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_第1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_第2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_第3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_第4頁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高中化學》真題及答案[單選題]1.垃圾分類是生態(tài)文明的進步,也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改善環(huán)境的方式。下列關于垃圾分類或處理的說法正確的是()。A.被污染的餐巾紙屬于可回收垃圾B.廢(江南博哥)電池都屬于有害垃圾C.廚余垃圾經(jīng)發(fā)酵處理后可制成肥料D.廢醫(yī)用塑料可回收制造餐具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與生活。A項:被污染的餐巾紙含有污染物,不能回收,不屬于可回收垃圾。A項錯誤。B項: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huán)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廢棄物,主要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等。廢充電電池、廢紐扣電池(也稱扣式電池)屬于有害垃圾;而一次性干電池屬于其他垃圾。B項錯誤。C項:廚余垃圾含有極高的水分和大量的有機物,經(jīng)過堆肥處理,可以發(fā)酵制成肥料。C項正確。D項:廢醫(yī)用塑料含有大量細菌、病毒等,對人體有害,不能回收制造餐具。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單選題]2.下列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A.的結構示意圖:B.水分子的比例模型:C.的電子式:D.中子數(shù)為

15

Si

原子:Si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A項:F原子得到1個電子形成,其質子數(shù)為9,核外電子數(shù)為10,的結構示意圖為。A項錯誤。B項:比例模型又稱空間填充模型,能夠體現(xiàn)出原子的相對大小和分子的空間結構。水分子的空間構型是

V

形,且氧原子的半徑比氫原子大,其正確的比例模型為。B項錯誤。C項:氟原子最外層滿足

8

電子穩(wěn)定結構,因此

的電子式為。C項錯誤。D項:Si

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14,中子數(shù)為15,質量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29,則中子數(shù)為15的Si原子可表示為Si。D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3.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有對應關系的是()。A.二氧化氯有強氧化性,可用于飲用水消毒B.晶體硅的熔點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導體材料C.氯化鐵溶液呈酸性,可用于蝕刻銅電路板D.活性炭有還原性,可用作制糖工業(yè)中的脫色劑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及用途。A項:二氧化氯中氯為+4價,具有強氧化性,可滅殺細菌、病毒等,因此可用于飲用水消毒。A項正確。B項:晶體硅的導電性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與晶體硅的熔點和硬度無關。B項錯誤。C項:氯化鐵與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氯化亞鐵,反應中氯化鐵作氧化劑,利用的是氯化鐵的氧化性,與其溶液呈酸性無關。C項錯誤。D項: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使糖脫色,與還原性無關。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單選題]4.設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

0.1mol

晶體中含有的Si—O鍵的數(shù)目為0.2B.B.

3.6g

晶體中陰離子的數(shù)目為0.1C.C.

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4.6g和混合氣體時,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0.1D.D.

18g

和的混合物中,所含電子的數(shù)目為9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相關計算。A項:0.1mol

晶體中含有0.1molSi原子,1個Si原子形成4個Si—O鍵,故0.1mol

晶體中含有Si—O鍵的數(shù)目為0.4。A項錯誤。B項:陰離子為,3.6g為0.05mol,故晶體中陰離子的數(shù)目為0.05。B項錯誤。C項:與的最簡式均為,4.6g

的物質的量是0.1mol,Cu與濃硝酸反應生成和混合氣體,反應中N的化合價由+5價變?yōu)?4價,故產(chǎn)生0.1mol時,轉移電子數(shù)為0.1。C項正確。D項:和質量分別為18g/mol和20g/mol,1個分子和1

