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眾文化導論論文_第1頁
2010大眾文化導論論文_第2頁
2010大眾文化導論論文_第3頁
2010大眾文化導論論文_第4頁
2010大眾文化導論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眾文化導論學期論文調和鼎鼐,爾惟鹽梅——金庸作品雅俗論學號:XXXXX姓名:XX院系:XX專業(yè):XXXX指導老師:XX

調和鼎鼐,爾惟鹽梅——金庸作品雅俗論摘要:古人常用‘鹽梅相成’、‘調和鼎鼐’比喻良相處理社會政治矛盾關系的巧妙手段,就處理文學創(chuàng)作的雅俗關系而言,移此以評價金庸,當非虛譽。而殷高宗也曾用“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作為命傅說為相之辭。細細品來,金庸確是一位玩弄文字調和雅俗與鼓掌的良相。金庸對于武俠小說一直有著準確的定位,肯定其娛樂性,更強調其作為文學種類的文學價值。金庸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嚴肅認真,既追求大眾的認同,也想登堂入室,利用十年修訂得到了精英階層的認可。最后,從金庸的作品本身來講,它們的思想觀念、文化蘊含和語言層面與傳統(tǒng)武俠小說相比都有了長足進步,寓雅于俗,更加新穎,富有趣味。關鍵詞:雅俗;金庸;武俠;調和武俠小說長期以來被界定為“俗”文學,所以,盡管它是眾多文學類型中的一種,但在文學家族中,地位一直不高。而金庸以及金庸小說的出現(xiàn)無疑是一個奇跡。自1955年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香港《新晚報》連載以來,前后大約17年間,金庸總共發(fā)表了15部武俠小說。這些創(chuàng)作于50一70年代的小說,至今已經風行了30多年,而且還會繼續(xù)流行下去。他的讀者不限職業(yè)、年齡,超越政治分歧——他的小說在世界華語圈的流行,使他成為世界上讀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但是,金庸小說在很多人尤其是以正統(tǒng)自居的文學家眼里仍然被看作是“大俗”,不能登大雅之堂。隨著時間的發(fā)展,這種看法開始慢慢轉變。1994年,一向以高雅、精品為出版定位的三聯(lián)出版社推出了36冊《金庸作品集》,印刷精美,裝禎考究,校訂細致,喻示著“金庸小說本身的價值轉型,即它已經由單純閱讀和消費價值變成經典文本才具有的收藏價值”,這被視為金庸小說邁向經典化的重要標志。同年著名學者嚴家炎在金庸的北大受聘典禮上,發(fā)表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的講話,認為金庸以他的學養(yǎng)、功力和才華,從本質上提升了武俠小說的境界。如果說嚴家炎的發(fā)言還只是一次提示,青年學者王一川則做出了“顛覆教科書”的嘗試。同樣是在1994年他在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時,將金庸排在魯迅、沈從文、巴金之后,老舍、郁達夫、張愛玲之前,而茅盾則落選。而1996年謝冕和錢理群主編的《中國百年文學經典》,則將金庸的《射雕英雄傳》錄入“經典”之中。從此金庸開始登堂入室,一次次在學術界、在文壇引起軒然大波。金庸研究漸漸成為一門“金學”,有學者甚至預言“‘金學’與‘紅學’的并駕齊驅只是時間早晚的事”。金庸武俠小說小說先是流行于民間,受到大眾階層的支持,繼而“登堂入室”,得到精英階層的肯定甚至被奉為經典,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其原因何在?筆者認為,這是金庸先生以其豐富的人生體驗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構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武俠世界,游走于雅俗之間,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體驗。首先,金庸對于武俠小說一直有著準確的定位,不僅肯定其娛樂性,更肯定其作為文學種類的文學價值。