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_第1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_第2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_第3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_第4頁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初級中學語文模擬題34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

教師教學古詩時,告訴學生有許多詩涉及植物,而這些植物往往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這就形成了一些特(江南博哥)定的意象詞匯。下列關于古詩中植物意象的說法及舉例不正確的是______。A.蓮——由于“蓮”與“憐”音同,借以表達愛情——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南朝樂府《西洲曲》)B.松柏——象征孤直頑強、堅貞不屈的品格——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C.梅花——傲霜斗雪,純凈潔白,象征高潔傲岸、不屈不撓的品格——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D.竹——蒼翠挺拔,象征不屈不撓的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正確答案:C[解析]A、B、D三項說法及舉例均正確。C項,梅花象征高潔傲岸、不屈不撓的品格,選項中所舉的詩句不恰當,詩句中的梅花不是指植物,而是笛曲《梅花落》。詩人由《梅花落》的笛聲聯(lián)想到梅花滿天飄落的景象,再由梅花飄落的景象生出凜然生寒的感覺,表達思念之情。由詩中“五月落梅花”和“吹玉笛”等詞語也可知詩人所言不是梅花,因為梅花在冬季或早春開放。

2.

學習多篇文言文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文言實詞“古今異義”的現(xiàn)象。下列文言句子中沒有包含“古今異義”的是______。A.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B.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行》)C.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確答案:D[解析]A項中“風流”的今義一是指有功績而又有文采,二是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三是指與男女間情愛有關的,四是指輕浮放蕩;而古義一是指杰出的人物或功業(yè),二是指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B項中“老大”的今義是指同輩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而古義是指年齡大。C項中“舉手”的今義是表贊同,或要求發(fā)言時的動作;而古義一是指動手,二是指告別時的動作。D項中沒有古今異義現(xiàn)象。

3.

閱讀綜合性學習“漫游語文世界”教學設計(片段),按照要求答題。

教師組織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小組成員分別展示課余時間搜集的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資料。

第一組:展示廣告集錦——信心型、功用型、對比易記型、超常搭配型。

第二組:展示校園用語——精選校園流行語。

第三組:展示口語薈萃——選取有代表性的方言,整理分類,與普通話對比并尋找規(guī)律。

第四組:展示“街頭巷尾”——為店名、招牌、標語的用語分類,闡明自己的觀點,賞析命名立意獨特的用語。

第五組:展示網(wǎng)絡語言——精選網(wǎng)絡流行語。根據(jù)其語言形式,將網(wǎng)絡語言分為四類(文字類、數(shù)字類、英文字母類、符號類),闡述網(wǎng)絡語言的迅猛發(fā)展對漢語學習的沖擊,初步思考其優(yōu)點、缺點。

展示交流過后,該教師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實踐,并對學生的積極思考給予了高度贊譽。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資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園和社會生活中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xiàn)象,溝通了課堂內外,充分認識到了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對上述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片段)的分析,不恰當?shù)氖莀_____。A.搜集、展示與交流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培養(yǎng)其思考、分析和總結的能力B.展示交流階段是體驗獲得新知、克服困難及品味快樂的過程,學生能夠增加知識儲備,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C.教師在組織學生展示交流的過程中未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搜集材料的展示和分享環(huán)節(jié)中占據(jù)主導地位D.展示交流階段過后,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參與和指導作用,對此次學習活動的過程、作用和收獲進行總結與評價正確答案:C[解析]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題干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讓學生自主展示小組搜集的相關語文資料,并在展示過程中對部分用語類別進行進一步總結分類,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C項說法錯誤。

4.

教師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講到“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兩句時,指出此句運用了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并請學生舉出一些與此句運用了相同修辭手法的詩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C.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正確答案:B[解析]“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大雨”比作“麻線”。A項,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落在樹上的雪比作綻放的梨花。B項,詩句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落紅”代指“落花”。C項,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二月春風”比作“剪刀”。D項,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大漠中的“沙”比作“雪”,將燕山的“月”比作“鉤”。A、C、D三項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均與題干例句運用的修辭手法相同。

5.

閱讀鄭振鐸《貓》教學實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我”為什么要去打第三只貓?

生:因為小貓做錯了事。

師:再思考一下,有人有不同意見嗎?

