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_第1頁
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_第2頁
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_第3頁
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_第4頁
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學實驗教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理論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上物等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豐惠根教授

一、授課題目實膾一福雷的簡單集色與單夫氏單邑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學習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術:

三、實驗教學目2、掌握細菌單染色與革蘭氏染色的方法;

標與課時分3、初步掌握無菌操作技術;

酉已4、掌握革蘭氏染色反應原理、操作步驟與意義。

3課時

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術;

四、授課重點

2、無菌操作技術

1、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術;

五、授課難點

2、無菌操作技術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段⑸飳W實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

文獻版社。

1.你認為什么環(huán)節(jié)會影響革蘭氏染色結果的正確性?其中最關鍵的環(huán)

節(jié)是什么?

九、思考題

2.當你對一株未知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時,如何能確證你的染色技術操

作正確,結果可靠?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抵士物舂任課教師:豐總也栽栽

教學手段與教學

基本內容

組織

細菌的簡單染色與革蘭氏染色

一、實驗目的強調實驗課的要求與

1、學習微生物涂片、染色的操作技術;

規(guī)則

2、掌握細菌單染色與革蘭氏染色的方法;

簡單復習理論知識過

3、初步掌握無菌操作技術;

渡到本實驗目的

4、掌握革蘭氏染色反應原理、操作步驟與意義。

二、實驗內容與原理

結合理論知識講解實

細菌的涂片與染色是微生物學實驗中的一項基本技術。細菌個

驗原理

體微小,且較透明,務必借助染色法使菌體著色,與背景形成鮮明

的對比,以便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此法操作簡便,適用于菌體通

常形狀與細菌排列的觀察。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要緊有堿性染料、酸性染料與中性染料三

大類。堿性染料的離子帶正電荷,能與帶負電荷的物質結合。因細

菌蛋白質等電點較低,當它生長于中性、堿性或者弱酸性的溶液中

經常帶負電荷,因此通常使用堿性染料?(如美藍、結晶紫、堿性復

紅或者孔雀綠等)使其著色。酸性染料的離子帶負電荷,能與帶正

電荷的物質結合。當細菌分解糖類產酸使培養(yǎng)基pH下降時,細菌

所帶正電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紅、酸性復紅或者剛果紅等酸性染料

著色。中性染料是前兩者的結合物又稱復合染料,如伊紅美藍、伊

紅天青等。

根據實驗目的不一致,可分為簡單染色法、鑒別染色法與特殊

染色法等,本實驗要緊做前面兩種。

(一)簡單染色法原理:

這是最基本的染色法,由于細菌在中性環(huán)境下通常帶負電荷,

因此通常使用一種堿性染料如美藍、堿性復紅、結晶紫進行染色。

簡單染色法是只用一種染料使細菌著色以顯示其形態(tài),簡單染色不

能辨別細菌細胞的構造。

(二)革蘭氏染色法原理

革蘭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麥病理學家C.Gram所創(chuàng)立的。革

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上最常用的鑒別染色法,由于通過此法染色,

可將細菌鑒別為革蘭氏陽性菌(G+)與革蘭氏陰性菌(G)兩大類。

革蘭氏染色過程所用四種不一致溶液與作用:

1、堿性染料:這在簡單染色中已討論過,此處用結晶紫。

2、媒染劑:其作用是增強染料與細菌的親與力,更好地加強

染料與細胞的結合。常用的媒染劑是碘液。

3、脫色劑:幫助染料從被染色的細胞中脫色。利用細菌對染

料脫色的難易程度不一致,而將細菌加以區(qū)分。革蘭氏陽性細菌不

易被脫色劑脫色,而革蘭氏陰性細菌則易被脫色。常用的脫色劑是

丙酮或者乙醇,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4、復染液:也是一種堿性染料,目的是使脫色的細菌重新染

上另一種顏色,以便與未脫色菌進行比較。這里用的是蕃紅花紅溶

液。

近年來由于對細菌細胞壁的結構有了較深入的熟悉,對革蘭氏

染色的機制提出不一致的看法。通常認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的肽聚糖

層較厚,經乙醇處理后使之發(fā)生脫水作用而使孔徑縮小,結晶紫與

碘的復合物保留在細胞內而不被脫色;而革蘭氏陰性細菌的肽聚糖

層很薄,脂肪含量高,經乙醇處理后部份細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變

其組織狀態(tài),細胞壁孔徑大,不能阻止溶劑透入,因而將結晶紫與

碘的復合物洗去而被脫色。盡管如此,革蘭氏染色的差異并不能完

全認為是化學的差別,也有物理結構不一致的結果,由于酵母菌細

胞壁的成份完全與細菌不一致,但具有革蘭氏染色陽性反應。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培養(yǎng)12-16h的枯草桿菌(Bacillussubtilis),培養(yǎng)

