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練1:18個文言虛詞多角度組合訓(xùn)練-2022年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專題訓(xùn)練_第1頁
專練1:18個文言虛詞多角度組合訓(xùn)練-2022年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專題訓(xùn)練_第2頁
專練1:18個文言虛詞多角度組合訓(xùn)練-2022年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專題訓(xùn)練_第3頁
專練1:18個文言虛詞多角度組合訓(xùn)練-2022年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專題訓(xùn)練_第4頁
專練1:18個文言虛詞多角度組合訓(xùn)練-2022年高考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基本能力專題訓(xùn)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練1:18個文言虛詞詞義及用法推斷訓(xùn)練(一)文言虛詞詞義的推斷技巧例談一、結(jié)構(gòu)推斷法: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gòu)成的對文,其對應(yīng)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例1.辨析“因”的意義和用法。(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6題D項(xiàng))①博雞者因告眾曰②相如因持璧卻立解析:考察這兩句語法結(jié)構(gòu),第一句主語是“博雞者”,第二句主語是“相如”,進(jìn)一步考察“告眾曰”和“持璧卻立”兩者都是動詞短語,都作謂語。由此可見,兩者基本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故句中“因”的用法也應(yīng)相同,此處都可作“于是、就”解。二、代入替換法:用所知道的課內(nèi)例句中虛詞的用法,代入另一句中去檢驗(yàn),以此推斷用法是否相同。例2.辨析“乎”“且”的意義和用法。(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2題A、B項(xiàng))(1)①然后變風(fēng)發(fā)乎情②其聞道也亦先乎吾(2)①定國且不我怨②臣死且不避解析:每題中②句都出自我們熟知的課文。(1)中②句出自《師說》,“其(聞道)”與“吾”之間存在比較關(guān)系,“乎”相當(dāng)于“比”,以此代入①句中則不通,可知兩個“乎”意義和用法不一樣。(2)中②句出自《鴻門宴》,“且”作“尚且、況且”解,表讓步關(guān)系,以其代入①句中意為“定國況且不埋怨我,怎么肯埋怨上天呢”,剛好符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兩個“且”字意義和用法相同。三、詞性辨析法:有些文言虛詞往往兼有多種詞性,根據(jù)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樣,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例3.辨析“以”的意義和用法。(2007年高考福建卷第6題B項(xiàng))①為民誣太守者視此②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①句是博雞者懲罰土豪,土豪大聲叫喊的話,“為”作實(shí)詞,當(dāng)“做,作為”講;而②句中的“為”作介詞“替”。顯然,兩者詞性有別,一虛一實(shí),意義不同。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位置其意義和用法也不一樣,因此看句位可推知用法。例4.辨析“焉”的意義和用法。(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12題D項(xiàng))①眊眊焉真一老農(nóng)夫也②置杯焉則膠解析:“焉”用在形容詞之后一般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如“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用在句末動詞后面,一般是兼詞,如“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①句中“眊眊”為形容詞,意為“昏亂,糊涂”,此處“焉”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②句中“焉”用在動詞短語“置杯”之后,此處作兼詞,相當(dāng)于“于之”。此外,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如“其李廣將軍之謂乎”,因?yàn)椤捌洹辈荒茏髦髡Z;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破璧”;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語氣副詞,一定)無忘乃父之志”/“吾其(語氣副詞,還是)還也”。如“也”,在句末表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這些在學(xué)習(xí)時要注意歸納。(二)18個文言虛詞詞義及用法推斷訓(xùn)練(01)而1.作連詞⑴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然而”、“可是”“卻”。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賦》③惑而不從師⑵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③項(xiàng)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⑶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dāng)于“如果”、“假使”。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⑷表示并列,相當(dāng)于“而且”、“又”、“和”或不譯。①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③侶魚蝦而友麋鹿⑸表示順承(承接)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⑹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譯為“而且”、“并且”、“更”。①以其求思之深,而無所不在也。②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⑺表示因果關(guān)系,譯為“因而”、“因此”。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2.作代詞⑴你,你的。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

②某所,而母立于茲?!俄?xiàng)脊軒志》③若欲死而父。3.作動詞⑴通“如”,好像,如同。①軍驚而壞都舍。4.與其它虛詞連用,構(gòu)成復(fù)合虛詞。⑴【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①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②如是而已。⑵【而后】才,方才;然后.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⑶【尋而、既而、已而、俄而、繼而】等,表示時間短暫??勺g為“不久、一會兒”①俄而百千人大呼;②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織》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⑷【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解釋句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1.圖窮而匕見________《荊軻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廟________《伶官傳序》3.溫故而知新________《論語》4.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傳序》5.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禪山記》6.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________《六國論》7.惜其用武而不終也________《六國論》8.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禪山記》9.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勸學(xué)》10.