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西疇縣一中2025屆高考仿真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九國公約》規(guī)定“除中國外締約各國協定:(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暨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二)給予中國完全無礙之機會,以發(fā)展并維持一有力鞏固之政府……”。在當時看來,“發(fā)展并維持的政府”是A.南京臨時政府 B.北洋軍閥政府C.南京國民政府 D.“偽滿洲國”政府2.“我們的祖先是這片廣闊大地的主人;但是,你們的祖先看上了我們的家園。我們曾經給了他們很大的生存之地;可以,他們卻不滿足……現在,你們成了一個龐大的民族,而我們卻幾乎連容身之地都快沒有了?!边@段話是A.南非的原住民對白人統(tǒng)治階級演講B.北美洲印第安人對美洲的白人演講C.原住民對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演講D.被運到美洲的黑奴對奴隸主的演講3.1964年1月27日。中國《人民日報》和法國《世界報》同時在頭版刊登中法兩國建交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這則簡短的建交公報被西方媒體稱作“炸破冷戰(zhàn)堅冰的外交核彈”。這一外交核爆A.得益于中美關系緩和的直接推動B.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發(fā)展C.體現中法兩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D.標志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結束4.著名學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從(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國算有了社會了。中國人從發(fā)明世界以后,這一覺悟是一串的;第一層是國力的覺悟;第二層是政治的覺悟;現在是文化的覺悟,將來是社會的覺悟?!边@里對“社會的覺悟”的理解最準確的是()A.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B.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傳播C.知識分子民族和國家意識的增強D.中下層平民生活、思想和習俗的改造5.抗日戰(zhàn)爭時期,日寇入侵內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脅,國共兩黨一致贊成將成吉思汗陵櫬(棺)西遷至青海的塔爾寺。這一行動在當時最重要的意義是:A.促進民族發(fā)展 B.民族團結,共同抗日C.保護歷史文物 D.消除隔閡,國共團結6.表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分布表(單位:萬個)年份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飲、服務業(yè)14821.282.423.384.385.0114886.287.3243.389.3366.6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這一時期我國A.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B.城鄉(xiāng)一體化逐步實現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D.工業(yè)結構趨于合理7.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白銀國有,禁止白銀流通,統(tǒng)一貨幣發(fā)行權,實行法幣政策。1948年,國民政府改革幣制,發(fā)行金圓本位的“金圓券”,并且收繳民間的黃金和外幣。這兩次A.有利于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 B.利于抑制惡性通貨膨脹C.推動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 D.加速了官僚資本的膨脹8.1958年《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大規(guī)模地收集民歌》的社論,由此,一個聲勢浩大的“采風運動”在全國迅速掀起來。下列民歌不屬于這一時期的是A.玉米稻子密又濃,鋪天蓋地不透風,就是衛(wèi)星掉下來,也要彈回半空中B.揮舞鋼釬當紅筆,豪情更比鋼水急,滿天鋼花滿天詩,獻給領袖毛主席C.吃飯不要錢,想了幾千年,如今實現了,快活似神仙D.(鳳陽人民)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著十塊頭,又娶媳婦又蓋樓9.清朝江浙的農村地區(qū)出現了甩賣土地現象?!坝辛χ?,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已買者,或者直接賣給佃戶,或者以之“投送縉紳,以圖脫累”。其中以城市商人地主為多。這主要反映了當時A.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稅制調整引發(fā)了社會異動C.租佃關系在日益普遍化 D.政府放棄了重農抑商政策10.某同學制作抗戰(zhàn)前期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著名戰(zhàn)役的網頁,設置了“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三個欄目。如果要補充一個同類欄目,最恰當的是A.平型關大捷B.百團大戰(zhàn)C.淞滬會戰(zhàn)D.滇緬戰(zhàn)役11.據報道:1974年,為打擊侵入我西沙群島的南越當局,中國政府決定東海艦隊“直接通過海峽”馳援南海。蔣介石海軍不僅沒有阻攔、還友好地亮起“請通過”信號。2008年馬英九就任地區(qū)領導人后,很快促成兩岸直接“三通”。這說明國民黨當局()A.認同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希望與共產黨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C.與共產黨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擁護“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12.國際格局變化的基礎是經濟實力變化。