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8-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2025屆高三歷史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試題(含解析)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1.祭祀祖先和賞賜記載是青銅器銘文的兩項重要內容。商周人的家族觀念相當深厚,每位家人的成就都與祖先有關;王被視為上帝的表現(xiàn)者,王所賞賜之物即“天恩”,領受天恩者自然必需上告祖先,一同共享榮耀,祈求保佑,以使家族所受之天恩能永垂不朽。對此理解最恰當?shù)囊豁検茿.“君權神授”理論初步成熟 B.特定歷史時期的治國之術C.分封制確立天子“天下共主” D.政治運作體現(xiàn)神權高于王權【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青銅銘文記載以“祭祀祖先和賞賜”為主,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商周時期統(tǒng)治者利用人們的家族觀念和對上天的崇拜,將祭祀祖先和王者賞賜“天恩”相聯(lián)系的做法,體現(xiàn)了特定歷史時期統(tǒng)治者的治國之術,B選項正確,君權和神權結合的做法只是材料的部分內容,不是一種理論體系,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強調分封制對政治格局的作用,C選項錯誤。神權高于王權不是材料所述的政治運作的主旨,D選項分析片面。2.戰(zhàn)國時期,一個五口百畝之家,每年收獲的糧食,除去什一稅和口糧,所剩無多,遠不足以應付家庭的正常開支,生活過得特別艱苦。五十歲以上的可以穿絲,七十歲以上的可以吃肉,全家可以吃飽飯,這是孟子所期望的他那個時代小農之家所能過上的最華蜜的生活。上述情形的出現(xiàn)A.促使小農普遍運用鐵制農具 B.推動小農生產耕織結構的形成C.加劇當時人地關系驚慌局面 D.引發(fā)農業(yè)生產技術根本性變革【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戰(zhàn)國時期”,“五口百畝之家”的小農們對華蜜的追求就是溫飽有余,華蜜生活的標準是吃肉穿絲,結合所學可知,這種在生產力較低的情形促進了小農在生產中耕、織結合,男耕女織的家庭生產結構的形成,B選項符合題意。小農追求的生活志向通過運用鐵器不能實現(xiàn)“穿絲”、“吃肉”,A選項錯誤。戰(zhàn)國時期并不存在人地關系驚慌的局面,C選項不符合題意。小農對華蜜生活的追求,不是生產技術發(fā)生根本性變革的充分條件,D選項錯誤。3.西漢時期,錢幣運用特別普遍,除黃金、銅錢外基本沒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換媒介。到東漢,黃金首先退出了流通領域,而布帛在交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來用錢幣支付的賞賜、犯罪贖金、人頭稅等漸次改用布帛。交換媒介的這一變更A.順應了商品經濟發(fā)展的要求 B.表明政府加強對商業(yè)的管理C.反映出商品經濟呈現(xiàn)肯定波折 D.源于對外貿易中的不利地位【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從西漢時期普遍運用銅錢到東漢時期公私交易漸漸改為實物,交換媒介的變更,體現(xiàn)的是東漢時期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C選項符合題意。從貨幣到好用實物交易,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A選項不符合題意;材料只是交換媒介的變更,不能推理出政府對商業(yè)管理加強的結論,B選項錯誤。自然經濟為主的漢代,交換媒介從錢幣退回到實物并非源于對外貿易的惡化,D選項錯誤。4.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聞名的勤于聽受、事必躬親的皇帝,“留心治道,無憚疲憊”,“一日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日旰忘食,夜分未寢,動以文簿,憂勞圣躬”。這反映出A.完善政府運行機制的必要 B.君主專制空前強化達到頂峰C.政府行政效率有較大提高 D.隋朝科舉選官制度亟待完善【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隋文帝“勤于聽受,事必躬親”和“酬答百思”,反映出當時政府運營機制存在的低效和積累,迫切須要改革,A選項符合題意。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是在清代雍正皇帝統(tǒng)治時期,B選項錯誤?;实邸笆卤毓H”,政府行政效率是低下的,C選項錯誤??婆e制是在隋煬帝時期才創(chuàng)立的,并且皇帝“酬答百司,事必躬親”的問題,僅通過改革選官制度是不能解決的,D選項不符合題意。5.北宋時期,“樞密院掌兵籍、虎符,三衙掌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維持軍政,萬世不易之法。”樞密院設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由文臣擔當,三衙設殿前督指揮使司、侍衛(wèi)親軍馬軍督指揮使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督指揮使司,由武將擔當,典型的“以文制武”、“重文抑武”。這一設計A.有助于增加北宋軍事實力 B.實質是中心集權的強化C.遵循分權與制約平衡原則 D.