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一中2024—2025學年高二上第一次階段性測試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回溯到商、周交替之際,一個文明較高的商朝,被文明較低的周朝所取代,這件事情本身必會使當時的知識分子有一種反省。他們還免不了會問自己,究竟是什么緣故使得這么強大,而且主導北方中國的商王國,居然被小小的周國滅亡了?他們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為依歸的,所謂“天命靡常,惟德是親”。這可說是第一次將道德的意義超越人類力量的命運?!疤烀钡挠^念幫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統(tǒng)治,也幫助周人說服了許多商人的后代與他們合作,將商周文化體系擴張到整個中國北方。《易經(jīng)》中所談的命運,不完全是盲目的,人類本身對自己的命運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己所做的種種抉擇,會改變命運發(fā)展的方向。這個觀念與天命具有道德意義是相互配合的。等到西周覆滅,周人的封建系統(tǒng)在禮壞樂崩的情況下,不再有過去那樣的自信,也不再有過去那樣主宰的力量,天命的意義必須要有新的解釋。在《論語》里面,孔子所說的天命是每一個個人的天命,而不是一個朝代的政治天命。在孔子承受同時代人的迫害時,他曾經(jīng)說:“天給了我這個天命。天生了我,給了我一個任務(wù)。有了這樣的任務(wù),迫害我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樣呢?”在這種情況下,天命已經(jīng)不是政治的使命,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從超自然、超現(xiàn)實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應當執(zhí)行的使命。漢代編輯成書的《禮記》,其中的《中庸》篇曾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過去,我們對《中庸》這段話并不是十分理解。最近在湖北荊門市郭店出土的戰(zhàn)國文書,其中有兩句話似乎正是闡釋“天命”與“性”的關(guān)系。郭店文書《性自命出》說:“性自命出,命自天降?!边@里的“天”,不一定是一個有意識的主宰神,似乎是宇宙間各種力量的總和:在這個宇宙力量的總和之中,每一個人有天生的親賦,也就是“性”.“命”和“性”是相配合的名詞。如果孔子所理解的命和性,正如郭店文書所說,那么人類全體具有一種特別的使命,而每一個個人也有特定的性,也就是稟賦。只有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也許才能夠理會孔子為什么找出“仁”這個字作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孔子賦予它一個新的意義,“仁”這個字相當于整個的人性。這一個命題,應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假設(shè)。如孔子所說,仁作為個人的稟賦,可以表現(xiàn)每一個人所具有的人性,那么怎樣發(fā)抒人性才使人有資格成為“仁人君子”?仁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仁是人性的本質(zhì),也是一個人性格成長的種子。由《論語》來看,孔子的學說是以仁為中心,但是孔子很少觸及群體的仁,很少從群體的角度來看仁??鬃优瓮氖敲總€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機會,也使得這個人成為“仁人君子”。理論上,有許多個別的仁人君子時,社會應當是一個美好的社會,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會。(摘編自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zhuǎn)折與開展》)材料二:在儒家看來一個人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因為每人都有應當去做的事情,但他去做這些事情時,并不是為了其他的什么目的,一個人做所當做的事情,其價值就在做之中,而不在于達到什么外在的結(jié)果??鬃幼约旱囊簧褪沁@種主張的例證,他出生在一個社會政治動亂的時代,竭盡己力去改造世界,像蘇格拉底那樣周游列國,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雖然一切努力都沒有結(jié)果他從不氣餒,明知不可能成功,卻仍然堅持不懈?!墩撜Z·憲問》篇里記載孔子論到自己時說:“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彼M了已力之所及,而把事情的成敗交付給命?!懊弊滞ǔWg作“命數(shù)”“命運”或“天意”。就孔子來說,這個字的含義是“天命”或“天意”;換句話說,這是朝著一定目標前去的一股力量。到了后期儒家,“命”的含義是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條件和一切在運動的力量。我們從事各種活動,其外表成功,都有賴于各種外部條件的配合。但是外部條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盡己力,成敗在所不計。這種人生態(tài)度就是“知命”。按照孔子的看法,“知命”是做君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保ā墩撜Z·堯曰》)這就是說,要認識世界存在的必然性,這就是“知命”,就是個人對外在的成敗利鈍在所不計。如果這樣行事為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就永不失敗。這是說,如果我們做所當做的,遵行了自己的義務(wù),這義務(wù)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從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敗。