器?''吹〃、''拉〃、''彈〃屬哪一類?

7.欣賞《匈牙利舞曲》

(1)初聽樂曲。要求:該樂曲的主奏樂器是屬哪一類?

(2)復聽樂曲。樂曲的主題音調出現(xiàn)幾次?樂曲可分為幾段?速度有沒有變

代?每段的情緒有什么不一樣?

9.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在演唱《嚓亮歌聲》中,實踐輪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

現(xiàn)的情緒。?2.活動與練習(一)教學重難點:1.掌握輪唱的

基本演唱形式。教學過程:1.演唱形式導入:我們兩年多的音

樂課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齊唱,這種形式稱為齊唱。有種演唱形式,曲調

是一樣的,但不是一齊進入,有先有后輪流進入,這就稱為輪唱。2.聆聽

輪唱《嚓亮歌聲》。

3.看歌譜再聽一遍。

4.學唱第一聲部。(1)教師范唱第一聲部曲調。(2)每4個小節(jié)為一句,共

四句。(3)分組接唱第一聲部,相互糾正,教師指導。(4)交換樂句,再次

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聲部。

5.學唱輪唱:(1)全班分為兩部分,A唱第一聲部,B唱第二聲部。先學

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師指揮下,唱二聲部輪唱,兩個聲部都要注意

相互傾聽,相互照顧。各人唱自己的聲部還要能聽另一個聲部,這是唱好

二聲部的關鍵。

6.活動與練習(一)⑴教師先范唱內蒙古民歌。

⑵全班學生齊唱。⑶設問:這支歌能否唱輪唱?怎樣唱輪唱?最后結束怎

么辦?⑷分組討論。

7.分組展示、點評。表揚有創(chuàng)新的小組。

8.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在演唱《我是小音樂家》中,進行編創(chuàng)活動,體驗做小音樂

家的情趣。

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時值,并能在讀譜實踐中運用。

3.活動與練習

教學重難點:1.學習演唱《我是小音樂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時值。

教學過程:1.說說自己的理想?

2.聽聽美國的孩子他們想干什么?——聆聽歌曲錄音。

3.設問: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內容?是哪幾個國家?哪幾個城市?他們各演

奏什么樂器?怎樣演奏?

4.討論上述問題:(英國一倫敦、法國一柏林、法國一巴黎。吉他一彈奏、

提琴一拉奏、法國號一吹奏。)

5.再聽歌曲。仔細聽聽這個歌曲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或規(guī)律?

6.教師用點譜法指導學生唱后半拍起拍的節(jié)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調

7.學唱第三樂句時,穿插講八分休止符。學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時值,只

要點撥適時,加上點譜法的動作,學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詞。

9.以第一人稱的角色投入即興表演唱。

10.音樂知識:八分休止符⑴八分休止符的認識可以從八分音符引入,⑵

結合本課《我是小音樂家》教學中穿插進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

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這樣往往是后半拍起唱,這就有一定難度。教師可

通過拍擊、點譜、動作啟發(fā)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這一節(jié)奏。

⑷本課的''活動與練習(二)〃就是配合這一樂理知識的實踐活動,要讓學

生認真練習。

⑸通過四分休止符與八分休止符的比較進一步掌握和理解。

11.活動與練習(二)⑴唱熟曲調。⑵分別用X0X0或0X0X節(jié)奏改編,再

唱與奏。例:13.教學小結。

牧童之歌

教材分析1.鋼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鮮明、風格清新、

富有田園風味的鋼琴曲,為我國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所作。全曲共分為三段。

第一段描繪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段以歡快的

節(jié)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躍的伴奏,在情緒上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具

