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甘肅省蘭州新區(qū)舟曲中學新高考歷史必刷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業(yè)區(qū)大膽進行制度變革,率先在中國實行了干部、職員公開自由招聘制。此后幾年,蛇口工業(yè)區(qū)又實行了定額超產獎勵、全員簽訂合同等制度。這些做法A.奠定了對外開放格局 B.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C.增強了企業(yè)競爭活力 D.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2.漢武帝“獨尊儒術”后形成了德主刑輔、先禮后刑的法律觀念。東漢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現了刑、禮比較的爭論。曹操不單純強調刑為先或禮為先,主張“治定之化,以禮為首;撥亂之政,以刑為先?!边@反映了,當時A.儒學正統地位受到了沖擊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為本C.禮法并施思想有所發(fā)展D.儒學哲學化傾向日趨明顯3.下圖(石斧)反映的歷史信息較為準確的是:A.原始農業(yè) B.聚族而居 C.貧富分化 D.文明起源4.據史料記載,兩宋時江浙地區(qū)曾是我國重要的產糧區(qū),大量糧食通過大運河運往北方。但到明清時期,江浙地區(qū)糧食已不能自給,幾乎每年要從湖廣、江西等地調運大量糧食。對此現象解釋最合理的是,明清江浙地區(qū)A.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 B.農業(yè)生產技術漸趨衰退C.自然經濟開始瓦解 D.政策調整導致人口劇增5.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個人才能獲得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由此可知,他們A.分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原理 B.提出社會主義基本構想C.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 D.主張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6.到18世紀,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南部地區(qū)從北部和中部采購肉類和小麥,北部和中部地區(qū)則從南部采購煙葉,而紐約、費城、波士頓則承擔著將北美各地的商品轉口銷售到英國與西印度的使命。這種經濟格局表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A.國內統一市場形成 B.經濟交往日益頻繁C.生產方式出現革新 D.受制于英國的統治7.1932年英國聯合執(zhí)政的保守黨、自由黨在關稅問題上產生分歧,在內閣委員會提出一項總體關稅報告之后,四名內閣成員就遞交了他們的辭呈。但是,新首相麥克唐納發(fā)表聲明:允許持有異議的議員通過演講和投票公開表達他們的意見,并勸說他們收回辭呈。麥克唐納這一做法A.有利于英國內閣行政效率的提高 B.造成英國內閣集體負責制的失效C.有效地維護了英國政府內部團結 D.給內閣集體負責制運行帶來挑戰(zhàn)8.“這一法律適用的對象是羅馬人與外國人及外國人相互之間的訟爭案件,它所調解的社會關系不再是一個共同血緣團體內部的關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關系?!辈牧现械姆芍饕侵窤.《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9.明朝《四方齋叢說》稱“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業(yè)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縣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蕪湖創(chuàng)立染局,招來‘染人’,分工操作,費用省而獲利多,其產品行銷于全國各地?!眱啥问妨习南嗤畔⑹茿.地域性商人群體較為活躍 B.新的生產關系迅速發(fā)展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D.商品經濟獲得較快發(fā)展10.自傳是作者本人對其所親歷和親見的事情進行記述的回憶性作品。盧梭在其自傳《懺悔錄》中說:“我的《懺悔錄》的本旨,就是要正確地反映我一生的種種境遇,那時的內心狀況。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內心就成了?!边@說明A.自傳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B.自傳由親歷者記述,因此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歷史C.由于主觀性較強,自傳的文學價值高于其史學價值D.使用多種類型的史料進行比較研究,更能接近歷史的真相11.