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_第1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_第2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_第3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_第4頁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案教學進度表章節(jié)1、空氣的性質22、熱空氣和冷空氣23、空氣中有什么21單元總結1第二單元1、冷熱與溫度113、加熱和冷卻225、水在加熱和冷卻后2單元總結1第三單元1、聲音的產生11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2單元總結1第四單元1、我們吃什么12、怎樣搭配食物13、食物的消化14、我們的食物安全嗎1單元總結1第五單元1、排序12單元總結1復習考試3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單元分析能針對問題,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知道空氣是由不同氣體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等體積的熱空氣比冷本單元在學習用多種方法認識水、固體和液體之后,指課時1、空氣的性質22、熱空氣和冷空氣23、空氣中有什么21第一單元復習與檢測1總課時8四年級科目科學空氣的性質和要重點難點認識空氣的性質實驗探究水槽、塑料袋、注射器、氣球實踐活動空氣的性質空氣的性質:會流動要占據空間有質量能被壓縮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猜謎語學生演示學生演示請一位同學證明給大家看,看看哪種說法是對的(學生演示)(2)實驗二①班上哪個同學肺活量大?我請他來吹一個氣球。(3)做了兩個實驗了,你發(fā)現了空氣的什么性質?(1)實驗:把兩只吹了氣的氣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2)想一想這個實驗說明了空氣還有什么?(1)實驗:解開氣球的繩子,讓氣球的口對著自己的臉,你又什么感覺?(2)想一想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4、空氣所占據的空間不能隨意壓縮。(1)實驗一現了什么怎樣解釋這些感覺和現象(2)自我設計實驗用橡皮和針筒設計個實驗,再來驗證一次,看(3)我們又發(fā)現了一個空氣的新性質:空氣可以壓縮,壓縮空氣(4)用手將“氣墊”用力打爆,讓學生解釋現(5)講解:空氣所占據的空間不能隨意壓縮。5、小結:空氣的性質(見板書)6、完成P60的活動記錄第1、2題學生演示吹氣球填寫活動記錄四年級科目科學空氣的性質求1、能比較水和空氣的異同。重點難點空氣的性質實驗探究粗的吸管、注射器、打氣筒等實踐活動制作空氣槍空氣的性質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用。(板書課題)復習討論(4)教師演示水和空氣壓縮性的比較實驗。2、探究壓縮空氣的力量大小(1)提問: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運用了壓縮空氣,那么,壓縮空氣的多少與它的力量有關嗎?(2)學生討論交流(3)實驗1:做兩個噴氣氣球,探究噴氣氣球充其量的多少與它跑的距離有什么關系?(4)學生觀察記錄,并得出結論。(5)實驗2:做一只壓縮空氣槍。比一比,看看誰的子彈打得(6)指導學生自制空氣槍(7)比一比,看誰射得遠。(8)討論:為什么有的空氣槍射得遠?(9)填寫P61活動記錄第3題三、鞏固應用1、給自行車輪胎、籃球充氣,體驗壓縮空氣有彈性匯報交流填寫表格討論交流觀察記錄討論填寫活動記錄四年級科目科學目的2、知道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以及熱空氣上升的原重點難點實驗探究紙蛇、蠟燭、木棍、紙杯、細線、火柴實踐活動紙蛇轉動實驗同體積的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提出假設(2)出示紙蛇,先來看看它是怎么“跳舞”的?(3)是什么力量讓蛇“跳舞”的呢?(4)小組先實驗再討論,記錄觀察結果(5)把手放在蠟燭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么這能說明什么呢(6)通過這兩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7)小結:空氣受熱會向上流動,熱空氣上(1)談話空氣受熱為什么熱空氣會上升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2)教師演示P6的紙杯平衡實驗,觀察會發(fā)生什么現象?(3)提問:為什么底下點火柴的紙杯會上翹?(4)學生討論交流(5)小結:熱空氣上升是因為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輕)三、鞏固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61的活動記錄第1、2題。觀察演示實驗學生討論交流填寫活動記錄四年級科目科學目的1、知道熱氣球、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2、知道地球表面空氣的冷熱不勻是形成自然風的主要原因重點難點理解風的成因實驗探究實踐活動熱氣球空氣的流動形成風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觀察演示實驗(4)你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么對流的2、冷空氣是怎樣流動的(1)提問:冷空氣是怎樣流動呢?(2)學生根據熱空氣上升的原理進行推理。(3)提問:能通過一些事例證明冷空氣下降嗎?(4)學生討論回答(如:夏天空調的房間,冷風飄向哪里)(5)小結:空氣受冷向下流動,冷空氣下降。“有誰知道有關孔明燈和熱氣球和知識嗎?”