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甘肅省隴南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甘肅省隴南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甘肅省隴南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甘肅省隴南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甘肅省隴南市高三二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2甘肅省隴南市2024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東坡題跋》輯錄了蘇軾對眾多藝術形式的討論,文采煥然,意蘊深遠。蘇軾作為文人畫的首倡者,儒釋道融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其文章探驪得珠,見解獨到?!胺ā奔捶ǘ取⒎▌t。于繪畫而言,是藝術家應當遵循的準則,是前人樹立的楷模。這里的“法”取之蘇軾在《書吳道子畫后》談到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就繪畫本身而言,法包括兩方面,一為“形”,二為“藝”。今人多認為其只寫“意”,不重“形”,以“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曲解他意??蓪嶋H與之大相徑庭。蘇軾并不完全否定藝術的再現(xiàn),對他而言,一幅畫仍然是自然世界的有效影像。《東坡題跋》多篇筆墨中,可見其觀點:“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蛟唬骸w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兩展者?!炛湃?。乃知觀物不審者,雖畫師且不能,況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務學而好問也?!秉S筌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宮廷畫家,尤善花鳥,畫風以“皇家富貴”著稱。蘇軾批評其缺乏觀察,認為“觀物審象”乃是畫師的本職所在?!兑讉鳌诽岢觥坝^物取象”一說,也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跋蟆狈恰笆ト恕钡摹白晕冶憩F(xiàn)”,而是對宇宙萬物的再現(xiàn)。觀察要求多角度。“仰觀”“俯察”遠與近相結合方能察“萬物之情”。“藝”則為繪畫的技巧、技藝。對于“藝”,蘇軾要求了然于心,得心應手。他評李龍眠的畫說:“雖然,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彼囆g家光有“道”而無“藝”,手上功夫不到位,那么物象只能存其心,為善鑒者而已。而熟練掌握“藝”,藝術也就變成了第二天性。無“藝”,只能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應。如庖丁解牛,正是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了然于心,才能運用自如,而對于“藝”,是可以通過焚膏繼晷地學習得到的?!耙狻笔峭ㄟ^“法”,將自然萬物觀察到的與心融合,從而抒發(fā)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東坡的“意取法于老莊。這里的“意”與老子的“道”相似?!暗馈笔恰坝小焙汀盁o”的統(tǒng)一,“實”和“虛”的統(tǒng)一“意”來自宇宙自然,此為“有”和“實”,能被人觀察,同時它又摻雜著藝術家個人的情感,有道是“直抒胸臆”,此為“無”和“虛”,又和莊子的“象罔”相近。郭嵩燾注說:“象罔者,若有形,若無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薄耙狻睆挠邢捱M入無限,不只是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透過畫,與自己的心碰撞,達到一種“自我”的境界?!百x試必此詩,定非知詩人?!比绻环?、一首詩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讓人產(chǎn)生“意”,那定不是一件能打動人的藝術品。蘇軾在《又跋漢杰畫山二首》中說道:“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倦。漢杰真士人畫也?!笔咳水嬇c畫工之作不同,這是蘇軾從社會身份上區(qū)分繪畫的。畫匠只取“皮毛、槽櫪”,看數(shù)心便審美疲勞,而士人畫展出出物象活潑的生命力,令人生“意”。他在《跋趙云子畫》中也稱贊趙云子“筆略而意具”,工者不能。蘇軾有言:“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边@里提出的“新意”一詞,實則是要求我們根據(jù)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實感受,去尋求新“意”,尋求屬于自己的“意”并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評論前人書法時提道:“或曰,意不勝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為書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贝颂幷撌龅氖菚?,但書畫同源,書法為此,繪畫亦然。摘編自徐世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從<東坡題跋>看蘇軾的繪畫思想》材料二:蘇軾論書主張獨出新意,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他并不否認對傳統(tǒng)的學習。這一點從蘇軾本人的書法實踐中也可看出。其楷書代表作《宸奎閣碑》,字體具有楷書端莊敦厚的特點,其傳統(tǒng)功夫可見一斑。黃庭堅在評價其書法時也說:“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處,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碧K軾在評價他人書法作品時,也往往以其得感人意趣為高。蘇軾注重對傳統(tǒng)的學習與崇尚書法個性的主張并不矛盾。他主張在學習前人風韻之時,能夠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盁o法之法”在《東坡題跋》中多次出現(xiàn)。蘇軾還在熙寧之初便提出了他著名的觀點:“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這也是蘇軾對自己書法的評價。他在《跋王荊公書》中說:“荊公(王安石)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學之則無法?!薄盁o法”自然不可學,然而卻是“無法之法”,唯其如此才能獲得審美價值。這和唐人論書講究法度是迥異的?!盁o法之法”乃是書家的特有之法。蘇軾在評論書法作品時,常以“平淡自然”為上乘之作。例如說顏真卿書“信手自然,動有姿態(tài)。乃知瓦注賢于黃金,雖公猶未免也”。歐陽修書法“皆有自然之姿,信天下之奇跡也”。特別是其《書唐氏六家書后》所評六位書法家,多有“自然”之風。如褚遂良書“清遠蕭散”;顏真卿書“格力天縱”;等等。蘇軾認為“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蘇軾要求書法家在審美創(chuàng)作中突破“規(guī)矩”的局限,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心手”的高度協(xié)調。王獻之小時候學習書法,王羲之從后面抽他的筆卻抽不動,便知道他長大后必能以書法聞名于世。眾人都以為王獻之執(zhí)筆得當,蘇軾卻不以為然,說“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蓖豸酥粗氐氖峭醌I之能始終專心致志,而東坡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聽任筆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這樣才是得到了書法的真諦。他強調的“浩然聽筆之所之”,是一種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摘編自劉莉莉《從〈東坡題跋〉看蘇軾的文藝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在《東坡題跋》一書中對繪畫、書法都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充分體現(xiàn)其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B.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蘇軾在繪畫中能夠體現(xiàn)“有”和“無”的統(tǒng)一、“實”和“虛”的統(tǒng)一。C.士人畫展現(xiàn)出的物象比畫工之作更有生命力,這樣的區(qū)別導致士人與畫工的社會身份有所不同。D.蘇軾中年的一些作品具有顏真卿書法的特點,這一點在黃庭堅對蘇軾的評價中可以得到印證。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有人認為藝術家應當遵循的準則要體現(xiàn)在“意”上,而不在“形”上,但蘇軾認為“形”的準則要求要高于“意”。B.蘇軾重視繪畫技巧,他認為畫家如果能夠做到有“道”又有“藝”,那么畫家既可以“形于心”,又可以“形于手”。C.蘇軾在《跋王荊公書》中批評王安石的“無法之法”,并且還告誡后學者不可貿(mào)然學習王安石書法的“無法之法”。D.蘇軾以為王獻之執(zhí)筆不當,蘇軾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揮酒筆墨而又不失去法度,并且始終要專心致志。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中“蘇軾在評價他人書法作品時,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為高”觀點的一項是()A.智永“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B.杜祁公“得昔人風氣”。C.李元直“曉字法、得古意”。 D.張旭“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4.右面這幅圖是戴嵩所作的《斗牛圖》,蘇軾曾在《書戴嵩畫?!分袑懙揭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牧童指出“此畫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蘇軾在《書戴嵩畫?!分邢胍磉_的觀點的一項是()A.畫家在繪畫時不管多么注重寫“意”,依舊要遵循“法”,遵循自然萬物的本質。B.“觀物審象”乃是畫師的本職所在,畫師應多角度觀察,方能察出“萬物之情”。