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1_第1頁
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1_第2頁
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1_第3頁
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1_第4頁
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豐區(qū)金橋學校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金橋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選》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蕭統(tǒng)組織當時文人集體編選,選錄從周秦以迄齊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影響深遠。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和文采兼善,后世流傳甚廣,蕭統(tǒng)卻棄而不選,后世學者為此眾說紛紜。

自班固《漢書》宣揚“漢承堯運"以來,正統(tǒng)論成為史學家們聚訟不已的大問題。西周宗法社會所形成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天下意識,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內涵,并構成地域與政權合法性登合的現(xiàn)實意義。南北對峙,南北孰為正統(tǒng)的爭論從未中斷,而彰顯正統(tǒng)的重要方式,就是尊崇儒學——在思想文化上標榜己方為正統(tǒng)。對于偏安江左的梁朝士人來說,他們不得不面臨與消解傳統(tǒng)北方文化中心與僻處江南之間的地理錯位,要化解這種尷尬,就要爭求思想文化之正統(tǒng),《文選》及梁武帝時期多項學術文化工程的集中推進,即為此。

《文選》“序”類一共入選9篇序文,其中就有顏延之和王融同題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二者都為帝王組織下的文人集會所作,決定了文章是為歌功頌德、美頌盛世而作。從集會地點來看,顏王二序所涉地點從字面上分別為“樂游苑"芳林園”,實際都在南朝都城建康,但是作者無一例外地都只字不提“建康"金陵”。在創(chuàng)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將當時的都城建康比附為長安、洛陽,這正體現(xiàn)了一種“北方文化中心"意識,充滿對皇權的美頌。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涉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是非常具體的江南地名,沒有任何政治蘊含和歷史想象?!短m亭集序》的內容,前半部分描繪士人歡聚場景,后半部分由歡樂現(xiàn)實轉向對生命無常的思考,并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正是士人對個體生命意義的思索和追尋。因此,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背景、序文內容還是地名所體現(xiàn)的價值指向來看,《蘭亭集序》都不符合帝王期待的儒家詩教價值標準;而內容旨在美頌、形式典雅華美的顏、王二序,正契合了喜游宴賦詩、招攬文士和組織文學活動的梁武帝父子在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選》之外,蕭統(tǒng)還編了八卷本《陶淵明集》,一方面固然有對陶淵明文學成就重新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是,蕭統(tǒng)從陶集中讀到了人格的魅力與道德的光輝,認為陶詩在當時社會“有助于風教”——符合他重視的文學教化原則。那么,蘊含著濃烈個人情感的《蘭亭集序》,則與此格格不入。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以華夏文化正統(tǒng)自居的梁朝,有統(tǒng)一天下的宏志,甚至一度還取得了南北對峙的戰(zhàn)略優(yōu)勢。蕭統(tǒng)既是太子,又是《文選》編纂這個大型文化工程的組織者。他以太子之尊親自組織并參與《文選》編纂,正是順應當時的政治文化需求,通過編選《文選》來強調梁朝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維護和彰顯其正統(tǒng)地位,這是《文選》編選的深層政治文化背景。因此,與入選的另外兩篇彰顯王朝氣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相比較,更重抒發(fā)個體生命思考的《蘭亭集序》被棄而不選,是情理之中的事。

(摘自宋雪玲《〈文選〉不錄〈蘭亭集序〉原因再探》)

材料二:

《文選》既然是文學總集,作品是否入選,還是需要回歸文本自身,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深究起來,《蘭亭序》落選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文選》是選本,主要選錄各種文體的重要作品?!段倪x》收錄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歸引序》。石崇雖是一擲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學成就還是得到后人認可的。王羲之組織的蘭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別57年,且《蘭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詩序》而為。對比二序,思想和詞句確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故不錄亦屬正常。

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文選》收錄標準。王羲之的文學成就如何,唐前文獻更令人信服。就現(xiàn)有史料來看,時人或南北朝時期論及王羲之同時代人的文學成就,對其只字未提。劉勰《文心雕龍》和鐘嶸《詩品》作為南朝時期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關于王羲之同樣未見片言只語??赡苁瞧鋾?,遮掩了文學光芒。

王羲之以書法名世,而書法并非“勝事"?!短m亭序》成名,是唐太宗的推崇和宋人推波助瀾造成的。書法對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業(yè)?!妒勒f新語》將能書善畫的韋誕、顧愷之列入“巧藝”類中,《顏氏家訓》將書法、繪畫、卜筮等并列為“雜藝”,這些都顯示出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和書法家地位不高。

蕭統(tǒng)兄弟不認可王羲之的處世行為。蕭繹在評論王述與王羲之結怨之事時認為,王羲之有錯在先。古人事死如事生,王羲之書帖多有吊喪慰死之語,其“先墓”被毀,悲痛不已;而其卻在王述居喪期間,大為不敬。并且右軍半隱半仕,以退求進,沽名釣譽而已。不能絕對地說蕭統(tǒng)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統(tǒng)承續(xù)上,蕭統(tǒng)兄弟應是一致的

今天考論《蘭亭序》入不入《文選》的問題,并不是否定《蘭亭序》的文學影響和書法美學價值,而是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古人以為美的東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審美需求。世殊事異,環(huán)境在變,社會在變,生活不同,審美會存在差異性。

(摘自宋戰(zhàn)利《〈昭明文選〉為何不錄〈蘭亭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昭明文選》選錄了從周代到南朝齊代梁代130多位作家的作品,影響深遠。

B.班固宣揚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天下意識,是由西周宗法社會所形成的,具有地域和政權合法性疊合的現(xiàn)實意義。

C.顏延之和王融同題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將聚會地點長安洛陽比附為南朝都城建康,體現(xiàn)了北方文化中心意識。

D.石崇的《思歸引序》入選,而王羲之的《蘭亭序》落選;后者是前者的仿作,二者在思想和詞句上確有雷同。

2.根據(jù)兩則材料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梁武帝時期,太子蕭統(tǒng)組織并參與編選《文選》,是為偏安江左的梁朝爭求思想文化上的正統(tǒng)地位。

B.《蘭亭集序》蘊含強烈個人情感,不符合儒家詩教價值標準;陶淵明重視文學教化原則,蕭統(tǒng)編了八卷本的《陶淵明集》。

C.兩篇《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內容旨在美頌,形式典雅華美,有利于在文化上維護和彰顯梁朝的正統(tǒng)地位。

D.王羲之書名太盛,這可能遮掩了他文學上的光芒。蕭統(tǒng)蕭繹兄弟不認可他的處世行為,也不太認可《蘭亭序》的文學價值。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

A.唐房玄齡撰修《晉書》時,太宗李世民親為王羲之作傳,推崇備至,“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B.顏之推教育后人,對于書法,“此藝不須過精。夫巧者勞而智者憂,常為人所役使,更覺為累;韋仲將遺戒,深有以也”。

C.王褒因工書,頗多辛苦筆硯之役,嘗悔道:“假如吾不知書,可不至于今日耶!"

