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9/1D/wKhkGWbjHyWAIbbWAAGW1WVvyaE812.jpg)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9/1D/wKhkGWbjHyWAIbbWAAGW1WVvyaE8122.jpg)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9/1D/wKhkGWbjHyWAIbbWAAGW1WVvyaE8123.jpg)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9/1D/wKhkGWbjHyWAIbbWAAGW1WVvyaE8124.jpg)
![第1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高二上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9/1D/wKhkGWbjHyWAIbbWAAGW1WVvyaE81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必修關系0201綱要基礎——古今中外史,政經(jīng)文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綜述,通史+專題體例拓展延伸——古今中外內容政治、經(jīng)濟與社會、思想文化與科學技術,專題史體例遞進和拓展,以主題整合《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jīng)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播》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國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職能對內職能對外職能:政治統(tǒng)治:社會治理:第1單元:政治制度第2單元:官員選拔第3單元:法律與教化第5單元:貨幣與賦稅制度第6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第4單元:民族關系與國家關系古今中外制度建設和社會治理都經(jīng)歷了漫長曲折的發(fā)展歷程,要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性。2.時空范圍時: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空:中國+西方1.學習專題——政治生活1、國家的性質和基本職能:國家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社會治理是國家的基本職能之一。2、政治制度是實現(xiàn)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各國都是通過某種特定的政治制度來實現(xiàn)社會治理的。3、世界各國政治制度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國政治制度都經(jīng)歷了漫長曲折的發(fā)展過程,有君主制、貴族制、民主與共和制等幾種主要形式。4、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獨特性,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tǒng)、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演進的結果。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導語梳理第一單元政治制度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第一單元政治制度孟德斯鳩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評價錢穆它的基本原則是恐懼,要求一種“極端服從”,人在那里如同牲畜一樣。整個西方人在政治經(jīng)驗上都還比較短淺。能講這句話的只有中國人。中國政治比西方進步。為何他們有如此大相徑庭的觀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選擇性必修1》·第一單元
第1課【課程標準】了解中國古代政治體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變化;通過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層級管理的變化,認識自秦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演變線索。奠基與轉型創(chuàng)制與鞏固變革與發(fā)展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體制歷史悠久體系完備影響深遠多有創(chuàng)新綱要鏈接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從禪讓制到世襲制從內外服制到分封制原始民主遺存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任務1:閱讀教材P2-3,梳理先秦時期政治制度演變過程。朝代制度軌跡史前夏朝出現(xiàn)商朝發(fā)展西周完善東周春秋瓦解轉型戰(zhàn)國萌新禪讓制王位世襲制內外服制度貴族等級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血緣關系瓦解;貴族等級分封制開始解體封建政治制度開始產生(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思考1: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禪讓制到世襲制產生的變化并分析此變化的根源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是謂小康?!抖Y記·禮運》原始公有制→奴隸私有制政權性質公天下→家天下權力傳承傳賢→傳子社會形態(tài)根源:王位世襲制的出現(xiàn)是私有制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階級對立的必然趨勢王位世襲制的出現(xiàn)是進步還是退步呢?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思考2:結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商朝國家治理的特點?殷道衰,諸侯或不至…殷復興,諸侯歸之。
——《史記·殷本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p>
——《左傳》特點:直接控制與間接統(tǒng)治相結合商王對附屬國控制力有限神權與王權相結合權力傳承:父死子繼、兄終弟及西周:分封制(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分封目的拓展疆土,拱衛(wèi)王室,實行有效統(tǒng)治分封對象同姓貴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分封內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地區(qū)主要集中于黃河中下游分封制下諸侯的權利職位世襲、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分封制下諸侯的義務鎮(zhèn)守疆土、交納貢賦、朝覲述職、隨從作戰(zhàn)探究:商朝實行內外服制,西周推行貴族等級分封制,兩者有異同?影響:積極:政治: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周天子天下共主);經(jīng)濟: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疆域;擴散周文化;民族:加速了民族交融,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消極:諸侯國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西周后期周天子權威下降,造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裂割據(jù)局面。