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_第1頁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_第2頁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_第3頁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_第4頁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一篇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一篇在7836年,地球科技格外發(fā)達,所有星球生物已被發(fā)現(xiàn)并征服,可惟獨木星生物尚未發(fā)現(xiàn)。這時候的我是一名知名度全球第一的太空特警,我的死黨AC爆,PQ?,RW裂也是出色太空特警。

一天,我在家中鍛煉槍法,一名郵遞ROBOT來到我家,把一包郵件給了我,原來是MUST組織局長發(fā)來的,讓我立即過去,我立刻上了超時空摩托,2秒之內到達了MUST總局,局長表情嚴肅,鄭重地說:“我們發(fā)現(xiàn)了木星人的蹤跡,他們比其他星球生物還要厲害,所以我同意你帶上你的同伴去征服他們,武器倉有很多世界頂尖武器你們去拿吧!”

我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同伴趕往武器倉,我進去選擇了一把AK47-S與M4A1-X的結合體——MK41-S,它可以發(fā)射任何炮彈;AC爆選擇了BBC火炮;PQ?身強力壯選擇了UM-39(一種軍刀,四周攜帶毒刺,碰到異生物立即放射青火);JQ-K4(劍與槍的完美結合)被RW裂選中了……

第二天,我們登上了荒涼的木星,剛著陸,木星異生物就包圍了我們與我們開始正面交鋒,我們一點也不害怕,PQ?沖上前去,瞬間火光四濺,RW裂用著劍快速飛舞著,后面的槍也一直發(fā)射著極光彈,AC爆的大炮威力無窮,發(fā)射出的炮彈炸遍了木星的每一片土地,我更是沒閑著,飛上天空,換上火焰彈,“嗖嗖”大批異生物喪身火海,可他們越戰(zhàn)越勇,激光彈飛舞在木星大地,他們再以勢如破竹之勢向我們發(fā)動猛烈攻擊。將我們打回了地球。

他們也知道了我們的存在,想要攻占地球,他們派出了三分之二的兵力,有不死族,迫擊組,沖鋒隊,自爆車……很容易就破了我們的防御屏障,在地球橫行霸道,猖狂肆虐。在這危急關頭,MUST組織向所有居民發(fā)放了M4A7(M4A1改良版)就連一歲嬰兒,八旬老人都裝上了超級裝備,地球掀起了全面反擊的熱潮。

大街上滿是木星人,我們駕著飛行摩托在天空中埋伏著,“啪”戰(zhàn)爭第一槍打響了,全地球立即陷入了猛烈的槍聲之中,如同海嘯來襲,雄獅怒吼,大壩決堤……人們開始投放蘊含著三味真火的火焰彈,瞬間地球成了一片汪洋火海,木星人死傷無數(shù),被迫退回了木星。

我立即召集同伴們再度向木星發(fā)動攻擊,MT博士知道后立即改良了我們的武器;軍事總管向我們每人發(fā)放了一批太空機械艦隊;我們又帶上了尼泊爾k3軍刀……

過了三天我們再度出發(fā),登陸火星,警報裝置立即響了起來:“Danger”“Danger”木星人大批涌來我們毫無懼色,發(fā)起奮力一搏,紅色的火光,藍色的火光,綠色的火光飛舞在木星大陸,他們的自爆卡車沒有我們遜色,快速駛向我們,轟,他們放射出了無比巨大的煙圈,將我們打趴在地,我們看大事不妙,立刻發(fā)動了_,核彈立即飛向他們,終于,木星人被消滅,我們成為了宇宙霸主。

我們終于征服了木星!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二篇這聽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但是的確有多達1000萬噸的鉆石可能儲存于土星和木星上。

觀測到的證據證明,土星上的雷暴可以不斷地產生碳粒子。此外,新一輪室內實驗和模擬實驗,顯示了碳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特性。因此,兩位科學家產生了這樣的設想:土星和木星都有可能為鉆石的形成提供穩(wěn)定的環(huán)境。

在土星的大氣中,大約有為甲烷,在木星的大氣中,只有大約為甲烷。然而,在天王星和海王星上,將近15%的大氣都是由甲烷構成的。根據貝恩斯所說,“卡西尼”號太空船在土星的上層云團中發(fā)現(xiàn)過巨型閃電雷暴,在木星上也發(fā)現(xiàn)過同樣的閃電雷暴,這些巨型閃電雷暴可能是導致鉆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紅外圖片上可看到的黑色風暴區(qū)域,被認為是甲烷分子分解成碳的區(qū)域,這種碳極有可能就是煙灰顆粒。

新理論指出,一旦煙灰顆粒形成,非結晶碳就會在大氣中下沉,一直到達密度相同的高度,然后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下轉化成為石墨。石墨繼續(xù)下降到土星更深層的大氣中,直到壓力和溫度不斷積累,將石墨轉化成為固體鉆石。“這樣,每年會產生大約1000噸鉆石。我估計,在30000千米厚的含鉆層中,以這種方式形成的鉆石有大約1000萬噸?!必惗魉拐f。

在木星大氣的最深層,那里的環(huán)境非常極端,事實上有可能形成一個液體鉆石的海洋。貝恩斯說:“在鉆石熔化的那一層之下,含有原子氫和電離氫的大氣變得極具破壞力,很可能那里的液體鉆石已被轉化成為其他材料了。”

但是,亞利桑那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威廉·哈伯德對這項研究中提出的碳化學過程表達了自己的懷疑。他認為,土星上的閃電雷暴所產生的煙灰太少,不足以形成鉆石,而且隨著飄落到更深層次的大氣中,煙灰很可能會被不斷增加的壓力和不斷升高的溫度破壞掉。

關于這些宇宙鉆石可能會有多大,現(xiàn)在有很多預測。戴麗特斯基認為,這些鉆石最初的大小可能只有1微米,就如同閃電產生的煙灰顆粒一般大。隨著下降到行星更深層的內部區(qū)域,這些顆粒逐漸增大,就像雨滴一般,最終形成起碼像豌豆一樣大的寶石……有些會變得很大,甚至都可以稱之為“鉆石冰山”了!“這些鉆石很可能要比納米級鉆石大得多,有可能是相當大的厚塊,你可以將其握在手中,”戴麗特斯基說,“在久遠的未來,機器人探測器將有可能到這些氣態(tài)巨星的大氣深處,去開采這些鉆石?!?/p>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三篇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員

假如我是一名宇航員,我會駕駛“神舟七號”飛向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木星上游玩。

早上七點整,我來到了木星表面上,那里的地面很粗糙,讓我得小心的行走著。那里沒有空氣,我只好背著沉甸甸的氧氣罐一步一步向深處走著。我來到了一個很深的洞口,里面非常黑,我的任務就是在洞里提取一種小草,這種小草很稀少,所以很難找到,這可不是一般的小草,它里面含有一種“生命礦合物”能促進人類的血液平衡,使人類能越活越年輕。怎么樣,神奇吧?我打開手電筒,小心翼翼地走著,但是又害怕有外星人把我吃了,可是我轉念一想:“我是一名合格的宇航員,必須要克服害怕?!毕氲竭@里,我就繼續(xù)往前走,雖然我還是有些害怕,但是我還是邁出了這一步。

過了一會兒,我看見了那種小草,剛想要拔起來,便覺得后面有人拍我肩膀,我想:“拍我的人是不是外星人?”我想到這里,就下意識的往后一看,那是一種生命體,我就把它一起放進了口袋里。

這時,控制中心叫我趕快返回地球,我就駕駛著“神舟七號”安全地到了地球。就這樣,我的木星探險就圓滿的結束了。

雖然以上只是假如,但是我會為這個目標努力的!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四篇美歐將聯(lián)合探測木星和土星

美國航宇局(NASA)和歐空局決定首先尋求聯(lián)合開展一項任務,對木星及其4顆最大的衛(wèi)星進行研究,并對探測土星最大的衛(wèi)星土衛(wèi)六和土衛(wèi)二的另一項任務進行規(guī)劃。這兩個宏大的項目將為未來的行星科學研究搭建舞臺。作為旗艦級的外行星探測任務,它們將最終回答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太陽系其它地方是否存在適居條件等問題。

這兩項探測任務分別稱為“木衛(wèi)二木星系統(tǒng)任務”和“土衛(wèi)六土星系統(tǒng)任務”,是將NASA和歐空局各自原有的任務方案合并到一起后形成的。雙方的論證和評審表明,“木衛(wèi)二木星系統(tǒng)任務”的技術可行性更高,所以將會首先實施。這項任務將使用兩個無人軌道探測器對木星這顆巨大的氣體行星及木衛(wèi)一、木衛(wèi)二、木衛(wèi)三和木衛(wèi)四進行前所未有的詳細研究。NASA將建造最初稱為“木星木衛(wèi)二軌道器”的探測器,而歐空局將建造起初稱“木星木衛(wèi)三軌道器”的另一個探測器。兩個探測器擬于2020年由不同的火箭從不同的發(fā)射場發(fā)射,將在2026年到達木星系統(tǒng),然后用至少3年的時間開展研究。它們將花將近1年的時間分別繞木衛(wèi)二和木衛(wèi)三做軌道飛行,協(xié)同地對木星系統(tǒng)進行研究,以更好地認識木星系統(tǒng)的形成和演化。合并后的“土衛(wèi)六土星系統(tǒng)任務”將由一個美國軌道器和一個歐洲軌道器及科研氣球組成。這項復雜的任務存在幾項技術挑戰(zhàn),需要開展重大的研究和技術開發(fā)。

(江山)

歐洲確定火星飛行_組成員

2月26日,歐空局宣布了參加為期105天“火星500”模擬研究的歐洲主機組和后備機組人員。歐洲報名參加這項模擬的約有5600人,其中4名候選者于1月份開始進行模擬飛行前的訓練。現(xiàn)在,歐空局又從中選出兩人作為主機組成員,而另兩人為備份。人選主機組的兩人分別是德國陸軍機械師克尼克爾和法國航空公司飛行員福尼爾。兩名后備機組成員均來自法國。