D.梁武帝《答陶弘景論書書二》:書法“此直一藝之精,非吾所謂勝事”。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文選》不錄《蘭亭集序》的原因,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5.如果編選“中華三千年文學經典"叢書,你認為《蘭亭集序》有資格入選嗎?請闡明你的理由。

(2024高三下·湖北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巖[注]

何其芳

①我是從山之國來的,讓我向你們講一個山間的故事。那么你對于山很有情感嗎?不要問我,你簡直敲到我悲哀的鍵子上了,我只記得從小起我的屋前屋后都是山,裝飾得童年的天地非常狹小,每每相反地想起平沙列萬幕,但總想象不出那樣的生活該是如何一個曠野,竟愁我的翅膀將永遠飛不過那些嶺嶂。如今則另是一種寂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頗起哀思于這個比興,若說是懷鄉(xiāng)倒未必,我的思想空靈得并不歸落于實地,只是,我真想再看一看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蒼蒼的樹林如同一個池塘,該照見我的靈魂十分憔悴吧。然而要緊的是開始我的故事。凡文章最難于一個開始,我怎樣能在你們面前繪出我這故事的背景呢?我怎樣能使你們了解我對于這背景所起的情感的波動呢?

②我勸你們坐一次火車,到五岳歸來不看山的東岳去。那雖頗與我家鄉(xiāng)的山不同,平地起一個孤獨之感,但我很稱賞那絕頂上的舍身巖,說不準哪一天我還要再爬上去,在落日的光輝里和自己的影子躑躅一會,那時宇宙算得什么呢?泰山等于鴻毛了。其次我喜歡坐在對松亭里看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它們永遠長不大。

③是呵,巖半腰的松樹,山風吹得你永遠長不大,你在我想象里孤立得很,是什么時候一只飛鳥打這兒過,無意間嘴里掉下一粒種子,遂倔強地長起來了,卻為鴉雀們所棄,不來借一枝之巢棲,老鷹在藍天里盤旋又盤旋,最后也情愿止于黑色的巖石,作哲學家的冥想。但不要抖索,如果落了一根針葉總是個損失,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將在你腳下出現(xiàn)。問他吧,你這與危險共嬉戲者,我看你是先以一繩系住腰,再系其一端于樹上,然后附巖而下,你有什么理由輕視你的生命呢?你驕傲地向半空中揮起鐮刀,青草從你手腕間紛紛下落沒有一點聲音……我看他殊無回答的工夫,讓我老老實實地告訴你們,他乃一無父無母的孩子,就養(yǎng)于其叔父,始而牧豬,繼而放牛,許多無辜的撻責創(chuàng)傷了他的心,于是極端的苦辛遂潛匿于一個無語的靈魂。

④那么他勇敢地向絕巖奪取的乃不過供牲口齒間之一啖而已。

⑤這道理我無法說明,大概你又是個江南人,忘不掉芳草連綿千里的境界,我且引你上巖頂去指點與你看啊,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畝,哪里有讓你牽牛兒來吃草之地呢?

⑥但是我不愿再往前走了,亂石累累,我懷疑你是個誘敵深入的向導,我才不愿迷入你的陣圖中,但是,我耳邊已隱隱有金鼓殺伐之聲,唉,老丈,你引我從哪個方向出去呢?不要亂想,此乃一個廢圮的寨子,昔日土人筑之以避白蓮教者,我們且擇一塊石頭坐下,風吹得我們的衣袖單薄了。我很不喜人類之中有所謂戰(zhàn)爭,然于異國中古時的騎士與城堡則常起一種浪漫的懷想,至于此壘亂石以為城,我卻嫌太草率了,雖是避難也不應如此,并且,我看你們這地方山勢險惡,民風一定剽悍,令我悲哀之至。不,這實在是一個山間的桃源,我想桃源避秦人既然娶妻生子,總不免也會有些小小的不幸。說人生有什么巨大的悲慟大概是戲劇家的夸張,只是永遠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纏繞得苦,然而我的意思是說天上未必勝過人間,我且再指點那巖后的山坡與你看呵,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而它們一個個都綠得那樣沉默。

⑦還是向前走好了,人生就譬如走路,我的一個朋友曾說過,舉起步子就忘記是在走,至于此巖上之所有我從此一口氣告訴你們,剛才問答得殊不稱意。這是頹墻,這是碎瓦,都瑣瑣不足為外人道,但我卻頗滿意于這荒涼,說不準哪一天謝絕人世,歸結茅屋于此,最后這是干涸的水池,那立于巖尾的木架則是轆轱,塘水上山的道路,它朽腐的身軀仍是一個誘惑,會使你失足落下絕巖如一根草,唉,不要提它,我這故事的主人公就苦無工夫來這巖上游玩,常遙望那轆轱而心喜,大概我這故事將有一個悲傷的結局了,但是你瞧,他已牽牛到塘邊飲水去了,我們也下巖去吧。

⑧我們也到塘邊去吧。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然而此水毫無流動之致,令我憂愁。小人物呵你立在遙遙的對岸,手中之繩牽得牲口微微喘息。我想起一個故事了,夏夜的塘邊,一個過路人坐下濯足,突然被緊握于一只水中之手,力往下拽,此人大概頗有幾分膽量,乃自言自語道,天氣真熱,我脫了衣裳下去游泳一會兒吧,于是遂兔脫而鳥遁了。小人物呵你一定沒有聽見,我不過惆悵于我幼時的怯弱而已,那時我不敢走夜路,為的怕鬼物在巖邊水邊幻作一條路來誘引我,直至如今仍無力正視人生之陰影方面,雖說我自信是個徹底懷疑者,人世的羈絆未必能限制我,但從無逸軌的行為,一只飛蛾之死就使我心動。唉,暮色竟涂上了我思想的領域,我感覺到人在天地之間孤獨得很,目睹同類匍匐將入于井而無從救援,正如對一個書中人物之愛莫能助。無父無母的孩子呵風吹得這黃昏凄冷了,回家去吧,我殊不愿再饒舌,我希望就合上了眼睛就永遠張不開,做一個算命的盲人給你一句預言:巖邊水邊切要留心。

⑨我這故事是完了,但誰也不會饜足,我并不說人生是無結構的,因為就我所知,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并且我自己起初也擬有一點穿插,大概是關于一位無兒無女的瘋了的老太太,最后塘水一段乃為她而描寫,但是,我的筆啊,你若在我手中變成樂器,那倒會有一番嘈嘈切切錯雜彈吧,不過那時你們必又說道,你的樂器準是龍門之桐且燒焦了尾的,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厲,其能久乎,可不是嗎,你聽你聽,我的弦斷了。

成時雨正凄其。

(選自何其芳散文集《畫夢錄》,有刪改)

[注]本文作于20世紀30年代。面對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自己屢遭打擊的生活經歷,作者創(chuàng)作了《畫夢錄》。本文采用獨白的行文方式,主要以作者的意識進行表情達意。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引用“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這兩句詩,抒發(fā)“我"對前途的擔憂,點明寂寞、哀愁的原因。