(摘編自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當時的知識分子難以接受周國滅亡了商王國這一事實,正是因為他們的心中還沒有“天命”的概念,還未將“天命”與道德聯(lián)系起來。B.人類不能盲從命運,而要通過種種抉擇改變自己的命運,周人的這個觀念伴隨其強大的統(tǒng)治被當時的中國廣泛接受。C.盡管孔子認為“仁”是個人的稟賦,可以表現(xiàn)每人所具有的人性,但成為“仁人君子”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D.孔子所說的“知命”就是指人們既然無法控制自己所從事的各種活動的外部條件,那就把事情的成敗交付給命。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人類所做的種種抉擇有道德因素的參與,這會改變命運的走向,由此可以看出《易經(jīng)》對命運的理解不完全是盲目的。B.后期儒家認為“命”是宇宙間一切存在的條件和一切在運動的力量,這和孔子對“命”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樣。C.馮友蘭認為,“知命”的人當仁不讓地遵行了自己的義務(wù),這本身就意味著在表象上的成功,這樣行事就永遠不會失敗D.不同時代對天命的不同理解,反映了人們在對人與宇宙自然關(guān)系認識的變化過程中,所關(guān)注的重點由宇宙自然轉(zhuǎn)為人類自身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自古窮通皆有定。(曹雪芹《紅樓夢》)B.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王安石《游褒禪山記》)C.我命在我不在天。(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4.請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孔子和周人對天命理解的不同之處。(4分)5.學校準備舉行以“學習和人生的態(tài)度”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如果你將登臺演講,請根據(jù)兩則材料列出幾條發(fā)言要點。(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濠梁之上李海瑞秋風送爽,大地一派燦爛,綠的綠,紅的紅,黃的黃。莊子一身麻布衣裳,補了幾個新補丁,葛布頭巾縛著的稀疏頭發(fā),被風吹得有些散亂,然而越發(fā)顯得飄逸不拘了。他的好朋友惠子穿絲戴冠,氣宇軒昂,好有派頭。相約已久的出行一路順風。走走停停,就來到了濠水一帶。向來健談的惠子又說了:“莊兄,萬物從形式上看,推求它們的相同與差別很不究竟,這是小同異;若是從內(nèi)容上去看,能推求到它們的相同與差別,那才是大同異呢?!币恢辈幌捕嘌缘那f子也打開了話匣子:“惠兄,前幾日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飛越了高山,飛過了草地,飛入那春光爛漫的油菜花叢里。翩翩起舞弄花影,郁郁襲人沁我心??上?,美夢總不長留!醒來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這是你所說的大同異呢,還是小同異呢?我莊周與蝴蝶本是有差異的,可我們又能相互轉(zhuǎn)化,二化而為一,這豈不是你說的大同異?”“知我者,真莊兄也!”惠子忽地兩手一拍莊子雙肩,喜道:“正是此意!小同異是不可轉(zhuǎn)化的,各有各的特別處,如人是人,花是花,蟲是蟲,人又可分男人和女人,花又可分多個品種,蟲也如此。大同異是可以轉(zhuǎn)化的,就像人、花、蟲都是生命,而生命卻是共同的。所以你既是蝴蝶,蝴蝶又是你。嘻嘻!”“世人看問題的角度總是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束人又縛已,哪里能夠逍遙?”莊子有些忿忿了。二人邊說邊走,清澈的濠水緩緩向他們身后流去,伴著西斜的秋日?;葑舆~著新學來的邯鄲步,緩急有度,輕重得宜,腰間還吊著幾串玉佩,隨著自己穩(wěn)健的步伐,玉佩碰擊出陣陣玎珰聲,既清脆悅耳,還婉轉(zhuǎn)動聽,蕩人心神??磥?,惠子近幾年越來越秋風得意,風度翩翩了!莊子麻布衣鞋,新補丁蓋壓舊補丁,在惠子跟前更顯寒酸??汕f子依舊神態(tài)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個神人一樣,雖槁項黃馘,卻始終能游目八荒,睥睨萬物。呼吸著濃濃秋日氣息,兩個并肩來到濠水一處橋梁上。木橋已有些年頭,發(fā)黑的顏色表明木橋是經(jīng)歷過風吹日曬雨淋的,可依然倔強地橫跨在濠水之上,靜靜地注視著濠水緩緩向北流去。惠子踱著邯鄲步搶先上了橋,感慨道:“莊兄,請看,這橋流水未流??!”“惠兄,此言差矣!孔夫子不是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嗎?你如何說這水未流呢?”“莊兄,你還不知道孔夫子執(zhí)著于現(xiàn)世有為,不能從往、今與來三世看問題嗎?你說是水流之久,還是橋駐之久呢?”“呵呵,又是惠兄古與今同的道理了。其實從萬事萬物之全理來看,天地就是‘一指”,萬物就是“一馬’。何必分是橋流還是水流呢?”一縷秋風吹過,兩人一陣沉默,河水依舊緩緩北流。這時,水中游來一群灰白色的鰷魚。鰷魚游姿清晰可鑒,似乎在憑虛御空,一會兒靜靜呆住不動,一會兒忽然向遠處游去,既輕快又敏捷。莊子贊嘆道:“鰷魚游得這樣自由自在,多么快樂!”“莊兄,何以見得?你不是魚,你怎么斷定魚是快樂的?鰷魚有可能是在覓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兇險。人不也經(jīng)常這樣嗎?表面看起來很是瀟灑,很不可一世,可內(nèi)心惶恐得很哩!”“惠兄,此言差矣!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兄,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了。可是,你也不是魚哦,你憑什么就說魚是快樂的?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紅臉了。迎著斜日余暉,莊子捻了捻稀疏的胡須說:“惠兄,剛才你說啥,你記不得么?