個分子中均有10個電子,故18g和的混合物中,所含電子的數(shù)目為9~10。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單選題]5.的空間構型及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在空間的排布類型為()。A.角形,四面體B.直線形,三角雙錐C.角形,四方錐D.直線形,變形四面體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分子空間構型及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中有2條σ鍵,中心原子上的孤電子對數(shù)為(8–2×1)=3,中心原子的價層電子對數(shù)為2+3=5,采取雜化,VSEPR模型為三角雙錐形,分子的空間構型為直線形。B項正確。A、C、D三項:均為干擾項,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單選題]6.用下列實驗裝置進行有關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用甲裝置制取少量B.用乙裝置蒸發(fā)溶液制取晶體C.用丙裝置分離和的混合液D.D.用丁裝置除去中混有的少量HCl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實驗。A

項:濃硫酸與銅反應需要加熱。A

項錯誤。

B

項:用乙裝置蒸發(fā)溶液時,水解生成的

HCl

易揮發(fā),能促進水解,蒸干后無法得到

晶體。B

項錯誤。C

項:

和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離。C

項錯誤。

D

項:飽和食鹽水能溶解

HCl,且含有大量,能降低,所以可以除去中混有的少量

HCl

氣體。D

項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

D。

[單選題]7.W、X、Y、Z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和Y同主族,X和Z同主族,X的簡單離子和Y的簡單離子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W和X、Z均能形成共價化合物,W和X、Y分別形成的化合物遇水所得溶液均呈堿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4種元素中Y的金屬性最強B.最高價的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Z>XC.簡單陽離子氧化性:W>YD.W和Y形成的化合物與水反應能生成一種還原性氣體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元素周期律。由題意可知W為H元素、X為N元素、Y為Na元素、Z為P元素。A項:4種元素中只有Na為金屬元素,則Y的金屬性最強。A項表述正確,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B項: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非金屬性N>P,所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B項表述錯誤,與題干要求相符,當選。C項: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金屬性越強,對應簡單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金屬性Na>H,則簡單陽離子氧化性。C項表述正確,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D項:W和Y形成的化合物為NaH,NaH與水反應生成氫氣。D項表述正確,與題干要求不符,排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單選題]8.室溫下,下列溶液中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新制氯水中:B.pH=8的溶液中:C.

0.1的

HCl

溶液與

0.2

的溶液等體積混合,pH>7:D.