生:因為“我”冤枉、誤解了它,以為它做錯了事。

師:是的。這樣我們就知道,第三只貓是因為“我”的冤枉和誤解而死的,所以相較前兩只貓,第三只貓的死亡更讓“我”難受。這樣的結局很讓人心碎??纱蠹易屑毾胂?,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冤案的出現(xiàn)呢?從文中找一找依據(jù)。

生:我覺得是偏見。第17段,因為貓總是“凝望”小鳥,所以,小烏死了,本來就不怎么受歡迎的這只貓嫌疑最大。

師:非常好,我們看到,如果是前兩只貓的話,作者的第一反應可能不是這樣?!耙欢ㄊ撬闭f明“我”對第三只貓存在偏見,也正是由于“我”的偏見,才造成了這次冤案。如果想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fā)生,“我”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呢?

生:不要妄下定論,要經(jīng)過思考;不要有偏見,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事物;要善待動物。

師:是的,我們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能心存偏見;要善待動物。這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對人性的反思。文中所寫的不只是一只貓,在生活中類似貓的人也很多。你在生活中曾經(jīng)誤解過別人或被別人誤解過嗎?談談感受。

(生談經(jīng)驗感受)

師總結:學了這篇文章,我們了解了作者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了解了作者寫文章的目的,也有了很多的收獲。生活中我們要同情弱者,拒絕偏見。

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A.教師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jù),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心B.教師應嚴厲批評回答錯誤的學生,避免學生再犯類似錯誤C.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逐步理解文章D.教學片段在最后將文本內容與現(xiàn)實社會聯(lián)系,升華了主題正確答案:B[解析]該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jù),層層深入,有利于學生逐步理解文章。該教師在最后將“貓”與生活中的誤解、被誤解相聯(lián)系,升華了主題。A、C、D三項分析均正確。B項,教師面對回答錯誤的學生時,讓該學生“再思考一下”,并沒有嚴厲批評他,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了學生的尊嚴,其做法是正確的。“嚴厲批評回答錯誤的學生”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B項分析不正確。

6.

《雷電頌》課后練習題是“課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韻,但節(jié)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試反復朗讀課文,背誦前六段;說說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下列對該練習的設計意圖分析不正確的是______。A.引導學生體會歷史劇的語言特點B.提高學生概括文本大意的能力C.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D.通過朗讀和背誦,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正確答案:B[解析]通過題干中“課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韻,但節(jié)奏分明,聲調鏗鏘有力”可知,教師設計這一作業(yè),有利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體會這種歷史劇的語言特點,故A項正確。通過題干“試反復朗讀課文,背誦前六段”可知,教師設計這一作業(yè)也是為了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故C項正確。通過“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可知,D項“情感共鳴”也有所體現(xiàn)。B項,“概括文本大意”沒有在題干中體現(xiàn)。

7.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列教師對“探究學習”的記憶與認識正確的是______。A.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讓學生學會學習B.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C.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學習方式D.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過程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正確答案:B[解析]A項屬于轉變學習方式的總理念。B項學生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獲得自主發(fā)展的學習方式屬于“探究學習”。C項屬于“合作學習”。D項屬于“自主學習”。

8.

某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某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話說千古風流人物”這一綜合性學習課題時,另辟蹊徑,從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出發(fā),要求學生去調查當?shù)貍鞒邢聛淼南嚓P“風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詩文”,并且指出學生可從以下途徑去探索、發(fā)現(xiàn)或搜集資料:一是根據(jù)地名特點去尋訪、探究;二是根據(jù)地方文化檔案或地方志去查找;三是采訪地方文化專家或老人,打聽有關傳說或記載。對于這項任務,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或放學后)完成。對這位教師的做法,下列評價不合適的是______。A.能夠重視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B.用語文學習“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C.這位教師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D.該教師的綜合性學習內容過于寬泛,沒有切實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課余時間正確答案:D[解析]題干教師布置的內容雖然多,但都是能夠圍繞主題開展的活動,這樣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大的選擇余地,更有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故D項評價錯誤。

9.

閱讀《阿里山紀行》教學設計(片段),按要求答題。

精讀第4~9段:

(1)點名朗讀,其他學生閉眼想象阿里山是什么樣子。

(2)把你認為文中最美的地方朗讀出來,體會這個景點的特點。

(多媒體出示問題)

讀了課文我們不僅感受到了阿里山風光的優(yōu)美,而且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優(yōu)美。課文為什么令我們有如此感受?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阿里山的風光寫得這么美呢?下面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

討論之后,教師提示:寫景的文章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這樣才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認為文中最美的是什么地方?它的特點是什么?

