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含問卷)12000字(論文)】_第1頁
【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含問卷)12000字(論文)】_第2頁
【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含問卷)12000字(論文)】_第3頁
【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含問卷)12000字(論文)】_第4頁
【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含問卷)12000字(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目錄TOC\o"1-3"\h\u30983摘要 -6歲幼兒飲食現(xiàn)狀、原因及指導策略摘要幼兒時期是身體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養(yǎng)成良好飲食行為習慣的理想時期。研究以濟源市A幼兒園為例,采用自編幼兒飲食行為調查問卷,對189名幼兒家長進行調查,編制訪談提綱,對4名家長進行個別訪談,探索幼兒不良飲食行為現(xiàn)狀及原因。結果顯示:13.2%的幼兒進餐時還需要經常喂飯,進餐主動性比較差;2.6%的幼兒進餐不主動,總是不能按時吃飯,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有所改善,父母也會有所指導;21.2%的幼兒進餐專注度不高;6.9%的幼兒吃得太快,12.7%的人吃得太慢,64.6%的人吃得平均;38.1%的幼兒挑食現(xiàn)象明顯,24.9%的幼兒偏食現(xiàn)象明顯;16.4%的幼兒吃零食行為偏多。分析原因主要與家庭飲食觀念、父母飲食習慣、家長教養(yǎng)方式和周邊環(huán)境有關,可通過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家庭教養(yǎng)觀念、改變教養(yǎng)方式、創(chuàng)造適宜的飲食氛圍來改善幼兒不良飲食行為問題。關鍵詞:幼兒;不良飲食行為;解決策略一、緒論(一)研究背景幼兒時期是身心發(fā)展的初始階段,這是行為模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更健康的行為模式。2012年頒布的《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為了有效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成年幼兒必須提供合理、均衡的營養(yǎng)”。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食品衛(wèi)生,吃飯文明”。我們知道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我國對幼兒飲食行為問題的關注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初,很多父母和老師要面對孩子在就餐方面的問題,比如挑食、厭食等。“吃飯難”問題讓家長大傷腦筋。研究者對此方面的探索,大多集中在研究幼兒不良飲食行為問題的性質,以及相應改善建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庭的飲食習慣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食品加工業(yè)飛速發(fā)展,使得垃圾食品充斥著幼兒日常生活,這也給幼兒的飲食行為帶來了新的沖擊。家長和長輩們可能會嬌慣和遷就幼兒,放任幼兒吃太多零食,進而正餐攝入量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童年時期某些疾病跟幼兒的飲食行為有關,為更好地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家長、教師、全社會都要提高對幼兒飲食行為培養(yǎng)的重要性認識。本研究通過面向家長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3-6歲幼兒在家進餐時的行為表現(xiàn),通過訪談法補充了解幼兒形成不良飲食行為的原因,面向家長提出改善幼兒飲食行為的教育策略。(二)研究意義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幼兒飲食行為的現(xiàn)狀和幼兒不健康飲食行為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從理論上進一步豐富幼兒生活行為研究,從實踐意義上講,可以幫助家長掌握了解有利于幼兒和家長飲食行為的營養(yǎng)教育和教育方法,有助于更新自身的食物教育觀念,改變家長錯誤的飲食教育理念,并進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文獻綜述1.