你說,我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就沖這點,可見你是知道我知道魚是快樂的。你既然能知道我,那我也能知道魚呵。我就是在這濠水橋上知道魚是快樂的,呵呵!”“惠兄,你還執(zhí)著在小同異的境界而未能上升到大同異的境界,從而不能通達魚之樂??!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樂,所以魚快樂呵!”向來健談的惠子此時竟語塞了,半晌不說話。莊子沖惠子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他希望這魚今晚也能游入自己的夢中,就像幾日前蝴蝶飛入自己夢中。斜日更向西,眼看就要落山了。二人此刻都有些肚餓,誰也沒有再言語,這無聲仿佛把時間凝住。這時,從水面?zhèn)鱽砗榱恋穆曇簦骸安粚?,不對,你們咋能一看到魚,就斷定它們是快樂還是不快樂呢?你們讀書的圣人不是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嗎?看來關(guān)鍵就在于你知不知道,你知道可我不知道,我知道可你不知道,咋能讓別人都知道呢?哈哈!來吧,兩位,今天老夫請二位夫子吃烤鰷魚,喝濠酒。吃過魚,喝過酒,可能啥都知道了!哈哈哈。”兩人這才發(fā)現(xiàn)橋后泊著一只烏篷小船,船頭屹立一位發(fā)須皆白的漁夫,正朗聲高笑地撐著篙……夜里,莊子果真做了一個夢,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鰷魚,還是一尾鰷魚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突然,在水曲的一片蘆葦叢里,自己卻一個勁兒地逃,既要躲避漁夫的大網(wǎng),又要躲避鷗鷺的利喙,緊張得整夜不能安穩(wěn),補丁修飾過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個濕透。(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開篇描繪“一派燦爛”的秋景,以斑斕色彩顯示秋天的盎然生機,為莊子與惠子及漁夫的出場做好了鋪墊。B.莊子的“麻布衣鞋,新補丁蓋壓舊補丁”與惠子的“穿絲戴冠,氣宇軒昂”形成對比,暗示了莊子內(nèi)在氣質(zhì)不凡。C.在莊子看來,世人看問題往往拘泥于外在形式,不能突破自身,太僵化,這樣是無法真正體會到自由與逍遙的。D.漁夫請莊子和惠子“吃烤鰷魚,喝濠酒”,既解決了兩個讀書人的“肚餓”問題,又解決了他們的思想問題。7.下列關(guān)于莊子與惠子就“夢蝶”展開的論說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莊子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蝴蝶,反映出其內(nèi)心世界對自由的追求。B.莊子為不能在夢中長留而倍感可惜,因為無法體會蝴蝶的快樂。C.“從內(nèi)容上去看”,莊子與蝴蝶都是生命,而生命又是共同的。D.惠子為莊子推求到了“夢蝶”的“小同異”“大同異”而高興。8.“濠梁之辯”過程中,惠子的情緒隨辯論內(nèi)容推進而起起伏伏。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部分簡要分析。(4分)9.“濠梁之上”這一故事是《莊子·秋水》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記敘了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辯論。作者在二人辯論后加上了“莊子夢魚”的故事,結(jié)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藝術(shù)效果。(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4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7小題,2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題材料一:子墨子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wù)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比划斀裰畷r,天下之害、孰為大?曰:若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姑嘗本原若眾害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愛人、利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北卦唬骸皬膼喝恕①\人生”,是故別非也。是故子墨子曰:“兼以易別。”然即兼之可以易別之故何也?曰:“籍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夫誰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獨舉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為彼猶為己也然即國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此天下之害與?天下之利與?即必曰天下之利也。姑嘗本原若眾利之所自生。此胡自生?此自惡人、賊人生與?即必曰:“非然也。”必曰:“從愛人、利人生?!笔枪首幽釉唬骸凹媸且??!鼻亦l(xiāng)吾本言曰:仁人之事者,必務(wù)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吾本原兼之所生,天下之大利者也;吾本原別之所生,天下之大害者也。是故子墨子曰別非而兼是者,出乎若方也。今吾將正求與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為正。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者,其故何也?