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一輪復習】必修下第八單元關聯(lián)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上謂裴寂曰:“比多上書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覽,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寢。公輩亦當恪勤職業(yè),副朕此意。”上厲精求治,數(shù)引魏征入臥內(nèi),訪以得失;征知無不言,上皆欣然嘉納。上遣使點兵,封德彝奏:“中男雖未十八,其軀干壯大者,亦可并點?!鄙蠌闹k烦?,魏征固執(zhí)以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數(shù)四。上怒,召而讓之曰:“中男壯大者,乃奸民詐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執(zhí)至此!”對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眾多。陛下取其壯健,以道御之,足以無敵于天下,何必多取細弱以增虛數(shù)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誠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無欺詐?!窦次晃磶?,失信者數(shù)矣!”上愕然曰:“朕何為失信?”對曰:“陛下初即位,下詔云:‘逋負官物,悉令蠲免?!兴疽詾樨撉馗畤菊?,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為天子,國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關中免二年租調,關外給復一年?!榷^有敕云:‘已役已輸者,以來年為始。’散還之后,方復更征,百姓固已不能無怪。今既征得物,復點為兵,何謂來年為始乎!又,陛下所與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簡閱,咸以委之;至于點兵,獨疑其詐,豈所謂以誠信為治乎!”上悅曰:“向者朕以卿固執(zhí),疑卿不達政事,今卿論國家大體,誠盡其精要。夫號令不信則民不知所從天下何由而治乎朕過深矣!”乃不點中男,賜征金甕一。(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材料二: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號令[A]不信[B]則民不知[C]所從[D]天下[E]何由[F]而治乎[G]朕過[H]深矣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敕,在古代一般與皇權相聯(lián)系,文中三處“敕”意思相同,皆指皇帝下的命令。
B.讓,文中指責備,與《鴻門宴》“大禮不辭小讓”中的“讓”意思不相同。
C.為,文中指因為,與《六國論》“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中的兩個“為”意思都不相同。
D.誠,文中指確實,與“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中的“誠”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勵精圖治,不僅將奏章貼在寢宮的墻壁上,常常思考為政之道,而且希望臣下也都能恪盡職守。
B.魏征認為,要無敵天下,就要“御之得其道”,不在于士兵人數(shù)的多少,不必征用壯實的“中男”入伍。
C.唐太宗并未立即執(zhí)行免除租調和徭役的命令,魏征認為,百姓對此雖無責怪之意,但也是君王失信的表現(xiàn)。
D.為政不能失信于民,既然許諾了百姓就當兌現(xiàn),既然任用官員就應信任,太宗對魏征的這一說法表示贊同。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有司以為負秦府國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
2)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5.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寫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請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這一點。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景公觀于淄上,與晏子閑立。公喟然嘆曰:“嗚呼!使國可長保而傳于子孫,豈不樂哉?”晏子對曰:“嬰聞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虛至。今君以政亂國、以行棄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難乎!嬰聞之,能長保國者,能終善者也。諸侯并立,能終善者為長;列士并學,能終善者為師。昔先君桓公,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nèi)使朝天子,而諸侯不怨。當是時也,盛君之行不能進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樂,身溺于婦侍而謀因于豎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荒芙K善者,不遂其君。今君臨民若寇讎,見善若避熱,亂政而危賢,必逆于眾,肆欲于民,而誅虐于下,恐及于身。嬰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則持節(jié)以沒世耳?!保ü?jié)選自《晏子春秋·景公貪長有國之樂晏子諫》)材料二: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節(jié)選自《諫太宗十思疏》)材料三: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節(jié)選自《諫逐客書》)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以A民苦B其政C而世非D其行E故身死乎F胡宮G而不舉H蟲出I而不收。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首領,霸主,與《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的“長”詞義不同。
B.進,超過,與《庖丁解?!贰俺贾谜叩酪?,進乎技矣”的“進”詞義不同。
C.因,聽從,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因之以饑饉”的“因”詞義不同。
D.明哲,明智的人,與“明哲保身”的“明哲”用法大體相同,文中指唐太宗。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希望能世世代代保有齊國,晏子直言不諱地告誡他,以他現(xiàn)在的行為難以實現(xiàn)。
B.晏子將齊國歷史上顯赫的國君齊桓公前后的行為與結果進行對比,讓景公引以為戒。
C.晏子表示自己已經(jīng)年老,不能受齊景公的使喚,行為也不能改變,只能保持節(jié)操離世。
D.魏征認為,國君掌握帝王重權,處于天地間重要的地位,想要國家太平必須抓住根本。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
2)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5.三則材料都圍繞“人君之道”展開,他們的觀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段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節(jié)選自魏征《諫太宗十思疏》)文段二: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產(chǎn)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
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