B.第⑥段中引用“白楊多悲風,但見丘與墳”這兩句詩,實寫巖后山坡的凄涼景象,隱含對時局的憂慮。

C.“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這句話原意是欲望有限,極易滿足;在第⑧段這句話指“我”對塘水毫無流動之致的憂愁。

D.第⑨段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以說明樂聲像琵琶女彈奏琵琶時的變化和優(yōu)美。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將“蒼蒼的樹林”喻為“池塘”,比喻新奇,且與后文想象契合;說它照見“我的靈魂”,想象新穎。

B.第③段描寫巖半腰間孤立、倔強、為山風吹得長不大的松樹,烘托山巖的險峻,交代故事主人公的出場環(huán)境。

C.第⑧段插敘“我"想起的一個故事,意在提醒那個無父無母的孩子注意安全,也含蓄地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渴望。

D.文章末段說“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這表明上文所述這個“山間的故事"是現(xiàn)實世界的折射。

8.文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怎樣思想性格的形象?通讀全文,請簡要概括。

9.有評論指出,何其芳的散文是“詩人的散文”,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極具詩性美。請以《巖》為例,簡要評說。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4高二下·豐城月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景公游于菑,聞晏子死,公乘侈輿服繁駔驅之。自以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于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至,景公操玉加于晏子尸上而哭之,涕沾襟。章子諫曰:“非禮也?!惫唬骸鞍灿枚Y乎昔者吾與夫子游于公阜之上一日而三不聽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則亡,何禮之有?夫子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洪而不收,怨罪重積于百姓。今天降禍于齊,不加于寡人,而加于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免而哭,哀盡而去。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嘗聞吾不善,今射出質,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為君,我為臣?!笔菚r海人入魚,公以五十乘賜弦章。弦章歸,魚乘塞涂,撫其御之手曰:“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掩。今諸臣諂諛以干利,故出質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輔于君未見于眾,而受若魚,是反晏子之義而順諂諛之欲也。"固辭魚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遺行也?!?/p>

(節(jié)選自《晏子春秋》,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安用禮A乎B昔者C吾與夫子游D于公阜E之上F一日而三G不聽H寡人I今其孰J能然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今十有七年"與“猶其有四體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兩句中的“有"意思不同。

B.“弦章歸”與“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兩句中的“歸”意思不同,

C.御,指駕馭車馬的人,與《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的“御”意思不同。

D.“今所輔于君未見于眾"與“信而見疑”(《屈原列傳》)兩句中“見"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公在菑地游玩時,聽到晏子去世的消息后,便立馬趕了回來,之后用被章子指出超越禮制的方式悼念晏子。

B.景公認為,自己過于放縱而不知收斂的行為,使百姓積累了怨恨,但上天沒有降禍于自己,卻降禍給了晏子

C.景公在宴請大臣時拉弓射箭,不料箭射得脫了箭靶,而大臣們卻異口同聲地稱贊景公,這使得景公惱羞成怒。

D.弦章認為若自己接受景公的賜魚會違背晏子的行為準則,便拒絕了景公,為此君子稱贊弦章與晏子一樣廉潔。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知不若車之速,則又乘。比至于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

②曩之唱善者,皆欲若魚者也。昔者晏子辭賞以正君,故過失不掩。

14.弦章認為大臣為景公叫好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文本用自己的話概括。

(2024高二下·遼寧月考)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小題。

贛上食蓮有感①

黃庭堅

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頭濈濈②,更深兄弟思。

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

蓮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甘餐恐臘毒③,素食④則懷慚。

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食蓮誰不甘,知味良獨少。

吾家雙井塘,十里秋風香。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

注:①此詩作于元豐四年(1081),作者于此前一年任吉州太和縣(在今江西?。┲h。這一年因事到虔州(今江西贛縣),即詩題所標的“贛上”,因食蓮有感而作此詩。②濈jí濈:聚集的樣子。③臘毒:臘,干肉。干肉放久了,會腐敗,含有毒素;這里作動詞用,句意是香甜的東西吃久了會受毒害。④素食:吃白食。意為尸位素餐,為官心懷慚愧。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眾雛"迎門”的場景與陶淵明“稚子候門"的情景相似,畫面溫馨,充滿親情。

B.“蓮生淤泥中”二句與“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相近,贊頌了潔身自好的美好人格。

C.“同袍子”化用了《詩經》中的“與子同袍”,“安得”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的孤獨。

D.“歸制芙蓉裳"與屈原的“集芙蓉以為裳”一樣,都表現(xiàn)了詩人品質高尚,渴望歸隱。

16.本詩思路清晰,三個層次意思分明,請結合詩歌內容做簡要分析。

17.(2024高二下·綿陽月考)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離騷》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達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

(2)李白在《蜀道難》中用“___,___?!眱删浣杈笆闱椋炎x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

(3)《蜀相》一詩中,杜甫用“___,___。"兩句高度概括了蜀相諸葛亮一生的主要事跡。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4高二下·珠海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椅子上——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放松,坐的姿勢也多種多樣。一般情況下,人們在久坐時,____①____,比如出現(xiàn)彎腰弓背坐或蜷縮在沙發(fā)上的情況,此時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這些坐姿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引起腰疼。

不僅如此,____②____。久坐使機體活動減少、血流減慢,容易誘發(fā)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且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除此之外,久坐還會帶來身體肥胖、機能退化等問題。

遠離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避免久坐,建議坐30~40分鐘就要站立活動一會兒??梢陨焐鞈醒蛘咻p微旋轉腰部,最好能出去轉上一圈。另外,____③____,尤其不要坐過低的座椅,最好是選擇可調節(jié)的座椅,這樣您就可以根據(jù)需要更改椅子的高度或靠背傾斜的角度,必要時可在腰部增加腰墊,保持腰部的正直。

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19.請分別用一個疑問句給上面這段文字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各加一個小標題。每個小標題不超過10個字。

(2023高二下·韶關期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生生不息、____,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對新時代青年來說,自當弘揚民族精神,執(zhí)著追求,不斷進取,用奮斗回答時代之問、青春之問。____是對當今時代的不辜負。我們正處在____的新時代。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駐村青年干部群體功不可沒;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全面推進,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大展拳腳;航天事業(yè)不斷取得新成就,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大放異彩;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越來越多匠心青年____……偉大時代孕育著更多機會,搭建起更大舞臺,提供了更多選擇。時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創(chuàng)造并推動這個時代。

20.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口耳相傳臥薪嘗膽無所不為脫穎而出

B.口耳相傳自強不息無所不為鋒芒畢露

C.薪火相傳自強不息大有可為脫穎而出

D.薪火相傳臥薪嘗膽大有可為鋒芒畢露

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縮、不放棄,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

B.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縮、不放棄,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

C.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的原因。

D.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

22.文中劃橫線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四、寫作(60分)

23.(2023高三上·城西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一首名詩寫道:“林子里有兩條路,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條,它改變了我的一生。”