概念界定對于飲食行為的含義,國內外研究者尚未給出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飲食是一種生理活動,是滋養(yǎng)人體、支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飲食是滿足幼兒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需要的生理基本活動。它是滋養(yǎng)幼兒身體,維持幼兒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馬冠生(2005)[1]對飲食行為的界定是:“飲食行為是指受相關食物和健康觀念影響的人們的飲食活動,不僅包括食物的選擇和購買、特定食物的種類和頻次,還包括吃飯的地點、時間和方式、與誰共進晚餐等。金星明(2010)[2]對飲食被定義為從依賴他人到獨立進食的整個過程中發(fā)生的進化行為,包括他人的食物、自己的食物、選擇進食環(huán)境等。姚利潤(2016)[3]認為,健康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定時定量進餐;注意飲食;在注意食品衛(wèi)生的同時,要慢慢咀嚼食物。本研究所關注的飲食行為主要是指幼兒在家進食時的外在行為,包括幼兒的食物依賴、飲食主動性、飲食速度、飲食集中度、選擇性進食和零食行為六個維度。2.相關研究調查后發(fā)現(xiàn),有2505篇關于飲食行為的論文。結果表明,在中國有很多關于幼兒飲食習慣的研究。通過對文獻的仔細研究,相關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相應的結論:一是飲食的獨立性。《辭?!分兴f的獨立性,是指小班孩子在吃飯時,沒有成人的幫助,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順利就餐。孫吉(2006)[4]和周立清(2007)[5]等人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幼兒不能獨立進食,說明部分幼兒在營養(yǎng)和生活上仍存在低膳食依賴的問題。第二,進餐主動性。幼兒的主動性是指幼兒對外在環(huán)境做出的積極的反應,不受他人影響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盧慧蘭(2009)[6]的研究顯示,27.1%患兒進食不規(guī)律,72.9%患兒主動進食,并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吃完。第三,注重食物。專注是一種狀態(tài),當一個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特定的東西上時,再排除其他刺激條件,就很難被打斷。80名(29.4%)幼兒邊吃邊玩,56名(20.6%)幼兒邊看電視邊吃。第四,食物的速度。隨機抽樣研究發(fā)現(xiàn),有6.3%的幼兒進餐時間過長。還有的幼兒在吃飯時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吃飯速度慢和吃飯速度過快、消化困難,這種不良飲食習慣的趨勢正在增加。第五,選擇性進食和部分破壞太陽。《辭?!分嘘柟獾囊徊糠直欢x為“喜歡吃某種食物”。偏食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影響身體健康?!碧羰撑c偏食行為都是指幼兒只吃一種或幾種食物,這些行為嚴重阻礙了幼兒對營養(yǎng)的正常吸收,是目前幼兒飲食問題中最嚴重的問題。第六,吃零食行為。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經濟水平逐步提高,飲食更加多元化,在家庭生活中,家長一味嬌慣孩子,導致幼兒吃零食過多,過于頻繁,甚至部分幼兒把零食當正餐吃。綜合來看,幼兒不良飲食行為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這些不良飲食行為會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和身心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成為當前幼兒家長亟待解決的問題。二、研究設計(一)研究目的了解3-6歲幼兒家庭飲食行為現(xiàn)狀,分析不良飲食行為產生的原因,提出改善幼兒飲食行為的策略,引導幼兒家長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有效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二)研究對象研究選取3-6歲的幼兒家長為調查對象,以濟源市A幼兒園為例,通過問卷星平臺面向200位幼兒家長發(fā)放線上調查問卷,回收193份,回收率高達96.5%,有效問卷189份,有效率94.5%。以電話和微信電話方式對四位幼兒家長進行訪談。問卷調查對象和訪談對象基本信息見表1、2。表1問卷調查對象信息表人口學信息類別人數(shù)合計幼兒性別男9851.9%女9148.1%幼兒班級小班6232.8%中班6132.3%大班6634.9%表2訪談對象信息表年齡性別學歷育兒數(shù)量家長A35男本科2家長B27女大專1家長C29女中專2家長D33女大專2(三)研究方法1.