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xué)期高一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1B/wKhkGWajj8OAEmSTAAMCEBIIlgg365.jpg)
![下學(xué)期高一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1B/wKhkGWajj8OAEmSTAAMCEBIIlgg3652.jpg)
![下學(xué)期高一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1B/wKhkGWajj8OAEmSTAAMCEBIIlgg3653.jpg)
![下學(xué)期高一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1B/wKhkGWajj8OAEmSTAAMCEBIIlgg3654.jpg)
![下學(xué)期高一語文期中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1/16/1B/wKhkGWajj8OAEmSTAAMCEBIIlgg365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河南省南陽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請問為國?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靈王好細腰,故朝有餓人。故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為己用、不為己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求敵之不至,不可得也。敵至而求無危削、不滅亡,不可得也。危削、滅亡之情,舉積此矣,而求安樂,是狂生者也??裆?,不胥時而落。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曉然獨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國之安危、臧否若別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敵;縱不能用,使無去其疆域,則國終身無故。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節(jié)選自《荀子·君道》)材料二:蘇秦從燕之趙,始合從,說趙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賢大王之行義,皆愿奉教陳忠于前之日久矣……臣故敢獻其愚,效愚忠。為大王計,莫若安民無事,請無庸有為也。安民之本,在于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擇交不得則民終身不得安。請言外患:齊、秦為兩敵,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齊,而民不得安;倚齊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謀人之主伐人之國??喑鲛o斷絕人之交愿大王慎無出于口也……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從親,以儐畔秦。”(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故夫A謀人之主B伐人C之國D??喑鲛oE斷絕人之交F愿大王慎G無出于口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愛,文中指“愛護”,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吾何愛一?!钡摹皭邸币馑枷嗤?。B.所以,文中指“??的原因”,與《鴻門宴》中“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C.是,文中指“這”,與成語“明辨是非”中的“是”意思不相同。D.合從即“合縱”,指戰(zhàn)國時蘇秦游說六國諸侯聯(lián)合拒秦的政治主張。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荀子認為君主想要強大穩(wěn)固,就要以人為本;想要上下一心,就要專心政事;想要治理好政事,就要任用善于治國的人。B.荀子認為能遵循古代的政治原則,以史為鑒,就是善于治國的人,對于這樣的人任不任用他們都對國家有很大的用處。C.蘇秦認為要保全趙國,趙王必須選對外交對象,與齊、秦為敵或者依靠任何一方都不行,因此應(yīng)聯(lián)合五國對抗秦國。D.材料二能針對勸說對象的身份、地位提出建議,因此容易被對象接受。兩則材料都體現(xiàn)了先賢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現(xiàn)實意義。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和教材內(nèi)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從親,以儐畔秦。(2)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齊桓晉文之事》)14.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敬鸢浮?0.BDF11.A12.B13.(1)所以我私下為大王考慮,不如讓韓、魏、齊、楚、燕、趙六國成為一體,合縱親善,來背棄秦國。(2)那么,大王最想要的東西就可以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楚來朝見,統(tǒng)治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14.①同:都寫了為君之道。異:②材料一強調(diào)君王應(yīng)修身,愛民好士;③材料二強調(diào)治國之要在于安民?!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所以謀算別國的君主,進攻別人的國家,常常苦于公開申明斷絕跟別國的外交關(guān)系,希望大王千萬謹慎不要說這樣的話?!爸\人之主”“伐人之國”句式一致,BD處斷開;“人之交”作“斷絕”的賓語,在其后F處斷開。故在BDF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文化常識的理解能力。