他本是錦衣玉食的富家少爺,家里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卻在國難當頭之際拋家舍業(yè),選擇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他說:“為了我們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犧牲于1929年。

他幼年受盡磨難,成年后被派往蘇聯(lián)學習機械,由于國家核動力專業(yè)急需人才,他服從祖國需要選擇改行,硬是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搞成了核潛艇,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叫彭士祿,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

一百多年時光,兩代人的選擇,改變了他們自己,也改變了很多很多。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4.材料一側重從政治文化背景分析。認為梁朝偏安江左,要爭求思想文化正統(tǒng)地位,而《蘭亭集序》不符合其價值標準。材料二側重以文學標準衡量。認為《蘭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收錄標準,且書法不被當時人看重,王羲之的處世行為也不被認可。

5.示例一:我認為有資格入選?!短m亭集序》書法文采兼善,后世流傳很廣?!段倪x》不錄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蘭亭序》的書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正能凸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確立文化自信。示例二:我認為沒有資格入選。《蘭亭集序》流傳甚廣,更多是基于其書法成就,王羲之文學才能并不被時人認可。而且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王羲之處世行為也有讓人詬病之處。雖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但文學經典評選也有恒定不變的標準。

【知識點】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據(jù)支撐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

(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的探究題,解答此題,要首先明確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觀點,結合著文本的具體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闡述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作為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以偏概全,原文說的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B.“班固宣揚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天下意識"于文無據(jù)。原文只是說“自班固《漢書》宣揚‘漢承堯運’以來,正統(tǒng)論成為史學家們聚訟不已的大問題。西周宗法社會所形成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天下意識,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內涵,并構成地域與政權合法性登合的現(xiàn)實意義”。

C.“將聚會地點長安洛陽南比附為朝都城建康"主客倒置。原文說的是“在創(chuàng)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將當時的都城建康比附為長安、洛陽”。

故答案為:D。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陶淵明重視文學教化原則"錯,根據(jù)材料一第四段內容“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是,蕭統(tǒng)從陶集中讀到了人格的魅力與道德的光輝,認為陶詩在當時社會‘有助于風教’——符合他重視的文學教化原則”,是蕭統(tǒng)重視文學教化原則。

故答案為:B。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觀點是“書法并非‘勝事’”,即魏晉南北朝時人并不特別看重書法,書法藝術和書法家地位不高。

A.“太宗李世民親為王羲之作傳,推崇備至”體現(xiàn)唐太宗對王羲之這位書法家的重視,與材料二第四段觀點正好相反。

故答案為:A。

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材料一中,根據(jù)原文“蕭統(tǒng)……正是順應當時的政治文化需求,通過編選《文選》來強調梁朝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維護和彰顯其正統(tǒng)地位,這是《文選》編選的深層政治文化背景。因此,與入選的另外兩篇彰顯王朝氣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相比較,更重抒發(fā)個體生命思考的《蘭亭集序》被棄而不選,是情理之中的事"可知,材料一側重從政治文化背景分析。作者認為梁朝偏安江左,要爭求思想文化正統(tǒng)地位,而《蘭亭集序》正式因為不符合其價值標準才沒有入選《文選》。

材料二中,根據(jù)原文“《文選》既然是文學總集,作品是否入選,還是需要回歸文本自身,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深究起來,《蘭亭序》落選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可知,作者在這里主要就是從文學價值本身去衡量探究,并且作者對此還從“《蘭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詩序》而為。對比二序,思想和詞句確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故不錄亦屬正常"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和書法家地位不高”“蕭統(tǒng)兄弟不認可王羲之的處世行為"加以輔助說明。由此可知:材料二側重以文學標準衡量。認為《蘭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收錄標準,且書法不被當時人看重,王羲之的處世行為也不被認可。

故答案為:材料一側重從政治文化背景分析。認為梁朝偏安江左,要爭求思想文化正統(tǒng)地位,而《蘭亭集序》不符合其價值標準。材料二側重以文學標準衡量。認為《蘭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收錄標準,且書法不被當時人看重,王羲之的處世行為也不被認可。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試題要求針對“你”認為《蘭亭集序》是否有資格入選“中華三千年文學經典"叢書這一問題展開探究。

對此,若認為有資格入選,則結合自身經驗以及文中能體現(xiàn)認可王羲之《蘭亭集序》價值的內容加以輔助說明即可。如。原文中,根據(jù)材料一可知,《文選》不錄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但很顯然,當時的政治文化背景與今日大一統(tǒng)的社會主義新時代已有本質區(qū)別,而材料二最后也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古人以為美的東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審美需求。世殊事異,環(huán)境在變,社會在變,生活不同,審美會存在差異性”。而結合《蘭亭集序》本身的價值來看,《蘭亭集序》書法文采兼善,后世流傳很廣,而且兼具書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所以,可以說認為有資格入選,它能凸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確立文化自信。

若認為沒有資格入選,則可結合原文中“《蘭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詩序》而為。對比二序,思想和詞句確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故不錄亦屬正常"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文選》收錄標準。王羲之的文學成就如何,唐前文獻更令人信服。就現(xiàn)有史料來看,時人或南北朝時期論及王羲之同時代人的文學成就,對其只字未提”“其卻在王述居喪期間,大為不敬。并且右軍半隱半仕,以退求進,沽名釣譽而已"等方面,指出《蘭亭集序》存在的實質性不足,從而說明其達不到入選標準。

故答案為:示例一:我認為有資格入選?!短m亭集序》書法文采兼善,后世流傳很廣。《文選》不錄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蘭亭序》的書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正能凸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確立文化自信。示例二:我認為沒有資格入選。《蘭亭集序》流傳甚廣,更多是基于其書法成就,王羲之文學才能并不被時人認可。而且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王羲之處世行為也有讓人詬病之處。雖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但文學經典評選也有恒定不變的標準。

【答案】6.C

7.C

8.①厭惡戰(zhàn)爭,感時傷世;②懷疑、怯弱,畏懼黑暗現(xiàn)實(或無力正視人生陰影);③孤獨哀怨,友善仁愛,力不從心;④多愁善感,滿懷憂患意識。

9.①以噴薄的詩情營造詩的意境。《巖》無論敘事、寫人、繪景、狀物,都飽蘸作者自己深摯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孤獨、憂郁、惆悵、落寞的意境。②以詩意的構思表現(xiàn)詩的結構?!稁r》以情緒為主線貫穿全文,以“我”與“你們"的對話推進敘事,以山間的故事隱喻堪憂的現(xiàn)實。③以詩的手法形成詩的內涵?!稁r》以象征與暗示性敘述,以想象與現(xiàn)實的跳躍性敘述,來產生雋永的詩意。④以唯美的語言體現(xiàn)詩的表達。《巖》行文注重長短句的交織,講究古典詩句、成語典故等的穿插和文言詞語、句式的運用,語言雅致與通俗兼具,情真意摯。

【知識點】賞析文本的內涵;欣賞文本的形象;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手法;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3)此題考查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yǎng)、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jù)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評說“詩性美”,可以從意境、表現(xiàn)手法、結構思路、語言特色等角度來展開分析。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抒發(fā)‘我’對前途的擔憂"錯,只能突出寂寞、哀愁的原因。

