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案2_第1頁
人教版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案2_第2頁
人教版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案2_第3頁
人教版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案2_第4頁
人教版必修四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教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醉花陰

一、教學要求

1.從創(chuàng)作和生活兩個密切相關的方面全面了解李清照。

2.感受李清照婉約的詞風。

二、學習要點

1.題解關鍵詞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詞委婉細膩,意蘊

雋永,意象蘊藉,委婉含蓄。

2.內容提示

《醉花陰》是一首"閨怨"詞,這首詞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

之后所寫,它通過悲秋傷別來抒寫詞人的寂寞與相思情懷。

李清照以細膩的筆觸,選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環(huán)境、行動和細節(jié)

來展現(xiàn)自我的內心世界,在層層鋪敘中滲透出濃烈的感情。

三、作者生平

李清照(1084—約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

南人。其父是文學家李格非,其母是狀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李清照

早年生活在文化氣息濃厚的家庭里。十八歲時,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趙

明誠著有《金石錄》,李清照寫有《金石錄序》,其中詳細地記載夫妻共

同生活和對書畫金石的愛好。她前期詞章,多為描寫閨中生活情趣及大自

然的綺麗風光,風格清新明麗。北宋滅亡后,李清照夫婦倉皇南渡。公元

1129年,趙明誠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李清照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

的不幸遭遇,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戰(zhàn)亂流離失所的悲慘生活,感時傷世,

懷舊思鄉(xiāng),文風沉郁凄愴。李詞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在于運用樸實的白描手

法,善于描寫細膩的感情變化,平淡而通俗的語言蘊含豐富雅趣和清新的

意境。在宋代詞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著有《漱玉詞》。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李清照工詩,能文,更擅長詞。其創(chuàng)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xiàn)

出前后期不

同的特點。北宋時期,李清照在為數不多的詩文中表現(xiàn)出比封建社會

一般女子寬闊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領域,如《洛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兩首

長詩,吊古諷今,主張汲取唐王朝天寶之亂的歷史教訓。另外,早年她還

寫過《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認為詞分五音、五聲、六律,

又分清濁輕重,是宋代重要的詞論。其詩文談史論世,兼及文藝,題材較

為廣泛。

李清照前期的詞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現(xiàn)了自然

風光和別思離愁。如《如夢令》二首,活潑清新,語意雋秀?!而P凰臺上

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描繪了孤寂的生活,抒發(fā)了對

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轉,清俊疏朗,表現(xiàn)出作者熱愛大自然,憧憬美

好的愛情生活,沖破了以往花間閨怨詞的樊籬,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南宋時,李清照的作品與前期相比變化較大,表現(xiàn)出關心國家命運的

愛國主義精神,表達了自己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決心。如《詠史》、《上樞密

韓公詩》、《夏日絕句》等,詩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

南渡后的詞也與前期風格迥異,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沉痛,抒發(fā)了傷時念舊、

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如《菩薩蠻》、《蝶戀花》以及慢詞《永遇樂》等,寄

托了強烈的故國之思。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

愁。如《武陵春》、《聲聲慢》、《清平樂》等,將亡國之痛與個人孤苦

凄慘的生活晚景融為一體,悲傷愁緒渲染極致,可以說這是時代的苦難與

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詞的藝術成就很高,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詞具有濃厚

的抒情性,能運用巧妙的構思,選取一些生活片斷寫入詞中,具體細致地

展現(xiàn)作者的內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只恐雙溪昨解舟,載不動許多愁"o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寫具體事物,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含蓄委婉,樸實自然。清照詞

風以婉約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被

稱為"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清照詞的語言優(yōu)美精巧,獨具特色,

如她筆下的花樹是“綠肥紅瘦",天氣是"濃煙暗雨"、"風柔日薄"。

她還善用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語入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信手拈來,自然清新。她的詞富有音樂美,還講究舌、齒音的交錯和疊字

連用,最典型的是《聲聲慢》開頭連用14個疊字,其獨創(chuàng)性為人稱道。

清照詞被稱為易安體,廣為流傳。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今僅存四印齋本《漱

玉詞》1卷,王仲聞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黃墨谷有

《重輯李清照集》,齊魯書社版。

2.重點作品

李清照前期的詞大多數是寫自己對愛情尤其是離別相思之情的感受,

屬于詞的傳統(tǒng)題材。但過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來寫這一類詞,即

使不帶有狎玩欣賞的心理,也未免隔著一層。而李清照寫的是自己親身感

受與內心體驗,因此她的詞就格外真摯細膩、委婉動人。她從女性的心理

出發(fā),挑選女性悵惘悲愁時所容易聯(lián)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細膩的筆法加以

