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件)_第1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件)_第2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件)_第3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件)_第4頁
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秋人教版初中語文七(上)

8

課《世說新語》二則導入新課說說你知道的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作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學習時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讀順句子,讀懂文意。2.過程與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理解課文。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描述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從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重難點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2.難點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作者簡介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xiàn)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詠雪課文讀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論文章的義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白雪紛紛揚揚像什么?”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義理不久,一會兒急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贝篌w可以相比課文讀譯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彼绺绲呐畠旱理y說:“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不如,不及趁、乘

公大笑樂。

太傅高興地笑了起來。

即公大兄無弈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道韞)就是太傅大哥謝無弈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整體感知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

寒雪日家中謝太傅、兒女們詠雪起因發(fā)展結果“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課文精讀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謝家聚會吟詩,為什么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謝太傅平日時公務繁忙,寒雪日時得以休息,但他仍然不忘對晚輩的家庭教育。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大笑”、“樂”等詞可見其融洽、歡快、輕松的氣氛。課文精讀2.“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對“公大笑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后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3.文章結尾交代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贊賞道韞的才氣。課文精讀4.兩個比喻哪個更好?有兩種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tài)都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后達于神似,形似是基礎,據(jù)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種意見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叭鳆}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tǒng)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課文精讀5.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并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珴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畎状昂鲙X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鸥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⑽恼旅}絡第1層(開頭到“……講論文義”):點明人物和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第2層(從“俄而……”到“公大笑樂”):通過一次應答,體現(xiàn)了謝道韞的聰穎。第3層(從“即公……”到結束):點明謝道韞的身份。文章主旨《詠雪》通過描寫晉朝人謝安家的一次家庭聚會上謝道韞所表現(xiàn)出的文學才能,贊頌了她的聰明才智。板書設計詠雪交代詠雪背景:人物、事件、環(huán)境敘述詠雪事件:一問、兩答補述“兄女”身份贊賞謝道韞的聰明才智陳太丘與友期行課文讀譯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

元方這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耍。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過了正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離開了,離開以后朋友才到。約定玩耍到達才課文讀譯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p>

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友人聽了便大怒說:“簡直不是人啊!和人約好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p>

元方答道:“(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不到,他已經離開了。”同“否”等待丟下我。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課文讀譯

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元方說:“你跟我父親約好正午。

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p>

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元方徑直走進家門,連頭也沒回。信用慚愧拉,牽拉回頭看課文精讀1.友人為什么“怒”?元方怎樣反駁“友人”的?2.從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個什么樣的小孩?友人認為陳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約的表現(xiàn)。元方反駁抓住兩點:一為“無信”,二為“無禮”。首先指出“友人”失約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遜,惡意攻訐,是沒有禮貌。懂禮識義,聰明機靈。課文精讀3.我們應該如何評價文中的三個人物——陳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為?請從文中找出依據(jù)。陳太丘:太丘舍去?!獙Σ皇匦诺娜瞬荒芄孟?,讓他記住教訓,承擔后果。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慚;下車引之?!獰o信無禮,缺乏修養(yǎng),然知錯能改。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入門不顧?!匦抛R禮,聰明機靈。課文精讀4.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1)不失禮??腿说弥鹨央x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小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所以,這一則的核心是“無信”、“無禮”,宣揚的是正直不阿、為人正派的品格。(2)失禮。因為“友”畢竟是與父親平輩,不應不尊重長輩。應該始終有禮貌,不能對客人置之不理,要給人以改錯的機會,允許人家道歉。課文精讀5.做人要有誠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老師認為,小元方不失禮,正如同學們所說童言無忌,那是愛父親的表現(xiàn)等等!并且,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史,廣為流傳。而作為學生我們要在這種情形之下擺正立場,重信守諾,把誠實守信的美德發(fā)揚光大。文章脈絡第1層(開頭到“……去后乃至”):

寫陳太丘的朋友失約。第2層(“元方時年……”到“……入門不顧”):

寫元方以禮責問父友,體現(xiàn)了少年元方的機智。文章主旨《陳太丘與友期》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xiàn)出陳元方小小年紀就明白事理、聰敏過人,同時從側面告誡人們做事要講誠信。板書設計寫作特點1.敘事簡潔。兩則故事在寫法上都是直敘其事,不作任何夸飾?!对佈返谝痪溆枚潭淌鍌€字,既寫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又寫了謝氏家族雪日無法外出而有“講論文義”的雅興?!蛾愄鹋c友期》交代背景后,簡潔的對話描寫表現(xiàn)了七歲的陳元方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同時,對客人前倨后恭的不同表現(xiàn)也寫得十分簡潔。寫作特點2.含蓄蘊藉。如《詠雪》記錄侄兒侄女詠雪后,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