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過程_第1頁
精神分析的過程_第2頁
精神分析的過程_第3頁
精神分析的過程_第4頁
精神分析的過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神分析的過程ByJane精神分析的過程分為初期、中期和終結期3個階段:初期:對患者是否適合治療進行核對,簽訂治療合約到醫(yī)患之間形成移情關系為止中期:從患者出現(xiàn)移情和阻抗,對移情進行領悟和領悟的修通(對神經(jīng)癥的癥結有所領悟,并將之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的全過程的練習)終結期:化解患者的移情,將分析家視為現(xiàn)實性的對象及解開沖突分析的開始分析初始時的主要工作是選擇適合進行分析的人,并制定與分析相關的必要合約。對患者的選擇決定了治療的成敗,哪些人適合進行精神分析?1、自我強度:A、一般自我機能:通過患病前患者的生活狀況,可以了解他的自我機能。

★能否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或者完成自己的職責★能否長期維持人際關系

★能否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挫折與失敗↓分析過程中能否堅持不懈,順利解決各種困難對嚴重精神障礙、混亂或妄想等自我機能嚴重損傷的患者進行分析十分困難(無法有效利用領悟,支持性心理治療)B、特殊自我機能:★客體關系:患者的人際關系或交際能力醫(yī)患之間的關系通過移情產(chǎn)生情感紐帶(弗洛伊德說,沒有形成移情就無法治療病癥。)患者維持客體關系的能力越大,治療的效果就越好★動機:有尋找令其痛苦的神經(jīng)癥病因和解除沖突的動機,且決心很大,分析是有望的特別強調(diào)的是非語言的無意識動機★悟性:患者對自己內(nèi)心感情變化的洞察力越強,治療就會進行得越順利過分注重現(xiàn)實的患者不適合進行精神分析脫離現(xiàn)實和外部環(huán)境,只熱衷于內(nèi)省的患者也不適合進行分析治療(光說不練)悟性可以有效的表現(xiàn)自身★防御機制的使用:患者有效利用的自我防御機制的種類越多,其效果越好(精神分析時,需要逐漸弱化自我防御機制)★智力:精神分析的患者應具有普通或普通以上智力(自省力、悟性、溝通能力)★對焦慮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只有能夠忍受焦慮或挫折,并為了達到治療目標能夠延期沖動欲望的人,方才適合進行精神分析。但忍受性強的極端受虐人格者除外★他變型與自變型:他變型(只希望改變他人和環(huán)境→分析的長期性)和極端自變型(只注重內(nèi)心世界的體察,領悟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不適合進行精神分析2、本我機能:

★情結越集中在性蕾期或俄狄浦斯期,治療的效果越好(前性蕾期沖動與攻擊性、依賴性、分離性焦慮等有關;性蕾期沖動與性欲、三角關系、罪惡感等有關)

★患者可利用的精神能量狀況3、超我機能:在道德上態(tài)度過分嚴肅和固執(zhí)刻板者;沒有形成社會化所需的道德觀念,超我機能薄弱的人,都不適于精神分析治療4、以往的治療效果5、年齡:其他條件同一的情況下,青壯年(20—40歲)最適于進行精神分析

青少年進行精神分析是否合適?

6、障礙的性質(zhì):

▲暫時性神經(jīng)癥癥狀

▲神經(jīng)癥癥狀持續(xù)多年并成為患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癥狀本身可以為個體帶來快感和滿足