24小時的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簡單介紹本次實驗所

2、染色液與試劑:草酸鍍結晶紫染液、盧哥氏碘液、95%酒用器材

精、蕃紅染液、復紅、乙酸酒精溶液、香柏油、無菌水

3、器材:廢液缸、洗瓶、載玻片、接種杯、酒精燈、擦鏡紙、

顯微鏡等。

四、實驗方法

1、簡單染色:

(1)涂片:取干凈載玻片一塊,在載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

重點介紹制片方法,強

無菌水,按無菌操作法從菌種斜面挑取少量菌體與水滴充分混勻,

調無菌操作

并涂成薄膜,涂布面積約1?1.5cm2,左邊涂枯草桿菌,右邊涂大

腸桿菌。注意取菌不要太多,圖片要均勻。

(2)干燥:讓涂片自然晾干。邊講解邊演示,并強調

(3)固定:手執(zhí)玻片一端,讓菌膜朝上,通過火焰2-3次固實驗注意事項

定。在火上固定時,用手摸涂片反面,以不燙手為宜。不能將載片

在火上烤,否則細菌形態(tài)毀壞。(染色前務必固定細菌。其目的有

二:一是殺死細菌并使菌體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對染料的親

與力。常用的有加熱與化學固定兩種方法。固定時盡量維持細胞原

有的形態(tài)。)

(4)染色:將固定過的涂片放在廢液缸上的擱架上,加草酸

鍍結晶紫染液l-2mino

(5)水洗:傾去染色液,斜置載片,用自來水的細水流由載

片上端流下,不得直接沖在涂菌處,直洗至從載片上流下的水中無

染色液的顏色為止。

(6)干燥:將洗過的涂片放在空氣中晾干或者用吸水紙吸干。

(7)鏡檢:先低倍觀察,再高倍觀察,并找出適當的視野后,

將高倍鏡轉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將油鏡頭浸入油滴中認真

調焦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

2、革蘭氏染色:

(1)涂片:涂片方法與簡單染色涂片相同。通過提出問題加強學

晾干:與簡單染色法相同。

(2)生對實驗原理的懂得

(3)固定:與簡單染色法相同。

(4)結晶紫染色:將玻片置于廢液缸玻片擱架上,加適量(以

蓋滿細菌涂面)的結晶紫染色液染色1分鐘。

(5)水洗: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沖洗。

(6)媒染:滴加盧哥氏碘液,媒染Imin。

(7)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8)脫色:將玻片傾斜?,連續(xù)滴加95%乙醇脫色20-25S至流

出液無色,立即水洗。

(9)復染:滴加蕃紅復染2min。

(10)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蕃紅染色液。

(11)晾干:將染好的涂片放空氣中晾干或者者用吸水紙吸干。

(12)鏡檢:鏡檢時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鏡觀察,

并推斷菌體的革蘭氏染色反應性。

(13)實驗完畢后的處理:

①將浸過油的鏡頭按下述方法擦拭干凈:a.先用擦鏡紙將油鏡

頭上的油擦去;b.用擦鏡紙沾少許乙醛酒精溶液將鏡頭擦2-3次;

c.再用干凈的擦鏡紙將鏡頭擦2-3次。注意擦鏡頭時向一個方向擦強調實驗后處理的重

拭。

要性

②看后的染色玻片用廢紙將香柏油擦干凈。

五、注意事項

1.載玻片要潔凈無油跡,否則菌液涂不開。涂片時.,滴水不要

過多,挑菌量宜少,涂片要均勻,菌膜宜薄。

2.革蘭氏染色成敗的關鍵是酒精脫色。如脫色過度,革蘭氏陽通過正反兩方面再次

性菌也可被脫色而染成陰性菌;如脫色時間過短,革蘭氏陰性菌也強調實驗注意事項

會被染成革蘭氏陽性菌。脫色時間的長短還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

多少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嚴格規(guī)定。

3.染色過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沖洗后,應吸去玻片上的

殘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釋而影響染色效果。

4.選用幼齡的細菌。G+菌培養(yǎng)12h-16h,〃培養(yǎng)24h。若菌

齡太老,由于菌體死亡或者自溶常使革蘭氏陽性菌轉呈陰性反應。

六、實驗作業(yè)

(一)繪圖

繪出Bacillussubtilis與Escherichiacoli革蘭氏染色視野圖。

(二)問題與思考

布置本次實驗報告與

1.你認為什么環(huán)節(jié)會影響革蘭氏染色結果的正確性?其中最

思考題

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2.當你對一株未知菌進行革蘭氏染色時,如何能確證你的染

色技術操作正確,結果可靠?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金物學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豐惠根教授

一、授課題目實齡2福雷的年抱星英麻富包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繼續(xù)學習微生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三、實驗教學目2、掌握芽抱、莢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標與課時分

