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復習
文言斷句2022高考一輪復習
一、高考原題回放其一:2021浙江卷答謝景山①書[宋]蔡襄襄頓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數(shù)十篇,其間景山所稱道而仆所不愿為者,因事往問,幸而時中,欲景山思而從之,不敢陳于文辭也。近蒙示書,盈千百言,引喻稱類,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終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過之大者也。某嘗病景山好稱學韓杜筆,語于人,今而曰:“既師其意,又師其辭,何患?且嗜退之文辭,欲誘人同所樂也?!蹦持^由道而學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為文之本,文為道之用。與其誘人于文,孰若誘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書主文辭而言,故有是云,襄豈敢鄙文詞哉?顧事有先后耳。襄之為文,無能過人,其句讀高下,時亦類乎古人,無足怪也。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務以文詞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為無枉。古之人重其自進,我仕且困墜,求知于人無愧。”又云:“在數(shù)頃田,必歸耕海上?!本吧胶螛酚谧赃M,而勇于自退乎?是未離乎躁也。妄者易進而難退,狷者難進而易退,妄與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進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進為比,苛有異于襄之說,雖前世重人,襄不從矣,其稱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魯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顛躓,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憤意外之橫辱?!彼挂嗑吧轿粗寂c?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賢者之規(guī),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賢者之說,吾畏而且愧焉;其言異于是,吾將憫之,豈暇受而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憤之心日益損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茍也。襄又復而讀之,益悲,豈行己之謬與?如景山且不能見信,尚何望于眾人?雖然,襄無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窮泰,不得而知之,為學遠近,力窮則已,其所自信者,不卻行而利動也。今日視前日,猶能樂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慮益廣,豈肯舍所樂而從所恨哉!與景山別久,思一相見,以道所懷,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不宣。襄頓首上。(選自《全宋文》)【注】①謝景山:謝伯初,字景山,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進士,官許州法曹,有《謝景山詩集》。②佛肸(xǐ):人名,與孔子同時。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句意為:如今雖然言語誠懇反復告誡,并不是想要求得勝過景山,只不過是陳述我自己所堅守的道義;又不知道景山認為是正確還是錯誤。如果你真的認為不正確,幸虧我也已經(jīng)說給你聽了,我不敢再多次煩擾你了?!罢佌伷湓~”其實是“其詞諄諄”,指言語懇切,形容詞謂語其后不帶賓語,在其后斷開?!熬吧健弊鳌皠儆凇钡馁e語,在其后斷開?!凹褐亍弊鳌瓣悺钡馁e語,在其后斷開。“也”字表句末停頓,在其后斷開?!胺鞘恰弊鳌耙詾椤钡馁e語,在其后斷開?!把伞弊志淠┱Z氣助詞,在其后斷開。最終劃分為:今雖諄諄其詞/非求勝于景山/蓋陳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為非是也/誠以為非是/幸亦語焉/襄不敢憚煩于屢告也?!疚亩畏g】答謝景山書蔡襄頓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幾十篇新文章,這中間景山你所稱贊而我不愿意做的,通過一些事情而前往問詢,幸而不時切中,想讓景山你思考并聽從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辭中陳述。最近蒙受您給我寫信,滿滿千百字,引喻稱類,猶如固守信念而絕不動搖的樣子。我想要始終不說出來,然而如果景山您頑固而不改變,只是你能倡導他人,這也是我的大過錯。我曾經(jīng)擔心景山你喜歡稱自己學習韓愈杜甫的筆法,對人說,如今說:“(我)學習他們的精神,又學習他們的文詞,還擔心什么呢?并且(我)愛好韓愈的文章,想誘導他人與自己一樣喜愛?!蔽艺J為由學道而學文,只要道理通達了,文章也就寫得好了;由學寫文章而到學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則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與其用文章誘導人,不如先用道理誘導人吧?景山上一次書信中主張文辭而說,因此我才說這些話。我哪里敢輕視您的文詞呢?只是事情有先有后。我寫文章,沒有能超過他人的,句讀的高下,有時也類似于古人,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又擔心景山嗟嘆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一定要憑借文詞來求得自己有地位,如今說:“我憑借文章向皇帝尋求正道,對于尋求正道來說也不受屈。古代的人看重自謀仕進,我仕途將要困頓跌落,向他人尋求了解并沒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庇终f:“如果我有幾頃田地,一定回到湖海之上歸耕田園?!本吧綖槭裁礃酚谧灾\仕進,而又勇于自我退隱呢?這是還沒有脫離浮躁心態(tài)啊??裢娜巳菀资诉M卻難以退隱,狷介的人難以仕進卻容易退隱,狂妄與狷介,君子都不遵從。君子對于進退,只看重道義罷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權(quán)之人的自我仕進來類比,如果他們的說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權(quán)之人,我也不會聽從的。他們稱孔子、佛肸被召見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魯侯重視,那么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運委托給上天而等著發(fā)揮才能罷了。又擔心景山憂慮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說:“并不是憂慮沒有得到好的官職,而是憤怒遭受到意外的羞辱?!