(節(jié)選自《墨子·兼愛下》)材料二: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泵献釉唬骸爸邿o不知也,當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wù)也;堯舜之仁不適愛人,急親賢也。(節(jié)選自《孟子·盡心上》)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為彼A猶為己也B然即C國都D不相攻E伐F人家G不相亂H賊I此天下之害與?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賊,指“傷害”,與《孟子·公孫丑上》中“賊其君者也”的“賊”意思相同。B.易,指“替代”,與《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C.而,表轉(zhuǎn)折,與《論語·八佾》中“人而不仁,如禮何”的“而”意思相同。D.知,指“知道”,與《禮記·大學之道》中“致知在格物”的“知”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墨子認為,仁人的事業(yè)應追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這些利是從關(guān)愛他人、有益他人中產(chǎn)生的。B.墨子認為,假如對待別人的國家,像治理自己的國家,就不會動用本國的力量,用來攻伐別人的國家。C.墨子認為,兼愛可以使沒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然而天下的士人對兼愛加以非議。D.孟子以堯舜為例,指出智者與仁者的區(qū)別在于智者更急于解決當前事務(wù),而仁者更急于親近賢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貴之敖賤,此天下之害也。(2)是以老而無妻子者,有所侍養(yǎng)以終其壽。14.墨子和孟子都主張“愛人”,各自的側(cè)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15.下列對加點的文言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3分)①魏王貽我大瓠之種貽:送,贈送②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勸:勸導③自矜者不長矜:夸耀④故有道者不處處:與……相處⑤何不慮以為大樽慮:考慮⑥智之端也端:萌芽、發(fā)端⑦邇之事父邇:近⑧《詩》可以興,可以觀興:激發(fā)人的感情⑨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要:求取⑩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療A.②⑤⑨⑩B.①⑥⑦⑧C.④⑦⑧⑩D.②③⑥⑨16.下列各項句子的句式類型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②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B.①治天下可運之掌上②請買其方百金。C.①辭讓之心,禮之端也②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D.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7-18題。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杜甫使君高義驅(qū)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但見文翁①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路經(jīng)滟滪③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注]①文翁:西漢循吏,曾在成都設(shè)立學校,大興文教。②滟滪:地名,即滟滪灘。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詩為臨別之作,系作者將要前往荊南之際寫就,寄予劍州長官李姓友人。B.首聯(lián)兩句構(gòu)成極大反差,盛贊友人高義的同時,也為其官場遭遇深感不平。C.從章法看,頸聯(lián)屬于“轉(zhuǎn)”的部分,由前兩聯(lián)吟詠友人的內(nèi)容轉(zhuǎn)而寫自身。D.尾聯(lián)“春風”一句用凝練詞句狀寫眼前景象,在春風和煦時節(jié)相聚仲宣樓。18.本詩是如何表現(xiàn)臨別時復雜感情的?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0分)1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論語》十二章》中探討文與質(zhì)的關(guān)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解釋了顏淵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強調(diào)一旦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___________”的效果。(4)《大學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論身份高低,都應將加強個人品性修養(yǎng)作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子》中指出,人們做事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失敗,即“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就不會失敗。三、語言文字運用(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張并踐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為儒家對后世的遺囑。