作為歐空局載人航天署和俄羅斯生物醫(yī)學問題研究所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從3月31日起,克尼克爾和福尼爾將和4名由俄方選定的機組成員一起進入設在莫斯科的一座特殊隔離設施。在105天的隔離期內,6人將體驗模擬火星飛行的各個方面,包括飛往火星、繞火星做軌道飛行、降落到火星表面上和返回地球。他們將只能進行相互間的個人接觸以及與模擬控制中心和親友進行語音聯(lián)絡。機組所吃的食品將與國際空間站上的航天員相同。

這次模擬是為“火星500”項目的全面正式模擬做準備。正式模擬將在2009年下半年開始進行,屆時另一個6人機組將隔絕在模擬設施內,經歷一次500天的完整火星飛行模擬。該項目旨在獲取數(shù)據、知識和經驗,為將來某一天實際開展載人火星飛行做準備。(江山)

質子號將發(fā)射“亞星”5

2月24日,國際發(fā)射服務公司和亞洲衛(wèi)星公司宣布雙方簽署了用國際發(fā)射服務公司的質子號火箭發(fā)射“亞星”5衛(wèi)星的合同。衛(wèi)星正在由_空間系統(tǒng)公司建造,將在今年夏初運往拜科努爾發(fā)射場,并在第三季度實施發(fā)射?!皝喰恰?衛(wèi)星采用1300LL系列平臺,重噸,載有26路C波段和14路Ku波段轉發(fā)器,將部署在東經度的軌位,用于取代“亞星”2,可提供增強的全亞洲C波段覆蓋,設有覆蓋東亞和南亞的大功率Ku波段波束,并設有一個可在軌改變指向的Ku波段波束,設計壽命15年。

據報道,亞星公司是在取消與海射公司的“亞星”5發(fā)射合同后同國際發(fā)射服務公司簽訂這份發(fā)射合同的。取消合同是因為海射公司的陸射項目目前看要到2010年年中才能安排這次發(fā)射。改換火箭將讓亞星公司多花約3500萬美元的發(fā)射費用,但將使“亞星”5能提早一年入軌服役。(陽光)

進步M66飛船飛向空間站

2月10日,俄羅斯聯(lián)盟U型火箭在拜科努爾發(fā)射場向國際空間站發(fā)射了進步M66貨運飛船。飛船于2月13日與空間站順利對接,為站上送去了超過噸貨物,包括衣物、食品、氧、醫(yī)療補給、燃料和一套新航天服,同時也包括站上科研工作所需的設備。

(江山)

阿里安5發(fā)射4顆衛(wèi)星

2月12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ECA型火箭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發(fā)射了“熱鳥”10和“新天空衛(wèi)星”(NSS)9兩顆商業(yè)通信衛(wèi)星以及法_方的“紅外預警準備系統(tǒng)”(SPIRALE)A和B兩顆小型導彈預警試驗衛(wèi)星。這是該公司2009年進行的首次發(fā)射,也是阿里安5火箭連續(xù)第29次發(fā)射成功。(陽光)

歐洲第二艘貨船取名為“開普勒”

為紀念德國天文學家和數(shù)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歐空局為國際空間站項目建造的第二艘“自動轉移飛行器”(ATV)貨運飛船將以他的名字命名?!伴_普勒”這一名字反映出歐洲在載人航天和空間探索領域的角色植根于其長期的科技進步傳統(tǒng)。開普勒生于1571年,1630年去世,是第一位正確解釋了行星運動的科學家。2008年3月發(fā)射的首艘ATV飛船是以19世紀科幻作家凡爾納的名字命名的?!伴_普勒”飛船目前正由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建造,定于2010年發(fā)射。(陽光)

下一代銥星軌道不變

2月26日,銥衛(wèi)星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表示,該公司認為在其一顆衛(wèi)星與俄羅斯一顆退役衛(wèi)星發(fā)生碰撞后,“銥”衛(wèi)星軌道上的碰撞風險只是略有增加,所以該公司的第二代低軌衛(wèi)星星座預計還將采用與現(xiàn)役衛(wèi)星相同的軌道。

(陽光)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五篇第一個訪問木星的探測器

第一個訪問木星的探測器是“先驅者”(Pioneer)10號,它于1972年3月發(fā)射,穿過危險的小行星帶,闖過木星周圍的強輻射區(qū),于1973年12月到達木星軌道。它飛臨木星時,沿木星赤道平面從木星右側繞過,在距木星云頂萬千米處,拍攝了第一張木星照片。

“先驅者”11號探測器于1974年12月接近木星,離木星云頂僅僅萬千米(這個距離是地球到月亮的十分之一),拍下高清晰度的木星照片?!跋闰屨摺?1號拍攝的木星照片使得科學家發(fā)現(xiàn)并確認了木星的光環(huán)。不僅如此,它們還收集了有關木星磁場、輻射帶、溫度、大氣環(huán)境等數(shù)據,并探測了木星南極。

“尤利西斯”號探測器順訪木星

“尤利西斯”號(Ulysses)是由美國航宇局和歐洲空間局聯(lián)合研制的一顆太陽探測器,用希臘神話中智勇雙全的奧德修斯的拉丁名字命名?!坝壤魉埂碧柼綔y器的主要任務是探測太陽,因此,它的軌道與黃道平面幾乎垂直。為了到達這樣的一條軌道,“尤利西斯”號首先接近木星,而后借助木星的引力調整到太陽極軌上。它由美國“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釋放后,經過16個月的航行,于1992年2月到達木星軌道。

在途經木星軌道時,“尤利西斯”號利用12天的時間,探測了木星強大的磁場及輻射區(qū)數(shù)據,還探測到了源于木星或木星衛(wèi)星以28天為周期的塵埃風暴。

兩個探測器木星相會

“卡西尼/惠更斯號”是由美國、歐洲和意大利聯(lián)合研制的項目,于1997年10月15日發(fā)射升空?!翱ㄎ髂崽?惠更斯”號先后兩次經過金星,中途掠過地球、木星,最后進入土星軌道。

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期間,“卡西尼/惠更斯號”途經木星,此時“伽利略”號也在木星軌道上運行,于是兩顆探測器獲得的木星數(shù)據正好處于同一時間內,所獲得的數(shù)據具有極大的參考比對價值。

“卡西尼/惠更斯號”對木星進行觀測,最驚人的莫過于在2000年12月30日,它飛近木星,拍攝到了木星的彩色照片,它在9個小時的時間內,共拍攝到36幅圖片。

“伽利略”號深入木星家族

“伽利略”號是美國航宇局研制的木星探測器,也是美國航宇局發(fā)射的最成功的航天器之一。

_年10月18日,“伽利略”號升空。為了到達預期的軌道,首先進入金星的軌道,借助金星引力加速,又兩度折回地球加速,然后前往木星。“伽利略”號于1995年12月8日進入木星軌道,就在這之前的一天,它6個月前釋放的著陸探測器已經進入木星的云層中了。

“伽利略”號釋放的著陸探測器帶有隔熱保護裝置,在高速墜入木星過程中,不斷發(fā)回木星云層中溫度、風速、氣壓和組成等信息。為有利于探測,在下落分鐘后,探測器自動釋放減速降落傘,當速度降低到每小時153千米的速度時,開始收集數(shù)據,共收集了58分鐘,然后這些數(shù)據被傳送到“伽利略”號軌道器上,再發(fā)回到地面。當下落分鐘后,著陸器因為木星內部難以置信的壓力以及高溫而停止了工作,最后在木星熾熱的大氣環(huán)境中被融化和蒸發(fā)而消失了。

“伽利略”號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伽利略”號釋放的著陸器進入木星后,發(fā)現(xiàn)木星溫度和壓力極高,并再次證明木星里含有大量來自于太陽之外的熱能。還發(fā)現(xiàn)了木星含有豐富的氫和氦物質,且接近于太陽。與太陽不同的是,木星還含有豐富的其它元素,如氧、碳、氖和氮等,但氧元素不及碳元素豐富,因為碳元素是以甲烷的形式存在,所以更加豐富。

天文學家認為木星表面的氦元素不應該如此豐富,因為氦元素應該沉積到木星的中心,但探測結果證明卻恰恰相反。

另一個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木星深度大氣層內有速度為700千米/小時的風暴。太陽光不可能穿透這個深度的木星大氣,所以這些風暴是由木星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

“朱諾”號計劃怎樣探測木星?

美國的“朱諾”(Juno)號是以羅馬神話中朱庇特妻子的名字來命名的探測器,它將用五年的時間前往木星,幫助科學家了解木星起源和演化情況?!爸熘Z”號探測器于2011年升空,飛行32億千米后,預期將于2016年進入木星軌道,在木星上空5000千米的高度飛行,比以前的任何航天器都要更接近木星?!爸熘Z”號將在木星輻射帶中運行一年,圍繞木星極地飛行33圈??茖W家希望通過它了解木星是否存在水和固體內核,并研究其內部構造、大氣、極光和磁場等,我們將拭目以待。

下期預告:

從航天探測器發(fā)回的數(shù)據研究證明,木星有較強的磁場,比地球表面磁場強得多,也是偶極的,并且磁軸和自轉軸也有傾角。但木星磁場和地球磁場不一樣,木星正磁極指的不是北極,而是南極,這與地球的情況正好相反。下期名為“解密木星磁場”,主要圍繞木星磁場、木星的范艾倫射線帶、為什么木星如此巨大、木星上的條紋為什么會消失等問題進行介紹。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六篇史上最強的探測器