(3)利用視頻介紹有關孔明燈和熱氣球的知(4)做“熱氣球”實驗4、鞏固應用(1)制冷的空調、取暖器安放在生命位置合適為什么(2)結合P8的下圖,請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3)討論交流(4)小結: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學生討論討論交流四年級科目科學空氣中有什么目的2、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氣和氮氣,此外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重點難點了解空氣的成分實驗探究法實踐活動空氣中有什么空氣是由多種氣體混合而成的氮氣78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3、學生根據觀察,結合自己的假設進行解釋。空氣呢5、研究空氣的成分(1)、講解實驗步驟:蠟燭點燃后,罩上玻璃杯后,會有什么現象?(2)、學生實驗、觀察記錄(3)、通過實驗的現象,你有什么發(fā)現?(5)引導學生發(fā)現,杯內的紅色水比水槽內的高,但只高出一(6)火柴熄滅的實驗①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知道了些什么此時的玻璃杯中你認為還有空氣嗎為什么④你們有什么發(fā)現說明了什么你的依據是什么(7)認識杯內剩下的空氣不支持燃燒,判定空氣至少由兩種氣體6、閱讀有關空氣組成的資料P10,認識空氣的成分。7、小結:(見板書)觀察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學生實驗閱讀資料四年級科目科學空氣中有什么目的1、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氣中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重點難點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探究法燒杯、集氣瓶、蠟燭實踐活動空氣中有什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能滅火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空2、觀察制取的二氧化碳,提問“有顏色,有氣味嗎?”想法4、通過以上兩個實驗你覺得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質5、小結:(見板書)1、證明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1)談話:從資料中知道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能不能(2)教師出示飲料瓶、澄清的石灰水,啟發(fā)學生討論實(3)學生實驗并匯報實驗結果(4)小結:因為瓶子里只裝了很少的澄清的石2、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1)談話:為了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把冰塊放進干燥的玻璃杯,蓋上玻璃片,過一會,觀察發(fā)生什么現象(杯壁外有許多小水珠)證明了什么(2)提問:把餅干放在空氣中,時間久了會變軟,這是怎么回事兒?(3)學生討論交流(4)小結:實驗結果和生活中的許多例子,都證明空氣討論交流學生實驗匯報交流討論交流求重點書設計書設計1課時科目1課時科目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活動設計教學反思1、壓縮空氣有()性,空氣被壓縮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越()。2、空氣受熱時會()流動,受冷時會()流動。3、熱空氣比同體積的冷空氣()。4、因為地球是個()體,所以地面上各個地方受到太陽照射的情況就(),各地的()也就不一樣,()的差異造成了空氣的流動就形成風。6、如果空氣中除了正常成分外,還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質,空氣就被()了。第二單元冷和熱單元分析本單元是一個實驗密集的單元:雖然內容比較經典,聯系生活實際,重在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連續(xù)析解釋、大膽想象等多項科學能力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課題課時1、冷熱與溫度12、熱的傳遞13、加熱和冷卻24、吸熱和散熱25、水在加熱和冷卻后2第二單元復習與檢測1總課時9四年級科目科學求1、知道用溫度計可以準確測量出物體的溫度。3、能根據記錄的數據概況熱水變涼的規(guī)律。重點難點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實驗探究燒杯、溫度計、鐵架臺實踐活動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的溫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2、學生討論交流(一)、認識溫度及溫度計1、講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熱水,一杯是溫水,還有一杯是冷水。如果是兩只手的食指先分別插入冷水杯和熱水杯過5秒鐘后再同時插入溫水杯中,兩個手指的感覺會一樣嗎?2、學生實驗并說說實驗時的感受。3、提問:你能對自己的感受進行解釋嗎?4、提問:光憑自己的感覺能準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嗎?5、小結: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光憑感覺是無法準確判斷出物(二)、學習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測水溫1、講解并演示正確使用溫度計的方法,介紹常用的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2、學生測量冷、熱、溫三杯水的溫度并記錄。