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是調查人員使用統(tǒng)一的問卷了解情況或向選定的調查對象征求意見的一種調查方法。本研究選取本人實習地濟源市A幼兒園為例,隨機抽取小中大班共189名幼兒進行飲食行為調查。因為調查的是對幼兒飲食行為狀況最為熟悉的群體和孩子在家里的飲食行為往往是最真實、最自然的。但為了使研究結果更有效,本研究特對家長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査。問卷是在郭婧晰《4-6歲幼兒飲食行為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形成的,由23個問題構成,主要為了解幼兒在家是否有不良飲食行為以及家長對這些行為的態(tài)度。2.訪談法訪談法是訪員通過與受訪者交談來收集數(shù)據(jù)的一種方式。本研究中的受訪人是幼兒家長。訪談提綱是在郭婧晰《4-6歲幼兒家長訪談提綱》的基礎上形成,包括8道問題,是對問卷調查中存在的不清晰回答的補充。訪談以電話或微信電話的方式一對一進行,訪談時間大約15分鐘。三、幼兒飲食行為現(xiàn)狀調查結果(一)幼兒飲食行為問卷調查結果1.幼兒進餐獨立性通過收集家長問卷調查結果,幼兒進餐獨立性及分布情況統(tǒng)計分析見表3:表3幼兒需要喂飯行為情況班級經常會偶爾會從來不小班35.5%50%14.5%中班4.9%45.9%49.2%大班0.0%19.7%80.35%合計13.2%38.1%48.7%從表3數(shù)據(jù)可知,在被調查的189名幼兒中,有35.5%(67)的小班幼兒和4.9%(10)的中班幼兒還需要經常喂飯,大班幼兒無喂飯行為,從來不需要喂飯的幼兒占比48.7%(92),還不到一半。從數(shù)據(jù)結果來看,只有能做到自己獨立吃完飯菜,不需要成人幫助的幼兒占比并不高,只有48.7%(92)。相關研究表明,一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獨立進食。然而,仍然有很多3-6歲的孩子不能獨立吃飯。原因可能與家庭因素有關。我們必須緊急加強幼兒食品的獨立性。2.幼兒進餐主動性幼兒的主動性是指幼兒對外在環(huán)境做出的積極的反應,不受他人影響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問卷調查結果,對幼兒進餐主動性進行統(tǒng)計,得出幼兒進餐主動性分布如表四所示:表4幼兒主動進餐行為情況班級能偶爾貪玩晚一點總是不能按時吃飯小班33.7%58.1%8.1%中班34.4%65.6%0.0%大班65.2%34.7%0.0%合計45.0%52.4%2.6%從表4數(shù)據(jù)可知,能按時吃飯的幼兒占45.0%(85),還不到一半,其中大班主動進餐行為占比最多,占65.2%(124),小班幼兒主動進餐行為占比最少,只占33.7%(64)。52.4%(99)的幼兒都是因為貪玩兒會晚一點,總是不能按時吃飯的只有2.6%(5)。幼兒的自制力較弱,好奇心較強,在面對各種玩的東西時,幼兒總是經不起誘惑,容易沉迷其中。尤其是當幼兒面對心愛的玩具時,總是愛不釋手,甚至放棄吃飯的時間陪心愛的東西,父母往往束手無策,只能等著孩子愿意去吃飯。如果幼兒總是因為外界的吸引而不能按時吃飯,不僅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還會影響幼兒的腸胃健康。3.幼兒進餐專注度根據(jù)家長問卷調查結果,幼兒進餐專注度情況如表5所示:表5幼兒進餐不專注行為情況班級經常會偶爾會從來不小班33.9%59.7%6.5%中班16.4%73.8%9.8%大班13.6%71.2%15.2%合計21.2%68.3%10.6%專注是一個人非常寶貴的行為品質。敬業(yè)的人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結果。注意飲食活動也很重要。它能促進食物的完全消化吸收,使身體得到最佳的效果和豐富的營養(yǎng),促進人體健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1.2%(40)的幼兒對食物沒有集中注意力,只有10.6%(20)的幼兒不能集中注意力,大部分幼兒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顯然,孩子的飲食并不樂觀,大部分孩子更應該注意飲食。4.幼兒進餐速度進餐速度主要是指幼兒吃一頓飯所用去的時間,時間越長,速度越慢。通過調查幼兒進餐時間分布如表6所示:表6幼兒進餐速度行為情況班級15分鐘以內15到30分鐘30到60分鐘超過一小時沒注意過,吃完為止小班11.3%64.5%19.4%3.2%1.6%中班19.7%59.0%13.1%0.0%8.2%大班19.7%69.7%3.0%0.0%7.6%合計16.9%64.6%11.6%1.1%5.8%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5分鐘內可進食16.9%(32),15-30分鐘可進食64.6%(122),30-60分鐘可進食11.6%(22),1小時以上可進食1.1%(2)。