C.藝術創(chuàng)作要符合生活的真實性,畫家要深入觀察生活,才能獲得創(chuàng)作上的真知。D.前人留下的繪畫經(jīng)驗在指導后世畫家創(chuàng)作時,也可能對其思維和行動形成制約。5.材料一中蘇軾有言:“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蘇軾所說的“新意”的內(nèi)涵?!即鸢浮?.C2.B3.A4.D5.①蘇軾主張師古而不泥古,他認為要在繼承前人書法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以“無法之法”探索“新意”。②蘇軾主張作書要隨意所適,自然天放,在“浩然聽筆之所之”境界下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在“平淡自然”中出“新意”。〖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這樣的區(qū)別導致士人與畫工的社會身份有所不同”因果關系不成立,原文“士人畫與畫工之作不同,這是蘇軾從社會身份上區(qū)分繪畫的”,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A.“蘇軾認為‘形’的準則要求要高于‘意'”錯,原文相關內(nèi)容“雖然,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不存在比較。C.“批評王安石”錯。原文“荊公(王安石)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學之則無法”,蘇軾并沒有批評王安石的“無法之法”。D.“并且始終要專心致志”錯誤,原文“王羲之看重是王獻之能始終專心致志”,“始終要專心致志”是王羲之的觀點,不是蘇軾的觀點。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的能力。A.是說智永的書法追求“平淡自然”,而不是“以其得古人意趣為高”。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重要觀點的能力。蘇軾在《書戴嵩畫?!分邢胍磉_的是畫家應在尊重事物的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D.是說前人經(jīng)驗對后世畫家的創(chuàng)作構成局限。故不符合蘇軾在《書戴嵩畫牛》中想要表達的觀點。故選D。【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能力。首先閱讀材料二,再找到蘇軾所說的關于“新意”的內(nèi)容,然后從中篩選有效信息,最后分點陳述即可。由材料二“蘇軾注重對傳統(tǒng)的學習與崇尚書法個性的主張并不矛盾。他主張在學習前人風韻之時,能夠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無法之法’乃是書家的特有之法”可知,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并非拘泥于前人的法度和規(guī)矩,而是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無法之法”探索“新意”。反映了他對于書法創(chuàng)新和個人風格的重要性,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由材料二“蘇軾在評論書法作品時,常以‘平淡自然’為上乘之作”“蘇軾要求書法家在審美創(chuàng)作中突破‘規(guī)矩’的局限,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心手’的高度協(xié)調”“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東坡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聽任筆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這樣才是得到了書法的真諦。他強調的‘浩然聽筆之所之’,是一種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可知,蘇軾主張作書要隨意所適,自然天放,在“浩然聽筆之所之”境界下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在“平淡自然”中出“新意”。(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一些癖好與生俱來,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寧的月光下聽字。一片素美、干凈的字便如同一首靜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是《春江花月夜》,讓人不自禁地心醉如斯。于文字里傾聽天地間的靈魂,傾聽天地間的風吹蟻動是一種享受。好的文字總是如洪鐘巨鼓,響遏行云,或是發(fā)出太阿劍器般的清鳴;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銅方鼎,須使勁去敲擊才能傳來遙遠但卻震撼人心的重音,讓人沉迷;又或如一個傾城女子在秦淮河畔,借著上古之風傳來的低吟淺唱,把人的心思穿透。真正意義的字沒有國籍與時空的界限,它由符號匯聚成了文章,進而演繹成了思想與哲理,大凡思想與哲理,都是心靈深處的絕響,外收內(nèi)斂,如一首聽似雜亂、實卻美極的交響曲,能聽懂者在相通處,自然與墨藍天空里自在飛翔的靈魂們相視一笑,心有靈犀。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它只不過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的橋梁,書則是一部傳神的機器,把思想者心靈深處的聲韻,點點滴滴的凝起,擲地有聲地釋放,或宏大,或具體,或粗獷,或細膩。這時,洗凈雙手,去翻書,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是一種美麗的享受。我一直在想,伯牙與子期在當時而言,也該是一位驚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聽者。靈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風從峰巔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飛掠,句句聲聲擊打那座墳之黃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瑤琴,將作者與聽者的忠貞,長天化碧。思想者的字會哭,也會笑,時而凝重莊嚴,時而顛撲狂亂。如那地球上生命的母體——海洋,平靜時懶散愜意,躁動時驚心動魄,但無論怎樣,海洋里都一直不斷地孕育著生命,如文字里承載涵納著思想。在文字的海洋里隨波逐流,放逐自己,便能感受到那些有靈魂的人們所有的苦與痛,傾聽到他們的悲與喜,怒與哀,千折百轉,蕩氣回腸。聽一次字,便死去活來一次,如同欣賞完《二泉映月》后接著就品味《命運》,在磨難與激昂瞬間轉折的痛苦中多一次塵世里的閱歷,增一分看透世事的靈性,完成一次人性中由浮躁向深沉的蛻變。也許花落無香,席散茶涼,即使一幅曠世之丹青妙筆也難逃歲月的磨難,但融在書中的字卻可以持日月之恒,并歷久彌香。每當翻開一本古老書籍那微微泛黃的書頁,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先人們隔著遙遙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縱然再遠,聲音也如金石之聲錚錚響于耳畔,鈍響沉沉,無絲毫間斷,一下下震于心的鼓膜。時令之書也并非都是曇花一現(xiàn),正如人在塵世,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都緣于用心聽字者的評說。時令聲音的精者,或是警世之作,足以振聾發(fā)聵,讓聞者嘖嘖;或有清新之作,亮麗婉轉,讓聽字者心境曠遠,尋幽探勝。也偶有盛行之嘈雜之音,但螢蟲之光終抵不過朗朗晴日下的白光,日月會見證著它的自生自滅。這便是字了,古字、今字、遠字、近字……每一個好字都如同一滴剔透的珍珠,每一篇好字都是一副璀璨的珠璉,發(fā)出耀眼的豪光,直撼天地,起伏跌宕,讓聽字者怎不動情,怎能不聽?我愿在聽字中或悲或喜,終老一生,無憾。等到躺在墳墓里時,將繞梁之余音奉在手里,聽在心里,再不冷清孤單、寂寥落寞。(選自林文欽《在文字中傾聽》,有刪改)文本二: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的活動?,F(xiàn)代散文文本的創(chuàng)造活動必須將散文家的主客觀融為一體的境況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物化過程就是化虛為實的過程,賦無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F(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沒有內(nèi)在感覺,外在之物是一種自在之物;離開了外在世界,內(nèi)在感覺便失去了依附之物。由于內(nèi)在感悟的私人性,因而,作為主客觀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意境,并非一種可以用符號性語言加以描述的實體,它不僅包含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融有作者的內(nèi)在感悟,是一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空靈之境。因而,現(xiàn)代散文文本作為一種人造的“客體”,要完成對意境交流的目的,就不可能“對世界逼真逼肖地‘復寫’”,而是對與本世界類似的另一世界的真實創(chuàng)生,但并不企圖摹寫本來世界,而是使其成為可解釋的。(選自胡永喜《中國現(xiàn)代散文結構論》,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真正意義的字沒有國籍與時空的界限”中“真正意義的字”指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書籍,它們包含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B.文中的“聽字”即用心閱讀的意思,作者多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說明閱讀帶給人們的感受及影響,如第三段就是如此。C.文中時令之書是今字、近字,時令之書中的“盛行之嘈雜之音”指書中揭示的當時社會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現(xiàn)象。D.本文清新典雅,極富詩意的語言使得文章意味雋永、動人心弦,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充分展示出閱讀的魅力。7.下列與兩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開頭通過對比的手法引出“聽字”的話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又緊扣標題“在文字中傾聽”。