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專題
必刷試卷1
三、古詩文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小題。(共10分)
(一)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
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改變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清香,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
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
中,弈者勝,觥籌交織,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來賓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二)
①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②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娫啤罚?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②
之,不日成之。經(jīng)史勿亟?,庶民子來久王在靈囿,幽鹿攸伏?。幽鹿濯濯白鳥鶴鶴⑦。王在靈沼⑧,於
物?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快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
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時日害喪叫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
獸,豈能獨樂哉?”
——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釋:①經(jīng)始:起先規(guī)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②攻:建立。③亟(ji):急。④庶民
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⑤幽鹿:母鹿;攸:同“所”。⑥濯(zhud)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⑦鶴鶴:羽毛雪白的樣子。⑧靈沼:池名。⑨於(WU):贊美詞;物(ren),滿。⑩時日害喪:這太陽什么時
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15.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名之者誰有仙則多(《陋室銘》)
B.水落而石中者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C.游人去而禽鳥不也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D.晦明改變者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A.命名,取名/出名;B.露出/從……長出;C.都是“快樂,快
樂”的意思;D.光明/英明。故選C。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答案】山中的野味和野菜(菜蔬),雜亂地(雜七雜八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實行的酒宴。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實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留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
義詞和詞類活用的狀況,先把依據(jù)原句子的依次翻譯,然后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吧诫纫?/p>
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句中“藏”意思是“菜蔬”,“雜然”意思是“雜亂的樣子”,“陳”意
思是“擺開”。據(jù)此翻譯即可。
17.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語段(一)中眾人從太守游而樂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3分)
【答案】①樂在野味,無論是酒肉,還是魚菜都是就地取材,不用別求,雖簡樸卻也豐富;②樂在野趣,雖沒有
高雅的音樂,但射飲弈棋、猜拳行令、杯盞交織、起來坐下、大聲喧嘩的野趣,也是很快樂的。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文段一中人們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有二:一是“臨溪而漁,溪深而
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宴會中的酒菜都是就地取材,雖然簡潔但是另
有一番情趣。二是“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織,起坐而喧嘩”,宴會中的取樂項
目沒有高雅的音樂,只是人們的盡興而為,這是一種野趣。據(jù)此理解作答。
18.語段(一)中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意”究竟在哪里呢?語段(二)中,
孟子對梁惠王說的一番話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孟子的“意”又是什么呢?請結(jié)合兩段選文分別說一
說。(3分)
【答案】醉翁之意:山水之樂、宴酣之樂、樂民之樂。
孟子的意:慈愛的統(tǒng)治者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殘暴專制的獨裁者窮奢極欲,不顧老百姓
的死活,其結(jié)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解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感悟。文段一中作者說“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發(fā)覺,作
者的“情趣”不僅僅是在酒上,文中其次段寫了山間的美景,所以這是“山水之樂”,第三段寫到了太守
和游人宴飲的場景,這是“宴酣之樂”,最終作者點明中心“太守之樂其樂”,這是“樂人之樂”。文段
二中孟子的“意”指的是“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意思是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才能享受到
真正的快樂,告誡君主要體恤百姓,愛民如子,這樣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敬重,自己才能得到快樂。
【參考譯文】
(二)孟子拜見梁惠王。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欣賞著鴻雁麋鹿,一面問道:”賢人對此也感受到
快樂嗎?”
孟子答道:“只有賢人才能感受到這種快樂,不賢的人縱然擁有珍禽異獸,也不會(真正感受到)快
樂的。《詩經(jīng)》上說:'文王規(guī)劃筑靈臺,基址方位細支配,百姓踴躍來建立,靈臺很快就造好。文王勸告
不要急,百姓干活更主動。文王巡游到靈囿,母鹿自由樂悠悠,母鹿肥美光澤好,白鳥熠熠振羽毛。文王
游觀到靈沼,魚兒滿池喜跳動。'文王依靠民力造起了高臺深池,但人民卻高興奮興,把他的臺叫做靈臺,
把他的池沼叫做靈沼,為他能享有麋鹿魚鱉而興奮。古代的賢君與民同樂,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樂。
《湯誓》中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滅亡?我們要跟你同歸于盡!'人民要跟他同歸于盡,(他)縱然擁有
臺池鳥獸,莫非能獨自享受到快樂嗎?”
