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 教學設(shè)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1頁
誡子書 教學設(shè)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2頁
誡子書 教學設(shè)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3頁
誡子書 教學設(shè)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4頁
誡子書 教學設(shè)計-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誡子書

諸葛亮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進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點,積累重點詞語和文言知識。

過程與方法:理解文意0結(jié)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傳統(tǒng)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文意。結(jié)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

難點:感受傳統(tǒng)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三、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導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這首詩寫的是諸葛亮,他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

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一一《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

諄諄教誨。

(一)了解作者: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家世

居二千石官職。建安十二年(207)劉備聞其名,三顧草廬,請他出山,成為劉備主要輔佐。章武三年(223)

劉備病篤,臨終托孤于諸葛亮。劉禪即位,以丞相輔政,又領(lǐng)益州牧,封武鄉(xiāng)侯。朝政巨細,皆決于亮。

諸葛亮堅持與孫吳聯(lián)盟,并多次北伐,雖苦心籌謀,企圖消滅曹魏,恢復漢室,但都因?qū)嵙ο嗖顟?/p>

殊,屢遭挫敗。建興十二年,最后一次北伐中,病卒于前方,謚忠武侯,被后代封建統(tǒng)治者推為“鞠躬盡

瘁,死而后己”的忠君典型。著有《諸葛亮集》。

(-)題目解說

學習文章前我們分析一下題目

誡,告誡、勸勉。子,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書信。誡子書,即作者諸葛亮寫給8

歲兒子諸葛胞的一封信,旨在勸誡、勸勉。

(三)讀準字音

接下來我們積累一下文章中的字詞,請同學們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朗讀

夫(fu)君子之行淡泊(b6)淫(yin)慢險躁(zdo)

(四)誦讀文章

下面咱們朗讀文章,本文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朗讀時同學們注意要把握停頓,讀準節(jié)奏,在朗

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音韻美。

接下來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朗讀,注意讀準節(jié)奏。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

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相信同學們在朗讀時停頓把握得很準確。

(五)疏通文意

學習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文言詞語

1.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2.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

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

明志:明確志向。

3.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4.廣才:增長才干。

5.淫慢:放縱懈怠。

勵精:振奮精神。

6.險躁:輕薄浮躁。

治性:修養(yǎng)性情。

7.枯落:凋落,衰殘。比喻人老志衰,沒有用處。

8.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同學們參照重點詞語的提示,試著將文章內(nèi)容翻譯一下。

翻譯文章

君子的行為操守,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

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

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

意志隨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再

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六)梳理文章內(nèi)容

接下來咱們一起梳理一下文章的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的文言文,作者開篇即以“君子之行”高標準的道德規(guī)范要求兒子,明確提

出修身養(yǎng)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養(yǎng)德的具體途徑。

同學們思考

問題一:如何才能修身養(yǎng)德呢?

請從文中找出關(guān)鍵句

相信同學們都找到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p>

“靜”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摒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內(nèi)心寧靜,方能自省、

自察?!办o以修身”強調(diào)內(nèi)心寧靜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

“儉”是節(jié)儉、儉樸?!皟€以養(yǎng)德”強調(diào)物質(zhì)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guān)鍵性作用。諸葛亮

年輕時隱居田園,躬自耕植,深知物力維艱,所以一生儉樸,為官廉潔?!皟€以養(yǎng)德”是諸葛亮智慧的總

結(jié),更是諸葛亮嚴以自律的人生寫照。

2.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

明確:文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對“靜”的價值的闡發(fā),指出唯有寧靜專一,

才能明確志向、達成志向。

“淡泊”,指不為名利所動,能安貧樂道,守道不移;“寧靜”則指心情安寧,內(nèi)心澄凈。不受世俗

的影響,淡泊寧靜中方能明確內(nèi)心真實所想,才會堅定自己的志向,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抱負。所以,“淡

泊”“寧靜”是“明志”的前提。

接下來一句,先正后反,論述“靜”與“學”“才”“志”的關(guān)系,核心是實現(xiàn)志向的途徑一

學。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要想有才學必須通過學習,而求學的過程必然是孤獨寂寞之旅,只有心

無旁鷲,潛心專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學問?!胺菍W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

己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可能學有所成。諸葛亮將立志、學習、成才三者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告誡兒子要志