B.文本一多處運用生動的感官描寫來形容“我”聽字時的感受,如“先人們隔著遙遠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C.文本一中“我愿在聽字中或悲或喜,終老一生”,體現(xiàn)了“我”從聽字中獲得了精神享受及對聽字的深深眷念。D.文本二認為,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不是對本來世界進行復寫或摹寫,而是對另一世界進行創(chuàng)生,以便交流意境。8.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有什么作用?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9.文本二說“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請結合文本一,簡要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即鸢浮?.C7.A8.①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旨在說明讀者用心傾聽,能夠通過作者創(chuàng)作的文字洞察作者的內(nèi)心,與作者心靈相通。②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引起了讀者對用心閱讀的深思。③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照應了上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需要讀者“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使文章結構更嚴謹。9.①散文家在創(chuàng)作時,將自己的主客觀融為一體的境況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將個人的生活閱歷與閱讀的獨特的內(nèi)在感悟融為一體,形成文本中的意境。②意境具有私人性,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傳遞意境的活動。文本一中,作者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化虛為實,賦予無形的閱讀體驗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解析〗【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盛行之嘈雜之音’指書中揭示的當時社會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現(xiàn)象”錯誤。“盛行之嘈雜之音”指那些質量不高的文章或書籍。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通過對比的手法”錯誤,“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應是通過類比的手法。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主旨、讀者、情節(jié)結構等角度進行分析。由原文“我一直在想,伯牙與子期在當時而言,也該是一位驚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聽者”,作者通過伯牙與子期的歷史故事,完美詮釋了“知音”一詞,就是讀者能欣賞作者的創(chuàng)作,能洞察作者的內(nèi)心,兩人能通過音樂或者文字心靈相通,達到精神上的共鳴。原文“靈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風從峰巔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飛掠,句句聲聲擊打那座墳之黃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瑤琴,將作者與聽者的忠貞,長天化碧”,引用伯牙與子期的歷史故事以歷史文學的內(nèi)容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讓讀者在歷史中尋找與作者追求一致的人物,通過歷史為文章的主題表達張本,又引導讀者產(chǎn)生用心閱讀的欲望和深思。由原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它只不過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的橋梁”“洗凈雙手,去翻書,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是一種美麗的享受”可知,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照應了上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需要讀者“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特別是通過音樂抽象的藝術審美來呼喚讀者也能像欣賞音樂一樣,運用抽象的深思來思考文字。也呼應了題目“在文字中傾聽”,使文章結構更嚴謹。【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重要觀點的能力。首先要結合文本二理解“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這句話的含義,然后再結合文本一分析這句話。由原文“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沒有內(nèi)在感覺,外在之物是一種自在之物;離開了外在世界,內(nèi)在感覺便失去了依附之物”“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寧的月光下聽字”“大凡思想與哲理,都是心靈深處的絕響……能聽懂者在相通處,自然與墨藍天空里自在飛翔的靈魂們相視一笑,心有靈犀”可知,現(xiàn)代散文意圖營造或傳遞意境,而意境是由觸發(fā)作者感受的外在之物和作者的感受融合形成的。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自爆有一嗜好,即從個人實際生活入手,有實質的物質表達。后通過雋永和優(yōu)美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超凡入化的感受,作者陶醉在其間,就像嗜好一樣讓人無法自拔。故作者將個人的生活閱歷與閱讀的獨特的內(nèi)在感悟融為一體,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由原文“因而,作為主客觀之物意境也具有私人性”“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的活動”“物化過程就是化虛為實的過程,賦無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所致、可感受的對象”“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好的文字總是如洪鐘巨鼓,響遏行云,或是發(fā)出太阿劍器般的清鳴……”““每當翻開一本古老書籍那微微泛黃的書頁,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先人們隔著遙遙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可知,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以作者物我融合感受為表達基礎,具有私人的屬性,傳遞的也是私人的情感和意象結合所營造的意境,并且物我相融合的過程是虛實相生的過程,即把虛的情感實化為可感的對象。文本一中,作者運用了比喻“好的文字總是如……”,將好的文章比喻成“巨鼓”“青銅方鼎”“傾城女子”,讓好文章帶給作者的美好體驗具象化為上述事物;“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讓歷史有了人的情感。作者用多種修辭手法化虛為實,讓讀者能生動形象的理解自己因為讀書產(chǎn)生的抽象的情感體驗,賦予無形的閱讀體驗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茍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茍在危人,則何所不至。今將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訪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則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輕而狎。狎則言無不盡,疏則情或不通。是則譽毀在于小人,刑罰加于君子,實興喪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孫卿所謂:“使智者謀之,與愚者論之,使修潔之士行之,與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慧,然才非經(jīng)國,慮不及遠,雖竭力盡誠,猶未免于傾敗;況內(nèi)懷奸利,承顏順旨,其為患禍,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雖竭精神勞思慮其不可亦已明矣。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jié)之以禮,然后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絕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離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太宗覽疏嘆曰:“若不遇公,何由得聞此語?”太宗嘗謂長孫無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書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此語,天下大寧,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豈不得人?”征拜謝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術。實以庸短,承受不暇,豈有益于圣明?”(選自《貞觀政要·誠信》,有刪改材料二: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若柳季[注]云是,則請受之。”魯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濒敽钅双I岑鼎。(選自左丘明《國語》,有刪改)〖備注〗柳季:魯國最誠實而講信用的人。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立直木A而疑影之B不直C雖竭D精神E勞F思慮G其不得亦H已明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危,指使……處于危險的境地,與《陳情表》“人命危淺”中的“?!