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份延安各界祝捷電報中寫道:“我英勇八路軍……一舉克復娘子關等無數據點,繼則正太、平漢、津浦、平綏、北寧等路交通齊予破壞,敵偽喪膽,奸賊寒心,提高抗戰(zhàn)必勝之信心,證明自力更生之正確。”延安各界此次祝捷的戰(zhàn)役是A.平型關戰(zhàn)役 B.臺兒莊戰(zhàn)役 C.棗宜會戰(zhàn) D.百團大戰(zhàn)12.威廉洛克騰堡在《羅斯福與新政》中提到:1933至1938這6年,標志著美國制度上的劇變,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計劃,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思想。作者旨在說明“新政”A.打破了傳統的經濟理論 B.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C.促進了美國制度上的變革 D.保障了資本主義制度13.“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具豐實?!保ǘ鸥Γ骸稇浳簟罚Υ嗽娫u述較為恰當的是A.客觀真實,無需考證B.文學家言,尚待求證C.背離實際,不足為信D.溢美之辭,不足為信14.西漢前期,社會活躍著許多大鹽鐵商,他們資金雄厚,生產規(guī)模龐大,有的冶鐵商同時役使上千人的勞動力。西漢中期以后,這些商人轉而把資金投入農業(yè),擴大地產。這一變化A.體現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 B.反映了政府寬松的商業(yè)政策C.強化了自耕農的存在基礎 D.有助于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15.下表顯示的是國家統計局調查的關于“國家計劃”成分在經濟中的比重的數據。表中數據的變化說明,我國年份國家計劃安排工業(yè)產值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率實行指令性工業(yè)品產值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率由國家管理人體物商品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率1978年81.3%95.7%97.2%1998年7.6%6.1%8.3%A.經濟體制調整得以完成 B.資源逐漸轉由市場配置C.國有企業(yè)負擔有所減輕 D.所有制形式日益多元化16.如表為1910年12月15日《申報》廣告統計國家廣告主題方式和內容英國匯通保險、制造汗衫的機器、自來火、潤肺止咳藥、粉蜜等招購保險、儀器、商品、藥品等日本三井保險(水險、火險)招購保險其他國家補血圣藥、衛(wèi)生名酒、滋補樹皮丸、保裕享茂洋行全面招購等招購產品、登門指導中國治痰止咳藥招購藥品材料主要表明了A.市民的消費水平不斷升級 B.民族企業(yè)對宣傳重視不足C.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形勢嚴峻 D.西方列強加大了資本輸出17.新中國資本短缺,而勞動力豐富,發(fā)展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成本較低。然而,我國的工業(yè)化卻從突破資金短缺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入手,強調“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有學者認為,這種“工業(yè)化次序和工業(yè)化方式不符合比較優(yōu)勢的原則”。由此可推斷出A.計劃體制違背了經濟規(guī)律B.政治環(huán)境影響中國建設方式C.新中國工業(yè)化的成本太高D.新中國應該優(yōu)先發(fā)展輕工業(yè)18.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半殖民地”的含義是A.中國的經濟成了列強經濟的附庸B.中國政府變成了列強統治和侵略中國的工具C.中國喪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權D.外國資本主義不斷加強對中國的控制19.“(唐)初,三省長官議事于門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時“徙政事堂于中書省”;玄宗開元十一年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下設吏、兵、戶、刑禮等五房分理有關政務。根據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終都是三省議事機關 B.促使三省體制走向完備C.成為尚書省的替代機構 D.發(fā)展成為中央決策機構20.以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大事記”中某年的部分大事記錄:“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北非德意軍隊投降”“美英盟軍西西里島登陸”“中、美、英簽署《開羅宣言》”。這一年應是()A.1941年 B.1942年 C.1943年 D.1944年21.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羅馬平民的努力下,由貴族編制出的十個法表,被鐫刻在十塊青銅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內容引起平民不滿。