3、鞏固無菌操作技術。

3課時

1、微生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四、授課重點

2、芽抱、莢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1、微生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五、授課難點

2、芽抱、莢膜染色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段⑸飳W實驗(第三版)》,高

文獻等教育出版社。

1.若涂片中觀察到的只是大量游離芽抱,很少看到芽抱囊及

營養(yǎng)細胞,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

九、思考題

2.構成莢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通常用什么固定方法,為什

么?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檢士物號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總根教授

教學手段與

基本內容

教學組織

細菌的芽胞與莢膜染色法

一、實驗目的

先點評上次實

1、繼續(xù)學習微生物標本的制作方法;

驗作業(yè)

2、掌握芽抱、莢膜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3、鞏固無菌操作技術。

二、實驗內容與原理

芽抱、莢膜染色法都是利用細菌各部位(分)的構造不一致,它們對染

結合理論知識

料的親與力也不一致。因此,能夠使用各類特殊染色方法,使細菌細胞的不

講解實驗原理

一致構造能在顯微鏡下顯示出來,便于觀察與區(qū)別。

(-)芽胞染色法:

芽抱又稱內生抱子(endospore),是某些細菌(革蘭氏染色陽性桿菌)

生長到一定時間(對數期后期),在細胞內形成一個圓形、橢圓形或者圓柱

形的結構。

芽抱有的長在中央或者近中央,圓形或者橢圓形,芽抱的大小,位置,

在分類鑒定上有一定的意義,它僅僅是芽抱細菌生活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還是

檢驗培養(yǎng)基滅菌完全不完全的根據。

芽抱壁厚、透性低,著色與脫色均較困難,當用弱堿性染料(孔雀綠)

在加熱的情況下進行染色時,使染料不僅進入菌體也可進入芽抱內,進入菌

體的染料經水洗后被脫色,當用對比度大的復染色劑(蕃紅液)染色后,芽

抱仍保留初染劑的顏色,是芽抱與菌體更易區(qū)分。菌體呈紅色而芽抱呈綠色。

(二)莢膜染色法

莢膜是包圍在細菌細胞外的一層粘液狀或者膠狀物質,其成分為多糖、

糖蛋白或者多肽。由于莢膜與染料的親與力弱、不易著色;而且能夠溶于水,

易在用水沖洗時被除去。

莢膜雖不是細胞的要緊結構,但它是細胞外碳源與能源性貯藏物質,并

能保護細胞免受干燥的影響,同時能增加某些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使之抵御

宿主吞噬細胞的吞噬。

由于莢膜與染料的親與力弱、不易著色;而且能夠溶于水,易在用水沖

洗時被除去。通常用負染色法染色,使細菌與背景著色,背景與菌體之間形

成一透明區(qū)即英膜,便于觀察,由于莢膜很薄,容易變形,在制片是通常不

用加熱固定。

三、實驗器材

簡單介紹本次

1、菌種:蠟樣芽抱桿菌約2d營養(yǎng)瓊脂斜面培養(yǎng)物;褐球固氮菌

(Azotobacterchroococcus)約2d無氮營養(yǎng)基瓊脂斜面培養(yǎng)物。實驗所用器材

2、染色液與試劑:5%孔雀綠水溶液、0.5%蕃紅溶液、碳素墨水、甲醇、

生理鹽水等

3、器材:試管夾、酒精燈、接種針、載玻片、顯微鏡、香柏油、乙酸酒

精、擦鏡紙等。

四、實驗方法

1、芽泡染色:

(1)制片:按常規(guī)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用試管夾夾住玻片的一端,在涂片上滴加孔雀綠3-4滴,再次介紹制片

維持5min;方法,強調無菌

(3)水洗:待玻片冷卻、用細水流沖洗至流出的水為無色;

操作

(4)復染:蕃紅溶液復染2-3min,水洗;

(5)鏡檢:干后,先低倍鏡觀察,再高倍鏡觀察,并找出適當的視野后,

邊講解邊演示,

將高倍鏡轉出,在涂片上加香柏油一滴,將油鏡頭浸入油滴中認真調焦觀察。

并強調實驗注

2、莢膜染色(濕墨水法):

(1)制備菌與墨水混合液:加一滴墨水于潔凈的載玻片上,然后挑取少意事項

量褐球固氮菌與之充分混合均勻;

(2)加蓋玻片:將一潔凈蓋波片蓋在混合液上,然后在蓋波片上放一張

濾紙,輕輕按壓以吸去多余的混合液;

(3)鏡檢:用低倍鏡與高倍鏡觀察。

再次強調實驗

五、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1、供芽抱染色用的菌種應操縱菌齡,使大部分芽抱仍保留在菌體上為宜。

2、染色加熱過程要及時補充染液,切勿讓涂片干涸。

3、莢膜染色涂片不要用加熱固定,以免莢膜皺縮變形。

4、涂片不要用力過猛,不要滴加水,以防破壞其莢膜原形。

六、實驗作業(yè)布置本次實驗

(一)繪圖

報告與思考題

1.繪出表示芽抱桿菌的形態(tài)特征,注意芽抱的形狀、著生位置及芽胞囊

的形態(tài)特征。

2.繪圖說明你所觀察到的細菌的菌體與莢膜的形態(tài)。

(二)問題與思考

1.若涂片中觀察到的只是大量游離芽抱,很少看到芽胞囊及營養(yǎng)細胞,

你認為這是什么原因?