0.1溶液與

0.2溶液等體積混合: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離子濃度大小比較。A項:新制氯水中,根據(jù)電荷守恒可以得到,根據(jù)物料守恒可以得到,將兩個守恒式聯(lián)立可以得到。A項錯誤。B項:為強堿弱酸鹽,水解使溶液呈堿性,pH=8的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為。B項正確。C項:0.1HCl溶液與0.2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等濃度的和的混合溶液,溶液pH>7,說明的電離程度大于的水解程度,則溶液中。C項錯誤。D項:0.1溶液與0.2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則,故。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單選題]9.化合物X可通過如下圖所示的反應合成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1molX最多能與含3mol的濃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B.B.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C.C.一定條件下,X可以發(fā)生加成、縮聚、消去、氧化反應D.D.每個Y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烴的含氧衍生物的結構及性質。A項:X分子含有酚羥基、碳碳雙鍵,酚羥基鄰、對位的H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碳碳雙鍵能與發(fā)生加成反應,1molX分子最多能與含1mol的濃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A項錯誤。B項:Y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其中一個飽和碳原子和另外3個碳原子相連,則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處于同一平面。B項錯誤。C項:X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可以發(fā)生取代、氧化反應;含有碳碳雙鍵和酮羰基,可以發(fā)生加成反應,不能發(fā)生縮聚、消去反應。C項錯誤。D項:連有4個不同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稱為手性碳原子,結合Y分子的結構簡式可知,Y分子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D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10.磷酸鐵鋰電池在充電、放電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具有較長的循環(huán)壽命,放電時的反應為。某磷酸鐵鋰電池的切面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放電時脫離石墨,經(jīng)電解質嵌入正極B.隔膜在反應過程中只允許通過C.充電時電池正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D.充電時電子從電源經(jīng)鋁箔流入正極材料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根據(jù)放電時的總反應可知,放電時,由銅箔移動到鋁箔,所以鋁箔為正極,銅箔為負極。充電時銅箔為陰極,鋁箔為陽極。A項:原電池放電時,電解質中陽離子移向正極,即脫離石墨,經(jīng)電解質嵌入正極。A項正確。B項:該原電池中,負極反應式為,正極反應式為,所以隔膜為陽離子交換膜,在反應過程中只允許通過。B項正確。C項:充電時,原電池的正極與外加電源正極相接,電極反應與原電池正極反應相反,即充電時電池正極上發(fā)生的反應為。C項正確。D項:充電時電子從電源負極流入陰極,即充電時電子從電源經(jīng)銅箔流入負極材料。D項錯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11.為確定晶體的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充分灼燒2.03g該晶體,得到混合氣體甲和0.40g固體乙(含有兩種元素的純凈物)。②將混合氣體甲通過濃硫酸,氣體質量減少0.90g。③將剩余氣體溶于水中配成100mL溶液丙,10mL溶液丙與含0.002molNaOH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混合氣體甲中兩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是2∶5B.溶液丙中c()=0.02C.x=5D.固體乙的成分是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元素化合物?;旌蠚怏w甲通過濃硫酸時,減少的氣體是水蒸氣,所以混合氣體中水的物質的量為n=0.05mol,剩余氣體溶于水中配成的溶液能與NaOH反應,則剩余氣體是HCl,HCl的物質的量為n=0.002mol×10=0.02mol,所以的物質的量為0.01mol,的質量為m=0.01mol×95g·=0.95g,2.03g中水的物質的量為。A項:由分析可知,混合氣體甲中兩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為0.02∶0.05=2∶5。A項正確。B項:生成HCl的物質的量為0.02mol,則溶液丙中。B項錯誤。C項:n(∶n()=0.01mol∶0.06mol=1∶6,即x=6。C項錯誤。D項:加熱晶體,水解生成,受熱分解生成MgO,故固體乙的成分為MgO。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單選題]12.在三個容積相同的恒容密閉容器中,起始時按下表中相應的量加入物質,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不發(fā)生其他反應),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該反應的△H>0,圖中壓強B.起始時,容器Ⅱ中C.達到平衡時,容器I、Ⅱ中CO的物質的量滿足:D.達到平衡時,容器Ⅱ、Ⅲ中氣體的總壓強之比為=4

:5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平衡。A項:由圖可知,升高溫度,的平衡轉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H>0。該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由圖可知壓強。A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由容器Ⅰ中數(shù)據(jù)列出三段式:設容器體積為VL,則平衡常數(shù)K=。起始時容器Ⅱ中濃度商,故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B項正確。C項:將物質“一邊倒”,即將容器中物質全部轉化成反應物,容器Ⅱ中、、CO、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為0.2mol、0.2mol、0、0,則恒容條件下,容器Ⅱ相對于容器Ⅰ相當于增大壓強,因該反應是一個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達到平衡時。C項正確。D項:將物質“一邊倒”,即將容器中物質全部轉化成反應物,容器Ⅱ中、、CO、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為0.2mol、0.2mol、0、0,容器Ⅲ中、、CO、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為0.2mol、0.3mol、0、0,起始時兩容器總壓強之比=4

