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知識梳理(統(tǒng)編版)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課內(nèi)文言文挖空、知識梳理與過關訓練專題29種樹郭橐駝傳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ǎ┤环?,有類()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币蛏崞涿嘧灾^“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ǎ┣业。ǎ?。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病!敬鸢浮抗荫?,不知始何名。病僂,?。ǜ咂穑┤环?,有類(像)橐駝者,故鄉(xiāng)人號(起外號)之“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確實)當(恰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云。其鄉(xiāng)曰豐樂鄉(xiāng),在長安西。駝業(yè)(以……為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ㄓ樱B(yǎng)(用、使)。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高大)茂,早實(結果實)以蕃(多)。他植者雖窺伺(暗中觀察)效慕(仿效),莫(沒有人)能如也。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繁殖)也,能順木之天(天性,指自然生長規(guī)律),以致(使達到)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性質(zhì)、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經(jīng))然(這樣)已(完),勿動勿慮(惦記),去不復顧(照看)。其蒔(栽種)也若子,其置(放下)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拳曲,伸展不開)而土易(換),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寵愛),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爪,指甲,用作動詞,用指甲摳掐。)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背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治),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統(tǒng)治、治理)人(民)者好煩(繁多)其令,若甚憐(憐愛)焉,而卒(到頭來,最終)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勉勵)爾植,督(督促)爾獲,早繅而(你們的)緒,早織而縷,字(養(yǎng)育)而幼孩,遂(成、養(yǎng)好)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中斷)飧(晚飯)饔(早飯)以勞(慰勞)吏者,且不得暇(空閑時間),又何以蕃(使繁盛)吾生而安吾性耶?故?。ɡЭ啵┣业。ㄆ>耄?。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病R?、通假字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径?,通”爾”,你們?!慷?、古今異義1、故鄉(xiāng)人號之“駝”【故鄉(xiāng)(古義,兩個詞,所以鄉(xiāng)里;今義,指家鄉(xiāng)。)】2、既然已【既然(古義,已經(jīng)這樣;今義,連詞,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論。)】3、去不復顧【去(古義,離開;今義,與“來”相對)】4、不抑耗其實而已【其實(古義,兩個詞,其,它們,實,結果實(名作動);今義,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5、若不過焉則不及【不過(古義,不是過多;今義,連詞,表轉折,只是。)】6、其實害之【其實(古義,兩個詞,其,這,實,實際上;今義,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7、字而幼孩【字(古義,撫育;今義,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8、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小人(古義,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義,人格卑下的人)】9、故病且怠【病(古義,困苦;今義,生物體發(fā)生不健康的現(xiàn)象)】10、得養(yǎng)人術【養(yǎng)人(古義,治理百姓;今義,養(yǎng)活別人)】三、一詞多義1、雖(1)雖窺伺效慕(即使)(2)雖曰愛之(雖然)2、故(1)其土欲故(舊,這里是原來的土)(2)故不我若也(所以)3、實(1)早實以蕃;不抑耗其實而已(結果實,名作動)(2)其實害之(實際)4、若(1)其置也若棄(像)(2)若不過焉則不及(如果)(3)故不我若也(比得上,趕得上)(4)若,作代詞用,是“你、你的”的意思。