(全班交流)

(3)引導語:散文“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在描寫阿里山如畫風光的同時,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濃濃的愛意。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融情于景”的寫法。所以在朗讀時一定要聲情并茂地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4)配樂集體朗讀第4~9段。

(5)整體出示圖片,請同學做導游介紹阿里山的風光。

(學生可以選擇最喜愛的一處進行介紹)

(6)阿里山風光引人入勝,令人留戀,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為阿里山景區(qū)設計一條廣告語或寫一副對聯(lián)。

對上述教學設計(片段)的相關分析,不恰當?shù)氖莀_____。A.教師注重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品味課文中的美景B.教師用較為靈活的手法(設計廣告語或對聯(lián)),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與表達能力C.建設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D.教師出示阿里山的風景圖,限制了學生的想象,不利于教學正確答案:D[解析]A、B、C三項分析均正確。教師出示圖片是課堂的結束部分,不會影響學生對美景的想象。D項分析錯誤。

10.

學習完《愛蓮說》后,學生覺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發(fā)人深省,于是想請教師再為其推薦一些具有深刻哲理的句子。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______。A.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D.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正確答案:D[解析]A項,詩句出自朱熹的《觀書有感》,借水的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的道理,暗喻人若想保持心靈澄明,就要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B項,詩句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詩人借燕子棲巢這一現(xiàn)象,表達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C項,詞句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人以月起興,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與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與探究。A、B、C三項句子中均蘊含了發(fā)人深省的哲理。D項,詩句重在表現(xiàn)詩人保家衛(wèi)國、思親懷鄉(xiāng)的情懷,并未蘊含深刻哲理。

11.

教學《狼》一文時,教師指出《狼》出自蒲松齡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為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聊齋志異》,教師又向學生推薦了其中的幾篇作品,下列不適合推薦的是______。A.《范進中舉》B.《促織》C.《山市》D.《義犬》正確答案:A[解析]A項,《范進中舉》選自清代杰出小說家吳敬梓的現(xiàn)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B、C、D三項作品均出自《聊齋志異》。

12.

學生對“暗喻”這一修辭手法不太了解,教師搜集了課文中的例子來講解。下列語句合適的是______。A.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朱自清《春》)B.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老舍《濟南的冬天》)C.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宗璞《紫藤蘿瀑布》)D.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魯迅《故鄉(xiāng)》)正確答案:B[解析]根據(jù)構成要素(本體、喻體、喻詞)不同,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三大類。暗喻,本體、喻體出現(xiàn),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詞連接,故B項將天空比作藍水晶,且用“是”連接,是暗喻。明喻,本體、喻體、比喻詞(“像”“仿佛”“猶如”“似”等)都出現(xiàn),故A項將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C項將盛開的花比作船帆,且都有比喻詞“像”,是明喻。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直接出現(xiàn)喻體,故D項將沒有出現(xiàn)的本體,即將“我”和閏土之間的感情隔閡比作厚障壁,是借喻。

13.

教學杜甫《月夜憶舍弟》一詩時,教師引導學生整理能夠表現(xiàn)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古代詩詞。下列作品不適合的是______。A.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B.溫庭筠《商山早行》C.李白《行路難》(其一)D.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正確答案:C[解析]A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借重陽佳節(jié)表達了獨在異鄉(xiāng)的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B項,《商山早行》描寫了旅途的奔波勞累,抒發(fā)了游子的孤寂和思鄉(xiāng)之情。C項,李白的《行路難》(其一)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D項,《天凈沙·秋思》,通過描寫游子在外的漂泊之苦,自然地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及親人的思念之情。

14.

閱讀《愚公移山》教學實錄(片段),按要求答題。

師:我們已經(jīng)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章大概講了什么故事。那么對文中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形象的特點及二者的愚智之分,該如何評論呢?請就“愚公愚,智叟智”和“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展開辯論,暢談自己的看法。正方——“愚公愚,智叟智”;反方——“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開始!