金庸在《一個說故事人的自白》中,坦白自己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是動機很單純,只是為了“自娛娛人”。他在早年的幾次訪談中一直強調“武俠小說本身在傳統(tǒng)上一直都是娛樂性的”,雖然武俠小說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定的“價值觀念或道德觀念”,要包含一定的目的,但是,“武俠小說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否則讀者就不看,它的目的也達不到了”。但是金庸并沒因此否認武俠小說的文化價值,他自始至終一直堅定地認為,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類型,和其他各種文學類型,尤其是和其他類型小說相比,就文學品位而言,沒有高低、好壞之分,它們是完全平等的。如果說長期以來武俠小說這一文學類型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高,那不是類型本身的問題,而是武俠小說作家們在創(chuàng)作這一類型小說時所表現(xiàn)出的水平不夠高所造成的。金庸對武俠小說的這一定位,無疑是合理的。它還原了武俠小說在文學大家族中的應有地位,而且,對金庸本人來說,也更加堅定了金庸對武俠小說的信念,從而得以在不受干擾的狀態(tài)下執(zhí)著地、同時也是自由地進行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一個定位使金庸在創(chuàng)作態(tài)度上保持了一貫的嚴謹、認真,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所自覺進行的種種探索、創(chuàng)新,可以說,莫不源于此。其次,金庸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嚴肅認真,既追求大眾的認同,也想登堂入室,得到精英階層的認可。金庸認為《虬髯客傳》是中國武俠小說的鼻祖,并從中總結出現(xiàn)代武俠小說情節(jié)的構成要素:“這篇傳奇為現(xiàn)代的武俠小說開了許多道路。有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麗人也);有深夜的化裝逃亡;有權相的追捕;有小客棧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氣相投的一見如故;有尋仇十年而終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漢子;有神秘而見識高超的道人;有酒樓上的約會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謀大事;有大量財富和慷慨的贈送;有神氣清朗、顧盼煒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驢子、馬匹、匕首和人頭;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的大戰(zhàn);有兵法的傳授……所有這一切,在當代的武俠小說中,我們不是常常讀到嗎?”金庸認為,歷史、愛情、化裝、俠義、復仇、財寶、驢馬、弈棋、酒食、兵法、戰(zhàn)陣等要素應在武俠小說中有機結合,熔于一爐??梢姡鹩剐哪恐械奈鋫b小說情節(jié)是豐富多彩的,是綜藝大觀式的,因而引人人勝,雅俗共賞。這些要素并非在他每一部小說中都能見到,但金庸寫武俠小說是有意朝此方向努力的。為了得到讀者的認同,金庸在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時,小說的敘寫定位與市民大眾的審美、娛樂要求的滿足,具有明顯的迎合市民大眾審美情趣的傾向。緊張的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欲罷不能的懸念、毫不含糊的價值判斷,這些特點都表明了小說對市民大眾的審美情趣的迎合?!