竇建德陷黎陽,獲征,偽拜起居舍人。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①引為洗馬。征見秦王②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從征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直,無恨意。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征亦自以不世遇,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余奏,無不剴切當?shù)坌恼?。由是拜尚書右丞,兼諫議大夫。左右有毀征阿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彥博曰:“征為人臣,不能著形跡,遠嫌疑,而被飛謗,是宜責也?!钡壑^彥博行讓征。征見帝,謝曰:“臣聞君臣同心,是謂一體,豈有置至公,事形跡?若上下共由茲路,邦之興喪未可知也?!钡圹侨?,曰:“吾悟之矣!”鄭仁基息女美而才,皇后建請為充華,典冊具?;蜓栽S聘矣。征諫曰:“陛下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食膏粱,則欲民有飽適;顧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今鄭已約昏,陛下取之,豈為人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詔停冊。七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國公。多病,辭職,不聽。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祿賜、國官、防閤并同職事。十七年,疾甚。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及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五日。謚曰文貞,陪葬昭陵。(節(jié)選自《新唐書·魏征列傳》)【注】①隱太子:指唐高祖李淵長子李建成。②秦王:指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
B.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
C.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
D.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征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征所為/促召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洗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馬,為太子的侍從官,出行時為前導,故名。
B.男,即男爵,中國古代爵位之一。中國古代五等爵位依次為:公、伯、侯、子、男。
C.問疾,探問疾病,文中指太宗探望慰問魏征。
D.謚,古代帝王、公卿大臣死后,朝廷依據(jù)其生平事跡給予褒貶的一種稱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征學貫古今,但一開始沒有得到重用。他追隨過李密,侍奉過竇建德,跟從過隱太子,最后才被唐太宗所重用。
B.左右近臣有人詆毀魏征偏袒親戚朋友,太宗派遣溫彥博訊問此事,結果太宗批評了魏征的這些做法。
C.魏征勸諫頗有方法,或以史為鑒,或以理曉之。魏征以隋朝為鑒,勸諫唐太宗出巡洛陽不要鋪張浪費。
D.魏征深得唐太宗的器重,魏征病重離世,唐太宗為之痛哭,罷朝五天,讓他葬在昭陵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2)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征平治。征不素習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5.選文二中魏征是如何勸諫太宗停止冊封鄭女的?請簡要說明。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材料二: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貸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乎?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蓋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材料三: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薦之。唐介言:“安石難大任?!钡蹎栔?,介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更變。”介退謂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擾,諸公當自知之?!钡蹎枌O固,對曰:“
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狹少容
。必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其人也。”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知卿,以為卿但知經(jīng)術,不知經(jīng)世務?!卑彩瘜υ唬骸敖?jīng)術正所以經(jīng)世務也?!钡墼唬骸扒渌O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選自張居正《通鑒直解》)1.材料三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安石文行A甚高B處C侍從D獻納之職E可矣F宰相自有度G安石狷狹少容。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的“字”一般與“名”有一定關系。王安石的字即源自《周易·豫卦》:“其介如石”。
B.垂意,敬辭,用于讓別人留意,“垂”的此種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保留,像“垂詢”“垂念”都是這種用法。
C.但,是“只”的意思,與《短歌行》中“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的“但”意義不同。
D.材料三加點的兩個“也”字用法相同,都是表判斷的。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司馬光的指責,王安石辯解說,他可以承認自己對國家不夠盡心,未能讓百姓享受更多福利,但決不承認自己是無所事事,因循守舊。
B.司馬光認為,法度的好壞取決于人。壞的法度交由良吏執(zhí)行,弊端也會去除;而好的法度交于庸官執(zhí)行,也顯現(xiàn)不出其優(yōu)勢。
C.唐介預言,王安石雖然學識淵博,但拘泥古法,見解虛浮,不合實際,如果讓他執(zhí)政,一定會變換現(xiàn)行法度,使國家陷入困擾之中。
D.從材料三可以看出,皇帝對王安石是十分了解與信任的,最終沒有受唐介等人的影響,任命王安石做了參知政事。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2)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5.“盤庚遷都”作為論據(jù),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解讀有何不同?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今天下之人惡介甫[注]之甚者,其詆毀無所不至。