:5,容器Ⅲ相對于容器Ⅱ的條件變化為增大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容器壓強增大,則平衡時兩容器中氣體的總壓強之比<4∶5。D項錯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13.下列關于教學情境素材的說法正確的是()。A.情境素材越豐富越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越好B.只有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問題和化學史實,才能成為情境素材C.真實而具體的情境,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D.生活中的情境素材一定存在于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中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A項:教學情境應與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密切相關。情境素材不是越豐富越好,也不是越豐富越有效,只要抓住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的、適宜的情境就是最好的。A項錯誤。B項:情境素材的來源多種多樣,除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問題和化學史實,還可用實驗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B項錯誤。C項:在真實而具體的情境中可挖掘出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問題,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到各種科學研究方法,提升實驗探究能力,逐漸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等。因此,真實而具體的情境,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C項正確。D項: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定每次都從化學與生活的結合點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單選題]14.依據(jù)《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高中化學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B.必修課程根據(jù)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升學考試的需要設置C.課程內容中每個主題包括“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yè)要求”三部分D.化學課程內容選擇應具備基礎性、時代性和學術性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高中化學課程標準。A項:高中化學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部分構成。A項錯誤。B項:必修課程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共同基礎,全體學生必須修習,而非根據(jù)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升學考試的需要進行設置。B項錯誤。C項:課程內容中每個主題包括“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yè)要求”三部分。C項正確。D項: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基本理念”指出,應選擇體現(xiàn)基礎性和時代性的化學課程內容。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單選題]15.下列關于高中化學教材的說法正確的是()。A.高中化學教材是高中化學課程的物化形態(tài)與文本素材B.高中化學教材的內容應保證化學知識的全面性和深廣度C.高中化學教材應盡量呈現(xiàn)學生必做實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D.高中化學教材決定了教師的教學素材、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教材編寫。A項:高中化學教材是高中化學課程的物化形態(tài)與文本素材,是實現(xiàn)高中化學課程目標,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A項正確。B項:化學教材應精選化學學科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實性知識,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不用盲目追求全面。且需依據(jù)課程內容、學業(yè)要求和學業(yè)質量水平的要求,確定化學知識的深廣度。B項錯誤。C項:學生必做實驗的重要性很高,化學教材應“精心設計”學生必做實驗,而非“盡量呈現(xiàn)”。C項錯誤。D項:化學教材應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和可借鑒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為教師有效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幫助。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A。[單選題]16.“物質結構決定性質”屬于化學觀念之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元素的“位”“構”“性”之間有內在聯(lián)系B.氫鍵對水的性質的影響是“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的重要表現(xiàn)C.可以根據(jù)化學鍵的特點,解釋和預測化合物的性質D.“物質結構決定性質”主要反映在無機化合物及其性質中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觀念。A項:元素周期表中,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成橫行,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shù)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列,元素的性質與原子序數(shù)和電子排布有關,因此“位置”“結構”“性質”間有內在聯(lián)系。A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水的很多性質與氫鍵有關,如水與硫化氫相比熔沸點較高,就是由于水分子間存在氫鍵,因此氫鍵對水的性質的影響是“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的重要表現(xiàn)。