(學生積極性高漲,發(fā)言踴躍)

正:愚公愚蠢至極,山大而力薄,他搬家要比搬山容易得多。

反:愚公精神可嘉,堅信人定勝天。雖然他到了殘燭之年,但他還有“無窮匱”的子孫。

正:人定勝天雖不假,但也要注意客觀情況,這樣做根本就是蚍蜉撼大樹,自不量力,并且他這樣做就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子孫的身上。

反:這是篇寓言故事。本就是告訴我們,人一旦下定決心,就可以戰(zhàn)勝一切困難。愚公是典范,他做到了,我們要學習的也正是他這一點。

正:他做到了嗎?他并沒有做到啊!最后山并非他搬走的,是靠天帝解決的。

反:那也是被愚公的精神感動的啊!

正:子子孫孫,萬一他們哪一代血緣無法延續(xù),萬一哪一代的孩子不想把畢生的精力用來搬山,違背了他的意愿呢?他搬山的理由根本不充分,這樣做根本是以卵擊石。

正:諾言未能實現(xiàn)就是謊言,夢想不能實現(xiàn)就只是夢想。一位哲學家說過,我們花了過多的時間去粉飾夢想,以至于蒼白了現(xiàn)實,這很悲哀。如果困在這樣虛無的夢想中走不出來那就更悲哀了!

辯論持續(xù)了大概半個小時,正方占了上風,反方語塞。辯論雙方都有道理,教師不能決定,學生們甚至包括辯手們也都在困惑中搖頭。

對上述教學實錄(片段)的評析,錯誤的是______。A.學生自主解讀,通過辯論,思維碰撞出火花,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發(fā)展了思維,還產(chǎn)生了創(chuàng)意的表達B.辯論的形式能夠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開發(fā)學生思維,材料中出現(xiàn)正方占上風,教師不能決定的情況是很正常的C.任何教學行為都應傳達出正確的價值取向,當辯論的態(tài)勢發(fā)生了傾斜,出現(xiàn)了反文本的閱讀傾向,反方的同學幾乎無招架之力時,教師應及時發(fā)揮引導作用,將閱讀回歸文本D.有效的課堂對話應在學生、文本、教師這三個維度進行,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而這是一則只在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這兩個層次上進行的教學正確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有充分的理解,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傾向。B項“教師不能決定的情況是很正常的”說法錯誤。

15.

漢字習字課上,教師向學生介紹甲骨文。下列關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確的是______。A.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漢字由它發(fā)展而來B.甲骨文又被稱為“籀文”C.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D.甲骨卜辭真實地記錄了商王的重要活動正確答案:B[解析]A、C、D三項說法均正確。B項,“籀文”是古漢字中一種書體的名稱,又稱為“大篆”。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40分)閱讀以下學生習作,回答下面問題。

案例:

溢彩流金的歲月

①隨著時間的流逝,童年那金色的夢幻也悄然而逝了。今天,閉上眼睛憶起那圣潔、天真的童年生活,我仿佛又回到那溢彩流金的時光里。

②我的童年大多是在老家度過的,那湛藍的天空、那空曠的綠野、那絢麗的花朵,還有柔婉的溪流,都是我童年時期最好的朋友。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個月夜里,小河邊清脆的笑聲……

③當夜被溫柔的風哄睡以后,我和小伙伴們便出發(fā)了。請不要問去干什么,先聽聽這夜的絮語吧:油蛉在淺唱,蟋蟀在低吟,那入夜的小蟲也在呢喃,偶爾從樹林里傳來一兩聲烏兒的夢囈,和著小溪流動的“叮咚”聲,組成了一曲夜的交響樂。踩著這曲子的節(jié)拍,我們悄悄地摸到了小河邊,小河微波蕩漾,被月兒的清輝籠罩著,尤如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紗。垂柳倒映在水中,纏綿悱惻。啊!多美的夜景呀!我和小伙伴幾乎要把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④我們開始行動了,小伙伴把掛著蚯蚓的魚鉤扔進河里,就小聲地跑到不遠的地方靜靜等著,仿佛看見了釣上來的活蹦亂跳的魚兒們。半夜里,我們被突然的雞鳴聲驚醒,迅速地爬起來去看我們設下的餌。當提起沉沉的魚竿,看到魚鉤上的魚兒時,我們高興得笑了起來。這笑聲傳了很遠很遠,遠到了現(xiàn)在的我的心里。

⑤這讓我不禁有了新的思索。成長似乎是轉瞬即逝的,成長的回憶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我們塵封在心里,但細想起來,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成長是一曲剛健的歌謠。成長的過程中有著噪動與喧騰,追逐與奮爭,而這就是成長的旋律,拔節(jié)聲聲,節(jié)奏錚錚。成長是一道炫目的彩虹。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色彩與紛繁,百感與多情,而這就是成長的杰作,七彩紛呈,飽滿豐富。

⑥成長的故事有很多,可一旦過去就再不能經(jīng)歷第二次,因為歲月無可回頭。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這溢彩流金的歲月,把握當下的每一秒,努力奮進,為實現(xiàn)未來的千百個好夢而努力奮進!