是政治制度創(chuàng)新的產物【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北宋“以文制武,縱文抑武”等減弱軍權,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是北宋初年為解決唐末五代以來軍人強調橫而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D選項符合題意?!耙晕闹莆洹辈焕谲娛聦嵙Φ脑黾?,A選項錯誤。分化軍權、重文抑武的實質是要加強君主專制,B選項錯誤。“以文制武”等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加強君主專制,分化事權、制約平衡只是其部分手段,C選項錯誤。6.朱元璋多次表示:“諸蠻夷酋長來朝,涉履山海,動經數(shù)千里,彼既慕義來歸,則賚(賜,給)予之物宜厚,以示朝廷懷柔之意。”對這一朝貢貿易思想理解正確的是A.推動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B.主見中外之間國家關系的民主化C.儒家思想在外交領域的詳細運用D.干脆擴大了明朝的政治統(tǒng)治版圖【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朱元璋“厚往薄來”的朝貢思想,與儒家主見的“和而不同”、“重義輕利”、“以義制利”等觀念相符,是儒家思想在外交領域里的運用,C選項符合題意。朱元璋“厚往薄來”、“重義薄利”的理念,不能推動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形成,A選項錯誤。“朝貢貿易”、“理藩外交”建立的國家關系并不民主,B選項錯誤。厚往薄來的朝貢關系不能干脆擴大明朝版圖,D選項錯誤。7.明代是中國數(shù)學史上的特殊時期。民間出現(xiàn)大量數(shù)學書籍,各種公式和法則編成歌訣,朗朗上口,珠算漸漸普及。這反映出A.經濟發(fā)展對科技的影響突出 B.科學理論探討氛圍深厚C.士人價值取向呈現(xiàn)重大變更 D.工商皆本成為社會共識【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材料,數(shù)學書籍、公式、法則和珠算等,在明代的民間傳用流行,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體現(xiàn)了商品經濟發(fā)展使得傳統(tǒng)好用科技的廣泛應用,A選項符合題意。民間運用公式、珠算不能體現(xiàn)科學“理論”探討氛圍深厚,B選項錯誤。民間普遍運用珠算不能說明“士大夫”的價值取向發(fā)生了變更,C選項不符合題意?!肮ど探员尽敝皇屈S宗羲等少數(shù)進步人士的觀點,D選項錯誤。8.清朝乾隆、嘉慶年間,大批學者重視實證探討,致力于用考據方法整理和探討古代文獻,形成了被稱為“漢學”(因其探討儒學經典方法近似漢代儒生)的學風。相反,理學則被稱為“宋學”。這表明清朝初年A.理學丟失了正統(tǒng)地位 B.激勵學術的自由爭鳴C.孕育著對傳統(tǒng)的反叛 D.試圖復興漢代新儒學【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清代乾嘉年間,學術界重視漢學,將漢代儒家經典作為學習、探討即“經世致用”的對象,質疑宋代理學,體現(xiàn)了清朝初期學問分子對宋明理學的反叛,C選項符合題意。明清時期官方正統(tǒng)哲學是理學,A選項不符合史實。由于文字獄等文化專制政策的影響,乾嘉年間大量學問分子探討考據學,并非“自由爭鳴”得到激勵,B選項不符合史實??紦W的意圖是經世致用,革除時弊,真正意義并不是要復興漢代儒學,D選項錯誤。9.1842年,在中國常年進口的物品總值中,鴉片居第一位,占55.2%;棉花為其次位,占20%;棉織品居第三位,占8.4%。1867年,棉織品躍居其次位,占21%;鴉片仍居第一位,但比重已下降到46%。到1885年,棉織品已經居進口貿易的第一位,這種優(yōu)勢始終持續(xù)到20世紀的20年頭。中國近代前期進口商品結構的變動說明A.各階級的救亡圖存成效顯著 B.近代化努力收到較大成效C.列強對華侵略呈現(xiàn)肯定變更 D.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fā)展【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19世紀中期的80多年里,中國常年進口的物品總值由鴉片為主轉變?yōu)槊蘅椘窞橹?,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種進口貨物結構的變更體現(xiàn)了鴉片斗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有所變更,C選項符合題意。進口商品結構的變更不是中國社會“各階級”救亡圖存的結果,A選項錯誤。列強商品輸出和“進口商品”結構的變更不是中國“近代化的成效”,不能說明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BD兩項不符合題意。10.1882年1月16日,《申報》刊出該報駐京記者由天津拍發(fā)至上海的新聞專電,清廷正在查辦一名瀆職人員。這表明當時中國A.電報業(yè)務發(fā)展相對有限 B.新聞傳遞方式較為落后C.通商口岸電話得到普及 D.新聞事業(yè)實現(xiàn)同步直播【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1982年”《申報》刊出的政治新聞專電,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說明當時中國的電報業(yè)務有肯定的發(fā)展,但其應用的范圍和數(shù)量相對有限,A選項符合題意。用報紙刊登報政府專電內容,說明當時新聞傳遞方式的近代化,B選項錯誤。專電、報紙等信息不能說明“電話普及”,C選項錯誤。新聞報刊、電報不能做到“同步直播”,D選項錯誤。