引發(fā)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新興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蘇美 D.中美蘇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34年,后金(注:清前身)統(tǒng)治者在不改變蒙古原有習俗的基礎上,對原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蒙古各部,實行重新編旗劃界的盟旗制度。旗具有行政與軍事合一的性質,旗之上設盟,商討各旗的重大事務。后金政權中設置與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門”,后更名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則例》和《蒙古律例》等,作為統(tǒng)治蒙古的主要政策。清朝統(tǒng)治者還實行“北不斷親”的策略,歷代皇帝將蒙古王公子弟招為“額駙”,建立姻威關系?!耙渣S教柔順蒙古”,是清朝統(tǒng)治者撫馭蒙古的重要政策之一。清政府嚴禁蒙古各部之間通婚來往,限制蒙古各旗之間直接聯系,禁止內地漢族農民到蒙古地區(qū)開墾耕種土地。清朝政府嚴格禁止蒙古貴族延請內地書吏,并嚴禁蒙古人學習漢語、漢字,更嚴禁蒙漢通婚結親?!幾员R明輝《略析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幾項重要政策》材料二1945年10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內蒙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內蒙古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qū)域自治?!?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經過一年多努力,大部分民族上層人士被團結起來,民族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日益壯大。1947年4月,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選舉產生內蒙古自治政府,其中蒙古族占87.7%.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改稱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1950年春,農業(yè)區(qū)的1991個村基本完成村選工作,建立起普選的村人民代表會議,產生村政府委員,成立了村人民政府。到1952年底,自治區(qū)各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普遍召開,即使是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在人民代表會議中也有一定的代表名額。工人、農民、軍人、醫(yī)務工作者、愛國民主人士等均占一定比例,其中婦女比例為12.6%.1952年,自治區(qū)8個旗(縣)代表會議共收到提案11476件。人民群眾通過代表會議,廣泛提出了對各項工作的意見,發(fā)揮了對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監(jiān)督作用?!幾詰c格勒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后內蒙古的民主建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朝前期治理蒙古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建國前后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民主建政的創(chuàng)新之處及其意義。14.(20分)消費觀念的變革是與一定社會生產力和文化的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卮鹣铝袉栴}。兩宋時期兩浙(江蘇及浙江地區(qū))之富為國之所恃,當地皆以奢侈為美為榮,浙東經濟思想就是這一特定時期、特定地域文化的產物。南宋時期的陳亮在評價王安石變法時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輸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為浙東經濟思想永康學派代表人物。(1)在陳亮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中任選其一,結合相關的變法內容,對上述材料給予解讀。要求:提取和運用信息充分;解釋和分析準確、符合邏輯。(清教)主張限制消費,尤其是奢侈品消費;認為把追求財富本身作為目的是極應譴責的,但是作為從事一項職業(yè)勞動的果實而獲得,那便是象征著上帝的賜?!瓘娖裙?jié)省的禁欲導致了資本的積累。在財富消費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夠通過生產性資本投資使財富增加。——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2)依據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張及其積極意義。勸告國民,繼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喪諸費,必不可少者,極力從儉;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務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紳商富,國民之望,尤宜倡導樸素,化及全國。——《政府公報》1912年5月(3)指出民國政府的公報是針對什么社會問題的?概述影響近代社會消費觀念變化的相關因素。藝術品消費時代已經來臨,但如何真正讀懂藝術并美化我們的生活和情操,這是值得研究的命題。(4)任選一幅畫作,簡述該作品或其流派的藝術特點及創(chuàng)作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試題分析:《九國公約》是1922年簽訂的,當時的政府是北洋軍閥政府。故選B。A項是1912年建立的,但是在1913年袁世凱就建立了北洋政府;C項是1927年建立的,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D項是在1932年以后成立的。