边@也是景山?jīng)]有考慮過的事嗎?圣人的話,我敬畏它;賢人的約束,我慚愧自己沒做到。有人對我評價,我把他的喜怒情緒放到一邊而分辨他話語中的歪曲或真實。如果他的言語符合圣人賢者的言論,我敬畏而且感到愧怍;如果他的言語和圣人賢者不同,我將會同情他,怎么有空閑接受他的言論而感到受辱呢?小人受辱,而君子不受辱,景山你聽取這個勸告吧,聽取這個勸告吧,悲憤抑郁的心一天比一天損害你??!景山又說:如果讓我蔡襄也年已四十而地位卑微,未必就能像現(xiàn)在這樣恬然自得而不茍且。我又再次讀信,更加感慨,難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錯嗎?如果景山尚且不能相信我,尚且還指望普通人中的哪一個呢?雖然這樣,我不打算向他人求得信任,我相信自己,十分明確。身處窘迫或泰達的境地,我不能知道,做學問的遠近,只需要盡力就罷了,我所自信的,是不倒退而行,趨利而動。如今看看從前的日子,尚且能夠為自己認為正確的高興,而遺憾自己不能到的地方;如果年齡越增加而思慮得越廣泛,怎么肯舍棄自己所喜愛的而遵從自己所遺憾的呢!和景山離別太久了,想著和你相見一次,來說清自己心中所懷著的想法。如今雖然言語誠懇反復告誡,并不是想要求得勝過景山,只不過是陳述我自己所堅守的道義;又不知道景山認為不是這樣的。如果你真的認為不正確,幸虧我也已經(jīng)說給你聽了,我不敢再多次煩擾你了。不公開說出這些。蔡襄頓首上書。其二、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高考全國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封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鄙显唬骸叭?。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裝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鄙蠍?,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厝斡谒宥矣谔疲瞧湫灾凶円?,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詳解】10.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以鎮(zhèn)天下”是“強宗室”的目的,所以“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是完整的句意表達,由此排除A、D兩項?!盎试購娜龔牡芗靶值苤印笔敲~性短語,“雖童孺皆為王”為表讓步假設的固定句式,中間不宜斷開。“上從容問群臣”的內(nèi)容是遍封皇族子弟為王的舉動對天下是否有利,“于天下利乎”中間不宜斷開,排除C項。故選B項?!緟⒖甲g文】
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guān)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jīng)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碧诼犃撕芨吲d,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zhuǎn)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zhuǎn)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二、考點知識解讀文言文斷句這一考點在近幾年的高考中有加強考查之勢,主要有兩種題型:客觀選擇題和主觀斷句題。新高考全國卷采用第一種形式。高考文言文斷句題重點考查對文言基礎(chǔ)知識的掌握和讀懂文本的能力。斷句錯誤從往年的兩處增加到三處,題型為“3錯1對”型選擇題。一般在語意和句法結(jié)構(gòu)上設錯,主要類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賓語和下句的主語;②誤解詞語意思;③誤拆連動成分;④錯拆修飾限定語和中心詞;⑤忽略倒裝句。一、借助“5”標志,把握斷句基本方法標志1:名(代)詞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詞或代詞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來給文言文斷句。名詞常作主語、賓語等,斷句時可先找出名詞,如人名、國名、朝代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如果作主語,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斷句;如果作賓語,那么其后面就可斷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牛刀小試:1.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選自《張衡傳》)【答案】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標志2:對話、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謂”“道”等動詞來判斷人物的對話,進行斷句。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牛刀小試:2.請用“/”為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選自《廉頗藺相如列傳》)【答案】
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標志3:虛詞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虛詞來表達語氣或感情,為此我們可以借助虛詞斷句。虛詞類別常見典型虛詞及斷句方法句首發(fā)語詞夫、蓋、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竊、請、敬——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句首時間詞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斷開虛詞類別常見典型虛詞及斷句方法句末語氣詞也、矣、焉、耳、耶、與(歟)、邪(耶)、乎、哉、夫——其后一般斷開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其后一般構(gòu)成疑問句,其前一般斷開復句關(guān)聯(lián)詞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其前一般斷開復音虛詞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則——復音虛詞需保持完整,不能點斷牛刀小試:3.