A.錯誤?!拔岷螑垡慌!敝小皭邸钡囊馑际橇呦А⑸岵坏?,兩者意思不同。句意:所以掌握了國家政權(quán)的人如果不能夠愛護人民、不能夠使人民得利。/我怎么會吝惜到舍不得一頭牛的地步。B.正確。句意:只有這種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國家政權(quán)的原因。/特意派遣將領(lǐng)守護函谷關(guān)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的盜賊進入和防止發(fā)生意外的變故。C.正確。“明辨是非”中的“是”意思是“正確”。句意:這種善于治國的人。/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D.正確。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彼其人者……臧否若別白黑”是說善于治國的人,遵循著古代的政治原則,能夠以史為鑒。選項“能遵循古代的政治原則,以史為鑒,就是善于治國的人”的表述與原文邏輯不一致。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竊”,私下;“一”,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成為一體;“儐畔”,背棄。(2)“所大欲”,所字結(jié)構(gòu),最想要的東西;“朝”,使動用法,使……朝見;“蒞”,統(tǒng)治。【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時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條進行概括即可。同:材料一中“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是說為君之道,要愛民、愛才,得民心,施仁政;材料二中“……故竊為大王計,莫如一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從親,以儐畔秦”是說為君之道,應(yīng)采取合縱政策,共同對秦??梢妰蓜t材料都寫了為君之道。異:材料一:由“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故人主欲強固安樂,則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則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人?!笨芍跻訌娮晕倚摒B(yǎng),愛護百姓,重視人才。材料二由“為大王計,莫若安民無事,請無庸有為也。安民之本,在于擇交,擇交而得則民安,……”可知,比讓百姓生活安寧、國家太平無事,并且不用讓百姓卷入戰(zhàn)爭中,這是治國之要。參考譯文:材料一:請問怎樣治理國家?回答說:我只聽說君主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曾聽說過怎樣去治理國家。君主,就像測定時刻的標桿;民眾,就像這標桿的影子;標桿正直,那么影子也正直。君主,就像盤子;民眾,就像盤里的水;盤子是圓形的,那么盤里的水也成圓形。君主,就像盂;民眾就像盂中的水;盂是方形的,那么盂中的水也成方形。楚靈王喜歡細腰的人,所以朝廷上有餓得面黃肌瘦的臣子。所以說:我只聽說君主要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曾聽說過怎樣治理國家。君主,就像人民的源頭;源頭清澈,那么下邊的流水也清澈;源頭混濁,那么下邊的流水也混濁。所以掌握了國家政權(quán)的人如果不能夠愛護人民、不能夠使人民得利,而要求人民親近愛戴自己,那是不可能辦到的。不受人民親近、愛戴,而要求人民為自己所用、為自己犧牲,那也是不可能辦到的。人民不為自己所用、不為自己犧牲,而要求兵力強大、城防堅固,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兵力不強大、城防不堅固,而要求敵人不來侵犯,那是不可能辦到的。敵人來了而要求自己的國家不衰危、不滅亡,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國家衰危、滅亡的情況全都積聚在他這里了,卻還想求得安逸快樂,這是狂妄無知的人。狂妄無知的人,不用等多久就會衰敗滅亡。所以君主想要強大穩(wěn)固、安逸快樂,沒有什么比得上回到人民上來;想要使臣下歸附、使人民與自己一條心,沒有什么比得上回到政事上來;想要治理好政事、使風(fēng)俗淳美,沒有什么比得上尋覓善于治國的人。那些善于治國的人,生在今天的時代,卻向往著古代的政治原則。只有這種人清楚地明白古代帝王取得國家政權(quán)的原因,失去國家政權(quán)的原因,他了解國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壞就像分辨黑白一樣清楚。這種善于治國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那么天下就能被統(tǒng)一,諸侯就會來稱臣;如果君主一般地任用他,那么威勢也能擴展到鄰邦敵國;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但如果能使他不離開自己的國土,那么國家在他活著的時候也就不會有什么變故。所以統(tǒng)治人民的君主,愛護人民、喜歡有才德的人,國家就會安定繁榮,這兩者一樣都沒有就會滅亡。(節(jié)選自《荀子?君道》)材料二:蘇秦從燕國到趙國,開始宣揚合縱主張,他游說趙王說:“當今天下的卿相人臣,以及民間的有識之士,沒有誰不認為大王的仁義之舉高尚賢良,都愿意在您面前接受教誨、進獻忠心,這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我才敢來敬獻一點愚策,表達我的愚忠。我為大王考慮,沒有比讓百姓生活安寧、國家太平無事,并且不用讓百姓卷入戰(zhàn)爭中更好的了。安民的根本在于選擇良好的邦交。選擇良好的邦交就能安民,不能選擇良好的邦交百姓就終身不得安定。我再說說外敵入侵的禍患:假如齊、秦兩國是您的敵國,那么趙國百姓不得安定;假如依靠秦國進攻齊國,那么趙國百姓不能安定;假如依靠齊國進攻秦國,那么趙國百姓也不能安定。所以謀算別國的君主,進攻別人的國家,常??嘤诠_申明斷絕跟別國的外交關(guān)系,希望大王千萬謹慎不要說這樣的話……所以我私下為大王考慮,不如讓韓、魏、齊、楚、燕、趙六國成為一體,合縱親善,來背棄秦國?!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唐儉)從獵洛陽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發(fā),輒殪四豕。