光獨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賢其失在于用心太過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自古圣賢所以治國者,不過使百官各稱其職、委任而責其成功也;其所以養(yǎng)民者,不過輕租稅,薄賦斂也。介甫以為此皆腐儒之常談,不足為,思得古人所未嘗為者而為之。于是財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條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曉財利之人,使之講利。使彼誠君子邪,則固不能言利;彼誠小人邪,則固民是盡,以飫上之欲,又可從乎?是知條例一司已不當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圜視,炫鬻爭進,各斗智巧,以變更祖宗舊法,大抵所利不能補其所傷,所得不能償其所亡,徒欲別出新意,以自為功名耳,此其為害已甚矣。(節(jié)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材料二: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節(jié)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注】王安石、字介甫。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光獨A知其不B然C介甫固大賢D其失在于用心E太過F自信G太厚而已。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國,治理國家,“治”與《諫逐客書》中“舉地千里,至今治強”中“治”含義不同。
B.往往暴得美官,暴,損害意,與“暴殄天物”中“暴”含義相同。
C.使,連詞,假使,與《阿房宮賦》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中“使”含義相同。
D.見教,指教我,此處“見”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見?!敝小耙姟庇梅ú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認為王安石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推行新法百害而無一利,只是為自己求取功名罷了。
B.司馬光雖然對王安石的變法措施提出了很多批評意見,但他仍認為王安石是一位了不起的賢士。
C.材料二首先概括了司馬光來信中指責他的幾個方面,為下文有的放矢、逐一反駁樹立了靶子。
D.材料二運用盤庚遷都的歷史故事表明了自己不會因流言蜚語而改變變法的決心,很有說服力。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所以養(yǎng)民者,不過輕租稅,薄賦斂也。(
2)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5.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改變古代圣賢治國養(yǎng)民之道的原因是什么?請根據(jù)材料一簡要闡釋。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材料二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右諫議大夫司馬光惶恐再拜,介甫參政誅議閣下:曩者與介甫議論朝廷事,數(shù)相違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變移也。竊見介甫獨負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學富,難進而易退。遠近之士,識與不識,咸謂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澤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參大政,豈非欲望眾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從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來者,莫不非議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閭閻細民、小吏走卒,亦竊竊怨嘆,人人歸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嘗聞其言而知其故乎?竊意門下之士,方日譽盛德而贊功業(yè),未始有一人敢以此聞達于左右者也。非門下之士則皆曰:“彼方得君而專政,無為觸之以取禍,不若坐而待之,不過二三年,彼將自敗?!?/p>
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則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如光則不然,忝備交游之末,不敢茍避譴怒、不為介甫一一陳之。(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則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B.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則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C.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則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D.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則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操,本文意為持有。與《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yè)”中的“操”詞義不同。
B.材料一“終必不蒙見察”和“冀君實或見恕”兩句中都有“見”字,詞義相同。
C.所以,本文意為用來。與《鴻門宴》中“所以遣將守關者”的“所以”詞義不同。
D.期年,本文意為一年。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期年之后”“期年”詞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針對司馬光提出的種種指責,引出“名實”這一根本問題,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質,為變法正名。
B.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政見不同,但是在書信往來中始終抱著互相尊重的態(tài)度委婉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并堅持自己的政見。
C.司馬光充分認可王安石的個人能力和學識,并且支持皇帝對王安石的重用,但他對王安石堅持變法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深感憂慮。
D.司馬光既不對王安石歌功頌德,也不坐觀成敗,而是客觀地指出社會各階層對變法態(tài)度,并鮮明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2)數(shù)相違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變移也。5.清人劉熙載說:“半山(即王安石)文善用揭過法,只下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人數(shù)大段,是何簡貴!”劉熙載評論王安石的文章“只下一二語”“簡貴”,請結合材料一第一段分析這一評價。七、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取材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材料二今為吏于此,欲遵古人之治,守不易之道,先之以教化,而待之以久,誠有所不得為也。以吾之無所于歸,而不得不有負冒于此,則姑汲汲乎于其厚者,徐徐乎于其薄者,其亦庶幾乎其可也。顧反不然,不先之以教化,而遽欲責善于人;不待之以久,而遽欲人之功罪善惡之必見。故按致操切之法用,而怨忿違倍之情生;偏聽摘抉之勢行,而譖訴告訐之害集。己之用力也愈煩,而人之違己也愈甚。況今之士非有素厲之行,而為吏者又非素擇之材也。一日卒然除去,遂欲齊之以法,豈非左右者之誤而不為無害也哉?則謗怒之來,誠有以召之。故曰足下無怪其如此也。雖然,致此者豈有他哉?思之不審而已矣。顧吾之職而急于奉法,則志在于去惡,務于達人言而廣視聽,以謂為治者當如此。故事至于已察,曾不思夫志于去惡者,俟之之道已盡矣,則為惡者不得不去也。務于達人言而廣視聽者,已之治亂得失,則吾將于此而觀之,人之短長之私,則吾無所任意于此也。故曰思之不審而已矣。(取材于曾鞏《與王介甫第二書》)1.下列對材料二中加點詞語的理解,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則姑汲汲乎于其厚者
汲汲:急促的樣子
B.偏聽摘抉之勢行
摘抉:挑剔指摘
C.一日卒然除去
卒:最終
D.