有民間舞蹈的特點。樂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國民間音樂''加花變奏〃的手

法,再現(xiàn)了第一段的主題,旋律顯得格外流暢。樂曲的末尾漸慢漸弱,音

區(qū)上升,結束在富有民族風味的和弦上,給人以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的感

覺。

2.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是一部美國好萊塢音樂劇,敘述了一個發(fā)生于

1938年奧地利的真實故事。一個退役的海軍軍官,家中有七個調皮的孩

子,因喪偶而疏于教育。為了調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

師。女教師能歌善舞,并喜愛這些孩子。女教師通過音樂及生動的教育方

法,對孩子們進行啟發(fā)及熏陶,終于使七個孩子對她產生深厚的感情,同

時也贏得男主人公的愛情。歌曲第一部分的節(jié)奏緊促歡快,旋律活潑跳躍,

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頻頻出現(xiàn),使歌曲顯得十分輕松,充滿活力。

3.歌曲《剪羊毛》這是一首澳大利亞流傳甚的民歌。歌詞以生動的語言、

形象的比喻描繪了''剪羊毛"這一勞動情景,以''白云〃、''冬雪〃、''絲棉〃夸

張地形容工人們勞動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襖"比作羊兒身上的絨毛,

富于想像,很有童趣。

4.歌曲《小小羊兒要回家》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抒情的兒童歌曲。其曲調采

用了內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調和詞意,使歌曲具有濃郁的民歌風

特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表演《剪羊毛》和聆聽《牧童短笛》。并從音樂中獲得感受

與體驗。

教學重難點: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與體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學過程:1.請聽聽(《牧童短笛》第一部分)。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笛

子,這一情景你能想像嗎?

2.再聽一遍。聽完后說說你的想像與感受

3.師生討論對第一樂段的感受

4.揭題:《牧童短笛》,對照圖形譜哼唱

5.聆聽第二樂段。設問:這段音樂描繪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節(jié)奏

上與第一樂段相比有什么變化?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6.師生討論第二樂段提出的兩個問題。

7.完整地聽全曲。設問:全曲分幾段?有沒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樂段?

8.再次完整地聽全曲,邊聆聽邊即興用動作來表演。

9.完成課本上的涂色塊及線條連接的作業(yè)。

10.簡單介紹作曲家賀綠汀。

11.板書澳大利亞牧場的畫面。

12.邊看畫面邊聽范唱。

13.再連續(xù)聽兩遍,請大家邊聽邊看歌譜,

14.在學生試唱的反饋中學會全歌。

15.再聆聽一遍范唱。他們的情緒怎樣?

1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17.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18.各組展示表演并進行點評。

19.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小小羊兒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兒要回家》、《剪羊毛》。

2.掌握全音符的時值及延長記號。

教學重難點:掌握全音符的時值及延長記號。

教學過程:1.歌名導入。設問:誰能來解釋一下歌名?小小羊兒為什么

要回家?它們的家是怎樣的家?

2.聆聽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內容、速度與情緒。

3.學唱曲調:(1)聽一遍曲調的范唱。要求:邊聽邊看譜,

(2)簡單復習已學過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

(4)學生再聽一遍曲調范唱,找出出現(xiàn)幾次?

(5)跟著鋼琴彈奏的曲調輕輕哼唱。教師糾正曲調中的音準及節(jié)奏錯誤。

(6)完整地唱全曲。

4.學唱歌曲與處理:(1)跟著鋼琴輕聲地把歌詞唱準。糾正錯誤處。

(2)復習《剪羊毛》。(3)師生討論這兩首歌曲演唱的相同點與不同處。

(4)從對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兒要回家》。

(5)講解延長記號。結合歌曲的意境,講述在本歌中的作用。

5.表演實踐。以小組為主或以小組為主邀請外組同學參加。

6.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孤獨的牧羊人》并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與體驗。

2.在曲調接龍活動中,以即興創(chuàng)作相連接,提高音樂基礎的綜合能力。

教學重難點:通過曲調接龍活動提高音樂基礎的綜合能力。

教學過程:1.誰看過影片《音樂之聲》?教師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2.聆聽《孤獨的牧羊人》。

3.介紹這一插曲的風格:

4.復聽歌曲??蛇吢犨叡硌?。

5.單元小結:四首作品,一個題材,三個個體,一個群體,地區(qū)不一、

風格多彩。

6.曲調接龍創(chuàng)作游戲

7.教學小結。

愛祖國

教材分析1.合唱《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這是一首抒發(fā)愛國情懷的少年

兒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調、節(jié)奏乃至詞曲的結合,具有現(xiàn)代通俗歌曲的