(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政治等級宗法等級目的為了解決貴族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的矛盾核心嫡長子繼承制特點分封制、宗法制互為表里大宗小宗是相對的,小宗服從大宗具有濃厚的血緣部族色彩族權與政權相結合,家國同構、家國一體影響: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西周:宗法制(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一、奠基與轉型: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BC2070-BC221)商代的征伐,只不過迫使叛逆者屈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區(qū)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親戚子弟統(tǒng)治的史實;而周人的各封國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現(xiàn)象。
——許倬云《西周史》探究:商朝實行內外服制,西周推行貴族等級分封制,兩者有異同?名稱內外服制度分封制不同
相同松散的國家結構;中央對地方控制較弱。相比進步的國家結構;對地方控制加強。方國聯(lián)盟體家國共同體①都是為了鞏固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②都是國家結構的體現(xiàn),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是國家治理的一種形式。分封制是較內外服制更加進步的政治制度,使國家結構由松散趨于嚴密。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1.等級森嚴;2.以血緣為紐帶,家國同構、家國一體;4.神權與王權相結合;5.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5、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襲,具有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6、貴族長期壟斷特權,享受“世卿世祿”(貴族/血緣政治);7、君主的權力不是絕對的,原始民主傳統(tǒng)對君主的權力有制約作用。(一)夏、商、西周:奴隸制國家政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任務2:總結中國古代早期(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探究二: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問題2:結合所學,分別從權力傳承、地方管理兩個角度總結夏商周時期的變化。史前夏商周權力傳承地方管理王位世襲制(傳子)兄終弟及,父死子繼禪讓制(傳賢)宗法制(嫡長子繼承制)內外服制度分封制權力傳承對象由多個到唯一,標準越來越明確,有利于政權穩(wěn)定對地方控制越來越嚴密,利于統(tǒng)一國家形成一、先秦時期的政治制度(二)春秋戰(zhàn)國:社會轉型(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BC2070夏朝世襲制直接與間接管理BC1046西周BC1600商朝內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BC770春秋BC476戰(zhàn)國分封制解體君主權力加強經(jīng)濟發(fā)展宗法瓦解變法改革郡縣制、官僚制開始產生原因(背景)社會變化制度表現(xiàn)轉型實質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知識拓展:周秦之變王權有限、宗法分封、貴族政治、以禮治國、井田制、華夷對立皇帝專制、中央集權、官僚政治以法治國、小農經(jīng)濟、統(tǒng)一多民族西周秦朝創(chuàng)制與鞏固:秦朝的政治制度早期國家向成熟國家的制度轉型秦代的政治制度對官僚政治的認識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概念解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皇權vs相權中央vs地方專制主義:一種決策方式,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至行使軍權、政權、財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中央集權:一種管理方式,指中央與地方權力分配中,全國軍政財大權歸屬中央,地方?jīng)]有獨立性,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從中央。管理管理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一)發(fā)展歷程【歷史縱橫】秦王嬴政自認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不更改過去的王號,“無以稱成功,傳后世”,于是下令丞相、御史議帝號。…皇帝自稱“朕”,命和令分別稱為“制”與“詔”,印稱為“璽”,其位世襲?;实壑贫仍谥袊鴼v史上延續(xù)了2000多年。萌芽
確立
鞏固
完善
加強
頂峰
結束戰(zhàn)國秦朝漢朝隋唐宋元明清辛亥革命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皇權至上皇帝獨尊皇位世襲本質:君主專制,即皇帝是封建國家政權的主宰和權力中心特點:(二)主要制度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2、三公九卿制——以公卿為首的中央官僚機構(軍事)(1)特點:(2)參政方式:
可集思廣益,一定程度減少決策失誤,但最終決定權仍掌握在皇帝手中(兼聽獨斷)。①皇帝任命,概不世襲;②三公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掌握在皇帝手中;③九卿為皇帝私家服務公卿廷議,皇帝裁決(3)影響:九卿之中,除廷尉、治栗內史、典客外,其余全部直接為皇室服務。官僚政治皇權中心家天下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3、郡縣制——地方行政管理機構(1)演變:
春秋出現(xiàn),戰(zhàn)國形成,秦朝全國推行(2)特點:①地方官制有明確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②郡縣長官一概由中央任命考核,不得世襲。(3)影響:①實現(xiàn)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強了中央集權;