俟之之道已盡矣
俟:等待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先之以教化
B.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則為惡者不得不去也
C.度義而后動
務于達人言而廣視聽
D.己之用力也愈煩
足下無怪其如此也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盤庚不心存怨恨故而改變了自己的計劃
B.以吾之無所于歸
因為自己沒有歸合天下人心的辦法
C.故按致操切之法用
因此壓制威脅的方法被施行
D.況今之士非有素厲之行
況且現(xiàn)在的讀書人沒有平素磨礪的操行4.對變法引起他人怨恨和非議的原因,王安石與曾鞏各有怎樣的看法?請你用自己的話簡要說明。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答司馬諫議書(宋)王安石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材料二:與王介甫第三書①(宋)司馬光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諭,益知不見棄外,收而教之,不勝感悚,不勝感悚。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②賒貸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乎?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盤庚曰:“今我民用蕩析離居③,豈汝威?用奉畜④汝眾?!庇衷唬骸盁o或敢伏小人之攸箴⑤?!庇衷唬骸胺菑U厥謀,吊由靈⑥?!鄙w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
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
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幸恕其狂愚。不宣。光惶恐再拜?!咀ⅰ竣俦疚臑樗抉R光回復《答司馬諫議書》的書信。②泉府:是周朝時的政府財政金融機構。③蕩析離居:家人離散,沒有定居。④奉畜:撫養(yǎng)。⑤攸箴:所規(guī)誠。⑥吊由靈:吊:善,指遷都善事。靈:專門負責占卜的人,據(jù)說可傳達上帝的命令。1.下列兩句話中劃橫線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冀君實或見恕也
益知不見棄外
B.人習于茍且非一日
茍有司非其人
C.
度義而后動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
D.終必不蒙見察
介甫偶未之察耳2.下面關于文章相關內(nèi)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兩篇文章都屬于書信,內(nèi)容上體現(xiàn)了駁論文的特點,有破有立,但語氣仍不失禮貌。
B.“某啟”為舊時書信用語,“某”指收信人,“啟”是打開,有不要宣揚保密的意味。
C.再拜,本為古代一種隆重的禮節(jié),拜兩次,表達敬意,也用于舊時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D.垂意,敬辭,多用于別人(上級或長輩)對自己的行動,類似詞有“垂青”“垂憐”等。3.下列畫橫線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故今具道所以
B.于反復不宜鹵莽
C.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D.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4.材料二第②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
B.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
C.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
D.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5.請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②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6.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盤庚的事例但作用迥異,請作簡要分析。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ü?jié)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文本二: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以為:“自古治世,意在治財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
愿監(jiān)茍者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于當世之變。
”俄直集賢院。以母憂去,二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jīng)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jīng)術正所以經(jīng)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jīng)術不可施于世務爾?!鄙蠁枺骸叭粍t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鄙弦詾槿?。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安石令其黨呂惠卿任其事。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zhí)意不回。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zhí)不可,安石傅經(jīng)義,出己意,辯論輒數(shù)百言,眾不能詘。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復相,歲余罷。(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石傳》)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愿A監(jiān)茍者B因循之弊C明D詔大臣E為之F以漸G期H合于當世之變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司:因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這里的“有司”是代指官吏。
B.區(qū)區(qū):用來自稱。與“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而致萬乘之勢”中“區(qū)區(qū)”意思不一樣。
C.憂:此指丁憂。古代官員在位期間父母去世,要辭官回鄉(xiāng)為父母守制,是為“丁憂”。
D.洎:意思是“等到”。與“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中的“洎”意思不一樣。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用一“受”、一“議”、一“授”,從決策、制定到推行全過程將新法置于名正言順、合情合理的境地之中。
B.王安石堅定變法,無畏人言?!爸劣谠拐u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說明王安石并非不知眾多的埋怨譏謗,而是早有預料。
C.王安石議論高奇,做事果敢無畏,有改變社會風氣的遠大志向。在萬言書中認為朝廷和民間都有人才不足的問題,所以大力提拔門下聰慧的年輕人。
D.王安石認為,經(jīng)術學問是用來處理政務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為經(jīng)學不能輔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所謂“大儒”大多才能庸俗。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安石性強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zhí)意不回。5.馬端臨評王安石,“介甫之行新法,其意勇于任怨,而不為毀譽所動。”結合兩則文本,談談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關題目。①六國論蘇