問題:1.

請從第③段和第⑤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③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正確答案:錯別字:第③段中,“尤如”的“尤”應改為“猶”;第⑤段中,“噪動”的“噪”應改為“躁”。

病句:我和小伙伴幾乎要把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以上病句介詞使用不當,應改為:我和小伙伴幾乎要被這迷人的夜色陶醉了。

2.

請結合具體內容對該習作進行簡單評析。正確答案:本篇習作內容豐富,框架合理。作文中既有敘事,又有寫景;既有抒情,又有述理。不僅將事、物、人與情、景、理極好地融合在一起,而且安排得自然有序,符合邏輯。例如,作者在第④段著重講述了童年時與伙伴一起半夜釣魚的趣事,此部分情景交融,親切生動。而后由童年不再,只能通過回憶來生發(fā)對成長意義的思考,最后引出要珍惜時光、把握當下的道理,使文章主旨得到升華。

習作在結構上也十分完整,以“總—分—總”的結構安排全文內容:先總述點出“溢彩流金的時光”,再分敘童年這“溢彩流金的時光”中的趣事與“溢彩流金的時光”帶來的思考,最后總結全文,點明主旨。

此外,本篇習作的大部分語句用詞準確,修辭生動,通過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體現(xiàn)出小作者較好的文字功底。

同時習作中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第④段中寫釣魚的趣事。既然前文提出“最令我難忘的,還是那個月夜里,小河邊清脆的笑聲”,那么就應當在記敘這件事時進行詳敘,通過展現(xiàn)這一童年趣事的“趣”來表現(xiàn)出其對于“我”的意義,表現(xiàn)出那“清脆的笑聲”在“我”的記憶中的深刻。小作者在改進這一部分時,可通過增加景物描寫來烘托氣氛,以細節(jié)描寫來襯托人物形象,進一步完善作文內容。另外,文中還存在錯別字和病句現(xiàn)象,小作者需要加以注意。

閱讀以下學生習作,回答下面問題。

案例:

我與風的親密接觸

我想擁抱風,并成為它的心跳。

——題記

①你輕輕拂過我的臉,讓我為你著迷。你沒有色彩,卻讓世間風光無限。

②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你傾倒,為你輕吟?!罢匆掠麧裥踊ㄓ辏得娌缓畻盍L”,是你的姿態(tài);“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是你的魅力;“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是你的誘惑;“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你的豪壯。

③你平淡,你多情,你瀟灑,你豪放。

④你在春天揚起溫柔的情思,拂過凍醒的湖面,蕩起絲絲漣漪。你揮灑愛的雨露,浸潤著枯萎的樹枝,滋養(yǎng)著田里的麥苗,伴著春光,你輕歌曼舞,向人們展示著你的魅力。春天的風,像一支清新脫俗的樂曲,攜帶著希望,喚起了沉睡的生命,也喚醒我惆悵的心。從此,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陶醉在春風里。

⑤你在夏日獻出火熱的激情,讓大地郁郁蔥蔥。那動人的綠呀,激起農(nóng)人對秋的向往,對豐收的暢想。我走在田埂上,迎著你火樣的熱情,心里充滿無盡的遐想。有了你,我的心不再荒蕪,青春的田野也有了色彩。夏天的風,謝謝你,讓我的世界多姿多彩。

⑥你在晚秋吹來了絲絲感傷,讓我為你憂郁。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即使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我從落葉中讀懂了你,你送走了幼稚,帶來了成熟。我把落葉捧在手里,同時也把你留在心中。于是,我的青春也變得靚麗和穩(wěn)重。

⑦你在冬天像難馴的野馬,在田地里奔跑著,把小草踩得一片狼籍,把落葉吹得漫天飛舞,吹走了繁華,吹走了虛偽,只留下赤裸的大山和大地。你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考驗著世間所有事物的意志。冬天的風,你好強勁,打痛了我的臉,也打醒了我的心,讓我學會了冷靜地思考人生,不再叛逆,不再輕狂。我走在凜冽的冬風里,感受著人生的冷酷與蒼桑。

⑧我在風中行走,我與風親密接觸,感受風給我的唯美,感受風給我的啟迪。

⑨風,你是我一生最美麗的擁有。

問題:3.