2011年8月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朱諾”號探測器順利升空,開啟了遠征木星之旅。無論是探索浩瀚的宇宙還是神秘的海底,人類發(fā)明的探測儀器,必須具備在極端環(huán)境下既能高效作業(yè)又能自我保護的能力。木星是太陽系中環(huán)境最為惡劣的星球之一,但“朱諾”號也絕非等閑之輩。她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強悍的宇宙探測器”,使用了由高強度鈦合金制成的保護殼,暴露在外的感應裝置則使用了足以抵御宇宙射線和電荷侵襲的特殊材料。幾個月來的飛行證明,“朱諾”號的自我保護措施十分有效。在保護殼之內,線纜的溫度通常在0-40攝氏度之間,而接收器和其他電子元件受到的輻射甚至比許多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器受到的輻射還少。

由于遠離太陽,光照十分微弱,之前前往木星的探測器使用的都是“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fā)電器”,但“朱諾”號卻使用太陽能作為能源。她攜帶了3塊超大的太陽能電池帆板,每塊寬米,長米,能為探測器中的所有儀器、設備提供足夠的能量。它還攜帶了一臺常規(guī)發(fā)動機,主要用于中途修正飛行軌道和進入木星軌道時的切人制動。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前兩年的任務是繞太陽飛行,然后將返回并飛越地球,借助地球引力加速飛向木星,預計將于2016年8月抵達小星。之后它將在這個氣體行星上空約5000千米處運行,并從木星的北極進入木星射線帶,細致觀測木星深層大氣、重力場、磁場等,并尋找氧氣。木星,這個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哥”,一直是天文學家十分感興趣的研究對象。雖然此前的多次探測活動已經帶回了不少有價值的信息,但仍然有許多謎團沒有解開。例如,木星上有多少水?木星的中心是否有重物質核,或者全部都是氣體?所有這些未解之謎也正是“朱諾”號此行所要探索的。

邀請“伽利略”同行

為了提高年輕人對數(shù)學和科學的興趣,作為面向大眾的科普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最先進的科學儀器,“朱諾”號探測器還搭載了三位特殊的“客人”一同前往木星。他們是三個樂高玩偶:羅馬神話中的天神朱庇特、朱庇特的妻子朱諾以及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

木星的英文名字是Jupiter,在羅馬神話中代表天神“朱庇特”,而朱庇特的妻子就叫“朱諾”?;蛟S他們在希臘神話中的名字你更熟悉:“宙斯”和“赫拉”。傳說天神朱庇特能施展法力用云霧遮住自己,但是朱諾卻能看透這些云霧,了解朱庇特的真面目。木星探測器取名“朱諾”,并帶上了他們的玩偶,也是借用其寓意,希望它能解開木星這顆云遮霧繞的氣態(tài)行星隱藏的秘密。

高約厘米的白色小玩偶伽利略,左手托著木星模型,有手握著望遠鏡,目光遠眺,若有所思,仿佛正思考著重大天文發(fā)現(xiàn)。之所以邀請“伽利略”同行,是因為他對木星觀測作出過開創(chuàng)性的卓越貢獻,包括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在被稱為“伽利略衛(wèi)星”的4顆最大的木星衛(wèi)星。事實上,人類第一個圍繞木星運行的探測器就是以伽利略的名字命名的。除了伽利略玩偶,“朱諾”號還攜帶了一塊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伽利略箴言銘牌,上面有伽利略的頭像,以及當年伽利略用自制的望遠鏡觀測木星時記錄的筆記原文。

太陽系中的巨無霸

木星是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這顆巨大的氣態(tài)行星的質量相當于318個地球,是太陽系中其他所有行星質量之和的兩倍還多;體積更是地球的1300倍以上,被認為是太陽周邊首個成形的行星。木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倍,每4331個地球日,約合年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目前已知,木星擁有64顆衛(wèi)星及4道光環(huán)。其中最大的4顆衛(wèi)星是400多年前由伽利略首先發(fā)現(xiàn)的。這是人類首次發(fā)現(xiàn),地球之外的一個天體圍繞另一個天體運行,給了當時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地心說”致命的一擊。

作為一顆氣態(tài)行星,木星由90%的氫和10%的氦組成,還有極微量的其他氣體,包括甲烷和氨。木星大氣中最廣為人知的要數(shù)“大紅斑”了。人們已經觀測這個巨大的氣旋長達180年,但它卻從未消退過。由于云層阻擋,我們看不到木星的深處。天文學家想深入了解木星云層中那些色彩斑斕的云帶、大紅斑、大白斑究竟向下延伸到多少深度?它們是怎么形成的?“朱諾”號將進行木星全球大氣運動情況探測,首次測量其深層氣流的運動速度,并探測不同深度上云層的化學成分、溫度等數(shù)據。

“朱諾”是第九顆訪問木星的探測器。最早造訪木星的探測器,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先驅者10”號。這艘飛船于1972年3月3日發(fā)射升空,并于1973年12月飛掠木星,最近時的距離為20萬千米。值得一提的是,“先驅者一10”號也是第一艘突破太陽逃逸速度的飛船,在飛掠木星之后,它繼續(xù)向著太陽系之外飛去。2003年1月23口地面控制中心收到它發(fā)來的最后一條信息,當時它距離地球約80億千米。有朝一日它會被“外星人”俘獲嗎?

任重道遠的“朱諾”真的難以想象,在木星巨厚的大氣層之下,壓力何等驚人。科學家認為,在這樣的條件下氫會被壓縮成一種稱為“金屬氫”的奇異形態(tài)。這種奇異物質被認為是木星強大磁場的來源。而正是這個強大的磁場和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產生了太陽系中最明亮的極光?!爸熘Z”號探測器將直接對這些高能粒子進行取樣,并通過紫外波段觀測木星的極光現(xiàn)象。對這種與地球迥然不同的行星極光現(xiàn)象進行深入研究,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極光現(xiàn)象的本質。

根據目前公認的理論,太陽系形成于一團巨大的宇宙塵埃的塌縮,其中大部分質量集中在處于中央位置的太陽。和太陽一樣,木星的組成也是氫和氦。因此,木星必定形成于太陽系早期,因而能夠捕獲大量尚未散去的氣體物質。但是這一過程具體是如何進行的,木星究竟是首先形成了一個較小的原始行星,并借助其引力捕獲周邊物質,還是一團不穩(wěn)定的塵埃云直接塌縮并形成了木星?天文學界至今仍無結論。如果“朱諾”號探測器能幫助我們對此加深了解,將極大地有助于我們理解包括地球在內的其他行星最初的形成模式。

“朱諾”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木星的起源和演化歷程。和地球不同,木星強大的引力使其能將大量的原始物質保存至今,讓我們得以追溯太陽系的早期歷史。借助其搭載的科學設備,“朱諾”號將揭示木星的內部構造,探明木星是否存在一個固體內核。如果存在一個固體的內核,就測出其質量?!爸熘Z”號還將探測木星深層大氣中的水分和氨,繪制木星的高強度磁場圖等等??傊爸熘Z”號將大大加深我們對巨型氣態(tài)行星的形成,以及它們對整個太陽系作用的理解。

難得一見的“地月合影”

2011年8月26日,飛往木星途中的“朱諾”號探測器,在升空25天之后,傳回了它用自身攜帶的照相機為地球和月球拍攝的驚人的合影,展示了我們的星球從900多萬千米外看起來的樣子。照片顯示了地球像廣闊黑色視野上的一個明亮的白色圓盤,月球看起來像是在地球右面的一個小光斑。這既是“朱諾”號對自身照相系統(tǒng)的一次測試,也是她在啟程飛向木星之際對地月系統(tǒng)所做的一個告別?!爸熘Z”號探測項目的負責人說:“這是所有人都很少見的情景,這個視角顯示了從外面看地球是什么樣子,通過一個特殊的視角描繪了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處地位。我們看到了一個雖然微不足道,但很漂亮的故鄉(xiāng)?!弊鳛椤爸熘Z”號探測器攜帶的9大科學儀器之一,“朱諾相機”將拍攝木星的彩色圖像,既可供科學家進行目視觀察,選定觀測目標,又可對公眾發(fā)布精美的木星圖像。

其實,“朱諾”號傳回的這幅“地月合影”照片,并非人類發(fā)射的太空飛行器第一次拍攝到的此類照片。1977年9月18日,“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166萬千米處也曾拍攝過“地月合影”。那張照片顯示了明亮的地球上的藍色海洋和白云,以及位于地球上方的一彎新月。由于地球要比月球亮很多,為了使兩個天體能清楚地呈現(xiàn)在一起,因此照片中的月球是人工曾亮過的。在那張具有標志性的地月照片出現(xiàn)34年之后,“朱諾”號又一次拍攝了難得一見的“地月合影”。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七篇2050年,我們已經可以隨便住在哪個星球上了,我和爸爸、媽媽住到了木星上,那里有三大部分組成:_、海洋國和水果園。我們先住進了_,哇,大地是超大彈簧床,我們一蹦,一跳,一蹦,一跳,真有趣,我在彈簧床上學小兔跳,媽呀,我竟然蹦到天上,“啊”我張大了嘴,結果等我落下來時,嘴邊貼滿了奶油,細細一嘗,嘿,好好吃耶!原來天是蛋糕做的!來到“一家三口”樂園,媽媽進了“蔬菜門”去學炒菜,等回到地球上讓我看看媽媽學做的“木星蔬菜”。爸爸進了口腔牙科醫(yī)生門”,因為爸爸整天嚷著,不是嘴巴那里痛,就是這里癢,現(xiàn)在可好了,再也不用捂耳朵了聽他嘮叨了。我嘛,進了“書?!保督袝D??就是書的海洋,我可以整天坐在那里看書,看也看不完,因為你看完一本書,機器人又會拿來十本新書。我們就這樣在_住了兩年。然后我們來到海洋國,哇,好奇怪,一個蝦士兵說了聲:“歡迎光臨鄙國!”就塞給我們每人一大串河蚌珍珠走了,我們定睛一看,好大的珍珠,我發(fā)傻了,大喊一聲:dididudidi”這時,鑼鼓,鞭炮聲聲響起,把龍王給招來了,后面還跟著三公主呢……接著我們來到水果園,哇,水果房子好氣派!水果們都邀請我們住進“水果別墅”,那里真是太漂亮了,香蕉沙發(fā),蘋果桌子,西瓜搖椅,還有石榴燈呢!水果園的菜更是豐富多彩,我們在那里常吃的菜就有什么水果鬼臉,水果補身子啦,等等……我一口氣還說不完呢!還有水果玩具,最好玩的是石榴云梯和香蕉滑梯,如果你爬云梯累了,只要回答一個問題,就能吃到一個小石榴,如果你滑滑梯想多滑幾次,只要稍微用一點力氣,等你滑到快要結束的時候……