公元前450年,又增兩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銅表法》。這一過程說明A.平民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B.貴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約C.羅馬法法律體系漸趨完善 D.平民取得羅馬法的制定權22.觀察下表“美國政府財政收入中主要稅種所占的比例(%)表”,這一時期美國主要稅率的變化,有助于年份個人所得稅企業(yè)所得稅消費稅192938%43%19%193322%25%53%193521%23%56%A.刺激社會消費,擴大國內市場B.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國家干預C.減輕貧民負擔,完善社會保障D.降低經營成本,復興工業(yè)生產23.瑪奇(牧師)著有《量子神學》一書,力圖用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fā)現之一——“量子力學”來闡釋神學。他們常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睂ι鲜霾牧侠斫獠徽_的是()A.在西方,科學和宗教已經融為一體B.某些宗教觀念影響到了科學領域C.科學觀點也被引入到宗教領域D.宗教面臨著來自科學的威脅24.歷史學家陳旭麓評價一歷史事件時說:“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痹撌录茿.中共“二大” B.新文化運動 C.國民革命 D.二次革命25.下列數據中,最能說明“2952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一論斷的是()A.資本主義經濟由2.9%下降到不足2% B.合作社經濟由2.5%上升到3.4%C.公有制經濟由22.3%上升到5.2% D.國營經濟由29.2%上升到7.2%26.從19世紀中葉開始,歐洲女權主義者提出了改革婦女服裝的倡議,設計并試穿了短裙和女式長褲,但受到輿論責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問,大量婦女加入勞動大軍,婦女褲裝和短裙開始流行。這說明A.服裝的變化反映了婦女政治地位的提高B.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促使婦女成為勞動者C.婦女裝束變化與其社會角色變化相適應D.婦女以穿著褲裝和短裙來維護自身權利27.有學者認為“保持天下風俗純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維護一姓政權的穩(wěn)定”。為此,他提出了“有亡國,有亡天下”的著名論斷。研究這一論斷,可直接參閱A.《天下郡國利病書》 B.《日知錄》 C.《明夷待訪錄》 D.《船山遺書》28.1963年戴高樂訪問希臘時說:“希臘和法國可能作出的‘最大貢獻’將是保持獨立的國家地位,而不做衛(wèi)星國?!庇纱丝梢姡鞲邩稟.想擺脫美國控制西歐 B.對美蘇主導下的兩極格局不滿C.對布雷頓森林體系不滿 D.反對歐洲共同體大力發(fā)展信息產業(yè)29.歷史組老師們在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發(fā)現: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B.強化皇權是政治變革的主要內容C.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礎30.20世紀20年代時,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并且認為中國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矯正這種不平衡現象。梁漱溟也宣稱應該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發(fā)展本身的長處。二梁都督促國人:“到東方去!”材料反映了二梁“到東方去”的認識是基于A.新文化運動啟蒙 B.一戰(zhàn)的理性反思C.馬克思主義傳播 D.西學東漸的深入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0--1956年,來華留學生1891人,來自世界19個國家,其中主要來自社會主義國家。1957-1965年,來華留學生5368人,來自世界69個國家,美國、瑞典、西班牙等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實現了零的突破,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人數由40多人增長到300多人,漢語是這些來華留學生的首選課程。為了促進來華留學生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央政府相繼頒布了《各人民民主國家來華留學生暫行管理辦法(草案)》、《各國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項》《關于接收資本主義國家派遣留學生來我國學習的修改意見》等文件,給予來華留學生減免學費、發(fā)放獎學金以及生活補助等政策。----摘編自張玉永《建國后來華留學生政策研究》材料二1978在華留學生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獎學金。