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________《游褒禪山記》11.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錦囊,負(fù)而前驅(qū)________《伶官傳序》14.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________《游褒禪山記》答案:1~2連詞,表承接“來”“就”。3~6連詞,表并列“和”“并且”。7~8連詞,表轉(zhuǎn)折“卻”。9~11連詞,表遞進(jìn)“而且”。12~13連接狀語和動詞,表修飾。14.連詞,表因果“因而”。指出短文中“而”的意義和和用法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則,何以勝?故馮婉貞曰:“諸君2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氏雖小,然青,取之于藍(lán)3而青于藍(lán),更勝其父。婉貞博學(xué)4而日參省乎己,非只效書生終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敵之大捷。非7而所謂小女子也,乃巾幗英杰8而。答案1、連詞,并列關(guān)系2、連詞,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3、連詞,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然而4、連詞,遞進(jìn)關(guān)系5、連詞,修飾關(guān)系6、連詞,承接關(guān)系7、代詞,同“爾”,可譯為你8、語氣助詞,放在句末,表示勸告或感嘆語氣,可譯為“吧”“啊”【譯文】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xué)問,(并且)需要齊心協(xié)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一種)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宛貞說:“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就)可以了?!蓖鹭?,你的父親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蘭草中提取卻比蘭草的顏色更深。宛貞博學(xué)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應(yīng)她。不久,宛貞率領(lǐng)眾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眾人都贊嘆:宛貞,(只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幗豪杰啊。(02)何1.作疑問代詞⑴作動詞或介詞賓語,譯為“什么”或“哪里”。①大王來何操?②卻看妻子愁何在。③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黃州快哉亭記》⑵作謂語,用于詢問原因,后常有“哉”、“也”等疑問語氣詞,可譯為“為什么”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②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寡人之于國也》⑶作定語,譯為“什么”、“為什么”。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②其間旦暮聞何物?③然則何時而樂耶?2.作副詞⑴程度副詞,多么。①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埔蓡柛痹~,怎么,為什么。①徐公何能及君也?②若為傭耕,何富貴也?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固定結(jié)構(gòu)⑴【何如】怎么樣,怎樣①噲曰:今日之事何如?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季氏》)⑵【無何】不久,沒多久。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⑶【何其】多么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⑷【何以】拿什么、憑什么⑤何以戰(zhàn)?⑥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解釋句中“何”字的意義和用法1.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頗藺相如列傳》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________《岳陽樓記》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戰(zhàn)》4.然則何時而樂耶________《岳陽樓記》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戰(zhàn)》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鄒忌諷齊王納諫》7.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傳序》8.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鴻門宴》10.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記》11.何以戰(zhàn)________《曹劌論戰(zhàn)》12.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________《莊暴見孟子》13.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________《鴻門宴》14.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宮賦》【答案】1~2疑問代詞。單獨(dú)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帶有語氣助詞“哉”“也”。譯作“為什么”“什么原因”。3.作前置的賓語,問處所或事物,譯作“哪里”“什么”,譯時“何”要后置。4.作定語。譯作“什么”“哪”。5~6作狀語,常表示反問。譯作“為什么”“怎么”。7~8副詞: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詞前。譯作“怎么”“多么”“怎么這樣”。9~10構(gòu)成復(fù)音虛詞?!昂稳纭奔础叭绾巍保S糜谝蓡柧渲?,表疑問。譯作“怎么樣”“什么樣”。11~12疑問代詞。“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譯作“拿什么”“憑什么”。13~14復(fù)音虛詞?!澳魏巍保S糜谝蓡柧渲凶髦^語或狀語。譯作“怎么辦”“為什么”。指出短文中8個“何”的意義和用法“徐公1何能及君也”本謬也,懂其理者,2何可勝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其所據(jù)4何為?原其理,當(dāng)為愛之深也。可見,情之誤,5何其大也!然6何人能忘情耶?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答案1、疑問代詞,可譯為怎么2、疑問代詞,可譯為怎么3、疑問代詞,可譯為為什么4、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5、副詞,可譯為多么6、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7、可譯為憑什么8、可譯為怎么樣譯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這樣說)本來是錯誤的,但他的妻子這樣說,為什么呢?她依據(jù)什么(才這樣說)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愛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謬誤多么大??!但是什么人能夠忘情呢?拿什么消除這種弊端,希望您能教給我(一個)好辦法,怎么樣?(03)乎1.用作語氣助詞。(一)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幾寒乎?欲食乎?(《項(xiàng)脊軒志》)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報劉一丈書》)欲安所歸乎?(《赤壁之戰(zhàn)》)(二)表測度語氣,可譯為"吧"。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三)用于感嘆句,可譯為"啊""呀"等。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四)用在句中的停頓處。胡為乎遑遑何之?(《歸去來辭》)2.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生乎吾前……(《師說》)此外,可作詞尾。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ā垛叶〗馀!