②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中央集權官僚政治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論》項目分封制郡縣制相同點不同點盛行時代建立基礎官員任免政治體制與中央的關系歷史影響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按地域為劃分基礎((地緣)世襲產生(終身制)皇帝任免(有任期)貴族政治官僚政治諸侯在領地內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地方分權)地方行政機構,絕對服從中央(中央集權)前期鞏固統(tǒng)治,后期成割據(jù)勢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統(tǒng)一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為鞏固中央統(tǒng)治;都產生過積極作用政權組織結構更為緊密,管理力度更為強化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騰謂縣、道嗇夫:今法律令已具矣……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之……以次傳;別書江陵(縣名)布,以郵行?!⒌?1號秦墓出土《語書》二、秦朝的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4、文書郵傳系統(tǒng)——國家治理的紐帶思考1:結合所學和下列史料,分析秦朝如何落實中央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書同文字”木方“車同軌”與馳道示意圖統(tǒng)一文字與用語以郵傳為中心的文書傳送系統(tǒng)思考2:根據(jù)材料分析秦朝文書制度有何影響?①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傳送到全國各地;②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③為漢承秦制提供條件,具有較高史料價值。拓展認識——官僚政治和貴族政治的對比貴族政治官僚政治形成時期選官方式收入來源夏商周秦以后血緣世襲選拔任命封地收入俸祿收入官僚政治:建立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制基礎之上,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工、分層管理原則建立起來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權力體系。貴族政治: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是一種進步,它使行政體制更加地規(guī)范化、科學化,提高官吏隊伍素質,擴大統(tǒng)治基礎,維護政權的長期穩(wěn)定。02秦朝的政治制度二、
秦朝制度【活動】思考早期政治制度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得關系。早期政治制度公共權力(禪讓制)天下共主(周朝)獨裁專制(秦朝)方國聯(lián)盟分封制(地方實體)郡縣制(垂直管理)壟斷神權(神王結合)禮樂規(guī)范焚書坑儒(思想專制)秦朝中央集權在吸收早期政治制度精華基礎上建立變革與發(fā)展: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演變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中央行政制度演變的重要節(jié)點(復習)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任務1:閱讀教材,分別從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兩個角度歸納總結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并完成以下表格。時期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總趨勢演變特點兩漢隋唐宋元明清某一項制度之逐漸創(chuàng)始而臻于成熟,正在當時必有種種人事需要,逐漸在醞釀;又必有種種用意,來創(chuàng)設此制度。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西漢漢武帝時期中央政府組織結構圖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1)西漢:1、兩漢——相權的轉移漢承秦制中外朝制度(2)東漢:
將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三公權力受到削弱。東漢漢光武帝時期中央政府組織結構圖中樞權力由外朝丞相轉移到內朝(皇帝親信)手中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1)隋唐:2、唐宋——相權的分割政事堂門下侍中尚書令、尚書仆射中書令決策審議封駁執(zhí)行議政三省六部制特點:體系完整、職權分明、相互制約、加強皇權、節(jié)制君權作用/影響:三分相權,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防止權臣專權,加強君主集權;分工合作,集思廣益,減少決策失誤,提高行政效率;標志著中央行政制度發(fā)展到新階段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影響深遠。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2)宋朝:2、唐宋——相權的分割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特點:職能分權(多設機構、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探究:唐代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權的方式有何區(qū)別?唐:程序分權(草擬、審核、執(zhí)行)宋:職能分權(行政、財政、軍政)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3、元——相權的反彈一省兩院制皇帝中書省行政樞密院軍事宣政院宗教西藏吏戶工刑禮兵原因:①版圖空前遼闊,事務繁多;②少數(shù)民族政權治理水平相對低,刪繁就簡;③合并機構以提高行政效率;4、明清——相權的終結(1)明朝:相權反彈,威脅皇權廢丞相,設內閣職能:內閣大學士協(xié)助皇帝處理大量政務,成為事實上中央行政的中樞首腦,但決策權歸皇帝。(非正式、法定行政或決策機構)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2)清朝:4、明清——相權的終結(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軍機處實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職能:軍機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漸成為掌管處理全國軍政事務的中樞。特點:簡速密作用:提高行政效率,標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一)中央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君主專制探究: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和趨勢,并總結兩漢以來中央行政中樞制度演變的特點。1、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直至廢除(趨勢)2、內朝官向外朝官轉化3、宰相職位的設置由實位轉向虛位4、宰相權力不斷分化(轉移-分割-廢除)
皇權
相權VS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中央集權任務:梳理總結兩漢至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過程,補充表格并分析其變化特點。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朝代地方行政區(qū)劃(及特殊現(xiàn)象)秦朝郡—縣漢朝州—郡(國)—縣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州—縣道—州—縣+節(jié)度使道(路)—州(府軍監(jiān))—縣行省—路—府—州—縣省—府—縣+巡撫、巡按省—府(直隸州)—縣(散州)+總督、巡撫二級三級多級三級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此消彼長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兩漢至魏晉南北朝材料1:“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薄稘h書·諸侯王表》思考1:西漢初期的地方管理存在怎樣的難題?幾任統(tǒng)治者如何解決?