考點:《九國公約》【詳解】2、B【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印第安人是北美的原住民,歐洲移民在到達美洲大陸后,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站穩(wěn)了腳跟。但之后歐洲人對土著印第安人采取了驅趕和殺戮政策,到18世紀中葉,在北美英屬殖民地上已經形成了一個新興的民族——美利堅民族。印第安人為爭取生存權利,同擴張者進行了殊死抗爭,符合題意,因此B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南非原住民并未主動給入侵者以生存之地,在南非的白人統(tǒng)治階層也沒有形成一個龐大的民族;C選項錯誤,原住民并未主動給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以生存之地,在的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也沒有成為一個龐大的民族;D選項錯誤,被運到美洲的黑奴的祖先不是美洲的原主人,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3、C【解析】

1964年處于美蘇兩極格局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沖破了美蘇大國的限制,體現了中法兩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故C正確;1972年中美關系正?;?,A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無關,排除B;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結束,排除D。【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6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一致決定,建立外交關系?!甭撓邓鶎W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史實分析解答。4、D【解析】試題分析:考查五四運動,重點是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的能力。傅斯年認為在五月四日以后,中國算有了社會,A和B在五四運動前已在中國出現,而C項在材料中未能體現?!皩硎巧鐣挠X悟”只有D符合,五四運動無產階級已經登上中國政治舞臺,人民群眾開始覺悟,到社會的覺悟正是廣大平民經過思想改造的過程??键c: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五四運動5、B【解析】

材料說明國共兩黨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愛護,表明抗戰(zhàn)期間,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抗日。故B正確;民族發(fā)展不是這一行動的主要意義,排除A;保護歷史文物是表現的行為,不是重要的意義,排除C;國共兩黨的階級屬性不同,此行為顯然不是消除兩黨的隔閡,排除D。故選B。6、A【解析】表格數據反映了1482年到1488年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中,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非農產業(yè)迅速增加,這一變化說明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故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不出城鄉(xiāng)一體化的信息,B不正確;144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C與史實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不能得出整個國家工業(yè)結構是否合理,D不正確。點睛:本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主題,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等問題的理解。解答圖表類選擇題一般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以圖表形式呈現,較直觀地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歷史的本質。解答該類試題要先分析圖表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信息,然后聯系所學知識,解答問題。7、D【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1948年的金圓券改革,是因為國民黨堅持打內戰(zhàn),軍費開支龐大,赤字增加,這次改革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不斷擠壓民間經濟,導致物價飛漲。兩次改革,都由國民政府主導,客觀上加速了官僚資本的膨脹,故D項正確,B項排除;官僚資本的膨脹嚴重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利于中國社會的近代化進程,故排除A、C兩項。故選D。8、D【解析】

1958年的采風運動與當時大躍進的社會氛圍有關,選項D反映了鳳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事情,符合題意;選項A、B、C是大躍進時期社會氛圍的反映,不符合題意,排除。9、B【解析】

據“以田為累,不敢置買”并結合所學可知,清代改革稅制,實行攤丁入畝,賦稅負擔較重,由此帶來材料中的現象,故選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應該是帶來購買土地,排除A;租佃關系普遍化與題意無關,排除C;D項不符合史實,當時清政府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故選B。10、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所學知識,并作出正確認知和準確判斷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著名戰(zhàn)役”等,本題實際上考查抗日戰(zhàn)爭相關內容——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的有力抵抗。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判斷選項,可知:A項排除,本身屬于太原會戰(zhàn)里面的內容;BD兩項不符合“抗戰(zhàn)初期,國民黨”。