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河南省盧氏縣實驗高中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鄧小平說:“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磳α?,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么,堅持這種態(tài)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A.經濟建設既要防“左”又要防“右” B.經濟體制改革要勇于嘗試不怕出錯C.拋開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大膽借鑒勇于實踐 D.市場經濟并非資本主義獨有2.《共產黨宣言》提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1895年恩格斯在《〈法蘭西階級斗爭〉導言》中卻指出:“舊式的起義……現(xiàn)在大都陳舊了。如果說在國家之間進行戰(zhàn)爭的條件已經起了變化,那么階級斗爭的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边@一變化表明A.恩格斯主張放棄暴力斗爭的形式B.馬克思主義適應了社會進步的趨勢C.19世紀末社會主義運動走向低潮D.議會斗爭得到各國工人正常贊同3.《重工業(yè)建設五年計劃》:“五年內在湘、鄂、贛區(qū)域由政府投資2.7億余元,建設包括鋼鐵、煤礦、電冶等12項、30余個大型廠礦……五年后(民國三十年)鋼、鐵、銅等類產品應滿足全國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別加大對該地區(qū)煤礦的勘探工作……對我國特產而世界急需的鎢、銻、錫等,由中央統(tǒng)制對外貿易?!睆牟牧峡梢夾.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zhàn)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轉向經濟建設C.一五計劃以側重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主 D.中共已完全丟失了南方根據地4.下圖為1957年和1986年無錫農戶家庭收入情況統(tǒng)計。這種變化說明A.產業(yè)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B.對外開放擴大收入來源C.農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農業(yè)生產受到嚴重沖擊5.下圖是公元前三世紀末期的中國局勢圖,最終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薄扒刂龋垲呿溨缫??!薄俺茸娉鲎缘垲呿湼哧?。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睋丝芍?,司馬遷A.主張對邊地民族加強管控 B.強調華夏族的統(tǒng)領地位C.認識到宗法制影響力較大 D.倡導華夷同源的歷史觀7.漢初,絲織品專供貴族消費。到漢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絲文繡。這一變化反映了A.貧富差距進一步縮小 B.等級觀念的消亡C.先進紡織技術的推廣 D.平民政治的發(fā)展8.下表是歐美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shù)表(100=每個農業(yè)男工每年凈生產一千萬卡植物性熱量),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工業(yè)革命與農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 B.英國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C.美國的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D.西方大國基本實現(xiàn)工業(yè)化9.有學者認為:無論在風格和內容上,一些寫作都十分專注于表達作者的觀點,從而失去了思想與事件的交流,或者可以說他們從未打算過嘗試交流:這種“自我迷戀”是以犧牲讀者為代價的。材料反映的文學流派是A.新古典主義B.浪漫主義C.現(xiàn)實主義D.現(xiàn)代主義10.春秋末年,一些諸侯國內出現(xiàn)了一種官吏性質的家臣,這種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糧食為俸祿。這說明了A.君主專制權力強化 B.家國政治影響深遠C.官僚政治初步顯現(xiàn) D.分封制度徹底瓦解11.中英《天津條約》明確規(guī)定:兩國“約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規(guī),亦可任意交派秉權大員,分詣(去)大清、大英兩國京師”,并對駐外公使待遇、來往禮節(jié)做了規(guī)定。這反映出A.清廷舍棄了傳統(tǒng)華夷觀 B.清朝利用國際法維護利權C.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 D.中英間形成平等外交關系12.蘇格拉底說:“人知道自己便會享受許多幸福,對于自己有錯誤的認識便會遭受許多禍害。至于沒有自知之明而對自己的能力有錯誤的認識的人,……他們不但不能獲得好的東西,反而要陷入災禍之中?!毕铝羞x項對蘇格拉底幸福觀的理解正確的是A.人既要自由也要自律 B.重視人的價值和打破神的權威C.倡導幸福從知識中來 D.追求理性而完全否定感官幸福13.下列各選項中,中外著作創(chuàng)作于同一世紀的是A.魏源《海國圖志》與達爾文《進化論》B.嚴復《天演論》與貝克特《等待戈多》C.