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水中生活的動物●教學目標1.使學生知道水中生活的動物類群有哪些,并能總結出魚類的主要特征。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窠虒W重點1.觀察魚類的運動和運動方式。2.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3.能夠總結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探究“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實驗及該實驗的組織教學?!窠虒W方法談話式、啟發(fā)式、探索實驗式?!窠叹邷蕚?.教師準備:(1)魚的外部形態(tài)教學掛圖或各種魚外部形態(tài)的影像資料或圖片以及水生動物影像資料、投影片等。(2)學生分組實驗用的吸管、墨水、水氣球等。2.學生準備:(1)瓶裝家養(yǎng)觀賞魚或瓶裝市售小活鯽魚。(2)小氣球、飲料吸管、皮圈(或細繩)等?!裾n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用談話式教學法與學生共同簡要復習七年級知識,從而導入新課。具體活動如下:(師生活動)教師:同學們,在七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病毒與人類關系的知識。知道了病毒是一類……學生:非常微小的生物,它們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的外殼和殼內遺傳物質。學生:不少病毒還常常危害人、畜等,使人、畜得病……學生:還能使植物得病。教師:對了,在七年級我們還學過哪些生物學知識呢?接下去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接述,形式可視班級情況而定。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后寫出板書內容,引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講授新課](教師活動)自然界的動物,現(xiàn)在已知的大約有150多萬種,不可能一一去學。因此,教師組織學生以競賽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組員將自己知道的動物列寫在紙上,并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將它們分類,看誰得小組第一;然后,組內綜合全組人員的答案,看哪個小組得第一。用這種方式,使學生認識到“團結起來力量大”這樣一個道理,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這一做人原則。最后進行總結評比。(師生活動)此處教師應多加提問,適當滿足個別學生的虛榮心并給予一定的激勵評價,以激發(fā)學生自強、自信的性格品質。學生的答案可不拘泥于固定格式,講出理由,抓住:像魚、青蛙、蛇、牛等動物都和人一樣,身體背部有一條脊柱;蚯蚓、螞蟻、蝴蝶、毛毛蟲等都沒有脊柱。所以,按體內有無脊柱可分為兩大類: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可以;若是抓住“按動物生存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區(qū)分也可以,這樣,生物圈中的動物就可以分為三大類: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生活的動物和空中飛翔的動物。此時,教師還可抓住契機,及時給學生引導激發(fā):生物圈中的動物到底有多少種呢?看來分類的標準不同,分出的種類也不相同,使學生樹立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緊接著,引出下一個問題的學習內容。(教師活動)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各種淡水動物、海洋生動物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影像內容,最后將畫面集中到魚類,并給出某一種魚是常見類型,如鯉魚或鯽魚的特寫,由此引出以魚為代表的水中生活的動物。2.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本組所備活魚標本,同時教師巡視檢查學生教具的準備情況,給予評價,并適當進行調整以便使每個小組都能觀察要求觀察的現(xiàn)象,提倡學生要發(fā)揚互幫互學,友愛共進的高尚品質。(學生活動)分組觀察本組準備的活魚標本,完成投影片中的表格內容:(投影片)生活環(huán)境
運動器官及方式
呼吸器官及方式
體表覆蓋
(教師活動)教師:投影片上是老師設計的表格,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些太過簡單,請同學們在課下設計一個更漂亮、更全面、更合理的表格,看怎樣才能包容下你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全面反應你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作業(yè)布置)(師生活動)教師:剛才,大家觀察了魚的外形和行為,你能總結出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嗎?學生:能,魚類生活在水里。教師:人是用腳走路的,那么,魚是怎樣運動的呢?學生:用鰭游泳。教師:現(xiàn)在來看,我在干什么?(做呼吸狀)學生:呼吸。教師:那么魚——學生:用鰓呼吸。教師:對。關于魚的呼吸問題,下節(jié)課我們探討?,F(xiàn)在我們先來探究一下魚鰭是如何使魚發(fā)生游泳這種動作的?,F(xiàn)在,請大家把書翻到第4頁~第6頁,請閱讀。學生閱讀課本P4~P6;教師將制作好的投影片內容打出,將本節(jié)課推向高潮。[突破難點、走向高潮]教師以投影片上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始探究實驗。1.你選擇了何種方法探究?——捆扎魚鰭還是剪掉魚鰭?還是別的方法?2.你準備探究的問題是什么?——背鰭作用還是腹鰭作用?還是別的鰭的作用?3.你提出的問題是什么?針對你提出的問題和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你作出了何種假設?4.你的假設得到證實了嗎?學生開始進行探究實驗并討論,最后對實驗作出總結。(師生活動)教師:現(xiàn)在,我們來交流一下每個組實驗的情況,每組選派一名同學匯報。好,第一組,請說說你們組的情況吧?學生:我們組觀察的是尾鰭的作用,用的是捆扎魚鰭的方法,探究的結果是:尾鰭擺動,身體向前,用小木片固定尾鰭,尾鰭外面捆著木片,擺動有了障礙,所以,魚的運動也有了障礙,我們組的假設得到了證實。教師:你們組的實驗做得很好。再想想辦法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再減小尾鰭擺動的幅度或是干脆把尾鰭的擺動去掉,剪掉尾鰭還是有別的方法。好,現(xiàn)在,我們請第二組匯報,大家仔細聽。學生:我們組觀察的是胸鰭和腹鰭的作用。我們發(fā)現(xiàn)魚在拐彎時,向左拐左邊的胸鰭和腹鰭比右邊的運動快,剪掉左邊的腹鰭發(fā)現(xiàn)再向左拐時魚就不像胸鰭和腹鰭都有的時候了。不過,我們看到魚很痛,水也成了血水了。教師:噢!你們用剪掉魚鰭的方法,探究的問題倒是得到證實了,可是,你們看到魚很痛,感覺很殘忍,是嗎?所以,以后咱們再做實驗的時候,要注意想想辦法,看看怎樣才能做到既不傷害小動物,又能證實你所要探究的問題,要知道,生物界的任何一種生物跟人一樣,都是自然界的一分子,對于自然界來說,人和魚、植物都是平等的。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存權利,不能為了自己私利而隨便破壞其他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和傷害其他生物的生存。好,現(xiàn)在,第三組給大家匯報一下好嗎?……學生的匯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方法和結果,教師應及時予以點評,讓學生既有成功的喜悅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培養(yǎng)學生一種做人做事要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品質。[課堂小結,作業(yè)練習,結束新課]教師進行簡短的小結,小結時突出重難點,充分肯定學生的成功,但又要指出不足,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本課的教學目標,逐漸讓學生做事要先考慮周全,再去做的行為習慣。[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鯽魚的身體可分為A.頭胸部和腹部 B.頭、胸、腹C.頭、軀干、尾 D.頭胸部和軀干部答案:C2.魚游泳時能控制身體前進是靠A.胸鰭擺動 B.腹鰭擺動C.尾鰭擺動 D.背鰭擺動答案:C3.如果把魚的胸鰭和腹鰭都剪掉置于水中,發(fā)現(xiàn)魚將A.身體失去平衡,腹面常常上翻B.游泳慢且方向不變C.游動自如D.游速快,但易翻轉答案:A二、觀察思考1.小河、池塘等自然野生品種的魚,身體背面和腹面是否一致?這有什么作用?答案:不一致。背面顏色深,腹面顏色淺。這樣的體色有利于逃避來自上方和下方的敵害。2.魚的身體兩側有一排鱗片上有一小孔,這些小孔連起來構成一條側線,你注意到了嗎?側線有什么作用呢?答案:側線的作用是感知水流方向。3.魚的身體表面都有粘液,知道粘液的作用是什么嗎?答案:粘液粘滑,可以減小游泳時水對它的阻力。4.魚體內有個白長囊狀結構叫鰾,想想看,鰾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鰾內可充滿氣體,起到調節(jié)身體密度的作用。
●板書設計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種環(huán)境中的生物水中生活的動物一、動物的分類及分類依據1.按脊柱的有無2.按生活環(huán)境和運動方式分二、魚類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用鰓呼吸3.用鰭游泳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嘗試使用一些材料用具對魚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進行觀察和探究。2.使學生識別水中生活的動物,除魚類之外還有其他的動物。
●教學重點1.觀察和探究魚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2.概述魚類主要特征。3.能夠舉例說出水中生活的其他水生動物類群?!窠虒W難點運用已學知識,通過對“魚類呼吸器官及其作用”的觀察與探究,闡明魚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窠虒W方法談話式、實驗式、演示式、啟發(fā)式?!窠叹邷蕚?.教師準備:(1)吸管、墨水、剪刀。(2)有關水中生活的其他動物和水域環(huán)境內容的教學軟件或相關內容的影像資料。(3)市售活鯉魚(或鯽魚)、死的鯉魚各一尾。2.學生準備:瓶裝小活魚,每組一尾。