2.構成莢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通常用什么固定方法,為什么?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金曲等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郭偉衣講師

一、授課題目實齡三致鐵雷的形態(tài)視察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學習并掌握觀察放線菌形態(tài)的基本方法;

三、實驗教學目

標與課時分2、初步熟悉放線菌帶形態(tài)特征。

酉己3課時

四、授課重點1、放線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五、授課難點1、放線菌的制片方法及其注意事項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段⑸飳W實驗(第三版)》,高

文獻等教育出版社。

1.試比較三種培養(yǎng)與觀察放線菌方法的優(yōu)缺點。

九、思考題

2.鏡檢時,你如何區(qū)分放線菌的基內菌絲與氣生菌絲?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微生物學實驗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郭偉云講師

基本內容教學手段與

教學組織

一、實驗目的

先點評上次實

1、學習并掌握觀察放線菌形態(tài)的基本方法;

2、初步熟悉放線菌帶形態(tài)特征。驗作業(yè)

二、實驗內容與原理

放線菌是指能形成分枝絲狀體或者菌絲體帶一類革蘭氏陽性細菌。結合理論知識

常見放線菌大多能形成菌絲體,緊貼培養(yǎng)基表面或者深入培養(yǎng)基內生長帶叫與圖片講解實

基內菌絲(簡稱“基絲”),基絲生長到一定階段還能向空氣中生長出氣生菌絲(簡驗原理

稱“氣絲”),并進一步分化產生抱子絲及抱子。

放線菌的胞子絲形狀與徇子排列情況是放線菌分類的重要根據,為了不打亂

抱子的排列情況,常用印片染色法與膠帶紙粘菌染色法進行制片觀察。

為了觀察放線菌的形態(tài)特征,人們設計了各類培養(yǎng)與觀察方法,這些方法的

要緊目的是為了盡可能保持放線菌自然生長條件下的形態(tài)特征,本實驗介紹其中

幾種常用的方法。

(1)桿片法

將放線菌接種在瓊脂平板上,桿上滅菌蓋玻片后培養(yǎng),使放線菌絲沿著培養(yǎng)

基表面與蓋玻片的交接處生長而附著在蓋玻上,觀察時,輕輕取出蓋玻片,置于

載玻片上直接鏡檢。這種方法能夠觀察到放線菌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的特征,而且便

于不一致生長期的形態(tài)。

(2)玻璃紙法

玻璃紙是一種透明的半透膜,將滅菌的玻璃紙覆蓋在瓊脂平板表面,然后將

放線菌接種于玻璃紙上,經培養(yǎng),放線菌在玻璃紙上生長形成菌苔。觀察時,揭

下玻璃紙,固定在載玻片上直接鏡檢。這種方法既能保持放線菌的自然生長,也

便于觀察不一致生長期的形態(tài)特征。

(3)印片法

將要觀察帶放線菌帶菌落或者菌苔,先印在載玻片上,經染色后觀察。這種

方法要緊用于觀察抱子絲帶形態(tài)、抱子帶排列及其形狀等。該方法簡便、但形態(tài)

特征可能有所改變。

我們本次實驗要緊使用印片法來觀察放線菌的基本形態(tài)。

三、實驗器材簡單介紹本次

1.菌種:細黃鏈霉菌(sfrepAwiycs加又稱5406或者青色鏈霉菌(S

實驗所用器材

glaucus),弗氏鏈霉菌(S.fradiae);

2.染色液:石炭酸復紅染色液;

3.器材:載玻片,玻璃紙,小刀,接種環(huán),吸水紙,擦鏡紙,酒精燈,香柏

油,乙醛-乙醇混合液,顯微鏡。

四、實驗方法

(1)印片:用解剖刀取放線菌培養(yǎng)體一塊,將菌面朝上放在一載玻片上,

另取一潔凈載玻片置于火焰上微熱后,蓋在菌苔上,輕輕按壓,使培養(yǎng)物(氣絲、

邊講解邊演示

抱子絲或者抱子)粘附(“印”)在后一塊載玻片的中央,有印跡的一面朝上,通

印片方法,并強

過火焰2-3次固定;

調實驗注意事

(2)染色:用碳酸復紅覆蓋印跡,染色約Imin后水洗;