從科學的角度看,孩子可以消化吸收食物,孩子的食物一定要超過15分鐘,每一口食物要咀嚼12-30次左右才能吞咽。最合適的食物必須在15-30分鐘內。如果一頓飯持續(xù)時間少于15分鐘,就被認為是快餐;如果吃飯時間超過30分鐘,就被認為是慢餐。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64.6%(122)的幼兒進食適度,16.9%(32)的幼兒進食過快,12.7%(24)的幼兒進食過慢。5.幼兒偏食挑食行為很多幼兒在進餐時都存在著挑食、偏食情況,但是,根據(jù)少數(shù)幼兒的日常觀察,很難獲得科學有效的數(shù)據(jù)來描述幼兒的選擇性飲食和部分陽光的損失。本研究通過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挑食、偏食情況如表7、表8所示:表7幼兒挑食行為情況班級沒有,基本都吃有小班54.8%45.2%中班68.6%31.2%大班62.1%37.9%合計61.9%38.1%%表8幼兒偏食行為情況班級沒有,基本都吃有小班62.9%37.1%中班83.6%16.4%大班78.8%21.2%合計75.1%24.9%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有38.1%(72)的幼兒存在挑食行為,沒有挑食行為的占61.9%(117),有24.9%(47)的幼兒存在偏食行為,沒有偏食行為的占75.1%(141),小班幼兒挑食、偏食行為分別占45.2%(85)和37.1%(70),占比最多。這些數(shù)據(jù)提示我們,幼兒挑食偏食現(xiàn)象普遍,父母必須認真對待它,并在許多方面改進它。6.幼兒吃零食行為通過對家長問卷調查結果收集整理,統(tǒng)計出幼兒吃零食行為如表9所示:表9幼兒吃零食行為情況班級經常吃偶爾吃從來不小班19.4%75.8%4.8%中班16.4%83.6%0.0%大班13.6%80.3%6.0%合計16.4%79.9%3.7%從上表看出,有79.9%(151)的幼兒偶爾吃零食,有16.4%(31)的幼兒經常吃零食,而從來不吃零食的只占3.7%(7)。小班經常吃零食行為最多,占19.4%(36)??梢钥吹剑闶吃诤⒆觽兊纳钪邪缪葜浅V匾慕巧?,尤其是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各種零食層出不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吃多少零食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都是一個難題。綜合問卷調查結果,總結得出,13.2%(25)的幼兒進餐時還需要經常喂飯,進餐主動性比較差;2.6%(8)的幼兒進餐不主動,總是不能按時吃飯,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有所改善,父母也會有所指導;21.2%(40)的幼兒進餐專注度不高;16.9%(32)的幼兒進餐速度過快,12.7%(24)的幼兒進餐速度過慢,64.6%(122)的幼兒進餐速度處于平均水平;38.1%(72)的幼兒挑食現(xiàn)象明顯,24.9%(47)的幼兒有明顯的偏食;6.4%(12)的孩子吃更多的零食。(二)幼兒飲食行為訪談調查結果幼兒的飲食行為主要發(fā)生在家庭中,顯然,家庭成員的飲食觀念會影響幼兒的飲食行為。在問到孩子需要喂飯原因上時,家長B說:“我們家里在孩子吃飯問題上有兩種態(tài)度,我和孩子爸爸覺得孩子完全可以獨立吃飯,但婆婆覺得孫子剛上小班還不適應,總是想給孩子喂飯,怕他把飯撒了、怕他把飯渣和油弄得衣服上到處都是。家里就一個孩子所以特別慣著他,孩子喜歡吃哪個菜就總是做,不喜歡吃青菜也由著他。我和孩子爸爸勸了也沒用,又不好跟老人吵架,自己又沒時間帶,只能先這樣?!奔议LB補充說,她的教育觀念是,孩子的飲食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所以她平時很注重孩子吃飯時的習慣,所以平時在餐桌上都很注意自己的行為,怕孩子看到會模仿,她認為只有營造好的家庭飲食氛圍,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所以,她正在跟婆婆好好溝通。家庭是幼兒飲食的第一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飲食習慣和教育觀念很容易影響孩子。當被問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時,家長C說:“我家孩子的飲食習慣絕對是孩子中最好的,因為我們家里人對這個都很重視,也很認同我的教育理念,每次吃飯必須在餐桌上,不能說話,安安靜靜吃飯,吃飯要準時,喊一次就必須到,不然沒飯吃,還不能挑挑揀揀,家里人平時也都很注重自己的飲食行為,就怕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就是因為從小給孩子灌輸這些好的飲食習慣,所以我家孩子現(xiàn)在吃飯習慣非常好,在幼兒園,老師都夸過好幾次呢?!备改傅难詡魃斫膛c幼兒的飲食行為有緊密關聯(lián),幼兒模仿性特別強,要知道,沒有不合適的飲食,只有不合理的飲食行為。