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校武術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蔡瑾瑾(浙江中醫(yī)藥大學)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同時,也是我國流傳非常廣泛的一項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但隨著西方競技體育文化的愈演愈烈,武術教學在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只能僅存于少量的課時,中國武術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已日趨消亡。鑒于此,筆者認為在當前我國高校武術教學中,在向大學生傳授武術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武術教學的并舉。本文擬從高校武術教學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來論述兩者的傳承,并基于此,提出在高校的武術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幾點策略。
一高校武術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
中華武術的發(fā)展史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中華武術根植于中國文化這片土壤之中,它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形式之一,同時,也是我國獨特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存在。武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武術文化僅僅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從中我們可以窺視到武術文化的淵源流長,而傳統(tǒng)文化也為中華武術文化打上生命的烙印。由此可見,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也是融匯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1高校武術教學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
中國自古就有“以文治國,以武安邦,方能興我中華”之言.尤其是在冷兵器時代,中華武術更是國人保家衛(wèi)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漫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習武者們奉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立世之本,更是將“天下為己任”作為自己的處世原則,充分發(fā)揚了愛國主義的情操,為了正義,他們要不斷的習武,敢于抗爭,甚至不惜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堪稱為那個時代的脊梁。
高校開設武術教學課程,正是讓這種堅守正義、崇尚氣節(jié)的思想精神能夠對培養(yǎng)當下大學生優(yōu)秀、健康的民族品格,以及使得大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品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能激勵時下大學生敢于同有損國家及人民利益的惡勢力行為作抗爭,當民族遭遇危難時刻,敢于挺身而出。中華武術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通過在高校開設武術教學課程,既有利于當下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還能使得大學生們更注重個人對社會及他人的無私奉獻,以及為民族、正義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同時,也能增強大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高校武術教學能有效向大學生傳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在《周易·乾》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币鉃楦嬲]我們:君子之處事也應效法天,力求進步,永不停息,樂觀向上,奮發(fā)有為。而正是源于這種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才培育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的精神,并在習武者們的不斷練習中得到發(fā)揚光大。而在高校中開展武術教學,讓大學生們在長期的武術練習中,既能提高自己的武術技能,強身健體,也讓大學生們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剛毅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高校開展武術教學,在不斷提高其武術技能的同時,也磨練了大學生的意志力,通過不斷的練習和競技,也鼓舞了其斗志,培養(yǎng)了大學生們堅忍不拔、頑強拼搏和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從而使得他們在踏入社會后,具備敢拼敢闖、不斷創(chuàng)新、永不服輸?shù)目少F精神。
3高校武術教學對傳統(tǒng)道德禮儀的傳承
隨著東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西方文化已全面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道德禮儀已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在高校中開展武術教學課程,藉以不斷重視和加強對武德教育的傳承和發(fā)展已迫在眉睫。武德是傳統(tǒng)道德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分屬于體育道德這一范疇。它既是人們參加武術活動所要遵循的公共體育道德,同時,也是習武者們在從事有關武術教學和訓練工作,以及各種競賽活動中所要遵循的倫理規(guī)范。又因為武術與其體育活動的不同,它與民族道德息息相關,并相互滲透,因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道德規(guī)范,即武德。而在我國傳統(tǒng)的武德內容之中,又尤以“仁”為核心。
習武者奉行的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敬習之道,先重師禮”的人生觀念,從中可看到,武術以其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傳承尊師重道的道德禮儀。在高校中開展武術教學,能有效通過武德教育激發(fā)大學生的民族大義精神,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時下大學生將最初維護個人利益的狹隘道德觀,發(fā)展到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始終放在第一位,實現(xiàn)尚武與崇德的有效融合,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發(fā)揚光大,努力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在高校武術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武術教學氛圍