洵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剩寿T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太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秦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②六國論(節(jié)選)蘇
轍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秦之有韓、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趙,秦之危事也。越韓過魏,而攻人之國都,燕、趙拒之于前,而韓、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趙,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若此,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有刪減)③阿房宮賦(節(jié)選)杜
牧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④諫逐客書(節(jié)選)李
斯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暴秦之欲無厭
厭:滿足
B.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近
C.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禮儀
D.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故事:舊事2.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魏塞秦之沖,而弊山東之諸侯
韓國、魏國阻擋在秦國(向東進攻)的要道上,掩護著崤山以東的國家
B.未嘗有韓、魏之憂,則韓、魏之附秦故也
(秦國)沒有對韓魏兩國的顧慮,因為韓魏兩國在秦國附近
C.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
就能夠在秦與韓魏之間保全自己的國家
D.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并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3.選出下列對課文《六國論》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文章開宗明義,起筆即提出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論點。在闡述這一論點的過程中,作者先用雙重否定摒除了人們在分析戰(zhàn)爭成敗時強調客觀因素(“兵不利,戰(zhàn)不善”)的淺陋之見,既而又運用設問,針對“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的論調進行了有力的駁解,從而使這一論斷更加鮮明突出。
B.第二段大量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秦之得、諸侯之失,祖父之艱難、子孫之不甚惜,秦之欲無厭、諸侯之地有限皆是對比論證。
C.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論述賂秦之害的基礎上,巧妙引用戰(zhàn)國時期蘇代(蘇秦之弟)勸阻魏王時的一段話“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擊中了秦欲難填的要害,形象地說明了賂秦必致滅亡的道理,從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的論點。
D.第三段總結齊國、燕國、趙國失敗的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賄賂秦國,并假設這三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他們?nèi)龂鴦贁〈嫱龅拿\就不能被輕易判定了。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5.蘇洵、蘇轍認為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滅亡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上(唐敬宗)自即位以來,欲幸東都,宰相及朝臣諫者甚眾,上皆不聽,決意必行,已令度支員外郎盧貞按視,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瓡炜巳?、王庭湊皆請以兵匠助修東都。三月丁亥,敕以修東都煩擾,罷之,召盧貞還。先是,朝廷遣中使賜朱克融時服,克融以為疏惡,執(zhí)留敕使。又奏“當?shù)澜駳q將士春衣不足,乞度支給三十萬端匹”;又奏“欲將兵馬及丁匠五千助修宮闕”。上患之,以問宰相,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敕使。裴度對曰:“克融無禮已甚,殆將斃矣!譬如猛獸,自于山林中咆哮跳踉,久當自困,必不敢輒離巢穴。愿陛下勿遣宣慰,亦勿索敕使,旬日之后,徐賜詔書云:‘聞中官至彼,稍失去就,俟還,朕自有處分。時服,有司制造不謹,朕甚欲知之,已令區(qū)處。其將士春衣,從來非朝廷征發(fā),皆本道自備。朕不愛數(shù)十萬匹物,但素無此例,不可獨與范陽?!Q助修宮闕,皆是虛語,若欲直挫其奸,宜云‘丁匠宜速遣來,已令所在排比供擬?!说么嗽t,必蒼黃失圖。若且示含容,則云‘修宮闕事在有司,不假丁匠遠來。’如是而已,不足勞圣慮也。”上悅,從之?!嫌螒驘o度,狎昵群小,善擊球,好手搏,
禁軍及諸道爭獻力士又以錢萬緡付內(nèi)園令召募力士晝夜不離側又好深夜自捕狐貍
。性復褊急,力士或恃恩不遜,輒配流、籍沒;宦官小過,動遭捶撻,皆怨且懼。十二月,辛丑,上夜獵還宮,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從寬、閻惟直等二十八人飲酒。上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燭忽滅,蘇佐明等弒上于室內(nèi)。(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五十九》)文本二:……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節(jié)選自《阿房宮賦》)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禁軍A及諸道B爭C獻力士E又以錢F萬緡G付H內(nèi)園I令J召募K力士L晝夜不離側M又好深夜N自捕狐貍2.下列對文中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衣”,指春季穿的衣服,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春服既成”的“春服”含義相同。
B.“旬”,指十五日,與《聊齋志異·促織》中“旬余,杖至百”的“旬”含義相同。
C.“假”,指借用,與《荀子·勸學》中“假輿馬者,非利足也”的“假”含義相同。
D.“愛”,指愛惜,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為愛也”的“愛”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敬宗決意去東都洛陽巡行,因此他不肯聽大臣們的勸阻,早已派度支員外郎盧貞前往做準備工作。
B.朱克融請求派遣兵士和工匠幫助修補洛陽宮闕,可能借修補之事有所圖謀,但被唐敬宗和裴度察覺。
C.裴度根據(jù)自己對朱克融的認識和判斷,提出了應對其無禮行為的具體策略,并得到了唐敬宗的認可。
D.唐敬宗喜好狩獵,常和身邊的力士一起游玩,最終在夜獵還宮,酒后酣睡之時,被蘇佐明等人殺害。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上患之,以問宰相,欲遣重臣宣慰,仍索敕使。(