B.“實寫巖后山坡的凄涼景象,隱含對時局的憂慮”錯,根據(jù)原文語境,這不是實寫,而屬于作者向壁虛構的故事中的場景之一,是虛寫。

D.“優(yōu)美"錯,文末所指的音樂是憂傷的。

故答案為:C。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也含蓄地表達了超脫塵世的渴望”錯,依據(jù)文本上下文語境,插敘這個故事意在表明環(huán)境之險惡,烘托“我"的惆悵、怯弱的心理。

故答案為:C。

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我很不喜人類之中有所謂戰(zhàn)爭”“然而我的意思是說天上未必勝過人間”,可見“我”對戰(zhàn)爭的憎惡、對時世的感傷。

由“我不過惆悵于我幼時的怯弱而已"我自信是個徹底懷疑者”“直至如今仍無力正視人生之陰影方面”,可見“我”的懷疑、怯弱的性格,對于現(xiàn)實的黑暗一面存在無力感。

由“只是永遠被一些小小的不幸纏繞得苦"我感覺到人在天地之間孤獨得很”“目睹同類匍匐將入于井而無從救援”,可見“我”的孤獨,有友善仁愛之心,但自覺無力;

由“因為就我所知,實事之像故事乃有過于向壁虛構者"是以有北鄙之音凄且厲”“我的弦斷了"等,含蓄表明“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對國家命運、民生現(xiàn)實充滿憂患。

故答案為:①厭惡戰(zhàn)爭,感時傷世;②懷疑、怯弱,畏懼黑暗現(xiàn)實(或無力正視人生陰影);③孤獨哀怨,友善仁愛,力不從心;④多愁善感,滿懷憂患意識。

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評說“詩性美”,可以從意境、表現(xiàn)手法、結構思路、語言特色等角度來展開分析。

①意境:如“如今則另是一種寂寞,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我那屋前屋后的山啊,蒼蒼的樹林"這是頹墻,這是碎瓦”“但我卻頗滿意于這荒涼"等內容,呈現(xiàn)出孤獨、憂郁、惆悵、落寞的意境,之所以呈現(xiàn)出這些意境,原因在于飽含作者自己深摯的情感體驗。

②結構思路:全文的主體內容是“我向你們講一個山間的故事”,通篇以“我"與“你們”的對話推進敘事,全文的主線則是“情感的波動”,表面上寫山間的故事,實則隱喻堪憂的現(xiàn)實,通篇的思路呈現(xiàn)出詩意的構思。

③表現(xiàn)手法:全文的敘述,有象征意味,其中山間的故事,就是堪憂的現(xiàn)實的象征或隱喻;另外,全文在想象與現(xiàn)實之間進行跳躍性敘述,如“巖半腰的松樹”“亂石累累"塘邊”等內容是“現(xiàn)實”,“只記得”“你在我想象里"我想桃源避秦人……”等內容是“想象”,想象與現(xiàn)實交織,頗有虛實結合的韻味,產生雋永的詩意。

④語言特色:行文注重長短句的交織,語言精煉且通俗兼具,同時穿插古典詩句、成語典故等,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泰山等于鴻毛了"群山起伏,高高下下都是田畝”“亂石累累"桃源避秦人”等,通篇語言典雅、流暢,而又情真意摯。

故答案為:①以噴薄的詩情營造詩的意境。《巖》無論敘事、寫人、繪景、狀物,都飽蘸作者自己深摯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孤獨、憂郁、惆悵、落寞的意境。②以詩意的構思表現(xiàn)詩的結構?!稁r》以情緒為主線貫穿全文,以“我"與“你們”的對話推進敘事,以山間的故事隱喻堪憂的現(xiàn)實。③以詩的手法形成詩的內涵?!稁r》以象征與暗示性敘述,以想象與現(xiàn)實的跳躍性敘述,來產生雋永的詩意。④以唯美的語言體現(xiàn)詩的表達?!稁r》行文注重長短句的交織,講究古典詩句、成語典故等的穿插和文言詞語、句式的運用,語言雅致與通俗兼具,情真意摯。

【答案】10.BFI

11.D

12.C

13.①(下車后)知道不如乘車快,就又登上車,等回到都城時,已經像這樣上上下下反復了好幾次,他邊走邊哭前往奔喪。

②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這些魚的人。從前晏子以拒絕賞賜來匡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過失從不遮掩。

14.①大臣不賢能,其才智不足以發(fā)現(xiàn)景公的過失;

②大臣沒有勇氣冒犯景公的威嚴;

③景公可能喜歡聽奉承的話,大臣為謀求私利而奉承景公。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郑渥映煞值氖÷?,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3)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景公在菑地游玩,聽到晏子去世的消息,便換下華麗的服飾,駕馬驅車趕回來。他覺得駕車走得太慢了,于是就下車快走。(下車后)知道不如乘車快,就又登上車,等回到都城時,已經像這樣上上下下反復了好幾次,他邊走邊哭前往奔喪。到了晏子家之后,景公將一塊玉放在晏子的尸體上失聲痛哭,眼淚沾濕了衣襟。章子勸諫說:“(這樣做)不合禮儀?!本肮f:“哪里還用得著禮儀?。繌那拔液拖壬诠分祥e游,先生一天中對我勸諫三次而不屈從于我(的意見),現(xiàn)在誰還能這樣做??!我失去先生就要完了,還有什么禮儀可講?先生日夜督促我,連很細微的事也不放過,但我還是肆意放縱不知收斂,在百姓身上積累了多少怨恨和罪過?,F(xiàn)在上天把災禍降給齊國,卻不加在我的身上,反而嫁禍于先生,恐怕齊國很是危險了,百姓將向誰去訴說???"摘下帽子痛哭,極盡哀傷之后離去。

晏子死了,十七年了,(有一天,)景公宴請各位大夫喝酒(并親自射箭助興),景公的箭射得脫了靶,廳堂上的大夫卻齊聲叫好,好像出自一人之口。景公變了臉色,長嘆一聲,拋下弓和箭(便退席了)。弦章走了進來,景公說:“弦章!自從我失去晏子,至今已有十七年了,(十七年來我)從未聽到有人指出我不好的地方,今天射箭明明脫了靶,可是叫好聲卻好像出自一人之口?!毕艺禄卮鹫f:“這是眾位臣子的不才。(他們的)智慧不能夠察知君王的過失,(他們的)勇氣不足以冒犯君王的威嚴,但是有這樣一種情況。我聽說過,君主喜歡穿的服飾,那么臣子也喜歡穿;君主喜歡吃的食物,那么臣子也喜歡吃。尺蠖吃黃色的東西,那么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它吃青黑色的東西,那么它的身體就變成了青黑色。大概君王您有時仍然愛聽諂諛之人說的話吧?"景公說:“說得好!憑今天這番話,你是國君,我是臣下。”當時海邊漁民進獻鮮魚,景公就將五十車魚賞賜給弦章。弦章回去時,魚車塞滿了道路,(他)拍著趕車人的手說:“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這些魚的人。從前晏子以拒絕賞賜來匡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過失從不遮掩?,F(xiàn)在這些臣子以諂媚阿諛來求取利益,所以箭脫了靶反而齊聲叫好,如同出自一人之口?,F(xiàn)在我對君王的輔佐還未在眾人之中顯現(xiàn),卻要接受這些魚,這是違背了晏子的行為準則,卻迎合了阿諛奉承者的欲望。"(因此他)堅決退還了魚不接受賞賜。君子說:“弦章的廉潔,是晏子的遺風啊?!?/p>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哪里還用得著禮儀???從前我和先生在公阜之上閑游,先生一天中對我勸諫三次而不屈從于我(的意見),現(xiàn)在誰還能這樣做?。?/p>