只要是中國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目不識丁,①___________,而絕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遺囑,也就變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主要遺囑。其實,孔子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是“②___________”,但一輩子下來,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不但自己沒有達到,講給別人聽也等于對牛彈琴。十余年奔走于一個個政治集團之間,并無成效?;貋硪豢?,親人的離世使“齊家”也成了一種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實踐了的可讓別人信賴的結(jié)論,也只有這一條。③___________,沒想到,竟變成了終點。不錯,做人,是永恒的起點,也是永恒的終點。因為與人人有關(guān),所以能夠代代感應,成為有效遺囑。做君子、不做小人,這是一種永不止息的人格動員,它使多數(shù)社會成員經(jīng)常發(fā)覺自已與君子的差距,然后見賢思齊,產(chǎn)生對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身”、鍛鑄人格的過程,而“即時打造、批量生產(chǎn)”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實??傊瑢χ袊鴤鹘y(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及現(xiàn)代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的包含個人修身的具體內(nèi)容和方法的研究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孔子的修身之道是一套完整科學的儒學思想體系。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10個字左右。(6分)21.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四個短句,要求用“孔子的修身之道”作為首句的開頭,保持原意,語句通順,語意連貫,符合邏輯,可以調(diào)整語序,增刪個別詞語。(4分)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代的人們越來越注重個體發(fā)展,甚至以“自我”為中心;但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弊鳛楫敶嗄?,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注意】1.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抄襲。參考答案1.C2.C3.B4.①周人認為天命是一個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類群體的命運。②孔子認為天命是個人使命,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①積極進取,相信自己,改變命運。②心懷使命,學有所成,建功立業(yè)。③擺正心態(tài),無畏成敗,全力以赴。④提高道德修養(yǎng),成為仁人君子?!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他們的心中還沒有“天命”的概念”錯誤。原文為“究竟是什么緣故使得這么強大,而且主導北方中國的商王國,居然被小小的周國滅亡了?他們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命是唯道德為依歸的”,可見他們心中是有天命的概念的選項曲解文意,也就沒有了因果聯(lián)系。B.“被當時的中國廣泛接受”錯誤。原文為“‘天命’的觀念幫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統(tǒng)治,也幫助周人說服了許多商人的后代與他們合作,將商周文化體系擴張到整個中國北方”,是“中國北方”。D.“把事情的成敗交付給命”錯誤。原文有“竭盡已力,成敗在所不計”,孔子所理解的“知命”除了不計成敗,還包括竭盡己力。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C.“在表象上的成功”錯,根據(jù)原文“如果我們做所當做的,進行了自己的義務(wù),這義務(wù)在道德上便已完成,而不在于從外表看,它是否得到了成功,或遭到了失敗”可知,這里的成功是道德層面的成功,不是世俗所說的外表上的成功。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要觀點是人要知天命,即知道自己的使命,同時要竭盡全力去踐行使命。A.強調(diào)了人之命運是固定的。與觀點不一致。B.強調(diào)了凡事都要盡到最大努力,與觀點一致C.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性,否定天命的作用,與觀點不一致。D.強調(diào)大自然的運行有其自身規(guī)律,與觀點無關(guān)。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結(jié)合“周人取得了天命……這可說是第一次將道德的意義超越人類力量的命運”“‘天命’的觀念幫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統(tǒng)治……從群體的角度來看仁”“天命已經(jīng)不是政治的使命”可概括出,周人認為天命是一個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類群體的命運;結(jié)合“在《論語》里面,孔子所說的天命是每一個個人的天命”“每一個人都能從超自然、超現(xiàn)實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應當執(zhí)行的使命……孔子盼望的是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仁”可概括出,孔子認為天命是個人使命。