如《捕蛇者說》:“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5、長(1)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生長)(2)見長人者好煩其令(長,又是官名,古代大縣長官叫“令”,小縣長官叫“長”,名詞用為動詞,治理)6、?。?)病瘺(患,患……病,名作動)(2)故病且?。ɡЭ啵?、而(1)鳴鼓而聚之(表承接)(2)字而幼孩(通“爾”,你們的)(3)旦視而暮撫(表并列,又)(4)而木之性日以離矣(表順接,可譯“于是”)8、然(1)隆然伏行(……的樣子)(2)既然已(這樣)(3)然吾居鄉(xiāng)(然而)9、以(1)早實以蕃(而且,表遞進)(2)以致其性焉爾;搖其本以觀其疏密(來,表目的)(3)而木之性日以離矣(地,表修飾)(4)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把)(5)而卒以禍(因為)(6)又何以蕃吾生(用)10、且(1)無不活,且碩茂(而且)(2)吾小人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尚且)(3)故病且?。ㄓ郑?1、則(1)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2)他植者則不然;則又愛之太恩(卻)四、詞類活用1、名詞活用作動詞(1)病瘺(病:患,患……?。?)名我固當(名:稱呼)(3)早實以蕃(實:結果實)(4)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用爪抓,掐)(5)移之官理可乎(官:做官)(6)見長人者(長:治理)(7)而卒以禍(禍:受到禍害)(8)傳其事以為官戒(傳:作傳)2、名詞活用作狀語(1)旦視而暮撫(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性日以離矣(日:一天天)3、形容詞活用作動詞(1)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壽:活得長久)(2)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4、使動用法(1)以致其性焉爾(致:使……達到)(2)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碩大茂盛)(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結果早;蕃,使……結果多)(4)鳴鼓而聚之(鳴,使……發(fā)出響聲;敲響。聚,使……聚集。)(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繁衍生息;安,使……安定。)5、意動用法駝業(yè)種樹。(業(yè):以……為職業(yè))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官理,非吾業(yè)也【“……也”,表示判斷】2、倒裝句(1)賓語前置①不知始何名【名何:叫什么】②故不我若也【若我:如我】③吾又何能為哉【能為何:能夠做什么】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以何:憑什么】(2)定語后置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經(jīng)營園林游覽和做水果買賣的富豪人家】3、省略句①茍有能反(于)是者②然吾居(于)鄉(xiāng)③而卒以(之)禍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不抑耗其實而已 B.他植者雖窺伺效慕C.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 D.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的辨析能力。古今異義詞做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在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中意義不同,學習過程注意識記,解題注意調(diào)動知識積累、結合句意辨識。A項其實:古義為“它的果實”;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多含轉折意);B項,窺伺:古義,今義都是“暗中觀察”的意思;C項,小人:古義為“小民,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今義與“君子”相對,指人格卑鄙的人;D項,以為:古義為“把……作為”;今義表示認為。故選B?!军c睛】所謂古今異義詞,指形式上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異義詞往往是雙音節(jié)詞,所以看到這種詞,就要仔細區(qū)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組詞的方式來區(qū)分,因為古漢語主要是單音節(jié)詞。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即古今異義。這類詞語在閱讀文言文時要加以注意,平時注意多積累。2.下列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郭橐駝,不知始何名