2006年一年中來華留學生162695人,其中自費留學生125783人,日本和韓國學生是來華留學的主力軍。來華留學的學生層次不僅包括本科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進修生,他們選擇就讀的高校以及專業(yè)更加多元與豐富。來華留學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發(fā)展的表現,也是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結果。1992年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擴大了高校辦學的自主權,激發(fā)了高校招收留學生的積極性。1998年國家又制定下發(fā)了《關于調整自費來華留學生收費標準的通知》規(guī)范了自費留學生的管理。此外,我國還通過建立“中國文化研究獎學金”、“優(yōu)秀生獎學金”等獎學金制度和獎學金年度評審制度,鼓勵和吸引高層次的留學生來華學習并提高獎學金的使用效益。-----摘編自鄭向榮《建國六十年來華留學生教育發(fā)展及其發(fā)展因素分析》(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50-1965年來華留學生的特點及其影響。(2)依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78年以來,來華留學生的變化及其背景。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宋代的科技教育內容十分豐富,主要是進行科學知識和技術教育,涉及天文、歷算、水利、醫(yī)學、軍事、紡織、制造、印刷、建筑、種植、地理及礦冶等多個學科領域?;兆诖笥^三年(1109年),朝廷為算學規(guī)定祭祀歷代科技大師的禮制,受祭者多達70余人,借以使學生仰見古人風范,以收到“見賢思齊”的教育效果。宋代各科技教育機構立足實際,如醫(yī)學,到宋神宗時開始分方脈、針、瘍三科進行教學,課程設置分為三類:基礎課、專業(yè)必修課、實踐課。算學課程分為三類:公共課、專業(yè)課、實踐課,在宋代,無論是醫(yī)學、算學還是武學,無論是升舍還是畢業(yè),對學生的考核都是十分嚴格的。如醫(yī)學的考試,平時依據太學的“三舍法”,實行積分升舍,所積學分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方可依次開入內含和上舍;醫(yī)學的畢業(yè)考試更為嚴格,既考理論又考技能,分三場進行。作為職官性機構的司天監(jiān)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辯認星宿,“提舉官與判監(jiān)及測驗官,夜于渾儀臺上指門逐人在天星宿,若門士不識五星以上者,降充額外學生”。同時,司天監(jiān)還著重培養(yǎng)學生觀測天象推算歷法及占候等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幾在w國權《從科技創(chuàng)新看宋代的科技教育改革》(1)根據材料,概括宋代科技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與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教育改革的意義。33.(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朝立后,為了鞏固自己統治的經濟基礎,明太祖朱元璋著力于恢復和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早在1358年朱元璋就派水軍元帥康茂才為督水營田使,專管農田水利。截至1394年為止,成塘堰40987處,河162處,陂梁堤岸5048處。1365年朱元璋詔令栽種桑麻和木棉,同時把種植桑麻木棉的多少作為考核地方官吏政績的重要標準。由于元末田地多為豪強所霸,1370年遷徙速、松、嘉、湖等地的富民5300戶到臨濠(鳳陽府)。大量富戶遠離鄉(xiāng)土,減輕了當地農民的剝削。1372年詔令陜西、河南、山東等州縣田地,允許農民盡力開墾,缺少耕牛,派官到廣東購買,然后分給農戶。明初對于新撫地區(qū)的夏秋糧稅,多次進行減免。江南地區(qū)也以支持戰(zhàn)爭有功,多次優(yōu)免稅糧。對受災地區(qū)乜以免稅為救濟——朱元璋推行發(fā)展農業(yè)經濟的措施,使全國交納田賦的土地總額増加到五、六百萬頃之多。荒地大部分開墾了,生產有了恢復和發(fā)展,但農民流下的血和淚,卻養(yǎng)肥了新皇朝的封建地主。正是在此基礎上,明初封建經濟得到了一定恢復和發(fā)展?!幾韵脑印吨袊ㄊ贰罚?)根據材料,概括明初發(fā)展農業(yè)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太祖進行農業(yè)改革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蛇口工業(yè)區(qū)的做法體現了對市場作用的重視,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C正確;八十年代初我國的對外開放尚未完成,格局未定型,排除A;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排除B;市場經濟體制確立是在21世紀初,排除D。2、C【解析】