“乎"為句末語氣詞,“安……乎”為固定結構,翻譯為“哪里……呢?”,應該在B處斷開;

“吾與夫子”作主語,“游于公阜之上"作謂語,“吾與夫子游于公阜之上”意思相對獨立完整,構成主謂句,F(xiàn)處斷開;

“寡人"作“不聽”的賓語,故需要在I處斷開。

故答案為:BFI。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前者通“又”,后者表示存在。句意:到現(xiàn)在十七年了。/就像他有四肢一樣。

B.前者是“回去”的意思,后者是“稱贊,稱許"的意思。句意:弦章回去。/一旦這樣做到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為“仁人”。

C.“六藝"中的“御”指駕馭馬車的技能,兩者意思不同。

D.前者是“顯現(xiàn)"的意思,后者表被動。句意:現(xiàn)在我輔佐國君還沒有被眾人所了解。/誠信卻被懷疑。

故答案為:D。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這使得景公惱羞成怒”錯誤,文中是“公作色太息”,意思是景公變了臉色嘆息,不是惱羞成怒。

故答案為:C。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等;“國”,都城;“趨”,快步走、趕著向前走。

(2)“曩”,從前;“昔者”,從前;“正”,匡正;“掩”,遮掩。

故答案為:①(下車后)知道不如乘車快,就又登上車,等回到都城時,已經像這樣上上下下反復了好幾次,他邊走邊哭前往奔喪。

②之前那些叫好的人,都是想要這些魚的人。從前晏子以拒絕賞賜來匡正君王,所以君王有什么過失從不遮掩。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①根據(jù)“此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可概括出:弦章認為大臣不賢能,大臣們的智慧不能夠察知君王的過失。

②根據(jù)“勇不足以犯君之顏色”,可概括出:臣子們畏懼君王,不敢冒犯景公的威嚴。

③根據(jù)“然而有一焉。臣聞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夫尺蠖食黃則其身黃,食蒼則其身蒼。君其猶有諂人言乎?"可概括出:弦章認為君主的平日的作風影響著臣子的是非觀,景公若喜歡聽奉承的話,大臣會阿諛奉承以討好景公。

故答案為:①大臣不賢能,其才智不足以發(fā)現(xiàn)景公的過失;

②大臣沒有勇氣冒犯景公的威嚴;

③景公可能喜歡聽奉承的話,大臣為謀求私利而奉承景公。

【答案】15.D

16.①前八句為第一層次,由蓮的形象聯(lián)想到食蓮之事,表達了親人之間的愛意。

②中間八句為第二層,由食蓮之甘苦引發(fā)對為官的思索,由蓮出淤泥而不染,表達要成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③最后四句為第三層,寫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雙井塘畔荷花盛開,表達了決不會同流合污,絕不改變高潔的情操。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思路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讀懂詩歌,再結合題干要求分析其層次,并組織語言作答。

15.D.“都表現(xiàn)了詩人品質高尚,渴望歸隱”錯誤。制芙蓉裳,比喻保持高潔的情操,沒有表現(xiàn)“渴望歸隱"。

故答案為:D。

16.前八句為第一層次,開頭說:“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看到蓮子像手指一樣大,就想到在家里時,母親分蓮子給他們吃,懷念母親的慈愛?!肮卜款^濈濈,更深兄弟思。"看到一房里的許多蓮子,就想到一房里的眾多兄弟,也像蓮房里的蓮子那樣相處。“實中有幺荷,拳如小兒手?!鄙徸又虚g有蓮心,蓮心頭上有些拳曲,像小兒的手。“令我憶眾雛,迎門索梨棗。"從小兒手就想到家里眾小兒,作者回家時,眾小兒在門口迎接,要梨棗吃。這是從看到蓮房、蓮子、蓮心,引起對母親、兄弟和眾小兒的懷念,表達了親人之間的愛意。

中間八句為第二層,承接上句,就蓮心說,蓮心正是苦的,吃苦的東西不可能感到甜?!案什涂峙D毒”,吃甜的怕有極毒。這里是就他自己的經歷來說,吃甜的怕有毒,如同做大官拿重祿,貪圖享受,害了自己。“素食則懷慚”,做官不辦事吃白食,便感到慚愧。“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鄙徤谟倌嘀?,出淤泥卻不受污染,指品德高潔的人能保持操守?!笆成徴l不甘,知味良獨少。"講到吃蓮子的多,知味的卻很少。由食蓮之甘苦引發(fā)對為官的思索,由蓮出淤泥而不染,表達要成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最后四句為第三層,寫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想到“吾家雙井塘”,那里有池塘?!笆锴镲L香”,池塘里荷花盛開,在初秋時香聞十里。“安得同袍子,歸制芙蓉裳?!敝栖饺厣?,比喻保持高潔的情操。表達了決不會同流合污,絕不改變高潔的情操。

故答案為:①前八句為第一層次,由蓮的形象聯(lián)想到食蓮之事,表達了親人之間的愛意。

②中間八句為第二層,由食蓮之甘苦引發(fā)對為官的思索,由蓮出淤泥而不染,表達要成為正直、有良知的官吏的追求。

③最后四句為第三層,寫自己居住的環(huán)境,雙井塘畔荷花盛開,表達了決不會同流合污,絕不改變高潔的情操。

17.【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2)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善、雌、從、頻煩。故答案為:(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2)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點評】此題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寫的能力。對于上下句的識記性默寫,難度不大,難在理解性默寫。需要理解背誦篇目的內容,針對問題選對句子并默寫正確。

【答案】18.①很難保持正確的坐姿/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坐姿②久坐還容易引發(fā)其他(諸多)疾?、垡x擇合適的座椅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19.第一段:久坐為什么會引起腰疼?或:久坐腰疼的原因第三段: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或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

【知識點】壓縮語段;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1)此題考查補寫句子的能力。首先認真閱讀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據(jù)空句的位置來判斷,還可以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的提示來分析需要補寫的內容。要求語意連貫,邏輯嚴密,還要注意字數(shù)的限制。

(2)本題考查學生壓縮概括語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內容要從題目所給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總結、分析,得出題中要回答的問題的答案。