一豕躍及鐙,儉投馬搏之。帝拔劍斷豕,顧笑曰:“天策長史不見上將擊賊邪,何懼之甚?”對曰:“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治之。陛下神武定四方,豈復(fù)快心于一獸?”帝為罷獵。(節(jié)選自《新唐書·唐儉傳》)材料二:圣宗即位,皇太后稱制,(馬得臣)兼侍讀學(xué)士。上閱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進之。及扈從伐宋,進言:“降不可殺,亡不可追,二三其德者別議?!痹t從之。俄兼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時上擊鞠無度,上書諫曰:“臣竊觀房玄齡、杜如晦,隋季書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圣讀,未有裨補圣明。陛下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臣聞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nèi)殿;玄宗與兄弟歡飲,盡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后,可謂至孝。臣更望定省之余,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比隆二帝矣。臣又聞二帝耽玩經(jīng)史,數(shù)引公卿講學(xué),至于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向風(fēng),以隆文治。今陛下游心典籍,分解章句,臣愿研究經(jīng)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臣又聞太宗射豕,唐儉諫之;玄宗臂鷹,韓休言之;二帝莫不樂從。今陛下以球馬為樂,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鉞言之:竊以君臣同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躍馬揮杖,縱橫馳騖,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宜。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儻陛下不以臣言為迂少賜省覽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也?!睍啵奂螄@良久。(節(jié)選自《遼史·馬得臣傳》)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儻陛下A不以臣言B為迂C少賜D省覽E天下F之福G群臣H之愿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何懼之甚”與《燭之武退秦師》“何厭之有”兩句中“何”字的含義不相同。B.季,指一個朝代(時代)的末期,或同輩中最年幼者,等等?!八寮緯敝杆迥┑臅.祚,本意指福、賜福,帝位,還指保佑。“陛下嗣祖考之祚”中的“祚”指帝位。D.“數(shù)引公卿講學(xué)”與《鴻門宴》“范增數(shù)目項王”兩句中“數(shù)”字的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儉認為唐太宗不應(yīng)對斬殺一頭野獸感到快意,唐太宗聽從了唐儉的勸諫,停止狩獵。B.討伐宋朝時馬得臣建議對投降的、逃走的、反復(fù)無常的采取不同措施,皇帝對此表示贊同。C.馬得臣勸諫遼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親睦六親,增加敬愛。D.唐太宗、唐玄宗耽玩經(jīng)史,當時讀書之風(fēng)盛行,馬得臣希望遼圣宗也能夠潛心鉆研典籍。13.把材料二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上閱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紀》,得臣乃錄其行事可法者進之(2)陛下嘗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14.馬得臣認為“陛下以球馬為樂”有哪“三不宜”?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敬鸢浮?0.CEG11.D12.C13.(1)皇上閱覽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紀》,馬得臣便摘錄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為處世記載進呈。
(2)陛下曾經(jīng)拿貞觀、開元之事詢問我,請允許我簡略地陳述。14.①君主臣下共同游樂,難免會有爭奪,會影響君臣情誼。
②君臣不宜不顧尊卑等級,爭先求勝,不合君臣之間應(yīng)恪守的禮儀。
③君主輕君王之尊、貪一時之樂,可能會遇到意外和危險,有害于親人、社稷?!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能力。句意:倘若陛下不以臣之言論為迂腐,能抽出時間看一下,這就是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了。“為迂”指的是“臣言”,中間不能斷開,“臣言為迂”作“以”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所以C處斷句;“天下之?!迸c“群臣之愿也”句子結(jié)構(gòu)一致,單獨成句,所以EG處斷句。故選C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為什么;/什么。句意:為什么如此害怕?/有什么滿足。B.正確。C.正確。句意:陛下繼承祖先的大任。D.錯誤。含義相同。都是“屢次、多次”的意思。句意:多次引導(dǎo)公卿講學(xué)。/范增多次向項羽使眼色。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C.“馬得臣勸諫遼圣宗效仿唐玄宗,也全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錯誤。馬得臣列舉唐玄宗用家人之禮與兄弟們歡飲,是為了勸說遼圣宗能夠友善親人,不是說一定要效仿唐玄宗的做法。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閱”,閱覽;“錄”,摘錄;“進”,進呈。