11.中日甲午斗爭后,“文學救國”、“教化救國”、“科學救國”等口號一個接一個被提了出來,“詩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說界革命”、“戲劇界革命”、“史界革命”等接踵而起,“文明結婚”、“文明腳”、“文明戲”等成為時髦詞匯。這些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是A.“中體西用”的持續(xù) B.維新變法與暴力革命之爭C.中國復興之路的探討 D.西方列強文化侵略的體現(xiàn)【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中日甲午斗爭后,文化、生活等多個領域有“救國”、“革命”和“文明”等詞匯的出現(xiàn),結合所學可知,這些現(xiàn)象反映的實質是民族意識的覺醒和中國復興之路探討熱潮的出現(xiàn),C選項符合題意。材料提到文化生活領域的救國、革命觀念,已經沖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體西用”,A選項錯誤。材料提到的各種救國方案和文化、生活領域里的革命,并不是政治領域里的改良和暴力,不是對中國政體選擇的爭論與分歧,B選項不符合題意。多種形式的救國、革命設計紛紛出現(xiàn),不是“列強侵略”的表現(xiàn),而是進步學問分子對民族復興之路的探究,D選項錯誤。12.1924年,上海一宗族修改族會章程,規(guī)定族人在族會中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宗族首領由選舉產生,不再由輩分、年齡等因素確定。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A.辛亥革命共和觀念影響 B.新文化運動的深化開展C.馬克思主義為正統(tǒng)思想 D.國共合作北伐成功進軍【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1924年上海某個宗族出現(xiàn)了民主選舉宗族首領的現(xiàn)象,主要說明白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民主觀念深化到了社會生活中,B項符合題意;1911年辛亥革命提倡的“共和”政體和政治觀念與宗族生活的民主化無關,A選項錯誤.。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是新中國成立后確定的,在1924年的上海并不是正統(tǒng)思想,C選項不符合史實。國共合作北伐成功進軍是從1926年秋才起先的,D選項錯誤。13.如圖是中國近代史上某一時期內不同年份各民族工業(yè)部門資本占全國總資本比例示意圖(占全國總資本比例1為年份1的狀況,占全國總資本比例2為年份2的狀況,年份2較年份1晚些)。對此理解精確的是A.清政府為支付對日巨額賠款,激勵興辦實業(yè)B.國民革命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國內市場統(tǒng)一C.政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侵華,發(fā)展戰(zhàn)時生產D.新中國成立在即,重工業(yè)所占比重快速提升【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材料供應的數(shù)據,較之前年份,其次個年份的冶煉業(yè)、機械金屬業(yè)等重工業(yè)占全國總資本的比重明顯上升,紡織、面粉等輕工業(yè)比例顯著下降,結合所學可知。這和抗日斗爭時期,國家調整經濟政策,工業(yè)服務抗戰(zhàn)的須要親密相關,C選項符合題意。19世紀末清政府激勵興辦實業(yè)、1927年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一全國之后,國內經濟發(fā)展均為輕工業(yè)發(fā)展很快,重工業(yè)發(fā)展偏慢,沒有變更民族工業(yè)投資多在輕工業(yè)的經濟格局,AB兩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經濟面臨崩潰,輕、重工業(yè)均沒有較大發(fā)展,D選項不符合史實。14.據1943年美國外交官們報告:“(中國)共產黨政權的當前政策與正統(tǒng)共產主義相去甚遠……已經實行了普遍選舉,個人的經濟自由相對而言未受限制,這一政權看來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持,與其說是共產主義的政權不如說是農業(yè)民主的政權更為精確?!辈牧媳砻鰽.中共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 B.百團大戰(zhàn)贏得美國贊揚C.中共踐行人民民主專政 D.中共出現(xiàn)“右”傾錯誤【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43年”共產黨政權被說成是“農業(yè)民主政權”的緣由在于依據地的政權建設堅持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A選項符合題意。1940年百團大戰(zhàn)的成功與美國認為中共政權是“農業(yè)民主政權”無關,B選項錯誤?!叭嗣衩裰鲗U笔敲裰鞲锩晒蠼⒌模c抗日斗爭、“農業(yè)民主的政權”不符,C選項錯誤。當時中國共產黨并沒有出現(xiàn)“右傾”錯誤,D選項不符合史實。15.1962年與1959年相比,中國農產品收購價格,糧食、棉布、油料和生豬平均價格分別提高了20%、10%、13%和26%;對糧食主產區(qū)實行超額收購加價的嘉獎,平均加價5%。上述做法A.實現(xiàn)了農業(yè)與工業(yè)的協(xié)調發(fā)展 B.有利于擴大工業(yè)品的農村市場C.消退了農村人民公社體制弊端 D.