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根據(jù)后文的舉例“比如出現(xiàn)彎腰弓背坐或蜷縮在沙發(fā)上的情況……引起腰疼"可知,作者在這里是說人們在久坐之后,很難一直保持正身直坐的正確姿勢,故可填“很難保持正確的坐姿/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坐姿”。

第二空,前文說“這些坐姿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引起腰疼”,而后文又列舉了“久坐使機體活動減少、血流減慢,容易誘發(fā)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并且增加患心血管病的概率”和“久坐還會帶來身體肥胖、機能退化等問題"等問題,故可填“久坐還容易引發(fā)其他(諸多)疾病”。

第三空,根據(jù)后文的具體建議說明“尤其不要坐過低的座椅,最好是選擇可調節(jié)的座椅"可知,此處是在強調選擇合適座椅的重要性,故可填“要選擇合適的坐椅”。

故答案為:①很難保持正確的坐姿/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坐姿②久坐還容易引發(fā)其他(諸多)疾病③要選擇合適的座椅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19.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段內容的能力。

第一段,由“此時腰椎局部受到的剪切力增大,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腰背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引起腰疼"等內容可知主要內容為“久坐的原因”;對于原因,用疑問句表示,即可使用“為什么"等疑問詞,故可表達為:久坐為什么會引起腰疼?

第三段,由“遠離這些危害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等內容可知主要內容為“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故可轉化為“如何”等表示討論什么是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的疑問句,即: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

故答案為:第一段:久坐為什么會引起腰疼?或:久坐腰疼的原因第三段:如何避免久坐的危害?或避免久坐危害的方法。

【答案】20.C

21.D

22.①四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內容上互為因果,具體闡釋了時代與青年的關系。(構成)②用排比手法舉例了時代與青年關系的諸多事實,內容豐富;行文富有節(jié)奏感,增強語言氣勢,更加充分地論述了時代與青年的關系。

【知識點】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成語的使用;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2)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可用壓縮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較為常見的有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題,需仔細閱讀文本,找到運用的修辭手法,再分析其表達效果。

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

口耳相傳: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薪火相傳:比喻學問和技藝代代相傳。語境是說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始終保持活力,選用“薪火相傳"。

臥薪嘗膽:原意指越王勾踐戰(zhàn)敗后以柴草臥鋪,并經常舔嘗苦膽,以時時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難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自強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語境是說新時代青年要努力奮斗方不負時代,選用“自強不息”。

無所不為:沒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壞事都干,貶義。大有可為:有廣闊的發(fā)展前途,能大大地發(fā)揮作用。語境強調新時代的優(yōu)勢,使用“大有可為"。

脫穎而出: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鋒芒畢露:指銳氣和才干全部顯露出來,多形容盛氣凌人。語境是說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越來越多匠心青年本領顯露出來,這是褒義的語境,與盛氣凌人無關,使用“脫穎而出”。

故答案為:C。

2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之所以……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句式雜糅,可刪掉“的原因”,排除AC;

“不止步、不退縮、不放棄"語序不當,根據(jù)句子意思應是遞進關系,可改為“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排除BC。

故答案為:D。

2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

本題要求鑒賞排比修辭的構成和表達效果。

先看構成。句子從“脫貧攻堅"與“駐村青年干部”,“鄉(xiāng)村振興"與“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航天事業(yè)"與“青年創(chuàng)新團隊”,“中國制造"與“匠心青年”四個方面,展現(xiàn)了青年在時代發(fā)展中的巨大作用,四個分句內容上互為因果,構成一組排比。

再看效果。“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航天事業(yè)"中國制造”是我們國家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四個方面,這組句子列舉了在這些方面青年功不可沒的事實,使得內容很豐富;其次,作為排比句,相同的結構使得語言氣勢充沛,讀來又有節(jié)奏感,充分地論述了時代與青年的關系。

故答案為:①四個分句構成一組排比,內容上互為因果,具體闡釋了時代與青年的關系。(構成)②用排比手法舉例了時代與青年關系的諸多事實,內容豐富;行文富有節(jié)奏感,增強語言氣勢,更加充分地論述了時代與青年的關系。

23.【答案】選擇與改變澎湃烈士拋家舍業(yè)選擇救國救民,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中國;他的兒子彭士祿服從國家需要,選擇改行,改變自己,也改變了中國的核工業(yè)。一門兩父子,當家國需要之時,他們選擇改變自己。雖選擇不同,改變不同,命運也不同,但殊途同歸,他們都以身許國,以熠熠之光,照亮華夏。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先生選擇棄醫(yī)從文,改變了中國人麻木的靈魂。在仙臺學醫(yī)時,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國人的麻木與冷漠,深感學醫(yī)救不了中國,果斷從文,以筆為槍、為劍,破除中國人思想的屏障,向封建社會發(fā)出最猛烈的挑戰(zhàn),“狂人”,“孔乙己”,“華老栓”,生動鮮活的人物,映射了中國的守舊與封建。他的犀利讓人無法與之對視,因為他可以看清你的靈魂,毫不猶豫地暴露出你內心的丑陋,讓你無地自容。這就是魯迅,他發(fā)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他用自己明智的選擇,喚醒愚昧麻木的國民,改變了一代人的靈魂。

“置你于危崖,你卻饋人間以芬芳。"

張桂梅選擇扎根深山,改變了山區(qū)女孩的命運。“七一勛章”和“感動中國人物”,這樣的榮譽似乎并沒有改變張桂梅的生活,她瘦小的身軀如同一棵參天大樹,深深地扎根在山區(qū),她創(chuàng)辦華坪女高招收山區(qū)女孩,為了改變她們的命運,讓她們可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嘔心瀝血,為山區(qū)女孩兒托起飛翔的翅膀。張桂梅改變山區(qū)女孩兒們的未來,用自己瘦弱的身軀,鋪就通往光明未來的路,改變的不僅是山區(qū)女孩的命運,更是托起無數(shù)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選擇投身水稻研究,改變了全中國人民的果腹問題。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一場席卷全國的饑荒,讓袁隆平決定研究水稻,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終于在1970年取得突破性進展,但他沒有獨自研究,反而與周邊國家有關單位共同研究,1973年我國雜交水稻產量提升近三倍,袁隆平的名字在國內外被廣泛傳播,但鮮花和掌聲并沒有讓袁老停下腳步,他依然在田間奮斗。如今,雖然袁老已逝,但他的光和熱卻仍在,我們不僅要緬懷他,更要傳承他的精神。袁隆平的選擇,讓中國人從此不再為吃飯發(fā)愁,改變了中國缺糧的現(xiàn)狀,解決了關系到國計民生最重要的問題。

選擇不同,改變不同,我們作為青年人,更要明確自己的選擇,這改變的不只是我們自己,更是我們的民族和祖國。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題干分析】