在問到是否在吃飯時教育過孩子時,家長A說:“我的工作是刑警,平時比較忙,可能是工作性質原因,脾氣也比較火爆急躁。在家吃飯的時間少,對孩子了解也不多,但是只要在飯桌上看到他吃飯慢騰騰,玩這個玩那個,我就想跟他急,就會說他幾句,語氣也不好,孩子也愣愣的。有時候實在忍不住就會上手拍他兩下,所以孩子現(xiàn)在很怕我,孩子媽媽跟我說了之后,我也盡量在改?!币恍┘议L意識到了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但他們的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經常采取嚴厲的措施強迫孩子吃得更快。糾正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需要長期和持續(xù)的努力。消極的方法,如強迫、懲罰和勸說,不僅可以解決問題,有時還會產生消極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父母必須有耐心,總是注意他們的行為。詢問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家長D給出了這些建議:“我覺得首先父母肯定是要給孩子以身作則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孩子的模仿能力那么強,說不定一個不好的行為就會讓孩子看到然后孩子覺得媽媽都這樣了我也這樣,所以家長得規(guī)范好自己的飲食行為。第二個就是家里祖輩的意見吧,因為他們的飲食觀念跟我們不太一樣,而且現(xiàn)在父母都太忙了,都是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所以在這方面得和爺爺奶奶溝通好,不能太溺愛孩子。第三個就是幼兒園老師也要多加引導,因為孩子每天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對老師又特別信任,很聽老師的話,所以如果幼兒園老師多加引導的話,孩子可能會更聽老師的話。最后一個就是,我覺得那些零食制造商還要再規(guī)范一下,因為現(xiàn)在垃圾零食太多了,也分不清好壞,孩子看到包裝好看就要買,誰知道孩子吃著有沒有危害呢?!彼?、幼兒飲食行為的形成原因(一)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客觀來說,造成幼兒飲食行為存在的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家庭因素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一般來說,幼兒接受能力和形成習慣的能力較強,幼兒會模仿身邊的成人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的飲食行為。根據(jù)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普遍的家長文化層次在高中以上,個別還有在碩士及以上的學歷,所以會接受不一樣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通過對部分幼兒進餐時的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可以自己獨立進餐,而極少數(shù)的幼兒則是需要教師喂飯的,并且通過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這幾名幼兒在家也是被家長輪流哄著、喂著吃飯的,這也正是家長對幼兒飲食行為的教育方式不合理,存在很大的主觀性隨意性造成的。例如,幼兒在家進餐時拿手抓著吃飯,家長對此太過于刻板較真,一味的管制幼兒拿手抓飯,經研究表明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小班的幼兒動作發(fā)展不成熟,肌肉力量發(fā)展不充分,特別是小肌肉的力量,所以幼兒不可能像成人一樣靈活運用餐具。另一方面,幼兒正處于對萬事萬物充滿好奇的過程中,好動活潑使得幼兒看到不同種類、顏色、形態(tài)等的飯菜都想用手摸一摸、用嘴嘗一嘗味道,這個是他們成長的必經環(huán)節(jié)。而在對家長的訪談聊天中得知,許多家長并不允許幼兒用手抓東西吃,有的家長甚至會用言語“警告”幼兒,例如“不要用手抓!”“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不要用手!”有的家長甚至還會用手打幼兒的手。在訪談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家長反對幼兒用手抓飯吃的原因,家長認為幼兒的手每天接觸的東西十分多,細菌也會有不少,通過手抓食物不衛(wèi)生,肯定會導致細菌進入,幼兒絕對會生??;不符合餐桌用餐的基本禮儀。但他們卻忽略了這是因為幼兒身體發(fā)展不完善的特征表現(xiàn),僅僅只從自己考慮的點出發(fā)。所以我們提倡家長可以不用呵斥幼兒,可以餐前對餐具餐桌進行消毒、教育幼兒飯前飯后要洗手等,可能會更好的幫助幼兒。(二)幼兒園進餐環(huán)境的影響幼兒園進餐環(huán)境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就餐環(huán)境的硬件設施,二是教師的進餐引導。