促使農產品價格體制改革加快【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與1959年相比,1962年的農產品價格的提升和加價嘉獎,能提高農夫的生產主動性,使之收入增加,從而擴大工業(yè)品的農村市場,有利于國民經濟的調整,B選項符合題意。在(1962年)國家其次個五年安排實行期間,農產品價格提高和加價嘉獎,不能說明農業(yè)和工業(yè)已經實現(xiàn)了協(xié)調發(fā)展,A選項錯誤。國家對農產品價格的規(guī)定和嘉獎,不能消退人民公社體制的弊端,C選項錯誤。1962年農產品加價、提價,與1978年以后的經濟體制改革無關,D選項錯誤。16.讀1952年、1957年各類全部制工業(yè)產值所占比重示意圖。該圖干脆反映出1952年、1957年各類全部制工業(yè)產值所占比重示意圖A.第一個五年安排提前超額完成任務B.工業(yè)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成果鞏固C.社會主義改造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D.打破安排經濟體制的改革燃眉之急【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與1952年各類工業(yè)品生產組織形式相比,到1957年公有制在工業(yè)中占了肯定優(yōu)勢,私有制基本被限制在極低的范圍內,結合所學可知,這體現(xiàn)出在1957年,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果在工業(yè)領域得到了鞏固,B選項正確。材料里公有制企業(yè)的比重高,不能說明一五安排提前超額完成,A選項錯誤。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C選項錯誤。一五安排中公有制在工業(yè)生產中占肯定優(yōu)勢,不能說明安排經濟體制的弊端嚴峻,迫切須要改革,D選項不符合題意。17.1993~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和中心文化管理部門接連制定和頒發(fā)了200多部文化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性文件或部門規(guī)章,如《著作權法》、《廣播電視管理條例》、《電影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印刷管理條例》等。材料表明當時中國A.已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B.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肯定成就C.“雙百”方針的提出助推文化建設 D.文化經營管理制度的改革起先實踐【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1993到2002年國家接連制定和頒發(fā)了200多部文化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性文件或部門規(guī)章等,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說明文化改革體制取得了肯定成效,B選項符合題意。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是大量文化產業(y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出臺的主旨,A選項錯誤?!半p百方針”的提出是在1956年,C選項不符合題意。大量文化產業(y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出臺不能說明文化經營管理制度的改革用了十年時間才起先,D項錯誤。18.歷史學家歐伯爾指出,以雅典政治文化為參數(shù),問雅典人何以未能給予婦女、奴隸和外邦人政治權利,不如問他們如何能在成年男性公民中取得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的政治特權。這表明雅典公民A.提倡政治權利上的同等 B.崇尚三權分立運行機制C.追求決策中同等發(fā)言權 D.主動捍衛(wèi)干脆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雅典的政治文化不變的話,雅典公民取得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政治特權主要是通過追求在決策中的同等發(fā)言權實現(xiàn)的,C項符合題意。雅典公民只是“提倡的是政治權力同等”,不能限制精英的政治特權和實現(xiàn)政治同等,A選項不符合題意。雅典社會政治文化并不崇尚三權分立運行體制,B選項不符合史實。捍衛(wèi)干脆民主只是手段,不是實現(xiàn)政治同等和限制精英特權的政治文化,D選項錯誤。19.古希臘人對外部世界有劇烈的新奇心,他們“常到國外去旅行……旅行時,他們總是保持著懷疑的精神、批判的眼光。他們探究一切事物,將全部的問題都搬到理性的審判臺前加以考察。”這種新奇心表明古希臘A否認肯定權威,反對宗教迷信活動B.已從對人的崇拜發(fā)展為對理性的崇拜C.追求政治權利同等,反對精英政治D.人類自我意識的覺醒,人文思想萌發(fā)【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古代希臘人對全部問題的懷疑精神、批判眼光和對世界的新奇心,體現(xiàn)了希臘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人文思想的萌發(fā),D選項符合題意。否定肯定權威和宗教迷信活動,以及追求政治權利同等,反對精英政治都只是對外部世界和各種問題充溢新奇心的詳細體現(xiàn),AC兩項錯誤。