▲疾病的繼發(fā)獲益

均不適合7、現(xiàn)實條件:能否信守合約、時間問題、治療費用、親朋好友鼓勵、支持和幫助、在自身和自身的癥結間保持適度距離(保存精神能量)8、分析家自身因素:受教育程度、能力、日程安排、對收入的期望值、愛和憎、無意識反移情簽訂治療合約及其步驟:1、對精神分析的說明:◆概念:“您一定為這個癥狀吃了不少苦頭,也為莫名其妙的焦慮不安感到困惑吧?不知道您是否聽說過精神分析療法?”“在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里,有我們知曉的一部分,也有我們不知曉的一部分。這后一部分叫做無意識世界。在無意識中,所產(chǎn)生的焦慮是難以理解、難以解決的。有一種探尋無意識內(nèi)容的治療,那就是精神分析。怎么樣,您愿意試一次嗎?方法可以慢慢的教給您。”◆治療方法:“您只要自由的談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即使談話的內(nèi)容讓您感到羞恥或痛苦也沒關系。要坦誠相見,不要對談話的內(nèi)容作任何修飾。作為分析家,我只需要認真地聽,努力地理解,只有在感覺對治療有所幫助的情況下才做適當?shù)慕槿搿8嗟臅r間是聽您講。”◆治療效果:“向您這樣的患者,治愈的例子并不少見??墒牵委煹男Ч蛉硕?,因為在治療中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療效?!薄糁委煏r間:“您也知道,人的心理是深奧多變的,所以無法確定最終的日期。在治療過程當中,還會有一些意外的因素需要考慮進去?!薄叭说臒o意識是深奧的。要探討無意識,需要很長的時間?!?、治療合約:在共同制定治療目標的基礎上,保證精神分析過程中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治療關系A、治療費用:以患者認為此支出不可忽視為宜英國精神分析學會2001年將治療費用限定在每次25—60磅,2003年11月的單次治療費用為50—200美元B、治療時間:

全程:一開始便確定治療期限是不明智之舉頻度:一般以每周4—5次為度每次時間:較合理的時間為45—50分鐘C、缺席的處理:在約定的治療時間內(nèi),不論出席或缺席都應支付治療費D、保護患者的隱私權E、其他因素:環(huán)境、筆錄、接電話分析的中期:出現(xiàn)移情和阻抗及修通的過程1、阻抗(resistance):妨礙分析的所有現(xiàn)象種類(弗洛伊德按原因分5類):A、壓抑阻抗:自我壓抑本我沖動和愿望所產(chǎn)生的阻抗,是自我為了回避沖突所使用的防御機制。B、繼發(fā)獲益阻抗:因疾病癥狀帶來物質(zhì)、社會和心理的利益稱為繼發(fā)獲益。自我因不想放棄這種利益而使用阻抗。C、超我阻抗:在精神分析中,有罪惡感的患者害怕治療的成功。隨著病情好轉,會出現(xiàn)自我破壞行動,導致治療退回到原來的零點位置,是負性治療反應。D、本我阻抗:因強迫性重復和力比多黏著而產(chǎn)生。E、移情阻抗:將分析家看成心目中的愛人或過于畏懼的客體時,都會阻撓自由聯(lián)想。產(chǎn)生阻抗的原因:

●不愿意改變現(xiàn)實生活(習慣痛苦,避免風險)

●不愿意放棄無意識愿望的滿足(依賴性)

●不愿意正視無意識沖突(挑戰(zhàn)、羞恥)應對阻抗的方法:沉默不語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阻抗3種應對方法:●問患者“能告訴我您在想些什么嗎?”讓患者明確,分析家希望患者在治療中將聯(lián)想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這是他應扮演的角色●分析家直接詢問想要知道的問題●等待患者打破沉默,繼續(xù)進行聯(lián)想(最常用)對沉默阻抗加以說明沉默多是移情因素的作用?;颊邔Ψ治黾业姆磻嫉没际?,是幼兒期和父母關系的再現(xiàn)。如果說出心里的欲望或憤怒時,患者害怕受到指責或被拋棄,這是幼時恐懼的再現(xiàn)。

在遇到沉默的阻抗時,分析家應找出與自身的關聯(lián),并可以向患者解釋。認識阻抗:分析家的第一課題“現(xiàn)在,患者是在接近無意識中的有意義的內(nèi)容呢,還是越走越遠?”——越走越遠,則暗藏著阻抗“患者是在每次治療中不斷補充有意義的內(nèi)容,還是只為了打發(fā)時間?”——只為了打發(fā)時間,意味著阻抗