币馑疾煌.疏,指古代臣子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奏議,如《諫太宗十思疏》。C.遇,指遇到,與《鴻門宴》“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相同。D.絕,指隔絕的,與《孔雀東南飛并序》“我命絕今日”中的“絕”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卿認為,讓有智慧的人去謀劃,卻與愚昧的人去評論他,這樣事情就不能取得成功。B.發(fā)揚善行,杜絕惡行,刑罰加于有罪之人,賞賜有功之臣,那么國家就會昌盛太平。C.具有中等智能的人非治國之才,他們?nèi)狈ι钪\遠慮,即使竭盡全力,仍然難免失敗。D.唐太宗對魏征說,使天下太平,邊遠地區(qū)異族首領都來朝貢,這是魏征的功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2)君以鼎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14.材料一第一、二段是魏征上奏的內(nèi)容,他在奏章中是如何表達觀點來勸諫太宗的呢?請簡要說明?!即鸢浮?0.CEG11.C12.D13.(1)只有魏征勸我“停止武力,振興文治,廣施道德仁義,中原已經(jīng)安定了,遠方異族自然會臣服”。(2)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寶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寶器,眼下您想破壞我的寶器,保全您的寶器,這是我難以辦到的事。14.①運用對比手法。魏征將君子與小人的品德進行對比,表達要親君子、遠小人的觀點。②引用他人觀點。魏征引用孫卿的話來論證任用君子就應信任他,而不應懷疑他?!冀馕觥健?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豎立直木卻懷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盡腦力,勞盡心思,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是很明白的事?!岸笔沁B詞,表轉折,前后聯(lián)系緊密,不能斷開;“影之不直”是“疑”的賓語,賓語后C處斷開;“竭精神”“勞思慮”結構一致,二者內(nèi)部不斷開,后面EG處斷開。“亦”修飾“已明”,中間不能斷開。故選CEG。【1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使……處于危險的境地;危弱。句意:使別人處于危險境地自己卻茍安于世。/壽命不長,即將死亡。B.正確。C.錯誤。遇到;對待。句意:如果不遇到魏征。/不如趁此機會好好對待他。D.正確。隔絕的;結束,終結。句意:邊遠地區(qū)異族的首領都前來朝貢。/我的生命在今天結束了。故選C。【1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唐太宗對魏征說”錯誤,應是唐太宗對“長孫無忌等大臣說”。故選D。【1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偃革”,停止武力;“布德施惠”,廣施道德仁義;“自服”,自然會臣服。(2)“國”,國家的寶器;“全”,保全;“所難”,難以辦到的事?!?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藝術手法的能力。①由原文“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茍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笨芍?,運用對比手法。魏征將君子與小人的品德進行對比,表達要親君子、遠小人的觀點。②由原文“此乃孫卿所謂:‘使智者謀之,與愚者論之,使修潔之士行之,與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可知,引用他人觀點。魏征引用孫卿的話來論證任用君子就應信任他,而不應懷疑他。參考譯文:材料一:況且君子和小人,外表一致,內(nèi)心不一。君子寬容別人的缺點,表揚別人的優(yōu)點,面臨危難絕不茍且偷生,即使犧牲生命也要成就仁義的美德。小人不知羞恥,不講仁德,不知敬畏,不守信義,只知唯利是圖,使別人處于危險境地自己卻茍安于世。如果將危險推給別人,那么他還有什么事情做不出來呢?,F(xiàn)在,朝廷治理國家,一定要將重任委托給君子;可是如果政務有所偏差,就向小人打探情況。對待君子尊敬卻很疏遠,對待小人輕視卻又親近。親近小人,那么小人就會口蜜腹劍;疏遠君子,那么朝廷就得不到實情。所以對人詆毀贊譽的權利實際掌握在小人手中,而受到刑罰處置的總是君子,這關系到國家的安危,陛下能不慎重對待嗎!誠如孫卿所說的:“讓有智慧的人謀劃(事情),卻與愚昧的人去評論他;讓品行高潔的人去實行(事情),卻與奸邪鄙陋的人去懷疑他,要想事情成功,怎么可能(辦到)呢?”具有中等智能的人,怎能沒有一點小聰明,可是他們非治國之才,缺乏深謀遠慮,即使竭盡全力,仍然難免失??;更何況心懷奸邪私利、處處阿諛逢迎的小人呢,這些人帶來的禍患不是更嚴重嗎?豎立直木卻懷疑它的影子不直,即使耗盡腦力,勞盡心思,也不能看到歪斜的影子是很明白的事。要使君子與小人判然有別,是非分明,君王必須用恩德來安撫他們,用誠信來對待他們,用道義來勉勵他們,用禮儀來節(jié)制他們,然后表揚善行,摒除劣跡,謹慎處罰,明白賞賜。如果這樣做,小人就會無處藏身,君子就會自強不息,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針,哪里還會遠呢?如果表揚善行卻不能發(fā)揚善行,摒棄劣跡卻不能杜絕惡行,刑罰不加于有罪的人,賞賜不加于有功之臣,那么危亡之期,也許保不久就要到來,永遠使子孫后代享受昌盛國運,永享太平,還有什么指望呢?唐太宗看了奏疏,感嘆道:“如果不遇到魏征,我怎么可能聽到這樣的肺腑之言呢?”唐太宗曾經(jīng)對長孫無忌等大臣說:“我剛剛即位的時候,有許多人上書建議,他們有的要我獨攬大權,不要重用群臣;有的要我加強兵力,以使四方少數(shù)民族威懾臣服。只有魏征勸我‘停止武力,振興文治,廣施道德仁義,中原已經(jīng)安定了,遠方異族自然會臣服’。我聽從了他的建議,最終使天下太平,邊遠地區(qū)異族的首領都前來朝貢,各個少數(shù)民族源源不斷地派人前來。這一切都是魏征的功勞。我任用他,難道能說用人不當嗎?”魏征拜謝說:“這是陛下圣德,用心政務所致,我才疏學淺,承受圣意尚且力不從心,怎么會對您有這么大的幫助呢?”材料二:從前,齊國攻打魯國,要索取魯國的岑鼎。魯國國君悄悄地換了另外一個鼎獻給齊君,并向齊君請求訂立合約。齊君不相信魯君會把真的岑鼎送來,便提出:“如果柳季說這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濒斁坏萌フ埱罅?。柳季說:“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寶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寶器,眼下您想破壞我的寶器,保全您的寶器,這是我難以辦到的事?!濒斁裏o奈只得將(真的)岑鼎獻給齊君。(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小題。詠孤石[南北朝]惠標中原一孤石,地理①不知年。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崖成二鳥翼,峰作一芙蓮。何時發(fā)東武②,今來鎮(zhèn)蠡川③。詠孤石[南北朝]高麗定法師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過。巖根恒灑浪,樹杪④鎮(zhèn)⑤搖風。偃流⑥還漬影,侵霞更上紅。獨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紓渥ⅰ舰俚乩恚旱乩斫Y構、地貌形成。②東武:一作武城,在河北省清河縣東北、此處代指北方、中原。③蠡川:指鄱陽湖匯入長江處。④樹杪:樹梢。⑤鎮(zhèn):同“整”,整天,亦謂長久。⑥偃流:倒映在湖水之中。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首詩中“中原”交代了孤石的地理位置“不知年”體現(xiàn)了孤石歷史悠久。B.第一首詩節(jié)秦明快流利,比喻生動形象,語言準確精練,全詩清新明朗,有韻味。C.第二首詩中孤石的形象與詩人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形成了形神兼?zhèn)涞脑姼枰庀?。D.第二首詩緊扣一個“孤”字,主要通過側面描寫突出了孤石的特征,詩境深遠。16.這兩首詩分別描寫了孤石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即鸢浮?5.D16.①第一首詩孤石的形象是雄偉磅礴、瑰麗秀美的。孤石下接鄱陽湖,上連香爐峰,山崖高峭陡削,猶如大鳥張開的翅膀;峰巒挺拔高聳,猶如婷婷獨立的蓮花。②第二首詩孤石的形象是高聳秀美、堅韌高潔的。孤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長期經(jīng)受風吹浪打但沒有隨風搖擺、逐浪奔流,孤石獨立挺拔在群峰之外、白云之中,不與其爭奇。〖解析〗【1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D.“主要通過側面描寫突出了孤石的特征”理解錯誤,應該是主要通過正面描寫突出了孤石的特征。故選D。【16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第一首詩“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說明孤石下接鄱陽湖,上連香爐峰?!把鲁啥B翼,峰作一芙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說明孤石所在的山崖高峭陡削,猶如大鳥張開的翅膀;峰巒挺拔高聳,猶如婷婷獨立的蓮花。這首詩對孤石的描寫既有雄偉磅礴的氣勢,又有凝煉雋永的韻味,用明快流利的節(jié)奏,形象生動的比喻,準確精煉的語言,錯落有致的背景,形容出一座石峰的瑰麗英姿。第二首詩開篇把孤石放到一定的空間環(huán)境中來作總體描寫,開闊的平湖,浩浩渺渺,無邊無垠。遠望那孤石,像具有人的靈性那樣從湖中生長起來,徑直凌空,四面八方地瞭望整個湖面,沒有任何遮攔和阻隔。此聯(lián)突出了孤石的高聳秀美。“巖根恒灑浪,樹杪鎮(zhèn)搖風。”具體描寫孤石的底部常有湖水拍打,浪花飛濺,其頂端長著樹,樹梢伸向空中,長久不斷地承受著天風的吹拂。此聯(lián)突出了孤石的堅韌高潔的?!百攘鬟€漬影,浸霞更上紅。”從另一個側面,具體描寫孤石倒映在湖水之中,投射出清晰的影子,像是自身浸染在水中一般,而它的形體沐浴在霞光之中,更象是被浸上了一層紅色。這里突出了孤石的美麗形象?!蔼毎稳悍逋?,孤秀白云中?!惫率少F的美德就在于,它獨立挺拔在群峰之外,不與爭奇;獨自于秀潔于白云之中,永保高潔。據(jù)此分析可知,整首詩描寫了孤石拔地而起,直插云霄,長期經(jīng)受風吹浪打但沒有隨風搖擺、逐浪奔流,獨立挺拔在群峰之外、白云之中,不與其爭奇的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表轉折關系的句子對《離騷》進行了評價。