古希臘人對外界的新奇心,對全部問題的思索,不能證明其對人或者理性的崇拜,B選項錯誤。20.18世紀中期的《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工藝詳解辭典》共35卷,撰稿者多為具有真知灼見的文化精英,提倡以進步去戰(zhàn)勝謬誤和偏見,代表著當時最高學術水平。這表明,《百科全書》的編撰有利于A.科學擺脫宗教神學束縛而獨立 B.完成自然界相識首次理論綜合C弘揚科學和理性推動思想解放 D.傳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思想【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百科全書派的文化精英要用大量科學學問去“戰(zhàn)勝謬誤和偏見”,體現(xiàn)了其弘揚科學、理性的主旨,推動了啟蒙運動的發(fā)展,C選項符合題意。自然科學擺脫宗教獨立,是在17世紀科學革命時期實現(xiàn)的,A選項錯誤。自然界的首次理論大綜合是牛頓17世紀后期完成的,B選項錯誤。物競天擇是19世紀中期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D選項錯誤。21.學者丁建弘指出,德意志帝國初期的宰相主要職責大多數(shù)不是作為帝國首席大臣而是作為普魯士首相來履職的。1872年,帝國首相俾斯麥試圖將普魯士首相一職交給羅恩,但很快發(fā)覺這是不明智的。德國宰相的這一特點A.植根于帝國政治的特殊性 B.緣于落后的工業(yè)生產實力C.反映出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D.體現(xiàn)出深厚軍國主義色調【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俾斯麥嘗試由帝國首席大臣出任首相安排的落空,結合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出臺的相關史實可知,德國宰相的產生方式是由帝國政治的特殊性確定的,A項符合題意。兩次工業(yè)革命交叉進行的德國,工業(yè)生產力并不落后,B選項錯誤;德國統(tǒng)一后建立了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C選項錯誤。德國首相的產生方法與軍國主義色調深厚等都是由德國特殊的政治道路確定的,D選項錯誤。22.有學者指出,蘇聯(lián)工業(yè)化期間,農夫犧牲太多,建立起高度集中、一時也能行得通模式,這事實上是“軍事(戰(zhàn)時)共產主義模式的再版”。這一相識的依據是兩者都A.推行余糧收集制增加實力 B.未能使蘇聯(lián)建成社會主義C.依靠中心安排的手段推行 D.始于應對斗爭的關鍵時期【答案】C【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都依靠中心安排,用行政手段推行,都體現(xiàn)出了軍事共產主義的特點,C選項符合題意。僅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實行了余糧收集制,以應對斗爭須要,AD項錯誤。斯大林時期的工業(yè)化和集體化措施,使蘇聯(lián)建成了社會主義,B選項錯誤。23.20世紀30年頭,多數(shù)法國作家的小說不再是僅僅為了供讀者得到某種消遣,而是力求表現(xiàn)人類在世界上的境況,以及在這種境況下應當實行的看法,“人類境況”小說應運而生。這類小說的出現(xiàn)反映出當時的法國A.存在共和政體和君主政體的激烈之爭B.受到危機的沖擊,斗爭威逼日益接近C.面臨接受美國救濟和擺脫限制的選擇D.陷入法德和解與法德接著為敵的逆境【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在20世紀30年頭世界經濟危機和整體局勢驚慌的背景下,“人類境況”小說出現(xiàn)體現(xiàn)法國作家在斗爭日益迫近的狀況下,對世界境況和人類發(fā)展的關注和反思,B選項符合題意。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鞏固了共和政體,A選項不符合題意。法國面臨接受美國救濟和擺脫其限制的選擇是冷戰(zhàn)時期的問題,與“20世紀30年頭”的世界形勢無關,C項錯誤;“20世紀30年頭”法國推行綏靖政策,“陷入法德和解與法德接著為敵的逆境”與“人類境況”小說的關注點不符,D項錯誤。24.1956~1957年,美蘇之間從干脆對抗轉變?yōu)閷χ袞|、非洲和亞非發(fā)展中國家施加影響的競爭。在美國看來,其爭取對第三世界影響的努力受到了中國的阻礙。同時,美國認為中國在“覬覦”東南亞,是其在這一地區(qū)平安利益的最大隱患。對此材料解讀正確的一項是A.美國奉行的杜魯門主義獲得新運用B.中國通過聯(lián)合國大會支持發(fā)展中國家C.中國實行不結盟政策反對霸權主義D.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卷入了美蘇冷戰(zhàn)【答案】A【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56~1957年”美國將中國當作在第三世界擴大影響的阻礙和在東南亞擴張的隱患的說法,是美國反共遏共的杜魯門主義在中國問題上的新應用,A項正確;當時中國被美國阻擋在聯(lián)合國外,B項錯誤;中國反對霸權主義,但“不結盟”政策是在1980年頭才提出的,C項不符合史實;美國對中國的仇視和敵對看法,不能說明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都已經卷入了美蘇的冷戰(zhàn),D項錯誤。25.依據米歇爾·博德《資本主義史》,資本主義世界和第三世界1936—1971年分別占世界工業(yè)生產和世界貿易比重狀況如下表。