(2)“嘗”,曾經(jīng);“略”,簡略;“陳”,陳述?!?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據(jù)原文“竊以君臣同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可知,君主臣下共同游樂,難免會有爭奪,會影響君臣情誼。根據(jù)原文“躍馬揮杖,縱橫馳騖,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宜”可知,君臣不宜不顧尊卑等級,爭先求勝,不合君臣之間應(yīng)恪守的禮儀。根據(jù)原文“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后何?三不宜”可知,君主輕君王之尊、貪一時之樂,可能會遇到意外和危險,有害于親人、社稷。參考譯文:材料一:唐儉跟從太宗出獵洛陽苑,一群野豬從林中突然竄出,太宗連發(fā)四箭,就射死了四頭野豬。一頭野豬跳到帝鞍鞋下,唐儉跳下馬與野豬搏斗。太宗拔劍砍死了野豬,回頭笑著說:“天策長史沒見過上將殺賊吧!為什么如此害怕?”唐儉回答說:“漢高祖用武力得到天下,不用武力治理天下。陛下用神武平定四方,怎么可以為了一時高興而與野豬搏斗呢?”太宗為此停止了打獵。(節(jié)選自《新唐書·唐儉傳》)材料二:圣宗即位后,皇太后臨朝稱制,馬得臣兼侍讀學(xué)士。皇上閱覽唐高祖、太宗、玄宗三位皇帝的《本紀》,馬得臣便摘錄這三位皇帝的有可效法的行為處世記載進呈。等到隨從皇上討伐宋朝,向皇上進言對投降的不可殺,逃走的不可追,但是對于那些反復(fù)無常的小人另當別論。詔令依他所說去做。不久兼任諫議大夫,知宣徽院事。當時皇上沉迷蹴鞠,沒有節(jié)制,得臣上書進諫說:“臣私下里考察房玄齡、杜如晦,隋末的書生,如果沒有遇到唐太宗,怎能成為一代名相?臣盡管不才,陛下在東宮時,有幸列為侍從,現(xiàn)在又得以伴圣上讀書,可惜對于您的圣明沒有什么補益。陛下曾經(jīng)拿貞觀、開元的事情來詢問我,請允許我簡略地陳述。臣聽說唐太宗事奉太上皇宴飲結(jié)束,就乘坐輦車到達內(nèi)殿;玄宗和兄弟們喝酒喝得暢快,盡一家人的禮節(jié)。陛下繼承祖先的大任,親身侍奉太后,可以稱得上至孝。臣仍希望皇上能在早晚向雙親問安之外,親睦六親,加倍愛敬,那么陛下敬愛親人之道,就超過太宗玄宗二帝了。臣又聽說二帝潛心愛好經(jīng)史,多次引導(dǎo)公卿講學(xué),以至于日暮。所以當時天下紛紛向往,蔚成風(fēng)氣,因此得以興隆文治?,F(xiàn)在陛下醉心于典籍,研習(xí)章句之學(xué),臣希望陛下能研究經(jīng)書之理,深加體會,誠心實行,那么像二帝那樣的治世不難實現(xiàn)。臣又聽說太宗射野豬,唐儉勸諫他;玄宗射鷹,韓休勸說他;二帝沒有不樂于聽從的?,F(xiàn)在陛下以踢蹴鞠,騎馬射箭為樂,依愚臣看來,有三不宜,所以不避刑罰陳說它們。我個人認為君與臣一同游戲,免不了會有爭奪,為君的得手則為臣的愧赧,彼方敗了此方高興,這是一不宜。騎馬揮杖,縱橫馳騁,不顧上下之分別,爭先求勝,失人臣之禮,二不宜。輕棄萬乘之主的尊貴,貪圖一時之快樂,萬一在馬上有什么閃失,那我們怎么向社稷和太后交代呢?此是三不宜。倘若陛下不以臣之言論為迂腐,能抽出時間看一下,這就是天下之福,群臣之愿了?!敝G書上達,皇上嘉賞、感嘆了好久。(節(jié)選自《遼史·馬得臣傳》)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diào)永州零陵丞。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H胂啵]之朝。除臨安府教授,未赴,丁父憂。改知隆興府奉新縣,戢追胥不入鄉(xiāng),民逋賦者揭其名市中,民歡趨之,賦不擾而足,縣以大治。會陳俊卿、虞允文為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帥師往平之。孝宗稱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點刑獄。請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鎮(zhèn)賊之巢,惠以扼賊之路。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應(yīng)詔上書曰:“臣聞:言有事于無事之時不害其為忠言無事于有事之時其為奸也大矣。古者人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自頻年以來,兩浙最近則先旱,江淮則又旱,湖廣則又旱,流徙者相續(xù),道殣相枕,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靜而無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動而有事,將何以仰以為資耶?古者足國裕民惟食與貨。萬一如唐涇原之師,因怒食,蹴而覆之,出不遜語,遂起朱泚之亂,可不為寒心哉!”東宮講官闕,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官僚以得端人相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皆隨事規(guī)警,太子深敬之。王淮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wù)者何事?”曰:“人才。”又問:“孰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獻,淮次第用之。后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伐糧。朝議欲行鐵錢于江南諸郡,萬里疏其不便,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不赴。乞祠,除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fù)出矣。韓侂胄用事,欲網(wǎng)羅四方知名仕相羽翼,嘗筑南園,屬萬里為之記,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迸P家十五年,皆其禍國之日也。胄僭日益甚,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言胄用兵事。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無上,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光宗嘗為書“誠齋”二字,學(xué)者稱誠齋先生,賜謚文節(jié)。