始:當初,原來B.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孳:滋長、繁殖C.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密:結實D.勖爾植,督爾獲

勖:督促【答案】D【詳解】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課本中的重點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平時學習中,要注意牢記課本中出現(xiàn)的重點實詞,對活用、通假、古今異義等特殊詞語要多加復習。閱讀文言文中,不要死記硬背,要做到字不離句,通過培養(yǎng)語感以加深理解記憶。D項,句意為: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勖:勉勵。故選D?!军c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一定要以熟悉課本為前提。課本的注釋要認真看,課后的練習要認真做。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積累詞語,并能舉一反三,靈活理解,從而提高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3.對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名我固當,②旦視而暮撫﹒③早實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碩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膚以驗其生枯⑧而木之性日以離矣⑨見長人者好煩其令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辨析詞類活用的能力。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偟膩碚f,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動用法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此外,名詞用作狀語的現(xiàn)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在現(xiàn)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①③④⑦均為名詞作動詞;②⑧均為名詞作狀語;⑤⑥⑨均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故選A?!军c睛】古代漢語中詞類活用主要有:1、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做狀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2、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3、形容詞用做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4、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4.下列與“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孽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不得暇C.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忌鷳堰x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這道題重點考查文言虛詞“且”的用法?!扒摇痹谖难晕闹杏腥缦乱饬x和用法:①副詞,將要;將近。②副詞,暫且;姑且。③副詞,尚;尚且。④連詞,又;一邊……一邊。表示并列關系。⑤連詞,而且;況且;并且。表示遞進關系。⑥連詞,即使;即或。表示假設關系、讓步關系。⑦連詞,或者;還是。表示選擇關系。本題,C項,該項與題干中“且”均為“而且”義,表遞進。A項,副詞,將近;B項,副詞,尚且;D項,副詞,尚且。故選C。5.下列句中加點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故鄉(xiāng)人號之“駝” B.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C.不抑耗其實而已 D.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把握。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A項,故鄉(xiāng),古義:所以鄉(xiāng)里(的人);今義: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xiāng),老家。C項,其實,古義:它的果實;今義:副詞,承接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D項,小人,古義:小民;今義:指人格卑鄙的人。故選B。【點睛】古今異義的變化:詞匯的發(fā)展,體現(xiàn)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一、詞義擴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中的“江”“河”與“淮”“漢”并列,指“長江”和“黃河”。“江”和“河”在古代是專有名詞,現(xiàn)在擴大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二、詞義縮小。如,“金就礪則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屬,現(xiàn)在專指黃金。三、詞義轉移。有的詞古今詞義差別很大,詞義發(fā)生了轉移,即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锪?。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負的男子,現(xiàn)在則專指為革命事業(yè)獻身的人。四、感情色彩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識淺陋,并沒有貶義,現(xiàn)在的“卑鄙”則指品質(zhì)惡劣,已變?yōu)橘H義詞。五、名稱說法改變。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稱呼,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換成另一種說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或固定短語中還保留著。如成語“目不識丁”現(xiàn)在已改用“眼睛”一詞。六、詞義弱化。如“很”,古義是兇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xiàn)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xiàn)在表示埋怨、責備。七、詞義強化。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罢D”,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后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八、褒貶有變。如“爪牙”古時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屬于褒義。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爪牙”則是“比喻壞人的黨羽和幫兇”,為貶義。6.下列加劃線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A.郭橐駝(tuó)

病瘺(lòu)

名我固當(dàng)B.早實以蕃(fán)

移徙(xǐ)

使木壽且孳(zī)C.其蒔也若子(shì)

碩茂(shuò)

長人者(zhǎng)D.早繅而緒(sāo)

勖爾植(mào)

輟飧饔以勞吏(yōng)【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漢字字音的能力。要想準確解答此題,考生需要對漢字的構成有所了解,如漢字中百分之八十以上屬于形聲字,故考生可以結合漢字的字形結構來判斷讀音,還可以結合漢字的字義來辨析讀音。D項,“勖爾植”的“勖”應讀xù,意思是“勉勵”。故選D。7.下列對文中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為保護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壘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進植物根部發(fā)育等作用。B.繅,把蠶繭浸在熱水里抽出蠶絲??壗z是制絲的一個主要工序,傳說黃帝之妻嫘祖是養(yǎng)蠶繅絲的創(chuàng)始人。C.鳴鼓,指公開宣布罪狀,加以聲討。例如屈原《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本褪谴艘狻.飧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時亦是招待賓客的兩種禮宴,“飧,客始至之禮;饔,即將幣之禮?!保ㄠ嵭ⅲ敬鸢浮緾【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項,“屈原《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褪谴艘狻卞e誤,屈原這句話的意思是“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zhàn)鼓”,這里的“鳴鼓”意思是“擊鼓”,表示進軍的意思。故選C。8.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的一組是()①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②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③不害其長④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⑤爪其膚以驗其生枯⑥促爾耕,勖爾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知道篩選的依據(jù),如本題“全部表明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的一組”,然后排除與“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無關的句子,這樣就可以選出答案。①說其他種植者效仿卻不得要領,⑤說其他種植者的錯誤做法,⑥說官吏對老百姓的做法。這三項都與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無關。故選B。9.對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