(2)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想象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神獸、神鳥的形象,并點明山上的仙人之多。(3)“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代表吉祥、好運等,“鳳”在古詩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鸢浮剑?)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2)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梢哉f,于社會生活而言,路名是坐標、是方位;于文化建設而言,路名是記憶、是傳承。城市的路名,是導航上縱橫交錯的回家之路,也是心靈中源遠流長的歸鄉(xiāng)之路,不僅能帶著我們回到亮著燈光、飄著飯香的小家,也能帶著我們回到歷史之河、傳統(tǒng)之脈的家園。路名串聯(lián)起空間與時間,對接著歷史與生活,為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份精神的底色。一個城市的路名,不僅是獨特的“文化遺產(chǎn)”,更是新鮮的“活的傳統(tǒng)”。近年來,城市面貌①,新建道路越來越多,給新建道路命名也越發(fā)成為一項②的工作。如何既立足歷史土壤,又滿足未來規(guī)劃?如何既滿足公眾需求,又符合時代審美?如何既避免千城一面,又做到美美與共?可以說,給城市中新建道路命名,需要有對公眾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文化負責的態(tài)度。城市道路的命名,從來都是③的,既要體現(xiàn)出歷史傳承、生活接續(xù),又要呈現(xiàn)出當?shù)氐奈幕匦?。上海的許多路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地名甚至方位、區(qū)域也暗合,形成空間的對位;陜西西安有“未央路”,往西有“阿房路”“鳳城路”,往東有“開元路”“貞觀路”,串起秦漢店。路名可以新造,文化難以復制,立足于“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找到創(chuàng)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讓路名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城市的路名,是回家之路,也是歸鄉(xiāng)之路,能帶著我們回家”,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20.城市道路的命名,往往體現(xiàn)出歷史的傳承性及當?shù)氐奈幕匦裕T列舉兩個文段外的有關城市道路命名的例子加以說明?!即鸢浮?8.①日新月異②舉足輕重③兼容并蓄19.①原句運用了修飾語,如“亮著燈光、飄著飯香的”等,對中心語加以描述,具有畫面感,使表達生動形象,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改句是直白的陳述,不夠生動。②原句運用比喻手法,將路名承載的歷史文化比喻為心靈中的歸鄉(xiāng)之路,能帶我們回到歷史之河、傳統(tǒng)之脈的家園,突出了路名的文化內(nèi)涵及重要意義。改句語言缺少文采,內(nèi)容不夠豐富。20.①江西的永叔路?!坝朗濉睘闅W陽修的字,因歐陽修曾在江西當?shù)貫楣?,故當?shù)匾詺W陽修的字“永叔”為路名來紀念歐陽修。②上海的中山路。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區(qū),為了紀念革命元勛孫中山,上海將道路命名為中山路?!冀馕觥健?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處,根據(jù)后文“新建道路越來越多”的描述可知,城市面貌有了很大變化,可用“日新月異”。日新月異: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變化,用來形容發(fā)展或進步迅速的情況。②處,根據(jù)前文“一個城市的路名,不僅是獨特的‘文化遺產(chǎn)’,更是新鮮的‘活的傳統(tǒng)’”和后文“給城市中新建道路命名,需要有對公眾負責、對歷史負責、對文化負責的態(tài)度”的描述,可以推斷此處要表達的是“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用“舉足輕重”。舉足輕重:形容身份或地位特殊,一舉一動足以影響全局。③處,根據(jù)后文“既要體現(xiàn)出歷史傳承、生活接續(xù),又要呈現(xiàn)出當?shù)氐奈幕匦浴钡拿枋?,可以推斷出應寫“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把不同?nèi)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9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從修辭手法角度分析,原句中“城市的路名,是導航上縱橫交錯的回家之路,也是心靈中源遠流長的歸鄉(xiāng)之路”,運用比喻的修辭,根據(jù)“于文化建設而言,路名是記憶、是傳承”可知,路名承載了文化,所以把它比喻為歸鄉(xiāng)之路,賦予路名厚重的文化底蘊與情感色彩,生動形象。改句則缺少文采,表述平實。從內(nèi)容角度分析,原句“亮著燈光、飄著飯香的”內(nèi)容豐富,有畫面感;改句內(nèi)容單薄直白。從句式表達角度分析,原句如“導航上縱橫交錯的回家之路”“心靈中源遠流長的歸鄉(xiāng)之路”“亮著燈光、飄著飯香的小家”“歷史之河、傳統(tǒng)之脈的家園”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改句則沒有這個效果?!?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進行舉例說明的能力。①江西的永叔路。從歷史傳承、生活接續(xù)的角度來看,是以歷史名人命名稱“永叔”,以紀念歐陽修。歐陽修,字永叔,江西永豐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從當?shù)氐奈幕匦越嵌葋砜?,命名永叔路是為了彰顯本地歷史文化底蘊,提高知名度。②上海的中山路。歷史人物孫中山在上海開展過很多革命工作。上海是孫中山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名副其實的第二故鄉(xiāng)。上海是孫中山一生思想發(fā)生重大轉折的地方,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地區(qū),為紀念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故以“中山”命名。(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曾有學者認為,旅游活動是進入近代社會之后方出現(xiàn)的,古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旅游,但大量的史實證明,旅游是古已有之的消費需求。人們今天外出觀光游覽的對象(景區(qū)、景點、景觀等),有很大一部分既是歷史時期形成的對象,①。古人的旅游確實不可能像當今時代那么便捷,“說走就走”,但“人人都有一顆旅游的心”,從皇帝到官員,從士人到百姓,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旅游方式,隨著(),近現(xiàn)代旅游業(yè)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禮記·雜記下》記載了孔子與他的弟子子貢(名賜,衛(wèi)國人)之間關于“觀蠟”的對活,其中就提到了百姓的休閑旅游?!跋灱馈笔侵袊环N古老的祭祀儀式,由官府組織、百姓參與,集祭祀與娛樂為一體。有一次,子貢目睹了“蠟祭”盛況后,孔子問他有何感受。他說“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意思是舉國上下,萬人游樂,②,他表示很不理解。孔子一語點出活動的真實目的:“百日之蠟,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式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笨鬃诱J為,普通百姓長年勞作,③,“蠟祭”就是傳統(tǒng)社會給他們提供的娛樂活動,這也是他們主動創(chuàng)造的旅游機會。21.下列選項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與上下文銜接最為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旅游群體不斷抗,旅游內(nèi)容不斷豐富,時代不斷發(fā)展,旅游文化日益繁盛B.旅游文化日益繁盛,時代不斷發(fā)展,旅游群體不斷擴大,旅游內(nèi)容不斷豐富C.時代不斷發(fā)展,旅游群體不斷擴大,旅游內(nèi)容不斷豐富,旅游文化日益繁盛D.旅游內(nèi)容不斷豐富,旅游群體不斷擴大,時代不斷發(fā)展、旅游文化日益繁盛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即鸢浮?1.C22.①也是古人旅游的對象②到了近乎狂歡的地步③需要片刻的休息〖解析〗【21題詳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時代不斷發(fā)展”是社會背景,應放在首句;“旅游群體不斷擴大”和“旅游內(nèi)容不斷豐富”是“旅游文化日益繁盛”的具體表現(xiàn),按照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故“旅游文化日益繁盛”應在最后。以上排列都正確的是C。故選C。【22題詳析】本題考查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準確表達的能力。本題,第①處,根據(jù)前句中的“既”可知,前后句之間是并列關系;再根據(jù)前文“旅游是古已有之的消費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既是歷史時期形成的對象”等信息,可知此處是說很大一部分光游覽的對象也是古人旅游的對象,故應填的內(nèi)容是“也是古人旅游的對象”。第②處,根據(jù)前文“一國之人皆若狂”等信息,可推知此處是說萬人游樂到狂歡地步,故應填的內(nèi)容是“到了近乎狂歡的地步”。第③處,根據(jù)前文“普通百姓長年勞作”和后文“‘蠟祭’就是傳統(tǒng)社會給他們提供的娛樂活動”等信息,可推知此處“蠟祭”是讓普通百姓得以休息,故應填的內(nèi)容是“需要片刻的休息”。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璧乱陨喜牧蠈ξ覀冾H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甘肅省隴南市2024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東坡題跋》輯錄了蘇軾對眾多藝術形式的討論,文采煥然,意蘊深遠。