組織,因而別有風致,如《一剪梅》、《醉花陰》

《聲聲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是歷來人們所公認的她的

代表作。這首詞,比較恰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實際和藝術風格的某些特

色。但就詞的內容看,思想是消極的,悲觀的,情調是低沉的,凄涼的。

詞中通過描寫秋天景色的生活感受,抒發(fā)了作者飽經國破家亡夫死的亂離、

憂患的哀愁。雖然,作者寫的是她個人的遭遇,但這遭遇是深深地植根于

當時的現(xiàn)實土壤之中,因而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這首詞成功地表現(xiàn)

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是她晚年生活的一幅縮影。全詞歸結到"愁"

字上,的確,"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個核心,是支配著她的思想

生活的。詞中作者運用樸素自然的藝術手法,通過景物的描寫和生活感受

的敘述,充分展示了她所處的環(huán)境氣氛及其內心世界。

《永遇樂》寫作者晚年在臨安的一段生活,反映了在歷盡滄桑之后晚

年的悲涼心境。上片開始連下三個設問。第一個設問自己在何處?是明知

故問,問的前提卻是元宵夜夕陽西下玉兔東升之際,是“人約黃昏后”的

良辰美景,一對比,便知作者有化不開的漂泊異鄉(xiāng)凄涼愁懷。第二個問也

是在“染柳煙濃"的大好春光之后,先以聽笛"怨"轉,再問自己還有多

少春意可享受,正反映出晚年生活動蕩不安禍福莫測的憂患。最后三句寫

自己自甘寂寞的心灰意懶,可以感知作者幾乎萬念俱灰的心境。下片承"酒

朋詩侶"而下,這些朋友是南渡前的舊知,于是引發(fā)“中州盛日"那時元

宵的汴京城,和名門淑媛"爭濟楚"的繁華與歡樂。與"如今"三句形成

今昔強烈對比。最后二句看似淡泊自守、不慕繁華,實則是滿腹辛酸、一

腔凄怨的總爆發(fā)。在詠嘆個人不幸際遇和悲苦內心的同時,流露出鄉(xiāng)關之

思和家國之恨,既含蓄,又悠長。上闋四層,每三句一層,每層都用樂景

抒哀情,極具沉郁頓挫之美;下闋兩大層的對比更以盛景反襯衰景,寄寓

了無限的感慨。全詞語言明白如洗又精美無瑕,"簾兒底下"的細節(jié)又包

含了無限辛酸。在平淡中見濃烈,于細微處見精神,正是李清照詞的獨特

風格。

在詞的藝術方面,李清照有自己比較完整的看法。她寫過一篇《詞論》,

對唐代特別是北宋以來的主要詞人分別提出了批評,從中能夠看出她自己

的追求。譬如她認為柳永的詞"雖協(xié)音律,而詞語塵下",表明她反對那

種過于俚俗化和帶有市民情趣的傾向;認為晏殊、歐陽修、蘇軾等人的詞

"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xié)音律",表明她反對詞的風格與詩相接

近,和音律上的不嚴格;認為晏幾道的詞"苦無鋪敘",賀鑄的詞"苦少

典重”,秦觀的詞”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表明她主張詞既要有鋪敘,有

情致,也要有比較深厚的文化內涵。概括而言,李清照的詞學觀點,特別

強調了詞在藝術上的獨特性,即詞"別是一家",與詩歌相區(qū)別;特別重

視詞的聲律形式;在語言上要求典雅而又渾成。

五、創(chuàng)作背景

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后兩年,受朝廷黨爭牽連,回山東原籍所作。它抒

寫了一位多才敏感的少婦在重陽佳節(jié),對遠方丈夫刻骨銘心、又委婉動人

的相思之情。

元伊世珍《瑯璟(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

《醉花膽》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

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

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說明此詞歇拍三句

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采取自我反觀

的筆法,用西風吹卷簾幕,露現(xiàn)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婦面容,形象地抒

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于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

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

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

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蘊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

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云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

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jié),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

覺,作者借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

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

"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

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

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

六、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2.課文分析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從清晨稀薄的霧氣到傍晚濃厚的云層,這漫長的白晝,陰沉沉的天氣

真使人愁悶。那

雕著獸形的銅香爐里,龍腦香已漸漸燒完了,可心中的愁思為何總縷

縷不絕呢?