B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根據(jù)化學鍵的特點可以解釋和預測化合物的性質,如乙烯分子中含有雙鍵,其中一條為π鍵,較易斷裂,因此乙烯易發(fā)生加成反應等。C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有機物的性質與其含有的官能團有直接關系,是“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的體現(xiàn)。D項表述錯誤,與題干要求相符,當選。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17.在化學教學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課堂實驗應該由教師來操作B.應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發(fā)展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C.不能讓學生做有關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實驗D.應盡量回避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正確答案:B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教學。A項:新課程倡導“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因此課堂實驗只要有條件且實驗不是過于危險的,就應該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A項錯誤。B項:“綠色化學觀”和“化學價值觀”均為基本的化學觀念,因此應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發(fā)展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B項正確。C項: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并非要杜絕一切有危險性的實驗,在有條件能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由學生來完成有關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實驗。C項錯誤。D項:《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部分指出,學生要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實踐活動。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單選題]18.進行烴及其衍生物性質的教學時,以典型代表物的具體反應為載體,學習同類其他有機物的性質的主要方法是()。A.類比遷移B.分析歸納C.抽象概括D.推理論證正確答案:A參考解析:本題考查邏輯思維方法。類比法是指從兩個或兩類對象有某些共有或相似屬性,推出一個(類)對象可能具有另一個(類)對象所具有的屬性的方法。進行烴及其衍生物性質的教學時,以典型代表物的具體反應為載體,學習同類其他有機物的性質,如由乙醇的性質來預測甲醇、丙醇等有機物的性質,所用的方法為類比遷移。A項正確。B、C、D三項:均為干擾項,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單選題]19.下列關于化學學習評價的說法錯誤的是()。A.化學學習評價是化學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B.化學學習評價包括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和化學學業(yè)成就評價C.提問與點評、練習與作業(yè)是開展化學學習評價的有效方法D.化學學習評價結果決定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正確答案:D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學習評價。A項:化學教學評價包括兩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對教師化學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化學學習效果的評價,即學業(yè)評價。A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與評價建議”明確指出,化學學習評價包括化學日常學習評價和化學學業(yè)成就評價(主要有化學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和化學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B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提問與點評、練習與作業(yè)、復習與考試等都是有效開展化學日常學習評價的基本途徑和方法。C項表述正確,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通過化學學習評價,教師可以較為準確地診斷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和化學學業(yè)質量標準的達成情況,為有針對性地提出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改進建議提供依據(jù),而并非評價結果決定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D項表述錯誤,與題干要求相符,當選。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單選題]20.下列關于高中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原則敘述錯誤的是()。A.以核心素養(yǎng)為測試宗旨B.以真實情境為測試載體C.以學業(yè)質量水平為合格標準D.以化學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正確答案:C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原則。高中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應遵循以下原則:①以核心素養(yǎng)為測試宗旨;②以真實情境為測試載體;③以實際問題為測試任務;④以化學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C項不屬于化學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原則,當選。A、B、D三項:均為干擾項,排除。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問答題]1.