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1課時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 導學案答案_第1頁
1.4.2第1課時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 導學案答案_第2頁
1.4.2第1課時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 導學案答案_第3頁
1.4.2第1課時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 導學案答案_第4頁
1.4.2第1課時 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 導學案答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2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夾角問題第1課時用空間向量研究距離問題【課前預習】知識點1.|AP|2.AP·n診斷分析(1)×(2)√(3)√【課中探究】探究點一例1(1)C(2)D[解析](1)連接PA,PA=(-2,-6,2),PA·n=6+8=14,|n|=9+16=5,|PA|=4+36+4=211,所以P到直線l的距離為|PA|2-PA·n|n|(2)連接DE,如圖,以A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P(0,0,1),D(0,1,0),E1,12,0,所以PD=(0,1,-1),DE=1,-12,0,所以|DE|=52,|PD|=2,DE·PD|PD|=-1變式解:(1)證明:如圖,作PD∥AC,交BC于點D,則由A1Q=AP,得BP=QC1,∵PD∥AC,∴PDAC=BPAB,即PD=BP=QC1,∴PD∥QC1且PD=QC1,連接DC∴四邊形C1QPD為平行四邊形,∴PQ∥C1D.∵PQ?平面BCC1B1,且C1D?平面BCC1B1,∴PQ∥平面BCC1B1.(2)取AC的中點O,連接A1O,BO,∵AO=12AC=1,AA1=2,∠A1AO=60°,∴根據(jù)余弦定理得A1O2=AA12+AO2-2AA1·AO·cos60°=4+1-2×2×1×12=3,∴A則A1O⊥AC,又平面A1ACC1⊥平面ABC,平面A1ACC1∩平面ABC=AC,∴A1O⊥平面ABC.∵△ABC是等邊三角形,∴BO⊥AC,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0,-1,0),B(3,0,0),A1(0,0,3),P32,-12,0,Q(0,1,3),B∴QP=32,-32,-3∴cos<QP,QB1>=QP·QB1|QP|·|QB1|=326×3=24,∴探究點二例2解:(1)證明:以D為原點,DA,DC,DP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P(0,0,2),F(1,0,0),B(2,2,0),E(0,1,1),D(0,0,0),所以FP=(-1,0,2),FB=(1,2,0),DE=(0,1,1),所以DE=12FP+又因為DE?平面PFB,所以DE∥平面PFB.(2)由(1)可知,DE∥平面PFB,所以點E到平面PFB的距離等于點D到平面PFB的距離.設平面PFB的法向量為n=(x,y,z),則n·FB=0,n·FP=0,即x因為FD=(-1,0,0),所以點D到平面PFB的距離d=|FD·n||n|=26=6變式解:(1)證明:因為PA⊥底面ABCD,CD?底面ABCD,所以PA⊥CD,又AD⊥CD,PA∩AD=A,PA,AD?平面PAD,所以CD⊥平面PAD,又AF?平面PAD,所以AF⊥CD.因為PA=AD,點F是棱PD的中點,所以AF⊥PD,又PD∩CD=D,PD,CD?平面PCD,所以AF⊥平面PCD,又EF?平面PCD,所以AF⊥EF.(2)由題意知AB,AD,AP兩兩垂直,如圖,以點A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0,0,0),B(3,0,0),E(1,3,0),F0,3故AB=(3,0,0),AE=(1,3,0),AF=0,設平面AEF的法向量為n=(x,y,z),則n·AE=x+3y=0,所以n=(3,-1,1)是平面AEF的一個法向量,所以點B到平面AEF的距離為|n·AB||拓展解:因為平面ADF⊥平面ABCD,平面ADF∩平面ABCD=AD,DC⊥AD,DC?平面ABCD,所以DC⊥平面ADF,又因為DF?平面ADF,所以DC⊥DF,又因為AD⊥DF,所以DA,DC,DF兩兩垂直,以D為原點,DA,DC,DF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A(6,0,0),C(0,6,0),F(0,0,6),E(6,6,6),所以AC=(-6,6,0),AF=(-6,0,6),AE=(0,6,6).設平面ACF的法向量為n=(x,y,z),則n所以-6x令x=1,則y=1,z=1,所以n=(1,1,1)是平面ACF的一個法向量.設點E到平面ACF的距離為d,則d=AE·n|n|=123=43,所以點E探究點三例3解:(1)因為OA⊥平面ABCD,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所以AB,AD,AO兩兩垂直.以點A為坐標原點,AB,AD,AO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C(2,2,0),D(0,2,0),O(0,0,2),N(2,1,0).因為M,R分別為OA,AD的中點,所以MR∥OD,又因為MR?平面OCD,OD?平面OCD,所以MR∥平面OCD.因為AD∥BC且AD=BC,R,N分別為AD,BC的中點,所以CN∥RD且CN=RD,所以四邊形CDRN為平行四邊形,所以RN∥CD.因為RN?平面OCD,CD?平面OCD,所以RN∥平面OCD.因為MR∩RN=R,MR,RN?平面MNR,所以平面MNR∥平面OCD.因為MN?平面MNR,所以MN∥平面OCD,所以直線MN到平面OCD的距離等于點N到平面OCD的距離.設平面OCD的法向量為n=(x,y,z),又DC=(2,0,0),DO=(0,-2,2),則n·DC=2x=0,又NC=(0,1,0),所以直線MN到平面OCD的距離d1=|NC·n||(2)由(1)知平面MNR∥平面OCD,所以平面MNR與平面OCD的距離d2=d1=|NC·n||變式解:(1)以D為原點,DA,DC,DD1所在直線分別為x,y,z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則D(0,0,0),B(2,2,0),A1(2,0,2),B1(2,2,2),C(0,2,0),所以CB1=(2,0,2),DA1=(2,0,2),DB=(2,2,0),所以CB1∥DA1,又CB1?平面A1BD,DA1?平面A1BD,所以CB1∥平面A1BD,所以直線B1C到平面A1BD的距離等于點B1到平面A1BD的距離.設平面A1BD的法向量為n=(x,y,z),則n·DA1=2x+2z=0,又A1B所以點B1到平面A1BD的距離d=|A1B1·n||n|=23=23(2)由(1)知B1C∥平面A1BD,同理可得D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