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運用材料內(nèi)容的能力。結(jié)合“人類本身對自己的命運有相當程度的掌握,人類自己所做的種種抉擇,會改變命運發(fā)展的方向”可知,積極進取,相信自己,改變命運。結(jié)合“天給了我這個天命。天生了我,給了我一個任務(wù)”“每一個人都能從超自然、超現(xiàn)實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應當執(zhí)行的使命”“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機會”可知,心懷使命,學有所成,建功立業(yè)。所以要找到自己應當執(zhí)行的使命。結(jié)合“人所能做的只是:竭盡己力,成敗在所不計”可知,擺正心態(tài),無畏成敗,全力以赴。結(jié)合“孔子盼望的是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機會,也使得這個人成為“仁人君子”,理論上。有許多個別的仁人君子時,社會應當是一個美好的社會。甚至是符合最高人心的社會”“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可知,提高道德修養(yǎng),成為仁人君子。6.D7.B8.(1)莊子贊嘆鰷魚快樂時,惠子連續(xù)發(fā)問,可以看出他質(zhì)疑莊子時的急切心理。(2)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時,急于在論辯中占據(jù)上風而情緒激動。(3)莊子提出因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時,惠子為自己前后觀點的矛盾而內(nèi)心羞愧。9.(1)與上文漁夫請莊子和惠子吃魚自然銜接,呼應了上文“莊子夢蝶”的故事,使故事情節(jié)更為豐富完整。(2)莊子在濠梁之辯中的氣定神閑與結(jié)尾處的“整夜不能安穩(wěn)”形成對比,揚抑結(jié)合,使莊子這一形象更為全面立體,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3)莊子自以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而真正化作魚后,感受到的卻是魚的窘迫,可見以已之心度魚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別人身上,結(jié)果相同,都是不恰當?shù)?。深化了小說主題?!窘馕觥?.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手法的能力。D.“解決了他們的思想問題”錯誤,從最后一段可知,莊子并不能真正體會到魚的“喜怒哀樂”,因此他們的思想問題并沒有解決,故選D。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倍感可惜”說法過重,“無法體會蝴蝶的快樂”不準確。原文“可惜,美夢總不長留!醒來后,我迷糊了,不知是蝴蝶托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是說“可惜”,感慨的是“不知是蝴蝶托夢給我,還是我托夢給蝴蝶”。故選B。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結(jié)合“莊兄,何以見得?你不是魚,你怎么斷定魚是快樂的?鰷魚有可能是在覓食,也有可能是在躲避兇險。人不也經(jīng)常這樣嗎?"可知,莊子贊嘆鰷魚快樂時,惠子連續(xù)發(fā)問,可以看出他質(zhì)疑莊子時的急切心理。結(jié)合“可是,你也不是魚哦,你憑什么就說魚是快樂的?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惠子有些紅臉了”可知,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怎么會知道魚的快樂時,急于在論辯中占據(jù)上風而情緒激動。結(jié)合“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樂,所以魚快樂呵!”“向來健談的惠子此時竟語塞了,半晌不說話”可知,莊子提出因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時,惠子為自己前后觀點的矛盾而內(nèi)心羞愧。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jié)的作用的能力。結(jié)尾“夜里,莊子果真做了一個夢,不知是自己化作了一尾鰷魚,還是一尾鰷魚化作了自己,正悠哉游哉于清澈的濠水中……”寫了“莊子夢魚”的故事。情節(jié)結(jié)構(gòu)上,上文“來吧,兩位,今天老夫請二位夫子吃烤鰷魚,喝漆酒。吃過魚,喝過酒,可能啥都知道了”漁夫請莊子和惠子吃魚,此處寫了“莊子夢魚”的故事與上文自然銜接;前文“前幾日我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化成一只蝴蝶,飛越了高山,飛過了草地,飛入那春光爛漫的油菜花叢里……”寫到“莊子夢蝶”的故事,此處呼應了前文的故事,前后呼應,使故事情節(jié)更為豐富完整。人物形象上,此處“自己卻一個勁兒地逃,既要躲避漁夫的大網(wǎng),又要躲避鷗鷺的利喙,緊張得整夜不能安穩(wěn),補丁修飾過的睡衣也被汗水浸了個濕透”寫莊子“整夜不能安穩(wěn)”的形象,與前文“莊子麻布衣鞋,新補丁蓋壓舊補丁,在惠子跟前更顯寒酸。可莊子依舊神態(tài)自若,一直如姑射山上的那個神人一樣,雖槁項黃馘,卻始終能游目八荒,睥睨萬物”在濠梁之辯中的氣定神閑形成對比,豐富了莊子的形象,使莊子這一形象更為全面立體,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觀點。表現(xiàn)主題上,前文“天地為一,魚我為一。我快樂,所以魚快樂呵”寫莊子自以為“我快樂,所以魚快樂”,而真正化作魚后,“整夜不能安穩(wěn)”,感受到的卻是魚的窘迫,可見以己之心度魚之心,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到別人身上,結(jié)果相同,都是不恰當?shù)?。