目前,我國大多高?;蚨嗷蛏倬_設的武術教學課程,其武術教學內容也多以五步拳、太極劍、太極拳、初級劍等一些相對簡便易學的課程為主,而一些高校的體育課程,甚至還將太極拳作為本校大學生的必選科目之一。上述的種種做法對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一直以來,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經常提到文武兼修,精武精神等,都是鼓勵習武者或對習武者的贊譽,其中更注重的是習武的內在思想,即文化內涵以及其中的精神和氣節(jié),習武修身,提升素養(yǎng)。因此,在體育中的武術教學,不僅僅限于對學生武術技能培養(yǎng),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內容和精武精神,教師要在文武兼修方面引導和指導學生,從而讓學生強健體魄、增強氣質和修養(yǎng)。教師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拓展教學內容,增長學生的知識面,在傳授武術技能過程中,把傳統(tǒng)文化與武術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使武術所具有的文化底蘊讓學生進行學習和繼承,并認識到中華武術中文化精髓的重要性,并潛下心來進行學習、感知、實踐、感悟、運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武術的愛好和興趣,并成為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同時,對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也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中華武術與其是一脈相承。因此社會各界要支持和關注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武術的環(huán)境??梢詮膶W生的小時抓起,開展武術操、少年拳等,打下基礎。在大學時代重點發(fā)揚武術精神,進行武術技能培養(yǎng),同時可以成立武術協(xié)會,各個大學開展武術俱樂部,開始專業(yè)的武術課程,為高校武術教育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梢蚤_展豐富多彩的武術活動,武術比賽、武術節(jié)等,利用學校廣播、武術講座、課堂教學、???、海報等進行對武術的宣傳和展示,其中包含武術的歷史、武術文化、武術思想等,讓大學生了解武術,指引正確的方向,從而推進武術教育在高校迅速發(fā)展。
2加強武術師資隊伍建設
在當今的武術師資隊伍中,武術教師有一定基礎,但對武術文化和精神做研究的不多,主要是傳授武術技能,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沒有把武術中的內涵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發(fā)揚。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榜樣,教師只有具有精湛的武術技能和良好的武術文化修養(yǎng),再加上合理的教法,才能更好的搞好武術教學。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武術技能,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武術蘊含的文化和知識,因此要加強武術理論的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和思想,并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武術教學中進行滲透,讓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熏陶,從而提升學生武術修為,讓學生感受到習武的意義,進而培養(yǎng)其興趣。因此,武術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yǎng),特別是武術文化的學習和研究,進而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自己內外兼修,完善自我。讓自己在武術技能、武術文化,武術教法上進行有機結合,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從而提升武術教學實效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當前,武術方面的教材也是過多強調的是競技動作,弱化傳統(tǒng)文化,因此要加強教材的修改和整編,以提升教材質量,形成標準的教學課標和實用的教材,讓專家、學者、武術教師、習武者能夠參與課標和教材的編寫,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武術教材中,編成突出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高質量的武術教材,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武術教學中傳播、繼承與發(fā)揚,讓大學生了解武術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根源,體會武術健體修身的意蘊。讓每個學生在習武中達到鍛煉身體、提升體質,并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提升自己的德育素養(yǎng)。
3培養(yǎng)大學生競爭和拼搏的意識是武術文化教育的根本
武術的技擊性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武術的本質屬性。武術動作都具有攻防含義,而攻防格斗技術也就是指的技能實戰(zhàn),來源與實踐。武術剛開始是軍事訓練的手段,在古代與軍事斗爭是分不開的,是對抗和戰(zhàn)術的手段,非常講究其實用性。其目的是打傷或擊斃對手。在冷兵器時代,將帥會進行講武,武術作為軍事斗爭的主要手段,鼓勵士兵積極習武,以提升戰(zhàn)斗能力和氣勢,同時進行習武的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宣傳,否則就會成為戰(zhàn)場上犧牲品。
當今的武術教育也要講究競爭和拼搏意識,雖然不像古代的士兵那樣拼個你死我活,但同樣要進行競技,其教育的根本也是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拼搏思想。武術的形式和內容是多種多樣,就目前學習最多的就是散打和套路。散打是對抗性項目,著重實用技擊方法,對抗性強;套路運動由攻防格斗動作組成,形象逼真的攻防動作,主要是進行表演,給人美的享受。武術運動集中體現(xiàn)了攻防格斗的特點,如太極拳中的以柔克剛等。而器械也有不同的方法,實戰(zhàn)搏擊又有多種的打法。如棍打一大片,槍扎一條線,各拳種在技擊方法和技擊原理上都表現(xiàn)攻防的特點。中華武術作為當今體育運動主要形式,其技術上都也是遵循了攻防的規(guī)律,將技擊寓于散打運動與套路運動之中。因此,大學生通過習武能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從而提高防身自衛(wèi)能力。
總之,高校武術教育要加強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通過武術的學習,讓學生從中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領悟武術蘊含的武術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德育修養(yǎng)。在接受武術技能學習的同時,達到文武兼修,即武術技能與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使中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錨桿鉆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母愛藏在枕頭里
- 七年級下冊語文議論文文體知識復習資料
- 礦業(yè)固廢處理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甲級資質
- 中國鋼簾線用盤條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不銹鋼羊眼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2024-2030版)
- 簡易推廣合同范本
- 【語文】語文常備知識點總結
- 制作標牌合同范本
- 托管聘用合同范本
- 地理-廣東省上進聯(lián)考領航高中聯(lián)盟2025屆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題和答案
- GB/T 20032-2024項目風險管理應用指南
- 博鰲亞洲論壇:創(chuàng)新報告2024
- 2025年全國青少年禁毒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401一516) - 副本
- 2025年高三歷史高考第二輪復習知識梳理中國史部分復習提綱
- 2025年蒙鹽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精神科醫(yī)療質控課件
- 護理三基三嚴習題+參考答案
- 椎間孔鏡的手術配合
- 員工互評表(含指標)
- 美國電話區(qū)號一覽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