請從第⑦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⑥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分別改正。正確答案:錯別字:第⑦段中“狼籍”的“籍”應改為“藉”,“蒼桑”的“蒼”應改為“滄”。

病句: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即使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

以上病句關聯(lián)詞使用錯誤,應改為:我知道,你有靈性,多愁善感,在所難免,但你不孤單,因為你帶走了所有的色彩,你的心中五彩斑斕,你充實,你幸福。

4.

請指出該習作的優(yōu)點,并結合內容進行簡要分析。正確答案:這是一曲對風的贊歌。用第二人稱“你”代指被描寫對象——風,這樣寫如與風談心,顯示出與風的“親密”,緊扣主題,也便于抒發(fā)感情。

文章的優(yōu)點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季節(jié)轉換,線索分明。以時間的推移和季節(jié)的轉換為線索,演繹出了風的唯美及風給“我”的啟迪。

②善用修辭,文采飛揚。本文是善用辭格的典范,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辭格,語言優(yōu)美而有吸引力。尤其是作者適當引用詩詞名句,這是本文的亮點之一。文章第②段“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等詩詞名句的引用,為整篇文章的描寫和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讀者沉浸在濃濃的詩意之中。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65分)閱讀文本材料和相關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思考探究

一、朗讀并背誦課文。分析短文在句式、節(jié)奏等方面的特點,說說帶給你什么樣的美感。

二、細讀《記承天寺夜游》,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寫作背景和你對蘇軾生平、思想的認識,談談對“閑人”的理解。

積累拓展

三、發(fā)揮想象,將《記承天寺夜游》改寫成一篇白話散文。

單元介紹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弊匀簧剿?,或清幽,或雄奇,或秀麗,均顯造化之妙。深入其中,總能讓人流連忘返,引起無限的情思。古代詩文中有很多歌詠山水的優(yōu)美篇章,閱讀這類作品,可以獲得美的享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學習本單元課文,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反復誦讀,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注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

預習提示

面對風景,只有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光和感受美的心情,才能真正領會到其中的關。默讀課文,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體會作者發(fā)現(xiàn)的美和寄寓的情。

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相關要求

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級人數(shù)40人。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投影實物等。

問題:1.

從“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的角度,寫出你對《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認識,不少于200字。正確答案:《記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寫景名作,寫景富有特色,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應根據(jù)文章特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欣賞文章內容。應強調朗讀的重要作用,教師可安排范讀、自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能力和領悟能力。其次,應注意涵泳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句,引導學生想象空靈澄澈的情境,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最后,應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分析作者積極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培養(yǎng)樂觀健康的心態(tài)。

2.

根據(jù)上述資料,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jù)(不可照抄材料)。正確答案:[參考設計]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①了解有關蘇軾的文學常識,簡單了解張懷民。

②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理解文章中“閑人”一詞的含義,理解課文大意。

③學習本文抓住特征描寫景物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④品味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理解作品意境,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的復雜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①反復誦讀,體味節(jié)奏感和語言美。

②品味研究,形成個性理解和共性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蘇軾樂觀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2)確立依據(jù)

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文本內容與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學情,確立以上三維目標。具體依據(jù)如下。

①新課標指出,“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三者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②新課標指出,“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队洺刑焖乱褂巍芬晃亩绦【?,教學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完成文本內容翻譯,掌握重要字詞的意思。這一過程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提高文言賞析水平。

③《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全文僅80余字,卻運用記敘、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境。本文語言干凈利索而又極富表現(xiàn)力,可以說是寫景抒情的精品,學生需要反復誦讀、品味研究。

④八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期,情感豐富但波動較大,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教師的積極引導在這一階段十分重要。此外,八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前期學習,對蘇軾本人及其寫作風格有一定的了解,利用學生比較熟悉的蘇軾面對挫折時不氣餒的事例,來對學生展開挫折教育是一次非常好的機會,這對八年級學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3.

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設計一則教學方案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正確答案:[參考設計]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與能力目標教學片段設計

一、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