(3)鏡檢:干后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最后用油鏡觀察抱子絲、抱子的

形態(tài)及抱子排列情況。

五、注意事項

1、鏟菌苔時注意不要將瓊脂鏟得太厚,以免影響壓片;再次強調實驗

2、玻片不要太熱,以免瓊脂融化,干擾放線菌的附著;

注意事項

3、制片過程中切不可涂片,以免破壞菌絲形態(tài);

4、印片完畢后注意將印有放線菌的一面朝上進行固定,印片不要用力過大

壓壞瓊脂培養(yǎng)基,也不要挪動,以免改變放線菌的自然形態(tài);

5、觀察時宜使用略暗的光線。

六、實驗作業(yè)

(一)繪圖布置本次實驗

繪出說明你所觀察到的放線菌的要緊形態(tài)特征。報告與思考題

(二)問題與思考

1.試比較三種培養(yǎng)與觀察放線菌方法的優(yōu)缺點。

2.鏡檢時,你如何區(qū)分放線菌的基內菌絲與氣生菌絲?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金物學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郭偉長講師

一、授課題目實除口再今雷的形態(tài)視察及無活錮蹌的泰初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觀察酵母菌的細胞形態(tài)及出芽生殖方式;

三、實驗教學目2、學習掌握區(qū)分酵母菌死、活細胞的染色方法;

標與課時分

3、掌握酵母菌的通常形態(tài)特征及其與細菌的區(qū)別。

3課時

1、酵母菌的形態(tài)特征

四、授課重點

2、酵母菌死活細胞鑒別的原理

1、酵母菌的形態(tài)特征

五、授課難點

2,酵母菌死活細胞鑒別的原理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段⑸飳W實驗(第三版)》,高

文獻等教育出版社。

1、呂氏堿性美藍染液濃度與作用時間的不一致,對酵母菌死

九、思考題細胞數量有何影響?試分析其原因。

2、在顯微鏡下,酵母菌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區(qū)別于通常細菌?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微生物學實驗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郭偉云講師

基本內容教學手段與

教學組織

一、實驗目的

先點評上次實

1、觀察酵母菌的細胞形態(tài)及出芽生殖方式:

2、學習掌握區(qū)分酵母菌死、活細胞的染色方法;驗作業(yè)

3、掌握酵母菌的通常形態(tài)特征及其與細菌的區(qū)別。

二、實驗內容與原理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運動的單細胞微生物,細胞核與細胞質已有明顯的分化,結合理論知識

菌體比細菌大。繁殖方式也較復雜,無性繁殖要緊是出芽生殖,僅裂殖酵母屬是與圖片講解實

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過接合產生子囊抱子。驗原理

本實驗通過用美藍染色浸片來觀察生活的酵母形態(tài)與出芽生殖方式。

美藍是一種無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藍色的,而還原型是無色的,用它來

對酵母的活細胞進行染色。

由于細胞中新陳代謝的作用,使細胞內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能使美藍從藍

色的氧化型變?yōu)闊o色的還原型,因此酵母的活細胞無色,而關于死細胞或者代謝

緩慢的老細胞,則因它們無此還原能力或者還原能力極弱,而被美藍染成藍色或

者淡藍色。因此,用美藍水浸片不僅可觀察酵母的形態(tài),還能夠區(qū)分死、活細胞。

三、實驗器材

1、菌種: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培養(yǎng)約2d的麥芽汁斜面培

簡單介紹本次

養(yǎng)物;

實驗所用器材

2、染色液與試劑:0.05%與0.1%呂氏堿性美藍染液;

3、器材:廢液缸、載玻片、蓋玻片、酒精燈、擦鏡紙、顯微鏡等。

四、實驗方法

(1)在載玻片中央加一滴0.1%呂氏堿性美藍染色液,用接種環(huán)挑取少量酵邊講解邊演示

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勻;實驗方法,并強

(2)用鏡子取一塊蓋玻片,先將一邊與菌液接觸,然后慢慢將蓋玻片放下

調實驗注意事

使其蓋在菌液上;

(3)將制片放置約3min,先低倍鏡后高倍鏡觀察酵母形態(tài)與出芽情況,并

根據顏色區(qū)別死活細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觀察,注意死活細胞數量的變化;

(5)用0.05%的呂氏堿性美藍染色液重復上述操作。

五、注意事項

再次強調實驗

1、加染液不宜過多或者過少,否則,在蓋上蓋玻片時,菌液會溢出或者出

現大量氣泡而影響觀察;注意事項

2、蓋玻片不宜平著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

六、實驗作業(yè)

(一)繪圖

布置本次實驗

繪圖說明你所觀察到的酵母菌的細胞結構及出芽生殖方式.