(活動記錄P65第1題)3、交流測量結果(三)、連續(xù)測量一杯熱水在降溫過程中的溫度變化1、談話;我們都知道,一杯熱水放久了,會慢慢變涼,那么,你2、學生提出自己的預測(活動記錄P65第2題)3、提問:我們該怎樣研究這個問題?4、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計劃5、小結研究方案,并提出實驗時的要求6、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數據記錄(四)畫熱水變涼溫度曲線圖,并學習分析數據1、講述:我們可以用一條曲線來表示溫度的變化,這樣的圖就叫曲線圖。2、講解并演示曲線圖的畫法。3、學生畫曲線圖,并分析記錄表與曲線圖,研究溫度變化的規(guī)律。4、小結:溫度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的,溫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規(guī)律。5、提問:溫度為什么會這樣變化?6、學生討論交流7、講解:熱水剛倒入杯中時,與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相差很大,熱量散發(fā)得很快,當逐漸與周圍環(huán)境的溫差變小時,熱的散發(fā)速度就減慢了。8、提問:請同學們說說看,如果再繼續(xù)觀測下去的話,溫度會怎樣變化呢?學生討論學生實驗并談感受學生測量班級課題求重點難點方法教具設設計科目科目1課時(三)認識熱輻射式呢?教學反思第周四年級科目加熱和冷卻目的求1、能夠通過做實驗進行觀察,認識到加熱和冷卻可以改變物體的形態(tài)。2、能夠通過做實驗,認識到物體的熱脹冷縮體積發(fā)生變化現3、知道溫度計是利用物質熱脹冷縮的原理做成重點難點認識到冷熱變化會導致物體產生變化實驗探究蠟燭、固體體脹器、火柴、酒精燈、細玻璃管、氣球、空飲料瓶等實踐活動加熱和冷卻固體的二氧化碳——干冰縮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討論學生實驗學生討論交流閱讀資料學生觀察學生實驗學生實驗并匯報結果四年級科目科學加熱和冷卻1、能用熱脹冷縮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3、理解科學技術是經過反復試驗和不斷完善進步的。重點難點用熱脹冷縮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圖片實踐活動加熱和冷卻1603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fā)明了空氣溫度計1714年德國物理學家華蘭海特發(fā)明了華氏溫標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攝爾修斯發(fā)明了攝氏溫標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來的學生閱讀資料學生討論交流討論四年級科目科學求1、能夠完成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2、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重點難點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同的實驗探究酒精燈、燒杯、溫度計、油、水、石棉網、三腳架、紙盒、金屬片等實踐活動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同的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止加熱,物體的溫度會降低。那么,如果我們同時給相同重量的水和油加相同的熱,它們溫度升高的速度會一樣嗎如果同時停止加熱,它們的降溫速度會一樣嗎2、學生提出預測3、提問:我們怎樣設計實驗證明實驗中應注意什么5、學生實驗6、學生根據數據畫出曲線圖7、小結:在獲得相同熱量的情況下,油的升溫速度比水快;在同時停止加熱的情況下,油的降溫速度比水快。8、按上述步驟做紙板和金屬片的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9、討論:這兩個實驗說明了什么?10、小結:不同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圖圖的吸熱、散熱性能通常優(yōu)于液體。預測學生設計實驗學生實驗畫曲線圖討論四年級科目科學和要1、能夠設計并完成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性能影響的實2、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3、能用物體吸熱、散熱的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重點難點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和散熱快實驗探究同樣大小的黑紙罩的杯子和白紙罩的杯子、溫度計實踐活動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實驗證明2、學生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3、學生實驗4、學生匯報數據5、小結:深色物體升溫快,降溫也快;淺色物體升溫慢,降溫也慢。1、談話:我們知道了不同物質和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吸熱、散熱的性能不一樣,那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要吸熱、哪些地方要散熱人們是怎么做的2、學生聯系生活舉一些例子。3、觀察圖片,思考這些現象與物體的吸熱、散熱性能有什么關系?