2)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5.“文章合為時而著”,請結合文本一分析杜牧為何創(chuàng)作《阿房宮賦》。十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稇?zhàn)國策》書錄【注】劉
向周室自文、武始興,崇道德,隆禮義,故仁義之道滿乎天下,卒致刑錯四十余年。遠方慕義,莫不賓服。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余業(yè)遺烈,流而未滅。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時君雖無德,人臣輔之,以并立于中國,猶以義相支持,歌說以相感,期會以相一。天子之命,猶有所行。會享之國,猶有所恥。小國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豈不大哉!及春秋后,眾賢輔國者既沒,而禮義衰矣??鬃与m論《詩》《書》,定《禮》《樂》,王道粲然,以匹夫無勢,化之者七十二人而已,皆天下之俊也,時君莫尚之,王道遂用不興。仲尼既沒,道德大廢,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zhàn)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夫篡盜之人,列為侯王;詐譎之國,興立為強。是以轉相放效,后生師之,遂相吞滅,暴師經(jīng)歲,流血滿野。諸子不相親,兄弟不相安,夫婦離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絕矣。晚世益甚,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盡為戰(zhàn)國。貪饕無恥,競進無厭;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兵革不休,詐偽并起。當此之時,雖有道德,不得施謀,故孟子、孫卿儒術之士棄捐于世,而游說權謀之徒見貴于俗。是以蘇秦、張儀之屬,生從橫短長之說,左右傾側。橫則秦帝,從則楚王。然當此之時,秦國最雄,諸侯方弱,蘇秦結之,時六國為一,以儐背秦。秦人恐懼,不敢窺兵于關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然秦勢便形利,權謀之士,咸先馳之。至始皇因四塞之固,據(jù)崤、函之阻,聽眾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蠶食六國,兼諸侯,并有天下。仗于謀詐之弊,終無道德之教,仁義之化,以綴天下之心。燔燒詩書,坑殺儒士,上小堯、舜,下邈三王。二世愈甚,惠不下施,情不上達;君臣相疑,骨肉相疏;化道淺薄,綱紀壞敗。天下大潰,詐偽之弊也。其比王德,豈不遠哉!周施王道,使天下有所恥,故化可致也。茍以詐偽偷活取容,自上為之,何以率下?秦之敗也,不亦宜乎!戰(zhàn)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據(jù)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國教,化兵革,亦救急之勢也。皆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皆可觀。(有刪改)【注】書錄:綜述書籍的版本、評論和源流等內(nèi)容的圖書目錄。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然其余業(yè)遺烈
烈:功業(yè)
B.期會以相一
一:協(xié)調一致
C.至秦孝公捐禮讓而貴戰(zhàn)爭
捐:拋棄
D.
生從橫短長之說
生:謀士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眾賢輔國者既沒
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
B.而游說權謀之徒見貴于俗
不敢窺兵于關中
C.至始皇因四塞之固
不得不因勢而為資
D.自上為之
為之謀策者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致刑錯四十余年
最終使刑罰放置不用四十多年
B.歌說以相感
用典雅的詩歌和圣人的言語相感召
C.敵侔爭權
力量相當者爭權奪利
D.雖不可以臨國教
即使不可以臨時指導那些國家4.本文與《阿房宮賦》都論及秦的滅亡。請結合本文第四、五段與《阿房宮賦》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概述它們的寫作意圖有何不同。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ㄒ遥┣厥蓟实鄱辏醭醪⑻煜?,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命為“制”令為“詔”。自稱曰“朕”。
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
。自今以來,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shù),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頌功業(yè)。于是召集魯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議封禪。諸儒或曰:“古代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掃地而祭祀,席因菹秸。議各乖異,始皇以其難施用,由此絀儒生。而遂除車道,上自太山陽至顛,立石頌德;從陰道下,禪于梁父。其禮頻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發(fā)北山石槨,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于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驪邑,五萬家云陽,皆復不事十歲。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始皇聞之大怒,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軍于上郡。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從,右承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愛,請從,上許之。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fā)喪。(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豪杰亡秦》)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
B.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
C.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
D.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為謚/則是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女子受皇帝寵愛,叫“得幸”,《鴻門宴》“婦女無所幸”中的“幸”亦為此意。
B.輜銖,古代重量名,一輜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的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比喻極其微小的數(shù)量。
C.封禪,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意思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舉行。
D.古人用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如甲子、乙丑等,一個循環(huán)下來共有六十種排列組合。文中的“癸丑”與《赤壁賦》中“壬戌之秋”都屬于干支紀年法。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牧借寫阿房宮的興建和毀滅,揭露了秦王朝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并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
B.秦始皇準備到泰山封禪,有的儒生認為要用蒲草包裹車輪,使用草席,最終秦始皇沒有采納。