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智能手機因其微距攝影、攝像、投屏、顏色識別等功能為優(yōu)化化學實驗教學和創(chuàng)新化學實驗設計提供了新空間,已出現(xiàn)了許多利用智能手機開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研究成果。問題:(1)請舉例說明利用智能手機開展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優(yōu)勢。(6分)(2)簡述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智能手機等信息技術的注意事項。(6分)正確答案:詳見解析參考解析:(1)①化學實驗離不開觀察和記錄,但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往往轉瞬即逝,又或者緩慢得難以察覺,利用智能手機的攝影、攝像功能可能會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鐵釘生銹實驗可能需要幾天甚至更久的觀察,以文字形式記錄的實驗現(xiàn)象并不能讓我們在實驗結束時直觀地感受到鐵釘?shù)淖兓^程,而利用智能手機每天按時拍照記錄,最后將所有照片進行對比,即可解決此問題。②在實驗探究中,可利用智能手機的投屏功能對其中部分環(huán)節(jié)加以創(chuàng)新,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生針對探究的成果加以交流與討論時,可采用投屏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出自己在實驗中用拍照、攝影等方式記錄下的關鍵操作或特殊現(xiàn)象等,發(fā)揮證據(jù)在探究中的作用,同時便于其他學生理解。③對學生來說,智能手機應用在教學中屬于新鮮事物,對于智能手機在實驗教學中能起到的作用,學生也會非常好奇。因此,將智能手機合理應用于實驗教學中,讓其發(fā)揮一定的教學功能,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和課堂參與感。(2)①智能手機屬于教學中的新鮮事物,教師的使用技巧和經(jīng)驗等可能不足,需在課前調試好設備,如測試投屏到多媒體的視頻能否正常流暢播放、各設備能否互聯(lián)等問題,防止在教學中出現(xiàn)問題而導致時間的大量浪費。②教師應理性看待各種應用智能手機進行教學的方式,要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特點等各方面實際情況來決定每一節(jié)課是否要利用智能手機進行教學,不能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反而導致教學效果下降。③智能手機中具有各種誘惑,教師應提前為學生做好心理建設,明確智能手機在課堂上只是用于學習的工具,而不能用于消遣、娛樂等其他方面。[問答題]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有關問題。開展基于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課堂教學,對化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進一步增進化學學科理解。問題:(1)請說明“化學學科理解”的含義。(6分)(2)請以“原電池”為例,談談教師對“原電池”應有怎樣的化學學科理解。(7分)正確答案:詳見解析參考解析:(1)化學學科理解是指教師對化學學科知識及其思維方式和方法的一種本原性、結構化的認識,它不僅僅只是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還包括對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的理解。(2)①教師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學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的基本條件?!霸姵亍笔且环N可以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學生對原電池工作原理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能否進行“三向”和“兩極”的判斷,將直接影響學生能否解決實際問題。此外,“雙液電池”和“化學電源”裝置的復雜性往往會使這二者成為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從“氧化還原反應”的角度理解“原電池”。②對“原電池”的理解,離不開合理的思維方式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銅—鋅雙液原電池、鉛蓄電池、氫氧燃料電池等案例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分析解釋、推論預測、設計評價等學習活動,發(fā)展學生對原電池工作原理的認識,轉變偏差認識,促使學生認識到電極反應、電極材料、離子導體、電子導體是電化學體系的基本要素,建立對電化學過程的系統(tǒng)分析思路,提高學生對電化學本質的認識。[問答題]3.某化學教師在一次化學測驗中設計了下列試題,測驗后,通過調查了解了全班40位學生的解題過程,并進行了分類記錄?!驹囶}】將一定量氯氣通入50mL10.00mol·的氫氧化鈉濃溶液中,加熱適當時間后,溶液中只有NaCl、NaClO、NaClO?三種溶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與NaOH反應的氯氣物質的量為0.25molB.若反應中轉移的電子為nmol,則0.25C.溶液中n():n()可能為7:5D.溶液中n(NaCl):n(NaClO):n(NaClO?)可能為10:2:1【調查結果】試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本題的正確選項是什么?(3分)(2)請分析和診斷各選項正確或錯誤的原因。(8分)(3)針對第二類、第三類學生,教學中應分別加強哪些方面的指導?(4分)正確答案:詳見解析參考解析:(1)C。(2)A項:由題干信息可知NaOH共0.5mol,根據(jù)Na元素守恒可知,溶液的三種溶質NaCl、NaClO、中Na的物質的量也為0.5mol,又根據(jù)這三種物質的元素組成可知,Cl原子的物質的量也為0.5mol,再根據(jù)Cl元素守恒,可得與NaOH反應的的物質的量為0.25mol。A項錯誤。B項:氯氣和NaOH的反應有①,②。只發(fā)生反應①時轉移電子數(shù)最少,0.5molNaOH消耗0.25mol氯氣,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25mol;只發(fā)生反應②時轉移電子數(shù)最多,0.5molNaOH消耗0.25mol氯氣,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約為0.42mol;實際情況為兩個反應同時發(fā)生,則轉移的電子數(shù)目為0.25molC項:根據(jù)方程式中物質的系數(shù)可知:若只發(fā)生反應①,則為2∶1;若只發(fā)生反應②,則為6∶5;實際情況為兩個反應同時發(fā)生,則為7∶5是可能的。C項正確。D項:當溶液中n(NaCl)∶n(NaClO)∶n()為10∶2∶1時,得失電子的比值為10∶7,不滿足得失電子守恒。