在經(jīng)驗豐富的分析家的指導和監(jiān)督下進行治療,是學習阻抗的的最好方法顯現(xiàn)阻抗:讓患者意識自己“在阻抗什么?”、“為什么阻抗?”和“如何阻抗?”患者“合理的自我”越強,越容易認識阻抗阻抗越明顯,也越容易看出★沉默是耐心等待阻抗顯現(xiàn)的最好方法★通過提問讓患者自己加以說明★以閑聊的方式讓患者說出他忌諱談及的重要問題的主要想法(“我不是讓您說性方面的事情,而是希望您說一下對性難以啟齒的理由?!保锞褪抡撌?,提示患者(“您想回避什么?今天遲到了,又不肯說話,剛才還說忘記了夢的內(nèi)容,看來您是要回避什么。”)治療初期進行阻抗教育合適嗎?有關阻抗的技術規(guī)則:★在分析內(nèi)容之前,先分析阻抗如:手淫和自責是內(nèi)容×

回避的態(tài)度是阻抗√

★在分析本我之前,先分析自我如:“您是被性問題困擾著?!?/p>

×

“好像有什么讓您難以開口?!?/p>

★從表層著手分析如:“今天早晨您在停車場重新體驗到了小時候的委屈?!?/p>

×

“您是不是在停車場跟人生氣了?是不是感到很委屈?是否想到了很多?”

√2、移情(transference):

“自我不應處于被動狀態(tài)。只說出聯(lián)想到的,或者只聽取分析家相關的解釋是不夠的。在此之前,患者會把分析家看成自己幼年期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體會到對那個人的情感,這被稱為移情。移情是非常有價值的治療輔助手段,但同時也會給治療帶來危險。”——弗洛伊德

移情也是一種阻抗,但它不僅僅是分析的障礙物。通過對阻抗的分析,使患者獲得領悟,意識到可以發(fā)現(xiàn)并解除存在于無意識中的早年沖突。1、移情的跡象:發(fā)生正移情或負移情時不同的行動變化A、正移情:▲患者提前到治療室等候分析家▲患者更為注重自己的穿戴和形象▲患者關心治療室的環(huán)境▲患者會做一些與分析家有關的夢▲患者常表示治療效果很好▲即使在家里,也經(jīng)常想起有關治療情景和分析家的事情▲對分析家本人的狀況更加關心B、負移情:經(jīng)常抱怨因治療導致諸多的不方便▲抱怨醫(yī)院的停車場設備陳舊▲抱怨為了抽出時間治療在單位要克服很多困難▲罵別的醫(yī)生▲說起治療失敗的例子▲對治療室的環(huán)境不滿意▲批判精神分析理論▲拖延支付治療費▲做暗示治療費太貴的夢▲常說起在外面與別人吵架的事情▲抱怨分析家冷淡、倦怠、令人畏懼分析家應考慮:“為什么在這時說這種話”“在你心中我是誰?是你內(nèi)心世界的母親、父親,還是……”從提問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移情2、移情的臨床意義:

通往幼兒遺忘癥和幼兒神經(jīng)癥的捷徑幼兒期遺忘→心理沖突的核心→幼兒神經(jīng)癥優(yōu)點:患者把分析家擺在自己母親和父親的位置,這時分析家成為患者的超我,糾正父母在教育中的錯誤;通過移情患者可以全方位的看到自己生活經(jīng)歷的重要部分。危險:患者不認為移情是對過去的再現(xiàn),而認為是現(xiàn)實的體驗。

3、增加移情反應的因素:●分析家對個人情況守口如瓶●分析家對患者的言行保持中立態(tài)度●治療過于頻繁或治療時間過長●分析家對移情現(xiàn)象表示出關切●分析家對患者的移情反應不置可否且不感到焦慮時3、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A、制造分析家內(nèi)心沖突的反移情:分析家將患者錯認為自己內(nèi)在客體的現(xiàn)象