三、學生設計并制作一個保溫杯1、談話:我們通過研究,已經發(fā)現不同顏色的同一種物質的吸熱和散熱性能是不一樣的。你們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嗎?我們要來比一比,那個小子制作的保溫杯保溫效果最好。2、學生討論交流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3、制作4、檢測保溫性能并進行評比5、請做得好的小組介紹經驗。問題學生討論交流四年級科目求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種形式,知道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2、能做造霧、雨、霜的模擬實驗,了解它們的成因。重點難點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條件實驗探究易拉罐、試管、溫度計、冰塊、鹽、視頻等實踐活動板書設計水水蒸氣冰加熱冷卻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欣賞美麗的水》視頻(2)展示水的圖片(3)談話:這里有什么形態(tài)的水除此之外,你見過哪些形態(tài)的水2、提出關于水的問題(1)談話:關于水的變化,你們想研究些什么問題?(2)學生討論交流(一)、研究雨的成因1、談話:雨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模擬雨的形成呢2、學生實驗、交流(二)研究霜的形成2、學生實驗、交流(三)研究霧的成因1、教師介紹實驗方法2、學生實驗3、討論:杯中的白氣是什么是水蒸氣嗎水蒸氣有顏色嗎4、小結:白氣是水蒸氣凝結成的極細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中是觀察圖片學生討論學生實驗學生實驗學生實驗討論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1、能夠通過對蒸發(fā)現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來2、能夠設計并完成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的實驗。重點難點能夠通過對蒸發(fā)現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來源實驗探究兩只大小不同的盤子、濕抹布實踐活動加快蒸發(fā)的方法有:①溫度高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提問:空氣中的水是從哪里來的?2、學生討論交流3、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認識到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廣泛的蒸發(fā)現象。1、提問:蒸發(fā)的快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2、學生提出假設。3、學生設計實驗,提醒學生要控制變量5、小結:蒸發(fā)的快慢與蒸發(fā)面積、空氣流通程度及周圍的溫度有關。1、提問:水有哪些基本形態(tài)?2、學生討論:(1)它們在什么情況下互相轉化?畫在實驗記錄上。(2)為什么年年下雨,雨卻總是下不完?(3)水在自然界是怎樣循環(huán)的?3、總結:學生討論觀察圖片學生實驗學生討論1課時3、熱總是從()處向()處傳遞。4、在固體中,熱的主要傳遞方式是()。在氣體和液體中,熱主要是靠()的5、糖受熱會融化成(),冷卻后又會凝結成()。6、絕大多數物體受熱時,體積會();冷卻時,體積會(),這種性質叫做7、同一種物質,表面顏色深的比表面顏色淺的吸熱(),散熱也()。8、液態(tài)的水受熱后會變成()形態(tài)的(),這種現象叫()。9、水蒸氣遇()后,又從氣體變成液體,這種現象叫()。1、所有的物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2、夏天,自行車胎的氣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熱脹爆胎。()3、夏天架電線不要繃得太緊,以免冬天冷縮繃斷。()4、不同物質吸熱、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5、云和霧就是水蒸氣。()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單元分析第三單元課時分配課題課時1、聲音的產生12、聲音的傳播1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14、不同的聲音2第三單元復習與檢測1總課時6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1、能用擴散性思維設計出各種制造聲音的方法。2、通過觀察物體發(fā)聲時的狀態(tài),抽象概括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3、知道摩擦、彈撥、敲擊、吹氣可以使物體產生振動而發(fā)出聲音。重點難點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中認識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實驗探究、討論法尺子、小鼓、飲料瓶、鈸實踐活動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談話:你聽到了什么聲音?(2)學生的匯報(3)你能從剛剛聽到的這些聲音知道些什么?2、保鮮袋發(fā)聲(1)談話:請你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讓這只保鮮袋發(fā)出聲(2)學生實驗、交流方法。3、身體發(fā)聲(1)談話:請你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讓自己的身體發(fā)出聲音,我們(2)提問:你們有什么想說的?(一)研究聲音的產生產生的嗎(板書課題)2、學生交流。