●教學過程[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教師用談話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對上節(jié)課內容進行復習回顧,明確點明動物分類的知識。如動物的分類依據,魚類生活環(huán)境及魚類適應的主要特點是上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教師應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借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參與的競爭意識。[承前啟后,推進新課]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觀察魚的呼吸器官,分發(fā)實現(xiàn)器具,檢查各小組教具準備情況并對各小組教具作適當調整,引導并鼓勵學生發(fā)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原則。例如,教師可做如下引導: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用實驗的方法探究了魚鰭是魚的運動器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探究一下,除了用鰭游泳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主要特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七頁,大家先來明確一下這節(jié)我們要探究的內容是什么?然后,分組討論實驗的問題是什么?然后,根據你的問題作出假設,最后看看能得出什么樣的結果?好,現(xiàn)在開始。學生開始觀察和實驗,討論實驗結果以便匯報交流。[匯報交流,突破難點]教師:現(xiàn)在,每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一下你們組的討論。按照從第1組到第12組的順序進行。第1組:我們發(fā)現(xiàn)魚的口和鰓蓋后緣都在不斷地一張一合,水從口中進去,又從鰓蓋后緣出來,……第2組:……我們發(fā)現(xiàn)鰓蓋下面就是紅色的鰓,如果魚是活的,那就是紅的;如果魚死了,鰓就不再是紅色的了……第3組:我們發(fā)現(xiàn)鯽魚的鰓是一片一片的,而且每一片鰓都是彎彎的,上面還有細細的、一絲一絲的結構,像梳子上的梳齒一樣?!恳唤M的回答都具有獨到的一面,教師應及時抓住每一組的閃光點和不足處給予激勵評價,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和認識自己的不足,培養(yǎng)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自己和別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自己完美的人生態(tài)度。每一組的回答可能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描述得非常形象逼真且準確,但對魚鰓究竟是怎樣呼吸的;也就是魚鰓的氣體交換的功能可能有大部分小組不能答出。對于答出的小組,給予充分的肯定,并且要向他探詢答案的來源,亦即知識的來源和借助的手段,以便使其他小組也學會他們學習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如果絕大多數(shù)同學不能答出答案,教師要適時給以點撥講解,引導學生設計方案進行課外探究,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不斷鉆研,追求科學的思想品質。教師可作如下引導及布置課外作業(yè):教師:大家已經知道,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____,呼出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______。學生:吸入氣體的成分主要是氧氣,呼出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教師:對。魚是生活在水中的,水里有溶解氧,那么,請大家考慮:(1)魚不停地用鰓進行呼吸,從口里進去的水和從鰓里流出的水,成分一樣嗎?為什么?你用什么辦法可以證明?(2)查閱資料或咨詢化學老師或用其他方法弄清從口進去的水的成分和從鰓里流出來的水的成分。從而證實水流經鰓時,鰓里進行了氣體交換。[拓展視野,情感升華](教師活動)教師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其他影像資料播放有關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海蜇、河蚌、海洋貝類以及鯨、白鰭豚等水生動物的內容。教師提問片中涉及到的水生動物,邊提問邊總結水中生活的其他動物,引導學生加以歸類,邊總結邊板書。接著,教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以及各種體態(tài)語言描述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碧波蕩漾的湖泊,涓涓流淌的小溪是多么美麗的水下世界,同時配以美麗的海底世界、九寨溝的清泉、黃果樹的瀑布群等風光秀麗的自然風光等錄像片斷。轉而用低調的語言、悲傷的表情,同時配以被人類的各種活動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的溪流湖泊、石油泄漏的海域、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動物等錄像片斷,激發(fā)學生對環(huán)境破壞的行為的憤概,引導學生討論所見聞,引發(fā)學生自覺愛護環(huán)境的激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界是各種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人類的某些行為已經嚴重危害著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使學生確立珍愛生命,關注環(huán)境的觀念,養(yǎng)成愛護環(huán)境、保護環(huán)境行為的習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周邊環(huán)境(主要指水域環(huán)境)受到污染和破壞進行討論,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展開對水域破壞的討論,激發(fā)學生們加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作業(yè)布置,結束新課]教師活動如下:剛才,我們在觀察和探究魚鰓的時候已經給大家布置了第一個作業(yè)——探究水流經鰓時水中的成分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今天的第二個作業(yè)是調查周邊環(huán)境中水域環(huán)境在近年來的變化情況。調查形式:以個人為單位;調查方法:走訪當?shù)啬觊L者;調查內容:破壞或沒被破壞的原因,可以上網查詢或查閱資料,最后寫出300字的小論文。[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魚在水中活動時,鰓蓋不停地張開和關閉,這是魚在A.吞咽食物 B.吞咽水C.呼吸 D.散熱答案:C2.魚的胸鰭和腹鰭都是偶鰭,它們的主要作用是A.劃水游泳 B.在水底爬行C.平衡身體 D.控制前進方向答案:C3.下列水生動物,既可制成工藝品觀賞,又有藥用價值的是A.鯉魚 B.鯨魚C.河蚌 D.珊瑚答案:D二、練練你的閱讀能力1.下列各種動物都叫“魚”,它們是魚嗎?(1)魷魚(2)章魚(3)鱟魚(4)衣魚(5)鯨魚(6)鱷魚(7)甲魚(8)娃娃魚(9)桃花魚答案:魷魚和章魚是軟體動物;鱟魚和衣魚是節(jié)肢動物;甲魚和鱷魚是爬行動物;鯨魚是哺乳動物;娃娃魚是兩棲動物;桃花魚是腔腸動物,所以,它們都是叫“魚”卻不是魚類動物。2.你知道哪些動物不叫魚卻屬魚類嗎?答案:生活中也有些動物外形看上去不像魚,名字也不叫魚的動物。如:海馬、河豚、泥鰍、黃鱔、電鰻。●板書設計(接上節(jié)課內容)二、魚類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里2.用鰭游泳——探究魚鰭的作用3.用鰓呼吸——觀察魚鰓的作用三、其他的水生動物1.海蜇、???、珊瑚——腔腸動物2.各種貝類、烏賊、章魚——軟體動物3.蝦、蟹等甲殼動物——節(jié)肢動物4.海豚、海豹、鯨——哺乳動物5.海龜、鱉等——爬行動物四、水域環(huán)境的保護●教學后記
陸地生活的動物●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識別水生環(huán)境與陸生環(huán)境的區(qū)別。2.通過比較能夠闡明各類陸生動物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3.使學生能夠列舉一些陸生動物類群、懂得一些簡單的分類學知識。
●教學重點1.使學生說出水生環(huán)境與陸生環(huán)境的區(qū)別。2.通過比較使學生能闡明各類陸生動物適應環(huán)境生存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窠虒W難點通過比較各類陸生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學生闡明陸生動物與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窠虒W方法演示法、歸納總結法、啟發(fā)式教學法、談話法?!窠叹邷蕚?.教師準備:(1)多種陸生動物生活片斷的光盤或影像資料或教學軟件。(2)不同類群代表動物的干制標本或凈制標本。2.學生準備:(1)家養(yǎng)寵物或陸生動物圖片。(2)瓶裝小活魚,每組一尾。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復習總結,實驗導入]教師用談話式和組織學生做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對水生環(huán)境進行總結,進而引出陸生環(huán)境與水生環(huán)境的區(qū)別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如下引課。教師:請各小組將本組準備小魚拿出來,放在課桌上,觀察魚的活動,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小魚不能“站立”了。學生:小魚不能吃東西了??谂c鰓不停地閉合。學生:小魚不能游泳了,可是能蹦!教師:大家觀察得非常仔細。如果長時間把魚放在外面,魚會怎樣呢?學生:不能呼吸死了。教師:對,這就是俗話說的“魚兒離不開水”的道理。那么,現(xiàn)在大家來思考,水給了魚兒什么?學生:水能讓魚兒“站”在水中。學生:魚在吞水呼吸的同時,也把食物吃進去了。學生:水里有魚需要的氧氣。……教師:很好!大家說得非常好!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投影片總結水生環(huán)境可供水生動物生存的原因。同時,要提醒學生學會運用生物學語言描述生物學現(xiàn)象,請大家對照投影片上的內容,看自己哪一點說得不好。投影內容如下:1.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動物食用的餌料。2.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氧,可供水生動物呼吸。3.水中晝夜溫差不大,對動物來說是一種溫和的環(huán)境。4.水對水生動物還有浮力,解決了動物支撐體重的問題。教師:與水生動物相比,陸生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又是怎樣的呢?現(xiàn)在,請大家看一段錄像內容。[觀看錄像,推進新課]教師播放有關多種陸生動物生活片斷的錄像內容或光盤。觀看錄像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學生只看“熱鬧”,不看“門道”。根據片中具體情節(jié),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列舉片中出現(xiàn)的動物,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積極參與意識;其次,讓學生描述片中出現(xiàn)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陸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與水生環(huán)境的區(qū)別,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師生可進行如下活動,以突出本課時重點。