★意識領域的反應——逆反應:情感反應與患者表現(xiàn)的行為和現(xiàn)實情況相符,不影響治療關系。★無意識領域的反應——反移情:可能導致分析家的分析失誤,甚至失敗。反過來,分析家也可以運用反移情去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分析家只有在走出反移情之后,才能意識到它的存在。分析家如何運用反移情去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反移情的前兆:★分析家希望成為患者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希望患者依賴自己★分析家希望自己擁有解決一切問題的能力★分析家有操縱或支配患者的欲望★分析家在為異性患者治療時感到心情愉快★分析家無法治療具有某種沖突或某種障礙的患者★分析家為滿足自己的欲望和好奇心,對患者私生活尋根究底★分析家不愿深究患者的病癥,或不能提出相關問題★無法自如的解析患者的沖突,或想起某一患者就心煩★分析家常出現(xiàn)口誤、失約、算錯治療費★分析家時常講起某個患者,做關于那個患者的夢,或時常想起那個患者的情況★分析家對患者產(chǎn)生憤怒、罪責感、過度同情或擔心、對性方面關心等深刻情感反應如何克服反移情:◆分析家必須接受個人分析◆分析家必須接受他人對自己分析的案例進行督導◆與同事們在非正式聚會上談談自己的治療體驗B、患者制造的反移情角色反應:另一種反移情是患者將自己內(nèi)心客體投射給分析家,讓分析家扮演其中的角色,稱為角色反應的反移情。患者會利用投射認同的防御機制,如故意惹分析家生氣來招致分析家的指責。這類患者因為背負著罪責感,會產(chǎn)生受罰的欲望,所以力圖賦予分析家處罰者的角色。分析家默認并身體力行了患者賦予自己的角色。分析家只有通過分析自己的處罰行為,才能洞察到患者的負罪感和希望被處罰的欲望,也就是說,通過角色分析,分析家可以把握患者的內(nèi)心沖突。4、領悟(insight):自覺認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中的心理及情感上的沖突a、理智領悟:只從表面或者認識層面上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無法解除無意識中的沖突)情感領悟:通過自身的體驗,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铩拔彝蝗幻靼啄f的是什么了?!薄铩皩@個問題,我們以前也談過幾次,但我一直不太理解,現(xiàn)在似乎明白了?!薄铩巴蝗?,一切變得簡單明了了。”★“對,就是這個道理?!薄铩鞍」褪沁@個!”

情感領悟對患者具有重大的治療意義。通常情感領悟在自我無意識沖突的阻抗減弱時產(chǎn)生。因為只有當自我能夠接受曾被回避過的驅力派生物時,才是領悟成為可能,而這些通常要經(jīng)過長期的治療努力之后才能獲得。有時短期治療也能獲得情感領悟:★患者的領悟力強★目前的主要沖突接近意識領域★分析家掌握了患者的沖突核心★患者信任分析家,兩者之間形成了良好的治療關系

理智領悟主要依靠與記憶相關的海馬或顳葉,而情感領悟是無意識情感過程的產(chǎn)物,它廣泛地調(diào)動著大腦的神經(jīng)回路,因而更具有治療效用。單靠頭腦認識來改變?nèi)烁袷鞘掷щy的。只有靠切身體會及心靈認識才能改變一個人。b、始發(fā)領悟(縱向領悟):對病因的領悟,是在思考自己的問題是由過去的某件事或與過去的某人之間的關系中而產(chǎn)生的。動力領悟(橫向領悟):覺察到自己的沖突對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5、修通(working-through):領悟→應用

