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華文明的起源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1頁
1.3 中華文明的起源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2頁
1.3 中華文明的起源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3頁
1.3 中華文明的起源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4頁
1.3 中華文明的起源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七年級歷史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時代特點新課前奏新課前奏央視新聞指出了中華大地出現明顯的社會分化和進入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我們從第3課的具體內容中去揭開中華文明的起源的真相。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遠古的傳說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關注新知內容結構課標要求(2022版課標)2.通過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城市建造規(guī)模以及墓葬隨葬品等考古發(fā)現,了解中華文明有5000年的歷史。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1.了解城市、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唯物史觀)3.了解炎黃等古史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唯物史觀)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國家和文明起源(1)早期城市初步形成大約在5000多年前①時間:②背景:原始社會的農業(yè)、畜牧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人口增長并開始向區(qū)域中心集中。③設施:城墻、城壕、大型水利設施牛河梁遺址的積石冢、祭壇(第二地點由5座積石冢、1座祭壇組成)根據圖片信息,結合課文第15頁內容,說說遺址存在的時間、形成原因及設施。積石冢祭壇

相關史事牛河梁遺址位于遼寧朝陽,屬于西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距今約5800-5000年。遺址中有祭壇、女神廟和埋葬著貴族的積石冢,反映了紅山文化晚期的社會分化和祭祀禮儀。積石冢1.早期國家的形成關注新知時空觀念歷史解釋(2)階級和國家的出現①部分人從生產勞動脫離專門從事管理,出現掌握政治、經濟、軍事和祭祀權力的王。圖文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地位是怎樣的?積石冢內的墓葬已經體現出等級形式,墓葬規(guī)格已有高低之分,隨葬玉器的多寡與規(guī)格也各不相同??梢哉f已經形成了“一人獨尊”、“王者之上”的思想理念?!獤|北新聞網2023.12.12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遺址出土的玉豬龍

……唯玉為葬是牛河梁遺址最早發(fā)現的墓葬特征。隨葬玉器是判斷墓主身份地位的主要依據,出土玉器最為精美的墓葬顯示出明顯的等級分化特征?!度嗣袢請蟆?2024年08月03日08版)關注新知唯物史觀②以王為首的統(tǒng)治階級依靠社會規(guī)范和暴力對內進行管理和統(tǒng)治,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從而形成了早期國家。私有制、階級、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2.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牛河梁遺址女神廟遺址及出土的女神頭像牛河梁祭壇北京天壇牛河梁方形和圓形積石冢、祭祀坑壇、廟、冢等建筑遺址共同佐證牛河梁的紅山社會存在一個較嚴密的社會組織結構,具有強大的動員和組織能力。大型建筑凸顯了什么力量?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祭天場所用于祭祖的廟冢埋葬著地位顯赫的人我們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簡單概括就是生產發(fā)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社會分工、社會分化不斷加劇,出現階級;權力不斷強化,出現王權和國家。在此基礎上,有五大標志,即都城、宮殿、大墓、禮器禮制和戰(zhàn)爭暴力?!獜奶账禄赝白畛踔袊?024-07-25/中國網關注新知歷史解釋杭州市浙江二、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一)良渚古城1.時間、地點浙江余杭距今約5300-4300年。距今約5300-4300年前2300年前3300年良渚古城在地圖和年代尺上認識同為浙江省的兩處古文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河姆渡遺址時空觀念關注新知時空觀念距今約7000年2024年前5000年河姆渡遺址公元元年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1)古城組成及地位組成: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地位:300萬平方米(3平方千米)630萬平方米通過圖片說說良渚古城的組成,并通過對比分析古城的地位。三重結構海拔由高至低,呈現明顯等級差。世界上占地最大的皇家園林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規(guī)模在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2.考古發(fā)現唯物史觀關注新知時空觀念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tǒng)結構圖歷史解釋(2)水利工程的構成及地位:構成:城的背面有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tǒng),由人工修建的水壩和自然山體組成。地位:是同期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閱讀圖文,分析概括良渚古城水利工程的構成及地位。水壩剖面用草裹泥(類似現代的建壩的草袋裝土)錯縫堆筑而成。