進一步可知,C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C。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zhàn)爭·淞滬會戰(zhàn)11、A【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得知當南越侵入我西山群島時,蔣介石給我方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見,在大敵當前時,蔣介石國民黨政府認同一個中國,一致對外;“三通”是海峽兩岸間通郵、通航、通商,直接“三通”,不需要其他手續(xù),說明了馬英九國民黨當局也認同一個中國,故A項正確;希望與共產黨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B;國民黨和共產黨代表的階級本質不同,其利益也不會一致,排除C;擁護“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12、A【解析】

德國和美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德國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廣泛吸收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A符合題意;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廣闊的的殖民地,對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的積極性不高,法國小農經濟和小企業(yè)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了工業(yè)新裝備和新技術的采用,加之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割地賠款,在資金和資源上妨礙了法國經濟的發(fā)展,故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故BC不符合題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有限,而蘇俄或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政策:實行盟旗制度;在中央設專管機構,制定專門政策;實行政治聯煙;利用宗教控制蒙古;限制各旗之間及與內地的聯系;實行愚民政策。(2)創(chuàng)新之處: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建立民族民主統(tǒng)-戰(zhàn)線;進行基層民主建設;實行民族平等;人民代表具有廣泛性;發(fā)揮人民代表的監(jiān)督作用。意義:有利于內蒙古的發(fā)展;為其它民族地區(qū)實行自治提供經驗借塞;促進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為建國初期全國的民主建設提供經驗借鑒?!窘馕觥?/p>

(1)根據材料“實行重新編旗劃界的盟旗制度”可得出實行盟旗制度;根據材料“設置與六部平行的‘蒙古衙門’,后更名為理藩院”“制定《理藩院則例》和《蒙古律例》等,作為統(tǒng)治蒙古的主要政策”可得出在中央設專管機構,制定專門政策;根據材料“建立姻威關系”可得出實行政治聯煙;根據材料“以黃教柔順蒙古”可得出利用宗教控制蒙古;根據材料“嚴禁蒙古各部之間通婚來往,限制蒙古各旗之間直接聯系”等信息可得出限制各旗之間及與內地的聯系,實行愚民政策。(2)創(chuàng)新之處,根據材料“內蒙古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qū)域自治”可得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根據材料“民族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日益壯大”可得出建立民族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根據材料“1991個村基本完成村選工作,建立起普選的村人民代表會議”可得出進行基層民主建設;根據材料“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會議選舉產生內蒙古自治政府,其中蒙古族占87.7%”“工人、農民、軍人、醫(yī)務工作者、愛國民主人士等均占一定比例”等信息可得出實行民族平等,人民代表具有廣泛性;根據材料“發(fā)揮了對政府工作和干部的監(jiān)督作用”可得出發(fā)揮人民代表的監(jiān)督作用。意義,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內蒙古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實現蒙古族的當家做主的愿望,調動少數民族的積極性,有利于推動內蒙古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初期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為其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并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14、(1)層級一:選擇王安石變法中選擇青苗法、均輸法任一角度,史實表述準確選擇①青苗法:在每年青黃不接時由官府給農民貸款、貸糧;選擇②均輸法:掌握地方生產情況和政府與宮廷的需要,統(tǒng)一收購和運輸;層級二:答出陳亮對該變法內容評價認為青苗法損害大地主、商人利益或者認為均輸法損害商人利益,不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層級三:能對王安石、陳亮經濟思想做出對比或綜合評價;或分析陳亮經濟思想產生的社會條件等(2)主張:限制奢侈品消費,崇尚節(jié)儉;肯定勤奮工作,追求現世幸福積極意義:有利于資本原始積累;推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3)崇尚奢侈。西方生產生活方式、自由平等的思想的傳入;中國近代工商業(yè)的發(fā)展;政治運動和政府推動的影響;大眾傳媒的推動。(4)作品:第一幅:將暈染法的立體效果融入傳統(tǒng)線描法,被譽為“吳帶當風”;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文化交融。第二幅:風格奇特、不拘成法,文人寫意畫;商品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