罢x終將戰(zhàn)勝邪惡”、“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些大眾的美好愿望在小說中被以生動的故事一再證實,人們在美妙的想象中獲得了充分的心理補償與滿足。作家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大眾,讀者閱讀的目的也主要為了消遣娛樂。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機敏百變的俏黃蓉愛上了憨厚淳樸的呆郭靖;大字不識幾個的揚州小混混韋小寶玩轉廟堂江湖,艷福齊天;瀟灑不羈的華山棄徒令狐沖坐上了衡山掌門的位子,領導一群尼姑闖蕩江湖。根據以上這些特點,我們說金庸的武俠小說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更趨近于精英階層的高雅文化,金庸沒有一味追求數(shù)量,而是將《鹿鼎記》作為了封筆之作,并在封筆之后花了十年時間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逐字逐句地修改。由于是金庸武俠小說大都是報紙連載,隨寫隨刊,沒有縝密的構思,時間倉促以及不加修改等因素的影響,“刊本”金庸武俠小說存在著很多問題,表現(xiàn)為:文字上不夠精煉,語言羅嗦,缺乏仔細與從容的斟酌推敲,有很多錯別字。人物缺乏必要的交待,性格雷同,細節(jié)重復,模式化,整部小說缺乏嚴密的構思,情節(jié)上過于隨意,有很多疏漏、破綻甚至前后矛盾。線索上有時沒有伏筆,事后補救;有時有伏筆,但卻缺乏照應等等。在藝術上,迎合讀者,追求閱讀效果,過分渲染和鋪墊,過分“傳奇”。另外,寫作上的模仿和借用也比較多,在《書劍恩仇錄》的“后記”中金庸自己也承認:“《書劍恩仇錄》是我平生所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既欠經驗,又乏修養(yǎng)行文和情節(jié)中模仿前人之作頗多,現(xiàn)在將這些模仿性的段落都刪除或改寫了?!笨傊痪湓?,“刊本”金庸武俠小說還非常粗糙,是非常典型的大眾讀物。但“修訂本”金庸武俠小說上述絕大多數(shù)問題都得到了糾正和彌補。雖然修改后并沒有改變“通俗文學”的性質,并沒有超越通俗小說,但與“刊本”相比,“修訂本”在藝術上有了根本性的改變。臺灣的大學中率先開辟武俠小說相關課程的教授之一,淡江大學武俠小說研究室的創(chuàng)立者林保淳對此表示說:“金庸肯以10年精力,潛心修訂,且不厭其瑣碎,博納雅占,一改再改,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嚴肅認真的通俗作家,這是具有深刻意義的,我們雖不敢就此論斷武俠小說從此就步入文學殿堂,足以與典雅文學作品等量齊觀,但卻不能不承認,金庸以如此嚴謹?shù)膽B(tài)度面對自己的作品,無疑將一新論者耳目,且有助于其他通俗作者對自我的肯定與要求。以此更進一步,相信通俗文學與典雅文學雙峰并峙的日子,將為期不遠了?!边@是正確的,金庸武俠小說的經典化不僅是金庸個人的成功,也是武俠小說作為一種文學種類的成功。武俠小說過去一直地位不高,特別是現(xiàn)代時期,武俠小說雖多,但卻缺乏經典性的作品,這也是導致人們輕賤武俠小說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金庸以其作品證明,武俠小說也是整個小說家族中的一員,也可有很高的藝術性,也可以成為經典,也可以登大雅之堂,也可以在文學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并不比純文學低級,甚至比純文學更有優(yōu)勢,值得純文學學習和借鑒。金庸武俠小說的經典化,對武俠小說來說實際上是從讀者和學術界的雙重角度進行了重新定義,它沖擊了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武俠小說的價值所在,并深深影響了新生代的武俠小說寫手,開辟了武俠小說的新紀元。最后,從金庸的作品本身來講,它們的思想觀念、文化蘊含和語言層面與傳統(tǒng)武俠小說相比都有了長足進步,寓雅于俗,更加新穎,富有趣味。思想觀念層面,金庸有意識以新的價值系統(tǒng)取代這一文類習慣的傳統(tǒng)的價值觀。