該表反映出1936—1971年項目占世界工業(yè)生產比重占世界貿易比重1936—1938年1963年1971年1938年1948年1963年1971年資本主義世界全體76%62%61%64%59%63%68%美國32%32%33%10%16%11%13%第三世界5%9%13%35%36%25%22%A.布雷頓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提升美國地位B.資本主義世界內部差距漸趨縮小C.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加D.世界經濟力氣對比呈現(xiàn)變更態(tài)勢【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表格中1936到1971年世界工業(yè)生產中資本主義世界整體有所下降,美國和第三世界國家比重上升,世界貿易中資本主義國家整體和美國的比重波動上升,而第三世界國家的比重則相對下降,結合所學學問可知,這體現(xiàn)出了世界經濟力氣對比發(fā)生了變更,D項符合題意。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動搖,A選項錯誤;從材料數(shù)據中不能得出資本主義世界內部差距漸漸縮小的結論,B選項錯誤;通過在世界工業(yè)中比重上升和占世界貿易的比重的明顯下降,不能得出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影響力逐步增加的結論,C項錯誤。第Ⅱ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貴族慢慢崩漬,而自由經商者乃慢慢興起。子貢“不受命而貨殖”,即自由經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諸人,類皆賴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販之新事業(yè)。……自春秋以迄戰(zhàn)國中期,歷時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漸次同化,或殲滅,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變?yōu)槿赖叵噙B的幾個大國,此皆當時商業(yè)都市驟盛之緣由也。舉其著者,如臨淄、邯鄲、大梁、郢、陶等。其間惟陶因交通關系,特殊發(fā)展,余皆各國之首都?!藻X穆《國史大綱》材料二在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化的諸條件中,勞動生產率的發(fā)展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條件”,西歐社會轉型是“三大機制”互動的結果,即社會財寶積累機制、產品與要素市場流通機制、法律與政治保障機制,其中勞動生產率是社會財寶積累機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機制”之一,而不是它們的全部。社會轉型的條件不是單一的,也不行能是單一的,比如勞動生產率提高相當重要,可它為什么提高和為什么不能提高,這不是勞動生產率或經濟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構成動因的原點。——摘自侯建新《社會轉型時期的西歐與中國》材料三從1979年起,中國進入了雙重轉型階段。雙重轉型是指體制轉型和發(fā)展轉型的結合或重疊??偨Y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與發(fā)展實踐,中國在推行雙重轉型過程中積累了一些閱歷,可以把這些閱歷歸納為以下八項。(一)體制轉型是雙重轉型的重點。(二)思想先行。……——摘編自厲以寧《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興起的緣由并簡要分析其歷史影響。(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簡要分析17、18世紀英國如何創(chuàng)建“三大機制”促進社會轉型。(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國經濟“雙重轉型”詳細內涵。“思想先行”是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閱歷,試以改革開放前后的史實予以說明。【答案】(1)緣由:社會生產力提高(或鐵犁牛耕的運用推廣);農業(yè)的發(fā)展(或大量土地開墾);人口繁殖;民族融合;影響:商人階層的興起,減弱了貴族勢力;促進商業(yè)都市的興起;推動了社會變革;加強了各地聯(lián)系,促進了國家統(tǒng)一。(2)英國通過海外貿易和掠奪(或“圈地運動”),建立起社會財寶積累機制;通過殖民斗爭,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浩大的海外市場獲得了有效的市場流通機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供應了法律與政治保障機制(3)內涵:①體制轉型指從安排經濟轉向市場經濟。②發(fā)展轉型指從農業(yè)文明轉向工業(yè)文明。舉例:①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實行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基礎;②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中共十四大的召開,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思想基礎【解析】【詳解】(1)緣由:依據材料一中“春秋以迄戰(zhàn)國中期,歷時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漸次同化,或殲滅,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變?yōu)槿赖叵噙B的幾個大國”等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從生產力發(fā)展、土地增加、人口增長和民族融合等方面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業(yè)興起的緣由。