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選自《荊軻刺秦王》)答案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標志4: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判斷句、反問句、被動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判斷句,如“……者,……也”等;反問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與……乎”等;被動句,如“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況……乎”“何……為”等。但是,文言文中還常常會遇到省略的情況,斷句時必須根據(jù)語境補出省略部分,方能正確斷句。牛刀小試:4.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選自《蘇武傳》)【答案】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標志5:對稱結(jié)構(gòu)古人寫文章講究句子的整齊對稱,或者兩句之間講究意思的正反對比,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斷句。牛刀小試:5.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選自《師說》)【答案】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標志6:常用修辭文言文中經(jīng)常運用對偶、排比、頂真、反復等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在語句運用上,具有前后相連、句式整齊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jù)這些修辭手法的特點進行斷句。牛刀小試:5.請用“/”給下面文段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著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也而山不加增何黃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選自《愚公移山》)【解析】文段中,“子”和“孫”分別放在語句的開頭和結(jié)尾,使上下句構(gòu)成頂真的修辭手法。我們可以借助該修辭手法的特點進行斷句。其他斷句處可以根據(jù)各種斷句標志法進行斷句?!敬鸢浮咳晷闹?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們的前后一般不斷句。2.“乎”用在句中相當于“于”時,不能點斷,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3.“也”用在句中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可點斷也可不點斷。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4.連詞“而”有時用于詞或短語之間起連接作用,所連接的內(nèi)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聯(lián)系很緊密,一般不在其前斷開。但如果“而”是連接兩個句子,則往往要在其前斷開。如:“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夫”有時可作句末語氣詞,表感嘆語氣,有時也作指示代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用在句中,這幾種情況都不能點斷。如:“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倍ⅰ?”步驟巧解文言斷句選擇題牛刀小試: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高考Ⅰ卷山東卷)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鄒元標嘗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種水田利也,”閹人劉朝稱東宮令旨,索戚畹廢莊,光斗不啟封還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遍幦藨嵍?,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忠賢诇知,先二日假會推事與漣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緹騎亦為雪涕。至則下詔獄酷訊。許顯純誣以受楊鎬、熊廷弼賄,漣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為酷刑所斃,冀下法司,得少緩死為后圖。諸人俱自誣服,光斗坐贓二萬。忠賢乃矯旨,仍令顯純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諸人始悔失計。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贓猶未竟。忠賢令撫按嚴追,系其群從十四人。長兄光霽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應秋猶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諸人家族盡破。忠賢既誅,贈光斗右都御史,錄其一子。已,再贈太子少保。福王時,追謚忠毅。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B.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C.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D.及忠賢逐南星/攀龍/大中/次將及漣/光斗/光斗憤甚/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技法演示】
步驟一:初比“相異”初排除。比較四個選項,可找出第一處相異點(“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與“草奏劾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分析:“忠賢及魏廣微三十二斬罪”作“草奏劾”的賓語,中間不可斷開,故排除A、C兩項。
步驟二:再比“相異”再排除。比較B、D兩項的相異點(“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與“擬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還”),可發(fā)現(xiàn)“擬十一月日上之”是“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奏章”的意思,語意完整,中間不可斷開,故排除D項。選B項。