通過金庸十三部長篇小說的對比,明顯可以看出,金庸的早期作品如《書劍恩仇錄》、《碧血劍》還是傳統(tǒng)武俠小說的套路,國仇加家恨,通過反清復明這一主題強調平民立場;而在中期作品如射雕三部曲中,金庸將主人公置身于宋金遼這一大背景,在廟堂和江湖之間轉換,強調民族與國家利益;后期作品如《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等,金庸或有意模糊了年代,主要探討人生和人性,強調個體的自由意志,而在封筆之作《鹿鼎記》中更是將一個既不懂“武”也不知“俠”的小混混作為了主角。這與傳統(tǒng)的武俠作品或重個人恩仇或重朝廷恩澤顯然大為不同了。當然,即為武俠,恩仇之類情節(jié)總是故事的不可或缺因素,問題在于作者筆墨之間的褒貶抑揚。金庸的態(tài)度有了相當多的現(xiàn)代理性成分,而且越到后來這種成分越多,且與傳統(tǒng)武俠的價值觀念距離越遠。此外,如大量的情愛描寫,對人性的辯證處理,對封建倫理的著意批判等,都是舊武俠小說無法想象的。這樣的思想內容,對于讀者大眾的觀念而言,不是迎合而是一定的提升。文化蘊含層面,金庸努力把士人文化的內容盡可能地組織到作品里,使作品不僅蘊含豐富,而且還頗多雅致。如武術,這本是“粗人勾當”,金庸利用《易經》的卦爻辭創(chuàng)造了降龍十八掌,將凌波微步賦予了《洛神賦》的神韻,更將李太白的詩歌,甚至道家、禪宗的哲理都融到其武技的描寫中,趣味、意味都因此而倍增。又如飲食,這本是“俗人勾當”,但金庸筆下的菜品名稱、飲酒之道等,頗多講究,且士大夫味道十足。黃蓉為洪七公做菜花樣百出,一碗荷葉筍尖櫻桃斑鳩湯叫做“好逑湯”,一份炙牛肉條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一碗火腿釀豆腐叫做“二十四橋明月夜”。祖千秋請令狐沖喝酒,拋出一段酒具經,汾酒當用玉碗,“玉碗盛來琥珀光”;梨花酒當用翡翠杯,“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更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之配,令人耳目一新。至于琴棋書畫這些純粹文人雅士的玩藝兒,本與舞刀弄槍的武林俠客極少搭界,可金庸硬是創(chuàng)造出一批風雅俠士,從而在刀光劍影的間隙讓琴韻悠揚、筆墨淋漓。西湖梅莊的江南四友,黃鐘公、黑白子、禿筆翁、丹青生,逍遙派的函谷八友不只有琴顛、棋魔、書呆、畫狂,更有花癡戲迷,俱是將武功融入其中琴棋書畫,雅趣十足。另外,金庸把武俠小說與歷史小說適度融合,給很多武俠故事以相當清晰的歷史背影,從而使上述“雅文化”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歷史感,滿足讀書人承接傳統(tǒng)尚友古人的文化心理。語言層面。金庸小說七分白三分文的語言,十分適合于表達帶有一定歷史感的內容,也使作品具有一種優(yōu)雅的風貌。海外有人主張華裔子弟用作漢語教科書,而在2005年金庸的代表作品《天龍八部》更是選入了高中語文讀本,這都說明了金庸小說的語言魅力。其實,從歷史上說,無論雅文學或者俗文學,都可能產生偉大的作品。中國的《水滸傳》、《紅樓夢》,當初也曾被封建士大夫看作鄙俗的書,只是到現(xiàn)代才上升為文學史上的杰出經典。英國的狄更斯、司各特,法國的大仲馬,在19世紀也都被認為是通俗小說作家。直到2世紀80年代中期,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鄧友梅率領作家代表團訪問法國,談到巴爾扎克在中國作家中的崇高聲望和巨大影響時,負責接待的法國主人還說:“原來中國作家對巴爾扎克這樣的通俗作家感興趣?!痹诜▏敶骷铱磥?,巴爾扎克是暢銷書作家,地位低于雨果,而通俗小說家也大可不必在新文學面前自慚形穢。通俗絕不等同于庸俗。嚴肅文學中。其實也有大量思想和藝術上比較平庸的作品。起決定作用的,歸根結底還是作家自身素養(yǎng)的高低、體驗的深淺和文學表現(xiàn)才能的不同。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陳洪曾說:“古人常用‘鹽梅相成’、‘調和鼎鼐’比喻良相處理社會政治矛盾關系的巧妙手段,就處理文學創(chuàng)作的雅俗關系而言,移此以評價金庸,當非虛譽?!倍蟾咦谝苍谩叭糇骱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