必刷試卷2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10分)
(一)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
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
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
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無奔跑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
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專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
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兄往年極無恒,近年略好,而猶未純熟,自七月初一起,至
今則無一日間斷。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自七月起,至今己看過《王
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②文集》四十卷,《詩經(jīng)大全》二十卷,《后漢書》百卷,皆朱筆加圈批。雖極忙,
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yù)做。諸弟若能有恒如此,則雖四弟中
等之資,亦當有所成就,況大弟、九弟上等之資乎?
《曾國藩家書?勸學篇?致諸弟》有刪減)
(注)①王荊公:宋代政治家王安石。②歸震川:明代學者歸有光。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組是()(2分)
A.手目筆錄自非亭午夜分(《三峽》)
B.審無碩師名人與游生于憂零(《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C.應(yīng)慕圣賢之道香遠至清(《愛蓮說》)
D.言和而色夷春可景明(《岳陽樓記》)
【答案】C
【解析】C句子中的加點詞語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是“更加”之意。A前者“親自,自己”,后者“假如”。
B前者“擔憂”,后者“禍害”。D前者“溫柔”,后者“和煦”。
16.把語段(一)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
【答案】詆毀我夸耀自己的際遇好而在同鄉(xiāng)面前表示傲慢,莫非是了解我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實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
特殊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
依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留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詆”:詆毀?!膀?:表示傲慢。
“豈”:莫非?!坝唷保何?。
17.語段(一)作者寫先達”未嘗稍降辭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來表現(xiàn)自己對老師的敬重和求師看法的懇切,突出自己求學的艱苦。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
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概括即可。文中寫“先達”“未嘗稍降辭色”“叱咄”的用意是表
現(xiàn)作者求師的懇切和敬重,反襯“我”的志趣所在并寫出“我”求師的艱難。結(jié)構(gòu)上為下文“我”的“色
愈恭,禮愈至"埋下伏筆。
18.語段(一)和語段(二)都有勸勉的意味。兩個語段中作者勸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處?勸勉他
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相同:都以己為例,現(xiàn)身說法;
不同:語段(一)作者勉勵馬生珍惜優(yōu)越的讀書條件,勤奮學習,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語段(二)作者勉
勵弟弟們要有恒心,不間斷地學習,最終定能學有所成。
【解析】比較閱讀。要想捕獲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容,這是
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在精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
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一問的相同點,可從都以親身實例說理角度作答。二問,勸勉他人的目的可分別從勉
勵馬生珍惜優(yōu)越的讀書條件而勤奮學習和勉勵弟弟們學習要持之以恒的角度作答。
【參考譯文】
(二)學問是沒有窮盡的,總以有恒為主。兄長往年沒有恒心,近年略好,但還沒有純熟。自七月初一
起,至今沒有一天間斷。每天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至少二十頁,多不論。自七月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
過《王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文集》四十卷、《詩經(jīng)大全》二十卷、《后漢書》百卷,都用朱筆加圈點批
注。雖然很忙,也要完成當天功課,不因昨天耽擱了,今日補做,也不因明天有事,今日預(yù)先做。弟弟們
假如能這樣有恒,那四弟雖是中等的天分,也應(yīng)當有所成就,何況六弟、九弟是上等天分呢?
必刷試卷3
三、古詩文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后面小題。(10分)
(一)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行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二)是花皆有正面,有反面,有側(cè)面。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愿
通融,處以南面則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人主②不能屈?之,誰能屈之?予嘗執(zhí)此語④同
人,有迂⑤其說者。予日:“匪特士民之家,即以帝王之尊,欲植此花,亦不能不循此例?!蓖嗽懹枞眨?/p>
“有所本乎?”予曰:“有本。吾家太白詩云:'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說明春風無限恨,沉
香亭北倚欄桿。'倚欄桿者向北,則花非南面而何?”同人笑而是之。斯言得無定論?