蘇軾作為文人畫的首倡者,儒釋道融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其文章探驪得珠,見解獨到?!胺ā奔捶ǘ取⒎▌t。于繪畫而言,是藝術家應當遵循的準則,是前人樹立的楷模。這里的“法”取之蘇軾在《書吳道子畫后》談到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就繪畫本身而言,法包括兩方面,一為“形”,二為“藝”。今人多認為其只寫“意”,不重“形”,以“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曲解他意??蓪嶋H與之大相徑庭。蘇軾并不完全否定藝術的再現(xiàn),對他而言,一幅畫仍然是自然世界的有效影像?!稏|坡題跋》多篇筆墨中,可見其觀點:“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或曰:‘飛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兩展者?!炛湃弧D酥^物不審者,雖畫師且不能,況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務學而好問也?!秉S筌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宮廷畫家,尤善花鳥,畫風以“皇家富貴”著稱。蘇軾批評其缺乏觀察,認為“觀物審象”乃是畫師的本職所在?!兑讉鳌诽岢觥坝^物取象”一說,也說明了觀察的重要性?!跋蟆狈恰笆ト恕钡摹白晕冶憩F(xiàn)”,而是對宇宙萬物的再現(xiàn)。觀察要求多角度?!把鲇^”“俯察”遠與近相結合方能察“萬物之情”?!八嚒眲t為繪畫的技巧、技藝。對于“藝”,蘇軾要求了然于心,得心應手。他評李龍眠的畫說:“雖然,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彼囆g家光有“道”而無“藝”,手上功夫不到位,那么物象只能存其心,為善鑒者而已。而熟練掌握“藝”,藝術也就變成了第二天性。無“藝”,只能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應。如庖丁解牛,正是對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了然于心,才能運用自如,而對于“藝”,是可以通過焚膏繼晷地學習得到的?!耙狻笔峭ㄟ^“法”,將自然萬物觀察到的與心融合,從而抒發(fā)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東坡的“意取法于老莊。這里的“意”與老子的“道”相似?!暗馈笔恰坝小焙汀盁o”的統(tǒng)一,“實”和“虛”的統(tǒng)一“意”來自宇宙自然,此為“有”和“實”,能被人觀察,同時它又摻雜著藝術家個人的情感,有道是“直抒胸臆”,此為“無”和“虛”,又和莊子的“象罔”相近。郭嵩燾注說:“象罔者,若有形,若無形,故曰眸而得之。即形求之不得,去形求之亦不得也?!薄耙狻睆挠邢捱M入無限,不只是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透過畫,與自己的心碰撞,達到一種“自我”的境界?!百x試必此詩,定非知詩人。”如果一幅畫、一首詩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讓人產(chǎn)生“意”,那定不是一件能打動人的藝術品。蘇軾在《又跋漢杰畫山二首》中說道:“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櫪、芻秣,無一點俊發(fā),看數(shù)尺許便倦。漢杰真士人畫也?!笔咳水嬇c畫工之作不同,這是蘇軾從社會身份上區(qū)分繪畫的。畫匠只取“皮毛、槽櫪”,看數(shù)心便審美疲勞,而士人畫展出出物象活潑的生命力,令人生“意”。他在《跋趙云子畫》中也稱贊趙云子“筆略而意具”,工者不能。蘇軾有言:“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這里提出的“新意”一詞,實則是要求我們根據(jù)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實感受,去尋求新“意”,尋求屬于自己的“意”并自成一家。明代董其昌評論前人書法時提道:“或曰,意不勝于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為書耳,非能有古人之意也?!贝颂幷撌龅氖菚?,但書畫同源,書法為此,繪畫亦然。摘編自徐世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從<東坡題跋>看蘇軾的繪畫思想》材料二:蘇軾論書主張獨出新意,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是他并不否認對傳統(tǒng)的學習。這一點從蘇軾本人的書法實踐中也可看出。其楷書代表作《宸奎閣碑》,字體具有楷書端莊敦厚的特點,其傳統(tǒng)功夫可見一斑。黃庭堅在評價其書法時也說:“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處,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碧K軾在評價他人書法作品時,也往往以其得感人意趣為高。蘇軾注重對傳統(tǒng)的學習與崇尚書法個性的主張并不矛盾。他主張在學習前人風韻之時,能夠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盁o法之法”在《東坡題跋》中多次出現(xiàn)。蘇軾還在熙寧之初便提出了他著名的觀點:“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边@也是蘇軾對自己書法的評價。他在《跋王荊公書》中說:“荊公(王安石)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學之則無法。”“無法”自然不可學,然而卻是“無法之法”,唯其如此才能獲得審美價值。這和唐人論書講究法度是迥異的。“無法之法”乃是書家的特有之法。蘇軾在評論書法作品時,常以“平淡自然”為上乘之作。例如說顏真卿書“信手自然,動有姿態(tài)。乃知瓦注賢于黃金,雖公猶未免也”。歐陽修書法“皆有自然之姿,信天下之奇跡也”。特別是其《書唐氏六家書后》所評六位書法家,多有“自然”之風。如褚遂良書“清遠蕭散”;顏真卿書“格力天縱”;等等。蘇軾認為“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蘇軾要求書法家在審美創(chuàng)作中突破“規(guī)矩”的局限,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心手”的高度協(xié)調。王獻之小時候學習書法,王羲之從后面抽他的筆卻抽不動,便知道他長大后必能以書法聞名于世。眾人都以為王獻之執(zhí)筆得當,蘇軾卻不以為然,說“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蓖豸酥粗氐氖峭醌I之能始終專心致志,而東坡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聽任筆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這樣才是得到了書法的真諦。他強調的“浩然聽筆之所之”,是一種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摘編自劉莉莉《從〈東坡題跋〉看蘇軾的文藝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軾在《東坡題跋》一書中對繪畫、書法都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充分體現(xiàn)其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B.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蘇軾在繪畫中能夠體現(xiàn)“有”和“無”的統(tǒng)一、“實”和“虛”的統(tǒng)一。C.士人畫展現(xiàn)出的物象比畫工之作更有生命力,這樣的區(qū)別導致士人與畫工的社會身份有所不同。D.蘇軾中年的一些作品具有顏真卿書法的特點,這一點在黃庭堅對蘇軾的評價中可以得到印證。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有人認為藝術家應當遵循的準則要體現(xiàn)在“意”上,而不在“形”上,但蘇軾認為“形”的準則要求要高于“意”。B.蘇軾重視繪畫技巧,他認為畫家如果能夠做到有“道”又有“藝”,那么畫家既可以“形于心”,又可以“形于手”。C.蘇軾在《跋王荊公書》中批評王安石的“無法之法”,并且還告誡后學者不可貿(mào)然學習王安石書法的“無法之法”。D.蘇軾以為王獻之執(zhí)筆不當,蘇軾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揮酒筆墨而又不失去法度,并且始終要專心致志。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中“蘇軾在評價他人書法作品時,也往往以其得古人意趣為高”觀點的一項是()A.智永“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B.杜祁公“得昔人風氣”。C.李元直“曉字法、得古意”。 D.張旭“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4.右面這幅圖是戴嵩所作的《斗牛圖》,蘇軾曾在《書戴嵩畫牛》中寫到一個牧童看到了這幅畫,拍手大笑,牧童指出“此畫斗牛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蘇軾在《書戴嵩畫?!分邢胍磉_的觀點的一項是()A.畫家在繪畫時不管多么注重寫“意”,依舊要遵循“法”,遵循自然萬物的本質。B.“觀物審象”乃是畫師的本職所在,畫師應多角度觀察,方能察出“萬物之情”。C.藝術創(chuàng)作要符合生活的真實性,畫家要深入觀察生活,才能獲得創(chuàng)作上的真知。D.前人留下的繪畫經(jīng)驗在指導后世畫家創(chuàng)作時,也可能對其思維和行動形成制約。5.材料一中蘇軾有言:“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請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蘇軾所說的“新意”的內(nèi)涵?!即鸢浮?.C2.B3.A4.D5.①蘇軾主張師古而不泥古,他認為要在繼承前人書法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以“無法之法”探索“新意”。②蘇軾主張作書要隨意所適,自然天放,在“浩然聽筆之所之”境界下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在“平淡自然”中出“新意”。〖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這樣的區(qū)別導致士人與畫工的社會身份有所不同”因果關系不成立,原文“士人畫與畫工之作不同,這是蘇軾從社會身份上區(qū)分繪畫的”,并不存在因果關系。故選C。