教師:現(xiàn)在,每組選一名代表,向全班交流一下討論結果,還是老規(guī)矩,按從第1組到第12組的順序。第1組:我們組的討論結果是陸生環(huán)境沒有水,所以,陸生環(huán)境干燥……第2組:陸生環(huán)境中的氧氣以氣態(tài)存在,而水生環(huán)境中的氧溶解在水中……第3組:……陸生環(huán)境缺少了水的浮力?!恳唤M的回答都不可能全面完善,但教師應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對不足之處,教師應給以啟發(fā),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探索思考、不斷鉆研的意志品質。之后,根據學生回答,與水生動物相比引出陸生動物適應陸生環(huán)境的特征。[組織討論,突破難點]教師:剛才,大家比較水、陸環(huán)境的差別,上節(jié)課我們對生活在水中的動物——魚適應于水中生活的動物的特點進行探究?,F(xiàn)在,請同學們思考:生活在水中的魚有鰓可吸入水中的溶解氧,解決了它的呼吸問題;水的浮力又解決了它的支撐體重的問題;水中還有足夠的餌料在它吞吐水的時候被攝入體內,等等;那么,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又怎么解決它的食物問題、呼吸問題、支撐體重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問題呢?學生:我知道,它有腿,能站。學生:它有嘴,能吃東西。學生:它有鼻子、氣管,還有肺,能呼吸。……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契機,給予激勵和評價,并對學生回答中的不準確語言給予糾正,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較為科學的語言描述生物學現(xiàn)象和生物學事件,以培養(yǎng)學生使用科學語言的行為習慣。例如:上述學生回答中的“它有嘴”這種說法,教師應及時告知:嘴是生活中的語言,生物上應該說口。學生的回答還很不系統(tǒng)。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經過學生的討論,是可以得出一個較為完善的答案的。這樣,使學生認識與人合作,團結互助有利于自身成長的人生態(tài)度。討論完畢,小組匯報交流。根據學生匯報交流情況,教師應課前備好的投影片內容適時、逐條打出,在充分肯定學生討論結果的基礎上,再給予更準確、更科學的語言對學生加以引導,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的投影片內容如下:陸生動物與陸地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1.陸地環(huán)境沒有了水中的溶解氧,氧氣以氣體狀態(tài)存在于空氣中,出現(xiàn)了用肺呼吸或用氣管呼吸。2.陸地環(huán)境沒有了水的浮力,出現(xiàn)了四肢發(fā)達的肌肉這是支撐體重和奔跑運動的結構。3.陸地環(huán)境沒有了水,變得干燥,出現(xiàn)了外骨骼、角質鱗片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4.陸地環(huán)境復雜、危險四伏,出現(xiàn)了非常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和靈敏的感覺器官以對外界刺激做出靈敏、迅速的反應。5.陸地環(huán)境沒有水的溫和,晝夜溫差很大,出現(xiàn)了恒溫動物。[鞏固重難點,順引新知識點]教師再次釋放有關多種陸生動物生活片斷的錄像內或光盤。不需教師插話,相信學生這次觀看錄像是會從重難點角度去感受畫面內容的。然后,教師從中選出陸生的無脊椎動物和陸生脊椎動物,讓學生觀察二者區(qū)別辨認陸生動物類群,使學生能舉例說出各類群的代表動物。教師還應從中選出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畫面,引發(fā)學生保護動物及動物棲息地的情感。[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下列屬于真正陸生脊椎動物的是A.大鯢 B.蚯蚓 C.蝗蟲 D.壁虎答案:D2.完全用肺呼吸的動物是A.蜥蜴和蟾蜍 B.壁虎和蜥蜴C.龜和大鯢 D.蛇和青蛙答案:B3.昆蟲的外骨骼的作用是A.支撐身體 B.適應陸地生活C.防止敵害捕殺 D.有利于飛行答案:B二、觀察與思考1.你發(fā)現(xiàn)了嗎?許多陸生動物都有與環(huán)境及其相似的體色。這對動物有什么好處?答案:適應陸地環(huán)境,起到了防御、保護的功能。2.摸摸貓、狗、兔等的身體,都有熱乎乎的感覺,這對它們適應陸地生活有什么好處?答案:這些動物都是恒溫動物,也都是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抵御晝夜溫差對它們造成的可能的傷害。
●板書設計陸地生活的動物一、水生環(huán)境與陸地環(huán)境的區(qū)別二、陸生動物與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1.體表被鱗、甲或體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保溫3.有發(fā)達的氣管和肺——吸入氣態(tài)氧4.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發(fā)達——對刺激反應靈敏5.有發(fā)達的肌肉和四肢——支撐體重、迅速奔跑陸地生活的動物(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蚯蚓的飼養(yǎng)與觀察,使學生能闡明蚯蚓適應陸生環(huán)境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特點。2.使學生能概述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重點1.闡明蚯蚓在呼吸、運動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2.環(huán)節(jié)動物的主要特征?!窠虒W難點蚯蚓在呼吸、運動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教學方法實驗法、談話式、啟發(fā)引導式、演示式?!窠叹邷蕚?.教師準備:(1)蚯蚓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的教學錄像或教學軟件;其他的環(huán)節(jié)動物的錄像資料或教學軟件。(2)放大鏡、棉花、清水。2.學生準備:(1)課前兩周(或更長時間)飼養(yǎng)并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2)玻璃板、糙紙,飼養(yǎng)裝置(取無色透明塑料筒或玻璃缸)。
●教學過程[檢查學生教具,直接導入新課教學]采用直接導入式。首先要求各小組拿出自備的教具以便于教師檢查或調整。檢查過程中,對于實驗裝置制作優(yōu)秀,有創(chuàng)新的小組要給予表揚,同時,教師還應將合理的實驗裝置在全班演示,以便于學生課下交流。教師分發(fā)實驗器材。然后采用談話式請各小組將飼養(yǎng)蚯蚓這段時間觀察到的現(xiàn)象、想到的或用其他方式查詢到的關于蚯蚓方面的知識與全班進行一下匯報交流。師生可做如下活動:教師:同學們已對蚯蚓進行了兩周左右的飼養(yǎng)和觀察?,F(xiàn)在,咱們還是用老辦法,從第1組到第12組,按順序向全班匯報交流飼養(yǎng)和觀察實驗情況。第1組:我們組觀察到蚯蚓的體色是暗紅色的,整個身體由一節(jié)一節(jié)的體節(jié)構成,在身體前端還有一個像指環(huán)一樣的結構……第2組:我們發(fā)現(xiàn)蚯蚓白天鉆在土壤里,晚上才出來覓食,它把大點的腐爛樹葉拖進洞中,但排出來糞便卻像土一樣……第3組:我們組還查閱了資料,知道了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第一,蚯蚓能鉆洞松土,肥沃土壤;第二,蚯蚓體內蛋白質含量高,能吃,是我們的食物;第三,蚯蚓還能處理有機廢料,是清潔工的好朋友;第四,蚯蚓還可以作養(yǎng)殖行業(yè)的飼料,是養(yǎng)殖工人的好朋友……第4組:我們組觀察到…………待小組匯報交流完畢,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觀察。觀察之前,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第14頁~第15頁的內容,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標。觀察完畢,全班交流觀察結果,教師及時給予評價點撥。例如,師生可做如下交流:第1組:我們發(fā)現(xiàn):用放大鏡觀察蚯蚓的腹面,腹面不像背面那樣光滑平整,那就是剛毛。教師:完全正確。那么剛毛對蚯蚓有什么作用呢?請你們思考一下。第2組:……我們發(fā)現(xiàn)蚯蚓的體表是濕的,因為干凈的地方不明顯,把它在有細細的沙土上就會沾滿細土。可是,為什么它的體表是濕的呢?為什么觀察的時候還要用濕棉花輕擦它的身體呢?我們搞不清楚。教師:你們提出的問題很好!說明你們確實動了腦筋,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愛動腦筋,愛提問題的學習習慣。就2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我也提個問題,大家想想看,如果把蚯蚓長時間地放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蚯蚓會怎樣呢?學生:會死掉。教師:為什么會死掉呢?學生:長時間……嗯,可能是餓了也可能是渴了?教師:餓了,渴了怎么就會死呢?學生:……教師:大家還記得“魚兒離不開水”這句話嗎?至此,教師已經等于把答案告訴了學生。相信學生可應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最終得出準確答案。[播放教學錄像,繼續(xù)深入分析]教師播放有關蚯蚓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的錄像資料或教學軟件,以起到充分肯定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而對蚯蚓適于陸地生活的特征做進一步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師生可做如下活動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剛才第2組的同學已經給咱們總結出來蚯蚓適于陸地生活的第1個特征,那就是:蚯蚓的體表有粘液,可以溶解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呼吸,所以,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借助體表進行呼吸(板書)。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蚯蚓的運動。學生:它是靠剛毛運動的。學生:不對!它運動的時候一收一縮,是靠肌肉收縮而發(fā)生蠕動的。學生經過觀察和爭論,基本可以得出較為準確的結論。根據學生得出的結論,教師要進一步引申,引導學生做更深一步的觀察,最后分析、歸納總結出科學準確的結論,以培養(yǎng)學生的鉆研知識,探究生物現(xiàn)象的刻苦鉆研精神。教師可以做如下引導:教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蚯蚓的蠕動有什么特征。學生:當蚯蚓身體變細的時候,身體就伸長;身體變粗時就縮短。學生:縮短以后,身體后部就移動了位置,結果發(fā)生了蠕動。教師:為什么身體能變細(或變粗)呢?學生:是因為肌肉收縮。教師:既是肌肉收縮,那么請大家看老師做一個屈肘或伸肘的動作。(教師做屈肘或伸肘動作)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變細嗎?