C.秦始皇在上林苑中修建阿房宮,在東海邊上豎巨石,遷大量百姓到驪邑和云陽,加重了他們十年的賦稅。
D.秦始皇活埋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始皇長子扶蘇勸諫,始皇為之大怒,便派扶蘇到上郡去監(jiān)督蒙恬的軍隊。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2)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5.秦始皇為什么將儒生“坑之咸陽”?請結合文章簡要概括說明。十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段一)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官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選自《阿房宮賦》)(文段二)(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①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fā)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官三百,關外四百余。盧生說始皇曰:“
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庇谑鞘蓟试唬骸拔崮秸嫒?,自謂‘真人’,不稱‘朕’。”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卑竼柲.斒菚r,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節(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注】①天極、閣道、營室皆為星宿名。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中,指函谷關以東,泛指戰(zhàn)國末期秦之故地;文中的“關中”與《鴻門宴》中的“欲王關中”同義。
B.幸,指帝王到達某地,也泛指封建時代皇帝親臨。這與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是同一意思。
C.媵,古代統(tǒng)治階級嫁女時隨嫁的人,也可能成為嬪、嬙?!板鷭咫魦浴痹谖闹兄噶鶉鹾畹膶m妃。
D.賦,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3.將《阿房宮賦》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關于阿房宮的記載進行比較閱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阿房宮賦》寫阿房宮“覆壓三百余里”,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來看,實際上阿房宮的規(guī)模并沒有如此之大。
B.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營建阿房宮,主要是因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并非全由于“秦愛紛奢”。
C.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開始營建阿房宮,至其死(不過兩年)尚未建成,其名稱也尚未確定。
D.從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關于建造阿房宮的原因、阿房宮的規(guī)模等二者的記載出入較大,我們應以《阿房宮賦》的記載為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②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5.《阿房宮賦》與《史記·秦始皇本紀》關于阿房宮的描述有很大差別,如何理解這一現(xiàn)象?十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段一(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陽,塹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注]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fā)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官三百,關外四百余。盧生說始皇曰:“
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氣,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蹦肆钕剃栔远倮飪?nèi)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咀ⅰ刻鞓O、閣道、營室皆為星宿名。(節(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文段二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官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選自《阿房宮賦》)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中,指函谷關以東,泛指戰(zhàn)國末期秦之故地;文中的“關中”與《鴻門宴》中的“欲王關中”同義。
B.幸,指帝王到達某地,也泛指封建時代皇帝親臨。這與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是同一意思。
C.媵,古代統(tǒng)治階級嫁女時隨嫁的人,也可能成為嬪、嬙?!板鷭咫魦浴痹谖闹兄噶鶉鹾畹膶m妃。
D.賦,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講究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搞文,體物寫志”。3.將《阿房宮賦》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關于阿房宮的記載進行比較閱讀,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阿房宮賦》寫阿房宮“覆壓三百余里”,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來看,實際上阿房宮的規(guī)模并沒有如此之大。
B.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營建阿房宮,主要是因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并非全由于“秦愛紛奢”。
C.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開始營建阿房宮,至其死(不過兩年)尚未建成,其名稱也尚未確定。
D.從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關于建造阿房宮的原因、阿房宮的規(guī)模等二者的記載出入較大,我們應以《阿房宮賦》的記載為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
2)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5.《阿房宮賦》與《史記·秦始皇本紀》關于阿房宮的描述有很大差別,如何理解這一現(xiàn)象?十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甲】阿房宮賦(節(jié)選)杜
牧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疽摇窟^秦論(中)(節(jié)選)賈
誼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后奸偽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于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見終始不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倉
B.使六國各愛其人
愛:吝惜
C.