孳:滋長、繁殖。B.根拳而土易

易:更換。C.見長人者好煩其令

煩:厭煩。D.字而幼孩

字:養(yǎng)育?!敬鸢浮緾【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然后根據(jù)實詞在句中的位置來分析用法和意義。C項,“見長人者好煩其令”意思是“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煩”,形容詞作動詞,為使動用法,意思是“使……繁多”。故選C。10.對下列句子中畫線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有類橐駝者

類:似,像B.他植者雖窺伺效慕

效慕:效仿羨慕C.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

天:天性D.故病且怠

病:患病【答案】D【詳解】試題分析:?。焊F困。二、情景默寫11.種樹郭橐駝傳(1)《種樹郭橐駝傳》中寫人們之所以稱呼傳主為“郭橐駝”,是因為他“,,”。(2)《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總結他種樹成功原因的句子是“,?!保?)《種樹郭橐駝傳》中寫郭橐駝種樹時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寫他種完樹后的態(tài)度的句子是“”。(4)《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說其他種樹人“愛之太恩,憂之太勤”的表現(xiàn)除了“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之外,還有“,”。(5)《種樹郭橐駝傳》中,描寫俗吏煩令擾民的神情動作是“,”,將紛紛擾擾,雞犬不寧,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6)《種樹郭橐駝傳》中直接點明作者寫作意圖的句子是:“?!薄敬鸢浮坎E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傳其事以為官戒也【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僂、隆、伏、致、蒔、置、枯、疏密、聚、召、戒。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用最后一句“”直接點出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2)《種樹郭橐駝傳》中,柳宗元借郭橐駝之口講述了種樹之道“,”。(3)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中,郭橐駝在提到自己種樹的四點秘訣時說道,除了要讓樹根得到充分的舒展以外,還要做到:“,,”?!敬鸢浮總髌涫乱詾楣俳湟材茼樐局煲灾缕湫匝蔂柶渑嘤狡渫劣势渲堋驹斀狻勘绢}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1)戒;(2)致;(3)培,筑。三、文言文閱讀(2023春·山東聊城·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江寧之龍蟠,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惫桃病N娜水嬍?,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天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有以文人畫孤癖之隱明告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技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療之: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徸哉洹恫∶佛^記》,有刪改)文本二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摘編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注:①清朝末年,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面八股取士,一面大興文字獄,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B.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C.有以文人畫土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D.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智力,智慧和力量?!读鶉摗贰翱芍^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中“智力”一詞與此處含義相同。B.其實,它結果實?!妒娚接洝贰岸吣艘愿锟紦舳笾砸詾榈闷鋵崱敝械摹捌鋵崱币辉~與此處含義不同。C.雞豚,雞和豬,古時農(nóng)家所養(yǎng)禽畜?!队紊轿鞔濉贰澳r(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中的“雞豚”一詞與此處含義不同。D.飧饔,饔指早飯,飧指晚飯,《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中的“飧”一詞與此處含義相同。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運用排比手法,寫出文人畫士的畸形審美觀,揭露了病梅產(chǎn)生的社會原因和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真實面目。B.文本二采用類比法指明了“養(yǎng)樹”與“養(yǎng)人”的相似性,大量短句的使用既富有節(jié)奏感,也表現(xiàn)了百姓對官府的不滿。C.《病梅館記》是一篇托物言志散文,以梅議政,借治療病梅表達自己解放天性、改革社會的愿望和決心。