我來到了二十年后的世間。?。∥襾淼竭@兒,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亭臺樓閣,假山怪石,映在青松翠柏之中;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在其間。我真的不相信眼前的這一切這還是人間嗎?簡直就是天堂。

接著,我到了一家高科技公司。這里好大好有氣派??!四周紫紅的柱子上雕刻著尊貴的龍鳳,栩栩如生,仿佛它們正在歡樂地飛騰跳舞;抬頭一看,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的光芒。再一看工作人員,竟是幾個機器人。哦,原來是工作人員把機器人調整好并讓它按程序辦事,而真正的工作人員只需要在旁邊觀測它們的動作是否正確。我仔細一看,機器人正在進行一種試驗,它們用一種微小的東西放在耳邊,就可以聽見自己想聽見的聲音。

最后,我來到公園。在金色的陽光下,公園顯得更加色彩斑斕,優(yōu)雅怡人。園內,奇石累累,小路幽幽……這山光水色,鳥語花香,把整個公園打扮得如人間仙境一般。

好了,我們就“旅游”到這吧。

我坐著時光飛機回到了二十年前,讓我不免有些不太適應。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那一切都會變成現(xiàn)實。

陜西省略陽縣東關小學五年級:***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八篇太陽系中磁場最大的行星是哪一個?

眾所周知磁場是看不見的,在太陽系中,僅僅有6個行星有磁場,它們分別是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這6個行星中,木星的磁場是最大和最強的,其赤道附近的磁場密度為4高斯,比地球磁場大10倍。木星的磁氣圈也大得驚人,它的范圍甚至超過了木星的環(huán)系,半徑約為640萬千米,可以裝數(shù)千個太陽。

類似地球磁氣圈上的效應,太陽風也將木星的磁氣圈吹出一個長長的尾巴。由于木星的磁氣圈范圍很大,所以太陽風的“拉拽”形成了很長的尾巴,大約為6000萬千米,甚至超過了土星運行的軌道。

木星的強大磁場是由木星內部液態(tài)金屬氫的對流運動(速度為每秒1厘米)而產生的,同時將木星自身產生的熱量帶走。

木星周圍有范艾倫帶嗎?

范艾倫輻射帶,是指在地球近地空間中存在一個包圍著地球的高能的電子輻射帶。這個高能的電子輻射帶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范,艾倫最先發(fā)現(xiàn)的,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木星磁場強度比地球磁場強度大2萬倍,在木星附近也有類似于地球的范艾倫射線帶,其高能帶電粒子束與地球比較,有一些共同特征,但不同于地球的是,其低頻無線電波可能來自“木衛(wèi)一”和“木衛(wèi)二”。

目前人類對于木星的范艾倫帶所知甚少,只有“伽利略”號航天器環(huán)繞著木星的大氣層進行長達8年多的探測,測量到關于木星內部磁場的電子輻射運動信息。

什么是類木行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統(tǒng)統(tǒng)稱為類木行星,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組成成份類似,主要由氫、氦、冰、甲烷、氨等構成,而石質和鐵質的成份只占極小的比例,它們的質量和半徑均遠大于地球,但密度卻較低。

此外,類木行星還有3個特征,一是具有行星環(huán)的結構;二是星體的密度較低,例如,土星的密度甚至比水還要低;三是具有比較多的衛(wèi)星,有些衛(wèi)星周圍還有一圈圈光環(huán)。其中木星的引力最大,所以擁有的衛(wèi)星最多。

為什么木星如此巨大?

木星大約是在46億年前形成的。按照太陽系形成理論,在太陽形成初期,由于宇宙里的冰塊、塵埃粒子的旋轉和塌陷,進而扎堆形成越來越大的碎片,其中的一些碎片繼續(xù)組合,導致木星及其它行星的形成,還有一些更小的碎片獨立存在,形成了圍繞太陽旋轉的隕石。離太陽近的行星,因為那里比較熱,所以一般由巖石和金屬組成;離太陽遠的行星,因為那里比較冷,所以一般是由氣體、冰塊及巖石組成。

最新發(fā)現(xiàn),由于太陽風的作用,很多氣體和塵埃,進入外層太陽系,在木星和土星的引力作用下,導致今天人們看到了木星和土星周圍被厚厚氣體包圍著。

為什么木星表面失去一道條紋

木星上的天氣是多變的,下面兩張木星照片分別拍攝于2009年6月和2010年5月,通過兩張照片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木星赤道以南表面的云帶逐漸消失了。天文學家認為可能是由于大氣的變化而導致消失的。

通過觀察還發(fā)現(xiàn),隨著南半球云帶的消失,木星上的大紅斑開始向北半球推移。天文學家認為木星的大紅斑已經持續(xù)300多年,它是強大的風暴,它覆蓋的面積比2倍地球還要大,目前似乎萎縮。自2008年以來,其它的小紅斑也像似暴風,隨著南半球云帶消失,其變化似乎也緩慢了。

如何在晴朗的夜空找到木星?

在晴朗的夜晚,木星非常明亮,很容易發(fā)現(xiàn)它。除了月亮,你只要先排除金星這個更明亮的行星就行。

下圖是一張拍攝于2008年12月某一個晴朗夜晚的照片,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情景,金星、木星和月亮組合,形成了一張笑臉夜空,下一次這樣巧妙的組合在一起將是在2054年。

土星周圍有磁場存在嗎?

土星也有磁場,而且整個磁氣圈具有不同的磁場強度。由于太陽風的作用,在土星的南北極也會產生極光,與地球不同的是,這些極光無法用肉眼觀察,因為土星極光放射出的是紫外線。極光是由于太陽輻射的粒子流,在行星的磁場環(huán)境作用下產生的。下圖是哈勃空間望遠鏡于1997年拍攝的土星極光照片。

天文學家一直不知道土星上有磁場,直到1979年“先驅者”11號經過土星時才發(fā)現(xiàn)。磁場在赤道的強度為高斯,大約是木星磁場的20分之一,由于強度遠比木星的微弱,因此土星的磁層僅延伸至土衛(wèi)六軌道之外。

下期預告:

氣體行星位于外層太陽系,離地球比較遠,除了看起來格外漂亮之外,還經常呈現(xiàn)出一些神秘的現(xiàn)象。前幾期對木星的現(xiàn)象進行了介紹,下期名為“氣體行星的奇異現(xiàn)象”,主要圍繞著海王星和天王星進行討論,如海王星的巨大黑點是什么、為什么海王星和天王星保持著很多原始物質、海王星的環(huán)系能否永久存在、為什么海王星比天王星溫度更高、“海衛(wèi)一”來自哪里、“海衛(wèi)六”的未來會怎樣等問題進行介紹。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九篇眾所周知,木星的表面覆蓋著以氫、氧為主的液體,一片汪洋。人類不是浮游生物,顯然無法直接定居在木星表面的海洋里。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案,讓人類在木星上也能夠如在地球表面一般生活。方案的核心內容是:在木星的外面包裹一層人造地殼。

制造人造地殼

當然,按常規(guī)的方法,不可能在木星上為人造的地殼筑起地基??茖W家考慮的方法是,利用木星的引力場本身,在其軌道上放置大量的物質,通過這些物質的質量產生的剩余離心力,用來支撐人造地殼的負荷。

首先,在木星赤道上距木星中心大約倍半徑的地方,放一個圍繞木星的空心環(huán),環(huán)中充填大量物質。其內部物質通過馬達驅動,維持環(huán)在軌道上的運行速度。環(huán)的半徑之所以被定為木星半徑的倍,是因為在這個距離上產生的木星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相同,都是米/秒2,再者,環(huán)內部的物質只做軌道運動,目的是繼續(xù)保持環(huán)對木星重心的相對位置。如果環(huán)的運動量足夠大,其產生的剩余離心力就能支撐很大的質量負荷。接著沿著木星的經線方向,放與前一個環(huán)垂直的第二個環(huán)。然后,又在分別垂直于這兩個環(huán)的經線方向上放第三個環(huán),即用圍繞木星的3個環(huán)把木星的外層空間分成X、Y、Z三個象限。

在完成這3條環(huán)之后,接著在平行于各環(huán)的方向上不斷支起規(guī)模越來越小的環(huán)。這些環(huán)內部的物質在高速旋轉中會產生一點離心力,但被其自身重量抵消。

讓人造地殼轉動

地殼完成之后,下一個是自轉的問題。因為在木星周圍,沒有外力作用,人造地殼相對木星重力場會保持靜止狀態(tài)。如果置之不理,那么在人造地殼上一天等于木星的公轉周期,即為12年,因此有必要給人造地殼施加力量,使它按地球上的24小時周期自轉。

為此,科學家通過計算后設想,所有環(huán)不應成單層的,而應該是雙層的。讓兩個環(huán)各自的內部質量按相反的方向旋轉。如果兩個環(huán)的質量擁有的角動量數(shù)值完全一致,則環(huán)是靜止的。如果只要兩個環(huán)的角動量數(shù)值稍微有點差異,就產生了轉矩,地殼就可以轉動起來,而且能夠把任意的速度設定為白轉速度。這樣,自轉的問題就解決了。

充足的陽光

要在人造地殼上舒適地居住,還要解決太陽能的問題。即使木星1天的時間長度與地球相同,木星軌道附近的太陽能密度也只有地球的%,這顯然不足以養(yǎng)育生命。因此,科學家提出,還要在木星與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附近放置一塊相當于木星截面積20倍以上的聚光鏡,以收集足夠的太陽光。這個透鏡應是由極薄的聚合物膜上鍍敷金屬的鏡子和支撐它的離心力環(huán)構成。將它做成圓錐形那樣多個重疊,借助每個鏡子的連接巧妙地將光反射,像透鏡那樣彎曲光的線路,讓光線最終匯聚到木星外層的人造地殼上。