特點,體現(xiàn)了濃郁的時代氣息。

2.管弦樂《紅旗頌》(片斷)交響序曲《紅旗頌》為作曲家呂其明所作,

作曲家以充滿激情的筆觸贊頌了象征革命的紅旗,謳歌了中國人民所取得

的偉大勝利。

3.歌曲《救國軍歌》?是冼星海從法國歸國后所寫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

為成功的一首。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節(jié)奏鏗鏘有力,表達了愛國軍民齊

心抗日的堅定決心。這首歌曲立即在全國流傳開來,成為救亡歌詠集會上

必唱的歌曲。

4.歌曲《只怕不抵抗》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

兒童歌曲。歌曲為三段體結構,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重復。最后兩

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詞,擴充了樂句、突出了主題,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

力。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聆聽《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進一步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熱情。

2.學唱《一個***女兒》。

教學重難點:通過聆聽和演唱歌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激情。

教學過程:課前做好歌片1.設問:為什么人們把十月稱為金秋?

2.欣賞《我們走進十月的陽光》。回答問題:歌曲的內容是什么?表達了

什么主題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賞:邊看譜邊欣賞。

4.分段深入欣賞:(1)邊看教材的圖形譜[1],邊聽第一部分音樂,談談

你對這部分音樂的感受。(2)邊看教材的圖形譜[2],邊聽第二部分,談談

與第一部分的對比。''風"、''雨〃的含義?(3)聽第三部分并按曲調由自己畫

圖形譜。談談這一部分的形象并與第一、二部分比較。

5.細致地聆聽全歌曲。(1)歌曲給你什么感受與啟示?

6.談話導入:每個人都有一個媽媽,你的媽媽叫什么?

8.太陽和月亮也有個媽媽,他們的媽媽叫什么?——光明。

9.聆聽歌曲范唱。

10.學唱歌曲:先唱第1?12小節(jié)曲調,唱會鞏固后再唱后面部分。

11.唱熟練、流暢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邊跳邊唱。

12.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聆聽《紅旗頌》,感受相同的曲調由于不同的表現(xiàn)而產生不

同的情緒。

教學重難點:通過聆聽歌曲,學會分析曲情緒。

教學過程:1.熟悉、哼唱''紅旗"主題。(1)聽賞第一部分''紅旗"主題旋律

的片段。(2)出示主題曲調的歌譜,

2.欣賞第一部分。設問:(1)樂曲一開始的音調你熟悉嗎?是取材于哪一

首歌曲的音調?(國歌)?(2)''紅旗"主題給你什么感受?

3.欣賞第二部分。設問:這部分主題音調是什么曲調?與第一部分的主

題音調相比較,相同與不同之處在哪里?

4.重點討論相同曲調表現(xiàn)出的不同情緒。

5.完整地聆聽全曲。通過以上兩部分的分析、對比,要激發(fā)學生聽全曲

的欲望,并提出聆聽的要求:

6.小結:人們贊紅旗,頌紅旗,用最美的旋律表達對紅旗的頌揚。顯示

出我們民族的偉大,民族的驕傲。

7.教學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演唱《只怕不抵抗》,進一步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熱情。

2.聆聽《救國軍歌》中,感受隊列行進的音樂特征并進行表演。介紹人民

音樂家冼星海。

教學重難點:了解人民音樂家冼星海。

教學過程: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還專為孩子們寫了這類歌曲,

《只怕不抵抗》就是流傳最廣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聽范唱。聽后,說說歌詞與歌曲的情緒。

3.板書歌詞、再聽一遍歌曲范唱。

4.學唱歌曲:(1)板書1一10小節(jié)歌譜,教師范唱曲與歌各一次。

(2)教師范唱11-17小節(jié)三遍,(3)用以上方法再學唱第二樂段10小節(jié)。

(4)把第一、二樂段連起來完整的唱

(5)教師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節(jié)方法同(3)]。

5.表演歌曲:(1)認真地聆聽范唱、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緒。(2)有感情

歌唱《只怕不抵抗》。(3)分組討論設計歌表演,教師巡視指導。(4)分組

展示成果,

6.單元小結:愛祖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以表達我們中華兒女對我們偉

大祖國最真摯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課前要求學生到圖書館及網(wǎng)