該材料由四段組成。第一段指出,選擇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第二段告訴了風起云涌的烈士們放棄奢華生活,棄家棄業(yè),選擇救國救民道路的故事。第三段告訴澎湃烈士之子彭士祿服從國家需要,選擇轉行,最終成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的故事。第四段指出了選擇的作用和意義:它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很多很多事情。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問題中的兩個關鍵詞是“選擇"和“改變”。關于“選擇”,從材料內容可以看出,這里的“選擇”不是一般的選擇,而是具體指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詩中說:“我選擇了行人稀少的那一個”,“行人稀少”意味著未知和困難。彭佩和彭士祿父子都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關于“改變”,詩中說“它改變了我的生活”,在材料的最后說“它也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很多,很多"?!案淖冏约骸币馕吨寕€人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改變很多”,包括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甚至改變國家的命運和歷史方向。當“選擇”和“改變"結合在一起時,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它可以是一種因果關系,即因為“選擇”、“改變";它可以是一種條件關系,即只有“選擇”才能“改變";它也可以是一種假設關系,意味著為了“改變”,必須“選擇"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兩個人物的“選擇”都是基于祖國的需要,都是個人服從國家的英雄行為。而且,他們仍然是父子,是兩代人在不同時代做出的“相同"選擇,表明物質的本質是:代代相傳,在決定人生道路時選擇服從國家的需要,改變自己的命運,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卓越貢獻。

文風是議論文,考生可以用平行結構討論“選擇”和“改變"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遞進結構討論高中生在新時代面臨的重要人生選擇?!拔摇钡倪x擇是什么,“我"打算改變什么,為什么要改變。

【立意選取】

1.人生選擇,落子無悔。

2.選擇勇往直前,改變人生,創(chuàng)造可能。

3.選擇有價值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shù)牡胤街苯踊蜷g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金橋學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6月測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選》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蕭統(tǒng)組織當時文人集體編選,選錄從周秦以迄齊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影響深遠。王羲之《蘭亭集序》書法和文采兼善,后世流傳甚廣,蕭統(tǒng)卻棄而不選,后世學者為此眾說紛紜。

自班固《漢書》宣揚“漢承堯運”以來,正統(tǒng)論成為史學家們聚訟不已的大問題。西周宗法社會所形成的以洛陽為中心的天下意識,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內涵,并構成地域與政權合法性登合的現(xiàn)實意義。南北對峙,南北孰為正統(tǒng)的爭論從未中斷,而彰顯正統(tǒng)的重要方式,就是尊崇儒學——在思想文化上標榜己方為正統(tǒng)。對于偏安江左的梁朝士人來說,他們不得不面臨與消解傳統(tǒng)北方文化中心與僻處江南之間的地理錯位,要化解這種尷尬,就要爭求思想文化之正統(tǒng),《文選》及梁武帝時期多項學術文化工程的集中推進,即為此。

《文選》“序"類一共入選9篇序文,其中就有顏延之和王融同題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二者都為帝王組織下的文人集會所作,決定了文章是為歌功頌德、美頌盛世而作。從集會地點來看,顏王二序所涉地點從字面上分別為“樂游苑”“芳林園”,實際都在南朝都城建康,但是作者無一例外地都只字不提“建康”“金陵"。在創(chuàng)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將當時的都城建康比附為長安、洛陽,這正體現(xiàn)了一種“北方文化中心”意識,充滿對皇權的美頌。而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涉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是非常具體的江南地名,沒有任何政治蘊含和歷史想象?!短m亭集序》的內容,前半部分描繪士人歡聚場景,后半部分由歡樂現(xiàn)實轉向對生命無常的思考,并說“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這正是士人對個體生命意義的思索和追尋。因此,無論是從創(chuàng)作背景、序文內容還是地名所體現(xiàn)的價值指向來看,《蘭亭集序》都不符合帝王期待的儒家詩教價值標準;而內容旨在美頌、形式典雅華美的顏、王二序,正契合了喜游宴賦詩、招攬文士和組織文學活動的梁武帝父子在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選》之外,蕭統(tǒng)還編了八卷本《陶淵明集》,一方面固然有對陶淵明文學成就重新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也是比較重要的是,蕭統(tǒng)從陶集中讀到了人格的魅力與道德的光輝,認為陶詩在當時社會“有助于風教"——符合他重視的文學教化原則。那么,蘊含著濃烈個人情感的《蘭亭集序》,則與此格格不入。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以華夏文化正統(tǒng)自居的梁朝,有統(tǒng)一天下的宏志,甚至一度還取得了南北對峙的戰(zhàn)略優(yōu)勢。蕭統(tǒng)既是太子,又是《文選》編纂這個大型文化工程的組織者。他以太子之尊親自組織并參與《文選》編纂,正是順應當時的政治文化需求,通過編選《文選》來強調梁朝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維護和彰顯其正統(tǒng)地位,這是《文選》編選的深層政治文化背景。因此,與入選的另外兩篇彰顯王朝氣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相比較,更重抒發(fā)個體生命思考的《蘭亭集序》被棄而不選,是情理之中的事。

(摘自宋雪玲《〈文選〉不錄〈蘭亭集序〉原因再探》)

材料二:

《文選》既然是文學總集,作品是否入選,還是需要回歸文本自身,用文學的標準去衡量。深究起來,《蘭亭序》落選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文選》是選本,主要選錄各種文體的重要作品。《文選》收錄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歸引序》。石崇雖是一擲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學成就還是得到后人認可的。王羲之組織的蘭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別57年,且《蘭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詩序》而為。對比二序,思想和詞句確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學價值大打折扣,故不錄亦屬正常。

王羲之文才達不到《文選》收錄標準。王羲之的文學成就如何,唐前文獻更令人信服。就現(xiàn)有史料來看,時人或南北朝時期論及王羲之同時代人的文學成就,對其只字未提。劉勰《文心雕龍》和鐘嶸《詩品》作為南朝時期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關于王羲之同樣未見片言只語。可能是其書名太盛,遮掩了文學光芒。

王羲之以書法名世,而書法并非“勝事”?!短m亭序》成名,是唐太宗的推崇和宋人推波助瀾造成的。書法對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業(yè)?!妒勒f新語》將能書善畫的韋誕、顧愷之列入“巧藝"類中,《顏氏家訓》將書法、繪畫、卜筮等并列為“雜藝”,這些都顯示出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和書法家地位不高。

蕭統(tǒng)兄弟不認可王羲之的處世行為。蕭繹在評論王述與王羲之結怨之事時認為,王羲之有錯在先。古人事死如事生,王羲之書帖多有吊喪慰死之語,其“先墓"被毀,悲痛不已;而其卻在王述居喪期間,大為不敬。并且右軍半隱半仕,以退求進,沽名釣譽而已。不能絕對地說蕭統(tǒng)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統(tǒng)承續(xù)上,蕭統(tǒng)兄弟應是一致的

今天考論《蘭亭序》入不入《文選》的問題,并不是否定《蘭亭序》的文學影響和書法美學價值,而是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古人以為美的東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審美需求。世殊事異,環(huán)境在變,社會在變,生活不同,審美會存在差異性。

(摘自宋戰(zhàn)利《〈昭明文選〉為何不錄〈蘭亭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為我國最早的文學總集,《昭明文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