D.《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諷刺寓言,篇幅雖小但是寓意深刻,作者犀利直白地批評了官吏煩政擾民的行為。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2)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17.請簡要梳理文本二第一段的論述思路?!敬鸢浮?3.B14.D15.D16.(1)文人畫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2)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做官的喜歡多發(fā)政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的樣子,但到頭來卻因此害了他們。17.先總說種樹原則“順木之天”,再細說種樹方法,然后和他植者進行對比指出他植者不如自己的原因,最后表明種植技術并不高深?!窘馕觥?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干),培養(yǎng)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干),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于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tài)了?!耙晕娜水嬍抗埋敝[”是“明告”的狀語,狀中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C;“遏其生氣”與“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結構一致,“遏其生氣”后也應斷開,排除D。故選B。14.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又不是那些忙于賺錢的人能夠憑借他們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可以說是智慧和力量(變得)勢孤力弱、處境危急,戰(zhàn)敗而亡國,實在是不得已。B.正確。它結果實;它(石鐘山命名)的真實情況。句意: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結果實罷了/然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它(石鐘山命名)的真實情況。C.正確。雞和豬;雞肉,豬肉,代指菜肴。句意:不要笑農(nóng)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盛。D.錯誤?!氨P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中的“飧”指飯食。句意:離市太遠盤中沒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陳酒招待。故選D。1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D.“作者犀利直白地批評了官吏煩政擾民的行為”錯誤,此文作者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xiàn)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yǎng)樹”的法則,并由此推論出“養(yǎng)人”的道理,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委婉地批評當時唐朝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故選D。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知”,明白;“明詔大號”,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繩”,約束。(2)“長人者”,做官的;“煩”,多發(fā);“禍”,害。17.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由原文“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可知,先總說種樹原則“順木之天”;由原文“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可知,再細說種樹方法;由原文“他植者則不然……故不我若也”可知,然后和他植者進行對比指出他植者不如自己的原因;由原文“吾又何能為哉!”可知,最后表明種植技術并不高深。參考譯文:文本一江寧的龍蟠里,蘇州的鄧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產(chǎn)梅。有人說:“梅憑著彎曲的姿態(tài)被認為是美麗的,筆直了就沒有風姿;憑著枝干傾斜被認為是美麗的,端正了就沒有景致;憑著枝葉稀疏被認為是美麗的,茂密了就沒有姿態(tài)?!北緛砭腿绱?。文人畫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卻不便公開宣告,大聲疾呼,用(這種標準)來約束天下的梅;又不能讓天下種梅人砍掉筆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條,鋤掉端正的枝條,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態(tài)作為職業(yè)來謀求錢財。梅的枝干的傾斜、枝葉的疏朗、枝干的彎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賺錢的人能夠憑借他們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畫士這隱藏在心中的特別嗜好明白地告訴賣梅的人,(使他們)砍掉端正的(枝干),培養(yǎng)傾斜的側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鋤掉筆直的(枝干),阻礙它的生機,用這樣的方法來謀求大價錢,于是江蘇、浙江的梅都成病態(tài)了,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這個地步?。