良渚的外圍水利系統(tǒng),解決了防洪、運輸、調水等綜合功能,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段幕袊小分袊嗄昃W2024.09.01巨大復雜的城建和水利系統(tǒng),體現先民的無窮智慧更需要強大的經濟支撐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也是國家存在的一個標志。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3)城建內城中部發(fā)現了人工堆筑的高臺,上面建有大型廣場和多組高等級建筑,還出土了約20萬千克的炭化稻谷。價值:這些發(fā)現反映了良渚社會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統(tǒng)治者較強的調動、組織能力。根據圖片,介紹良渚遺址的考古發(fā)現,并分析其反映社會狀況。歷史解釋莫角山宮殿區(qū)位于古城的正中心。它是一處人工營建的長方形土臺(當地稱古尚頂),呈長方形覆斗狀,東西長約630米、南北寬約450米,相對高約9-15米,面積近30萬平方米,其上分布有三座宮殿臺基(當地稱大莫角山、小莫角山、烏龜山),整個宮殿區(qū)堆筑土方量達210余萬立方米,宮殿區(qū)內幾無生活廢棄堆積分布,堪稱中國最早的“紫禁城”。池中寺糧倉遺址及炭化稻谷層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4)隨葬品陪葬品包括數十件至數百年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著軍事指揮權的玉鉞。城外隨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對比鮮明,說明當時不同身份和等級的群體埋葬在不同的區(qū)域,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衿髦饕鳛殡S葬品出土于分等級墓地,總數不少于7000件,材質以透閃石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鉞、玉璧、三叉形器……等。——遺址概況·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遺址管委會[引用日期2018-10-16]“鉞王”和“琮王”在這件重達6.5千克的琮王的直槽上,雕琢了8幅火柴盒大小,完整的神人獸面圖案。墓主人位高權重通過圖文,歸納良渚遺址墓葬的特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5)意義:良渚古城的考古發(fā)現證實,距今約5000年,長江下游地區(qū)已經出現早期國家。良渚古城遺址為實證中華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無可辯駁的實物依據和確鑿的學術支撐,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東亞地區(qū)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堪稱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為世人認識真實、全面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提供了又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窗口?!饷骶W2023-11-08關注新知唯物史觀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約4300-4000年。(二)陶寺古城1.時間地點:都城面積達280萬平方米,城內有圍墻環(huán)繞的宮城,城內多處高等級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2.考古發(fā)現:正在發(fā)掘的陶寺宮殿區(qū)遺址航拍。觀察陶寺遺址示意圖,說說陶寺古城的布局。在陶寺的宮城之內,我們發(fā)現了不少大型夯筑建筑基址,其中最大的為1號宮殿基址?!?。1號宮殿基址平面大體為長方形,南北長約84米,東西寬約76.5米,面積近6500平方米,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史前時期最大夯土建筑基址?!饷魅請?024-07-21陶寺出土的陶水管關注新知(1)城市出現:歷史解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

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往往隨葬陶鼓、石磐、玉鉞、陶盤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小型墓葬沒有任何隨葬品,有的貴族墓地由用人殉葬的現象,說明當時不同群體之間的社會地位差異顯著,階級分化嚴重。(2)階級分化嚴重:陶寺在4萬平方米的墓地里發(fā)掘出1309座墓,這些墓葬存在大、中、小之別,其中為數不多的五座大墓,雖整體上仍在墓地之中、并未單獨形成墓區(qū),但是這幾座大型墓位置相對集中?!投煌禾账驴脊沤沂镜闹腥A早期文明《光明日報》2024-07-21陶寺大型墓葬隨葬品紡織情況陶寺大墓出土的石磐陶寺大墓出土的彩繪龍盤和玉鉞根據圖文歸納陶寺的墓葬考古發(fā)現。關注新知史料實證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3)文化交流:大型墓葬的隨葬品來源十分廣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匯聚中原。陶寺大墓ⅡM22出土的玉神面

回顧陶寺文化的物質文明,專業(yè)的制陶手工業(yè)作坊區(qū)和專業(yè)的制陶聚落,形成了十分發(fā)達的制陶業(yè);對石灰的加工和使用,對管瓦的燒制,形成了水平比較高的建筑材料行業(yè);對先進的內模外范復雜鑄造技術的熟練運用,體現了紅銅鑄造的極高水準。唯獨玉器則要依靠外來。

——山西晚報2023-08-10觀察圖片的報紙報道內容,歸納陶寺遺址文物的特點。關注新知歷史解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4)金屬器及書寫符號:出土小件青銅器、帶有書寫符號的陶壺。陶寺出土的寫有朱書“文”字的陶壺殘片還未解讀出的另外一個符號陶寺出土的銅鈴和銅齒輪形器(5)觀象臺:發(fā)現了可能是觀測天象、確定節(jié)氣的觀象臺。 陶寺古觀像臺遺址復原顯示春分時的日影2003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山西堯都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的,它由13根夯土柱組成,呈半圓形,半徑10.5米,弧長19.5米。從觀測點通過土柱狹縫觀測塔爾山日出方位,確定季節(jié)、節(jié)氣,安排農耕?!茍蛱账鹿庞^象臺·揚州市氣象局·2012-07-18關注新知史料實證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3.地位價值:陶寺古城遺址的發(fā)現,表明當時黃河中游地區(qū)已經出現了早期國家。陶寺古城遺址(黃河中下游)良渚古城遺址(長江中下游)距今5300年距今4300年距今4000年早期國家的出現王城及宮殿→國家產生大小墓→階級隨葬品多寡→私有制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考古都發(fā)現了文明社會的標志關注新知這枚紀念郵票向人們展示出陶寺古城的什么地位。唯物史觀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發(fā)現,表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長江、西遼河流域都發(fā)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們彼此之間不斷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構成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主體。(3)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區(qū)在廣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礎上迅速崛起,經過持續(xù)的發(fā)展,走向一體,以中原地區(qū)為引領的文明新格局開始形成。(三)意義西遼河流域的牛梁河遺址等為代表長江流域的良渚古城遺址等為代表黃河流域的陶寺古城遺址等為代表閱讀圖片,分析良渚和陶寺古城遺址發(fā)現的意義。關注新知文明新格局唯物史觀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三、遠古的傳說1.炎黃聯(lián)盟生活年代:(2)地點:(3)社會狀況:五六千年前,我國進入部落聯(lián)盟時期。黃河流域。相傳,當時黃河流域活動著炎帝、黃帝、蚩尤等幾個較大的部落。根據地圖,說說它描述的時間、地點和社會狀況關注新知時空觀念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①阪泉之戰(zhàn):