深化了小說主題。10.BFI11.C12.D13.(1)強大者脅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尊貴者傲視卑賤者,這就是天下的禍害。(2)因此年老而沒有妻子兒女的,有人奉養(yǎng)而終老天年。14.①墨子主張“兼愛”,認為愛無親疏厚薄的差別;②孟子主張“仁愛”,認為愛有親疏厚薄的差別?!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國家、城邑不相互攻伐,個人、家族不相互侵擾殘害,這是天下之害呢?“也”是句末語氣助詞,其后B處斷開;“人家”為后句主語,其前F處斷開;“此天下之害與”為一般疑問句,在主語“此”前I處斷開。綜上應在BFI三處斷開?!?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是從憎惡別人、殘害別人產(chǎn)生的。/是傷害君主的人。B.正確。替代:容易。句意:要用兼(相愛)來取代別(相惡)。/事物安然未生變的時候容易持守。C.錯誤。表轉(zhuǎn)折,但,卻;表假設(shè),如果。句意:愛惜它,卻不對它實行仁德。/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那么遵守禮儀又有什么用呢?D.正確。知道:知識。句意:智者沒有不知道的。/獲得知識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評價探究文中思想觀點的能力。D.“指出智者與仁者的區(qū)別在于智者更急于解決當前事務(wù)”有誤,孟子以堯舜為例并不是為了指出智者與仁者的區(qū)別,而是強調(diào)事有先后,愛有等差。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劫”,脅迫;“敖”,通“傲”,傲世;“此天下之害也”,判斷句。(2)“是以”,因此;“妻子”,妻子兒女;“終其壽”,終老天年?!?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墨子認為“兼以易別”,意思是"要用兼(相愛)來取代別(相惡)”。還說到“藉為人之國,若為其國,夫誰獨舉其國以攻人之國者哉?為人之都,若為其都。夫誰融舉其都以伐人之都者哉?為人之家,若為其家,夫誰獨舉其家以亂人之家者哉”。他認為愛無親疏厚薄的差別;孟子認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大意是“君子親愛親人,進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進而愛惜萬物",他主張“仁愛”。他還說“知者無不知也,當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堯舜之知而不遺物,急先務(wù)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可見,孟子認為愛有親疏厚薄的差別。參考譯文:材料一:墨子說道:“仁人的事業(yè),應當努力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比欢诂F(xiàn)在,天下之害,什么算是最大的呢?回答說:例如大國攻伐小國,大家族侵擾小家族,強大者脅迫弱小者,人多者欺凌人少者,尊貴者傲視卑賤者,這就是天下的禍害。姑且試著推究這許多禍害產(chǎn)生的根源。這是從哪兒產(chǎn)生的呢?這是從關(guān)愛別人、有利別人產(chǎn)生的嗎?則必然說:“不是這樣的?!北厝灰f:“是從惜惡別人、殘害別人產(chǎn)生的?!彼詣e(相惡)是不對的。所以墨子說:“要用兼(相愛)來取代別(相惡)。”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用兼(相愛)來替換別(相惡)的原因何在呢?回答說:假如對待別人的國家,像治理自己的國家,誰還會動用本國的力量,用以攻伐別人的國家呢?對待別人的城邑,像治理自己的城邑,誰還會動用自己城邑的力量,用以攻伐別人的城邑呢?對待別人的家族,就像對待自己的家族,誰還會動用自己的家族,用以侵擾別人的家族呢?對待別人就像對待自己,既然如此,那么國家、城邑不相互攻伐,個人、家族不相互侵擾殘害,這是天下之害呢?還是天下之利呢?則必然要說是天下之利。姑且試著推究這些利是如何產(chǎn)生的。這是從哪兒產(chǎn)生的呢?這是從憎惡別人、傷害別人產(chǎn)生的嗎?則必然說:“不是的?!北厝灰f:“是從關(guān)愛別人、有利別人產(chǎn)生的?!彼阅诱f:“兼是對的?!倍覐那拔以f過:仁人之事,必然努力追求興起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現(xiàn)在我推究由兼(相愛)產(chǎn)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利;我推究由別(相惡)所產(chǎn)生的,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說別(相惡)不對兼(相愛)對,就是出于這個啟發(fā)?,F(xiàn)在我將尋求興起天下之利的辦法而采取它,以兼(相愛)未施政。因此年老而沒有妻室兒女的,有人奉養(yǎng)而終老天年;沒有父母的幼弱孤童,有所依靠而長大成人。不知道天下的士人聽到兼(相愛)之說而加以非議,這是什么緣故呢?材料二:孟子說:“君子對于萬物,愛情它,卻不對它實行仁德;對于百姓,對他實行仁德卻不親愛他。君子親愛親人,進而仁愛百姓;仁愛百姓,進而愛惜萬物?!泵献诱f:“智者沒有不知道的,但是急于解決當前事務(wù);仁者沒有不愛人的,但是急于愛親人和賢者。堯舜的智慧也不能遍知一切,因為他們急于解決首要任務(wù);堯舜的仁德不能遍愛所有人,因為他們急于愛親人和賢者?!?5.B16.A17.D18.①直抒胸臆,對友人高義的熱情贊頌,并表達了對友人坐困劍州仕途不順的嘆息及不滿。②間接抒情(借用典故),通過文翁能化俗及李廣未封來表達對友人仕途政績的贊美及仕途不順的同情嘆惋。③融情入景,頸聯(lián)作者路經(jīng)險灘,只身滄浪,鬢發(fā)蓬亂,為自身前路孤寂深深慨嘆。④虛寫再會場景,想象在春風和煦的時節(jié)在仲宣樓相聚,表達了對重逢的無限期待?!窘馕觥俊?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D.“狀寫眼前景象”錯。