(時間最長)因為阻止聯(lián)想的自我防御和妨礙治療的阻抗會持續(xù)不斷出現(xiàn),不論領悟到到何種程度,都會有阻止無意識沖動和驅力派生物浮現(xiàn)到意識層面的可能,這就需要分析家反復加以解釋,直到患者對抗的無意識內(nèi)容達到理解和整合為止。分析家應該幫助患者認識幼時的沖動或情結正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復現(xiàn),并從人格結構,即本我、自我、超我機能的角度去闡述問題的實質(zhì)。因此,修通是在取得期望的領悟之后,逐漸反復的擴容患者領悟的過程。

有時,在對現(xiàn)實的移情現(xiàn)象或對患者的過去生活中的沖突進行分析時,修通就開始出現(xiàn)了?;颊叻磸吐?lián)想同樣的內(nèi)容時,伴有情感反應、不斷補充新內(nèi)容和進行新聯(lián)想,則屬于修通過程。為避免分析的單調(diào)乏味,分析家應時常變換角度思考問題、轉換表述方式,或在患者的聯(lián)想內(nèi)容中選擇話題,還可以試著打一些寓意豐富的比喻。當患者利用領悟或修通以及在精神內(nèi)部結構的變化基礎上,為了適應生活而表現(xiàn)出成熟的舉止時,分析家應當予以支持。(強調(diào)過程而不是結果)分析的終結制定分析結束的時間或結束的方式同樣不可忽視。分析的結束方式有多種情況:★因分析成功而自然結束★分析雖沒有成功,但不得不終結★因患者希望終止而結束★因分析家希望終止而結束★雙方協(xié)商后達成結束共識★因患者或分析家一方的客觀情況而不得不終結★雙方?jīng)]有經(jīng)過任何協(xié)商便終結★按照分析過程有計劃的結束分析因患者的人格、癥狀、過去的經(jīng)驗不同,患者對終結分析的反應大致可分為兩種:1、意識到現(xiàn)實原因的反應2、神經(jīng)癥性原因的反應對分析終結的反應1、意識到現(xiàn)實原因的反應▲患者會因療效的不同,對終結分析表現(xiàn)出不同的反應▲影響患者終結反應的另一個現(xiàn)實原因,是患者失去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分析家,尤其是當治療有效時,這種缺失感會更為沉重▲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期間保持健康成熟的適應,但在分別時突然懷疑起自己的能力▲患者如釋重負,覺得自己終于擺脫了時間和金錢的負擔2、神經(jīng)癥性原因的反應決定終結反應最重要的因素是患者如何處理移情。當患者產(chǎn)生強烈的移情反應時,終結反應會表現(xiàn)出較強的神經(jīng)癥性因素。與分析家分離,就如同幼時離開父母一樣,無法滿足神經(jīng)癥移情欲望,甚至產(chǎn)生負移情?!锘颊哒J為,立即結束分析較之經(jīng)歷分離的痛苦要好得多★患者為了減輕終結的痛苦,會利用壓抑、否定、置換或反相形成等心理防御機制★患者因為不想結束分析而引出新問題,借此延長治療時間★患者將心理沖突置換給非分析家的其他人,與他們形成“治療關系”★患者認為治療對自己毫無用處,結束了也無所謂

解除移情需要患者放棄與分析家的客體關系,而失去重要人物時,患者會因客體的重要程度而體驗到程度不同的悲痛。但當悲痛減輕時,患者則會具有與新的客體結成關系的能力。即使失去重要客體也不感到悲痛的人,往往屬于那種經(jīng)常壓抑悲痛情緒的人,以至于這種情緒持續(xù)更長時間,甚至成為神經(jīng)癥障礙的病因。因此,在分析終結時期分析家應為患者提供機會,讓患者將悲傷傾訴出來,便于解決。分析終結的指標:達到或基本達到分析開始時所指定的目標

