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6阿房宮賦_第1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6阿房宮賦_第2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6阿房宮賦_第3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6阿房宮賦_第4頁
人教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6阿房宮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阿房宮賦

【學習目標】

1.理解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的特點。

4.積累掌握“一”、“愛”、“取”、“畢”、“辭”、“獨”、“族”、“焉”、“而”、“夫”等實詞

和虛詞的多種用法。

5.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

6.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7.理解賦的語言特點。

8.掌握整理本文的實虛詞。

9.拓展訓練。

【學習重難點】

1.理解并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2.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象、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3.積累掌握“一”、“愛”、“取”、“畢”、“辭”、“獨”、“族”、“焉”、“而”、“夫”等實詞

和虛詞的多種用法。

4.了解體會作者對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寫作目的。

5.理解賦的語言特點。

【學時安排】

3學時

【第一學時】

【學習過程】

一、知識鏈接

1.知人論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萬年(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

學家,唐宰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為宣州、揚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年少時即有經邦濟世的遠大抱負,猶喜論政治、軍旅之事,主張固邊、削藩,曾注曹操所

定《孫子兵法》十三篇,人稱其有“王佐之才”。文學上主張“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

采章句為兵衛(wèi)”,強調文章形式要為內容服務。文、賦、詩皆工,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

李杜”(李白和杜甫稱“老李杜”)。

2.“賦”作為文學體制,起源于楚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于戰(zhàn)國后期,到漢代才形

成。關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摘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

指賦的內容,指通過摹寫事物來達到抒發(fā)情志的目的?!颁伈烧摹敝冈谡Z言上要使用華美的

詞藻。另外,賦也很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結合在一起,

借助于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

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于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二、課前預習

(-)給劃線的字注音。

阿房宮()廊腰韁回()困困焉()蜂房水遇()

媵婿()梳曉鬟()劌掠()鼎鐺玉石()

遮迤()錨銖()架梁之掾()庾之粟粒()

橫檻()不霎()何虹妃嬪()盡態(tài)極妍()

管弦嘔()唾()

(二)梳理文章第一、二段。

1.重點詞語解釋。

(1)六王空,四海一:()

(2)盤盤焉,困困焉:()

(3)不霎何虹:()

(4)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5)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

(6)而氣候不死:()

(7)查不知其所之也:()

(8)雷霆乍驚:()

2.詞類活用。

(1)六王空,四海二:()

(2)北構而西折:()

(3)廊腰纓回:()

(4)檐牙高啄:()

(5)蜂房水渦:()

(6)未云何龍:()

(7)不霽何虹:()

(8)莖來于秦:()

(9)朝歌夜弦:()

(10)鼎鐺玉石:()

(11)金塊球礫:()

3.古今異義。

(1)直走咸陽:()

(2)鉤心斗角:()

(3)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4)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5)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三、文本分析

1.閱讀第一段根據提示用文中語句填空。

阿房宮建造歷史背景:()

阿房宮面積之大地域之廣:()

阿房宮樓閣之高:()

阿房宮樓臺之多:()

人們進入阿房宮內部的感受:()

2.作者描寫阿房宮建筑運用了:()手法。

3.概括第一段內容。

(1)細寫阿房宮的:()

(2)用一兩個詞概括阿房宮建筑的特點:()

4.閱讀第二段。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

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p>

這一節(jié)運用了()手法極顯宮女之(),宮廷生活之()。

【第二學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結合注釋弄懂文意,解釋劃線字詞:

(1)一人之心,萬人之心()

(2)秦愛紛奢()

(3)人亦念其家()

(4)奈何取之盡錨銖()

(5)多土南畝之農夫()

(6)瓦縫參差,多于固身之帛縷()

(7)戍卒叫,函谷舉()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

(10)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11)誰僵而族滅()

(12)秦人不暇自哀()

(1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二、研習文本

1.“奈何取之盡錨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

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

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問:用連貫的()句式,用()手法;展現了秦王朝

()。同時也指明秦滅亡的原因。

2.“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

而族滅也?”

問:作者設計了兩個()兼論六國和秦的滅亡,滅亡的共同原因:

()。

3.根據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

后人④也”。

(1)句中四處“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時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2)這句話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在于:

三、拓展訓練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過驪山作

杜牧

始皇東游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

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1)請從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找出與劃線句內容相一致的句子:

(2)簡要概括分析本詩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