一方面,硬件設施主要指幼兒園的食堂、進餐用具等。由于小班幼兒剛剛離開家,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需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幼兒對卡通形象、色彩艷麗的事物具有更強的偏好。寬敞明亮,符合幼兒喜好的就餐環(huán)境更容易使幼兒產生積極的進餐感受,除此之外進餐用具的健康清潔、大小合適、外觀形狀也是影響幼兒進餐的重要因素。如果進餐用具是普通承認使用的餐具,會降低幼兒的進食欲望。為了提高幼兒的進餐意愿,幼兒園應當選擇更加適合幼兒的餐具。另一方面,教師的進餐引導對幼兒的進餐行為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幼兒進餐時,教師一般會在旁邊鼓勵或者給予一些引導性的話語鼓勵幼兒進食,但是言語大多較為生硬,甚至可能破壞進餐氛圍,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師為了提高幼兒的進餐速度,常常會催促幼兒進食,導致有些幼兒為了加快進食速度產生不良的反應。(三)教師自身因素的影響教師自身是否具備完善的飲食營養(yǎng)知識、教師的飲食態(tài)度對于幼兒進餐行為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部分教師自身不具備充足的營養(yǎng)知識,大部分營養(yǎng)相關的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獲取的,沒有接受專業(yè)的健康飲食培訓,由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不足,導致教師無法將爭取的、專業(y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除此之外,教師的飲食態(tài)度也會對幼兒的進餐行為產生影響。教師催促幼兒吃飯,強制幼兒吃飯或者命令幼兒吃干凈都會對幼兒進餐造成一定的壓力。雖然這些方式在表面上可以提高幼兒的進餐速度,減輕幼兒的挑食偏食行為,但是無法從本質上改善幼兒的進餐行為。(四)幼兒自身因素的影響有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會出現(xiàn)挑食行為,是因為幼兒的味覺敏感度比成人要高,不喜歡那些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另外,由于幼兒消化能力比成人要弱很多,如果在進餐前不進行適量的運動使胃腸排空,會影響幼兒進餐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對幼兒的正常飲食行為有很大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身體健康的幼兒比生病的幼兒更愿意進餐,而感覺疼痛難受、身體不適的幼兒食欲會減少。一些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容易導致幼兒厭食,體內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會對幼兒的正常進餐行為產生影響。這一點從對幼兒家長的訪談中也得到了證實,有的孩子如果突然感覺不大舒服,會出現(xiàn)不想進食、情緒持續(xù)低迷、進餐時間延長等與平時表現(xiàn)不一樣的飲食行為。情緒對幼兒飲食行為也有一定影響,但引起幼兒進餐情緒不愉快的原因很多,比如感覺食物不合自己胃口、失落難過、飯前生氣等,如果進餐前幼兒的情緒不良,那么其進食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這樣不利于營養(yǎng)的攝入與吸收。最后,更要關注的是幼兒活動量,活動量過大極易產生疲勞,就更要保證幼兒每天的睡眠時間,使進餐保持最佳狀態(tài)。另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按時進餐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幼兒形成適宜的條件反射,一到吃飯時間,自然而然的就愿意自覺進餐。五、幼兒飲食行為改善策略(一)家長應正確引導,培養(yǎng)幼兒獨立進餐幼兒時期,是良好的飲食行為建立的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就是去了良好的教育契機,會對他們今后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在家中餐前,家長可以選擇暫時關閉電視機,或者將吸引幼兒視線的物品收起來,方便幼兒更專注地進食,家長要積極關注幼兒進食時的表現(xiàn),與老師溝通幼兒情況,已達到家園共育。幼兒在家中進食的時候,家長要給予正確引導,了解有關幼兒飲食教育的相關知識,幫助幼兒養(yǎng)成正確的進餐行為,教會幼兒使用勺子、兒童筷,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給孩子自由嘗試和練習的機會,經??