徐光啟《農政全書》與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D.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與盧梭《社會契約論》14.毛澤東在多次談話中做出判斷,“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成分正在發(fā)生變化,一部分人減少了,一部分增加了”,“減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間派”,“在新的形勢面前,全國各階級、各黨派必須考慮自己的立場,計算將來出路?!泵珴蓶|所說的“新的形勢”是指A.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B.中日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銳C.人民解放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D.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5.在某次會議上,列寧提出“代表大會正用這種辦法來調整無產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關系,并且相信,用這種辦法一定能夠在無產階級和農民之間建立起牢固的關系?!薄斑@種辦法”指的是A.實行固定糧食稅 B.實行國家資本主義C.實行自由貿易 D.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16.1970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闡述了新時期美國對外政策綱領,強調“伙伴關系、實力、談判”三原則,以現(xiàn)實主義立場重新界定了美國與盟國的關系,突出了外交在實現(xiàn)國家利益目標中的作用。這表明當時美國A.外交戰(zhàn)略發(fā)生根本變化 B.力圖擺脫內外交困的局面C.放棄與蘇聯(lián)的爭霸斗爭 D.經濟陷入了“滯脹”狀態(tài)17.有學者總結甲午戰(zhàn)爭中國存在七誤:一誤于戰(zhàn)前對朝鮮問題始終猶豫不決;二誤于日軍侵朝時無備戰(zhàn)決心;三誤于平壤戰(zhàn)役的用人不當;四誤于國境線上的倉促布防;五誤于大連旅順迅速陷落;六誤于北洋艦隊困守威海;七誤于不敢堅持長期抗敵。這學者旨在A.指出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 B.強調改革是重振國威的關鍵C.強調清政府腐朽是戰(zhàn)敗主因 D.突出中國軍備遠遠落后日本18.下圖為創(chuàng)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畫《鳥兒與草人》。該漫畫反映了A.農村生產關系正發(fā)生重大變革B.農業(yè)合作化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C.國家集中力量進行工業(yè)化建設D.國民經濟徹底恢復19.“君主近臣,代起執(zhí)政,品位既高,退居閑曹。”這種情形以漢武帝為例的話,下列哪一項的敘述是正確的A.尚書被中書取代B.重用近臣,攘奪相權,朝廷始分內外朝,丞相屬外朝C.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D.將相權一分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權20.英國《金融時報》:“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yè)有三次創(chuàng)業(yè)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這三個創(chuàng)業(yè)高潮點的動因分別是A.建立4個經濟特區(qū)、鄧小平南方講話、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B.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三個代表理論的提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C.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開放開發(fā)上海浦東、確立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D.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1.如圖是1938年發(fā)表的時政漫畫,漫畫中的章魚得意洋洋。對該漫畫內容解讀正確的是A.國際聯(lián)盟支持日本擴大戰(zhàn)爭B.日本美化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C.中國戰(zhàn)場的形勢處于危急關頭D.持久戰(zhàn)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22.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遂將儒家倫理道德建立在簡易的哲學基礎上,使人人可行,以此糾正宋明以來程朱理學煩瑣、僵化的流弊。該思想家是A.陸九淵 B.王守仁 C.黃梨洲 D.顧亭林23.以下食物在我國漢族地區(qū)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24.圖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發(fā)生于A.法國大革命中 B.聯(lián)邦德國境內 C.20世紀中期 D.歐盟東擴過程25.澳大利亞人維杜卡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居住北京達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報道、通訊與日記成為研究這一時期中國歷史的重要素材。