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批評史_第1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_第2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_第3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_第4頁
中國文學批評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編魏晉南北朝緒論文學批評的自覺時代

第一章魏晉的文學批評第一節(jié)曹丕、曹植典論·論文曹丕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狈蛉松朴谧砸?,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彼共蛔砸娭家?。文人相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論文》。(七子介紹)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兹隗w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以至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chóu同類)也。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暗于自見,謂己為賢。(注解)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惟通才能備其體。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注解)蓋文章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見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游于上,體貌衰于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惟干著論,成一家言。

(注解)《典論·論文》的理論價值(1)作家論——作家的才能與文體的性質特點之關系(2)文體論——四科八體(3)文氣論——文以氣為主(4)文章論——關于文章價值的論述第二節(jié)陸機

曹丕的論文是偏向文學欣賞者的立場說話,不像文賦之以一個作家正在吐露其寫作經驗。如果說文賦寫的是作家的寫作經驗,則曹丕所陳述的只是讀者的印象批評。(王夢鷗《陸機文賦所代表的文學觀念》)一、創(chuàng)作論(一)創(chuàng)作沖動的發(fā)生

佇中區(qū)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

心懔懔(lǐn)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二)構思時的思維活動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情曈昽(tónɡlónɡ)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浮天淵以安流,濯下泉而潛浸。晣:同晢。zhé曈昽:(tónɡlónɡ)于是沉辭怫悅,若游魚銜鉤,而出重淵之深;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

(三)文章體貌風格的多樣性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zhēn規(guī)諫;告戒)頓挫而清壯。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kuánɡ)。雖區(qū)分之在茲,亦禁邪而制放。要辭達而理舉,故無取乎冗長。

lěi詩用以抒發(fā)感情,要辭采華美感情細膩,賦用以鋪陳事物。要條理清晰,語言清朗。碑用以刻記功德,務必文質相當,誄用以哀悼死者,情調應該纏綿凄愴。銘用以記載功勞,要言簡意深,溫和順暢。箴用以諷諫得失,抑楊頓挫,文理清壯。頌用以歌功傾德,從容舒緩,繁采華彰,論用以評述是非功過,精辟縝密,語言流暢。奏對上陳敘事,平和透徹,得體適當。說明以論辨說理,奇詭誘人,辭彩有光,文體區(qū)分大致如此,共同要求禁止邪放。辭義暢達說理全面,但要切記不能冗長。第二章南北朝的文學批評第一節(jié)文筆說

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出現了文體的意識,魏晉時代,人們在論述文體、著錄和編集作品時,往往將詩、賦、銘、頌等押韻的體裁歸為一大類,將詔、奏、表、論等不押腳韻的體裁歸為一大類。即以“有韻”、“無韻”去區(qū)分文體。至南朝時,更將押韻者稱為“文”,不押韻者稱為“筆”。太祖(宋文帝)問(顏)延之:“卿諸子誰有卿風?”對曰:“峻得臣筆,測得臣文……(《宋書·顏峻傳》)文體文有韻詩、賦、銘、頌筆無韻詔、奏、表、論第二節(jié)聲律論聲律論形成于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483-493),它標志著人們對于詩文語言聲音之美的講求達到了更為自覺的階段。漢末服虔、應劭曾用反切之法注音,表明當時人已能分析音節(jié)中的聲、韻、調。魏初孫炎作《爾雅音義》更推而廣之。佛教東來,譯事日盛。梵文為拼音文字。譯事即具啟發(fā)作用。永明聲律論的代表人物為:王融、謝朓、沈約。王、謝早逝,沈則歷仕三朝,著有《四聲譜》。(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四聲、八病之說宋末以來,始有四聲之目。沈氏乃著其譜論,云起自周颙。(《文鏡秘府論·天卷》引隋朝劉善經《四聲指歸》)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瑯玡王融以氣類相推轂(ɡǔ),汝南周颙善識聲韻。約等文皆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四聲,以此制韻,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南齊書·陸厥傳》)第三節(jié)裴子野、蕭統(tǒng)、蕭綱蕭統(tǒng)在文學上主張文質并重,認為文章應該“麗而不浮,典而不野”(《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對於文學和非文學的界線,不把“經書”、“子書”和歷史著作采入文選。他認為“經書”很神圣,不敢刪選;“子書”在說明哲學觀點,歷史著作以紀事為務,和文學作品不同。又認為,史書中的贊論和序述,為“綜緝辭采”、“錯比華”之作,可入選;一些應用公文,也可入選。他認為,入選文章應符合“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的標準。前者指文章的典故和古人言論,都經過仔細的推敲;后者指文章的形式和辭藻必須是華美的。