(節(jié)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①骯臟:高亢剛直的樣子。②人主:君主。③屈:使……屈服。④語:告知。⑤迂:迂腐。
1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蓮,花之君于者也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B.亭亭凈植植:栽種
C.濯清漣而不妖濯:洗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穢)
【答案】B
【解析】B.錯誤,植:樹立。故選B。
16.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答案】對于菊花的寵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傳聞。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實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
特殊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
依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留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鮮:少。聞:聽說。
17.語段(一)中菊和蓮所象征的兩類人,他們的生活看法有何不同?(3分)
【解析】菊象征隱士,他們有著遺世獨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出世看法,有躲避現(xiàn)實的歸隱看法。而蓮
所象征的君子所本著身在世俗,卻堅守清廉的生活看法,其生活看法更為主動。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想捕獲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
內(nèi)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依據(jù)“菊,花之隱逸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笨傻弥?,迎風斗
霜,獨放清香,象征孤高自傲、避居山林的“隱逸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退世歸隱;蓮,清勁堅貞,
卓然獨立,象征舉止端莊、人格高尚的“君子”,明哲保身、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蓮相比菊來說
其生活看法更為主動向上。
18.兩個語段中所寫的牡丹的形象有何不同?(3分)
【答案】語段(一)中所寫的牡丹是富貴者的形象,語段(二)中所寫的牡丹性格剛直,出名士風范。
【解析】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一)中“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睂懗瞿档な歉毁F者的形象,是反面形
象。(二)中“獨牡丹不愿通融,處以南面則生,俾之他向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p>
則是贊美牡丹高亢剛直,不屈服的正面形象。
必刷試卷4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10分)
(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
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
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乙)太宗謂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周朕則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誨諭。見其臨食將飯,
謂曰:“汝知飯乎?‘對曰;‘不知。'曰:'凡稼嵇②艱難,皆出人力,不奪?其時,常有此飯。'見其
乘馬,又謂曰;'汝知馬乎?‘對曰:‘不知。'曰:‘能代人勞苦者也,以時消息,不盡其力,則可以
常有馬也。'見其乘舟,又謂曰:'汝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爾方為人主,可不畏懼!'見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謂曰:'汝知此樹乎?'對曰:
'不知。'曰:'此木雖曲,得繩則正,為人君雖無道,受諫則圣,此傅說⑥所言,可以自鑒。'”
(注釋)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稽:種和收獲,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③奪:搶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說:人
名,商王時名相。
1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于是入朝見威王/皆期于齊
B.吾與徐公孰美/孰視之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門庭若市/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答案】D
【解析】A.“期”說明為:朝廷/朝見;B.“不”說明為:誰,哪一個/同“熟”,細致。C.“美”說明為:
漂亮/認為……漂亮;D.“看”說明為:像。故選D。
16.把語段(甲)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答案】幾個月之后,還間或有人來進諫;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解析】要求學生確定要先回到語境中,依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
無特殊句式,如推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diào)”“換”
“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進”,進諫;“期年”,一年;“雖。即使。
17.語段(甲)中齊王從“王之蔽甚矣”到“戰(zhàn)勝于朝廷”的緣由有哪些?(3分)
【答案】齊王接受鄒忌的勸諫并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從而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國家強大。
【解析】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概括緣由。結(jié)合“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
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备爬ǔ觯糊R
王接受鄒忌“廣開言路”的建議,從而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國家強大,所以“戰(zhàn)勝于朝廷”。
18.勸諫和教化是一門藝術(shù),鄒忌和唐太宗規(guī)勸方式有何共同之處?請結(jié)合兩個文段的內(nèi)容詳細分析。
【答案】共同點:以小見大。分析:①鄒忌在勸諫齊王時以自己和徐公比美的經(jīng)驗來設(shè)喻(進行類比),從
日常小事入手,以家事比國事,言詞委婉地進行勸告,從而說明直言不易、君王易受蒙蔽的道理。②太宗
教化兒子則是從生活的小事中引出治國的大道理,諄諄教導(dǎo)。
【解析】要求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甲文類比設(shè)喻,用家事類比國事進行勸諫。乙文由生活中的
吃飯、乘馬、乘舟、休息等小事,分別提出提倡養(yǎng)精蓄銳、體恤百姓(對百姓施行仁政)、擅長納諫等治國
大道理來教化孩子。故共同點是:兩人都是從小事引出大事。
必刷試卷5
閱讀甲、乙兩段文字,回答問題。(10分)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
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
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節(jié)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乙)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
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鐫②,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陵與武
飲數(shù)日,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蔽湓唬骸白苑忠阉谰靡樱⊥醣赜滴?,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節(jié)選自《漢書?蘇武傳》)
注:①斧鉞:古時用以殺死犯人的斧子。②湯鐫:指把人投入開水鍋中煮死。
15.說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非獨賢者有盡心也
【答案】(1)同“避”,躲避;(2)這樣的思想,指殺身成仁。
【解析】理解常見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留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常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詳細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
摩其意思。比如本題中的“辟”通“避”,躲避;“是心”是古今異義詞,”這樣的思想”的意思。
16.翻譯句子。(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們所想要的東西沒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行
以接受呢?