這個面積巨大卻又極為輕薄的聚光鏡本身受到來自太陽的光壓,被推到比拉格朗日點更靠近木星的地方。長此以往,鏡子最終將墜落在木星上。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還必須在木星周圍的軌道上安置一個反射鏡,用反射光把透鏡頂住,讓透鏡始終處在太陽和木星之間,并保持其位置。

將來如果人類能夠開發(fā)出建造人造地殼的技術,則不僅可以把木星建成適合人類居住的場所,甚至有可能把存在于這個宇宙的一切天體都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環(huán)境。這個構想值得人們去仔細推敲。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篇早晨,我?guī)е鴻C器人A和船員們上了宇宙飛船,隨著一聲“起飛”,飛船啟動了,船艙里一百多名工作人員都認真地工作著?!皬埓L,還10分鐘就到達木星了?!蔽业闹硇⊥跽f。我吩咐船員們穿好宇宙服,準備著陸。船艙門打開了,哇!外面有不少紅色的“小東西”,飛來飛去,還不時發(fā)出紅光。在地面有許多圓的石球,輕輕一踢,它就會飛很遠。這是因為木星引力很小的.原因。

下了船,我和船員們向木星樹林走去。這里的樹木全都是紅色的,樹木的形狀更是千奇百怪。我們走了不久,突然雷達接收器報告,有不明飛行物出現(xiàn)。抬頭一看,正前方的上空有一個巨大的光體正垂直降落下來,接著,是一聲巨大爆炸。

我們很快來到了爆炸地點,一百多只一米多高的超大蜥蜴,正在那里不停地咬周圍的樹,不到幾分鐘就咬掉了一大片。

“跟我走!”我說。一邊說一邊帶領船員朝木星唯一的大河木木親親河撤退,還不時用激光槍“激”火蜥。到了木木親親河,我叫船員們都跳進河里。用激光槍不停地打,把火蜥引下水。它們下水了,由于水的作用,它們的速度慢了許多,火勢也弱了,但仍不停向我們噴火。我見時機成熟,一邊命令船員迅速上岸,一邊按動了快速制冷按鈕。隨著“嗦嗦”幾聲巨響,木木親親河一下子凍上了,火蜥全部被凍在了厚厚的冰里。15分鐘后,火蜥全被凍死。我又按動了解除按鈕,木木親親河又恢復了原樣。

船員都笑了,我們又踏上新的旅途。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一篇那景色是超自然的,閃電不斷,暴雨傾盆,高達48千米的塔狀云團一面翻滾聚集,變幻無常,一面被時速160千米的風驅趕著在天空狂奔,那云團比地球上的高3倍,閃電的強度是地球上的近10倍,雷暴的范圍超過960平方千米。不錯,這里不是地球,歡迎你來到了木星。

木星只是一團氣體,你沒有一寸落腳的地方,所以你只能不停地往下墜,往下墜,沒完沒了……1995年7月13日,“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釋放了一個子探測器,這枚子探測器于12月8日一頭扎進了木星大氣層中。從它發(fā)回的數(shù)據中,人們知道了它在木星上的遭遇。在離木星云層5萬千米的地方,它發(fā)現(xiàn)了強烈的輻射帶,然后是云層,在云層的下方,它遇到了極強烈的風,風速達到每秒150米。這枚探測器發(fā)回了57分鐘的探測數(shù)據,深入木星大氣層160千米。在那以后,它繼續(xù)向木星的深處墜落,最終化為木星的一部分。

木星的絕大部分是氣體,其中約90%為氫,10%為氦,還有一些氨和甲烷等。氣體的下面被認為是液態(tài)的氫和氦。2008年,美國科學家布克哈德?米利澤和他的同事通過模擬證實,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巖質的核,其大小超過以前認為的兩倍,外面包著一層甲烷和氨形成的冰層,巖核的正中心是一個金屬球,由鐵和鎳組成。

“大紅斑”的發(fā)現(xiàn)

在某些晴朗的夜晚,假若你有一架好一點的天文望遠鏡,你便能欣賞到美麗的木星,它看上去像一只彩繪的盤子,上面有與赤道平行的白色、黃色和紅褐色的條紋和暗紅色的斑塊,最大的斑塊叫“大紅斑”,它位于木星的南半球,有好幾個地球大,自1665年天文學家卡西尼描述了它的存在以來,它便一直在那里。現(xiàn)在我們知道,那些條紋是木星稠密的云系,而暗紅色的斑塊則是木星上超大規(guī)模的氣旋。1665年,卡西尼還通過追蹤木星上相對固定的移動標志測算了木星的自轉周期,他發(fā)現(xiàn)木星自轉得很快,自轉一圈不到10小時。今天的精確測量表明,木星自轉的周期是9小時50分。觀察者注意到這顆星球的形狀有點扁,這便是由木星的高速自轉造成的,由于自轉的速度高,木星出現(xiàn)了赤道區(qū)域隆起而兩極之處扁平的現(xiàn)象。

木星是如此之大,你可以在它的肚子里裝進1300個地球,而木星表面上那些條紋和斑塊則表明它上面的氣體運動十分劇烈,那里一刻不停地在發(fā)生著劇烈的風暴。那些風暴是怎樣的?和地球上的風暴有什么不同呢?

風暴永不停息

為了探索木星風暴的細節(jié),科學家仔細研究了大紅斑西部的一個地區(qū),它位于木星的南赤道帶。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風暴很像地球上的“中尺度對流復合體”,即產生在地球上中緯度地區(qū)的一種活躍的中尺度對流系統(tǒng),很多突發(fā)性的暴雨和洪水都與這種系統(tǒng)有關。在地球上,太陽的熱量驅動了“中尺度對流復合體”,它覆蓋了遼闊的地區(qū),持續(xù)的時間達幾小時甚至幾天,并且?guī)韽娏业慕涤辍?/p>

然而,木星離太陽很遠,接受到的太陽光非常少,陽光不可能驅動木星上如此劇烈的風暴,那么它的熱量來自哪里呢?20世紀70年代,“先驅者”號系列探測器飛掠木星,它們首先發(fā)現(xiàn),木星具有自己的內部熱源,因為探測器測出木星的輻射量大于它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量,這一發(fā)現(xiàn)為了解木星的大氣運動提供了重要依據。

木星內部的熱量產生于它形成的時候,并在隨后的歲月里被持續(xù)不斷地釋放出來。正是這些熱量驅動了木星上蔚為壯觀的風暴系統(tǒng),那些巨大的風暴通??梢猿掷m(xù)12小時,甚至幾個地球日,并且給廣闊的地區(qū)帶來猛烈的降雨。

在地球上,“中尺度對流復合體”總是伴隨著閃電,這種景象時常被邀游于太空的航天飛機觀測到,那么在木星上,其風暴系統(tǒng)中是否也存在閃電呢?回答是肯定的,雖然“伽利略”號上的儀器未能直接測到木星白天的閃電,但一旦風暴進入黑夜的區(qū)域,天文學家們便能看到閃電的存在,他們測到的木星閃電比地球上的大好多倍。

木星上的風暴不僅雄偉壯觀,而且還對整個木星氣候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起著推動的作用:風暴不斷發(fā)展壯大,然后降雨,雨滴在抵達木星核前被蒸發(fā),又以蒸汽的形式再度上升并孕育下一輪的風暴……由此循環(huán)往復,永無休止。

紅斑的“演義”

盡管人類的探測器對木星進行過多次訪問,對木星的大氣現(xiàn)象進行過反復的觀測,但木星大氣的謎團依然沒有最終解開,相反,疑惑反而越來越多了。17世紀,人類開始持續(xù)地觀測木星的“大紅斑”,研究顯示,這個“大紅斑”是木星大氣中一片壓力非常高的反氣旋構造,它處于快速的旋轉之中,平均每6個地球日旋轉一周。幾百年來,“大紅斑”雖然始終沒有消失,但和當初比起來,現(xiàn)在的大紅斑已經縮小了一半,其東西長為萬~4萬千米,南北寬為萬~萬千米。

大紅斑的顏色是一個謎。有人認為,它的紅色來自于木星大氣中的硫化物,但今年3月,科學家宣布說,他們動用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了大紅斑的熱成像圖,結果顯示,大紅斑的顏色變化很有可能與環(huán)境變化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研究還顯示,大紅斑的內部存在著復雜的天氣和溫度變化,它的結構很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復雜得多,其中最紅的部分是風暴系統(tǒng)中的熱核。

2000年,人們在赤道附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斑塊,但顏色為白色。2006年,這個斑塊演變成紅色,它只有“大紅斑”一半大小,成了和“大紅斑”相對應的“小紅斑”。2008年5月,哈勃太空望遠鏡又發(fā)現(xiàn)了第三個斑塊,大小只有“小紅斑”的一半。開始的時候,這個斑塊也是白的,后來漸漸演變成紅色。

觀測顯示,木星上的斑紋和斑塊正在發(fā)生著變化,一方面,它帶狀條紋的白色區(qū)域正在慢慢地變成褐色,而原來褐色區(qū)域的顏色卻交得越來越淡;另一方面,木星“小紅斑”的運動速度和規(guī)模正在提升,而“大紅斑”則在逐漸地縮小,科學家推測,這個至少持續(xù)了300多年的反氣旋風暴的規(guī)模有可能最終被“小紅斑”所超越。這些現(xiàn)象都表明,木星正在經歷一次劇烈的大氣變化。

對于木星,科學家們將展開新一輪的探測,一艘名為“朱諾”的探測器將于2011年8月飛往木星,并在2016年抵達木星。它將在木星軌道上對這顆氣體巨行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進行廣泛的研究,相信木星上的風暴之謎也會得到進一步的解釋。

至于上文提到的“第三個紅斑”,它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它曾一度向“大紅斑”移動,并試圖從“大紅斑”和“小紅斑”中間穿過。但不幸的是,它停在了這兩個紅斑的中間。2008年7月3日前后,它終于和它們發(fā)生了相撞,結果遭到了解體,只留下了一些碎片,這應該是太陽系中的一個富有戲劇性的事件吧!(文章代碼:101512)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二篇猜猜看:哪一顆是能吃的木星?