蕭統(tǒng)之編《文選》,當然亦非例外。蕭統(tǒng)對文學作品的要求表現在他的《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中,他說:“夫文典則累野,麗則傷浮,能麗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質彬彬,有君子之致。吾嘗欲為之,但恨未逮耳?!边@大約是蕭統(tǒng)一貫的看法,所以劉孝綽在給他的文集作序時也稱:“深乎文者,兼而善之,能使典而不野,遠而不放,麗而不淫,約而不儉,獨擅眾美,斯文在斯?!北M管蕭統(tǒng)自稱“但恨未逮”而劉孝綽說他已“兼而善之”,語意似有差別,而“麗而不?。ㄒ薄ⅰ暗涠灰啊倍Z作為蕭統(tǒng)評價作品藝術成就的主要標準,大約是不致有誤的。值得注意的是:蕭統(tǒng)的這種文學觀其實在梁代有一定代表性。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湘東王(元帝蕭繹)在后來所作的《內典碑銘集林序》中也提到了“艷而不華,質而不野”之語,其含義與蕭統(tǒng)之說基本一致。

《文選》入選文章范圍很廣,從周末屈原,下迄梁代,選入一百二十七位作家的五百篇詩文,對於當時艷體詩、詠物詩,一概不選。入選之作多比較精,以三十卷的篇幅,概括了當時各種文體的大致面貌和代表作,使后人研究這七八年的文學史,得到極大的方便。第三章劉勰《文心雕龍》第一節(jié)緒說總論原道_征圣_宗經_正緯_辨騷_文體論明詩樂府詮賦頌贊祝盟銘箴誄碑哀吊雜文諧讔史傳諸子論說詔策檄移封禪章表奏啟議對書記創(chuàng)作論神思體性風骨通變定勢情采熔裁聲律章句麗辭比興夸飾事類練字隱秀指瑕養(yǎng)氣附會總術文學評論時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明詩大舜云:“詩言志,歌永言。”1圣謨所析2,義已明矣。是以“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3;舒文載實4,其在茲乎?詩者,持也5,持人情性。三百之蔽,義歸“無邪”6;持之為訓7,有符焉爾8。人稟七情1,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氏樂辭云2,《玄鳥》在曲3;黃帝《云門》4,理不空綺5。至堯有《大唐》之歌6,舜造《南風》之詩7;觀其二文,辭達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8;太康敗德9,五子咸怨10:順美匡惡11,其來久矣。自商暨周12,《雅》、《頌》圓備13;四始彪炳14,六義環(huán)深15。子夏監(jiān)“絢素”之章16,子貢悟“琢磨”之句17;故商、賜二子18,可與言詩。自王澤殄竭19,風人輟采20。春秋觀志21,諷誦舊章22;酬酢以為賓榮23,吐納而成身文24。逮楚國諷怨25,則《離騷》為刺26。秦皇滅典27,亦造《仙詩》28。

漢初四言,韋孟首唱1;匡諫之義2,繼軌周人3。孝武愛文,《柏梁》列韻4。嚴、馬之徒5,屬辭無方6。至成帝品錄7,三百余篇8;朝章國采9,亦云周備。而辭人遺翰10,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11,見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12,始肇半章13;孺子《滄浪》14,亦有全曲15;《暇豫》優(yōu)歌16,遠見春秋;《邪徑》童謠17,近在成世18。閱時取證19,則五言久矣。又《古詩》佳麗20,或稱枚叔21;其《孤竹》一篇22,則傅毅之詞23。比采而推,兩漢之作乎?觀其結體散文24,直而不野;婉轉附物25,怊悵切情26:實五言之冠冕也27。至于張衡《怨篇》28,清典可味;《仙詩緩歌》29,雅有新聲30。暨建安之初1,五言騰踴。文帝、陳思2,縱轡以騁節(jié)3;王、徐、應、劉4,望路而爭驅。并憐風月5,狎池苑6,述恩榮7,敘酣宴8;慷慨以任氣9,磊落以使才10。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11,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乃正始明道12,詩雜仙心13;何晏之徒14,率多浮淺15。唯嵇志清峻16,阮旨遙深17,故能標焉18。若乃應璩《百一》19,獨立不懼;辭譎義貞20,亦魏之遺直也21。晉世群才,稍入輕綺1。張、潘、左、陸2,比肩詩衢3。采縟于正始4,力柔于建安5;或析文以為妙6,或流靡以自妍7: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8,溺乎玄風9;嗤笑徇務之志10,崇盛亡機之談11。袁、孫已下12,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13,莫與爭雄14。所以景純《仙篇》15,挺拔而為俊矣16。宋初文詠,體有因革17;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18。儷采百字之偶19,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20,辭必窮力而追新21。此近世之所競也。故鋪觀列代1,而情變之數可監(jiān)2;撮舉同異3,而綱領之要可明矣4。若夫四言正體,則雅潤為本;五言流調5,則清麗居宗6。華實異用7,惟才所安8。故平子得其雅9,叔夜含其潤10,茂先凝其清11,景陽振其麗12。兼善則子建、仲宣13,偏美則太沖、公幹14。然詩有恒裁15,思無定位;隨性適分16,鮮能通圓17。若妙識所難,其易也將至;忽之為易,其難也方來。至于三六雜言18,則出自篇什19;離合之發(fā)20,則明于圖讖21;回文所興22,則道原為始23;聯句共韻24,則柏梁余制。巨細或殊,情理同致;總歸詩囿25,故不繁云。贊曰:民生而志,詠歌所含1。興發(fā)皇世2,風流二《南》3。神理共契4,政序相參5。英華彌縟6,萬代永耽7。風骨