洫動變骸皩殞氄姘?,可以自己用勺子吃飯了”“寶寶長大啦!”。如若幼兒想用手吃飯,家長也不必因此過分指責幼兒,這是因為他的動作發(fā)展不完全,所以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在餐前對餐具進行消毒,培養(yǎng)幼兒飯前洗手的習慣。在進餐時,家長可以幫幼兒夾菜,盡可能的讓幼兒自己動手進食,便于培養(yǎng)幼兒進餐的獨立性。(二)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包頭市東河區(qū)第一幼兒園在進餐環(huán)境方面滿足基本的健康要求,但是可以針對幼兒的興趣愛好設計活潑有趣的進餐環(huán)境。在進餐的硬件設施方面,幼兒園應當建立健康、明亮的用餐環(huán)境,使用卡通形象或色彩艷麗的圖案引發(fā)幼兒的進食興趣。在幼兒園餐前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輕音樂讓幼兒的心情平靜下來,讓幼兒在進餐時保持愉悅平靜的心情,教師培養(yǎng)幼兒餐前洗手,用餐之前先進行感謝“謝謝老師辛苦了”,用餐時提醒幼兒先卷起小袖子,一手拿勺一手扶碗。在進餐時,教師適當提醒不專注的幼兒讓其吃飯,并且可以鼓勵吃完吃干凈的幼兒,讓小朋友們向其學習。幼兒進餐時,保育老師要給幼兒營造一個舒適、放松的進餐環(huán)境,幼兒進餐時可以用適當音量放輕音樂,可以讓幼兒進餐時心情愉悅,進而專注。(三)教師應樹立正確的進餐教育理念教師應不斷豐富自身的營養(yǎng)知識,不斷完善營養(yǎng)知識結構,從而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在班中,教師在餐前介紹每餐食物,可以具體講講是由什么菜構成的,它的顏色、形狀、味道等,在幼兒進食過程中,教師著重注意挑食偏食幼兒,告訴他們不喜歡可以少吃一點,但不可以不吃,例如有些小朋友不喜歡吃胡蘿卜,教師可以告訴他,小兔子最喜歡吃胡蘿卜了,胡蘿卜可以幫助你的眼睛變亮,它會讓你變漂亮,教師可以誘導兒童,讓他勇敢的邁出第一步,事后對幼兒進行適當鼓勵。教師可以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不同省份向幼兒介紹中國的傳統(tǒng)、特色美食,對幼兒進行良好飲食文化的塑造,也是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例如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會吃熱乎乎的餃子,端午節(jié)的時候會吃香香甜甜的粽子,元宵節(jié)會吃的元宵等等,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親自動手制作餃子、粽子、元宵等等,讓幼兒自己感受。與此同時,教師應采用恰當?shù)姆绞綄Υ變旱娘嬍承袨椋ㄟ^游戲、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了解規(guī)范進行的益處,從而改變幼兒的不良行為方式和理念。為了培養(yǎng)幼兒對飲食的科學認識,教師應對幼兒進行更多的鼓勵行為,從而糾正其不良行為,鼓勵幼兒繼續(xù)保持良好的用餐行為。(四)根據(jù)幼兒自身特點規(guī)范進餐行為教師對幼兒因人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專注性。可以將專注的孩子和不太專注的孩子坐到一桌,幼兒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會模仿專注的幼兒進食。教師可以將有關于進餐專注的故事、課程,通過故事來告訴幼兒進餐要專注。另外,在制作食物時要保證色香味俱全,才能吸引幼兒,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幼兒能專心進餐。除此之外,幼兒還應按時進行體育鍛煉,保證幼兒每日至少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充足的運動有利于促進幼兒的消化和吸收,幫助幼兒的腸胃蠕動,會讓幼兒有想吃飯的欲望,適當?shù)倪\動量不會造成積食,讓幼兒上一餐還未消化,馬上就要吃下一餐,可以增加,他們對食物的興趣。同時也要保證他們的睡眠時間,讓幼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有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保證白天不疲勞,進餐時候心情愉悅,從而保持進餐時最佳狀態(tài),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行為。結語通過對189名3-6歲幼兒的不良飲食行為調查和訪談結果可知:13.2%的幼兒進餐時還需要經常喂飯,進餐主動性比較差;2.6%的幼兒進餐不主動,總是不能按時吃飯,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有所改善,父母也會有所指導;1.2%的幼兒在進食時注意力不集中;16.9%的幼兒吃得太快,12.7%的幼兒吃得太慢,64.6%的幼兒吃得平均;有選擇性喂養(yǎng)的幼兒占38.1%,有選擇性喂養(yǎng)的幼兒占24.9%,部分幼兒中暑明顯,零食吃多的幼兒占16.4%。