存高遠,勤學成才。

具體來說就是有“志”才可成學,而為學亦須“靜”;學習才能增長才干,而成才務(wù)須學習。

第四句,從反面說明不“靜”,即“淫慢”“險躁”害處,好高鷲遠、博而不精、淺嘗則止、不求

甚解的態(tài)度都不會有好的學習結(jié)果;急于求成、浮躁不專,不僅對學習進步無益,而且有害于品格的培養(yǎng),

達不到陶冶品格的目的。這里是彰顯“靜”的價值。

從反面說明不“靜”,即“淫慢”和“險躁”的害處,實際還是彰顯“靜”的價值。

最后一句,又殷殷叮嚀:流年似水,蹉花時光,必將老大徒傷悲,于事無補。從反面論述,強調(diào)勤學

刻苦,不能荒廢學業(yè),暗含惜時之意。所以更應(yīng)惜時勤學,學習的目的是成才,而成才是為了奉獻于社會,

為社會所用。諸葛亮的教子之心是非常明確的。

由此分析“靜”是本文的關(guān)鍵詞語。

3.怎樣理解文中的“靜”?

“靜”是《誡子書》中的一個關(guān)鍵詞語?!办o”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chǔ)?!办o以修身”意為節(jié)儉方可清心

寡欲,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為貪圖物質(zhì)享受而分神勞力?!办o”是學

習的前提?!办o”指的是一種摒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可以心無旁警地學

習,可以靜靜地沉思,可以安靜地反思自己的作為。要做到“靜”,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縛和干擾,這就

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寧靜”,才能使志向堅定、明確(明志),并最終實現(xiàn)遠大目標(致

遠)。若心不靜,陷入“險躁”,則不能專心學習,也就不能增長才干,更談不上修養(yǎng)心性了。

(七)探究文章:

1.同學們思考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需要具備幾個條件?這幾個條件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我們先分析第一問: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需要具備幾個條件?

成才要具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第二個條件是學習,“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第三個條件是惜時,“年與時馳,意

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第二問:這幾個條件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三者的關(guān)系: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的,缺一不可的。志

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砥礪品德。

2.畫出文中提到“志”的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你對文中“志”與“學”的關(guān)系是如何理解的。

文中關(guān)于“志”的語句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非志無以成學”。文章很重

視“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寧靜以“明志”,也就是時時將“志”放在眼前,不斷磨礪:一方面

強調(diào)無“志”則不足以“成學”,意謂沒有志向,則學無目標,必然學習龐雜,不能專一。

(八)小結(jié):

本文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險躁”。

告誡兒子要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賢的諄諄教誨。

(九)拓展閱讀

下面咱們閱讀一篇諸葛亮寫的《誡外生書》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二姐兒子龐渙的書信,收錄在《諸葛亮集》里。諸葛亮在這封信中,教導龐渙該如

何立志、修身、成材,龐渙后來官至郡太守。

誡外生書

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

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

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這篇文章中的重點文言詞語

①存,懷有,懷著

②凝滯,心思局限于某個范圍;拘泥

③庶幾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賢的志向

④揭然,高舉的樣子

⑤惻然,懇切的樣子

⑥細碎,瑣碎的雜念

⑦嫌吝,怨恨恥辱

⑧淹留,德才不顯于世

⑨濟,成功,實現(xiàn)

⑩強毅,堅強果斷

?竄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疏通文意

一個人應(yīng)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jié)制情欲,去掉郁結(jié)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圣賢的那種

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xiàn)出來,使你內(nèi)心震動、心領(lǐng)神會。要能夠適應(yīng)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

驗,擺脫瑣碎事務(wù)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做到這些以后,雖然也有

可能在事業(yè)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yè)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堅毅,

思想境界不開闊,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

成為沒有教養(yǎng),沒有出息的人。

接下來咱們分析一下這篇文章

1.同學們思考本文主要討論的什么問題?

本文一開篇,諸葛亮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夫志當存高遠”,即做人應(yīng)當抱有遠大的志向。具有遠大的

志向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2.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呢?

圍繞著“志向”諸葛亮從正反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首先,“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這幾句話說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賢”即要以古圣先賢作為榜樣,向他們看齊。榜樣的力量是無

窮的,好的榜樣能夠讓人奮發(fā)向上,壞的榜樣則能把人拖入深淵。因此,做到“志存高遠”,站的高一些,

看的遠一些,人生的境界就會提升,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不為瑣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棄凝滯”。做

到這些,自然而然,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高遠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這里就談到實現(xiàn)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細碎,廣

咨問,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隨遇而安,要拋出心中無關(guān)的雜念,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

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經(jīng)驗、要做到心胸開闊,豁達。一個人有了高遠的志向,廣闊的胸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