至此,可能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答出環(huán)肌和縱肌交替收縮和舒張使蚯蚓發(fā)生了蠕動。此時,教師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表揚,并要求其給大家介紹自己的知識來源,以使其他學生向他學習。然后,教師用體態(tài)語言進行講解,如:可分別用左、右手代表環(huán)肌和縱肌,然后做交替收縮狀,適當點撥學生以使學生充分理解:環(huán)肌收縮時,縱肌舒張,身體變細變長;環(huán)肌舒張時,縱肌收縮,身體變粗變短這一知識要點。如果學生不能答出,教師也可就此課題要求學生查詢資料或上網查詢讓學生討論等,以培養(yǎng)學生拓展知識來源,學會課外搜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闡明剛毛和肌肉在運動中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全面地系統(tǒng)地看問題的思維習慣。[總結重點難點,繼續(xù)推進新課]教師:剛才,我們對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進行詳細的觀察和分析,現(xiàn)在,我們看看誰能準確地總結一下蚯蚓有哪些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與其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請你來說一下。學生:第一,蚯蚓的體表有粘液,可以溶解氣態(tài)氧進行呼吸。第二,蚯蚓沒有發(fā)達的四肢,但有剛毛和肌肉可以發(fā)生蠕動。教師:很好,該同學的總結完整嗎?誰還有別的意見嗎?請你來說一下。學生:我認為除了以上內容之外,還有蚯蚓的身體是分體節(jié)的。蚯蚓的身體分節(jié)與蚯蚓的運動有關,還可以增強它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教師:很好,大家都要向×××同學學習,學習他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好,對于蚯蚓我們就先探討到這里。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像資料。教師播放有關其他環(huán)節(jié)動物的錄像資料或教學軟件(注:實在沒有這些資料,教師可提前到小河采集水蛭,到沙灘捕捉沙蠶等),讓學生觀察。教師:這段內容放的是其他的環(huán)節(jié)動物,同學們能看出來它們有哪些共同之處嗎?教師組織學生就近議論后,請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學生: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學生:用口或吸盤捕食。學生:都有發(fā)達肌肉,能夠運動。上述答案可能學生較為容易地就能觀察并概述總結,可能環(huán)節(jié)動物的體表濕潤這一點不大容易說出,教師應就蚯蚓體表濕潤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從而使學生得出結論。[復習鞏固新知識,簡單小結結束]
[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蚯蚓的生活習性是A.晝夜穴居B.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C.白天爬出地面取食,夜晚穴居D.晝夜在地面上生活,覓取食物答案:B2.蚯蚓前進時,首先是A.身體后部剛毛釘入土里,環(huán)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向前伸長B.身體后部剛毛釘入土里,環(huán)肌舒張,縱肌收縮,身體向前伸長C.身體前部剛毛釘入土里,環(huán)肌收縮,縱肌舒張,身體向前縮短D.身體前部剛毛釘入土里,環(huán)肌舒張,縱肌收縮,身體向前縮短答案:A3.蚯蚓的呼吸靠()進行A.體表 B.口 C.腸壁 D.肺答案:A4.將剛挖出的蚯蚓放到干燥環(huán)境中,不久便死亡的原因是A.它穴居怕光 B.它神經系統(tǒng)受破壞C.無法呼吸導致死亡 D.被餓死了答案:C5.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是因為A.其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B.長期穴居使土壤增加了通氣量C.它本身營養(yǎng)價值很高D.它能吃腐爛的有機物答案:A二、觀察與思考1.有人趟水過河時,不慎被水蛭釘咬,若手用力往外拽則水蛭就會往里鉆;若用手掌用力拍或給它的身體上撒些鹽,過一會它就會自動脫落。這是為什么呢?答案: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集中在身體前端,主要由咽上神經節(jié)、咽下神經節(jié)和圍咽神經組成。用手往外拽對其前端刺激強,而環(huán)節(jié)動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靈敏,所以,越拽越往里鉆;用力拍打則會使水蛭前部對外刺激的反應由于受力過強而受麻痹,結果,水蛭從身體上脫落;給其身體撒鹽是為了增大體表粘液的濃度致使水蛭不能呼吸而脫落。2.大雨過后,會看到有蚯蚓鉆出地面,這是怎么回事?答案:大雨過后,洞中缺氧,蚯蚓鉆出地面是為了呼吸。
●板書設計陸地生活的動物——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一、蚯蚓是人類的好朋友二、蚯蚓適應陸地生活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特征1.體表有粘液,無專門呼吸器官——溶解空氣中的氧進行呼吸作用2.體表有剛毛——輔助運動3.有發(fā)達的肌肉——環(huán)肌、縱肌交替收縮發(fā)生運動4.生活習性——穴居、晝伏夜出,以枯枝敗葉為食三、環(huán)節(jié)動物門的主要特征1.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組成2.有口或吸盤用以捕食3.有剛毛或疣足,發(fā)達的肌肉用以運動。4.體表濕潤可以呼吸,無專門呼吸器官。陸地生活的動物(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兔的觀察,闡明兔在運動、呼吸等方面與其陸地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2.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重點1.觀察兔的形態(tài)結構,總結兔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2.總結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3.明確保護動物棲息環(huán)境的重要性,使學生具有“關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態(tài)度。●教學難點1.觀察兔的形態(tài)結構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2.觀察兔的形態(tài)結構并總結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的組織教學。3.能使學生概述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窠虒W方法談話式、分組實驗式、演示式、啟發(fā)式、歸納總結式●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1)家兔的解剖浸制標本或家兔內部構造的教學軟件。(2)多種哺乳動物生活習性等的教學軟件或錄像剪輯。(3)動物棲息環(huán)境、哺乳動物自然保護區(qū)的教學軟件或影像資料。2.學生準備:(1)家兔(每組1只),亦可用寵物貓、狗代替,但要注意安全。(2)體溫表1只。
●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分組觀察,導入新課]教師活動如下:首先要求學生給自己小組的小動物量體溫,測量體溫時間約需15分鐘,并提醒學生要注意在觀察小型哺乳動物要小心,別被動物咬傷、抓傷。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簡單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進而設問導入新課。如教師可做如下設問:兔有哪些特點與它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呢?哺乳動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通過觀察與分析,得出兔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難點。[分組討論、匯報交流,得出結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本組所備小型哺乳動物并匯報本組觀察及討論的情況,教師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并及時糾正學生匯報時的不妥之處和不妥說法,培養(yǎng)學生應該用科學的語言,準確的觀點來闡明兔與其陸生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養(yǎng)成對待每一個知識點的科學態(tài)度。教師:現(xiàn)在,首先請大家把體溫表取出,看一下你們組的動物的體溫,然后把體溫表放好,各小組要將本組的小動物看護好或放入籠中。咱們哪個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的觀察結論呢?好,第5組先說。第5組:我們看到兔子的體表被滿了毛;耳朵長、尾巴短;后腿長、前腿短;身體一直是溫乎乎的感覺。教師:噢!你們看到耳朵長、尾巴短,那倒真應了一句歇后語,大家說這是——?全體學生: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教師:對了,兔子的尾巴——長不了。那么,咱們再來問一下第5組,說說你們組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兔子的哪些行為特征或生理特征有關呢?第5組:我們發(fā)現(xiàn)兔子在注意聽的時候就會馬上把長耳朵直豎起來,聽覺很靈敏,我們還發(fā)現(xiàn)兔子總是蹦著走的,后腿又長又大,后腿上肌肉也很發(fā)達。教師:你們組發(fā)現(xiàn)了它的兩個很重要的特征。第一點:耳朵是用來聽聲音的,就是聽覺,聽覺包括在感覺里,好,我們這樣總結這一點:第一:感覺器官發(fā)達,對外刺激反映靈敏(板書);第二:兔子的后腿長、前腿短,前、后腿合起來,我們把它叫四肢;受到驚嚇會跑得很快。那我又要問了:兔子要是不跑,它的四肢又有什么作用呢?第5組:還有支撐身體的作用。教師:很好!第二點就是:有發(fā)達的四肢和肌肉。前肢短小,后肢強大,能支撐身體,適于跳躍運動。(板書)下面我們請第6組同學談談他們組的觀察情況。第6組:我們覺得它的體毛有保溫作用;再有就是它的口里有牙齒,蚯蚓的口里沒有牙齒。教師:很好,你們也找到了兔的特征。那么,兔適于其陸生環(huán)境的第三條特點就是: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第四條是口內有牙齒(板書),能用口攝取食物。哪個組還有別的結論呢?第2組來說說看。第2組:我們組的×××說他還見過母兔能下仔,母兔還能給小兔仔喂奶呢!教師:很好,這一點很重要。好多的哺乳動物比如:貓、牛、羊等是不是都能給它們的小仔喂奶呢?學生中間可能還會出現(xiàn)許多種說法與觀點,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但又要掌握好教學時間進行合適的組織教學。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汲取知識營養(yǎng),形成“實踐出真知”的價值觀。