上收集有關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歷史背景及音樂作品。

7.初聽《救國軍歌》設問:什么提出''槍口對外"?師生交流

8.再聽歌曲《救國軍歌》。設問:這首歌在音樂上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

在音調、節(jié)奏上、風格上……去討論。

10.教師介紹這首歌是冼星海從法國歸國后于1936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救亡歌

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2.教學小結。

第七課老師的歌

教材分析1.歌曲《我愛米蘭》米蘭,并不是一種名貴的植物,也不是絢

麗多姿的花卉。這首歌曲正是將老師比作為米蘭,頌揚了教師默默奉獻的

崇高精神。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節(jié)奏明快簡潔,旋律婉轉起伏,

以敘述的口吻贊揚了米蘭的樸實芳香。第二樂段一開始就在高音區(qū)出現(xiàn),

節(jié)奏舒展,高昂平直的音調噴涌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抒發(fā)了他們

對老師發(fā)自內心的贊頌。

2.歌曲《飛來的花瓣》人們總習慣將教師由辛勤勞動所培育的豐碩成果

比之為''桃李滿天下”,而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師精心的培育下長大成

人,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材,為祖國的建設發(fā)揮著他們的聰明才智。

他們怎能不思念和感謝自己的老師呢?看,這些五彩繽紛的花瓣,寄托著

學生們片片深情,緩緩飄落在老師的案前……

3.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感情動人的抒情兒

童歌曲,它歌頌了老師為培養(yǎng)一代新人而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

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崇敬、熱愛之情。歌曲為2/4拍、二段體結構。第

一樂段四個樂句的節(jié)奏平穩(wěn),在舒展的級進中運用了三度、五度跳進,旋

律流暢、優(yōu)美,表達了學生在夜深人靜走過老師窗前時充滿著無限的深情。

第二樂段是歌曲的副歌,從''啊〃開始,曲調級進上行,起伏較大,把情緒

逐漸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級進的曲調感情真摯地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

的無限熱愛。

4.歌曲《甜甜的秘密》這是一首曲調輕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借物

抒情,通過饒有趣味的活動,揭示了學生的心理,唱出了對老師的熱愛之

情。歌曲為4/4拍、大調式,由二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較多地運用了八

分休止符,把學生一連串''悄悄〃動作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第二樂

段以較自由的節(jié)奏展開,樂句從弱拍起,曲調的跳進形成高低起伏與孩子

的親切語氣非常貼切,表達了學生盼望老師發(fā)現(xiàn)''秘密〃的急切心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L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輝而崇高?!睹慨斘易哌^老師

窗前》和《我愛米蘭》均表現(xiàn)了學生們對老師尊敬與愛戴之情。

2.音樂知識一一單純音符。掌握并比較常用單純音符、休止符的時值,及

聽辨曲調,為學習音樂基本知識打下較扎實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掌握單純音符。

教學過程:1.解題導入:為什么在那么多鮮艷奪目的花卉中,就愛米蘭

呢?請聽這二位學生的回答。2.欣賞二重唱《我愛米蘭》。設問:你從歌

聲中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欣賞:《我愛米蘭》,要細細地品味。

4.師生討論歌曲怎樣表達對教師的愛。

5.聆聽《我愛米蘭》,

6.音樂知識:單純音符與休止符⑴復習已學過的音符。以、'5”音為例:5

四分音符一拍,5八分音符半拍5-二分音符二拍,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

拍,5--全音符四拍⑵歸納。設問:哪個音符時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個音

符,再一半……?⑶反饋設問:①一個全音符等于幾個四分音符?②一個全

音符等于幾個十六分音符?③有沒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

分音符名稱?