∥屹I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沒有一盆完好的。我為它們流了好幾天淚之后,于是發(fā)警要治療它們:我放開它們,使它們順其自然生長,毀掉那些花盆,把梅全部種在地里,解開捆綁它們棕繩的束縛;把五年作為期限,一定使它們恢復,使它們完好。我本來不是文人畫士,心甘情愿受到辱罵,開設一個病梅館來貯存它們。唉!怎么能讓我有多一些空閑時間,又有多一些空閑的田地,來廣泛購存南京、杭州、蘇州的病態(tài)的梅樹,竭盡我畢生的時間來治療病梅呢!文本二有人問他種樹種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說:“我郭橐駝不是能夠使樹木活得長久而且長得很快,只不過能夠順應樹木的天性,來實現(xiàn)其自身的習性罷了。但凡種樹的方法,它的樹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來培育樹苗的土,它搗土要結實。已經(jīng)這樣做了,就不要再動,不要再憂慮它,離開它不再回頭看。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么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xiàn)。所以我只不過不妨礙它的生長罷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長得高大茂盛的辦法;只不過不抑制、減少它結果實罷了,也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實結得早又多的辦法。別的種樹人卻不是這樣,樹根拳曲又換了生土;他培土的時候,不是過緊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夠和這種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過于吝惜它們了,擔心它太過分了,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經(jīng)離開了,又回頭去看看。更嚴重的,甚至掐破樹皮來觀察它是死是活著,搖晃樹根來看它是否栽結實了,這樣樹木的天性就一天天遠去了。雖然說是喜愛它,這實際上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這實際上是仇視它。所以他們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做官的喜歡多發(fā)政令,好像是很憐愛百姓的樣子,但到頭來卻因此害了他們。在早上在晚上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yǎng)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粫捍蚬恼芯鄞蠹遥粫汗陌鹫偌蠹?,我們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繁衍生息,使我們民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困苦又疲乏,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它與我種樹的行當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023春·廣東茂名·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忱有經(jīng)世才,浮沉郎署二十年,人無知者,獨夏原吉奇之。洪熙改元,稍遷越府長史。宣德初,有薦為郡守者。原吉曰:“此常調(diào)也,安足盡周君?”永樂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財賦多不理,而江南為甚,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學士楊榮薦,遷忱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諸府,總督稅糧。始至,召父老問逋稅故。皆言豪戶不肯加耗①,并征之細民,民貧逃亡,而稅額益缺。忱乃創(chuàng)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請敕工部頒鐵斛,下諸縣準式,革糧長之大入小出者。忱見諸縣收糧無團局,糧長即家貯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諸縣于水次置囤,囤設糧頭、囤戶各一人,名“轄收”。至六七萬石以上,始立糧長一人總之,名“總收”。民持帖赴囤,官為監(jiān)納,糧長但奉期會而已。忱素樂易。先是,大理卿胡?為巡撫,用法嚴。忱一切治以簡易,告許者輒不省?;蛎嬗摮溃骸肮患昂!背佬υ唬骸昂潆分荚陟畛窈Τ⒚业瓢矒彳娒瘛N恼煌??!奔染萌谓希c吏民相習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騶從,與農(nóng)夫餉婦相對,從容問所疾苦,為之商略處置。其馭下也,雖卑官冗吏,悉開心訪納。遇長吏有能,則推心與咨畫,務盡其長,故事無不舉。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救無輕易忱法。然自是戶部括所積余米為公賦,儲備蕭然。其后吳大饑,道殣相望,課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處處祀之。景泰四年十月卒。謚文襄。(節(jié)選自《明史·周忱傳》)【注】①加耗:古代在租稅正額以外加收的損耗費。(乙)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Q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節(jié)選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18.