其中應不包括A.火燒圓明園的現(xiàn)場報道 B.八國聯(lián)軍侵華的照片C.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宣誓的照片 D.五四運動的有關報道26.1919年,列寧認為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俄國可以不經過一定的過渡時期而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其實踐A.加速了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 B.調動了人民大眾的生產熱情C.進一步鞏固了工農革命聯(lián)盟 D.最終激化了俄國的社會矛盾27.“為了大小國家都能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必須成立一個具有特定盟約的普遍性的國際聯(lián)盟?!苯邮芎蛯嵺`此提議的是A.巴黎和會 B.華盛頓會議 C.慕尼黑會議 D.開羅會議28.關于商鞅變法,歷史上爭議頗多。朱熹從儒家傳統(tǒng)出發(fā),評價商鞅的改革說:“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以下商鞅變法的措施中,為儒家傳統(tǒng)所能接受的是()A.廢井田,開阡陌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C.獎勵軍功 D.“燔詩書而明法令”29.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德國1960年為1.7%,1970年為2.7%,1980年為3.3%。法國1960年為4.9%,1980年為5.1%,1985年為35%,1990年為3.4%。據此可推知A.國家干預經濟刺激了經濟發(fā)展 B.西方社會福利覆蓋面逐步擴大C.福利國家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xiàn) D.經濟危機導致西歐陷入了困境30.德國經濟史學家貢德·弗蘭克研究表明。17、18世紀,歐洲和日本有48000噸白銀流入中國,中國自產和從東南亞、中亞輸入的白銀約10000噸,中國市場上流通的白銀約占同期世界有記錄的白銀產量一半。這一現(xiàn)象表明當時中國A.居于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 B.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經濟發(fā)展引領了世界湖流 D.白銀已成為普遍流通貨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珍珠港事件后,日本曾一度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占據主動,從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5月底,日本占領了東南亞和西太平洋的廣大地區(qū),并重創(chuàng)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和英國遠東艦隊。然而,由于日本將戰(zhàn)線拉的過長,人力、物力資源十分窘迫,相反美國所具有的巨大經濟潛力,使美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得到了恢復。1942年初開始,美國以四艘航母為基礎加大了對日軍太平洋基地的轟炸,戰(zhàn)場形勢逐漸變得對日本不利。1942年5月,日本大本營為了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派出一支龐大艦隊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引誘美國海軍出來決戰(zhàn)。美軍則早已獲得日軍進攻中途島的情報,集中兵力對日本艦隊進行了伏擊,日軍遭到了重創(chuàng)。此后,日軍喪失了在戰(zhàn)爭初期奪得的海、空控制權以及戰(zhàn)略進攻能力,轉而采取守勢?!幾詶顫蓚ァ?0世紀國際關系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發(fā)動中途島海戰(zhàn)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途島海戰(zhàn)的影響。32.孔子應該是世界人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韓稱孔子應是“世界人”漢字屬東亞共同財產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首爾大學名譽教授趙東一最近出版《東亞文明論》一書。書中提出漢字屬于東亞文明的共同財產,并強調東亞的幾個國家同屬漢字文化圈。趙東一在書中對東亞文明的儒、道、佛進行了說明。他在第一章就提出一個容易引發(fā)爭議的問題——“孔子是哪國人?”他解釋說,孔子原來是魯國人,500年后成為中國人,又過了500年成了東亞人,現(xiàn)在是要讓孔子成為世界人的時候了,為此東亞人應該共同努力,就像蘇格拉底是希臘人也是歐洲人,最后成為世界人一樣。報道還稱,趙東一在書中將中國、韓國、日本和越南等國家劃為“東亞文明圈”成員,并表示東亞文明是所有“東亞文明圈”成員的共同財產。趙東一強調,雖然東亞各國還存在歷史和領土紛爭等政治問題,但通過共同制定大學課程和加強人員交流等,首先實現(xiàn)“東亞文化共同體”還是有可能的?!?010年7月13日《環(huán)球時報》第3版(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孔子是如何從“魯國人,500年后成為中國人”的?(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說的“蘇格拉底是希臘人也是歐洲人,最后成為世界人”?