【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A.“蘇軾認為‘形’的準則要求要高于‘意'”錯,原文相關內(nèi)容“雖然,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于心,不形于手”不存在比較。C.“批評王安石”錯。原文“荊公(王安石)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學之則無法”,蘇軾并沒有批評王安石的“無法之法”。D.“并且始終要專心致志”錯誤,原文“王羲之看重是王獻之能始終專心致志”,“始終要專心致志”是王羲之的觀點,不是蘇軾的觀點。故選B。【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的能力。A.是說智永的書法追求“平淡自然”,而不是“以其得古人意趣為高”。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重要觀點的能力。蘇軾在《書戴嵩畫?!分邢胍磉_的是畫家應在尊重事物的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D.是說前人經(jīng)驗對后世畫家的創(chuàng)作構成局限。故不符合蘇軾在《書戴嵩畫牛》中想要表達的觀點。故選D?!?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能力。首先閱讀材料二,再找到蘇軾所說的關于“新意”的內(nèi)容,然后從中篩選有效信息,最后分點陳述即可。由材料二“蘇軾注重對傳統(tǒng)的學習與崇尚書法個性的主張并不矛盾。他主張在學習前人風韻之時,能夠獨開一面,形成自己的風格特色”“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無法之法’乃是書家的特有之法”可知,蘇軾書法創(chuàng)作并非拘泥于前人的法度和規(guī)矩,而是憑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無法之法”探索“新意”。反映了他對于書法創(chuàng)新和個人風格的重要性,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由材料二“蘇軾在評論書法作品時,常以‘平淡自然’為上乘之作”“蘇軾要求書法家在審美創(chuàng)作中突破‘規(guī)矩’的局限,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心手’的高度協(xié)調”“知書不在于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東坡贊賞的是書法創(chuàng)作要不受拘束地聽任筆毫的走向而又不失法度,這樣才是得到了書法的真諦。他強調的‘浩然聽筆之所之’,是一種高度自由、自然的精神境界”可知,蘇軾主張作書要隨意所適,自然天放,在“浩然聽筆之所之”境界下達到一種自然、自由的狀態(tài),從而在“平淡自然”中出“新意”。(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文本一:一些癖好與生俱來,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寧的月光下聽字。一片素美、干凈的字便如同一首靜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是《春江花月夜》,讓人不自禁地心醉如斯。于文字里傾聽天地間的靈魂,傾聽天地間的風吹蟻動是一種享受。好的文字總是如洪鐘巨鼓,響遏行云,或是發(fā)出太阿劍器般的清鳴;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銅方鼎,須使勁去敲擊才能傳來遙遠但卻震撼人心的重音,讓人沉迷;又或如一個傾城女子在秦淮河畔,借著上古之風傳來的低吟淺唱,把人的心思穿透。真正意義的字沒有國籍與時空的界限,它由符號匯聚成了文章,進而演繹成了思想與哲理,大凡思想與哲理,都是心靈深處的絕響,外收內(nèi)斂,如一首聽似雜亂、實卻美極的交響曲,能聽懂者在相通處,自然與墨藍天空里自在飛翔的靈魂們相視一笑,心有靈犀。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它只不過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的橋梁,書則是一部傳神的機器,把思想者心靈深處的聲韻,點點滴滴的凝起,擲地有聲地釋放,或宏大,或具體,或粗獷,或細膩。這時,洗凈雙手,去翻書,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是一種美麗的享受。我一直在想,伯牙與子期在當時而言,也該是一位驚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聽者。靈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風從峰巔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飛掠,句句聲聲擊打那座墳之黃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瑤琴,將作者與聽者的忠貞,長天化碧。思想者的字會哭,也會笑,時而凝重莊嚴,時而顛撲狂亂。如那地球上生命的母體——海洋,平靜時懶散愜意,躁動時驚心動魄,但無論怎樣,海洋里都一直不斷地孕育著生命,如文字里承載涵納著思想。在文字的海洋里隨波逐流,放逐自己,便能感受到那些有靈魂的人們所有的苦與痛,傾聽到他們的悲與喜,怒與哀,千折百轉,蕩氣回腸。聽一次字,便死去活來一次,如同欣賞完《二泉映月》后接著就品味《命運》,在磨難與激昂瞬間轉折的痛苦中多一次塵世里的閱歷,增一分看透世事的靈性,完成一次人性中由浮躁向深沉的蛻變。也許花落無香,席散茶涼,即使一幅曠世之丹青妙筆也難逃歲月的磨難,但融在書中的字卻可以持日月之恒,并歷久彌香。每當翻開一本古老書籍那微微泛黃的書頁,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先人們隔著遙遙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縱然再遠,聲音也如金石之聲錚錚響于耳畔,鈍響沉沉,無絲毫間斷,一下下震于心的鼓膜。時令之書也并非都是曇花一現(xiàn),正如人在塵世,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一切,都緣于用心聽字者的評說。時令聲音的精者,或是警世之作,足以振聾發(fā)聵,讓聞者嘖嘖;或有清新之作,亮麗婉轉,讓聽字者心境曠遠,尋幽探勝。也偶有盛行之嘈雜之音,但螢蟲之光終抵不過朗朗晴日下的白光,日月會見證著它的自生自滅。這便是字了,古字、今字、遠字、近字……每一個好字都如同一滴剔透的珍珠,每一篇好字都是一副璀璨的珠璉,發(fā)出耀眼的豪光,直撼天地,起伏跌宕,讓聽字者怎不動情,怎能不聽?我愿在聽字中或悲或喜,終老一生,無憾。等到躺在墳墓里時,將繞梁之余音奉在手里,聽在心里,再不冷清孤單、寂寥落寞。(選自林文欽《在文字中傾聽》,有刪改)文本二: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的活動?,F(xiàn)代散文文本的創(chuàng)造活動必須將散文家的主客觀融為一體的境況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物化過程就是化虛為實的過程,賦無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沒有內(nèi)在感覺,外在之物是一種自在之物;離開了外在世界,內(nèi)在感覺便失去了依附之物。由于內(nèi)在感悟的私人性,因而,作為主客觀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意境,并非一種可以用符號性語言加以描述的實體,它不僅包含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融有作者的內(nèi)在感悟,是一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空靈之境。因而,現(xiàn)代散文文本作為一種人造的“客體”,要完成對意境交流的目的,就不可能“對世界逼真逼肖地‘復寫’”,而是對與本世界類似的另一世界的真實創(chuàng)生,但并不企圖摹寫本來世界,而是使其成為可解釋的。(選自胡永喜《中國現(xiàn)代散文結構論》,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真正意義的字沒有國籍與時空的界限”中“真正意義的字”指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書籍,它們包含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B.文中的“聽字”即用心閱讀的意思,作者多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說明閱讀帶給人們的感受及影響,如第三段就是如此。C.文中時令之書是今字、近字,時令之書中的“盛行之嘈雜之音”指書中揭示的當時社會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現(xiàn)象。D.本文清新典雅,極富詩意的語言使得文章意味雋永、動人心弦,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充分展示出閱讀的魅力。7.下列與兩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開頭通過對比的手法引出“聽字”的話題,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又緊扣標題“在文字中傾聽”。B.文本一多處運用生動的感官描寫來形容“我”聽字時的感受,如“先人們隔著遙遠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C.文本一中“我愿在聽字中或悲或喜,終老一生”,體現(xiàn)了“我”從聽字中獲得了精神享受及對聽字的深深眷念。D.文本二認為,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不是對本來世界進行復寫或摹寫,而是對另一世界進行創(chuàng)生,以便交流意境。8.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有什么作用?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9.文本二說“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請結合文本一,簡要談談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答案〗6.C7.A8.①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旨在說明讀者用心傾聽,能夠通過作者創(chuàng)作的文字洞察作者的內(nèi)心,與作者心靈相通。②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既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引起了讀者對用心閱讀的深思。