罚┙忉尵渲小昂酢弊值囊饬x和用法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________《陳涉世家》2.兒寒乎?欲食乎________《項(xiàng)脊軒志》3.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________《莊暴見孟子》4.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________《捕蛇者說》5.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________《屈原列傳》6.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_____《師說》7.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________《五人墓碑記》8.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________《庖丁解牛》【答案】1~2助詞,表疑問和反問,可譯為“嗎”“呢”。3.助詞,表測度,可譯為“吧”。4.助詞表感嘆,可譯為“啊”“呀”。5~6介詞,相當(dāng)于“于”。7~8形容詞詞尾?!蛑赋龆涛闹?個“乎”的意義和用法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1乎?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從此業(yè),吾問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賦斂?!笨梢姡x斂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為4乎如此好樂?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則王之所為,宜也。臣之駑頓,所言多謬,王能諒之6乎?【答案】1、助詞,測度語氣,可譯為吧2、相當(dāng)于“于”3、助詞,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呀4、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5、助詞,詞尾,不譯6、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譯文】大王喜歡音樂太投入了,那么齊國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這件事上,卻仍然做這件事不停下來,問他原因,(他)說:“(捕蛇)可以應(yīng)付賦稅啊?!卑?,賦稅的危害真是比毒蛇還厲害??!然而大王您為什么還如此沉溺于音樂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國事上專心致志,一定會游刃有余的,(這樣的話)大王的作為真是比耽溺于音樂強(qiáng)百倍啊。為臣愚鈍,所說的話難免有誤,大王能原諒我嗎?(04)乃1.作副詞⑴譯為“于是”、“就”。①乃取一葫蘆置于地。②乃入見。③陳涉乃立為王。⑵才,這才。然后才①度我至軍中,公乃入。②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⑶表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卻、竟然,居然。⑶表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卻、竟然,居然①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②今君乃亡趙走燕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⑷在判斷句中,表判斷或確認(rèn)。譯為:是,就是,只是、本來是、原來是。①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②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③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2.作代詞⑴你,你的。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②家祭無忘告乃翁。⑵他們的備乃器械,持乃糗糧,呼應(yīng)風(fēng)從。⑶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3.固定結(jié)構(gòu)⑴【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①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jìn)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乃爾】譯為“這樣”。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1.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奯_______《曹劌論戰(zhàn)》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________《石鐘山記》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________《桃花源記》4.項(xiàng)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________《項(xiàng)羽本紀(jì)》5.臣乃敢上璧________《廉頗藺相如列傳》6.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________《赤壁之戰(zhàn)》7.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________《陳涉世家》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________《示兒》9.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________《伶官傳序》答案:1.表示順承,可譯為“就”“于是”等。2~3副詞,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6~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8~9只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指出短文中5個“乃”的意義和用法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北娙速|(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敬鸢浮?、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2、代詞,可譯為你的3、副詞,相當(dāng)于是4、副詞,可譯為竟然,卻5、副詞,可譯為才【譯文】曾經(jīng)聽說陸放翁的節(jié)操氣節(jié),全都表現(xiàn)在《示兒》這首詩里,于是讀了讀它。讀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深深地受到感動并佩服他,(陸放翁)(真是)忠誠正直的臣子??!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說;“這只是沽名釣譽(yù)罷了?!贝蠹蚁蛩儐柕览?,他無話可說,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說的話,恐怕是炒作來抬高自己(的名氣)吧。(05)其1.作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纱?、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lǐng)屬性定語,譯為“他(們)的”“它(們)的”。①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②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譯為“他”“它”(包括復(fù)數(shù))。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赤壁賦》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代詞。視句意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4.指示代詞,多表示遠(yuǎn)指。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表近指時譯為“這(些)”)①則或咎其欲出者。②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5.指示代詞,其中(的)。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2.