3、[活動一]發(fā)聲時有明顯振動的物體。(1)請你按要求使它發(fā)出聲音,然后完成活動記指,用左手手指撥動橡皮筋。)向下按住鋼尺另一端,松開。)③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錘敲擊音叉。)(2)學生匯報交流。(3)提問:通過這幾個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4、[活動二]發(fā)聲時借助其它物體才能發(fā)現其振動的物體。(1)鼓、鼓槌、綠豆;(將綠豆撒在鼓面上,將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擊鼓面。)(2)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輕輕地連續(xù)吹氣。)(3)學生做發(fā)聲活動并完成記錄。(4)學生匯報(5)通過這幾個活動,你有什么想法?實驗交流學生活動匯報交流學生活動填寫活動記錄學生活動5、[活動三]通過反證鞏固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1)談話:既然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那么停止物體的振(2)學生做音鈸和喉嚨發(fā)聲的實驗(3)學生匯報(4)有些物體在發(fā)聲時,雖然我們看不見它在振動,但可以通過1、談話:通過這么多活動,你得出什么結論?第周四年級科目目的1、知道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重點難點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實驗探究制作土電話的材料、視頻實踐活動聲音能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生會提到通過空氣傳播。)方法:先搖一搖燒瓶中的小鈴,你聽到聲音了嗎往燒3、引出問題:固體、液體也能傳播聲音嗎3、提出問題:(1)塑料袋里裝什么時聽聲音效果最好哪個最不容易聽到聲音(2)坐正身體聽和把耳朵直接貼在桌面上聽,哪個效果更好?向傳播的呢?3、提問:怎樣驗證你們的假設學生活動學生討論5、小結:聲音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1、教師介紹制作方法。讓學生知道棉線也可以傳播聲音(提醒做的時候棉線要拉直。)2、學生制作并使用,交流發(fā)現。3、改變線的方向,再試,交流新發(fā)現。1、你能用你學得的知識來解釋成語“伏罌而聽”嗎?2、想辦法使礦泉水瓶中的豆粒聲音變小或消失。學生制作教學反思四年級科目和要1、能從紙屏上小球跳動的實驗推測人是怎樣感覺到聲音2、了解人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知道什么叫噪聲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護耳重點難點了解耳的構造和工作原理實驗探究耳朵的構造模型實踐活動聲音傳遞的路徑:聲源——耳廓——外耳道——鼓膜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你覺得我們的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將你的預測填在表格上(可以用文字和圖畫的形式)2、學生交流(在學生匯報預測時可以為他們準備相應的模擬材做相關的實驗進行觀察。)3、教師歸納,并進行適當分類,4、教師通過模型和課件向學生介紹人耳的構聲源—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神經5、學生把自己的推測和課件陳述的內容加以比較。6、請學生說一說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二)認識耳廓的作用1、我們的耳廓有什么樣的作用呢?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為我們換上一個更大的耳廓又會怎樣呢學生交流學生口述學生預測并實驗匯報實驗結果1、放一些噪音給學生聽,問:聽到這些聲音你有什么感覺?2、閱讀教材上的資料3、思考:通過閱讀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們讓學生將實際生活中的噪音與所學內容結合起來,認識噪音的危害并說出合理的防治方法。三、拓展應用討論:1、身處嘈雜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聽力呢?2、我們能為減少噪聲污染做些什么3、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障礙的人閱讀資料討論教學反思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重點難點了解聲音存在音調與音量的區(qū)別實驗探究能發(fā)聲的物體、橡皮筋、空盒子實踐活動書設計音量:聲音的強弱音調:聲音的高低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猜聲游戲:找一名同學蒙住眼睛,由其他同學分別用自己正常2、提問:為什么他能猜出是誰的聲音呢?你還發(fā)現有哪些物體和其他物體相比所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一)發(fā)現聲音有大小的不同1、出示一段相同的音效,放兩次(強弱不同)問:聽到什么有什么不同2、談話:你能試著用你身邊的物體發(fā)出這樣大小不同的聲音嗎?3、學生做發(fā)聲活動我們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板書)4、提問:你覺得要發(fā)出大小不同的聲音,關鍵是什么(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離的遠近)(二)辨別聲音的高低1、教師用樂器(鋼琴或吉他等)演奏兩個高低不同的音,讓學生說有什么不同?2、發(fā)給學生橡皮筋,你能用它也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嗎?