[觀察比較、討論分析、概述重點]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觀察并比較,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師可以如下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大家看第2組、第8組、第11組,他們這幾個準備的還有小狗、貓等,大家可以把兔和貓、狗進行一下比較,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之處呢?經過學生的比較觀察,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運用所學知識,概括總結出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學生在交流總結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全面兼顧,因材施教,及時評價與鼓勵,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參與意識。學生交流總結完畢,教師出示家兔的解剖浸制標本或家兔內部構造的教學軟件,用以鞏固和拓展相關知識,給學生一個較為全面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可結合七年級所學人體解剖的知識提醒學生復習回憶舊課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觀看錄像,鞏固復習,結束新課]教師播放關于動物棲息環(huán)境、哺乳動物自然保護區(qū)等方面的影像資料,以起到鞏固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作用。同時,用動物棲息環(huán)境的破壞與保護的影像內容激發(fā)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加上環(huán)境多種哺乳動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和對野生動物關愛的情感態(tài)度。播放完畢,鞏固練習并布置作業(yè),結束本課的全部教學內容。
[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哺乳動物門齒的功能是A.撕裂 B.咀嚼 C.切斷 D.磨碎答案:C2.兔、牛、羊是食草動物,請選擇與它們食草習性相適應的特點①門齒像鑿子②犬齒銳利③臼齒寬闊④消化道長⑤消化道短⑥盲腸發(fā)達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答案:C3.鯨是哺乳動物的最重要特征是A.用肺呼吸 B.心臟四腔C.體溫恒定 D.胎生哺乳答案:D4.哺乳動物體表一般具有發(fā)達的皮毛,其主要作用是A.保護 B.偽裝 C.防御 D.保溫答案:D5.食肉動物牙齒的特征是A.門齒發(fā)達 B.犬齒發(fā)達C.臼齒發(fā)達 D.犬齒退化答案:B6.兔、牛、羊等食草動物消化管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消化管較短 B.盲腸發(fā)達C.消化腺發(fā)達 D.小腸較短答案:B二、觀察與思考1.鯨的外形很像魚,并且生活在水中。你知道有哪些特征能說明它是哺乳動物呢?答案:鯨的外形像魚是因為鯨在水中生活適應了水生環(huán)境的緣故。但它的心臟分為四腔;用肺呼吸;體腔內有膈;胎生;哺乳,所有這些特征都說明鯨是哺乳動物。2.人說蝙蝠是“瞎子”,它常在傍晚和夜間活動。而且它的視力確實很弱,那它怎樣感覺外界環(huán)境和捕食獵物呢?答案:蝙蝠的視力很弱,但它對外界刺激還是能做出極其靈敏的反應。蝙蝠在飛行時,靠喉部發(fā)出超聲波后。超聲波碰到周圍的物體發(fā)生反射,被蝙蝠用雙耳接收。再經過腦的分析,便能分辨出反射超聲波的物體的方位、大小,是食物還是障礙物,這種方式叫回聲定位。
●板書設計陸地生活的動物——兔一、兔適于陸地生活的特征1.感覺器官發(fā)達,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2.四肢和肌肉發(fā)達,能快速運動和支撐體重。3.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4.口內有齒,齒有分化、適于攝食。5.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溫恒定。6.胎生哺乳。二、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1.體表被毛2.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3.有發(fā)達的四肢和肌肉4.用口捕食,口內有齒,齒有分化5.神經系統(tǒng)、感覺器官發(fā)達三、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愛護哺乳動物及其棲息地●教學后記
空中飛行的動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鳥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行為的觀察與探究,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特點。2.通過對各種鳥的觀察與比較,使學生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窠虒W重點1.探究和觀察“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使學生能闡明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2.通過對各種鳥類的觀察與比較,使學生能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1.探究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特點這一實驗過程及組織教學。2.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
●教學方法談話式、演示式、探索實驗式、啟發(fā)式
●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1)鳥類干制標本。(2)鳥類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行為特征等內容的錄像資料或教學軟件。2.學生準備:(1)搜集鳥類的羽毛、骨骼。(2)小型家養(yǎng)禽類(如鴿、鸚鵡等)。(3)體溫計,每組一只。
●教學過程[組織教學,觀看錄像,導入新課]教師采用直接導入式,具體活動如下:首先要求給自己小組所備鳥測量體溫。測量位置:翼下,相當于人類的的腋下,測量時間大約需要15分鐘。然后,教師由上節(jié)內容開始做一簡要過渡,導入新課。如教師可如下導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兔與哺乳動物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一下鳥類又有哪些特點與它的飛翔生活相適應呢?我們常??粗炜盏男▲B發(fā)出感嘆,要是我有一雙翅膀那該有多好!我們人為什么就飛不起來呢?好,下面我們觀看一段錄像資料。教師播放關于鳥類飛翔、覓食、玩耍等行為的錄像資料或光盤,并組織學生觀看。[分組實驗,探討原因,交流結論]首先教師檢查各組所備教具,并適當調整引導學生發(fā)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學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高尚品格。其次,教師出示鳥的干制標本并要求學生結合剛才錄像的內容總結鳥類適于飛行的外部形態(tài)。也可以讓學生直接觀察本組所備的鳥,用以總結鳥類適于飛行的外形特征。觀察完畢要求學生取出所備的各類鳥的羽毛和骨骼觀察羽毛的形態(tài)、骨骼的形狀,并分類。結果,可能學生分類標準各不相同,但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做法,但要要求學生講清分類的標準,并幫助學生分析他們的分類標準的合理性,最終給出學生一個準確統(tǒng)一的答案——羽毛可以扇動空氣,骨骼中空可以減輕身體密度,適于飛翔;身體流線形也適于飛翔。僅僅是這些特點鳥兒就能飛了嗎?顯然不是。因此,教師應適時引出“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實驗。探究實驗進行時,首先要求學生詳閱教材21頁至23頁探究實驗的內容,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明確本實驗的目的。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本組的實驗實施計劃并討論該計劃的合理性,再開始探究實驗。探究實驗進行時,可以隨時列表記錄探究和觀察的結果。結合該實驗,教師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內容,用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投影內容如下:1.你們組準備探究的問題是什么?2.結合你們的問題作出了怎樣的假設?3.你們準備怎么做你們的實驗?4.你們的問題得到證實了嗎?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和少數(shù)的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激勵,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以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出簡明扼要的板書。由于學生的探究絕大多數(shù)限于教材給出的內容;而鳥類適于飛翔的特點除書上提到的體形、翼、龍骨突和胸肌、糞便隨時排出體外不貯存、食量大、心臟及心搏次數(shù)、氣囊等結構適于飛行生活外,還有生殖系統(tǒng)、排泄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神經系統(tǒng)等都有適于飛翔的特征。因此,教師在此處應注意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查找有關鳥類適于飛翔的特點的全部特征并引入激勵競爭機制——看誰找出來的最多、最完善、最具說服力,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上進,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和人生態(tài)度。[總結概述,高潮疊起,突出重點]教師:上面咱們對于鳥類適于飛行的特征進行了探究,下面咱們共同把鳥類的主要特征總結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兩個詞。學生:我覺得鳥類的體表都被覆羽毛,都有翼,還有硬硬的嘴巴。教師:很好,這些特點都是鳥類具有的。但要注意:一定要用生物學語言描述。比如鳥類的嘴巴叫喙,生物學上常用“角質的喙”描述鳥類的嘴巴。學生:我認為鳥類都有翅膀,都能飛也是它們的主要特征。學生:老師:不對。鴕鳥有翅膀它不能飛,只能走。教師:噢!兩位同學誰說得對呢?誰知道,請站起來講講。學生:老師,我在動物世界里看到的,是××說得對,鴕鳥因適應非洲那種環(huán)境,雖然長著兩只翅膀,但是已經極度退化,而兩條腿也就是后肢因適應迅速奔跑而變得非常發(fā)達。教師:他說的完全正確,看來“動物世界”也是大家學習動物知識的一個渠道喲!大家應該向他學習。所以,我們應該說:鳥類的前肢特化成翼,絕大部分鳥類具有迅速飛翔能力。學生:老師,剛才我比較了我們這幾個組的鳥:我們組是畫眉,4組是鴿子,3組是家雞,5組是鸚鵡。它們都是鳥,但發(fā)現(xiàn)這四種鳥的體溫不怎么一樣,它們的體溫都比人類的高,都在40℃左右。所以,鳥類都有高而恒定的體溫也是它們的主要特征。教師:對于鳥類的主要特征我們大家總結了四點。細說還有許多種,下課后希望大家想辦法找資料、上網、觀察,再對鳥類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好,下面我們來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容。[課堂小結,鞏固練習,結束新課]