D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3)本題的答題情況為第二類和第三類學生占比較多,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不足。第二類學生能書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但具體題目的做法需要靠回憶,說明這類學生還不能將所學知識在實際情境中加以運用。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運用化學素材,向他們滲透化學思想?;瘜W思想有很多,解答此類型題目涉及的化學思想主要有平衡思想、守恒思想、量變與質變思想等。因學生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很難想到要運用的化學思想,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實例融入化學思想引導學生學會對應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做題,從而增強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第三類學生知道大致的方法,而且在時間充足條件下可以完成對題目的解答。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加強學生構建思維導圖、進行知識聯(lián)結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解題策略、歸納總結能力的指導,讓學生做題時能做到舉一反三。[問答題]4.閱讀案例,并回答問題。下面是某化學教師關于“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教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了配制100mL1.00mol·L1NaCl溶液需要的溶質。大家也統(tǒng)一了認識:應該是加水至100mL而不是加水100mL。那么溶液體積如何準確測定,是下面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大家想一想,可以選擇什么儀器?(問題①)學生:100mL燒杯。教師:好的,實驗室就有。選擇它的理由呢?學生:有刻度線,也可以溶解固體。教師:量筒也有刻度線,可以嗎?學生:(討論后)我們覺得量筒應該不行,量筒應該只能量取液體,不能在其中加水配制溶液吧,只有燒杯可以。教師:同學們的認識很正確。量筒被我們排除了。這個實驗對精度要求很高,那就意味著我們對實驗儀器的測量精準度要求也非常高。你們覺得燒杯是否滿足實驗的要求?(問題②)學生:滿足。燒杯壁上有刻度線,可以把水加到100mL刻度線。教師:不錯!燒杯壁上的確有刻度線。現(xiàn)在大家的桌上有膠頭滴管、100mL燒杯、盛有蒸餾水的洗瓶。假設溶質已放入燒杯中,請同學們精確配制100mL的水溶液。(前后4人一組開始實驗)教師:大家實驗之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1:我們組覺得可行,先加一部分水,接近100mL刻度線的時候,用膠頭滴管加到了刻度線。學生2:我們組跟他們差不多,但是,最后用膠頭滴管加水的時候,我覺得可以了,其他同學說再加一滴,好像也差不多。感覺多一滴少一滴,眼睛根本看不出液面高度有多大變化。這樣能算精確嗎?好像這樣不行呢?教師:大家討論一下這兩組的發(fā)現(xiàn),判斷一下誰更有道理。(問題③)學生3:我們同意第二組。我們也覺得燒杯直徑這么大,幾滴水的增減液面高度變化根本不明顯,應該換一個小口的儀器。教師:你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儀器?大家可以試著設計一下嗎?學生:細口,有刻度線。教師:你們的意思是儀器上有刻度線這一部分的直徑要小。那還得裝下一定體積的溶液,儀器下面部分應該是什么樣比較好?溶液配制結束還需要搖勻,是不是還得給它加點什么?大家再討論討論。學生4:儀器下面大一點更好,否則裝不了多少溶液。學生5:加個玻璃塞子吧,這樣就可以振蕩搖勻溶液了。教師:非常好,我總結一下,你們設計的這個儀器,大肚子長頸子戴帽子(邊講邊畫)。這就是我們今天實驗所需要的一個新的儀器,它的名字叫容量瓶。(展示容量瓶)……問題:(1)請結合案例內容,說明該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哪些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6分)(2)請分別對該案例中標注為①②③的三個問題的教學作用進行分析。(9分)(3)簡述該案例結尾處教師的總結有哪些優(yōu)點?(5分)正確答案:詳見解析參考解析:(1)該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①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該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尋找燒杯不能作為準確量取一定體積溶液的容器的證據(jù),使學生具有證據(jù)意識,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建立觀點、結論和證據(jù)之間的邏輯關系。②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該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問題和假設出發(fā),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能發(fā)現(xiàn)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從問題和假設出發(fā),依據(jù)探究目的,設計探究方案,運用化學實驗、調查等方法進行實驗探究。③科學態(tài)度與社會責任。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建立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2)問題①既回顧了舊知識,又通過舊知識引出了新問題,順利地導入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問題②在問題①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課堂教學的進行,由“量筒”到“燒杯”,引導學生體會不同度量儀器的不同之處,為下一步尋找更精確的儀器做好認知準備。問題③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意見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實驗事實進行分析論證,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推理能力,為學生自主尋找出合適的儀器奠定了基礎。(3)①該案例結尾處教師邊講邊畫,將學生頭腦中零散的畫面具象化,使學生對容量瓶的特點有了更直觀的感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②教師的總結是基于學生之前的表述,這樣的總結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轉變了學習的方式。③教師通過口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