7.欣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緒。

8.學唱曲調:(1)跟琴哼唱曲調第一樂段。(2)跟琴學唱第二樂段。(3)完

整地唱全曲。

9.學唱歌曲:

10.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學唱《甜甜的秘密》和聆聽《飛來的花瓣》,表現(xiàn)學生們對

老師尊敬與愛戴之情。

2.聽辨練習。

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聽辨能力。

教學過程:1.這一群學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訴自己的老師?請聽《甜

甜的秘密》范唱。

2.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一一有感情地按節(jié)奏朗誦歌詞。

3.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第1一4小節(jié)曲調。

4.跟唱第5-8小節(jié)曲調一唱好第1一8小節(jié)曲調,

5.學唱第二樂段:范唱第二樂段歌曲。

6.完整地唱全歌

7.師生討論以怎樣的情緒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9.學習口琴伴奏譜:

10.選一部分學生用口琴為全班學生歌唱伴奏。

第八課愛和平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小小白鴿》合唱《歡樂頌》表演:歌曲《每人伸

出一只手》歌曲《各國兒童心連心》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L白鴿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稱''和平鴿"。從聆聽《小小白鴿》

中進一步了解人聲分類的常識。

2.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大家團結友愛,合作友誼,

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實現(xiàn)。

教學重難點:1.了解人聲分類的常識。2.支持世界和平。

3.從編創(chuàng)節(jié)奏組合,用八個音編創(chuàng)自己的歌。

教學過程:1.白鴿雖小,它的作用可大著呢,你能說說白鴿的作用嗎?

2.聽賞《小小白鴿》。設問:小白鴿在歌唱什么?

3.再欣賞《小小白鴿》。設問:(1)你聽了《小小白鴿》,在音樂聲中你獲

得什么感受?(2)歌曲的引子與尾聲音樂使你想到什么?

4.板書歌譜,邊看譜邊聽錄音。設問:歌曲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

點??XXXx|XXXx|?請你用、'xxxx|"節(jié)奏輕輕地為歌曲伴奏。

5.聆聽《小小白鴿》,學生可作自由選擇:(1)隨錄音輕輕哼唱。(2)隨音

樂合著節(jié)奏翩翩起舞。(3)邊聆聽邊畫畫,畫和平鴿。

6.表演《小小白鴿》。?選擇部分同學跟著音樂歌唱、舞蹈、畫畫

7.小結:讓和平鴿帶著和平的祝愿飛向遠方。

8.導入:有句名言,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

9.聆聽范唱:要求聽清歌曲內容。

10.學唱歌曲:(1)教師用點譜法在板書的曲調1.按節(jié)奏點譜,帶領學生

識譜。(2)完整地唱全歌。

11.輪唱與齊唱。

12.編自己的歌創(chuàng)作活動

13.教學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各國兒童心連心》,大家團結友愛,

合作友誼,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一一和平一定能實現(xiàn)。

2.從聆聽《歡樂頌》中進一步了解人聲分類的常識——每一類人聲還可以

細分為高、中、低三個聲部。

教學重難點:了解合唱中的人聲分類知識。

教學過程:1.設問:你是否知道德國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貝多芬?本課欣

賞的《歡樂頌》是《第九交響曲》的第四樂章片斷。表達了人們對和平、

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聽《歡樂頌》。要求感受莊嚴而宏偉的氣勢。

3.再聽《歡樂頌》。你能聽辨出幾種聲音的類別?

4.復聽《歡樂頌》。

5.講解混聲合唱,各聲部的組成,介紹人聲的分類(二)。

6.欣賞范唱。設問:這首《各國兒童心連心》與《每人伸出一只手》在

內容題材、情緒、風格上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8.師生討論兩首歌曲的對比。

9.學唱歌曲:(1)放錄音,看歌譜。要求大家輕聲,每人都能聽到錄音的

范唱。(2)教師隨時調控、及時給予指導。四分附點節(jié)奏可采用點譜法教

唱。(3)放錄音,心里默唱。(4)齊唱曲調,要唱得歡快熱情。(5)填上歌詞。

10.表演歌曲:分組選擇及編創(chuàng)打擊樂伴奏。

11.單元小結:大家團結友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