報告與思考題

(二)問題與思考

1、呂氏堿性美藍染液濃度與作用時間的不一致,對酵母菌死細胞數量有何

影響?試分析其原因。

2、在顯微鏡下,酵母菌有什么突出的特征區(qū)別于通常細菌?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金物等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刻箱添副秋微

一、授課題目實齡,?德條某的制備與鳧1T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明確培養(yǎng)基的配制原則;

三、實驗教學目2、掌握配制培養(yǎng)基的通常方法與步驟;

3、熟悉高壓蒸汽滅菌的基本原理及應用范圍;

標與課時分

4、掌握高壓蒸汽滅菌技術,熟悉幾種常用滅菌方法。

6課時

1、掌握配制培養(yǎng)基的通常方法與步驟;

四、授課重點

2、熟悉高壓蒸汽滅菌的基本原理及應用范圍;

五、授課難點掌握配制培養(yǎng)基的通常方法與步驟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微生物學實驗(第三版)》,高

文獻等教育出版社。

九、思考題為什么微生物培養(yǎng)需要不一致的培養(yǎng)基?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假士物老宴般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知箍濤

泉洋向客教學手段與

教學組織

一、實般目的

先點評上次實

1、明確培養(yǎng)基的配制原則;驗作業(yè)

2、掌握配制培養(yǎng)基的通常方法與步驟;

3、熟悉高壓蒸汽滅菌的基本原理及應用范圍;

4、掌握高壓蒸汽滅菌技術,熟悉幾種常用滅菌方法。

二、實膾原理

結合理論知識

培養(yǎng)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長繁殖或者枳存代謝產物所需的各類營養(yǎng)物質,用人

講解實驗原理

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種基質。它包含碳源、氮源、能源、生長因子、無機鹽與水

六類營養(yǎng)要素。由于不一致微生物細胞構成不一致,因而所需營養(yǎng)基質不一致,

為了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不一致的微生物,務必根據其需要,配制合適的培養(yǎng)基。

培養(yǎng)基的種類繁多,根據培養(yǎng)基的成分、物理性狀不一致,可分為天然培養(yǎng)

基、合成培養(yǎng)基、半合成培養(yǎng)基、固體培養(yǎng)基、半固體培養(yǎng)基與液體培養(yǎng)基。

滅菌是指應用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殺滅物體表面與內部一切微生物營養(yǎng)

體、芽泡與胞子。滅菌方法很多,可分為加熱、過濾、照射與化學藥品法等。

常用加熱滅菌法:

1、干熱滅菌:

這種滅菌法是利用熱空氣使物體升溫,而導致物體上所帶的微生物由于干

熱脫水而死亡。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的滅菌,關于帶膠皮的物品、液

體及固體培養(yǎng)基等不能使用此法滅菌。

2、高壓蒸汽滅菌法

此種滅菌方法的原理是在一密閉容器中,煮沸時形成的蒸汽不能擴散到容器

外面去,而堆積在密閉的容器內,使蒸汽壓力升高;隨著水的煮沸,溫度也就相

應增高。利用過熱的蒸汽來使細菌及其耐熱芽抱蛋白質凝固變性,以致失去生命

力,從而達到完全滅菌的效果。

高壓蒸汽滅菌是最有效的滅菌方法。通常在1.05kg/cm2(15磅/英寸2),

121.30C保持15—30分鐘進行滅菌,就可殺死一切微生物細胞及其芽抱或者抱子。

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儀器叫高壓蒸汽滅菌鍋。滅菌對象是培養(yǎng)基、玻璃器皿與各

類不因高溫處理而變質的物品材料。但對一些不耐高溫、高壓的溶液或者培養(yǎng)基

不宜用此種方法。

簡單介紹本次

三、強財易用品

實驗所用器材

1.1000ml刻度分裝搪瓷缸、200ml燒杯、角匙、天平、稱量紙或者小燒杯、

pH試紙、500ml三角瓶,18mmxl80mm試管、紗布、棉花、10ml移液管等。

2.牛肉膏、蛋白陳、NaCl、10%NaOH溶液、10%鹽酸溶液。邊講解邊演示,

8、方法鳥步驟并強調實驗注

意事項

1.培養(yǎng)基配方:牛肉膏5.0g,蛋白陳10.0g,NaC15.0g,瓊脂20.0g,蒸鐲水

1000ml,pH7.0?