③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照應了上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需要讀者“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使文章結構更嚴謹。9.①散文家在創(chuàng)作時,將自己的主客觀融為一體的境況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將個人的生活閱歷與閱讀的獨特的內(nèi)在感悟融為一體,形成文本中的意境。②意境具有私人性,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傳遞意境的活動。文本一中,作者運用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化虛為實,賦予無形的閱讀體驗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盛行之嘈雜之音’指書中揭示的當時社會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現(xiàn)象”錯誤。“盛行之嘈雜之音”指那些質量不高的文章或書籍。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通過對比的手法”錯誤,“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應是通過類比的手法。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主旨、讀者、情節(jié)結構等角度進行分析。由原文“我一直在想,伯牙與子期在當時而言,也該是一位驚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聽者”,作者通過伯牙與子期的歷史故事,完美詮釋了“知音”一詞,就是讀者能欣賞作者的創(chuàng)作,能洞察作者的內(nèi)心,兩人能通過音樂或者文字心靈相通,達到精神上的共鳴。原文“靈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風從峰巔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飛掠,句句聲聲擊打那座墳之黃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瑤琴,將作者與聽者的忠貞,長天化碧”,引用伯牙與子期的歷史故事以歷史文學的內(nèi)容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讓讀者在歷史中尋找與作者追求一致的人物,通過歷史為文章的主題表達張本,又引導讀者產(chǎn)生用心閱讀的欲望和深思。由原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它只不過是人們相互之間溝通的橋梁”“洗凈雙手,去翻書,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是一種美麗的享受”可知,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歷史故事,照應了上文“聽字的時候,眼睛是輔助的工具”,需要讀者“豎起心靈的耳朵,去聽字”,特別是通過音樂抽象的藝術審美來呼喚讀者也能像欣賞音樂一樣,運用抽象的深思來思考文字。也呼應了題目“在文字中傾聽”,使文章結構更嚴謹?!?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重要觀點的能力。首先要結合文本二理解“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這句話的含義,然后再結合文本一分析這句話。由原文“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構成,沒有內(nèi)在感覺,外在之物是一種自在之物;離開了外在世界,內(nèi)在感覺便失去了依附之物”“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寧的月光下聽字”“大凡思想與哲理,都是心靈深處的絕響……能聽懂者在相通處,自然與墨藍天空里自在飛翔的靈魂們相視一笑,心有靈犀”可知,現(xiàn)代散文意圖營造或傳遞意境,而意境是由觸發(fā)作者感受的外在之物和作者的感受融合形成的。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內(nèi)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自爆有一嗜好,即從個人實際生活入手,有實質的物質表達。后通過雋永和優(yōu)美的語言充分地表達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超凡入化的感受,作者陶醉在其間,就像嗜好一樣讓人無法自拔。故作者將個人的生活閱歷與閱讀的獨特的內(nèi)在感悟融為一體,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由原文“因而,作為主客觀之物意境也具有私人性”“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一種以物達心的活動”“物化過程就是化虛為實的過程,賦無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所致、可感受的對象”“現(xiàn)代散文活動的目的是傳遞意境”“好的文字總是如洪鐘巨鼓,響遏行云,或是發(fā)出太阿劍器般的清鳴……”““每當翻開一本古老書籍那微微泛黃的書頁,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先人們隔著遙遙的時空向我喃喃絮語”可知,現(xiàn)代散文的交流活動是以作者物我融合感受為表達基礎,具有私人的屬性,傳遞的也是私人的情感和意象結合所營造的意境,并且物我相融合的過程是虛實相生的過程,即把虛的情感實化為可感的對象。文本一中,作者運用了比喻“好的文字總是如……”,將好的文章比喻成“巨鼓”“青銅方鼎”“傾城女子”,讓好文章帶給作者的美好體驗具象化為上述事物;“歷史的厚重便向我走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讓歷史有了人的情感。作者用多種修辭手法化虛為實,讓讀者能生動形象的理解自己因為讀書產(chǎn)生的抽象的情感體驗,賦予無形的閱讀體驗以感性形象,使之成為可把握、可感受的對象。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且君子小人,貌同心異。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茍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夫茍在危人,則何所不至。今將求致治,必委之于君子;事有得失,或訪之于小人。其待君子也則敬而疏,遇小人也必輕而狎。狎則言無不盡,疏則情或不通。是則譽毀在于小人,刑罰加于君子,實興喪所在,可不慎哉!此乃孫卿所謂:“使智者謀之,與愚者論之,使修潔之士行之,與污鄙之人疑之,欲其成功,可得乎哉?”夫中智之人,豈無小慧,然才非經(jīng)國,慮不及遠,雖竭力盡誠,猶未免于傾??;況內(nèi)懷奸利,承顏順旨,其為患禍,不亦深乎?夫立直木而疑影之不直雖竭精神勞思慮其不可亦已明矣。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jié)之以禮,然后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絕其私佞,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離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太宗覽疏嘆曰:“若不遇公,何由得聞此語?”太宗嘗謂長孫無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書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須威權獨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此語,天下大寧,絕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朕任用,豈不得人?”征拜謝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術。實以庸短,承受不暇,豈有益于圣明?”(選自《貞觀政要·誠信》,有刪改材料二:昔齊攻魯,求其岑鼎。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曰:“若柳季[注]云是,則請受之?!濒斢沽尽A驹唬骸熬远閲?,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魯侯乃獻岑鼎。(選自左丘明《國語》,有刪改)〖備注〗柳季:魯國最誠實而講信用的人。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立直木A而疑影之B不直C雖竭D精神E勞F思慮G其不得亦H已明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危,指使……處于危險的境地,與《陳情表》“人命危淺”中的“?!币馑疾煌?。B.疏,指古代臣子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的奏議,如《諫太宗十思疏》。C.遇,指遇到,與《鴻門宴》“不如因善遇之”中的“遇’意思相同。D.絕,指隔絕的,與《孔雀東南飛并序》“我命絕今日”中的“絕”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孫卿認為,讓有智慧的人去謀劃,卻與愚昧的人去評論他,這樣事情就不能取得成功。B.發(fā)揚善行,杜絕惡行,刑罰加于有罪之人,賞賜有功之臣,那么國家就會昌盛太平。C.具有中等智能的人非治國之才,他們?nèi)狈ι钪\遠慮,即使竭盡全力,仍然難免失敗。D.唐太宗對魏征說,使天下太平,邊遠地區(qū)異族首領都來朝貢,這是魏征的功勞。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惟有魏征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2)君以鼎國,信者亦臣之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14.材料一第一、二段是魏征上奏的內(nèi)容,他在奏章中是如何表達觀點來勸諫太宗的呢?請簡要說明?!即鸢浮?0.CEG11.C12.D13.(1)只有魏征勸我“停止武力,振興文治,廣施道德仁義,中原已經(jīng)安定了,遠方異族自然會臣服”。(2)您把岑鼎當作是國家的寶器,而我把信用看作寶器,眼下您想破壞我的寶器,保全您的寶器,這是我難以辦到的事。14.①運用對比手法。魏征將君子與小人的品德進行對比,表達要親君子、遠小人的觀點。②引用他人觀點。魏征引用孫卿的話來論證任用君子就應信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