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課件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課件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課件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課件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文言文文體知識閱讀技巧——據(jù)“文”解文,借題解文【整體閱讀·指導】命題趨勢:1.趨于多樣化,趨于多文本聯(lián)讀。

由考查十幾年的紀傳體到2021年的紀事本末體,再到2022年和2023年的國別體和諸子百家以及軍事言論等文體,充分顯示了高考文言文體的變化過程。自從2022年,高考選文開始邁入多樣化時代,2023年選文邁入雙文本閱讀時代。但是無論如何變化,記人敘事記言的本質特點不會變。選文體裁:考情分析年份卷別出處字數(shù)體裁命題變化2024新Ⅰ卷《資治通鑒·漢紀》《讀通鑒論》833編年體史書、史論①復合文本閱讀與單一文本閱讀并重,文體多樣,不是對上一年高考文體的重復,避免猜題。②重視社會熱點,重視立德樹人。③關聯(lián)教材,指導教學。④斷句皆為主觀題新Ⅱ卷《史記·魏世家》《史記·留侯世家》《論衡·非韓》755紀傳體史書、唯物主義著作甲卷《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754雜論北京卷《墨子·非命》812先秦諸子散文考情分析年份卷別出處字數(shù)體裁命題變化2023新Ⅰ卷《韓非子·難一》《孔叢子·答問》657先秦諸子散文、雜記新Ⅱ卷《百戰(zhàn)奇略》《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583軍事理論專著、問答體兵書甲卷《隆平集·儒學行義》671紀傳體史書乙卷《韓非子·十過》578先秦諸子散文年份卷別出處字數(shù)體裁命題變化2022新Ⅰ卷《戰(zhàn)國策·魏策三》589國別體史書新Ⅱ卷《東觀漢記》583紀傳體史書甲卷《戰(zhàn)國策·秦策二》572國別體史書乙卷《說苑·貴德》597雜史小說年份卷別出處字數(shù)體裁命題變化2021新Ⅰ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641紀事本末材料字數(shù)上,2022年又回到了原來2020年的600字左右,2021年曾經(jīng)增加了50字左右,2024年字數(shù)普遍增加50—100字。新Ⅱ卷《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645紀事本末甲卷《宋史紀事本末·契丹盟好》646紀事本末乙卷《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602紀事本末命題趨勢2.選文主題:著眼立德樹人,發(fā)揮榜樣的引領作用。

選文注重文質兼美,尤其在內容主題上能夠讓考生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學習并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閱讀中潛移默化的進行文化的熏陶和榜樣的引領作用。3.選文關聯(lián):關聯(lián)教材,注重遷移,以本為本。

選文雖都出自課外,但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與教材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以課本文本,目的在于引導廣大師生重視教材,用好教材,將功夫下在課堂內,有效做到教考銜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9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10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下以阻百姓之從事是滅天下之人也B.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而強執(zhí)此者C.或以命為有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D.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11梳理文體結構/語言特點/寫法知識,做到“知己知彼”。據(jù)“文”解文,總結文言文閱讀方法,分析做題步驟,提升文言文“作戰(zhàn)能力”。以“文”解文貳文體必備知識國別體國別體就是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史書體例?!秶Z》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集,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春秋戰(zhàn)國之交,分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國的史實?!稇?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文學家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復,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燕、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文體必備知識紀事本末體:是指以歷史事件為主線,完整地敘述一個歷史事件始末的史書體例。我國第一部完整的紀事本末體史書是南宋袁樞(1131—1205)的《通鑒紀事本末》。2021年四套全國高考試卷所選的文章均出自這部史書。三大史書體例:編年體按年代順序記事,強調時間;紀傳體以帝王本紀和人物列傳為主體,注重人物活動紀事本末體則完整地記敘史事的起因結果,主要關注的是事件。結構形式一書備諸事之本末【詳寫敘述一件事】一書具一事之本末【敘述關聯(lián)的幾個小事件】分散的材料集中敘述,能夠充分展現(xiàn)歷史事件的全貌開頭寫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起因,中間是事件經(jīng)過,結尾是其結果、影響、評論。事件1:君臣論治——結果事件1:君臣論治——結果事件1:君臣論治——結果如2021年全國乙卷圍繞唐太宗君臣論治這個關聯(lián)點,先后敘述了唐太宗采納戴胄守法的建議、李乾祐論罪定罰的建議、唐太宗加強死刑覆奏制和魏征討論君臣關系四件事;而新高考Ⅰ卷同樣以唐太宗君臣論治為關聯(lián)點,敘述了唐太宗接受封德彝不勞百姓養(yǎng)活宗族的建議、不用重法止盜、采納張玄素分臣任事的建議和裴矩禁絕“釣魚執(zhí)法”的建議四件事。敘事類閱讀方法:第一步:了解要素

閱讀時先看出處,再看與“故事"有關的人物、時間、地點以及“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結局等。第二步:概括內容