【解析】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實力。解答此類題目要求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中留意積累,尤其是重點
篇目,要做到熟記。尤其要留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需翻譯到
位。同時,還要留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留意“如使(假如,假使)、欲(想,想要)、甚(超
過)、于(比)、凡(凡是,一切)、可以(可以用來)、得生(保全生命)、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行用呢)”
的意思,必需翻譯出來。
17.孟子擅長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類比說理,使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請結(jié)合語段(甲)內(nèi)容
舉例說明。(3分)
【答案】語段(一)開頭用“魚”和“熊掌”類比“生”與“義”,用魚和熊掌不行兼得的例子引出應(yīng)當
“殺身成仁”的觀點。取意淺近,既使道理易于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學趣味。
【解析】考查對寫作手法(論證方法)的理解。類比論證是依據(jù)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像,推
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像。這種論證方法通過客體事物與主體事物相同特點的比較,把客體事
物的性質(zhì)類推到主體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體事物具有客體事物同樣的性質(zhì),從而達到證明論點的目的。
甲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以“魚”和“熊掌”來類比“生”和“義”,既引出本文
的中心論點,同時又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從表達上看,既使深刻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又富有文學色
調(diào)。據(jù)此理解分析作答。
18.語段(乙)能否作為語段(甲)的論據(jù)?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
【答案】能。語段(乙)中蘇武在面對李陵的勸降時寧愿死去也不愿倒戈,體現(xiàn)了語段(一)殺身成仁的
觀點。
【解析】考查論點(觀點)與論據(jù)的關(guān)系。論點(觀點)確定要能統(tǒng)率材料,而論據(jù)材料確定要能證明論
點。材料與觀點必需統(tǒng)一。論據(jù)與論點是證明與被證明的關(guān)系,因此論據(jù)與論點之間應(yīng)有內(nèi)在聯(lián)系、有契
合點才行,否則就不能證明論點。甲文的中心論點是“殺身成仁”;乙文敘寫的故事是:在面對李陵的勸
降時,蘇武寧愿死去也不愿倒戈,這正是“殺身成仁”的表現(xiàn)。所以,語段(乙)是能作為語段(甲)的
論據(jù)的。
必刷試卷6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10分)
(甲)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
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節(jié)選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乙)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數(shù)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
妾皆竊笑之,曰:“周人之俗,治產(chǎn)業(yè),力工商,逐什二以為務(wù)。今子釋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蘇秦聞之而慚,自傷,乃閉室不出,出其書遍觀之。得周書《陰符》,伏而讀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
可以說①當世之君矣?!鼻笳f周顯王。顯王左右素習知蘇秦,皆少②咤之。弗信。
乃西至秦,說惠王,弗用,乃東之趙,趙相奉陽君弗說之。去游燕,歲余而后得見……于是蘇秦并相
六國。
(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有改動)
(注釋)①說:勸告,勸服。②少:輕視,貶低。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B.所以動心忍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入則無法家拂士行拂亂其所為
D.而后喻學而不思則罔
【答案】A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依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來考慮。在平
常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殊重視并駕馭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jié)詞。A.所以/所以;B.用/憑借;C.同“弼”,
輔佐/違反;D.表順承/表轉(zhuǎn)折。故選A。
1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答案】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常處憂愁禍害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解析】文言文翻譯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一般要求直譯。所謂直譯,就是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到
譯文中,譯出原文中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樣。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譯
出原文用詞的特點和句式的特點?!叭缓螅ㄟ@樣以后)”“憂患(憂愁禍害)”是此題中的關(guān)鍵詞語,確
定要說明精確。
17.(甲)文中“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3分)
【答案】“是人"是指【甲】文中的六位名人,又指那些擔當重任或能夠擔當重任的人。
【解析】此題考查代詞的理解。文章開頭列舉的六個人,都是在經(jīng)驗了一系列的磨難后才有所成就的。”是
人”中的“是”是“這樣的”意思,是代詞,指代文章開頭所列舉的這六個人以及像他們一樣能夠擔當重
任的人。
18.(乙)文中的事例能作為證明(甲)文觀點的事實論據(jù)嗎?為什么?(3分)
【答案】能。蘇秦出游失敗后遭遇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讀書,最終取得勝利的事例,符合甲文“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所以可以作為【甲】文的事實論據(jù)。
【解析】本題考查事實論據(jù)的運用。能否做甲文的事實論據(jù),要看能否有力論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這一觀點。乙文通過寫蘇秦游說受挫,發(fā)奮讀書,終為六國之相的事例,證明“生于憂患”這一觀點,可
以作為甲文的事實論據(jù)。
必刷試卷7
三、古詩文閱讀(共14分)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各題。(10分)
(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
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
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
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p>