步驟三:回文驗證保精準。回到原文,以B項斷開句子形式誦讀,語氣流暢。斟酌語意可知,選項部分先敘述魏忠賢趕走了南星、攀龍、大中三人,依次將會輪到楊漣、左光斗;然后,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章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微三十二條應當斬首的罪行,打算在十一月日呈上奏章,先遣送妻子兒女返回南方。語意符合語境,表述連貫,由此驗證,B項正確?!緟⒖甲g文】左斗光,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考中進士。后來升為中書舍人。被選拔授予御使,負責巡視京城。其間收捕處理了吏部的一些兇悍作惡的官吏,收繳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個京城都為之震動驚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條上疏共陳述三因十四條建議,皇上下詔全部應允施行,因而水利大興,北方人開始懂得種植水稻,鄒元標曾經(jīng)說:“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為何物,如今所處的地方都是水稻,這是種植水田的好處?。 遍幦藙⒊Q東宮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沒有將意旨拆封并還給劉朝,說:“天下每一尺土地都歸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遍幦藨嵢浑x開。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和他一起謀劃,又和高攀龍一起揭發(fā)崔呈秀貪贓。魏中賢和他的黨羽都對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賢驅(qū)逐了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以后,接著將驅(qū)逐楊漣、左光斗。左光斗很氣憤,草擬奏疏,彈劾魏忠賢和魏廣徽有三十二條當斬罪,準備十一月二日奏上,預先將妻子兒女遣還原籍。魏忠賢偵知,提前兩天將他和楊漣二人一起免職。奸邪小人還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將左光斗的名字掛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鄉(xiāng)親抱著馬頭號哭,聲震原野,差役也為之流淚。到京后,左光斗被關(guān)入詔獄,嚴刑拷問。許顯純誣蔑他們收受楊鎬和熊廷弼的賄賂,楊漣等人起初不承認,后來害怕不承認就會被嚴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獄的官署,能夠稍微延緩死期好為以后澄清真相進行謀劃。于是他們都承認了那些莫須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虛擔了收受賄銀二萬兩的罪名。魏忠賢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許顯純每過五天就追贓拷打一次,不交給法司,楊漣等人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孫奇逢,是一個節(jié)義俠氣之士,和定興人鹿正一起,認為光斗為官時對京城所管轄地區(qū)的人民有恩德,倡議為他們湊齊錢款,人們爭相響應。共捐得數(shù)千兩銀子,商量要代他們繳納罰金,來緩解他們的訟事,但左光斗已經(jīng)與楊漣在同一天被獄卒殺害,當時是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歲。左光斗死后,贓物追查還未結(jié)束。魏忠賢命令撫按嚴厲追繳,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長兄左光霽因被牽連治罪而死,母親因哭泣兒子悲傷而死。都御史周應秋還認為主管官員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們力辦,因此最終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賢被殺后,朝廷追賜左光斗為右都御使,錄用了他的一個兒子。福王時,追加謚號為“忠毅”。三、考點訓練來源1.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
心術(shù)(宋)蘇洵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凡戰(zhàn)之道:未戰(zhàn)養(yǎng)其財,將戰(zhàn)養(yǎng)其力,既戰(zhàn)養(yǎng)其氣,既勝養(yǎng)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yǎng)其財;豐犒而優(yōu)游之,所以養(yǎng)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yǎng)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yǎng)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不養(yǎng)其心,一戰(zhàn)而勝,不可用矣。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shù)也。”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吧朴帽摺笔顷愂龅闹髡Z,其后可以斷開,表示強調(diào);“使之無所顧,有所恃”是“善用兵者”的謂語部分,而“無所顧”和“有所恃”結(jié)構(gòu)相同,可以從中間斷開;后面對“無所顧”和“有所恃”分別進行了解釋,所以要分別斷開。即“則知死之不足惜”是對“無所顧”的解釋,“則知不至于必敗”是對“有所恃”的解釋,中間都要斷開。此句的完整翻譯是“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戰(zhàn)士們沒有什么顧忌,但有所依靠。戰(zhàn)士們沒有什么顧忌,就知道犧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敗”?!緟⒖即鸢浮?/p>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參考譯文】
作為將領(lǐng)的原則,應當首先修養(yǎng)心性。必須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邊奔突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夠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對付敵人。軍事崇尚正義。如果不合乎正義,即使有利可圖也不要行動。并非一動就有危害,而是因為后來將有不能應付的事情發(fā)生。只有正義能夠激憤士氣,用正義激憤士氣,就可以投入一切戰(zhàn)斗。作戰(zhàn)的措施大致是:當戰(zhàn)爭尚未發(fā)生的時候,要積蓄財力;當戰(zhàn)爭即將發(fā)生的時候,要培養(yǎng)戰(zhàn)斗力;當戰(zhàn)爭已經(jīng)打起來的時候,要培養(yǎng)士氣;當戰(zhàn)爭已經(jīng)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要修養(yǎng)心性。小心謹慎地設置報警的烽火,嚴格認真地在邊境巡邏放哨,使農(nóng)民無所顧忌,安心耕種,這就是積蓄財力的做法。