永晝:指漫長的白天。

瑞腦:香料名,又叫龍腦香。

金獸:銅制的獸形熏香爐。

分析:"薄霧濃云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滿著"薄

霧濃云",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

待屋里。"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著香爐

里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jié)了,天氣驟涼,

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溫馨,真是不可同

日而語。

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tài)描摹出來。她走出室

外,天氣不好;待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挨;坐不住,睡

不寧,真是難以將息。

2)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常言

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日里"佳節(jié)又重陽",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

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

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

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顯然,這里的"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

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

玉枕:瓷枕

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

3)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jié)傍晚于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

托出詞人無語

獨酌的離愁別緒。寫重陽節(jié)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

佳節(jié)的一個主要節(jié)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屋里悶坐了一天,直到傍

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墒牵@并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

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jié),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

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

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

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

的思念。

東籬:是菊圃的代稱,語出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

4)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銷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

簾卷西風: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

分析:這三句工穩(wěn)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

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里,詞人巧

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xiàn)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

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chuàng)設出了一

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

一陣寒意。聯(lián)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

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

作結,取譬多端,含蘊豐富。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

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涂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凄清

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

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

比黃花瘦"句作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jié)佳人獨

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

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3.課文難點討論

1)藝術特點

比喻的巧妙是這首詞廣泛傳誦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

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

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

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

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極

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

詞中還適當地運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韻味。例如,下

片寫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

淵明’采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采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

"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

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

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

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tài)卻俱

現(xiàn)紙上。詞中多此一層轉折,吟味時多一層思考,詩的韻味也因之增厚一

層。

設問手法也是詞中值得注意的藝術特點之一。明茅映在《詞的》中說:

人們"但知傳誦結語(指"人比黃花瘦"句),不知妙處全在‘莫道不消

魂‘。"這話是很有見地的。"莫道"一句,實際上可以與賀鑄《青玉案》

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帶有反詰與激

問的成分。

2)表現(xiàn)手法

《醉》寫從清晨直到深夜難解的愁結,但其時間卻是倒流的,中間又

有"閃回"、"淡

出"。這種"意識流"的結構最能體現(xiàn)詩人煩躁不安的情緒。夜深風

緊,衾寒被冷,詩人孤棲難眠,于是"永晝"之愁便在腦際翻滾回旋,攆

不走,拂不去。大清早偏遇到一個惡劣天氣,好像是天公特意為愁緒的孳

生安排的"優(yōu)良環(huán)境"。焚香消愁,結果是愁緒如煙,繚繞不斷。時當佳

節(jié)重陽,親情倍增。然愁緒卻像繩索,愈擰愈緊;如麻腳,愈理愈亂。當

寒氣直透心底時,詩人的意識才驚回現(xiàn)實;展轉反側,難入夢鄉(xiāng);那奔騰

的意識又流回黃昏。本想以飲酒賞菊驅愁逐悶,不料反更觸動了思夫的情

弦。酒要夫婦對飲方有情趣,菊要倆人共賞才有韻味,現(xiàn)在形單影只,只

能自斟自酌;莞莞孑立,只有人菊相吊;雖有“暗香",只好徒嘆奈何一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十九首》);西風吹過,瘦弱的

菊花“不耐風操"(《滿庭芳》);"簾兒底下"(《永遇樂》),"銷

魂”的自己比花還瘦。

《醉》側重行為相貌等外部描寫,其中"人比黃花瘦”的形貌描寫最

富審美情趣:第一,意境美。此喻或從秦觀"人與綠楊俱瘦"(《如夢令》)

脫胎而來,但李詞確有青藍、冰水之妙。重陽、黃昏、菊花,已富詩情畫

意,這時風卷珠簾,人菊爭瘦,"我亦具物之情","物亦具我之情"(劉

熙載《詩概》),物我兩融,情景交輝,意境極美。第二,含蓄美。不作

"歸來也”(《小重山》)的呼喚,沒有"人憔悴"(《玉樓春》)的描

寫,而是就"地”取材,巧設妙喻,曲盡其情,曲寫其形,"語不涉難,

已不堪憂"(司空圖《詩品含蓄》)。第三,造型美。一邊是細瘦的花莖、

黃色的花瓣,一邊是瘦削的形體、憔悴的面容;一邊有清雅的芳姿、傲霜

的神韻,一邊有高潔的情懷,堅貞的情操。特別是與陶淵明采過的東籬之

菊互憐互望、互映互襯,更展示出詩人"人淡如菊”(《詩品典雅》)的

神采,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是一幅神形兼?zhèn)涞拈|中思婦的素描。

3)李清照詞風研究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北宋、南宋兩個王朝,身罹國難,飽受戰(zhàn)禍之苦,