(3)基于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如何看待材料中關于孔子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茶館是成都人休閑娛樂之地,無論是上層精英還是下層民眾、富人還是窮人、閑人還是忙人,都在茶館這個公共空間里活動:人們去茶館會友、交易、推銷、賣藝、閑聊,或無所事事、觀看街頭行人,后來,有人在茶館討論時事、宣傳演講、發(fā)動民眾。晚清以來,茶館一直被地方政府批評為“秩序不良”之地,1903年,剛建立的成都警察公布了茶館規(guī)則以約束茶館。1916年警察制訂新的控制條文,申明任何表演都不得有“淫蕩”的語言和動作,否則將被禁止。茶館雖經常藐視規(guī)章,但也力圖改變面貌以迎合時尚.1912年陶然亭茶館開張,特設有一球房,據稱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娛樂,還提供電話、報紙和食品等服務。有些茶館還把話劇引入成都舞臺。如今,茶館仍然是大多數(shù)市民最能接受的公共生活空間?!幾酝醯选抖兰o初的茶館與中國城市社會生活——以成都為例》材料二1650年,牛津開設了英格蘭第一家咖啡館,之后,咖啡館吸引了貴族、文人、學者、科學家、商人等不同群體的光顧與參與咖啡館顧客們彼此之間相互平等、包容而開放,不論政治、宗教話題,或科學、文學、商業(yè)話題都可討論。17世紀中葉后.英國政局動蕩,一些咖啡館俱樂部時常在咖啡館內對政治、宗教等嚴肅話題進行計論,新舊社會階層在咖啡館中試圖引導社會群體為其代言的政黨服務,咖啡館內各種新聞信息的易取得性、政治化、謠言化,使政府加強對咖啡館內信息傳播的管控。18世紀,期刊雜志報紙在咖啡館中流轉,成為顧客爭相取閱的對象。此外,咖啡館被英國人視為增進知識、培養(yǎng)技藝的重要場所,過去專屬于知識精英的各種專業(yè)學問都能在此獲得有效傳播?!幾酝鹾朴睢督缙谟Х瑞^文化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初成都茶館發(fā)展的主要原因。(2)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況英國咖啡館和成都茶館的共同特征,并簡要說明兩者對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意思是鄧小平對待“證券、股市”這些資本主義的事物友好進行大膽嘗試,敢于借鑒,故選C;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材料是對“證券、股市”的引進,不是體現(xiàn)經濟體制的嘗試,B錯誤;材料并不是講市場經濟,D錯誤。2、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強調的是暴力革命。而材料“如果說在國家之間進行戰(zhàn)爭的條件已經起了變化,那么階級斗爭的條件也同樣起了變化”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這時認為階級斗爭并不是進行社會變革的唯一手段,說明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特點,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體現(xiàn)的是馬克思認為階級斗爭并非是唯一手段,但是不能說明馬克思放棄暴力革命手段,A選項排除;材料無法得出19世紀社會主義運動走向低潮的結論,C選項排除;D選項說法過于絕對,當時俄國的部分革命黨人還是主張暴力革命的,排除。3、A【解析】
由材料信息“五年后(民國三十年)”可知《重工業(yè)建設五年計劃》中制定計劃時間應當為民國二十五年,即1936年。結合材料內容可知此時政府正在為抗日展開經濟備戰(zhàn),A正確;抗戰(zhàn)時期政府的工作重心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轉而進行經濟建設,B錯誤;一五計劃的時間是1953年到1957年,與題干時間不符,C排除;材料中沒有涉及中共根據地,D排除。故選A。4、A【解析】
材料圖示可知,1986年工資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趨勢,家庭經營收入呈上升趨勢,表明農戶家庭收入來源發(fā)生了改變,表明產業(yè)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故A選項正確;材料內容主要體現(xiàn)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后,產業(yè)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而不是強調對外開放,故B選項錯誤;材料無錫農戶家庭收入分類變化,沒有體現(xiàn)農民生活水平,故C選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農業(yè)生產是否受沖擊的信息,故D選項錯誤。5、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賭徒試圖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時間時在公元前三世紀末,換算成年代為公元前200年左右,據所學知識可知為戰(zhàn)國末年,統(tǒng)一中國的是秦國;再根據圖片信息可知是③,①燕國,②趙國,④楚國,故本題選C。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秦的統(tǒng)一6、D【解析】
司馬遷認為匈奴、越、秦、楚等都屬于黃帝后裔,體現(xiàn)了華夷同源的歷史觀,故選D;材料只是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國家的起源接近,沒有體現(xiàn)對邊地民族加強管控,不能說明華夏族處于統(tǒng)領地位,排除AB;材料主旨與宗法制無關,排除C。故選D。7、C【解析】