歷史影響:依據材料一中“封建貴族慢慢崩漬,而自由經商者乃慢慢興起”、“商業(yè)都市驟盛”,“此疆彼界之封建,已變?yōu)槿赖叵噙B的幾個大國”等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從階級、階層的變更、都市的發(fā)展、社會轉型和國家統(tǒng)一格局形成等方面分析其影響。(2)進程:依據材料二中“社會財寶積累機制、產品與要素市場流通機制、法律與政治保障機制,其中勞動生產率是社會財寶積累機制的核心因素”等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利用17、18世紀英國社會經濟中的海外貿易和掠奪、“圈地運動”等說明其社會財寶積累機制建立;以殖民斗爭、世界殖民霸權和海外市場的擴大分析其市場流通機制的形成;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君主立憲制分析政治保障機制的創(chuàng)建,指出“三大機制”的形成過程,說明其在促進社會轉型中的作用。(3)內涵:依據材料三中“雙重轉型是指體制轉型和發(fā)展轉型的結合或重疊”,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國經濟“雙重轉型”在體制(即安排向市場)轉型和發(fā)展(即農業(yè)向工業(yè))轉型中的詳細內涵。史例:依據所學學問,以鄧小平理論形成、發(fā)展的詳細事務為例,說明“思想先行”(即首先解放思想,),通過實踐推行改革、深化改革的成功閱歷,說明“思想先行”對改革開放進程的主動影響。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洛克為代表的自由主義過分強調權利的個體性,反對公共權力對公民美德的建構。但是共和主義卻主見為了公共善與個體華蜜,公共權力必需主動作為,加強公民美德教化,而不是等待個體的道德自覺;此外,自由主義主見個體權利的天賦性,共和主義的美國憲法卻認為,個體對國家和他們所在的共同體所負的責任與義務更加具有優(yōu)先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憲法的制訂者完全擯棄了自由主義,受自由主義大環(huán)境的強勢影響以及自由主義本身內在合理內核的存在,美國憲法共和主義不能也沒有完全拋棄自由主義。制憲者即要反對自由主義的個體主義,又要愛護自由主義對個體權利的適當訴求,以實現(xiàn)對自由主義的超越。材料二法、美共和國皆舊式的,今日惟俄國為新式的。吾人今日當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國。新式者何?即化國為家是也。人人當去其自私自利之心,同心同德,共同締造。國家者載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風濤,當同心互助,以謀共濟。故吾人今日由舊國家變?yōu)樾聡?,當鏟除舊思想,發(fā)達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國家,當實行三民主義。何謂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民生之主義是也。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同等,一種族絕不能為他種族所壓制。民權主義,即人人同等,同為一族,絕不能以少數(shù)人壓制多數(shù)人。……即完全經濟革命主義,亦即俄國之今日均產主義?!幾?921年12月孫中山《在桂林廣東同鄉(xiāng)會歡迎會的演說》(1)依據材料一比較近代西方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區(qū)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孫中山發(fā)展法、美共和主義表現(xiàn),并簡要說明其對中國民主革命產生的影響【答案】(1)①自由主義過分強調權利的個體性;共和主義卻主見權利的公共性。②自由主義主見個體的道德自覺;共和主義加強公民美德教化;③自由主義主見個體權利的天賦性,共和主義強調國家共同的責任與義務。(2)表現(xiàn):主見建立人民的共和國;培育國家情感;實行新三民主義。影響:實現(xiàn)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開展【解析】【詳解】(1)區(qū)分:依據材料一中“自由主義過分強調權利的個體性”,“共和主義卻主見為了公共善與個體華蜜……不是等待個體的道德自覺”,“共和主義卻主見公共權力必需主動作為,加強公民美德教化”,“自由主義主見個體權利的天賦性,共和主義……卻認為,個體對國家和他們所在的共同體所負的責任與義務更加具有優(yōu)先性”等信息,從兩者對特性、公共權力和實現(xiàn)公民美德的方法等方面比較近代西方共和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區(qū)分。