尾聯(lián)問句起,設(shè)問何時可以兩相再見,末句應當是聯(lián)想所得,不是眼前實景,屬于虛寫。故選D?!?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直抒胸臆?!笆咕吡x驅(qū)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你高風義節(jié)縱貫古今,卻在寥落中困在劍州不得升遷。詩從“高義”和“寥落”生發(fā)出這兩層意思,使讀者對他那沉滄州郡的坎坷遭遇,更深為惋惜。間接抒情(借用典故),“”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世人只知文翁能夠移風易俗,卻往往忘記了李廣一生不得封侯?!拔奈獭焙汀袄顝V”,用的是兩個典故,文翁政績流傳蜀中,用以比擬李劍州任劍州刺史;未封侯的李廣,則和李劍州同姓,在“文翁能化俗”的上面加上個“但見”,在“李廣未封侯”的上面加上個“焉知”,表達對友人仕途政績的贊美仕途不順的同情嘆惋。融情入景,“路經(jīng)滟滪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路經(jīng)滟滪灘時我一個人雙鬢蓬松地望著自己的小船在水上起起落落,詩人“路經(jīng)滟滪”,見翟塘風濤之險惡,“天入滄浪”,見江漢煙波之浩渺,這是他赴荊南途中所經(jīng)之地,在這里,詩人并未訴說他的遲暮飄零之感,而是以“一釣舟”和“滄浪”,“雙蓬鬢”和“滟滪”相對照,構(gòu)成鮮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扁舟出峽圖,詩人清楚地意識到他所處的時代和命運,即使到了那里,也還是和當年避難荊州的王粲一樣,仍然作客依人,托身無所,這幅圖景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為自身前路孤寂深深慨嘆。虛寫再會場長,“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這年月兵荒馬亂,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再相逢呢?也許是春風和烈的時節(jié)在仲宣樓中相見吧,想象在春風和煦的時節(jié)在仲宜樓相聚,表達了對重逢的無限期待。19、(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2)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3)克己復禮為仁天下歸仁焉(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5)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20、①也樂于被人稱為君子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③“修身”本是他規(guī)劃的起點21、孔子的修身之道是一套完整科學的儒學思想體系(主干),其中包含個人修身的具體內(nèi)容和方法(內(nèi)容),是研究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性),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及現(xiàn)代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意義)。22、審題:這是一則新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兩段話以分號為分界線,第一段話體現(xiàn)了“注重個體發(fā)展”這個核心,第二段話體現(xiàn)了魯迅先生所說的“都和我有關(guān)”這個核心,兩段話之間用了“但”來連接,表明我們審題立意的核心應該以第二段話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鎮(zhèn)江一中等中學2025年高三最后一卷化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年板材類項目發(fā)展計劃
-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年血氧飽和度分析儀項目合作計劃書
-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前端綜合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陵水黎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數(shù)學三下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雅安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工程項目管理與造價》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鄉(xiāng)村幼兒教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護理人文關(guān)懷措施
- 青島工程職業(yè)學院《俄語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旅游度假區(qū)管理規(guī)約模板
- 《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shù)規(guī)程》
- 德陽事業(yè)單位筆試試題2024
- 媽媽咪呀 mamma mia二部合唱簡譜
- 羅秀米粉加工技術(shù)規(guī)程
- 王慧文清華大學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管理課
- 2024年養(yǎng)老院免責協(xié)議書(特殊條款版)
- 光伏項目施工管理手冊
- 腦出血鉆孔引流手術(shù)后護理
- 物業(yè)工程部作業(yè)指導書樣本
- 氫能產(chǎn)業(yè)園規(guī)劃設(shè)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