《詩》總六義1,風冠其首2;斯乃化感之本源3,志氣之符契也4。是以怊(chāo)悵述情5,必始乎風;沉吟鋪辭6,莫先于骨7。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8;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9。結言端直10,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11,則文風清焉12。若豐藻克贍13,風骨不飛14,則振采失鮮15,負聲無力16。是以綴慮裁篇17,務盈守氣18;剛健既實19,輝光乃新。其為文用20,譬征鳥之使翼也21。

故練于骨者22,析辭必精23;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24,結響凝而不滯25,此風骨之力也26。若瘠義肥辭27,繁雜失統(tǒng)28,則無骨之征也;思不環(huán)周29,索莫乏氣30,則無風之驗也。昔潘勖《錫魏》31,思摹經典32,群才韜筆33,乃其骨髓畯也34;相如賦《仙》35,氣號“凌云”36,蔚為辭宗37,乃其風力遒也38。能鑒斯要39,可以定文40;茲術或違41,無務繁采。故魏文稱1:“文以氣為主2,氣之清濁有體3,不可力強而致4?!惫势湔摽兹?,則云:“體氣高妙6?!闭撔鞄?,則云:“時有齊氣8?!闭搫E9,則云:“有逸氣10?!惫珟忠嘣?1:“孔氏卓卓12,信含異氣13;筆墨之性14,殆不可勝15?!辈⒅貧庵家?6。夫翚翟(huī

)備色17,而翾翥(xuānzhù)百步18,肌豐而力沉也19。鷹隼乏采20,而翰飛戾天21,骨勁而氣猛也22。文章才力,有似于此。若風骨乏采23,則鷙集翰林24;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25。唯藻耀而高翔26,固文筆之鳴鳳也。若夫熔鑄經典之范1,翔集子史之術2;洞曉情變3,曲昭文體4;然后能孚甲新意5,雕畫奇辭6。昭體,故意新而不亂;曉變,故辭奇而不黷7。若骨采未圓8,風辭未練9,而跨略舊規(guī)10,馳騖新作11,雖獲巧意,危敗亦多;豈空結奇字,紕繆而成經矣12?《周書》云13:“辭尚體要14,弗惟好異15。”蓋防文濫也。然文術多門16,各適所好,明者弗授17,學者弗師;于是習華隨侈,流遁忘反18。若能確乎正式19,使文明以健20,則風清骨峻,篇體光華。能研諸慮21,何遠之有哉22?贊曰:情與氣偕1,辭共體并2。文明以健,珪璋乃騁3。蔚彼風力4,嚴此骨鯁5;才鋒峻立6,符采克炳7。風骨情志相關(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怊悵述情,必始乎風)表達鮮明爽朗(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文辭相關(沉吟鋪辭,莫先于骨;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文辭端正精煉(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練于骨者,析辭必精。最高境界:風骨+文采“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鳴鳳也。”范文瀾:“辭之端直者謂之辭,而肥辭繁雜亦謂之辭,惟前者始得文骨之稱,肥辭不與焉。”知音

《禮記·樂記》:“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p>

《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男牡颀垺ぶ簟抖Y記·樂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聲————音————樂心感物變成方及干戚羽旄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知聲——禽獸;知音——眾庶;知樂——君子

《文史通義·知難》:“人知《易》為卜筮之書矣;夫子讀之,而知作者有憂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離騷》為詞賦之祖矣;司馬遷讀之,而悲其志,是賢人之知賢人也?!敝羝潆y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夫古來知音,多賤同而思古,所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也。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鑒同時之賤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筆不能自休”。及陳思論才,亦深排孔璋。敬禮請潤色,嘆以為美談。季緒好詆訶,方之于田巴,意亦見矣。故魏文稱“文人相輕”,非虛談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謬欲論文,乃稱“史遷著書,諮東方朔”,于是桓譚之徒,相顧嗤笑,彼實博徒,輕言負誚,況乎文士,可妄談哉!故鑒照洞明,而貴古賤今者,二主是也;才實鴻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學不逮文,而信偽迷真者,樓護是也:醬瓿之議,豈多嘆哉!

《莊子·天地》云:“大聲不入于里耳;《折楊》《皇華》,則嗑然而笑?!彼斡瘛秾Τ鯁枴罚骸翱陀懈栌谯姓?。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xiè)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狈蝼滕P與麏雉懸絕,珠玉與礫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寫其形。然魯臣以麟為麏,楚人以雉為鳳,魏民以夜光為怪石,宋客以燕礫為寶珠。形器易徵,謬乃若是;文情難鑒,誰曰易分。夫篇章雜沓,質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圓該??犊吣媛暥鴵艄?jié),醞藉者見密而高蹈;浮慧者觀綺而躍心,愛奇者聞詭而驚聽。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各執(zhí)一隅之解,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塿,酌滄波以喻畎澮,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然后能平理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