蒙罪者眾
蒙:蒙受
D.是二世之過也
過:過錯2.下列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的表述,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杜牧,號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詩人、散文家,與同時期的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
B.錙銖,古代重量單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極言細微。
C.四海,指天下、全國,古人認為中國四境有“東海”“南?!薄拔骱!焙汀氨焙!杯h(huán)繞。
D.公侯,古代指公爵與侯爵?!抖Y記》把爵位分為依次遞減的公、侯、子、伯、男五等。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B.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C.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
D.自群卿以下至于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4.下列對選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夾敘夾議,點明正是由于秦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濫用民力,致使農(nóng)民揭竿而起。
B.甲文第二段轉入議論,進一步指出六國衰亡和秦朝覆滅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愛民。
C.乙文指出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暴虐無道,從而導致奸險欺詐之事紛起,天下人陷入苦難。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使說理更生動形象。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2)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6.試概括甲、乙兩文寫法上的相同點。十七、閱讀下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ㄌK洵《六國論》)材料二: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①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出此,而乃貪疆埸②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ㄌK轍《六國論》)材料三: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夫智、勇、辯、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先王分天下之富貴,與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職,則民靖矣。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客為無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食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能槁項黃馘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將輟耕太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處之,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之速也??v百萬虎狼于山林而饑渴之,不知其將噬人。世以始皇為智,吾不信也。(蘇軾《六國論》)材料四:古風?其三李
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徐巿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咀ⅰ竣贁P:隔開。②疆埸:邊界。③槁項黃馘:瘦長的脖子,饑黃的面孔。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
B.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
C.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
D.春秋之末/至于戰(zhàn)國諸侯卿相/皆爭養(yǎng)士靡衣玉食/以館于上者/不可勝數(shù)/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
B.豪杰,亦作“豪桀”,豪邁杰出,指才能、才智出眾的人,后引申為社會上有地位有勢力的人。
C.布褐,即粗麻等編織的粗布褐衣,長度一般不超過膝蓋,多為王公貴族所穿,文中指貴族身份。
D.蓬萊,又稱蓬壺,神話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神山,與方丈、瀛洲并稱為“三山”(三座神山)。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蘇洵文在嚴謹?shù)淖h論中插入了“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等生動描述,并引用“抱薪救火”的形象比喻,增添了鮮明的情感色彩。
B.蘇轍文明確指出了六國的決策者只想自我保全而“背盟敗約”,以至于“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的狀況,最終相繼滅亡。
C.蘇軾文連用三個問句,強調了秦始皇若能善待“智、勇、辯、力”等“民之秀異者”“使不失職”,秦的覆滅可能就不會如此的迅速。
D.相比蘇洵和蘇軾,蘇洵的《六國論》最為有名,可見不論是文章的立意、語言風格,還是論辯氣勢,其受李白《古風》的影響最大。4.下列對材料四《古風》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A.開頭四句極力渲染始皇滅六國平天下的威風,“掃”字張揚赫赫聲威,“虎視”更顯咄咄逼人,天下混亂如“浮云”,一人“決”,諸侯“盡”歸。
B.始皇大命天與,宏圖“大略”駕馭群雄,“收兵”鑄金人,刻石頌功德,“騁望”彰顯志盈意滿,歌頌至此臻極,然物極必反,為后面轉折蓄勢。
C.“刑徒七十萬”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揮霍恣肆,窮極民力,“茫然使心哀”則表現(xiàn)了始皇期望長生派人尋求不死藥的欲令智昏的內(nèi)心世界。
D.長鯨鬐鬣張開遮蔽青天,浪漫想象與高度夸張,將海獵寫得驚心動魄,臨了筆力陡轉,不見“樓船幾時回”卻是“金棺葬寒灰”,令人狂喜不已。5.請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以及材料三論述的觀點有什么不同?6.這首《古風》有借古諷今之意,請概括李白對唐玄宗的規(guī)諷主要有哪些內(nèi)容?十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甲文)《六國論》(節(jié)選)蘇
洵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乙文)《六國論》(節(jié)選)李
楨宋二蘇氏論六國徒事割地賂秦,自弱,取夷滅,不知堅守縱約;齊、楚、燕、趙不知佐韓、魏以擯秦:以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紓。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以其暴耶?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之立國也,未有能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礎會計課件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合集員工管理十篇
- 單位管理制度展示大全人事管理篇
- 電子行業(yè)年度策略報告:科技自立AI具能
- 單位管理制度品讀選集【人力資源管理篇】
- 2024年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遼陽檢驗檢測儀器項目投資分析報告
- 2025外來員工勞動合同「版」
- Unit 2 單元課后培優(yōu)練(原卷版)
- 山東發(fā)電機及發(fā)電機組制造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
- 愛上國樂智慧樹知到答案章節(jié)測試2023年東華理工大學
- 高中新教材化學必修一課后習題答案(人教版)
- GB/T 19326-2022鍛制支管座
- GB/T 9740-2008化學試劑蒸發(fā)殘渣測定通用方法
- GB/T 7424.1-1998光纜第1部分:總規(guī)范
- 拘留所教育課件02
- 兒童營養(yǎng)性疾病管理登記表格模板及專案表格模板
- 天津市新版就業(yè)、勞動合同登記名冊
- 數(shù)學分析知識點的總結
- 2023年重癥醫(yī)學科護理工作計劃
- 年會抽獎券可編輯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