漢武帝時期、東漢末年時期、曹魏時期的政治理念具有不同的表現,故具有階段性,所以禮法思想有所發(fā)展,符合題意,故C正確;儒家思想遭受沖擊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題干說明的是漢朝,故A錯誤;中國古代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的相關精神,可沒有說明中國法律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故B錯誤;儒學的哲學化是宋明理學,與題干的時間不符,故D錯誤;本題答案C。3、A【解析】

石斧是石器時代的農具,反映的是原始農業(yè),故A正確;BCD材料無法體現,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石斧”,聯系所學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史實分析解答。4、A【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江浙地區(qū)經濟作物大量種植,工商業(yè)迅速發(fā)展,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化,是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選項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排除;人口變化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D選項錯誤。故選A。5、D【解析】

據材料“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個人才能獲得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可知,材料中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人們只有主動地參與社會交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才能使社會關系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個人才能實現全面發(fā)展,D正確;據材料“在人們只有擺脫了階級的、國家的、分工的界限”可知,A與材料不符;據材料可知,沒有涉及“社會主義基本構想”,B與題意不符;據材料可知,沒有涉及“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C與題意不符。6、B【解析】

材料中18世紀的北美殖民地的生產分工的經濟格局說明當時的北美殖民地經濟交往日益頻繁,故B正確;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說明美國尚未成立,不存在國內統一市場,排除A;材料沒有世界生產方式革新的信息,C錯誤;材料沒有反映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fā)展,D錯誤。7、D【解析】

本題以英國內閣集體負責制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責任內閭制下,內閣成員集體負責,必須在大政方針上保持一致,與首相共進退。材料中四名內閣成員因為與首相持異議而遞交了辭呈,這種做法符合“內閣集體負責制”的原則,而新首相發(fā)表的聲明是對不同意見的“破例”,這給內閣集體負責制的運行帶來挑戰(zhàn),D項正確;新首相對內閣內部不同意見的容忍,可能會導致內部意見分歧加劇,A、C兩項錯誤;B項夸大了其影響,排除。8、C【解析】材料中“這一法律適用的對象是羅馬人與外國人及外國人相互之間的訟爭案件,它所調解的社會關系不再是一個共同血緣團體內部的關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關系。”說明了羅馬法適用的對象是羅馬帝國境內的所有自由民,即羅馬法調整的帝國境內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關系,所以此時的法律應該是萬民法,故答案選C;《十二銅表法》、公民法適用于羅馬共和國公民,自然法是并不是一種具體的法律,而是對法的基本看法,即法律觀,故排除A、B、D。9、D【解析】

“今去農而改業(yè)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說明從事商業(yè)經營人增多,“其產品行銷于全國各地”說明商品經濟發(fā)展較快,D正確;商幫材料沒有體現,A錯誤;材料沒有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出現,B和C項錯誤。10、A【解析】

材料“我向讀者許諾的正是我心靈的歷史,為了忠實地寫這部歷史,我不需要其他記錄,我只要像我迄今為止所做的那樣,訴諸我內心就成了”體現的是盧梭《懺悔錄》在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明自傳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A正確;自傳受到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不一定能真實的反映歷史,B排除;史學的價值明顯高于自傳文學價值,C排除;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11、D【解析】

百團大戰(zhàn)是1940年下半年發(fā)生在華北地區(qū)的一場由共產黨主動出擊的以正太鐵路為基軸展開的交通破襲戰(zhàn),極大的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zhàn)信心。為此據材料關鍵信息“八路軍”、“正太鐵路”、“交通齊予破壞”可以推斷出是百團大戰(zhàn),D正確;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配合友軍作戰(zhàn)的典范,是抗戰(zhàn)以來的首次大捷,是在山西戰(zhàn)場,A排除;臺兒莊大捷,是抗戰(zhàn)以來的最大勝利,屬于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典范,B排除;棗宜會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zhàn)區(qū)部隊發(fā)動的一場作戰(zhàn),會戰(zhàn)以日軍占領宜昌而結束,C排除。故選D。12、D【解析】