上圖右邊才是用小麥粉、糖、可食用墨水等打造出的木星蛋糕!它們真的很像,不是嗎?連木星那標志性的大紅斑都一模一樣!蛋糕師花了8小時才完成表面紋路的繪制工作呢。這顆“星球”從里到外分別是深褐色的棗泥、白色的杏仁奶油蛋糕、藍色的香草海綿蛋糕、棉花糖做的翻糖?,F(xiàn)在,想來上一塊嗎?

“貓咪市長”巡街“遇刺”

這只名叫斯塔布斯的貓咪,已連任美國阿拉斯加州塔爾基特納市榮譽市長16年。16年來,該市被“治理”得井井有條。不過,幾個月前,“貓咪市長”在“視察”轄區(qū)時遭受惡狗襲擊,受了工傷。

我的家去哪兒了?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一只考拉外出歸來,發(fā)現(xiàn)家園一片荒蕪,只剩下砍伐后的碎木屑。據當?shù)厝苏f,它在原地呆坐了一個多小時……

發(fā)現(xiàn)宇宙“最冷地”

智利天文學家發(fā)現(xiàn),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這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行星狀星云,距離地球約5000光年。那里的溫度只有-272℃,是“宇宙已知的最冷天體”!

另類!小人兒組成明星像

美國畫家克雷格?艾倫想到了一個畫人物肖像的奇妙點子:畫出一個個小人兒,再畫上小人兒的影子,使整幅畫看上去就像是航拍照片,而這些小人兒,還剛好組成了一張明星的肖像!

飛機像蝗蟲飛滿天空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三篇《每日郵報》報道,為了研究不同重力條件下的油炸薯條味道,改善未來宇航員的太空食物,歐洲宇航局出資贊助希臘研究人員花費近百萬英鎊進行研究,最終得出結論:木星上炸薯條最好吃。

研究人員先斥巨資將一個旋轉式工業(yè)用炸鍋改裝成重力仿真器,然后又花錢租了一個專門訓練飛行員和宇航員的可以產生相當于地球地心吸引力9倍的離心機。他們用離心機創(chuàng)造不同的重力條件,以研究重力加速度對土豆條在炸制過程中酥皮厚度和水蒸發(fā)速率的影響。結果顯示,更高的引力能增加熱油和土豆之間的熱傳遞,縮短油炸時間,導致薯條的外殼更厚更酥脆。在地心吸引力為地球3倍的地方炸薯條最好吃,而木星正好符合這一條件。他們準備為這個研究申請專利,叫做“高重力環(huán)境炸薯條機”。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如果在地心引力較弱的火星或月球上烹調,薯條則會比較軟。在零重力環(huán)境中炸薯條,薯條將無法產生氣泡,口感變得像煮的一樣,而非炸薯條,非常難吃。

秘魯大廚的社會抱負

根據秘魯烹飪協(xié)會Apega的數(shù)據,最近幾年,秘魯食品行業(yè)平均以7%至8%的速度增長,餐館數(shù)量從2005年的萬家增至2013年的10萬家,翻了一番還多。約550萬秘魯人直接或間接受益于食品行業(yè)。

在這個大約三分之一人口仍生活在貧困之中的國家,阿克瑞奧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yǎng)美食家。他希望在食品行業(yè)推動民主,彌合城鄉(xiāng)區(qū)別,拉近貧困農民與要求越來越高的顧客之間的差距。懷著這種理念,他在利馬最貧窮的社區(qū)之一與人合作成立了Pachacútec烹飪學院。在過去6年里,這所學校每年培養(yǎng)出約100名廚師。

19種方法改變世界

“在結束聚會或離開房間前隨手關燈,這么做不僅能夠節(jié)省能源,而且還能夠削減自己的電費。這是如此簡單,連一只貓都能做到。”世界銀行第一條建議的配圖是一只一躍而起的貓咪,奮力關上屋頂?shù)鯚舻膭討B(tài)萌圖。隨后的建議包括:更多地乘坐公共汽車、花3分鐘時間了解一下世界的貧困狀況、回收舊物品和包裝罐、節(jié)能、為人和藹可親、說謝謝、吃健康食品、戒除吸煙惡習、把業(yè)余時間花在有益于社區(qū)的事情上、加入消除貧困的全球性運動等。

自發(fā)布以來,這一在線問答得到了全球公眾的熱情響應,已經獲得了100多萬個“贊”。

極冷天氣催熱“寒潮經濟”

20年來最冷的寒流繼續(xù)侵襲美國中西部,并向東岸地區(qū)移動。美國國家氣象局稱,強烈的寒風使某些地區(qū)的溫度甚至下降到零下51攝氏度。在戶外待上五分鐘就有可能凍傷皮膚,危及生命。當局呼吁居民留在室內,并儲備糧食和必需品。

一些零售商也在這股寒流中迎來“春天”。手套、帽子、圍巾等保暖用品銷量激增,牛奶、雞蛋、果汁等生活必需品在一些商店脫銷。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氣溫一天之內由零上13攝氏度驟降至零下13攝氏度。經營柴火生意的布拉德利?海特說,他簡直有些忙不過來。俄亥俄州一家食雜店老板雅尼娜?頓邁爾說,除了雞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幾乎搶購一空外,一些非必需品如薯片也賣得不錯,“好像每個人都計劃未來兩天待在家中吃零食?!?/p>

過度表揚害孩子?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四篇經過5年的漫長飛行,“朱諾”號木星探測器終于在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但“朱諾”號上的科學儀器并未啟動,這時的軌道很大,每53天繞木星一周。到8月下旬,“朱諾”號啟動攜帶的科學儀器開始近距離探測木星。到10月,“朱諾”號將進入一個每14天繞木星一周的穩(wěn)定軌道,然后從事長達一年半的木星探測。那么,“朱諾”號將如何探測木星呢?與此前的探測器相比,“朱諾”號又有哪些非凡之處呢?

木星云下的秘密

木星被稱為“朱庇特”,在羅馬神話中是“眾神之王”的意思。木星當之無愧是太陽系行星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王者”:木星的質量是太陽系所有行星質量總和的倍以上,它可能將很多小行星和彗星帶到了太陽系,為地球帶來了水,也可能搶奪了不少原本屬于火星的物質,還可能把天王星和海王星擠到了太陽系的外側。木星還是一個巨大的“時間膠囊”,其氣體物質記錄了40多億年前行星形成時太陽系的環(huán)境。

人類研究木星的歷史已超過4個世紀,已有8艘探測器先后造訪過它,然而,木星厚重的氣體云隱藏了它的內部信息,所以有關行星形成的一些最需要了解的秘密現(xiàn)在依然不得而知?!爸熘Z”號木星探測器正是為改變這種狀態(tài)而飛向木星的。假若一切順利,“朱諾”號將測量木星云下隱藏著多少水,將繪制木星的內部結構,還將完成人類首次對木星極區(qū)的觀測。

多數(shù)科學家都是用望遠鏡和探測器研究木星表面的云層以了解木星,所以對木星的內部并不十分清楚??赡芩幸粋€固體的核,作為行星成長的“種子”,在核的外圍可能有一個液態(tài)的氫海,一并組成一個龐大的導電體,制造了木星影響廣泛的磁場。人們猜想,在木星的云層下會存在豐富的水蒸氣。這些問題都是“朱諾”號要研究和發(fā)現(xiàn)的。

來自這艘新探測器的研究數(shù)據還將幫助人們了解46億年前木星是如何形成的??茖W家認為,木星形成時吸收了周圍的氣體,并使之形成了今天的木星;木星還可以看作是一種材料的樣本,這種材料在太陽誕生時就圍繞在太陽周圍,然后,它們儲存在了大大小小的“倉庫”里,這些“倉庫”就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

在行星形成的過程中,水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探測木星氣體中的水可以讓我們知道木星是在太陽系的什么地方形成的,還可以告訴我們早期太陽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在太陽系里,巨大的行星形成于離太陽很遠的地方,那里溫度很低,水凝結成冰,大量的固體顆粒也存在于那里,所以木星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一個由巖石和水冰組成的球,質量是地球的好幾倍。這個球可能吸引了附近大量的氫和氦,于是形成了一顆巨大的行星。

“伽利略”號木星探測器曾試圖確定木星大氣中水的含量,它靠近木星釋放了一枚子探測器以探測大氣中的溫度、壓力和化學組成。這枚子探測器進入木星大氣的深度超出了科學家們的預期,然而它下落的位置很不理想,恰巧進入到一個被科學家稱為“熱點”的地方,相當于木星上的“撒哈拉沙漠”。那里十分干燥,當這枚子探測器運行到有木星水存在的地方時,它已停止了傳送數(shù)據。

科學家認為,如果再試一次,在一次太空任務中在木星的四周釋放多個探測器,那么它們或許可以進入到更深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的未知。這促成了“朱諾”號木星探測計劃的形成。

奇異的繞木軌道

從木星誕生之日起,它就一直在冷卻。在冷卻的過程中,木星也在釋放微波能,而水則擅長在特殊頻率下吸收微波能?!爸熘Z”號多次繞木星飛行,在這個過程中,它將記錄在不同頻率下微波的強度,從而讓科學家們推算出木星云下隱藏著多少水。