(2)表現(xiàn):依據材料二中“吾人今日當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國”,“吾人今日由舊國家變?yōu)樾聡?,當鏟除舊思想,發(fā)達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國家,當實行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即世界人類各族同等,一種族絕不能為他種族所壓制”等信息,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孫中山發(fā)展法、美共和主義的表現(xiàn)有,主見建立人民的共和國;培育國家情感;實行新三民主義等。影響: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孫中山發(fā)展三民主義,提出新三民主義,對中國民主革命產生的影響主要是實現(xiàn)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國民革命運動開展。2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鴉片斗爭后林則徐(欽差大臣)雇人翻譯《四洲志》、《各國律令》魏源編寫《海國圖志》其次次鴉片斗爭后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上海同文館(均為清政府所辦)李善蘭翻譯《方圓闡曲》、《垛積比類》徐壽翻譯《化學鑒原》華蘅芳翻譯《地學淺識》徐建寅翻譯《聲學》《電學》甲午斗爭后大同譯書局(梁啟超自辦)譯書出版社(留日學生自辦)嚴復翻譯《天演論》(赫胥黎著)《原富》(亞當?斯密著)馬君武翻譯《盧梭民約論》(即《社會契約論》)楊廷棟翻譯《萬法精理》(孟德斯鳩著)民國以后陳獨秀翻譯《現(xiàn)代文明史》(法國薛紐伯著)胡適翻譯《最終一課》(都德著)《弒父之仇》(莫泊桑著)從材料中提取兩個時期或兩個時期以上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事例一:論題:近代以來學習西方有助于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闡述:鴉片斗爭后,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社會,通過譯書了解西方歷史地理政治等概況,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啟迪思想,“師夷長技以制夷”其次次鴉片斗爭后,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通過譯書學習西方“器物”,“師夷長技以自強”,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展,富國強兵“勤遠略”;甲午斗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峻,通過譯書學習西方深化到“制度”,民族民辦法識增加,推動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振起了救亡圖存高潮推翻了清朝君主專制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辛安革命失敗后,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加深,通過譯書,推動了新文化運動開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五四運動的爆發(fā),迎來了反帝反封建運動新局面。示例二論題:近代以來學習西方呈現(xiàn)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闡述鴉片斗爭后,國門洞開,民族危機出現(xiàn),通過翻譯西方有關歷史地理等書籍,初步了解西方各國國情,引導人們關注世界形勢,啟迪人們解放思想,以夷制夷。其次次鴉片斗爭后,民族危機加重,通過翻譯西方有關自然科學等書籍,學習西方的“器物”,利于引進西方科技,推動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促進了中國工業(yè)軍事教化的發(fā)展甲午斗爭后,中國出現(xiàn)了空前的危機,通過翻譯有關資本主義政治思想等書籍,學習西方深化到制度層面,促進了思想啟蒙,推動了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進行,促進中國政治制度的變遷辛亥革命失敗后,民主政治的失敗,社會混亂無序,促使先進的中國人通過翻譯有關西方有關文學等作品,力求從文化思想層面找尋改造中國的新途徑,掀起新文化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期末自我綜合評價(含答案)
- 網店經營與管理課件
- 自媒體運營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
- 老年人癌癥預防知識講座
- 神奇的貨幣高中政治知識點
- 肺鱗狀細胞癌的健康宣教
- 育嬰師中級教育實施課程
- 眼瞼軟性下疳的健康宣教
- 個人環(huán)保培訓
- 酒精性心肌病的健康宣教
- HG∕T 3781-2014 同步帶用浸膠玻璃纖維繩
- 【萬向傳動軸設計11000字(論文)】
- DZ∕T 0214-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銅、鉛、鋅、銀、鎳、鉬(正式版)
- 營銷現(xiàn)場作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
- 青少年科普主題活動方案
- 《中華民族大團結》(初中)-第11課-團結奮斗-繁榮發(fā)展-教案
- (正式版)QBT 1950-2024 家具表面漆膜耐鹽浴測定法
- 2021年10月自考00567馬列文論選讀試題及答案含解析
- (2024年)面神經炎課件完整版
- 2024年度糖尿病2024年指南版課件
- 企業(yè)的橫向整合戰(zhàn)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