★患者處于危機狀況時、發(fā)生重大生活變故時,應保持治療關系,不應終結分析

★患者的人格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是精神分析終結的動力指標

★超我機能的變化也是終結分析的指標之一

★患者的無意識中較少使用病理的防御機制,在解決了深層次的沖突之后,可以獨自的分析其他沖突的性質(zhì)和根源,作出的判斷

★患者的癥狀明顯減輕,人際關系有所改善,工作能力提高

終結分析的指標不是指完全消除了沖突,而是指具備了發(fā)現(xiàn)和處理沖突的能力——自身分析(最重要指標)謝謝!客體關系理論的奠基者

----M.Klein武漢中德心理醫(yī)院----曾奇峰"...feelingsofloveandgratitudearisedirectlyandspontaneouslyinthebabyinresponsetotheloveandcareofhismother.Thepoweroflove-whichisthemanifestationoftheforceswhichtendtopreservelife-isthereinthebabyaswellasthedestructiveimpulses,andfindsitsfirstfundamentalexpressioninthebaby'sattachmenttohismother'sbreast,whichdevelopsintoloveforherasaperson.Mypsycho-analyticworkhasconvincedmethatwheninthebaby'smindtheconflictsbetweenloveandhatearise,andthefearsoflosingthelovedonebecomeactive,averyimportantstepismadeindevelopment.Thesefeelingsofguiltanddistressnowenterasanewelementintotheemotionoflove.Theybecomeaninherentpartoflove,andinfluenceitprofoundlybothinqualityandquantity."(fromLove,Hate,andReparation)

作為對母親的愛和關照的回應,嬰兒直接而自然地產(chǎn)生了愛和感激之情。愛的能量—它是保護生命的力量的表象—存在于嬰兒的心中,破壞性的沖動也是如此。在與母親乳房的依附(關系)中,愛的能量發(fā)現(xiàn)了它的第一次重要的表達,并發(fā)展成對母親整個人的愛。我的精神分析工作向我證明,當嬰兒心中愛與恨的沖突升起的時候,喪失所愛的人的恐懼就被激活了,成長的非常重要的一步就完成了。這些內(nèi)疚和痛苦的情感此時便作為一種新的元素,加入到了愛的情感之中。它們變成了愛的與生俱來的一部分,并且深深地影響著愛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一、生平(1882-1960)出生于維也納結婚并生了三個孩子以后開始兒童精神分析與安娜弗洛伊德齊名1910年移居布達佩斯1912年接受S.Ferenczi的精神分析訓練1921年遷居柏林,從事精神分析工作1924年至1925年K.Abraham成為其分析師1926年移居倫敦,直至1960年去世客體關系理論的出現(xiàn),完全地受到了克萊因的工作的深刻影響。克萊因致力于通過她對兒童的觀察和臨床工作,闡釋和擴展弗洛伊德的最初的理論,的確,克萊因的工作作為整體是弗洛伊德的工作的延伸,但通過她的獨一無二的解釋的觀點使其成為了弗洛伊德最初的觀點的變革性產(chǎn)物。克萊因也深深地受到了她的分析師弗倫茨的影響。確實,相對于弗洛伊德的著作,克萊因的觀點的變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許多正統(tǒng)的弗洛伊德主義者排斥她的理論—這一沖突極好地反映在克萊因的“倫敦學派”和維也納學派的分裂上,后者極其緊密地與安娜弗洛伊德的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巳R因和安娜弗洛伊德最初的派別的劃分,導致了這一深刻而持久的“分裂”,這包括在對兒童的治療上的觀點的分歧??巳R因使用游戲治療,并且使用非常接近于對成人使用的解釋技術。安娜弗洛伊德,從另一方面,堅持認為兒童的自我還沒有發(fā)展到足夠做經(jīng)典(精神)分析的程度,取而代之的是,她提倡針對兒童工作的分析師應該更多地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激烈的辯論發(fā)生在二戰(zhàn)中的英國—英國精神分析協(xié)會內(nèi)—這在精神分析團體中導致了目前仍然很明顯的影響深遠的分裂。事實上到現(xiàn)在為止,大部分的精神分析師更接近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學,輕視克萊因和其后的客體關系理論,與此相對,克萊因學派的傳統(tǒng)一般地也妖魔化自我心理學運動。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這種分裂已經(jīng)開始被修復。二、客體關系理論要點客體關系理論學者主張人類行為的動力來自“對客體的尋找”(objectseeking”,亦即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而非弗洛伊德所說的“對快樂的尋求”。像其他重要的精神分析術語一樣,“客體”這個詞匯也來自弗洛伊德。他可以被稱為客體關系理論之父。弗洛伊德是從本能的觀點來闡述客體的定義與特性的:客體是個體力比多投注的對象,包括任何人或者物。本能/驅力的四個要素:沖動能量、來源、目標和客體。嬰兒早期和他們所偏愛的客體建立的關系導致了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內(nèi)在世界的發(fā)展,并影響到他后來的人際關系。