甲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把這三處標識出來。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撫軍民19.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稍遷,指逐漸提升,與《蘇武傳》“稍遷至移中廄監(jiān)”中的“稍遷”意思相同。B.逋稅,指拖欠租稅,其中“逋”與《陳情表》“責臣逋慢”中的“逋”意思相近。C.故事,意為舊例,與《六國論》“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中的“故事”意思相同。D.生祠,指給還活著的人立祠奉祀,其目的是表示內(nèi)心的感戴和欽敬之意。20.下列對甲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宣德初年,有人推薦周忱擔任郡守,夏原吉說“此常調(diào)也,安足盡周君”,這從側面表現(xiàn)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滿足于擔任郡守一職。B.在升任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諸府期間,周忱創(chuàng)行平米法,命令均攤交納耗米,既減輕了農(nóng)民的賦稅壓力,也保證了朝廷在當?shù)氐亩愵~有所增加。C.周忱時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帶騎馬的隨從,跟農(nóng)夫、農(nóng)婦面對面交談,了解民間疾苦,為百姓謀劃處理問題。D.周忱被彈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李敏不要輕易更改周忱的制度。但從此以后戶部將所積存的余米收為公家賦稅,儲備糧食蕭然無存。21.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皆言豪戶不肯加耗,并征之細民,民貧逃亡,而稅額益缺。(2)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22.周忱為了解決“諸縣收糧無團局,糧長即家貯之”的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民?請簡要概括?!敬鸢浮?8.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撫軍民19.C20.A21.(1)(他們)都說豪富大戶不肯加交損耗費,(官府)只好一并向百姓征收,百姓因為貧困只好逃亡,導致稅額更加不足。(2)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但百姓最終因此受到禍害。22.①在河邊置囤。②讓糧長僅負責按期匯總糧食。③明確百姓交糧的流程。【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胡卿奉救令,責任在于祛除民害;朝廷委任我,只說要安撫軍民?!昂潆分肌闭Z意完整,“敕旨”為一個詞,為“帝王的詔旨”之意,其后斷開;“朝廷命我”中,“朝廷”為句子主語,前邊應斷開;同時,“我”做“命”的賓語,其后斷開。綜上,應斷句為“胡卿敕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撫軍民”。19.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他逐漸升為越王府長史。/并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B.正確。句意:便召父老來問拖欠稅糧的原因。/責備我怠慢不敬。C.“意思相同”錯?!肮适隆?,因此,事情……/舊事。句意:所以事情沒有不能完成的。/屈尊而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D.正確。故選C。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表現(xiàn)了周忱恃才傲物、不滿足于擔任郡守一職”錯誤。夏原吉說:“這不過是正常調(diào)遷,怎能盡周君的才能?”這是從側面表現(xiàn)周忱具有超強的才能,意思是郡守一職不足以令周忱發(fā)揮其才能。故選A。2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耗”,損耗費;“細民”,百姓;“益”,更加。(2)“長人者”,官吏;“憐”,憐愛;“卒”,最終。2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由“遂令諸縣于水次置囤”可得出:在河邊置囤。由“至六七萬石以上,始立糧長一人總之,名‘總收’”可得出:讓糧長僅負責按期匯總糧食。由“民持帖赴囤,官為監(jiān)納,糧長但奉期會而已”可得出:明確百姓交糧的流程。參考譯文:(甲)周忱,字恂如,是江西吉水人,明成祖永樂二年進士。周忱有經(jīng)世之才,在郎署沉浮了二十年,人們都不了解他,只有夏原吉認為他非同尋常。洪熙改元后,他逐漸升為越王府長史。宣德初年,有人推薦他為郡守。夏原吉說:“這不過是正常調(diào)遷,怎能盡周君之才?”永樂五年九月,皇上因天下的財賦大多得不到治理,而江南最為嚴重,便想要找到有才干的重臣前往治理。于是采納大學士楊榮的舉薦,提拔周忱為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各府,總管監(jiān)督當?shù)氐馁x稅糧食。他剛到時,便召父老來問拖欠稅糧的原因。(他們)都說豪富大戶不肯加交損耗費,(官府)只好一并向百姓征收,百姓因為貧困只好逃亡,導致稅額更加不足。周忱于是創(chuàng)行平米法,命令均攤交納耗米。他又請皇上敕令工部頒給鐵斛,交給各縣作為標準樣式,將搞大入小出的糧長革除。周忱見各縣收糧沒有團局,糧長就在其家中貯存(的情況),便說:“這是導致拖欠稅糧的原因?!北懔罡骺h在水邊設圈,每囤設糧頭、圖戶各一人,稱為“轄收”。到有六七萬石以上,才設糧長一人總管,稱為“總收”。人民持帖到囤交糧,官員監(jiān)督他們交納,糧長只是照日期匯總而已。周忱一向追求簡易。