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 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_第1頁
高考歷史 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_第2頁
高考歷史 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_第3頁
高考歷史 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_第4頁
高考歷史 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高考歷史精講巧解分類攻克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1.(·鹽城高三一調)年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60周年和上海合作組織成立9周年。綜觀60年來中俄(蘇)關系的風雨歷程,我們深切體會到()A.不結盟政策是我國長期的外交原則B.獨立自主是我國一貫的外交方針C.意識形態(tài)是我國制定對外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D.推行新型區(qū)域合作是我國長期的外交策略2.(·肇慶高三一模)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民意測驗顯示,大多數(shù)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是“無知”、“好戰(zhàn)”、“狡詐”、“危險”;到了70年代初期,這種印象變?yōu)椤扒趧凇?、“智慧”、“靈巧”、“善于進取”、“講求實際”。導致這兩種印象的原因分別是()A.新中國成立初,美國對華采取敵視政策;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B.美蘇冷戰(zhàn)的影響;1971年聯(lián)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C.新中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D.中蘇建交;70年代,中國綜合國力增強3.(·寧德高三質檢)新中國初期掀起一股留學熱潮。以下對這一時期留學潮的認識,不正確的是()A.以歐美國家作為熱門留學國B.體現(xiàn)“一邊倒”的外交方針C.主要是為適應建設社會主義的需要D.最吸引學子們的是科技與工業(yè)成就4.(·蘇州黃棣中學高三自測)孔子曾提出過“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運用這種思想處理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關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北約建立B.中蘇建交C.萬隆會議的圓滿成功D.歐共體成立5.(改編題)“在美蘇進行對話的同時,美國可能需要在中國問題上為自己找個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理查德·尼克松《不戰(zhàn)而勝》),材料說明美國急于改善中美關系的原因是()A.中國已成為五大實力中心之一,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B.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C.利用與中國的和解奪取同蘇聯(lián)爭奪中的優(yōu)勢D.中美關系的改善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6.(·巢湖高三質檢)“在那美麗的西湖邊/有一棵紅杉樹/越過重洋/來自彼岸/滋潤著友誼雨露/紅杉樹/你帶來了美國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國的沃土。”這是1981年紅遍全國的歌曲《紅杉樹》的歌詞,促成此歌曲誕生的政治事件是()A.1954年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B.1972年尼克松訪華C.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D.年奧巴馬訪華7.(·渭南高三教質檢Ⅱ)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周刊群有“封面人物特寫”欄目,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六次登上該封面。下面是其中的四次。圖一:上面的小字是:“共產(chǎn)主義者周恩來”,下面的小字是:美國的敵人也是中國(中華民國)的敵人。圖二:上面的小字是:“紅色中國的周恩來”,周總理背后是一條令人恐怖的目露兇光的青龍。圖三:1971年,左上角的文字是:“中國人來了”。圖四:1972年,封面文字是:“尼克松的中國之旅”,右上角為周恩來總理。圖一:1951年圖二:1954年圖三:1971年圖四:1972年對以上材料分析正確的是()①圖一的時代背景是朝鮮戰(zhàn)爭②圖二的時代背景是萬隆會議③圖三的時代背景是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④圖四的時代背景是中美建交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8.(原創(chuàng)題)1972年,周恩來在歡迎尼克松訪華的宴會上說:“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坦率地交換意見,弄清楚彼此之間的分歧,努力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睂Σ牧闲畔⒔庾x準確的是()①交換意見的基本原則是求同存異②分歧主要指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③共同點就是指雙方如何處理臺灣問題④新的開始指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9.(·開封高三一聯(lián))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發(fā)表《中美聯(lián)合公報》?!度A盛頓郵報》評論說:“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許不會在公眾中引起這樣大的反響。這簡直超出任何想象?!敝忻狸P系緩和的主要影響不包括()A.推動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B.推動了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C.遏止了蘇聯(lián)霸權主義行為D.發(fā)展了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10.(·宣城高三二調)據(jù)美國解禁外交文件顯示,1972年夏天,美國人在得知日本首相某項計劃后,使用了對日本人的蔑稱“小日本”一詞,大罵日本是“最壞的叛徒”?!澳稠椡饨挥媱潯笔侵?)A.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席位B.準備訪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C.參加上海舉辦的亞太經(jīng)濟合作組織會議D.與中國合作建立上海合作組織11.(·福建普通高中畢業(yè)質檢)下圖所示漫畫《梅開三度》反映了()A.世界多極化格局基本確立B.國際政治力量的對比發(fā)生變化C.大國結盟成為國際交往的發(fā)展趨勢D.外交工作的開展離不開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12.(·成都高三二診)1978年12月15日下午4時,僅距中美兩國正式宣布建交18小時,美國使節(jié)伍德科克又一次趕往人民大會堂,面見鄧小平。