材料“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計劃,也反映了資本主義思想”強調的是新政的措施雖然與之前的資本主義政策有很多不同,但是其本質還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體現的仍然是資本主義的思想,故D項正確;A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政的根本目的,而不是其影響,排除B項;美國的資本主義制度沒有變化,而是得到了鞏固,排除C項。13、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史學考證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詩證史,但是詩歌本身屬于文學作品,真實性有待考證,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排除;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的,CD選項說法錯誤。14、A【解析】

西漢中期之后,漢武帝嚴格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推動很多商人轉而從事農業(yè),變?yōu)榈刂鳎蕠业慕洕邔е铝诉@一現象,A正確;B項與材料所反映信息恰好相反,排除;商人購買土地會加劇土地兼并,不利于自耕農的存在,排除C;商人的政治地位在材料中無法看出,排除D。15、B【解析】

從1978年和1998年的數據看,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越來越少了,說明資源逐漸由國家計劃轉由市場配置,故答案為B項。1992年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1世紀初基本建立,排除A項;C、D兩項從表格中不能體現,均排除。16、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申報》外國產品廣告數量遠超中國產品,在方式和內容上也有相似之處,這說明中國企業(yè)的競爭形勢嚴峻,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材料并未體現,排除;僅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B選項,排除;廣告宣傳不等于資本輸出,D選項錯誤。故選C。17、B【解析】

材料中主要闡述的是新中國的建設方式,并沒有對計劃經濟體制進行闡釋,故排除A;題干強調的是“重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沒有按照“比較優(yōu)勢的原則”,這是當時政治環(huán)境所影響的結果,故選B;材料沒有對新中國工業(yè)化的成本太高進行闡釋,排除C;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是適合當時我國國情的,而不是應該優(yōu)先發(fā)展輕工業(yè),排除D。18、C【解析】

“半殖民地”指的是中國喪失了部分主權而不是全部主權,中國有限度、有范圍的受到外國列強的控制,故選C項;半殖民地指的是政治層面,與經濟層面無關,排除AD項;中國政府變成了列強統治和侵略中國的工具是半殖民地化的具體表現之一,沒有體現全部的內涵,排除B項。19、D【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能力。材料中列舉了三個時期政事堂的地位,從原來的附屬性機構,到后來成為能夠統領五房的決策機構,故D項表述正確;其它三項都與材料意思無關??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20、C【解析】“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北非德意軍隊投降”“美英盟軍西西里島登陸”“中、美、英簽署《開羅宣言》”均是在1943年,所以這一年應是1943年而非其他的年代,所以只有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21、A【解析】

依據材料“古羅馬平民的努力”、“引起平民不滿”,可知《十二銅表法》是平民斗爭的產物,它的形成表明平民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A正確;依據材料“法表中的一些內容引起平民不滿”并結合所學可知,十二銅表法的內容是習慣法的匯編,因此它依然保護貴族的利益,B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平民與貴族的矛盾導致《十二銅表法》的形成,而不是羅馬法律體系的完善,C錯誤;依據羅馬法的發(fā)展過程可知,羅馬法依舊是羅馬貴族制定的,平民未獲取羅馬法的制定權,D錯誤。故選A。22、D【解析】

根據表格信息可知這一時期企業(yè)所得稅不斷下降,這有利于減少企業(yè)生產成本,促進企業(yè)發(fā)展,D正確;消費稅上升,不利于刺激社會消費,排除A;國家主要稅收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下降,會導致財政收入減少,排除B;個稅整體降低,并不僅僅減輕貧民負擔,排除C。【點睛】解題關鍵是對稅率變化的解讀,掌握稅率的增減對企業(yè)、個人和社會消費的影響。23、A【解析】試題分析: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一個猶太裔家庭里,自稱幼年時虔誠信仰深受宗教影響。根據“量子力學來闡釋神學”“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可知科學觀點也被引入到宗教領域;“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可知某些宗教觀念影響到了科學領域,故BCD說法正確。題干不能說明科學和宗教已經融為一體,故選A。考點:現代科學技術?相對論和量子論?科學與宗教的關系24、B【解析】