(節(jié)選自《宋史·楊萬里傳》)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言A有事于B無事之時C不害其為忠D言無事于有事之時E其為奸F也大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憂,即丁憂,指遭逢父母的喪事。古時官員父母去世,官員必須停職守喪。B.東宮,在這里指居住東宮的儲君,即太子。東漢時期,太子宮始稱東宮。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后以“社稷”代指國家D.謚,指謚號,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據(jù)其生平事跡評定的稱號。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楊萬里懂得軍事。盜賊沈師進犯南粵,楊萬里親自率兵平定;他還在潮州和惠州修筑寨堡,扼住盜賊的道路。B.楊萬里才能出眾。他多次受到宰相的舉薦;東宮太子缺少講官,皇帝親自提拔他擔(dān)任侍讀,官員們都稱贊他。C.楊萬里唯才是舉。當王淮和他談?wù)撝螄瞬艜r,他舉薦了朱熹等六十人,他們都受到了王淮的提拔和任用。D.楊萬里剛正不阿。他不懼強權(quán)勢力,寧可丟官也不為韓侂胄作記;最終為國事而憂憤成疾,郁郁而終。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2)朝議欲行鐵錢于江南諸郡,萬里疏其不便,不奉詔。14.文章末段楊萬里直言“孤憤”,概括其原因。【答案】10.CDE11.C12.A13.(1)這時張浚被貶謫到永州,關(guān)閉大門,謝絕來客,楊萬里多次拜訪都沒有見到。(2)朝廷商議想要在江南各郡實行鐵錢,楊萬里上疏陳述鐵錢不方便(流通),不奉行詔命。14.①韓侂胃是奸臣,專權(quán)跋扈目無皇上;②韓侂胃輕易動兵殘害百姓,陰謀危害國家;③自己報國無路。【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沒有事的時候說有事,不影響其為忠臣;在有事的時候說沒有事,其奸佞之心就嚴重了?!把杂惺掠跓o事之時”與下文“言無事于有事之時”,句式相似,所以分別在C和E處斷開;“言有事于無事之時”是行為,“不害其為忠”是結(jié)果,所以在D處必須斷開;故選CDE【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C.“‘社’指谷神,‘稷’指“土神”錯誤。應(yīng)是“稷”指谷神,“社”指土神。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他還在潮州和惠州……扼住盜賊的道路”錯誤。由原文“請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鎮(zhèn)賊之巢,惠以扼賊之路”可知,楊萬里請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圍修筑寨堡,在潮州用來鎮(zhèn)懾盜賊的巢穴,在惠州用來扼住盜賊的道路,而不全是扼住盜賊的道路。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時張浚謫永”,被動句,動詞本身表被動;“杜”,關(guān)閉;“謝”,謝絕;“三往”,多次拜訪。(2)“行鐵錢于江南諸郡”,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于江南諸郡行鐵錢”;“疏”,上疏;“不便”,不方便?!?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根據(jù)原文“韓侂胃奸臣,專權(quán)無上”可知,韓侂胃是奸臣,專權(quán)跋扈目無皇上。根據(jù)原文“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可知,韓侂胄輕易動兵殘害百姓,陰謀危害國家。根據(jù)原文“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可知,我的頭在此,卻落得個報國無路,惟有一個人孤獨憂憤!由此可知,自己報國無路。參考譯文: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任贛州司戶官,又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縣丞。這時張浚貶謫到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拜訪都沒有見到,便寫了一封信極力請求,張浚才見他。后來張浚入朝做丞相,將楊萬里推薦給朝廷。楊萬里被升任為臨安府教授,未赴任,父親去世,他在家守喪。后改任隆興府奉新縣知縣,他阻止催討賦稅的官吏下鄉(xiāng)擾民,老百姓有逃避賦稅的只把他的名字張貼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興地前往繳稅,不擾民賦稅就交清了,縣里因而大治。時值陳俊卿、虞允文做宰相,兩人交相推薦楊萬里,楊萬里被征召為國子博士。后楊萬里遷太常博士,不久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賊沈師進犯南粵,楊萬里親自率兵平定。宋孝宗稱他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他為提點刑獄。楊萬里請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圍修筑寨堡,在潮州用來震懾盜賊的巢穴,在惠州用來扼住盜賊的道路。但不久楊萬里以母喪離職。服喪期滿,他被征召為尚左郎官。孝宗淳熙十二年五月,因發(fā)生地震,楊萬里應(yīng)皇帝詔命上書說:“臣聽說在沒有事的時候說有事,不影響其為忠臣;在有事的時候說沒有事,其奸佞之心就嚴重了。臣聽說古代的君主,人不能感悟他,則天地可以感悟他。自數(shù)年以來,兩浙離京師最近而首先發(fā)生旱災(zāi),接著,江淮又發(fā)生旱災(zāi),湖廣又發(fā)生旱災(zāi),人民流亡相繼,道路上餓死的人相接,入粟的命令上面頒行而下面怠慢。平靜而無事,不知道如何賑救它:一旦發(fā)生災(zāi)荒而有事,又怎么能夠依靠它得到資助呢?古代富國裕民,只依靠糧食和錢幣兩物。萬一像唐朝的涇原之師那樣,士兵因不滿意粗劣的食物,而把它倒在地上踐踏,并破口大罵,從而釀成朱泚那樣的叛亂,那不是很寒心的嗎?”太子?xùn)|宮缺少講官,皇帝親自擺撥楊萬里為侍讀。東宮官僚都以得到一個正直的人相慶賀。他日太子讀《陸宣公奏議》等書,楊萬里都根據(jù)書中的事實聯(lián)系實際對太子規(guī)勸和告誡.