[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我國山西省的龐泉溝自然保護區(qū)主要保護的珍稀鳥類是A.丹頂鶴 B.褐馬雞C.朱鹮 D.鴕鳥答案:B2.家鴿最發(fā)達的肌肉是A.翼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的肌肉D.頸部的肌肉答案:B3.下面四種關于鳥的特征的說法,哪種與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無關A.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和尾B.全身披有羽毛(除喙和足外)C.軀干呈紡錘形D.前肢變成翼,生有幾排大型的正羽答案:A4.鳥類扇動翅膀的動力來自A.背部肌肉 B.兩翼肌肉C.腹肌 D.胸肌答案:D5.呼吸系統(tǒng)最為發(fā)達的動物是A.哺乳類 B.鳥類C.魚類 D.兩棲類答案:B二、觀察與思考1.人們常用“小肚雞腸”來形容那些心胸狹窄氣量小的人。事實上,鳥類的直腸都很短,這對鳥類的生活有什么意義?答案:直腸指的大腸最后端連通到泄殖腔孔的一段,食物消化吸收后,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殘渣,在直腸處形成了糞便,直腸收縮后將糞便排出了體外。鳥類的直腸很短,糞便形成后可隨時排出體外,這樣可減輕體重,有利于飛行。2.家鴿或麻雀總是不停地找食吃,它們吃進去那么多東西,難道不會增加體重,影響它們的飛行嗎?答案:不會。鳥類似乎總在不停地找食吃,是因為鳥類飛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它們的食量都很大。由于鳥類的消化系統(tǒng)結構完善,消化功能強,食物能在較短的時間就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形成糞便,經由直腸隨時排出體外,因此不會因取食而增加體重。
●板書設計空中飛行的動物一、鳥適于飛行的特點1.體形為流線型——可減小飛行阻力2.體表被覆羽毛——保溫和飛行3.前肢變成翼——扇形適于扇動空氣4.胸肌、龍骨突發(fā)達——適于完成飛行動作5.體溫高而恒定——釋放大量能量適于飛翔6.骨骼中空——可減輕身體比重二、鳥類的主要特征1.都有角質喙2.體表被覆羽毛3.前肢特化為翼4.體溫高而恒定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對昆蟲翅和鳥類翅的比較,使學生能說出鳥翅與昆蟲翅的異同。2.通過對蝗蟲等節(jié)肢動物的觀察,使學生能總結概述昆蟲和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3.通過對兩棲動物青蛙的體驗,使學生能總結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重點1.觀察蝗蟲的外部形態(tài),概述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小結本章內容。
●教學難點1.比較昆蟲與鳥類的翅有何異同。2.對本章內容的小結及引出兩棲動物主要特征。
●教學方法談話式、演示式、觀察式、啟發(fā)式、舉例法●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1)蝗蟲生活史的浸制標本。(2)蜜蜂、螞蟻等昆蟲的教學軟件或影像資料。(3)其他節(jié)肢動物的圖片或標本。2.學生準備:(1)捕捉各種昆蟲和其他的節(jié)肢動物。(2)大頭釘、厚的吹塑紙
●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導入新課]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學習制作節(jié)肢動物的干制標本的簡易方法,使學生能模仿教師的做法,嘗試干制標本制作的簡易操作。然后組織學生觀察和比較昆蟲翅和鳥翅。教師可以如下組織教學活動:請同學們把自己捕捉的小蟲子和大頭釘、吹塑紙拿出來,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做,昆蟲干制標本的簡易做法:捕捉到的昆蟲可用毒瓶毒殺,如果沒有條件可采用餓死或悶死的辦法,然后用大頭釘進行針插,插的時候要注意不同的昆蟲針插部位不同。例如:蛾蝶類要從中胸中央垂直插入;天牛、瓢蟲應插在右翅上稍偏中線處;蝗蟲、蟋蟀要插在前翅基部上方的右側;蜂、蟻類要插在中胸中央偏右一些。做好了嗎?請大家舉起來,互相看看,誰插得最好?,F(xiàn)在我們開始觀察并比較昆蟲的翅與鳥翅有什么異同。教師在進行上述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應借用實物投影儀演示不同種類昆蟲針插部位或用投影片演示針插部位,針插部位如下圖所示。
然后,教師巡視學生的觀察實驗,巡視同時應注意指點學生標本制作的優(yōu)缺點,巡視完畢,組織學生匯報交流昆蟲飛行的動物在翅的結構上有何異同并板書。比較完畢,順帶引出下一個內容。此處教師應特別注意,標本制作不是主要目的,展開昆蟲的翅才是主要目的。若實在不好掌握,干脆在課前準備昆蟲翅的畫片或影像資料,以便于直接導課,要明確制作不是本課目的,觀察昆蟲翅并與鳥類翅進行比較才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繼續(xù)觀察,引向深入]教師:剛才,大家看到鳥類的翅與昆蟲的翅展開以后都是扇形;相對自身講,它們的翅都有輕薄、表面積大的特點;并且都有肌肉牽引;不同的是:鳥類的翅由羽毛組成,而昆蟲的翅是透明的薄膜狀。誰知道昆蟲翅的表面發(fā)亮的、硬硬的物質是什么呢?此時,有少數(shù)同學可以說出是外骨骼??赡艽蟛糠滞瑢W對外骨骼并不了解,教師此時應及時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查找外骨骼方面的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碰到問題就查清楚,問明白的鉆研精神和學習習慣。之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蝗蟲適于陸地環(huán)境和飛行生活的特征和總結昆蟲的共同特征。相信學生在第二節(jié)內容的基礎上能夠比較容易地概述蝗蟲適于陸地環(huán)境和飛行生活的特征。但對于昆蟲這個內容,可能有的學生對于哪些動物屬于昆蟲還不大好界定,因此教師應該使用多媒體調出多種昆蟲的圖片,如:蠅、蚊、蛾、蝶、螵蟲、螞蟻、蜻蜓、蝗蟲、天牛、蟬等動物,讓學生進行比較觀察。然后教師用提問式方法,對學生進行提問,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積極參與,別怕說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意識。師生可能發(fā)生如下方式的回答:學生:我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都有觸角、足、翅這些結構,而且大部分的足和觸角都是分節(jié)的。教師:很好,再細看看,它們還有哪些共同特征?學生:我覺得它們都有口器。教師:沒錯,還有嗎?好,你請坐,××你說。學生:我認為它們的身體都可以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就是長著口器、觸角、眼這些器官的頭部;第二部分就是長著足和翅的胸部;第三部分就是分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腹部。教師:很好!××同學說得非常好。還有別忘了昆蟲體表還有一層防止水分蒸發(fā)的外骨骼。之后,教師板書昆蟲的主要特征。緊接著,教師繼續(xù)用多媒體出示馬陸、蜈蚣、蝦、蟹、蜘蛛、蝎子等圖片用以和上面的昆蟲進行比較,看看它們與昆蟲有什么異同點。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使學生概述總結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對此,教師仍然可采用提問的方法。比如,教師如下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剛才,大家觀察總結了昆蟲的主要特征。第一,昆蟲體表都有外骨骼;第二,昆蟲的身體都可以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第三,翅和足都生在胸部。那么,現(xiàn)在我們再借用剛才的方法來看看下面這些動物和剛才看到的昆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我看見它們都差不多。教師:是嗎?那么,你看它們的足著生的位置和昆蟲足著生位置一樣嗎?它們也像昆蟲一樣長翅膀了嗎?學生:噢,老師,我明白了。它們的足不是長在胸部,而是長滿了全身,它們沒有翅膀,身體都是由一節(jié)一節(jié)的體節(jié)構成的。對嗎?老師?教師:身體由體節(jié)構成這對了,可是足不是長滿全身,你坐下再仔細看看蝎子和蜘蛛。誰還能再說說?×××,你說說你的觀點好嗎?……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學生可能會有多種說法或答案,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把學生引進正確答案的“陷阱”。最終使學生能概述總結出節(jié)肢動物的共同特征。至此,本節(jié)課的前兩個知識目標已經完成,第三個知識目標是總結概述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如何引出兩棲動物這個知識點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因為本節(jié)題目是“空中飛行的動物”,一下子就轉到兩棲動物學生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在此處教師應稍作總結,借以過渡到兩棲動物的內容上來?;蛘哂蓪W生熟知的昆蟲習性或飛行的鳥類還必須落在地面棲息,讓學生明白“許多動物是可以跨越多種環(huán)境生存的”這一道理。從而使學生確立自己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的人生態(tài)度,也使教師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知識目標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作如下過渡以突破難點。教師:現(xiàn)在,我來提個問題,誰知道蚊子把卵產在哪里。學生:蚊子把卵產在水里,幼蟲也在水中生活,變成蚊子后才會成為飛行的動物。若教師這一設問,學生不能答出,教師應繼續(xù)設問,直到學生解答出為止。然后,讓學生再舉類似的例子,讓學生充分理解生物跨越多種環(huán)境生存這一觀點。教師:……大家知道青蛙生活在哪兒呢?學生:水里。學生:不對,生活在水邊。學生:不對,蝌蚪生活在水邊,而青蛙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受到驚嚇才會跳進水里。……教師:好,現(xiàn)在請大家翻開課本第25頁,準確地對青蛙這種動物描述。然后,總結兩棲動物有哪些主要的特征,誰還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屬于兩棲動物嗎?[鞏固訓練,結束新課]本課時內容頭緒較多,所以,鞏固訓練題型設計要緊扣教材主要知識點。
[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蝗蟲的結構中有嗅覺和觸覺作用的是A.舌 B.咀嚼式口器C.觸角 D.觸須答案:C2.蝗蟲和蝦的呼吸器官分別是A.肺 B.鰓C.體表 D.氣管答案:DB3.蝌蚪和成蛙的呼吸器官分別是A.鰓 B.肺C.體表 D.皮膚答案:AB4.昆蟲的外骨骼的重要作用是A.支撐身體,可使身體長得很大B.適應陸地環(huán)境生活C.有利于飛行生活D.可以防止天敵捕殺,具有防御作用答案:B5.下列各組動物中,都屬于兩棲綱的是A.鱷魚、海龜 B.河蟹、河蚌C.大鯢、蠑螈 D.河馬、水牛答案:C6.冬眠時,青蛙的呼吸將A.完全停止 B.正常進行C.完全依賴皮膚呼吸 D.完全依賴肺呼吸答案:D