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一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是亦不行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選自《魚我所欲也》)
(二)潞安?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guān)②說??珧叧?,則所養(yǎng)黑犬從之。呵逐
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shù)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奔
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zhuǎn)終夜。候關(guān)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
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jié)袢缦?。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
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
(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
(注釋)①潞安:縣名。②郡關(guān):州府。③掃腰橐:掃,清理。橐,錢袋。④沖衢:交通要道。
1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得:二者不行得兼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
B.甚:所欲有摹于生者
可愛者暮蕃(《愛蓮說》)
C.與:蹴爾而與之
且欲與常馬等不行得(《馬說》)
D.己:是亦不行以弓乎
死而后心,不亦遠乎(《論語》)
【答案】D
【解析】A.前者“能夠”;后者“領(lǐng)悟”。B.前者“超過”;后者“很,特殊”。C.前者“給”。后者
“和”。D.都是“停止”之意。故選D。
16.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案】假如人們所寵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行以接受
呢?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實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
特殊是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
依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留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莫”:沒有?!吧酢保撼^?!暗谩保耗?/p>
夠。其次個“生”:求得生存。
17.語段(一)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對比論證。強調(diào)了人不能失去“本心”(或:論證了殺身成仁的觀點)。
【解析】考查論證方法的類型及其表達作用。確定要讀懂文句的大意?!班l(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
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以前(有人)
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xiàn)在
(有人)為了相識的窮人感謝自己卻接受了它。明顯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有力地論證了殺身成仁的觀
點。在答作用時確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觀點句或中心論點。論證方法就是為證明觀點和中心論點服務(wù)的。
18.語段(一)(二)都是圍繞“義”字綻開的,說說其中觀點的共同點。(3分)
【答案】共同點:都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殺身成仁的行為。兩個閱讀文段中都圍繞“殺身成仁”觀點綻
開的,語段(0中闡明白義重于生、義重于利和不義可恥的道理,提出了“殺身成仁”的中心論點。而
語段(二)中則通過對一只“義犬”忠誠護住財物的敘述,表達出對動物身上體現(xiàn)出的“義”字的確定與
頌揚之情。在某種意義上,二者是相通的。
【解析】要想捕獲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容,這是歸納概括的
前提和基礎(chǔ)。在精確理解詞意、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求提取重要
信息。如語段(一)通過類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闡述了面對生命和大義之間的選擇,人們要有“殺
身成仁”的精神,使本文論點通俗易懂。而語段(二)中則通過對一只“義犬”忠誠護住財物的敘述,表達
出動物身上也能體現(xiàn)出的“義”字。所以兩文都贊揚了那些重義輕生、殺身成仁的行為。
必刷試卷8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10分)
(一)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鍛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子日再食,無鮮肥味道之享。同舍生
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
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yù)君子
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趙準,藁城人,長身美髯,性剛毅方嚴,終日無惰容,不輕言笑。年二十余,始讀書。時有敏
少年,日記數(shù)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①。日不足,竟夜讀忘寢。舉順天鄉(xiāng)試,為學官。
王令諸郡王皆受經(jīng),為講說甚詳懇,門弟子常數(shù)十。矩燃②嚴,諸生步立皆有則。尤重背誦,以身先之,無
倦,諸生侍側(cè)凜凜。時太守有十子,五子驕縱甚,雖守無如之何。一日,聞趙先生嚴,自領(lǐng)其子來,且遺
一樸?,廣二寸,厚半寸,書其面曰:“專治五子,毋及余生。”諸子一望見,即凜然,皆折節(jié)受學守規(guī)。
——選自朱國楨《藩國名臣》
(注)①埒:等同,齊等。②矮:尺度。③樸:同“撲”,打人的器具。
15.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以中有足樂者故國不期山溪之險
B.以衾擁覆,久而乃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C.同舍生皆被綺繡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D.烽然若神人其翼著垂天之云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一詞多義。解題時,應(yīng)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詞的意思,再聯(lián)系上下文檢驗,經(jīng)檢驗
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A.因為/憑借;B.溫煦/和順;C.旅舍/舍棄;D.像/像。故選D。
16.把語段(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
寓逆旅,主子日再食,無鮮肥味道之享。
【答案】借居在旅店,店主子每天供應(yīng)兩頓飯,沒有簇新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冊h調(diào)、換”,
詳細到某一句子時要留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狀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