然而,僅僅探測水并不能回答有關木星誕生的所有問題,科學家還需要知道,木星是否擁有一個固體的核。一種觀點認為,一顆巨大的行星要形成,它首先需要一個由巖石和冰組成的“種子”,然后在“種子”的吸引下形成膨脹的大氣;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們是先有一團由氫和氦組成的氣體,然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坍塌成氣體行星,這種情況并不需要固體的核?!爸熘Z”號要終結這兩種觀點的爭論,當它圍繞木星運行時,速度會時快時慢,這是木星引力的大小變化所引起的。通過追蹤“朱諾”號的速度變化,科學家們能算出木星內部質量的分布情況,這將告訴人們木星的內部是否真的有一個密集的核。

和其他早期環(huán)繞過木星飛行的探測器相比,“朱諾”號有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它的飛行軌道更靠近木星并且和木星赤道相垂直,這將使它能掃描木星從低緯到高緯的所有地區(qū),包括南北兩極。此前的“伽利略”號只能和木星保持相當距離,并且從未遠離木星的赤道,而“朱諾”號則可以全面了解這個星球的內部情況。

木星有高能輻射帶,那里的帶電粒子環(huán)繞著木星,它們對探測器上的儀器會產生不良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諾”號上的儀器都封閉在一個重200千克的鈦制穹頂狀保護裝置中,探測器和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只能通過沉重的屏蔽電纜完成。

“朱諾”號攜帶有照相機、分光計、磁力計以及一些探測等離子體、宇宙微粒的儀器,當然,它還擁有一個微波傳感器和一架天線??茖W家的計劃是讓這艘探測器靠近木星,然后迅速離開,如此不斷地重復。每一次繞木飛行,它大部分時間都離木星較遠,以遠離輻射的威脅。

木星探索,任重道遠

木星的自轉軸和它的運行軌道是垂直的,這意味著它的兩極從地球上幾乎看不到。以前絕大多數(shù)訪問過木星的探測器都靠近赤道運行。1974年,“先驅者”11號在離開木星前往土星時,為木星照了一個模糊的北極快照。到了1992年,太陽探測器“尤利西斯”號在前往太陽的途中飛越了木星的兩極,然而“尤利西斯”號沒有攜帶照相機,雖然它靠近木星的距離和“朱諾”號相差無幾,但它一無所獲。

此次,“朱諾”號將使科學家們得以近距離地觀察木星極光,這種極光和地球上的極光相同,但亮度比地球上的極光強1000倍。極光來自太陽風和行星磁場的相互作用,所以木星的極光將為科學家們提供一個考察行星磁場的途徑。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曾于2004年從土星發(fā)回數(shù)據,通過這些豐富的數(shù)據,人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令人驚訝的現(xiàn)象,比如在土星的極區(qū)存在很像颶風的氣旋,它的中心像一個正在放水的排水孔。這暗示在木星的極區(qū),可能也有很多新奇的現(xiàn)象等待著人們去發(fā)現(xiàn)??茖W家很想知道,存在于土星極區(qū)的現(xiàn)象究竟為土星所特有,還是巨行星上的普遍現(xiàn)象?

“朱諾”號沒有像“伽利略”號那樣使用核能,而是依靠3個10米長的太陽能電池板滿足探測活動中對電能的需求,這在人類的木星探測活動中是史無前例的。到2018年2月,也就是抵達木星一年半以后,“朱諾”號將扎進木星大氣中結束使命,這樣的方式同“伽利略”號結束使命的方式是一樣的??茖W家不想讓“朱諾”號撞上木星的冰衛(wèi)星,如木衛(wèi)二等,因為那里的地下海洋中有可能存在生命,外來的“朱諾”號可能會污染那里的地外生命系統(tǒng)。

木衛(wèi)二是木星任務的下一個目標。2020年左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發(fā)射另一艘飛往木星系統(tǒng)的太空船,它將反復地飛掠有冰凍外殼的木衛(wèi)二;而歐空局的“木星冰月探測器”也計劃于2022年發(fā)射并將于2030年抵達木星。“木星冰月探測器”將研究木星系統(tǒng)中所有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衛(wèi)星,它還將最終進入木衛(wèi)三的環(huán)繞軌道,這顆衛(wèi)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wèi)星。

對木星的探測將不僅僅有助于回答有關巨行星的諸多問題,還有助于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當“伽利略”號的子探測器進入到木星大氣中后,它發(fā)現(xiàn)那里有豐富的生命元素,如碳和氮等。這類元素是生命組成的關鍵部分。在早期的太陽系中,這些封存于行星中的生命元素究竟經歷了什么?“朱諾”號的一些發(fā)現(xiàn)將能幫助人們解開這個疑問。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五篇發(fā)現(xiàn)第3個紅斑

科學家從哈勃空間望遠鏡在2008年5月9日拍攝的可見光和近紅外圖像中發(fā)現(xiàn),木星上一個白色氣漩變成了深紅色,出現(xiàn)第3個紅斑,天文學家將這些紅斑稱作“行星麻疹”。木星大氣中經常會出現(xiàn)劇烈的風暴,不過最大風暴為什么是紅顏色至今仍是個謎。早期的觀測資料指出,大紅斑持續(xù)了200年到350年,小紅斑在2006年出現(xiàn)。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最新圖片也支持木星正在經歷全球氣候變化的觀點。這顆巨大的行星赤道附近不斷升溫和南極持續(xù)變冷,將打破南半球的平衡,導致急流變得更加瘋狂,并產生新風暴。

不過,2008年7月3日前后,木星的第3大紅斑與其他2個紅斑發(fā)生碰撞后嚴重受損,可能無法幸存下來。第3個紅斑好像被撕成了碎片。當時,它擠在兩個比它大的紅斑――“大紅斑”和“小紅斑”中間?!氨M管依然有些紅色碎片,但再也找不到一個整體紅斑了。那像是拼湊起來的一樣,是個碎片的集合?!?/p>

木星的紅斑實際上是體積很大、像颶風一樣的風暴。大紅斑的直徑是地球的3倍。小紅斑還叫“橢斑”,在2006年變紅。沒有人知道木星的這3個紅斑變紅的真正原因,但有個理論認為,特別強烈的風暴從木星大氣深處卷起空間物質,例如含磷的微粒等。受到日光照射,它就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使這些顆粒變紅。第3個紅斑曾一度向大紅斑移動,不幸的是停在了大紅斑和小紅斑中間。

這個新生紅斑的最后命運目前還是個未知數(shù),其部分或整體部有可能被拖進大紅斑。但是,幸存下來的殘留物會形成一個小一點的紅斑。在接下來觀察木星第3個紅斑的運動軌跡能為天文學家提供這些風暴漩渦的未來變化情況,還能幫他們更多地了解關于這些風暴進入大氣有多遠。

發(fā)現(xiàn)木衛(wèi)二有水

2008年,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木衛(wèi)二的極地旋轉軸偏移了近90°,像這樣的極端變化表明在木衛(wèi)二冰殼表面之下蘊藏著液態(tài)海洋,這將進一步說明木衛(wèi)二很可能孕育著地外生命體??茖W家用旅行者號、伽利略號和新視野號拍攝的圖片繪制了木衛(wèi)二表面上直徑超過500千米的大型弧狀盆地。據悉,木衛(wèi)二的半徑為1500千米,略微地比月球要小一些。

通過對比木衛(wèi)二極地旋轉軸偏移施壓形成的盆地斷裂地形特征,研究人員測量極地旋轉軸偏移了80多度,之前旋轉軸位于當前赤道旁10°左右位置。木衛(wèi)二極地旋轉軸猛烈的偏移很可能是由于極地表面以下存在著厚厚的冰層。旋轉體需要在最大程度的旋轉軸變化基礎上尋求穩(wěn)定平衡。對于木衛(wèi)二而言,其外殼的厚度不一致將導致很大程度上的不平衡,因此木衛(wèi)二在運行中必須改變旋轉軸尋求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像這樣的變化被稱為“真實極地偏移”,并不像由于板地筑造學上的視覺漂移。在地球、火星和土星的土衛(wèi)二上也存在著真實極地偏移。所以需要對木衛(wèi)二進行更多的重新定位研究。這項研究暗示著木衛(wèi)二內部有液態(tài)水存在,科學家基于空間探測器拍攝的照片曾猜測這顆行星有廣闊的地下海洋,這些照片揭示木衛(wèi)二表面以下有斷裂的冰表面。木衛(wèi)二重力作用形成的潮汐力可將地下冰殼海洋加熱成為熱態(tài)水,即使地下海洋切斷了太陽能來源,但是熱量和液態(tài)水也有可以孕育生命。

科學家們依據伽利略號和旅行者二號探測器獲取的資料,在2007年,繪制出了首張木衛(wèi)二全球地質構造圖。根據目前獲取的資料科學家們推斷稱,木衛(wèi)二表面的地質構造不但比較年輕而且富于變化,因此其地表很少有火山活動。它上面存在的諸多巨型裂谷很可能是木星強大的引力所致。繪制木衛(wèi)二地質圖最大的困難在于科學家們不得不單純依賴探測器所傳回的探測數(shù)據。

那些認為木衛(wèi)二上有生命存在的科學家們表示,木衛(wèi)二擁有生命誕生所必需的一切條件:液態(tài)水、豐富的能源(主要指木星的強大引力)和有機化合物。如果木衛(wèi)二上真存在生命,那么這些生命將類似于地球上那些在深海熱水條件下生存的有機體。

用于對木星和木衛(wèi)二進行勘測的探測器預計將在2015年后發(fā)射。科學家們還在設想向木衛(wèi)二發(fā)射1個可鉆入冰層下進行研究的機器人探測器,以便深入到木衛(wèi)二冰層以下對可能存在的海洋進行研究。

美將發(fā)射朱諾號

2008年11月24日,美國航宇局宣布,將于2011年8月發(fā)射朱諾號新型木星探測器,對木星開展深入探測。該探測器由美國洛馬公司制造,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負責整個探測任務的運行。該計劃將對木星進行首度深入研究:將一個空間探測器置于木星的極軌上,研究它冰凍的巖石核,測量全球大氣層中水及氨的含量,研究大氣中的對流及深層風速分布,研究木星磁場的起源,以及勘測其兩極磁氣圈。