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祈使等語氣,常與句末語氣助詞配合,可譯為“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⑴加強(qiáng)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要)”、“還是”、“一定(要)”。①汝其勿悲?!杜c妻書》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⑵加強(qiáng)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⑶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②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誰不知?④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qiáng)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3.作連詞⑴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①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②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逍遙游》⑵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①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②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4.作助詞⑴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①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解釋句中“其”字的意義和用法。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________《六國論》2.燕趙之君,始有遠(yuǎn)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________《六國論》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________《六國論》4.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________《六國論》5.獨(dú)其為文猶可識________《游褒禪山記》6.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________《游褒禪山記》7.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________《捕蛇者說》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________《游褒禪山記》9.距其院東五里________《游褒禪山記》10.(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________《游褒禪山記》11.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________(解釋加點(diǎn)“其”)《祭十二郎文》12.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師說》13.爾其無忘乃父之志________《伶官傳序》14.竟以此而隕其生乎________《祭十二郎文》15.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譏之乎________《游褒禪山記》答案:1~3第三人稱的領(lǐng)屬關(guān)系“他的”“他們的”“它的”。4~5第三人稱代詞“他們”“它”。6.第一人稱代詞“我”。7~10指示代詞“那”“那些”。11~12表示推測、估計語氣“恐怕、大概”。13.表示祈使語氣“應(yīng)當(dāng)”。14.代詞,他的。15.表示反問語氣“難道、哪里”。指出短文中12個“其”的意義和用法人言,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觀之,則非徒口舌耳。相如觀秦王無意償趙城,則卻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許之齋戒,因得以完璧歸趙,3其僅口舌哉?若與庸人議之,其必曰:“吾4其與之.”焉敢如此?歸國,將相失和。途遇廉頗,即轉(zhuǎn)退避,當(dāng)5其時,何人能如此?門客詢以因,相如則言:“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庇^古今英杰之所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為訓(xùn)。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則雖見霰雪紛11其無垠,亦無恨矣,吾亦無有“悔12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之憾了?!敬鸢浮?、代詞,可譯為他2、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可譯為他3、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4、副詞,表示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5、指示代詞,可譯為那6、副詞,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為大概7、副詞,表示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8、代詞,可譯為其中9、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可譯為是……還是10、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11、助詞,補(bǔ)足音節(jié),可譯為不譯12、代詞,可譯為我,自己【譯文】狐貍對狼說:“羊肉真鮮美?。 蹦绻雵L一嘗,叼來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如何對付猛犬呢?”狐貍就到猛犬那里離間說:“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diǎn)不生氣,是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yīng)我!”猛犬笑著說:“想要給他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借口嗎?”猛犬于是明白了狐貍的野心,知道守護(hù)羊群的道路很漫長,守護(hù)羊群更加謹(jǐn)慎。狐貍與狼就離開了。(06)且1.作連詞。⑴表遞進(jìn)關(guān)系,譯為:①而且,并且。②況且,再說。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②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③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④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⑵轉(zhuǎn)折關(guān)系,然而,但是①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⑶讓步關(guān)系,(有時相當(dāng)于"尚且",先讓步,后推進(jìn)一層。)尚且,還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诠胖ト?,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⑷并列關(guān)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②河水清且淺。(《迢迢牽牛星》)2.作副詞。⑴將,將要,將近。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②且為之奈何(《鴻門宴》)③若屬皆且為所虜④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⑵暫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②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3.固定結(jié)構(gòu)⑴【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②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赤壁賦》)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仆之不得已乎解釋句中“且”字的意義和用法。