太子深深敬重他。這時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問他說:“宰相最先辦的應(yīng)是什么事情?”楊萬里回答說:“人才。”王淮又問:“哪些人是人才呢?”楊萬里就寫上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們。后來楊萬里出任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暫時代理總管淮西和江東軍馬錢糧。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實行鐵錢,楊萬里上疏稱說鐵錢不方便,不奉詔命,觸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贛州知州,楊萬里不赴任。請求祠祿官,授給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從此不再出面了。韓侂胄當政,想網(wǎng)羅四方知名人士為他的羽翼,曾經(jīng)修筑南園,囑托楊萬里做記,楊萬里說:“官可以拋棄,記卻不可寫?!睏钊f里在家閑了十五年,都是韓侂胄把持國柄的時候。韓詫胄專權(quán)僭越日益嚴重,楊萬里非常憂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從外面來,立即告訴他韓侂胄對金用兵的事。楊萬里聽了失聲痛哭,馬上叫拿紙來寫道:“韓侂胄奸臣,專權(quán)跋扈目無皇上,輕易動兵殘害人民,陰謀危害國家。我的頭在此,卻落得個報國無路,惟有一個人孤獨憂憤!”又寫了十四言留別妻子,寫完后就逝世了。光宗曾為他寫“誠齋”二字,學(xué)者稱他為“誠齋先生”,死后賜謚“文”。河南省部分學(xué)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偌q,居?xùn)|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煜掠猩起B(yǎng)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所謂西伯善養(yǎng)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dǎo)其妻子使養(yǎng)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不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保ü?jié)選自《孟子·盡心上》)材料二:魯哀公問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對。公曰:“寡人有問于子,而子無言,何也?”對曰:“以君之問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為對?!惫唬骸捌浯蠛魏?”孔子曰:“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其任授賢而替不肖。是以四海承風(fēng),暢于異類①,鳳翔麟至,鳥獸馴德。無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問,是以緩對?!庇?、芮二國爭田而訟,連年不決,乃相謂曰:“西伯,仁人也,盍往質(zhì)之?!比肫渚?,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儕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彼熳韵嗯c而退,咸以所爭之田為閑田矣??鬃釉唬骸耙源擞^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不令而從,不教而聽,至矣哉!”孔子曰:“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弗得學(xué);既得學(xué)之,患弗能行。君子有五恥:有其德而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恥之。”(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好生》)【注】①異類:不同種族的人。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五畝之宅A樹B墻下C以桑D匹婦E蠶之F則老者G足H以衣帛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辟,通“避”,回避、躲避,與《齊桓晉文之事》“欲辟土地”中的“辟”詞義不同。B.樹畜,栽種、畜牧,名詞作動詞,與《燭之武退秦師》“夜縋而出”中的“夜”用法相同。C.鳳翔麟至,指鳳凰翔集、麒麟到來,“鳳”和“麟”象征祥瑞,預(yù)示美好事物的到來。D.加,指增加,與荀子《勸學(xué)》中“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中的“加”詞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如果百姓家里養(yǎng)五只母雞、兩只母豬、耕種百畝的田地,無失其時,那么老人就可以吃到足夠的肉、八口之家就能吃飽。B.魯哀公問孔子舜的穿戴問題,孔子沒有回答,因為他認為魯哀公問的問題不是最重要的,舜能“好生”才是最重要的問題。C.虞國和芮國因為爭田地而打官司,打了多年官司也沒有結(jié)果,他們聽說西伯是仁人,于是商量請西伯對他們的官司進行評判。D.孔子認為君子有“三患”,不僅強調(diào)作為一個君子,既要聽到、學(xué)到,又要做到,還在對待得失、百姓、功勞等方面提出了要求。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君舍此道而冠冕是問,是以緩對。(2)遂自相與而退,咸以所爭之田為閑田矣。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提到西伯,他的“仁”分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敬鸢浮?0.ADF11.B12.D13.(1)您舍棄提問這樣的治國之道,而問舜所戴的帽子,所以我回答得遲緩。
(2)于是他們就一起退讓,都把所爭的田作為閑田。14.①材料一中,西伯的仁主要體現(xiàn)在善于贍養(yǎng)老人,使老者得以溫飽;