景帝削藩+武帝推恩令削弱諸侯權力,加強中央集權郡國并行,諸侯勢大,威脅中央材料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小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賈誼《治安策》(漢文帝時)(1)郡國并行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兩漢至魏晉南北朝(2)郡縣二級制與“州”的出現(xiàn)思考2:從西漢到東漢,地方行政管理有什么突出變化?東漢十三州示意圖特點與影響:內輕外重,干弱枝強,導致東漢末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たh二級制州郡縣三級制(魏晉南北朝沿襲)州刺史(中央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州刺史/州牧(地方一級行政單位,掌行政權、領兵權)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初為中央派出監(jiān)察機構,安史之亂后變?yōu)榈胤揭患壭姓嶓w監(jiān)督州縣各級官吏,分散事權,強化中央集權標準:山川形勢思考1:唐朝的“道”按照什么標準劃分?唐宋的“道”與“路”有何作用?思考2:從唐到宋,央地關系變化的特點是什么?從外重內輕到內重外輕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唐宋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元朝特點:(1)具有雙重性,中書省派出機構+地方最高一級行政機構。
(2)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權力大而不專。標準:犬牙交錯作用/意義:強化中央集權,促進民族交融,鞏固國家統(tǒng)一,是地方行政的重大改革,省制的開端。思考3:行省制的特點和劃分標準、作用?宋元之際的地方管理有何變化?材料3:元代行省權力較重,軍國大事無所不轄。行省職能上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行省所握權力大而不專。行省區(qū)劃以中央軍事控制為目的,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和以北制南?!惺≈葡聨缀鯖]有大的反叛?!钪伟病对肥酥v》從內外失衡到輕重相維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行政管理層級的演變——明清清朝督撫制度示意圖巡撫、巡按民政(包括財政)司法軍事明:廢行省,設三司,分屬中央清:督撫-18省+將軍轄區(qū)+辦事大臣思考4:從明到清,巡撫、總督的設立反映了何種信息?將軍轄區(qū)總督、巡撫—內地18省辦事大臣轄區(qū)總攬一省之權彼此獨立互相牽制分屬中央從地方分權到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加強,對地方權力的分配趨于合理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階段
朝代地方制度(措施)區(qū)劃層級對中央集權影響
形成
秦郡縣制二級制
加強
鞏固
漢初郡國并行二級制
削弱
漢武帝推恩令二級制
加強
完善東漢晚期州變?yōu)橐患壭姓C構,州郡縣三級制三級制
加強
隋廢郡,以州統(tǒng)縣二級制
加強
唐中期邊境置軍鎮(zhèn)節(jié)度使,發(fā)展為藩鎮(zhèn)割據(jù)三級制
削弱
加強
北宋收精兵(建禁軍);削實權;派文官(設通判);制錢谷三級制加強;但三冗二積新發(fā)展
元行省制,邊遠民族地區(qū)宣慰司,宣政院多級復合制加強,重大變革,省制開端
明廢行省,設三司三級制
加強
清督撫制度三級制
加強探究:從下表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變有何趨勢和特點?三、兩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加強中央集權探究:從下表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變有何趨勢和特點?1、層級不斷細化,地方權力不斷削弱,中央集權不斷強化(趨勢)2、下穩(wěn)上動,縣始終是最基本的行政單位,穩(wěn)定性極強3、分權是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基本方法,但易影響效率4、監(jiān)察區(qū)演變?yōu)樾姓^(qū)5、沿襲變革是歷代地方行政層級變遷主線(郡縣—省制)朝代中央行政地方治理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東漢隋唐兩宋元明清世襲制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原始民主傳統(tǒng)內外服制郡縣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開始誕生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書郡縣制中朝外朝制尚書臺確立為新的行政中樞郡國并行制—郡、縣二級制—州、郡、縣三級制三省六部制州、縣二級制道、州、縣三級制—節(jié)度使二府三司制路、州(府)、縣三級制中書省(一省制)行省制廢宰相(洪武),設內閣(永樂)軍機處(雍正)省、府、縣三級制梳理復習·依據(jù)本課所學,完成表格四、課程總結探究:結合所學知識,探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影響有雙重性。在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其積極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會的后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消極作用逐漸增大。具體表現(xiàn)在:
積極作用消極作用政治有利于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創(chuàng)造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抵御外來侵略,防止分裂割據(jù)皇權專制統(tǒn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光伏電站儲能系統(tǒng)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杭州住宅裝修售后服務保障合同
- 2025年度虛擬現(xiàn)實技術授權委托合同簽訂
- 2025年度健身中心營養(yǎng)餐配送服務合同
- 2025年度荒料交易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合同
- 2025年度新型電子產品分期購銷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儲能項目融資合同公證
- 2025年度紡織品購銷合同范本(年度版)
- 2025年度綠色建筑節(jié)能改造工程監(jiān)理合同-@-1
- 2025年度建筑零工施工文明施工合同
- 2025年買賣個人房屋合同(4篇)
- 2025代運營合同范本
- 武漢2025年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管理人員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家庭燃氣和煤氣防火安全
- 第十一章《功和機械能》達標測試卷(含答案)2024-2025學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5年銷售部年度工作計劃
- 使用錯誤評估報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2024年高考全國甲卷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附答案
- 2024年4月浙江省00015英語二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社區(qū)精神康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