2.操作步驟

(1)用稱量紙分別稱取牛肉膏5.0g、蛋白陳10.0g,把牛肉膏連同稱量紙與

蛋白陳一起放入200ml的燒杯中,然后加入100ml水,置電爐上加熱攪拌至其完

全溶解。用玻璃棒把稱量紙?zhí)舫鰶_凈(用洗瓶洗,沖洗液流入燒杯)。

(2)將溶解的混合液倒入1000ml搪瓷缸中,稱取5.0gNaCl加入,洗滌燒

杯2?3次,洗液倒入缸中,補足自來水到1000ml(液體培養(yǎng)基制成,即可分裝),

攪拌加熱煮沸。

(3)稱取20g瓊脂,放入煮沸的溶解液中,繼續(xù)加熱至瓊脂完全溶解,加

熱過程中要不斷攪拌以防瓊脂沉淀糊底或者溢出杯外。

(4)待瓊脂完全融化后,再補足自來水,趁熱用玻璃棒蘸少許液體點在pH

試紙上測定酸堿度并用NaOH或者HC1溶液調整pH值至7.2?7.4。

(5)趁熱分裝入15mmXI50mm試管中,每管5ml(斜面用)。18mmX180mm

試管,每管分裝15ml(平板用)。

(6)將余下的分裝在500ml三角瓶中(每瓶約300ml),

(7)將上述分裝在各類容器中的培養(yǎng)基,塞好棉塞,捆扎好。

(8)0.1MPa高壓蒸汽滅菌30分鐘。

強調注意事

(9)擺斜面滅菌后,需做斜面的試管,應待培養(yǎng)基冷卻至50?60℃(溫度

不能過高,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后,擺成斜面。斜面的斜度要適當,斜面的項

長度不超過試管長度的二分之一。擺放時注意不要使培養(yǎng)基沾污棉塞,冷凝過程

中不要移動試管,待斜面完全凝固后,再收起使用或者貯藏。

五、整在?!?/p>

1、稱取藥品時嚴防藥品混雜,一把牛角匙稱一種藥品;

2、蛋白陳極易吸濕,稱取時動作要迅速;

3、配制固體培養(yǎng)基時,先將其他藥品加熱溶解到快沸時.,再將稱好的瓊脂

加入,繼續(xù)加熱至瓊脂完全熔化,此過程要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并操縱火

力,防止沸騰外溢;

4、分裝量根據試管大小與實際需要而定,固體培養(yǎng)基裝量約為管高的1/5,

液體培養(yǎng)基的裝量約為管高的1/4,三角瓶的裝量不超過瓶體的1/2;

5、分裝過程中注意不要將培養(yǎng)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

污染。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首頁

課程名稱:松金物學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方啟篇講師

一、授課題目實險會徵金物的今福易他化

二、授課對象2005級生物技術專業(yè)本科生

1、熟悉微生物分離與純化的原理

三、實驗教學目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與幾種常用的分離純化接種培養(yǎng)的基本

標與課時分操作技術,掌握微生物的無菌操作技術。

酉己

6課時

四、授課重點微生物分離與純化的基本原理

五、授課難點微生物分離與純化的基本原理

六、授課形式實驗課講授

七、授課方法與授課方法: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

課前準備課前準備:做預實驗,準備示教材料,寫教案

八、教材與參考沈萍、范秀榮、李廣武主編?!段⑸飳W實驗(第三版)》,高

文獻等教育出版社。

1.在你所實驗的三種培養(yǎng)基平板上長出的菌落屬于哪個類

群?簡述它們的菌落形態(tài)特征。

2.稀釋分離時,為什么要將已融化的瓊脂培養(yǎng)基冷卻到45?

九、思考題5OC左右才能傾入到裝有菌液的培養(yǎng)皿內?

3.劃線分離時,為什么每次都要將接種環(huán)上多余的菌體燒

掉?劃線為何不能重疊?

教研室主任(簽字)課程負責人(簽字)

十、教研室主任

及課程負責人簽

年月日年月日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實驗課教案

課程名稱:微生物學實驗授課教師姓名及職稱:高啟禹講師

泉洋向客教學手段與

教學組織

一、實般目的

先點評上次實

、熟悉微生物分離與純化的原理

1驗作業(yè)

2、掌握倒平板的方法與幾種常用的分離純化接種培養(yǎng)的基本操作技術,掌

握微生物的無菌操作技術。

二、實齡原理結合理論知識

在自然界中,不一致種類的微生物絕大多數都是混雜生活在一起的,為了生講解實驗原理

產與科學研究的需要,當我們希望獲得某一種微生物時,就務必從混雜的微生物

類群中分離出它,以得到只含有這一種微生物的純培養(yǎng)物,這種獲得純培養(yǎng)物的

方法稱之微生物的分離與純化。為了獲得純種的微生物,通常根據該微生物營養(yǎng)

或者培養(yǎng)特點,或者對某種抑制劑的耐受性不一致,或者對某種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

一致,從而制作或者設置一些選擇性培養(yǎng)基,或者選擇性培養(yǎng)條件,再用稀釋涂

布平板法或者稀釋混合平板法或者劃線法分離,純化該微生物,直至得到該純種

菌株。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營,在這里生活的微生物數量與種類都極其豐富,

因此,土壤是我們開發(fā)利用微生物資源的重要來源,能夠從其中分離純化到許多簡單介紹本次

有用的菌株。實驗所用器材

三、材易用品

1.樣品土樣

2.培養(yǎng)基牛肉膏蛋白陳瓊脂培養(yǎng)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豆芽汁