漢代絲織品從專供貴族消費到人人可用,反映出紡織技術的發(fā)展和絲織品產量的增加,C項正確;人人可以衣絲不能說明漢代中后期的貧富差距縮小,A項錯誤;漢代社會等級觀念并未消亡,B項錯誤;絲織品應用的增多不能說明平民政治的發(fā)展,D項錯誤。8、A【解析】
根據材料數(shù)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很多國家都處于工業(yè)革命時期,因此工業(yè)化帶動各國農業(yè)的機械化,促進了農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即工業(yè)革命與農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A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美國出口貿易額超過英國,英國逐漸喪失“世界工廠”地位,材料數(shù)據只是體現(xiàn)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shù),無法得出英國失去“世界工廠”地位的結論,B項錯誤;材料數(shù)據只是體現(xiàn)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shù),沒有體現(xiàn)美國國際地位,C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五國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指數(shù),沒有體現(xiàn)西方大國的工業(yè)化,D項錯誤。9、D【解析】
現(xiàn)代主義文學注重藝術形式與藝術技巧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出隨意性、不確定的特征,在寫作手法上表現(xiàn)出無選擇性、無中心意義、無完整性,甚至是“精神分裂式”的表述特征。根據材料“一些寫作都十分專注于表達作者的觀點,從而失去了思想與事件的交流,或者可以說他們從未打算過嘗試交流”可知屬于現(xiàn)代主義文學特征,D選項符合題意。新古典主義文學。古典主義文學的藝術特征:第一,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汲取藝術形式和題材。第二,有一套嚴格的藝術規(guī)范和標準。第三,主張語言準確、精煉、華麗、典雅,表現(xiàn)出較多的宮廷趣味。第四,人物塑造類型化,A選項排除。浪漫主義文學以現(xiàn)實為基礎,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絢麗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追求,B選項排除?,F(xiàn)實主義側重如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客觀性較強。它提倡客觀地、冷靜地觀察現(xiàn)實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加以描寫,力求真實地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C選項排除。10、C【解析】
根據材料“一種官吏性質的家臣”,特點是“不再有封地,而以糧食為俸祿”,說明分封制遭到破壞,貴族政治趨于瓦解,這說明官僚政治初步顯現(xiàn),C項正確;君主專制權力出現(xiàn)并強化是秦朝及秦朝后,A項錯誤;家國政治的主要特點是家族和政權的結合,材料沒有體現(xiàn)家國政治的影響,B項錯誤;材料內容體現(xiàn)了分封制遭到破壞,但不能體現(xiàn)其徹底瓦解,D項錯誤。11、C【解析】
侵華戰(zhàn)爭勝利后,英國在條約中明確派駐公使入駐北京,這反映了英國謀求擴大侵華權益,C正確;A表述絕對,排除;B與題無關,排除;中英兩國在外交上并不平等,排除D。12、C【解析】
根據材料“人知道自己便會享受許多幸?!薄皼]有自知之明而對自己的能力有錯誤的認識的人,……他們不但不能獲得好的東西,反而要陷入災禍之中”可知,蘇格拉底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即幸福從知識中來,C正確;A是康德觀點,排除;B項是文藝復興的主張,排除;D表述絕對,而且與蘇格拉底幸福觀無關,排除。13、A【解析】
魏源《海國圖志》與達爾文《進化論》都寫于19世紀,故A正確;嚴復《天演論》寫于19世紀,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寫于20世紀,故B錯誤;徐光啟《農政全書》寫于17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寫于19世紀,故C錯誤;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寫于17世紀,盧梭《社會契約論》寫于18世紀,故D錯誤。14、C【解析】
“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農村”屬于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這一背景,故A項排除?!爸腥彰褡迕艿娜找婕怃J”體現(xiàn)的是抗日戰(zhàn)爭,應該是地主階層也會投身抗日,因此,中共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地主應該是增多,而不是減少,故B項排除;“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意味著公有制經濟的確立,地主階級被消滅了,“減少”是對的。