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調”(板書)3、你覺得聲音的高低可能和什么因素有關?猜聲游戲學生發(fā)聲活動學生設計實驗長短、松緊、粗細都有可能影響聲音產生的高低。)5、學生進行實驗,教師要指導提醒學生保持安靜,認真傾7、小結:聲音的音調與振動物體的松緊、長短、粗細有關。學生實驗匯報結果四年級科目求1、能夠感受人嗓音有強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2、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強弱與什么因素有關。3、能用實驗證明聲音的高低與哪些具體的因素有關。重點難點了解聲音存在音調與音量的區(qū)別實驗探究能發(fā)聲的物體、橡皮筋、空盒子實踐活動音量:聲音的強弱音調:聲音的高低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復習提問:什么叫做音量什么叫做音調2、談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制作樂器演奏樂曲呢?(1)準備好相關材料(2)設計樂器的音高,確定每個音高在樂器中的位置。(3)根據音調調節(jié)方法,一個音一個音地安裝、調試、定型,直(4)在樂器上做好音高標志(5)為自制樂器進行裝飾。4、學生動手制作小樂器,調音。(二)用自制樂器演奏一段音樂(三)學生評價、教師評價自制樂器思考回答制作小樂器用自制樂器演奏學生評價1課時1、說話聲音大小是()不同的表現,男高音和男低音是()不同的表現,演奏吉他時,琴弦細、緊、短時比粗、松、長的聲音來得()A音量B音調C高D強A土地B空氣C壇子4、噪聲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當代社會四大公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稱與它們的功能用線連接,然后標出產生振動構的:動,指導學生認識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了解這些營養(yǎng)哎化的重要性.以及選擇食品時要注意它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和數量。同時進行分類能力、實驗能力及利用資料能力的訓練.并引起學生對營養(yǎng)與健康問題的關注和興趣。課時1、我們吃什么1111第四單元復習與檢測1總課時5四年級科目我們吃什么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種主要營養(yǎng)成分。2、能用實驗的方法,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3、能按食物含有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給食物分類。4、意識到食物的多樣性的必要性,知道不能偏食挑食。重點難點認識食物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實驗探究土豆、蘿卜、花生米、碘酒實踐活動我們吃什么六大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我們吃什么”(板書課題)(一)食物中含有的不同營養(yǎng)1、提問:你們常吃的食物有哪些呢?(米飯、蔬菜、肉類、水果……)2、那這些食物里究竟含有哪些營養(yǎng)成分呢?3、閱讀P40資料4、閱讀P42主要食物營養(yǎng)表5、談話:你能把我們剛才所說的食物分類嗎(強調分類要有一個標準)6、學生按自己的標準給食物分類。7、學生匯報交流(二)檢測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1、講解并示范用滴管取碘酒和滴碘酒的方了一滴碘酒,看看有什么不同4、提問:如果想知道食物中是不是含有油脂,可以用哪些辦法?5、學生分組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油脂(三)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食物思考回答閱讀資料給食物分類學生檢測食物1、談話:現在我要做一個統(tǒng)計,我想統(tǒng)計一下你們最愛吃的三種食物(用圖表統(tǒng)計,強調三種)2、學生先設想統(tǒng)計的方法,進行比較,作出自己的統(tǒng)計圖。用圖表統(tǒng)計全班同學最愛吃的三種食物3、交流:.通過統(tǒng)計,我們發(fā)現什么?4、提問:這樣只愛吃一種食物有什么危害?5、小結: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需要得全部營養(yǎng),為了健康成長,食物要多樣,不能偏食。學生統(tǒng)計教學反思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2、了解食物金字塔,并能根據食物金字塔評價自己的飲食結3、知道合理搭配食物的基本要求,能設計科學合理的食4、愿意用科學搭配食物的方法改善自己的飲食結構。重點難點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食譜圖片實踐活動設計一周的食譜,完成活動記錄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學并不懂得該怎樣搭配自己的食物。(板書課題)2、觀察P43圖片,提問,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認為他們有哪些飲食方面的問題3、談話:上圖中的兩位同學的飲食都不十分合理。為了健康成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的搭配才算合理呢?看P42食物金字塔4、談話:你們每天的食物搭配合理嗎?根據你的食物日記,作出8、學生設計食譜。