②材料二中,西伯的仁能讓人們不令而從,不教而聽,互相謙讓。【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五畝地的宅院,在墻下栽植桑樹,婦女養(yǎng)蠶繅絲,那么老年人足以有絲綿衣穿了。“五畝之宅”作主語,起強調(diào)作用,單獨成句,所以A處斷句;“匹婦”作主語,主語前斷句,所以D處斷句;“老者”作主語,“則”連詞,一般用與句首,其前斷句,所以F處斷句。故選A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乇?、躲避;/開拓。句意:伯夷躲避紂王。/是想開拓疆土。B.錯誤。用法不同。名詞作動詞,栽種、畜牧;/名詞作狀語,在晚上。句意:教育人民栽種和畜牧。/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C.正確。D.正確。句意:已經(jīng)到達無以復(fù)加程度了。/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能力。D.“還對待得失、百姓、功勞等方面提出了要求”錯誤。由原文“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弗得學(xué);既得學(xué)之,患弗能行”可知,“三患”沒有在對待得失、百姓、功勞等方面提出要求。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冠冕是問”,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問冠冕”;“冠冕”,名詞作動詞,戴的帽子;“是以”,因此。(2)“相與”,一起;“退”,退讓;“以……為”,把……作為?!?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材料一中,結(jié)合材料“‘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煜掠猩起B(yǎng)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可知,西伯的仁主要體現(xiàn)在善于贍養(yǎng)老人,使老者得以溫飽;材料二中,結(jié)合材料“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其邑,男女異路,斑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薄安涣疃鴱?,不教而聽,至矣哉”可知,西伯的仁能讓人們不令而從,不教而聽,互相謙讓。參考譯文:材料一:孟子說:“伯夷躲避紂王,住到北海海邊,聽說文王興起來了(執(zhí)政天下),說:‘何不歸向西伯呢!我聽說西伯是善于贍養(yǎng)老者的人?!惚芗q王,住到東海海邊,聽說文王興起來了(執(zhí)政天下),說:‘何不歸向西伯呢!我聽說西伯是善于贍養(yǎng)老者的人?!煜掠猩朴谫狆B(yǎng)老者的人,那仁人便把他那兒作為自己的歸宿了。五畝地的宅院,在墻下栽植桑樹,婦女養(yǎng)蠶繅絲,那么老年人足以有絲綿衣穿了。五只母雞,兩只母豬,不要喪失它們繁殖的時機,老年人足以有肉吃了。百畝的土地,男子去耕種,八口之家足以吃飽了。所謂西伯善于贍養(yǎng)老者,是指他制定了土地制度,教育人民栽種和畜牧,引導(dǎo)他們的妻子兒女去奉養(yǎng)自己家的老人。五十歲沒有絲綿衣穿便不暖和,七十歲沒有肉吃便感到饑餓。穿不暖吃不飽,叫作挨凍受餓。文王的百姓中沒有挨凍受餓的老人,就是這個意思?!保ü?jié)選自《孟子·盡心上》)材料二:魯哀公向孔子問道:“從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不回答。魯哀公說:“我向您請教問題,您卻不說話,這是為什么呢?”孔子回答說:“因為您問問題不先問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樣回答?!濒敯Чf:“什么樣的問題是重要的呢?”孔子說:“舜作為一國之君,他為政時愛惜生靈,厭惡殺戮;他任命官職時選用賢能之人,替換沒有德行的人。所以,天下都順從了他的教化,遍及不同種族,鳳凰翔集,麒麟紛紛到來,國家一片祥瑞氣象,鳥獸順從他的德行。這其中沒有其他緣故,是因為他愛惜生靈。您舍棄提問這樣的治國之道,而問舜所戴的帽子,所以我回答得遲緩?!庇輫蛙菄鵀榱藸幪锒蚬偎?,打了幾年也沒結(jié)果,他們就相互說:“西伯是一位仁人,我們何不到他那里讓他給評判呢?”他們進入西伯侯的領(lǐng)地后,看到耕田的人互相謙讓田地的邊界,走在路上的人相互讓道。進入城邑后,看到男女分道而行,老年人沒有提著重東西的。進入西伯的朝廷后,士謙讓著讓他人做大夫,大夫謙讓著讓他人做卿。虞國和芮國的國君說:“唉!我們真是小人啊,是不可以進入西伯這樣的君子之國的?!庇谑撬麄兙鸵黄鹜俗?,都把所爭的田作為閑田。孔子說:“從這件事來看,文王治國的仁德,已經(jīng)到達無以復(fù)加的程度了。不必下達命令人們便會自動跟從,不用宣揚教化人們就會自動聽從,真是達到了治國的最高境界了?!笨鬃诱f:“君子有三種擔(dān)心:沒有聽到時,擔(dān)心聽不到;聽到以后,擔(dān)心學(xué)不到(精髓);學(xué)了以后,擔(dān)心不能實行。君子有五種恥辱:有德行而沒有相應(yīng)的言論,君子感到恥辱;有言論而沒有行動,君子感到恥辱;既得到了而又失去,君子感到恥辱;土地有余而百姓卻不富足,君子感到恥辱;大家的資源相同而別人的功績比自己多一倍,君子感到恥辱。”(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好生》)河南省開封市五校2023-2024學(xué)年高一下學(xué)期4月期中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乃從荀卿學(xué)帝王之術(shù)。學(xué)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欲西入秦。辭于荀卿曰:“斯聞得時無怠,今萬乘方爭時,游者主事。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敝燎兀瑫f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jié)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崩钏棺h亦在逐中。斯乃上書勸諫。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復(fù)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遷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有刪改)文本二: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zé)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貴盜糧”者也。