但是不可能增加中間派,因為作為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群體的“中間派”也“消失”了,故D項排除;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地主階層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進行以及解放區(qū)土改的進行,地主是減少了,但同時,在國與共之外的“中間派”增多了,廣大的民主黨派從起初的對國民黨統(tǒng)治抱有幻想,鼓吹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到與國民黨決裂,最終投向中共,經過這樣的轉變。毛澤東也正是基于“中間派”立場的變化,才描述該時期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變化,故C項正確。點睛:注意題干的關鍵語句,從毛澤東的話里,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減少的是地主,增加的是中間派”的具體含義?!驹斀狻空堅诖溯斎朐斀猓?5、A【解析】
根據材料“調整無產階級和農民之間的關系……在無產階級和農民之間建立起牢固的關系”結合所學可知,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的作法傷害了農民利益,故列寧在推行新經濟政策中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以緩和農民的對立情緒,故A項正確;實行國家資本主義體現(xiàn)在工業(yè)領域,排除B項;自由貿易涉及商品交換領域,與農民利益無關,排除C項;分配體制的變化與農民利益無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16、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尼克松上臺后美國面臨諸多問題:經濟上美國出現(xiàn)“滯脹危機”,軍事上陷入越戰(zhàn),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美國與歐日盟國的關系矛盾重重,中美關系依舊緊張,故在內外交困的局面中提出三原則,即建立伙伴關系,繼續(xù)保持軍事實力,同共產黨國家談判分歧,B項符合題意;美國意圖稱霸全球的外交戰(zhàn)略并未發(fā)生根本變化,排除A項;美國并未放棄與蘇聯(lián)進行爭霸,排除C項;經濟陷入了“滯脹”狀態(tài)僅是美國所面臨問題的一方面,排除D項。故選B。17、C【解析】
有學者總結甲午戰(zhàn)爭中國存在七誤,總體是清政府戰(zhàn)前判斷失誤、戰(zhàn)爭中指揮失誤,即清政府腐朽是戰(zhàn)敗主因。故答案為C。該學者主要是總結了甲午戰(zhàn)爭戰(zhàn)敗的原因,沒有體現(xiàn)要結束專制政體的必要性和主張進行改革,排除AB項;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存在失誤并不意味這當時中國的軍備遠遠落后于日本,排除D項。故選C。18、A【解析】
根據漫畫,一只鳥兒落在田間衣帽破爛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著幾位衣著光鮮、笑逐顏開的農民,他們推著白行車,牽著牲口,手里提著新買來的東西。鳥兒對草人說:“我過去一直以為你是農民,現(xiàn)在農民可不像你這個樣兒了。”這幅漫畫反映了土地改革后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A項正確;農業(yè)合作化運動、工業(yè)化建設始于1953年,排除B、C兩項;國民經濟徹底恢復的時間是1952年底,排除D項。19、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來的大臣的權力,漢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這一主旨,故B項正確;A項不屬于漢代的內容,排除A項;以三公決策,輔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強皇權的主旨,故C項錯誤;D項是唐朝的內容,排除D項。20、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擴大企業(yè)自主權是在1984年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在2001年,D項所有內容的時間恰好與材料的時間限定對應一致,故選D。4個經濟特區(qū)在1980年就已設立,與材料“1984年”的時間設定不一致,排除A;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確立是在1992年,與材料“1984年”的時間限定不一致,排除B;浦東開放是在1990年,與材料“1992年”的時間限定不一致,排除C。21、C【解析】
漫畫中,日本以八爪魚的形象出現(xiàn),其中它的四個觸角已經將中國的上海、蒙古、東北、華北四個地區(qū)牢牢纏住,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其他四個觸角還在向外延伸,而站在一旁的國際聯(lián)盟睡一副驚訝但又無動于衷的形象出現(xiàn),聯(lián)系所學,1938年,日軍正處于瘋狂進攻階段,中國大片國土淪亡,故選C;國際聯(lián)盟并沒有支持日軍,排除A;漫畫描寫了日軍的貪得無厭,并沒有美化日軍,排除B;材料看不出日軍的氣焰被打擊,因為“四個觸角已經將中國的上海、蒙古、東北、華北四個地區(qū)牢牢纏住”,排除D。故選C。22、B【解析】
王守仁即王陽明是明朝時期的大儒,強調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突出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對宋明理學求理繁瑣弊端的糾正,B正確;陸九淵是南宋時期的思想家,與材料時間不符合,A排除;黃梨洲即黃宗羲抨擊君主專制制度,強調的是工商皆本,不符合題意,C排除;顧亭林即顧炎武強調的是經世致用思想,不符合題意,D排除。【點睛】本題關鍵信息是“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識的自覺性和實踐性,遂將儒家倫理道德建立在簡易的哲學基礎上”,結合王陽明的思想分析即可。23、B【解析】