概括事件內容的同時,需要劃分文段層次,劃分時可以根據(jù)時間的變化和主要人物活動的變化,如果沒有明顯的時間節(jié)點,則從敘述內容的變化上來把握,如人物的對話、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等。需要概括出事情的主要內容,不止一件事情的,還要注意不同事情所涉及的不同人物。第三步:把握中心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能進行整體評價,概括出中心大意,把握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17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流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鄙显唬骸扒淠軋?zhí)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鄃令裴仁軌私役門夫,上怒,欲斬之。殿中侍御史長安李乾祐諫曰:“法者,陛下所與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獨有也。今仁軌坐輕罪而抵極刑,臣恐人無所措手足?!鄙蠍偅馊受壦?,以乾祐為侍御史。上謂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蓋欲思之詳熟故也。而有司須臾之間,三覆已訖。又,古刑人,君為之徹樂減膳。朕庭無常設之樂,然常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斷獄,唯據(jù)律文,雖情在可矜,而不敢違法,其間豈能盡無冤乎?”丁亥,制:“決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進酒肉,內教坊及太常不舉樂。皆令門下覆視,有據(jù)法當死而情可矜者,錄狀以聞。”由是全活甚眾。其五覆奏者以決前一二日,至決日又三覆奏。惟犯惡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嘗與侍臣論獄。魏征曰:“煬帝時嘗有盜發(fā),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訊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斬之。大理丞張元濟怪其多,試尋其狀,內五人嘗為盜,余皆平民。竟不敢執(zhí)奏,盡殺之。”上曰:“此豈唯煬帝無道,其臣亦不盡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18文體必備知識紀傳體高考所選傳記,其傳主都是歷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人物。以“二十四史”為主,所記人物主要是帝王將相、清官廉吏、忠臣義士、文豪孝子等。它有較鮮明的人物形象、眾多的事件,較生動的情節(jié)和語言,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無論哪類人物,其品格不外乎“忠、孝、仁、義、禮、智、信、勇”。語言特點凝練概括,間有細節(jié)描寫善用“春秋筆法”(一字寓褒貶)有特定用語習慣(如人稱一般只稱“名”)人物傳記閱讀方法:第一步:了解人物信息:關注開頭,勾畫人物基本信息【姓名、字號、籍貫、天賦秉性、最初任職情況等】第二步:劃分文段層次:劃分可據(jù)時間和官職的變化來把握,一般情況下,時間和官職變化后,人物的事件也變化。標出文段層次后,簡單概括層次大意。第三步:理清人物關系:需梳理傳主生平,即何時、何地和何人發(fā)生了何事。尤其要理清傳主和文本中其他人物的關系【如:哪位皇帝在位、皇帝對傳主的態(tài)度如何,有沒有反對誣陷的人物、有沒有支持贊賞傳主的人物、有沒有外族人物、傳主和百姓有沒有直接關系等】第四步:概括中心意思:整體把握人物的性格,概括出文章主旨。21材料二: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呂后恐,乃使建成侯呂澤劫留侯,強要曰:“為我畫計?!绷艉钤唬骸邦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今公誠能無愛金玉璧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因使辯士固請,宜來。上知此四人賢,則一助也。”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鄙显唬骸盁┕易湔{護太子。”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文體必備知識散文散文類文言文內容比較廣泛,它主要包括游記類散文和論述類散文兩類。散文類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一樣,一般是記敘、描寫、抒情與議論的結合體。游記類散文偏重于記敘和描寫,論述類散文偏重于議論。游記類散文——主要記錄人物的游覽經(jīng)歷,由此表達作者的情感與思考,如《游褒禪山記》等。這類文章需要重點關注作者的表達方式,文章中的抒情句和議論句往往是全文主旨;同時關注景物游蹤、特點等與文章主旨密切相關的要素。論述類散文——通常有明確的論點和嚴密的論證結構,如《六國論》等。這類文章需要重點關注中心論點、分論點及論證結構,明確論點與論據(jù)之間的關系,梳理論證思路。游記類文本閱讀方法:第一:基本信息

弄清楚是“何人”賞“何景”,寄托“何情”或“何理”。閱讀時,需要標示人物、景點及變化,作者的感受。第二:梳理“游蹤”

理清作者的游覽過程和順序。第三:分析“情”“景”關系

思考分析作者通過寫景狀物要抒發(fā)的感情。第四:了解技巧

弄清作者是怎樣寫景,怎樣抒情的。補:游記類文言文相關的常識:景物描寫的角度:形狀,聲音,色彩;遠近,高低,內外;動靜,虛實;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景物描寫的作用:交代游覽的背景(時間、地點、空間);介紹游覽的進程;渲染氣氛;突出人物思想;襯托人物心情。(何人、何景、何情/何理、如何寫景/抒情)論述類文本閱讀方法:第一:明確觀點/論點論述類文本材料往往選自《說苑·貴德》《晏子春秋》《管子》《六韜》以及一些名家所寫的文章。這種文章的觀點往往是以對話的形式對某一政治現(xiàn)象或生活經(jīng)歷進行分析,從而得出論點。因此,在閱讀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觀點(即論點)的把握。第二:理清論據(jù)閱讀時需要不斷圈點出相應的論據(jù),包括事實論據(jù)和道理論據(jù),從論據(jù)的內容出發(fā),分析與論點的關系。第三:辨析論證方法在閱讀論述類文本時,也要注意論證方法的使用,在《孟子》《晏子春秋》等文獻中,往往會采用設喻說理(比喻論證、類比論證等)的方法。(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與過程)25材料三:論者或曰:“魏文式段干木之閭,秦兵為之不至,非法度之功。雖全國有益,非所貴也?!狈蚍ǘ戎φ?,謂何等也?養(yǎng)三軍之士,明賞罰之命,嚴刑峻法,富國強兵,此法度也。六國之亡,皆滅于秦兵。六國之兵非不銳,士眾之力非不勁也,然而至于破亡者,強弱不敵,眾寡不同,雖明法度,其何益哉?使童子變孟賁之意②,孟賁怒之,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