在此之前,大理寺卿胡?擔任巡撫,用法嚴厲。周忱一切都力求簡易,對來告發(fā)的人,他常常不理會。有人當面攻擊他:“您不如胡公。”周忱笑道:“胡卿奉救令,責任在于祛除民害;朝廷委任我,只說要安撫軍民。朝廷委任付托的政事不同而已。”他長時間在江南一帶擔任長官,跟當?shù)毓倮舭傩毡舜耸煜?,就像家人父子一樣。周忱時常在村落中巡行,不帶騎馬的隨從,跟農(nóng)夫、農(nóng)婦面對面交談,態(tài)度平和地詢問他們的疾苦,給他們謀劃處理問題他統(tǒng)制部下,即使是低級閑雜的官吏,也都坦誠地詢問,采納他們的意見。遇到有才能的官員,他就推心置腹同他們商量籌劃,務必用盡他們的長處,所以事情沒有不能完成的。周忱被彈劾后,皇上命李敏取代他,敕令他不要輕易更改周憂的制度。但從此以后戶部將所積存的余米收為公家賦稅,儲備糧食蕭然無存。后來吳地發(fā)生嚴重饑荒,百姓道死相望,租稅又依舊拖欠了。人們更加對周忱懷念不已,到處建生祠祭祀他。景泰四年十月,周憂去世。謚號文襄。(乙)問的人說:“把你種樹的方法,轉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嗎?”橐駝說:“我只知道種樹罷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職業(yè)。但是我住在鄉(xiāng)里,看見那些官吏喜歡不斷地發(fā)號施令,好像很憐愛百姓,但百姓最終因此受到禍害。(每天)從早到晚那些小吏跑來大喊:‘長官命令:催促你們耕地,勉勵你們種植,督促你們收獲,早些煮繭抽絲,早些織你們的布,養(yǎng)育你們的小孩,喂大你們的雞和豬?!ㄒ粫海┐蚬恼芯鄞蠹遥ㄒ粫海┣冒鹫偌蠹椅覀冞@些百姓停止吃早、晚飯去慰勞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們繁衍生息,使我們民心安定呢?所以我們既因苦又疲乏。像這樣(治民反而擾民),它與我種樹的行當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2023春·山東淄博·高二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孽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yè)也。然吾居鄉(xiāng),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飱餮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yè)者其亦有類乎?”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眰髌涫乱詾楣俳湟病#ü?jié)選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材料二:趙襄王學御于王良,俄而與良逐,三易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于車人心調(diào)于馬而后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后則欲逮臣,先則恐逮于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調(diào)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保ü?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23.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添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凡御之A所貴B馬體C安于車D人心E調(diào)于馬F而后G可以進速H致遠24.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致,指使達到,與《屈原列傳》“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詞義不相同。B.繅而緒,指煮繭抽絲?!翱墶笔浅榻z的重要工序,指把蠶繭浸在熱水中抽出蠶絲。C.飱餮,指吃飯。其中“飧”指晚飯,“餮”指早飯。從造字法看,兩字均為會意字。D.先,作動詞,指跑在前面,與《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先”詞義不同。25.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一段寫出了郭橐駝種樹與他人種樹的不同之處,批評了“他植者”違反樹木天性的做法。B.材料一第二段中所描繪的那些官吏擾民的行為與第一段中不善植樹者的行為在本質(zhì)上有相似性。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以問者之口表達出“得養(yǎng)人術”的欣喜,以“傳其事以為官戒”表明寫作意圖。D.材料二中,王良認為趙襄王多次比賽都失利,歸根結底是因為他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對手身上。26.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2)趙襄王學御于王良,俄而與良逐,三易馬而三后。27.清人朱一新在《無邪堂答問》中說:“古文參以排偶,其氣乃厚?!闭埥Y合材料一相關語句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敬鸢浮?3.BDF24.D25.D26.(1)栽種時要像對待子女一樣細心,栽好后要像丟棄它一樣放在一邊,那么樹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習性就得以實現(xiàn)。(2)趙襄王向善于駕車的人王良學習駕車,學習不久之后就與他進行比賽,趙襄王換了三次馬,三次都落后了。27.“排偶”指整句。材料一總體上屬于古文,但作者也在其中間雜一些整齊句子,能起到反復強調(diào)、鮮明對比的作用,還能以連續(xù)的短句讓讀者自然感到弊政對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