①瑪雅人的玉米是在明清時期傳入我國;②大米,我國原始社會的河姆渡人就開始種植水稻;③美式漢堡包是改革開放以后,傳入中國;④游牧民族奶酪是最早出現(xiàn)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中。按照時間順序為②④①③,故答案為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24、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Zone”是占領區(qū)、分成區(qū)的意思。另外圖中有“Berlin”即“柏林”,結合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指當時的蘇聯(lián))的信息,德國被分區(qū)占領時間是在20世紀中葉,C選項符合題意。AB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25、A【解析】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維杜卡1897——1920年居住在北京,他不可能現(xiàn)場報道火燒圓明園,A符合題意,故選A;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19年五四運動,BCD都發(fā)生在維杜卡在北京居住期間,都可成為維杜卡報道的素材,不符合題意,排除。26、D【解析】
1919年到1921年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最大的特征就是試圖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最終引發(fā)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D正確;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A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措施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排除;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發(fā)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C排除。故選D。27、A【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是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在巴黎和會上的“十四點原則”的部分內容,所以該觀點是在巴黎和會,答案為A;材料提到的國際聯(lián)盟成立于1920年,華盛頓會議召開于1921年,慕尼黑會議是1938年召開,開羅會議是1943年召開,BCD均比國際聯(lián)盟成立的時間晚,排除。28、B【解析】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強調民本,商鞅變法中的獎勵耕織最符合儒家思想,B正確;A是承認土地私有,排除;C是軍事上的措施,排除;D是思想上的措施,排除。故選B。29、C【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二戰(zhàn)后西方國家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較高,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是七十年代許多國家經濟進入“滯漲”狀態(tài);80年代以后,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減少福利開支,國家經濟開始復蘇,故C符合題意;據材料“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并結合所學可知,社會保障支出增加了國家的財政負擔,制約了國家經濟的發(fā)展,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福利覆蓋面”,B與題意無關;據材料可知,材料強調的是“社會保障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D不是材料主旨。30、A【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工業(yè)革命前,中國在對外貿易中長期居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銀流入中國,表明中國居于世界貿易的中心地位。A正確;明朝對外貿易不是只外銷農產品,還有大量的手工業(yè)品,B排除;此時歐洲處于工業(yè)革命的前夜,中國還是落后的小農經濟居于主導地位,C排除;在明朝中后期,白銀成為中國的常用流通貨幣,但題干沒有體現(xiàn)國內的“流通貨幣”,D排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美國的軍事力量逐漸恢復,戰(zhàn)場形勢逐漸不利于日本;試圖解除美軍艦隊對日本的威脅;中途島戰(zhàn)略地位重要;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出海決戰(zhàn),而日本即可以優(yōu)勢力量將美軍艦隊殲滅;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國際形勢對日本不利。(2)日本??哲姄p失慘重,開始喪失戰(zhàn)略主動權;美軍掌握了太平洋戰(zhàn)場的主動權;中途島戰(zhàn)役是太平洋戰(zhàn)場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轉折點?!窘馕觥?/p>