黃帝聯(lián)合一些部落,在阪泉與炎帝展開一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最后炎帝失敗,歸順黃帝,兩大部落結成聯(lián)盟。(4)聯(lián)盟的形成閱讀圖文,簡述炎黃聯(lián)盟的經過?!啊庌@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zhàn)於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

——《史記·五帝本紀》關注新知歷史解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②涿鹿之戰(zhàn):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zhàn),最終蚩尤戰(zhàn)敗,其部落歸附炎黃部落聯(lián)盟。黃帝被推舉為聯(lián)盟首領。閱讀圖文,簡述黃帝成為聯(lián)盟首領的經過。

……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史記·五帝本紀》關注新知歷史解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5)影響炎黃部落聯(lián)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現場陜西黃陵橋山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為什么每年清明節(jié)都在黃帝陵進行一次祭典活動?炎帝黃帝

之戰(zhàn)炎黃聯(lián)盟

族蚩尤

之戰(zhàn)其他部落阪泉涿鹿華夏填寫圖片內容關注新知唯物史觀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2.堯舜禹的傳說

相傳在黃帝之后,堯、舜、禹依次成為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首領傳位給賢德之人?!舳U讓制是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制度。部落聯(lián)盟首領是通過部落聯(lián)盟會議民主協(xié)商推舉出來的賢德之人,沒有特權。(1)禪讓制堯舜禹傳位傳位描述圖片體現制度關注新知歷史解釋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生活儉樸、克己愛民貢獻:鼓勵人們發(fā)展生產結合史書記錄,說說你知道的堯的故事。并分析堯的優(yōu)秀品質。

“堯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布,茅茨不剪,采椽不,粉案之食,黎蕾之羹,雖監(jiān)門之養(yǎng)不敵于此矣。”

——《韓非子》史料實證家國情懷(2)堯舜禹的故事①堯的故事關注新知帝堯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寬厚待人、以身作則成就: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wěn)定局勢,派禹治水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晉澤第海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不苦贏。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史記》史料實證②舜的故事結合史書記錄,說說你知道的舜的故事。并分析堯的優(yōu)秀品質。關注新知家國情懷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方法:精神:評價:閱讀材料,概括禹治水的方法和優(yōu)秀品質。疏導洪水入海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治水有功,被尊稱為“大禹”③禹的故事學史崇德相傳,當時洪水滔天,禹的父親鯀(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過了許多年都沒有成功,后被處死。禹接替父親治水,總結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開鑿河渠引洪水入海。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于消除了水患。禹竭盡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過其門而不入”,后來人們以此形容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課堂小結中華文明的起源早期國家和文明的起源城市的出現、階級的產生、私有制的形成早期國家。早期國家、私有制和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良渚古城與陶寺古城黃河流域的早期國家陶寺古城長江流域的早期國家良渚古城遠古的傳說炎黃聯(lián)盟堯、舜、禹的禪讓關注新知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1.(2024·吉林長春中考·1)如圖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對其研究,可以了解()

紅山文化玉龕A.中華文明起源B.奴隸社會瓦解C.封建國家形成D.皇帝制度確立時空觀念素養(yǎng)提升A提示:距今五六千年處于古國形成時代,還沒有發(fā)展到皇帝制度確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國家形成階段。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2.(2024·甘肅蘭州中考·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萬斤碳化稻谷,經換算,這些稻谷約可以供今天的一個成年男性吃71年。這些稻谷可能屬于()

A.權貴 B.奴隸 C.平民 D.地主 A歷史解釋素養(yǎng)提升提示:良渚古城處于古國產生時代,出現了私有制、階級分化明顯,發(fā)掘的大墓隨葬品顯示出有權貴階層。奴隸和平民屬于被剝削者,不可能擁有那么多糧食。社會更沒有發(fā)展到封建社會,還沒有地主階級。第一單元史前時期: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第3課中華文明的起源3.(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1)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遺址發(fā)現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tǒng),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這可用于印證良渚古城()A.初步產生物品交換B.已經出現早期國家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B歷史解釋關注新知提示:古城和外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