觀察圖片認識食物金字塔小組討論交流分組討論設計食譜性設計一周的食譜填寫活動記錄三、鞏固應用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1、知道并能指認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過重點難點了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講授法、實驗探究圖片、視頻實踐活動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肝、小腸、大腸、肛門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咬一口小饅頭,慢慢地咀嚼,仔細地體會它在嘴里發(fā)生的變身體里是怎樣“旅行”的呢(板書課題)2、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1)看P46圖,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及功能(2)指認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填寫活動記錄(3)觀看視頻,展示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消化過3、指導學生做模擬實物在消化道里運動的實驗4、提問: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進的?5、學生交流討論6、小結:消化道的蠕動是推進食物前進的主要方學生猜測食線觀察圖填寫活動記錄學生猜測交流討論1、提問:消化器官對于我們的生長發(fā)育非常重要,那么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呢?2、辨析:什么樣的飲食習慣好?3、討論: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消化器官及怎樣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4、小結:教學反思四年級科目目的和要1、知道什么是加工食品、什么是天然食品。3、能夠識別常見食品屬于加工食品還是天然食品。4、知道怎樣做到安全飲食。重點難點調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包裝袋實踐活動書設計安全飲食:1、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2、多清洗,多浸泡3、多吃綠色食品4、少吃腌臘食品新課教學過程(教學程序及內容)1、談話:我們常吃的食物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然食品,一類是加工食品,你知道這些食品中哪些是天然食品哪些是加工食品嗎?2、提問:你是怎么來區(qū)分的?3、談話: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我們通常吃的這些加工食品安全嗎(板書課題)二、調查加工食品的安全性1、討論:你知道這些食品和飲料中漂亮的顏色是什么嗎你知道色素的有關問題嗎2、講述:食用色素是一種添加劑,食品中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改康。3、調查活動: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食品添加劑,然后在表格中記錄下來。5、學生分組調查5、小結:食品添加劑可以方便食物的保存,增加食物的色、香、味,給我們帶來方便,也豐富了我們的食物。但是,應盡可能選擇添加劑少、添加劑量安全的加工食品,并要注意不多三、天然食品都安全嗎1、提問:新鮮的天然食品都安全嗎?2、學生匯報交流給食物分類討論調查活動學生匯報交流3、講述:垃圾豬、被污染的魚、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等不安全的天然食品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出現,它們也嚴重影響著人體的健康。四、注重食品安全1、討論:怎樣吃才安全?2、學生討論交流3、小結(1)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多清洗,多浸泡;多吃綠色食品;少吃腌臘食品。(2)拒絕“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廠址)教學反思1課時第四單元測試題1、人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2、為了營養(yǎng)全面合理,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種類應包括:()、()、()、()、()這五大類。其中,應該吃得最多的是(),應該吃得最少的是()。4、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顏色是()。5、為了安全飲食,蔬菜水果要充分()和(),要多吃()食品,少吃6、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看()期和()期。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淡水化合物8、多清洗、多浸泡,對除去蔬菜、水果上殘留的農藥有一定的作用。()第五單元排序與分類單元分析理和加工的方式方法。它不僅標志著學生認知目前達到的水平那么,應該是排序后再分類,還是分類后再排序呢?我們的回答是,多種情況都存在:翁是世界上最大的鳥,翼展有3.5米寬(圖片見參考資料);不同類事物照樣可以就某一個性質進行排序,比如比較身邊的軟材料(布、紙、塑料).哪一個(是哪一種)最結就排序的含義來說,它一定是在具有同樣特征或性質的分類的含義來說,它一定是用一個特征或性質既完成求同又完成排異。因為課的內容必須有先后,先學習排序,還是先學習分類,教師可酌情掌1.排序。通過指導學生識別社會、學校、家庭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排序,自然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