用豐盛的酒食等物慰勞戰(zhàn)士,讓他們悠閑自在,養(yǎng)精蓄銳,這就是培養(yǎng)戰(zhàn)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勝利,要使戰(zhàn)士感到更加緊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讓戰(zhàn)士得到更大的激勵,這就是培養(yǎng)士氣的做法。使用戰(zhàn)士要注意不讓他們完全實現(xiàn)自己的欲望,這就是修養(yǎng)心性的做法。所以戰(zhàn)士們常常積蓄著怒氣,心中懷有欲望卻不能完全實現(xiàn)。怒氣沒有消除干凈就有余勇可賈,欲望沒有完全實現(xiàn)就將繼續(xù)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戰(zhàn)士也不厭惡打仗。這就是黃帝的軍隊經(jīng)歷了七十次戰(zhàn)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養(yǎng)心性,戰(zhàn)士們打了一次勝仗后就不能繼續(xù)作戰(zhàn)了。將領(lǐng)要聰明而嚴厲,戰(zhàn)士要愚昧。聰明就不可預測,嚴厲就不可冒犯,所以戰(zhàn)士們都把自身完全交付出來聽從命令,怎么能不愚昧呢?惟其戰(zhàn)士愚昧,然后才能跟他們一道舍生忘死。大凡出動軍隊,要了解敵方的君主,了解敵方的將領(lǐng),然后才能夠在危險的地方出兵。魏將鄧艾率兵伐蜀漢,從陰平小道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用繩子拴著士兵從山上墜下深谷,如果不是蜀漢后主劉禪昏庸無能,那么百萬大軍也可以坐而捆綁擒獲。鄧艾本來就對劉禪輕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險之地。因此,古代的良將,能用大軍去試探敵人的強弱、虛實,同時也用敵人的反應來衡量自己,這樣就可以決定行動方針了。作為主將的原則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勢然后可以增兵,懂得節(jié)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會屈服,了解形勢就不會喪氣,懂得節(jié)制就不會困窘。見了小利益不輕舉妄動,遇上小禍難不回避。小利益、小禍難不值得辱沒我的本領(lǐng),然后才能夠應付大利益、大禍難。只有善于蓄養(yǎng)本領(lǐng)又愛惜自己軍隊的人,才無敵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靜可以控制百動。軍隊自有長處和短處,無論敵我都如此。請問:我方的長處,我拿出來運用,敵人卻不與我較量;我方的短處,我隱蔽起來,敵人卻竭力與我對抗,怎么辦呢?回答道:我方的短處,我故意顯露出來,使敵人心生疑慮而退卻;我方的長處,我暗中隱蔽起來,使敵人輕慢而陷人圈套。這就是靈活運用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的方法。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戰(zhàn)士們沒有什么顧忌但有所依靠。戰(zhàn)士們沒有什么顧忌,就知道犧牲了也不值得可惜;有所依靠,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敗。手握一尺長的鞭子,面對著猛虎,敢于奮力吶喊而揮鞭打擊;空著手遇上了蜥蜴,也會嚇得面容變色連連后退,這是人之常情。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帶兵了。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著劍,那大力士烏獲也不敢逼近;要是頭戴著盔,身穿鎧甲,靠著武器而睡覺,那小童也敢彎弓射殺了。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能夠利用各種條件來鞏固自己,那就威力無窮了。來源2.山東省膠州市2022屆高三級部12月份月考語文試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nèi)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①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币蛘埞谷松兖佒?,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田開疆曰:“吾伏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若冶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夸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jié),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lǐng)而死。使者復曰:“已死矣?!惫珰氈苑嶂允慷Y焉。
臣士奇曰:“晏子顯君,與管仲后先輝映,而《傳》所載數(shù)事,無足深取。齊莊②無道,晏子雖嘗憂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大型商業(yè)綜合體水電安裝工程分包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醫(yī)藥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合同:地方政府與生物醫(yī)藥企業(yè)的合作3篇
- 2025版學校食堂承包合同包含食品安全培訓與監(jiān)督3篇
- 2025版微信公眾號與電商平臺跨界合作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綠化苗木培育與種植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基礎(chǔ)設施大數(shù)據(jù)信息服務與維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便利店便利店加盟店員勞動合同3篇
- 2025年二手車買賣廣告宣傳合作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便利店品牌授權(quán)及區(qū)域保護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用品日常銷售第三方產(chǎn)品分銷合同3篇
- 銷售與銷售目標管理制度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級下冊英語:寒假課內(nèi)預習重點知識默寫練習
- 2024年食品行業(yè)員工勞動合同標準文本
- 全屋整裝售后保修合同模板
- 高中生物學科學推理能力測試
- GB/T 44423-2024近紅外腦功能康復評估設備通用要求
-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應用題練習100題及答案
- 死亡報告年終分析報告
- 棋牌室禁止賭博警示語
- 2022-2023學年四川省南充市九年級(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
- 公轉(zhuǎn)私人轉(zhuǎn)賬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