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節(jié)選自李斯《諫逐客書》)10.文本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諸侯名士可下A以財者B厚遺C結(jié)之D不肯者E利F劍G刺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萬乘,指諸侯國。戰(zhàn)國時,小的諸侯國稱“千乘”,大的諸侯國稱“萬乘”。B.書,文體名。文中指李斯的《諫逐客書》,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進呈的公文文體。C.皇帝,我國帝制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文中的“皇帝”指的是秦王嬴政。他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D.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貴族的稱呼,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不同。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斯認為將客卿驅(qū)逐出秦國,實際上就是資助敵對國家,損害自己的百姓來讓仇人更加強大。這樣會削弱自己的實力,與諸侯結(jié)怨。B.因李斯上書勸諫,秦王于是下令廢除了驅(qū)逐客卿的詔令,重新恢復(fù)了李斯廷尉的官職。秦國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戰(zhàn)爭,終于兼并了天下。C.韓國人鄭國以修筑灌溉水渠的名義,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fā)覺。秦國的王公貴族以及大臣們請求秦王將這些客卿全部驅(qū)逐出境。D.李斯是楚國上蔡人,早年跟隨荀子學(xué)習(xí)治理天下的帝王之術(shù)。學(xué)成之后,西行前去游說秦王,后成為秦國相國文信侯呂不韋的門客。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秦王欲吞天下,稱帝而治,此布衣馳騖之時而游說者之秋也。(2)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14.李斯為何要離楚事秦?請根據(jù)文本一概括?!敬鸢浮?0.BDE11.D12.B13.(1)秦王想要吞并天下,稱帝治理天下,這正是平民百姓奔走四方、游說之士施展才華的大好時機。(2)物品不是在秦國出產(chǎn),(但是)值得珍視的有很多;士人不是在秦國出生,但是愿意效忠秦國的也很多。14.①留在楚國沒有建功立業(yè)的機會;②秦王有雄心壯志,要把握事秦時機;③想改變自己卑賤貧苦的處境?!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對各國可以用金錢收買的著名人物,就多贈送禮物來收買他們;不能收買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爸T侯名士可下以財者”是定語后置句,“者”后B處斷開;“結(jié)之”是動賓結(jié)構(gòu),“厚遺”是狀語,中間不斷開,“之”后D處后斷開;“不肯者”是“利劍刺之”的主語,表強調(diào),可在E處斷開。故選BDE?!?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的能力。D.“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貴族的稱呼,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不同”錯誤,黔首是戰(zhàn)國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教版數(shù)學(xué)七年級下冊《3.5 整式的化簡》聽評課記錄1
- 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一節(jié)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shè)成就》1課時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quán)利義務(wù)第四課公民義務(wù)第1框公民基本義務(wù)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湘教版數(shù)學(xué)九年級上冊第一章《反比例函數(shù)》復(fù)習(xí)聽評課記錄
-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5課 探尋新航路 聽課評課記錄
- 蘇科版七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3.4.2合并同類項》聽評課記錄
- 通??谛W(xué)一年級口算測試卷
- 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期末復(fù)習(xí)口算練習(xí)題一
- 月業(yè)務(wù)經(jīng)理聘用協(xié)議書范本
- 二手房房屋買賣協(xié)議書范本
- 2024年泰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xué)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樓梯 欄桿 欄板(一)22J403-1
- 學(xué)生綜合素質(zhì)評定與職業(yè)規(guī)劃的關(guān)聯(lián)性分析
- 勞動法培訓(xùn)課件
- PEP人教版小學(xué)英語六年級下冊單詞表(含音標)
- 生殖醫(yī)學(xué)中心建設(shè)驗收標準分析-講座課件PPT
- DB44∕T 1811-2016 石灰?guī)r山地造林技術(shù)規(guī)程
- 慶陽煤炭資源開發(fā)調(diào)研報告
- 橋博常見問題
- 貴州省電梯日常維護保養(yǎng)合同范本
- 《我們的方言》-教案(共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