理論的焦點---將精神分析理論中以器官為基礎的發(fā)展階段轉移到強調(diào)個體在人際關系發(fā)展中早期幻想角色的重要性。

客體關系理論相信:人的精神發(fā)展是在很早、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的,人格的發(fā)展與形成是客體關系,尤其是嬰兒與母親關系不斷內(nèi)化的結果,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嬰兒與客體的關系,而非性驅力。客體關系理論較少強調(diào)生物本能的驅力而較注重于人際關系模式的一致性。什么是客體客體(Object):是與主體(Subject)相對應的概念。弗洛伊德最先在討論本能驅力和早期母子關系時引用了這個概念,他認為客體是本能需要滿足的對象,這個客體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在客體關系理論框架里,客體是個體愿望或行為所指向的人,而不是非人化的物。什么是客體關系?客體關系(ObjectRelation):客體關系是指人際關系以及塑造個體當前人際互動特征的既往人際關系在其內(nèi)心世界的殘跡。客體關系理論是“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研究人際關系以及內(nèi)在的精神結構是如何從過去的人際關系中成長起來的一種理論(Kernberg)”。資料來源:正常或患兒童發(fā)展過程觀察。防御機制:投射、內(nèi)射、分離、投射性認同等。治療重點:Oedipus期前嬰兒與母親的“二元關系”。治療策略:治療師的寬容、忍耐、節(jié)制,使患者在退行中重建早年的客體關系,使內(nèi)化的壞客體得以外化、修正。其他重要客體關系理論家MargaretMahler內(nèi)科醫(yī)師、兒童精神分析師。由于她對兒童早期發(fā)展的深入研究,被譽為發(fā)展心理學家。OttoKernberg最有影響的客體關系理論家,現(xiàn)任國際精神分析聯(lián)盟主席。他的最重要的貢獻在于對邊緣性人格的治療與研究。DonaldWinnicott兒科醫(yī)生與兒童精神分析師,主攻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提出的“足夠好的母親”、“支撐性環(huán)境”是客體關系理論的“經(jīng)典”概念。EdithJacobson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她的重要貢獻在于將自我、本我、超我、本能及客體關系等概念進行了有機的綜合,形成所謂“整合模式”。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1客體關系理論認為:個體最初的精神發(fā)展是在非常早、非常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嬰兒從與母親完全共生的狀態(tài),經(jīng)過自我表象與客體表象從熔合到分化,最終完成精神上的個體化與分離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2自閉狀態(tài):從初生到出生一個月。嬰兒的絕大多數(shù)時間用于睡眠,處于一種原始的、虛幻的無指向狀態(tài)。這是一種原始的自戀狀態(tài),基本上沒有客體指向。如果個體在下一個階段的發(fā)展受阻,不曾和母親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從而導致病理性的自閉,這就是臨床上所見到的孤獨癥患者。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3共生狀態(tài):大約從出生后二個月開始,自閉的殼打破,逐漸形成一個積極的、新的保護層,這就是嬰兒與母親的共生圈。共生階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嬰兒與母親(客體)表象的幻想性熔合。