鄧小平再次鄭重對這位美國使節(jié)指出:“中美建交后,希望美國政府慎重處理臺灣的關系……如果美國繼續(xù)向臺灣出售武器,從長遠講,將會對中國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歸回祖國的問題設置障礙?!编囆∑降恼勗捗鞔_地表達了()A.中國外交的靈活性B.中國外交的反霸原則C.中國外交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原則D.中國外交維護世界和平的原則13.(·茂名高三一模)下圖為“新中國與世界各國建交示意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B.中美關系正常化C.中國恢復了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D.中國得到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14.(·深圳高三第一次調研考試)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以超凡的氣度、過人的智慧,維護了國家主權,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具體體現(xiàn)在()①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②倡導“求同存異”,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③“一國兩制”的設想和實施,開創(chuàng)了國際先例④“小球推動大球”的外交藝術,在國際社會傳為佳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深圳高三五校)下列關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說法正確的是()①實現(xiàn)了恢復新中國在聯(lián)合國席位的夢想②和蘇聯(lián)的結盟使中國得到蘇聯(lián)的保護和支援③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④和資本主義大國美國和日本建立了外交關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④16.(·鹽城高三二模)一位學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同美國的關系正?;?,也就沒有70年代末中國開始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中國對外經(jīng)濟關系的蓬勃發(fā)展?!边@一結論的主要依據(jù)是中美關系正?;?)A.為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B.標志著美國對中國封鎖政策的徹底失敗C.掀起了西方國家與中國建交的熱潮D.大大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17.(·揚州期中)(下圖)年9月9日到9月25日,歷時16天的“和平使命——上海合作組織聯(lián)合反恐軍事演習”圓滿落下帷幕。此次軍事演習充分說明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聯(lián)合反恐軍事演習A.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積極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D.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18.(·江蘇泰州模擬)觀察下列同新中國外交政策相關的圖片,這些圖片表明()圖1毛澤東會見斯大林圖2毛澤東會見尼克松圖3鄧小平會見戈爾巴喬夫A.中國政府始終貫徹同美蘇和平共處的政策B.冷戰(zhàn)時期美國和蘇聯(lián)在戰(zhàn)略上都需要中國C.外交政策要根據(jù)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D.中國政府對外始終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19.(原創(chuàng)題)國家主席胡錦濤年10月14日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俄羅斯總理普京時說:“中方高度重視對俄關系,始終把發(fā)展中俄關系作為中國外交優(yōu)先方向之一?!边@主要是基于()A.蘇聯(lián)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B.履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C.共同發(fā)揮上海合作組織主導作用D.中國的國家利益20.(·北京東城高三)年10月,中國在上海舉辦亞太經(jīng)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到年底,有1487名來自中國的維和軍事人員在聯(lián)合國9個任務區(qū)執(zhí)行維和任務。這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特點是()A.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B.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C.經(jīng)濟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D.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二、非選擇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21.(·江蘇考前預測)外交是一個國家政治的延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說:“我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chǎn)黨中國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共產(chǎn)黨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美國不應該尊敬一個不熱愛和平的‘海盜’式國家?!薄都~約每日新聞》材料二以“小球轉動大球”而作為“破冰之旅”載入新中國外交史冊的“乒乓外交”曾經(jīng)備受矚目。對此事件周恩來總理引用《論語·學而》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表達中國政府心情,并開心地說“現(xiàn)在,門打開了?!薄董h(huán)球時報》材料三胡錦濤發(fā)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演說溫家寶出席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并作鄭重承諾中國政府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會議請回答:(1)“毒蝎”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蔑稱,這種稱呼折射出怎樣的時代特征?(2分)在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國采取的相應外交方針是什么?(2分)(2)結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國對華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轉變?(2分)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結合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交成就,指出“門打開”后“有朋自遠方來”的表現(xiàn)。