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________《六國論》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_(dá)_______《石鐘山記》3.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________《古詩十九首》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________《鴻門宴》5.古之圣人,猶且從師而問焉________《師說》6.不出,火且盡________《游褒禪山記》7.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________《石壕吏》8.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________《孔雀東南飛》答案:1.況且,表補(bǔ)充說明。2~3表并列。4.尚且,表讓步。5.復(fù)音虛詞“猶且”,還。6.將要。7.已經(jīng)。8.暫且。指出短文中5個“且”的意義和用法“存者1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聲歌,2且委政非人。則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漣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則必危??v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有何用?【答案】1、副詞,可譯為暫且2、連詞,可譯為遞進(jìn),并且

3、副詞,可譯為將要

4、連詞,可譯為并列

5、連詞,可譯為尚且【譯文】“活著的人姑且茍活著吧,死去的人就永遠(yuǎn)逝去了?!边@難道只是石壕一個地方的現(xiàn)象嗎?中晚唐王朝全都這樣啊。(國家治理得都)像這個樣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樂,而且把朝政委托給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將要滅亡,(是)一定的了。再說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樣清澈見底,在這樣的世道上就沒有入仕做官報效國家的道路了??v使他有“連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絕”的勇氣,(卻)沒有用武之地,又有什么用呢?(07)若1.作代詞⑴表第二人稱代詞或物主代詞。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為“你的”。①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②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⑵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①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2.作副詞用在動詞前,表不肯定,譯為:像、好像、似乎①關(guān)山度若飛。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記》3.作連詞⑴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設(shè)”等。①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②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⑵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①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②愿取吳王若將軍頭,以報父之仇。4.作助詞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相當(dāng)于“…的樣子”“的”“然”。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繁盛的樣子)5.固定結(jié)構(gòu)【至若】【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表示另起話題,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如果說到”的意思。有時不譯。①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岳陽樓記》)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逍遙游》)③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醉翁亭記》)④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6.作動詞譯為:像、好像、似乎形若土狗,梅花翅……意似良《促織》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解釋句中“若”字的意義和用法。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師說》3.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4.以為莫己若者_(dá)_______《莊子秋水》5.更若役,復(fù)若賦,則何如________《捕蛇者說》6.若毒之乎________《捕蛇者說》7.若屬皆且為所虜________《鴻門宴》8.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________《燭之武退秦師》9.若舍鄭以為東道主________《燭之武退秦師》10.若不闕秦,將焉取之________《燭之武退秦師》答案:1~2如同、像、相似。3~4比得上。5~7你、你的。8~10表假設(shè),假如,如果。指出短文中6個“若”的意義和用法“1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逼嬖?若人之思,3若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治彷叺盀槠漪~之一鱗5若龍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鄉(xiāng),常望月懷遠(yuǎn),登高作賦,至若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敬鸢浮?、連詞,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2、代詞,可譯為這樣,這,如此3、動詞,可譯為像,如,及4、代詞,可譯為你5、連詞,選擇關(guān)系,可譯為或、或者6、表意思他轉(zhuǎn),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譯文】“如果能夠化身為千億個自我,那就散到那無數(shù)的山峰上眺望故鄉(xiāng)。”(真是)奇妙??!這個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驚,鐵樹開花一樣,并不是你們這些平常的人能夠趕得上的。我也是這樣??峙挛覀冞@些人只能夠作魚的一片鱗龍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鄉(xiāng),常常是眺望明月懷念遠(yuǎn)方,(或者)登上高處吟詩作賦,至于柳子厚就不這樣,(他)憑借超過一般人的思路,抒發(fā)難以抑制的感情,絕了。(08)所1.作名詞處所,地方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②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促織》)③某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2.作助詞⑴與動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名詞性短語),表示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人、事、物,翻譯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①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②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③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④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⑵與介詞組成名詞性短語,表示與動作行為有關(guān)的處所、目的、方法或工具、條件等。從……地方(時間)、……的原因、(用來)……的方法、用……作工具①是吾劍之所從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