影響孩子飲食不良的原因有:家庭的飲食觀念、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針對這些問題,從家庭教育和周邊飲食環(huán)境提出的相應的解決策略。參考文獻[1]馬冠生.兒童少年的飲食行為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5):4.[2]金星明.兒童飲食行為問題[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0,18(7):2.[3]姚利潤.幼兒飲食習慣的調查分析[J].時代教育,2016(8):1.[4]孫吉.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06,000(009):66-67.[5]周立清.352名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07,18(3):1.[6]盧慧蘭.蘭州市城區(qū)3~6歲兒童飲食行為及對健康影響的調查分析[D].蘭州大學,2009.[7]郭婧晰.4-6歲幼兒不良飲食行為調查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5.[8]馬明月.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成因及應對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5(1):133-134.[9]高閏青.學前教育原理[M].河南: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135-137.[10]江琳.成因與對策: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11]劉晶.小班午餐活動組織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12]盧慧蘭.蘭州市城區(qū)3-6歲幼兒飲食行為及對健康影響的調查分析[D].蘭州大學,2009.[13]李亞.小班幼兒進餐問題及策略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70-73.[14]李佳潔,羅浪.河北農村地區(qū)幼兒零食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消費經濟,2014(4):44-47.[15]施燕,章麗.幼兒行為觀察與記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599.[16]陶保平,錢琴珍.學前教育科研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862.[17]王志君.小班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形成的分析及改善策略[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3):137+175.[18]王曉穎.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5(5):148-148.[19]許琳琳.幼兒家園進餐行為比較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15]徐露、怎樣組織幼兒正確進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242.[20]黃土云.297例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現(xiàn)狀分析[J].中川幼兒保健雜志,2001(06)[21]孫吉.學齡前幼兒飲食行為調查分析[J].醫(yī)藥世界,2006(09)[22]魏梅,袁麗娟.2-6歲幼兒生活習慣、飲食行為問卷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3]蔣璐慧.幼兒不良飲食習慣個案研究[J].好家長,2018(14):6-7.[24]龔丹怡.從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看初入園幼兒不良飲食習慣的成因及教育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4):95.附錄一幼兒飲食行為調查問卷親愛的家長:您好!為了了解幼兒的飲食行為,更好地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特設計這份問卷。本問卷不需要填寫姓名,回答沒有對錯之分,結果僅用于學術研究,請您放心如實地回答。期待您的認真參與,謝謝您!1.幼兒的性別是?A.男B.女2.幼兒所在的班級是?A.大班B.中班C.小班3.您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