據材料“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實為認識起點,進而追溯到幾千年歷史凝結而成的文化傳統,并對這種傳統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笨芍?,這一事件發(fā)生在辛亥革命后,且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總結性的理性批判,這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B正確;據所學可知,中共“二大”沒有涉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A錯誤;國民大革命是1924年興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運動,與材料無關,C錯誤;二次革命是孫中山針對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捍衛(wèi)民主共和的斗爭,與材料無關,D錯誤。25、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2952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確立了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故C項符合題意。A項,與公有制經濟無關,排除。合作社經濟與國營經濟均屬于公有制經濟,故排除BD兩項。26、C【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一戰(zhàn)的影響,旨在考查正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由題目中的信息“大量婦女加入勞動大軍,婦女褲裝和短裙開始流行”可知隨著婦女社會角色的變化,婦女的裝束也隨之變化,故排除A、D兩項,選擇C項;自古以來,婦女一直是勞動者,故B項的表述錯誤。27、B【解析】

材料“有亡國,有亡天下”體現的是顧炎武的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觀點收錄在《日知錄》,B正確;《天下郡國利病書》雖然是顧炎武的著作,但是未收錄該思想,A排除;《明夷待訪錄》是黃宗羲的作品,C排除;《船山遺書》是王夫之的作品,D排除。故選B。28、B【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63年”并結合當時的國際局勢可知,隨著歐洲一體化的發(fā)展,法國力量不斷增強,在外交上不滿美、蘇的霸主地位。B正確;材料只涉及法國、希臘,不能表示整個西歐,A錯誤;布雷頓森林體系為戰(zhàn)后歐洲的重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C與題意主旨不符,排除;歐共體成立于1967年,此時還沒有歐共體,D錯誤。故選B。29、B【解析】

材料“秦漢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設置”都體現出中央中樞機構的變化,體現出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的需要,B正確;材料論述的古代官制改革的理念并不是說明“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斷改革”,A錯誤;材料中信息顯示是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不是提高政府的效率,C錯誤;“緩和君權與相權的矛盾是國家穩(wěn)定的基礎”并不是材料中樞機構演變的主要特點,D錯誤。30、B【解析】

梁啟超譴責西方帝國主義和盲目崇拜科學是沖突的根源,梁漱溟主張國人發(fā)展本身的長處,結合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病,使二梁重新認識中西文明,故B正確;新文化運動宣傳西方的思想文化,二梁主張理性對待中西文化,故A錯誤;材料信息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無關,排除C;根據“到東方去!”可知,二梁主張發(fā)掘中國傳統文化的優(yōu)點,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人數與國家逐漸增多,社會主義國家是主體;1956年以后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日益增多;逐漸突破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有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實行普遍化和多樣性的優(yōu)惠政策。影響:密切了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聯系和文化交流;擴大了新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2)變化:數量增長迅速,周邊國家是主體,自費留學生是主力軍;來華留學生的選擇更加多元,層次更加豐富;管理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和優(yōu)化;以獎勵性政策吸引高層次留學生;引導研究中國文化。背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重視發(fā)展睦鄰友好關系;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兩極格局瓦解后,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窘馕觥?/p>

(1)特點:依據材料“1950-1956年,來華留學生1891人,……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人數由40多人增長到300多人”來看,人數與國家逐漸增多,社會主義國家是主體,1956年以后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日益增多,而且逐漸突破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依據材料“中央政府相繼頒布了……給予來華留學生減免學費、發(fā)放獎學金以及生活補助等政策”來看,我國制定了較為系統的管理制度,實行普遍化和多樣性的優(yōu)惠政策;影響:依據我國實行的措施來看,密切了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聯系和文化交流,擴大了新中國的世界影響力,客觀上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2)變化:依據材料“1978在華留學生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獎學金。2006年一年中來華留學生162695人,其中自費留學生125783人,日本和韓國學生是來華留學的主力軍”來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