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留意以下關(guān)鍵詞語的意思:“寓”,借居;“逆旅”,旅
店;“日”,每天;“食”,給……吃。
17.語段(一)中描寫“窮冬”“烈風”“大雪”有怎樣的作用?(3分)
【答案】通過描寫惡劣的環(huán)境,從側(cè)面烘托了作者從師求學的旅途之艱,表現(xiàn)了作者不怕吃苦的精神。(意
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描寫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章主旨,結(jié)合所
給的句子,來分析其在描寫方法上的作用。從文中“窮冬”“烈風”“大雪”這幾個詞語,可以看出是環(huán)境
描寫。寫出了環(huán)境的惡劣,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求學的艱難,突出他不怕吃苦的求學精神。
18.語段(一)提到“同舍生”,語段(二)提到“敏少年”,寫作手法相同嗎?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手法不同。語段(一)運用對比手法,將“同舍生”和“余”進行對比,突出強調(diào)“余”學習條
件之苦,進而突出作者內(nèi)心的充溢和強大,表明學業(yè)能否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于天資的高下和
條件的優(yōu)劣。語段(二)運用襯托手法,用“敏少年”襯托趙準的好學和不服輸?shù)木?。(意思相近即可?/p>
【解析】此題分析文言文的表現(xiàn)手法。文言文的表現(xiàn)手法有:比興、襯托、對比、托物言志、用典等。語
段一“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
處其間,略無慕艷意”,將同舍生與作者進行對比,突出作者縊袍敝衣不畏生活艱難,刻苦讀書的精神,
這是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表明能否學有所成關(guān)鍵在于主觀努力,與外在的學習環(huán)境沒有關(guān)系。語段二
”時有敏少年,日記數(shù)千言,趙先生恥居其下,日所誦書必與之埒。日不足,竟夜讀忘寢”,用“敏少年”“日
記數(shù)千言”來襯托趙準的刻苦學習不服輸?shù)木瘛_@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所以寫作手法不同。
必刷試卷9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小題。(10分)
(一)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
冰堅,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
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
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子日再食,無鮮肥味道之享。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則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無奔跑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
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二)予少時讀書,一見輒能誦。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飲酒者游。旬朔②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
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③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而聰慧衰耗、殆不如曩⑤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
尋繹⑥數(shù)終,終掩卷茫然輒復(fù)不省故雖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比讀《齊史》,見孫搴⑧云:“我精
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shù)萬?!毙纳破湔f,因取“經(jīng)”“傳”“子”“史”事之可為文用者,勒⑨為若干卷,
題曰《精騎集》云。噫!少而不勤,無如之何矣。長而善忘,庶幾?以此補之。
(節(jié)選自秦觀《〈精騎集〉序》。有刪改)
注:①滑稽:比方能言善辯。②句朔:十天或一個月。③比:近來。④懲艾:懲治,懲戒。⑤曩:從前。
⑥尋繹:推求探究。⑦省:記。⑧孫搴:人名。⑨勒:此處意為編輯。⑩庶幾:或許,差不多。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余因得遍觀群書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皆若空游無所依
D.主子日再食食或盡粟一石
【答案】B
【解析】A觀(觀看/景象);B或(有時/有時);C游(交往/漂游);D食(飯/吃);故選B。
1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答案】抄完了,跑著把書送回去,不敢略微超過約定的期限。
【解析】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意思的實力。解答此類題目時要求學生平常留意積累,特殊留意重點篇目的
熟記;再者要留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現(xiàn)象,如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實詞必需翻
譯出來,還要留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語句“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翻譯成“抄完了,跑著把書送
回去,不敢略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其中文言虛詞“之”在這里為代詞,代指書;“逾”翻譯成“超過”。
17.文段(一)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蘇人新版選修6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新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新世紀版七年級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湘師大新版九年級英語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粵教滬科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師大新版高二化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滬教新版九年級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流轉(zhuǎn)服務(wù)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物制藥企業(yè)原材料采購合同3篇
- 2025年牧民草場承包經(jīng)營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范本4篇
- 《健康體檢知識》課件
- 2023年護理人員分層培訓、考核計劃表
- 生產(chǎn)計劃主管述職報告
- JTG-T-F20-2015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shù)細則
- 2024年遼寧石化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yīng)性測試題庫附答案
- 中西方校服文化差異研究
- 《子宮肉瘤》課件
- 《準媽媽衣食住行》課件
- 給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傷免責承諾書范本
- 練字本方格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