(1)據材料“美國所具有的巨大經濟潛力,使美國的軍事力量迅速得到了恢復。1942年初開始,美國以四艘航母為基礎加大了對日軍太平洋基地的轟炸,戰(zhàn)場形勢逐漸變得對日本不利”可知美國的軍事力量逐漸恢復,戰(zhàn)場形勢逐漸不利于日本;根據材料“1942年5月,日本大本營為了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派出一支龐大艦隊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引誘美國海軍出來決戰(zhàn)?!苯Y合所學可以從試圖解除美軍艦隊對日本的威脅;引誘美國太平洋艦隊出海決戰(zhàn),而日本即可以優(yōu)勢力量將美軍艦隊殲滅;另外還可以根據當時歷史背景從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國際形勢對日本不利方面分析回答。(2)據材料“美軍則早已獲得日軍進攻中途島的情報,集中兵力對日本艦隊進行了伏擊,日軍遭到了重創(chuàng)。此后,日軍喪失了在戰(zhàn)爭初期奪得的海、空控制權以及戰(zhàn)略進攻能力,轉而采取守勢。”結合所學從日本??哲姄p失慘重,開始喪失戰(zhàn)略主動權;美軍掌握了太平洋戰(zhàn)場的主動權;中途島戰(zhàn)役是太平洋戰(zhàn)場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轉折點等方面分析。32、(1)說明:孔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魯國人。在當時列國紛爭、社會轉型之時,孔子針對禮崩樂壞的春秋亂局,提出了以“禮”和“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隨著漢朝大一統(tǒng)政權的重建與國力的強盛,漢武帝時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儒學定為官學,從此儒學成為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和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影響廣泛深遠。所以,從思想文化的角度來說,孔子就從“魯國人”成為了一個“中國人”。(2)理解:古代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源地,以蘇格拉底等人為代表的希臘羅馬文化,經過文藝復興得以發(fā)揚光大,成為歐洲文明的源頭?,F(xiàn)代世界歐洲文明占據重要地位,故蘇格拉底是希臘人,也是歐洲人,最后成為世界人。(3)觀點;史實;論述;組織【解析】
(1)說明:依據材料“孔子原來是魯國人,500年后成為中國人”和所學從孔子生活的時代、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提出的思想主張以及漢代儒學的創(chuàng)立并成為歷代王朝的統(tǒng)治思想和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說明。(2)理解:依據材料“蘇格拉底是希臘人也是歐洲人,最后成為世界人一樣”和所學可知古代希臘時期蘇格拉底等人為代表的希臘羅馬文化,經過文藝復興得以發(fā)揚光大,成為歐洲文明的源頭回答即可。(3)本題屬于開放題型,首先要對材料中看待孔子的觀點進行提煉,然后結合所學對提取的觀點進行評論,最后進行總結歸納。首先依據材料“孔子原來是魯國人,500年后成為中國人,又過了500年成了東亞人,現(xiàn)在是要讓孔子成為世界人的時候了”可以歸納出孔子開始走向世界。論述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孔子提出的“仁”“禮”的思想被東亞以及世界廣泛認可和使用,同時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建立就是對孔子儒家思想的認可,說明孔子不僅是中國的,而且是世界的。33、(1)主要原因:商品經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節(jié)慶苗木采購協(xié)議
- 電感器自感與互感的區(qū)別與應用考核試卷
- 糖果與巧克力營銷渠道拓展與整合策略考核試卷
- 箱包企業(yè)職業(yè)安全管理考核試卷
- 紡織品的智能穿戴設備開發(fā)考核試卷
- 液化石油氣生產安全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經濟效益與投資回報分析考核試卷
- 耐火土石礦山開采對礦區(qū)地下水環(huán)境的保護與合理利用考核試卷
- 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在志愿者服務中的促進作用考核試卷
- 玉石的開采與加工的安全生產標準提升考核試卷
- 網絡輿情分析與應對策略
- 華為經營管理叢書華為的研發(fā)管理
- 個人裝載機租賃協(xié)議書范本
- 2022年高級經濟師《運輸經濟》試題真題及答案
- 餐飲部菜品制作流程優(yōu)化方案
- 2023-2024學年滬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第三單元項目六《解決溫標轉換問題-認識程序和程序設計語言》教學設計
- 《豬的傳染病》課件
- 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作業(yè)指導書
- 《新媒體營銷》課件-項目一 新媒體營銷認知
- 醫(yī)學倫理學的倫理原則
- 2025年春新人教PEP版英語三年級下冊課件 Revision Going to a school fair-第2課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