培養(yǎng)基。

3.其它盛9ml無菌水的試管、盛90ml無菌水并帶有玻璃珠的三角瓶、無

菌玻璃涂棒、無菌吸管、接種環(huán)、無菌培養(yǎng)皿。邊講解邊演示,

呻、方法與步麻并強調實驗注

(一)、稀釋混合平板法意事項

1.細菌的分離

(1)土壤稀釋液的制備①稱取土樣10g,放入盛90ml無菌水三角瓶中,

振蕩15?20分鐘,使微生物細胞分散,靜置約20?30秒,即成10」的土壤懸液。

②另取裝有9ml無菌水的試管,編號為KA[O410?、10-5、10-6及10一7,用

無菌吸管吸取10」土壤懸液1mL加入編號IO。的無菌試管中,吹吸三次,使之

混合均勻,即成10々的土壤稀釋液。再用另一支吸管吸取10-2試管中的土壤稀釋

液1ml,加入編號10-3的無菌試管中,輕輕搖動,使之混合均勻,即成10-3的土

壤稀釋液,一定要每次更換一支無菌吸管(連續(xù)稀釋)。同法依次分別稀釋成io-\

IO?與10-6等一系列稀釋度菌懸液(見圖1)。

(2)平板制作將無菌培養(yǎng)皿編上10-4、10-5、10-6號碼,每一號碼設三個重

復,用1ml無菌吸管按無菌操作要求吸10-6稀釋液各1ml,分別放入編號106的

三個培養(yǎng)皿中。同法吸取104稀釋液各1mL分別放入編號10-5的三個培養(yǎng)皿中。

再吸取104稀釋液各1mL分別放入編號10"的三個培養(yǎng)皿中。然后在9個培養(yǎng)

皿中分別倒入15ml己融化同時冷卻至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陳瓊脂培養(yǎng)基,加

蓋后輕輕搖動培養(yǎng)皿,使培養(yǎng)基均勻分布,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固后即成平板,

整個操作過程應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見實驗1)。

圖1從土壤中分離微生物操作過程

(3)培養(yǎng)與移植待平板完全冷凝后,將平板倒置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

48小時,檢查分離結果。將培養(yǎng)后長出的單個菌落分別挑取接種到牛肉膏蛋白陳

培養(yǎng)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待菌苔長出后,檢查菌苔是否單

純,也可用顯微鏡涂片染色檢查是否是單一的微生物,若有其它雜菌混雜,就可

再一次進行分離、純化,直至獲得純培養(yǎng)。

2.放線菌的分離由于放線菌在培養(yǎng)基上蔓延生長不如真菌快,其繁殖速

度又比細菌慢,故分離這類微生物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細菌與霉菌的蔓延,以免妨

礙放線菌的生長。為了保證放線菌的優(yōu)勢生長,可對樣品做如下處理:(1)為了

除去部分細菌,可先將土壤進行風干。由于細菌營養(yǎng)體遇干燥環(huán)境容易死亡,而

放線菌比細菌的抗干燥能力強。風干的土壤與少量CaCCh混合,于28℃培養(yǎng)數

天,更能進一步減少細菌與增加放線菌的數量。(2)選用的土壤稀釋度要根據放

線菌的多少來決定,可用IO%IO或者其它稀釋度。在所選用的稀釋液中加入

100g/L酚10滴,充分混勻,可進一步減少細菌與霉菌的生長。

通常放線菌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28C,培養(yǎng)5?7天,培養(yǎng)基為高氏一號

培養(yǎng)基。具體操作過程見“細菌的分離”。

3.霉菌的分離大多數霉菌為好氧微生物,務必有充足的氧氣才能很好地

生長。霉菌能耐受較酸性環(huán)境,因此通常分離霉菌時取偏酸性、含有機質較豐富

的接近表層的土壤,特別是森林土壤中含有較多霉菌。假如用特定的材料為培養(yǎng)

基分離霉菌,經培養(yǎng)后,長出的菌種可能較為單一。比如用新鮮的桔皮保溫培養(yǎng),

容易長出青霉。

分離方法具體操作過程見“細菌分離”,只是將稀釋度向前移2位數。使

用馬丁氏(Martin)瓊脂培養(yǎng)基,在培養(yǎng)基中加1/3000的孟加拉紅水溶液,使用

時每10ml培養(yǎng)基再加0.03%鏈霉素溶液1ml(含鏈霉素30ug/ml),用28?30℃

下培養(yǎng)

3?5天,待菌落長出后,檢查結果。

(-)稀釋涂布平板法

此法與稀釋混合平板法基本相同,無菌操

作也一樣,所不一致的是先將牛肉膏蛋白陳培

養(yǎng)基,高氏一號培養(yǎng)基,馬丁氏培養(yǎng)基融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