在這個階段嬰兒以為他與母親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這種在精神上、情感上對母親照顧的高度依賴以至于嬰兒都意識不到這種照顧的存在。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4母親也以照顧嬰兒為其首要任務,甚至將嬰兒視為自已的一部分。此時,嬰兒通過母親(乳房)對他的撫養(yǎng)來理解外部世界,并由此形成嬰兒最初的自我表象與客體表象(Fairbairn稱之為內(nèi)精神狀態(tài)Endo-psychicSituation)。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5在嬰兒看來,把他喂養(yǎng)得很舒服的乳房(母親)是好,并且是一切好東西的代表。此時,他覺得自己也是好的。這樣嬰兒就形成了一個“好的”自我表象和客體表象。相反,如果嬰兒經(jīng)常被餓著或者沒有得到適時的照顧,嬰兒就會覺得這個乳房是壞的,他自己也是壞的,這樣就形成了“壞的”客體表象和自我表象。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6一個穩(wěn)定而良好的客體關系不僅能根據(jù)嬰兒的不斷變化的需要提供適時的、足夠的照顧,同時還可以讓嬰兒在與客體交往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其自我表象與客體表象。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7個體化與分離:出生四、五個月以后,兒童開始爬并慢慢直立行走,這使他有了關于自身存在的最早感受,這種對自我存在的覺醒稱之為個體化,這是一種內(nèi)在精神自主化的過程。此時,如果母親能及時地滿足嬰兒的這一需要并與孩子保持適當?shù)木嚯x,孩子就可以較好地從與母親的共生圈中走出來,順利開始他的個體化與分離進程。內(nèi)心世界的形成8在完成個體化的同時,兒童還必須經(jīng)歷與母親在精神上的分化、脫離并保持適度距離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這便是所謂分離。一個穩(wěn)定的、正性的客體(母親)表象是順利完成分離過程的基本保證。隨著個體化與分離的進行,兒童逐漸用言語交流代替其它交流方式,超我及自我的各種功能開始發(fā)展,現(xiàn)實原則逐漸替代快樂原則,現(xiàn)實檢驗能力逐步建立。嬰兒的防御機制1投射:嬰兒把自己的某種感受“強加”或“轉嫁”給客體。如:吃得很舒服的嬰兒把他的好感轉嫁到乳房上,于是他認為這個乳房是好的。相反,饑餓的嬰兒也會因其不舒服而認為這個乳房也是壞的。內(nèi)射:嬰兒把從外部世界感受到的事情帶回到自己身上。在內(nèi)射機制作用下,令其受挫折的乳房被內(nèi)化成了內(nèi)在的迫害者。Fairbairn壞客體內(nèi)化,然后壓抑。嬰兒的防御機制2投射性認同:為了緩解內(nèi)在的焦慮與危險,嬰兒將他的感覺外化并經(jīng)外部世界修正后,再重新內(nèi)化,這就叫投射性認同。例如:饑餓的嬰兒將其難受感外化到乳房(客體),然后,這個令他喪氣的乳房再重新被內(nèi)射到嬰兒的內(nèi)心世界。分離:是指嬰兒將有關自我和客體的復雜經(jīng)驗分成幾個可以控制的部分,以便選擇性地保留某部分以避免焦慮的過程。克萊因強調(diào)生命早期的4到6個月的重要性。她認為,嬰兒生命的開始并不是空白的,而是帶有減輕焦慮的遺傳傾向,而嬰兒的這些焦慮則來自經(jīng)驗到生存本能與死亡本能兩股力量的沖突。克萊因的基本假設是:嬰兒即使是剛出生時,就有一種豐富的幻想生活。這些幻想是潛意識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它不同于意識層面的幻想??巳R因認為初生嬰兒潛意識層面具有“好”的“和”壞的形象。例如:一個飽滿的胃就是好的,空腹就是壞的。嬰兒吸吮著指頭睡著了,這意味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