二、觀察與思考1.某同學為了驗證蝗蟲的呼吸器官所處的位置,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B圖中的蝗蟲死了。你能幫他解釋原因嗎?
答案:因為蝗蟲的腹部有氣門,氣門是蝗蟲進行呼吸時氣體進出的門戶,把腹部浸入水中,蝗蟲無法呼吸,因窒息而死。2.某同學在小河邊捉到一只青蛙,準備精心飼養(yǎng),觀察青蛙的活動,于是把它放在魚缸中??墒堑诙烨嗤芫退懒耍]有受到人為傷害,魚缸中的水也很干凈),這是為什么?怎樣改進?答案:因為青蛙主要靠肺呼吸,把青蛙放在魚缸中,身體完全浸沒于水中,就會因無法呼吸而缺氧窒息死亡。若想保證青蛙成活,除了給它喂養(yǎng)蚊子、玉米螟等害蟲外,還應在魚缸中放置一塊露出水面的石頭以便青蛙登陸。
●板書設計空中飛行的動物——昆蟲翅的觀察與思考一、昆蟲適于飛行的特點:1.翅:扇形、輕、薄、表面積寬大——有利于扇動空氣2.肌肉:發(fā)達有力——收縮和舒張能牽引翅完成扇動的動作,產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動力。二、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1.身體由許多體節(jié)構成;2.體表有外骨骼;3.足和觸角都分節(jié)。三、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2.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兼用皮膚輔助呼吸?!窠虒W后記
動物的運動●教學目標1.通過對運動系統(tǒng)組成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認同動物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2.通過學習運動這一功能,使學生能闡明運動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3.通過各種動物的運動與觀察,使學生能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窠虒W重點1.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結構,認同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2.使學生闡明運動系統(tǒng)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3.使學生能夠舉例說明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動物的運動中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并能闡明運動與其他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談話式、演示式、舉例式、啟發(fā)式?!窠叹邷蕚?.教師準備:(1)家兔骨骼標本;人體骨骼模型;人體骨骼肌與骨、關節(jié)關系的模型;蛙神經——腓腸肌標本。(2)動物覓食、避敵等各種動作與勞動機器等的影像資料或畫片。(3)解剖器官。2.學生準備:(1)豬、羊等的前肘關節(jié)(最好帶些骨骼肌)(2)硬紙板、松緊帶、圖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觀看錄像、直接導課]教師首先播放有關獵豹、獅子等捕食斑馬、羚羊、仙鶴起舞、鳥兒高飛、魚翔淺底、運動員的競技表演等內容的錄像資料,最后將畫面指向運動員凸起的肌肉和獵豹奔跑時強勁收縮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師出示人體運動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標本,用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示屈肘的動作,讓學生注意觀看胳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如下導課:教師:……大家注意觀察老師的胳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學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來了。學生:發(fā)生了一種動作。教師:是的。但這種動作是怎么發(fā)生的呢?再請大家來看看這個模型(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我現(xiàn)在用手牽引著它的手骨,結果,大家看,它怎么了。學生:胳膊繞著肩關節(jié)(或肘關節(jié))發(fā)生了運動。教師: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確。那么,我要不牽引它呢?能動嗎?教師的這幾個設問答案是很明顯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設問的目的,設問的目的是要引出“運動的結構”。最終使學生認識:運動是由運動系統(tǒng)來完成的;運動系統(tǒng)是由關節(jié)、骨和骨骼肌組成的。其中,關節(jié)是運動的支點;骨是運動的杠桿;骨骼肌是運動的動力。為了強化這一認識,教師可用勞動工地上的大吊車、挖掘機等畫片或影像資料,與人的運動的畫片或影像資料在多媒體上播放,讓學生充分理解:關節(jié)是運動中的支點、骨是運動中的杠桿、骨骼肌是運動中的動力。最后,讓學生結合課本29頁的討論問題進行討論,根據討論結果和以上知識讓學生用自備的硬紙板、松緊帶、圖釘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簡易模型。從而鞏固了以上所學知識,也使學生在認識運動的結構的基礎上,嘗試模擬制作實驗的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善于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模型展示,體態(tài)語言,引申新課內容]首先,教師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裝在實驗儀器上,讓學生注意觀察針刺激肌肉時,指針是否發(fā)生變化,為什么發(fā)生了變化,停止刺激,指針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引,因為骨骼肌具有一個收縮的特性。然后,結合學生觀察自備豬、羊的關節(jié)(帶些肌肉能示關節(jié)組成),進一步理解關節(jié)的組成并觀察骨骼肌的組成。通過觀察使學生認識: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兩部分組成,肌腱可繞過關節(jié)分別連在不同的骨上。從而認識:當骨骼肌受刺激收縮時,就牽引著附著的骨發(fā)生運動。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跟著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動作。這樣做的時候,教師首先要組織好課堂紀律。這樣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躍課堂氣氛;二、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時身體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發(fā)生了運動;三、讓學生充分理解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觀點,從而引出運動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親身體驗,發(fā)生聯(lián)想,提高認識]接著上面的活動,教師接著讓學生做一個屈肘動作,維持一段時間,學生會給出一個結果:老師,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脹;支撐不住了;累了。此時教師恰好抓住酸、累這一感覺引出神經系統(tǒng)與運動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進而引出運動系統(tǒng)與其他各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例如:教師可以如下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學生:我感覺到的。教師:哦,是感覺到的。那你知道感覺由哪個系統(tǒng)完成?假如我們今天一上午都是體育課,那你還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學生可能會答出:餓了、出汗、臉紅、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勞等等。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系統(tǒng)的功能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教師:餓了,你要干什么?學生:吃飯。教師:與哪個系統(tǒng)有關?這個系統(tǒng)出現(xiàn)什么生理變化?學生:消化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將會……如此,引導學生聯(lián)系各大系統(tǒng),讓學生能夠闡明各類動物的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外,還需要消化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的參與配合。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并使學生確立全面綜合,辯證統(tǒng)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態(tài)度。[觀看錄像,小結訓練,結束新課]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正在獵食的獅、豹等動物的奔跑畫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馬、瞪羚的畫面和其他動物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過程的畫面,引導學生認識并總結運動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然后,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課時內容,突出重、難點,強化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認識。[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運動的骨骼肌在運動中起A.杠桿作用 B.動力作用C.支持作用 D.支點作用答案:B2.關節(jié)在運動中起A.連結作用 B.杠桿作用C.支點作用 D.支持作用答案:C3.骨在動物的運動中起 A.支點作用 B.協(xié)調作用C.動力作用 D.杠桿作用答案:D4.把骨骼肌連在骨上的結構是A.關節(jié) B.韌帶C.肌腱 D.關節(jié)囊答案:C5.屈肘動作的完成是由于A.肱二頭肌收縮B.肱三頭肌舒張C.肱二頭肌收縮的同時肱三頭肌舒張D.肱二頭肌等屈肌肌群收縮,同時肱三頭肌等伸肌肌群舒張答案:D二、觀察與思考1.某人因腦部外傷,結果出現(xiàn)了下肢癱瘓,下肢并沒有受任何損傷。這是怎么回事?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縮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須接受由神經傳來的興奮,才能收縮,進而牽引所附著的骨圍繞關節(jié)運動。某人腦部外傷,可能是傷害了運動中樞,致使興奮不能傳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縮。若長期不運動則肌纖維萎縮、癱瘓。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tài)是收縮還是舒張?答案: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交替收縮和舒張,可引起肘關節(jié)的屈伸。當人直臂提水時,處于單純伸肘狀態(tài),但同時,還需用力才能將重物提起,所以,這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必須同時收縮才能完成直臂提水這一動作。●板書設計第二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第一節(jié)動物的運動一、運動的結構及功能:
二、運動系統(tǒng)與其他系統(tǒng)的關系1.呼吸系統(tǒng)——消耗氧,產生二氧化碳,呼吸頻率加快2.消化系統(tǒng)——消耗有機物,加快吸收,產生饑餓感3.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耗氧與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與廢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4.皮膚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張,體內熱量隨汗液分泌而釋放,出現(xiàn)臉紅、出汗等現(xiàn)象5.神經系統(tǒng)——代謝速度的加快,產生肌肉酸困、疲勞、饑餓、熱、競爭等復雜的感覺和運動三、運動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后記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區(qū)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窠虒W重點1.區(qū)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使學生對一些動物行為判別。2.使學生能夠闡明動物的行為對于動物生存的意義。
●教學難點1.使學生能區(qū)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2.使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遺傳性。
●教學方法談話式、演示式、啟發(fā)式、舉例法
●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1)各種動物行為的影像資料。(2)具有擬態(tài)、警戒色等行為特征的動物(如尺蠖、毒蛾)或圖片。2.學生準備:鼠婦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播放錄像,導入新課]教師采用談話式教學法,邊放錄像邊和學生對話,借此組織教學。組織教學時,教師應注意選擇典型的動物行為引導學生注意觀看。教師選擇的行為應該有以下內容:奔跑、游泳、飛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擊、防御等行為,特別注意提示學生:動物豎起耳朵、注目凝視、改變體色、靜止不動等都是動物的行為。加入擬態(tài)、警戒色等動物行為加深學生理解。對于動物的奔跑、取食、攻擊、逃跑等行為學生很容易理解,但對于動物豎起耳朵靜聽注目凝視以及靜止不動這些都是行為,可能有的同學不能很好理解,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啟發(fā)學生理解動物的行為。例如可要求學生觀察鼠婦的假死行為。錄像觀看完畢,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剛才播放的錄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使學生能區(qū)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兩點去區(qū)分:一是行為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二是動物的某種行為是否生來就有的行為。此處是一個難點。教師可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導,比如用眾所周知的狼孩事例。例如教師可以如下述突破難點:教師:狼孩畢竟還是人,他能直立嗎?學生:能。教師:狼孩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學生:他畢竟還是人,是由人生的。教師:很好。這說明他的這種直立行為是由人的遺傳因素決定的。那么,我再問大家,這個狼孩平常習慣于直立呢,還是習慣四肢著地爬行呢?學生:肯定是四肢著地爬行的時候多。教師:那么,他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著地爬行呢?至此,很簡單的問題或許因為某種原因,而不能答出。若不能答出或有其他答案,教師應善于及時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引導,直至找出準確答案。最終讓學生明白這么一個道理:狼孩之所以能身體直立是因為他的遺傳物質決定著他的行為特征;狼孩之所以四肢著地爬行是因為他的后天生活的環(huán)境——狼窩沒有他學習直立行走的外界條件。[繼續(xù)觀看錄像,引申教學內容]教師選擇獵豹捕食、兩只雄性鹿或猴子爭斗、逃奔的黃鼠、野兔或羚羊、蜜蜂采蜜、鳥類的育雛行為和遷徙行為等畫面讓學生觀看并理解:兩只同種的個體互相爭斗是為了保存自己的生存空間或食物;獵豹捕獵羚羊,羚羊躲避逃奔都是與自己生存有利的。鳥兒的育雛行為和遷徙行為有利于它們繁殖后代;螞蟻、老鼠、蜜蜂等動物具有貯藏食物的行為,有利于它們度過食物稀少的季節(jié)等。然后,引導學生對比課本所給資料所示的圖片進行比較并討論。最后組織學生匯報討論結果。例如可做如下組織:教師:剛才,大家對課本的資料進行了討論?,F(xiàn)在,我們以小組形式交流一下各組的意見。第3組:我們認為小袋鼠如果沒有爬向媽媽育兒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袋鼠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教師:噢!你們認為先天性行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為。哪個組來說說對資料2的理解呢?好,第1組來說說。第1組:我們覺得蚯蚓走迷宮,這個迷宮是人為設置的,所以,蚯蚓最終學會了走迷宮是一種學習行為,學習行為要比先天性行為復雜得多,同樣是生存,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適應性強。教師:很好,你們組認為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的適應性強。第7組再來說說對于資料3你們是怎么理解的?第7組:我們認為美國紅雀總是給養(yǎng)魚池的金魚喂食,它不辭勞苦就像一個慈愛的媽媽。教師:噢!你們對資料3得出這樣的結論。也不錯。那么,咱們每個人都有媽媽,想想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媽媽含辛茹苦、不計辛苦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們每個人都應該永遠記?。阂獰釔圩约旱哪赣H。好,現(xiàn)在我們還是回到課本上,接著討論資料3和資料4,哪個組再來說說呢?好吧,讓第8組說說看。第8組:我們組認為美國紅雀喂養(yǎng)金魚的行為毫無意義……至此,每個小組的討論都各有特色或者毫無結果,或者轉移主題,此時,教師應該最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組織教學才能。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把移走的主題拉回來;另一方面,還應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分析問題,從而使問題得以解決。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生物行為對于生物生存的意義,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隨時總結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概念。[小結教學內容,鞏固練習,結束本課]師生共同總結,采用談話式教學法,教師要向學生點明本課的重、難點,難點中的“讓學生懂得學習行為的復雜性和遺傳性”。在小結時一定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確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不同,學習能力的差別取決于生物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的神經結構。神經結構高等則學習行為復雜,神經結構簡單則學習行為也簡單,而神經結構的簡單與復雜又取決于各種生物的遺傳素質,最終歸結到結構與功能是相統(tǒng)一的這一辯證觀點,從而樹立學生全面辯證看問題的人生觀點。[鞏固練習]一、看誰選得對1.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A.心臟跳動 B.飛蛾撲火C.鳥類育雛 D.蜜蜂采蜜答案:A2.每年春季,雄蛙的鳴囊鼓起,發(fā)出鳴叫,這種行為屬于A.進攻行為 B.防御行為C.繁殖行為 D.捕食行為答案:C3.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繁殖行為的是A.兩只狗爭奪一塊肉骨頭B.雄蜘蛛給雌蜘蛛獻上一份精美的禮品C.園丁鳥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裝飾巢穴D.杜鵑鳥將卵產在喜鵲的巢里答案:A4.動物的學習行為有利于A.找到食物 B.適應復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版墻紙購銷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數(shù)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承包借款合同4篇
- 2024預埋件研發(fā)與生產項目合同范本3篇
- 2024食品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采購合同知識產權保護與市場推廣3篇
- 2025年度專業(yè)市場租賃協(xié)議范本4篇
- 2025年度智慧社區(qū)物業(yè)服務承包合同4篇
- 2025年度電力企業(yè)財務預算出納人員擔保合同3篇
- 2025年度商場櫥窗窗簾廣告設計與安裝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制造項目承包商擔保合同規(guī)范4篇
- 春節(jié)英語介紹SpringFestival(課件)新思維小學英語5A
- 進度控制流程圖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化學真題
- 【閱讀提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閱讀要素解析 類文閱讀課外閱讀過關(含答案)
- 供電副所長述職報告
- 現(xiàn)在完成時練習(短暫性動詞與延續(xù)性動詞的轉換)
- 產品質量監(jiān)控方案
- 物業(yè)總經理述職報告
- 新起點,新發(fā)展心得體會
- 深圳大學學校簡介課件
- 校園欺凌問題成因及對策分析研究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