(3分)(4)材料三反映出新時期中國的外交特點是什么?(6分)導致不同時期中國外交地位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22.(·山東兗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進入1950年代,新中國同蘇聯(lián)和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頻繁的體育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了同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和發(fā)展關系,在新中國對外體育交流活動中占據(jù)的首要地位?!獡?jù)李相如、宋雪瑩《關于新中國體育外交的回顧與研究》材料二1975年4月,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要求恢復其在奧林匹克運動中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權利。1979年10月25日,中國正式恢復了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設在臺北的奧委會的名稱改為“中國臺北奧委會”。材料三1981年,中國男排反敗為勝,為克韓國隊,北京的大學生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1988年,在漢城奧運會上,渾身傷病的李寧(體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報道竟謾罵李寧為“體操亡子”。李寧還收到繩子,讓他上吊。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在海外執(zhí)教的中國教練員和代表外國參賽的原中國運動員超過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年8月15日,在北京奧運會上,郎平執(zhí)教的美國女排戰(zhàn)勝中國女排。新華時評認為“郎平依然為國爭光”。請回答:(1)分析材料一中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與作用。(6分)(2)聯(lián)系20世紀70年代國內外形勢,概述中國恢復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有利于與不利因素?(6分)其中的關鍵問題是什么?(1分)(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人在體育情結方面所發(fā)生的變化,并分析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7分)參考答案達標測評卷七第七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6.B【解析】從“你帶來了美國人民的深情”可知,1981年紅遍全國的歌曲《紅杉樹》是1979年中美建交的應景作品,促成其誕生就是尼克松訪華。7.C【解析】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圖片背后的“目露兇光的青龍”與會議不符,②可排除;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緩和,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④錯誤。8.A【解析】1972年中美還未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故④錯誤?!芭ふ夜餐c”是指雙方共同利益,③不全面。9.B【解析】20世紀70年代,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以及在與蘇聯(lián)爭霸中處于守勢,想以中制蘇,中美關系開始正?;?。這一歷史事件直接影響到中日關系正?;?。中美關系正常化以后,許多西方國家與中國建交,迎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新高潮。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是在1971年第26屆聯(lián)大通過“兩阿”提案,時間與題意不符,此為錯誤選項。10.B【解析】本題的解題關鍵在時間,即1972年。11.B【解析】本題屬于易錯題。世界多極化格局至今只是趨勢而非確立;建交不等于結盟;恢復聯(lián)合國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都發(fā)生在70年代,此時中國的國內外政治環(huán)境并不穩(wěn)定。而恢復聯(lián)合國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建交正反映了中國的影響力擴大,是多極中重要的一極。12.C【解析】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中“如果美國繼續(xù)向臺灣出售武器,從長遠講,將會對中國以和平的方式解決臺灣歸回祖國的問題設置障礙?!笨梢缘贸鼋Y論。13.A【解析】題中數(shù)據(jù)反映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逐漸增加。注意最后一組數(shù)據(jù)的時間:1979年。1972年中美《上海聯(lián)合公報》的發(fā)表,中美關系開始緩和,1979年正式建交;1971年在聯(lián)合國第26屆代表大會上,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下,中國恢復合法席位,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因而A項最符合題干要求。14.D【解析】本題屬于易錯題?!耙粐鴥芍啤钡脑O想是新中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作出的貢獻,與題意中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不符,排除③。15.D【解析】恢復新中國的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和蘇聯(lián)結盟是在1950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1953年,跟美國和日本建交分別是在1979年和1972年,所以①④正確。16.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美關系正常化推動了中國對外開放和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此A項符合題意。17.D【解析】上合組織軍事演習無法體現(xiàn)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不選,上合組織為地區(qū)國際組織,排除B,軍事演習不是外交活動,排除C。18.C【解析】中國政府都曾經(jīng)和美蘇關系緊張,故A項錯誤;B項夸大,美國和蘇聯(lián)從自身的國家利益出發(fā),都曾經(jīng)調整過對中國的政策,而不能說明在戰(zhàn)略上都需要中國;圖1毛澤東會見斯大林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故D項錯誤;三幅圖反映了中國50年代、70年代、80年代針對不同國家的外交政策,故C項符合題意。19.D【解析】“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國家利益”,新時期中國外交旨在為經(jīng)濟建設創(chuàng)造安定的國際環(huán)境。20.D【解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