朱諾號將于2016年飛抵繞木星運行的軌道上。它每年大約可繞木星運轉32圈,通過它的探測,科學家希望了解木星這顆巨行星的形成、進化和結構等。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斯科特?博爾頓說,木星形成得非常早,捕獲了太陽形成后遺留下的許多星際物質,堪稱太陽系巨行星的“原始模型”。與地球不同,木星的超大質量使得它的原始成分得以保留下來,這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回溯太陽系歷史的途徑。

雖然木星距離太陽超過億千米,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倍,但朱諾號供電系統(tǒng)仍設計成太陽能電池板供電形式,因此它的能效設計要求極高。

朱諾號是美國航宇局“新疆界”計劃實施的第2個探測項目,第1個探測項目是2006年1月發(fā)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

另據國外媒體2008年1月報道,美國諾格公司正在為美國航宇局研制一種可長時間在軌運行的新型核動力探測器――“木星冰衛(wèi)軌道器”,它將用于對木星的數(shù)顆衛(wèi)星進行探測。這個核動力探測器將被命名為普羅米修斯號,預計其升空時間將不會早于2012年。它主要用于對木衛(wèi)二、三、四的表面情況進行研究,廣泛研究每個冰冷衛(wèi)星的構成、歷史,以及支持生命的潛能??茖W家們希望能夠獲取有關這些衛(wèi)星地質成分和形成時間等的詳細數(shù)據,并確定在它們厚重冰層下的海洋中是否有可能存在某種生命形態(tài)。

木衛(wèi)二-木星系任務

美國航宇局和歐洲空間局目前正在共同實施“木衛(wèi)二-木星系任務”。該任務由二個軌道器組成,攜帶多種儀器,可在木星惡劣的輻射環(huán)境下運行:美國負責木衛(wèi)二探測器,它攜帶1臺相機、1臺光譜儀和一套強大的雷達系統(tǒng),探測器借助此雷達系統(tǒng)將可以穿透木衛(wèi)二的冰層,計算出冰層到底有多厚,其一部分設計目的是研究這顆衛(wèi)星上的海洋的天體生物學意義,因此它將更加關注有關海洋和保持它呈液態(tài)的潮汐可撓性的直接跡象;歐洲空間局負責木衛(wèi)三探測器,它也將攜帶1臺相機、1臺光譜儀、1臺塵埃分析器、質譜儀或者磁力計,用于研究木衛(wèi)三的表面成分及其周圍的太空環(huán)境,更加關注從這顆衛(wèi)星內部到它的磁氣圈的地球物理過程。這2個合作的

探測器還將對木衛(wèi)一和木衛(wèi)四以及木星進行有限的研究。

“木衛(wèi)二-木星系任務”的空間探測器將在7年內到達目的地。此次任務還將使用多功能放射性同位素熱電式發(fā)電機。

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生命源于海洋里的火山噴射口。他們猜測,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影響,木衛(wèi)二也存在類似的火山活動。當木衛(wèi)二圍繞木星軌道從它的一側飛往另一側時,這顆行星會擠壓木衛(wèi)二,導致木衛(wèi)二的核心保持熔融狀態(tài),從而引起火山活動,這就像木衛(wèi)二的鄰居木衛(wèi)一那樣。木衛(wèi)一的運行軌道比木衛(wèi)二更靠近木星,火山活動在它表面留下的千瘡百孔不斷向太空噴發(fā)出硫磺和其他化學物質。在地球上的熱液噴口處也能發(fā)現(xiàn)很多同類化合物,而這些化合物可能與地球上的早期生命有關。木衛(wèi)二-木星系任務將幫助科學家縮小可能存在生命的范圍,更加清楚、更應該仔細地觀察哪些地方。

此外,據國際文傳電訊社2008年1月7日援引一位高級研究員的話說,俄羅斯計劃參與歐洲的一項任務,以便研究木星的衛(wèi)星木衛(wèi)二,尋找簡單的生命形式。俄羅斯將參與列入歐洲空間局2015年至2025年空間研究計劃,這一項目以法國天文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命名。俄羅斯已經提出將在木衛(wèi)二的冰外殼的一個裂縫處降落空間探測器。探測器著陸后將融化一些冰,開始尋找生命形式。如果那里有海洋,生命將會出現(xiàn)。在這個方面,繼火星之后的木衛(wèi)二可能是太陽系中最有吸引力的天體。

研究群狼探測戰(zhàn)術

近年,美國還在研究以群狼戰(zhàn)術來探測木衛(wèi)二的方案,它是一項有關進行星際探測的全新理念:建造一大批尺寸僅相當于硬幣、厚度與紙板相當?shù)奈⑿吞綔y器編隊來執(zhí)行對其他星球的探測任務。在這些微型探測器的表面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獲得足夠的電能,維持各種設備的運行。而最有可能成為微型探測器首選探測目標的將是木衛(wèi)二。屆時,在微型探測器升空后,它們將首先繞地球飛行一年的時間,以便獲取足夠的速度飛往木星。按照設想,將會有數(shù)以千計的微型探測器有可能到達木衛(wèi)二。在降落過程中,微型探測器上配備的微型火箭發(fā)動機還可不斷修正其飛行軌跡。據估算,從地球飛往木星需要2年~4年的時間,在此之后,大批的微型探測器將轉向木衛(wèi)二。由于它們的質量非常輕,而且體積也很小,因此基本上不會在進入木衛(wèi)二大氣的過程中被燒毀。一旦降落成功,它們將會像雨點那樣均勻地散布在木衛(wèi)二表面。

當然,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可能會損失掉數(shù)以百計的微型探測器,但整個任務并不會受到明顯影響。在木衛(wèi)二表面成功降落后,微型探測器將開始分析其大氣和土壤構成。它們配備的微型傳感器可通過虹吸原理提取樣本。如果這些微型探測器發(fā)現(xiàn)生命存在的跡象,相關的信息將通過無線電信號被發(fā)送出去。

通過整理大量微弱的信號,科學家們得以確定出,是否有必要向木衛(wèi)二發(fā)射更為先進和復雜的探測器。

按照設想,首批微型探測器將會在2030年前起程前往木衛(wèi)二。

由上述可見,對于木星的探測正方興未艾,尤其是木衛(wèi)二已受到日益廣泛的青睞。(下)

木星體內的紅色范文第十六篇據國外媒體報道,全世界的天文學家正密切注意一顆新發(fā)現(xiàn)彗星,即C/2012S1(ISON)。目前這顆彗星正運行于木星軌道之外,看上去還只是一個微小的亮點。但是在未來一年內,它或許將成為整個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

——_

木星外發(fā)現(xiàn)新彗星

據國外媒體報道,全世界的天文學家正密切注意一顆新發(fā)現(xiàn)彗星,即C/2012S1(ISON)。目前這顆彗星正運行于木星軌道之外,看上去還只是一個微小的亮點。但是在未來一年內,它或許將成為整個夜空中最明亮的天體。

——_

“體胖”真的“心寬”

定義“好看的人”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列出苗條、富有曲線這樣的特征。來自挪威的研究人員則通過樣本調查發(fā)現(xiàn),與這些特征越符合的人越在意自身外表,而距離較遠的人更滿意自己的外表。研究者認為,調查中超重的志愿者會有意降低外表的重要性,從而使自己更加接受不完美的體型,也就更加快樂。

——英國《每日郵報》

科學界的性別偏見

近日,耶魯大學研究員發(fā)表報告顯示,科研領域的性別偏見依然存在。美國大學的教授普遍認為女生的競爭力比男生弱,這些教授不大愿意當女生的導師或給她們提供實習機會,即使提供機會,工資也會較低。這一偏見是廣泛存在的:無論是男教授還是女教授,無論物理學還是生物學教授——盡管生物學專業(yè)的女生人數(shù)超過一半?!都~約時報》

“痘痘”克星

在我們的毛孔里,有一種名為丙酸桿菌的細菌,它是“痘痘”的罪魁禍首。因此,目前的治痘方法都集中在“對抗丙酸桿菌”,即抗生素的使用上。不過美國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種生活在我們皮膚上的良性病毒能自動搜索、找到引發(fā)“痘痘”的細菌并殺死它們。這種病毒被稱為“丙酸桿菌噬菌體”,專門襲擊“痘痘”細菌,有望用于臨床治療?!堵迳即墪r報》

難以實現(xiàn)的長壽秘訣

想活到100歲?對男性而言,睪丸的存在可能使得這個理想難以實現(xiàn)。韓國科學家比對了朝鮮王朝王族與同時期太監(jiān)的壽命,發(fā)現(xiàn)睪丸缺失可能帶來14~19年的壽命延長。就這一發(fā)現(xiàn),研究者認為關鍵在睪丸素,它會提高男性患冠心病的幾率,并侵害男性免疫系統(tǒng)。同時,有女性傾向的男性睪丸素水平往往較低,更難患男性相關疾病,身體較慢老化。

——《洛杉磯時報》

美國蜜蜂感染寄生蟲變僵尸

美國專家表示,讓蜜蜂成為“僵尸蜜蜂”的寄生蟲已經入侵華盛頓州。“僵尸蜜蜂”夜間也會飛出蜂巢,到處亂飛直至死亡。養(yǎng)蜂新手馬克·霍恩在西雅圖郊外的住宅發(fā)現(xiàn)被感染的蜜蜂,他說:“我跟孩子們開玩笑說,僵尸末日正在我們家里上演?!被舳鲙字芮岸燃贇w來,發(fā)現(xiàn)他的蜜蜂死了很多,而且活著的也是瘋了一樣到處亂飛,直到一頭栽到地上死去?!睹咳锗]報》

340000

一塊月球隕石正在被拍賣,專家估計這塊隕石的最終成交價將會在34萬美元左右。是迄今拍賣過的最大塊月球巖石樣品。

研究發(fā)現(xiàn),科伊桑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