詞的內容也有

明顯的分野。她長于書香門第,出嫁于名門望族,童年和婚后,過的

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接觸面只有閨中,只是遼闊天地中的一個小小的角落。

有的是少女脈脈情思,或親人離別所產生的淡淡離愁,因此他前期的詞多

屬于閨情與離愁。

李清照后期詞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她前期詞也不容小覷。她從

生活的各個不同層面,以各種不同手法,細膩的闡發(fā)了獨守空閨的苦悶,

抒發(fā)了對離人的深切懷思。值得一提的事,她的這類詞,深摯而不輕浮,

清麗而不俗艷。比之專事猗羅香澤的花間詞,卻別有一種大家的風范。

國家與民族面臨的災難深重,趙明誠的病逝,使他慌亂的心情受到一

次又一次的打擊。在戰(zhàn)亂之中,她失去了一切賴以生活的精神支柱。飄

零孤寂伴隨著她以后的生活。因此,反映在詞里的,是孤冷凄哀的心境和

難以抹去的故土之思。

4.相關評論

1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語亦婦人

所難到也。

2)伊士珍《哪姨記》:易安作此詞,明誠嘆絕,苦思求勝之,乃忘寢

食三日夜,得十五闋,

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日: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

絕佳。

3)柴虎臣《古今詞論》: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陳

廷焯《白雨齋詞話》:

深情苦調,元人詞曲往往宗之。

4)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情深詞苦,古今共賞。起言永晝無聊

之情景,次言重陽佳節(jié)

之感人。換頭,言向晚把酒。著末,因花瘦而觸及己瘦,傷感之至。

尤妙在"莫道"二字喚起,與方回之"試問閑愁知幾許"句,正同妙也。

七、練習

1.選擇題

1)《醉花陰》是一首_______詞。

a言志b閨怨c豪放d詠物

2)《醉花陰》寫作時間?

a中期b前期c晚年

2.填空題

1)李清照詞論全面的表是了恪守的觀點,不僅評論了許多作家詞作

及其,而且特別強調了詩詞分畛,指出詞。

2)1120年的,劃分了和兩個時代,李清照詞的創(chuàng)作也橫跨"政、

宣風流"的和動蕩離亂的。

3)李清照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她的和題材集中于描寫和。

4序清照后期的詞主要反映她、的生活和感情充滿了愛國之憂,,,

詞風也由前期的、一變而為、。3.名詞解釋

易安體:李清照的詞被稱為“易安體",其特點是用“淺俗之語,發(fā)

清新之思","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倜儻有丈夫氣"。

4.簡答題

1)李清照詞論的核心是什么?

李清照的《詞論》可能作于她的青年時期,宋人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后集卷三三曾引錄,這是一篇全面而深刻地闡述傳統(tǒng)詞派的論文。文中不

僅評論了許多作家詞作風格的異同及其創(chuàng)作的得失,而且特別強調詞的文

辭和音樂的關系,指出詞當屬于詩文之外的"別是一家"。它的主要特點

是既要鋪敘又要典重;既有情致又要故實,高雅、流暢、輕靈,嚴守聲律。

詞"別是一家"的理論,直接影響了李清照詞的內容和風格。

2)李清照的生活及詞的創(chuàng)作以何為界可以劃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

后期詞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李清照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可以靖康之難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

的生活富足而美滿,即使丈夫趙明誠不時宦游外出,不免寂寞、孤獨,也

仍不離愉悅、充實的氛圍,思想感情比較單純澄凈。因而前期的作品綽約

輕倩、自然嫵媚,不少作品表現(xiàn)了年輕女性的天真活潑,即使寫相思離別

也真摯纏綿,樸素深刻,顯示出一種極細膩的兒女柔情。后期她經歷了國

亡、家破、夫死的慘痛打擊,過著長期流落江南的動蕩生活,感情變得越

來越沉摯、悲涼以至凄切。因此,她在詞里訴說著迭遭喪亂、受盡磨難的

凄慘心情,傾吐哀愁凄苦的內心感受,表現(xiàn)了她的家國之恨鄉(xiāng)關之思。

5.論述題

1)試論述李清照詞作的題材內容及藝術特色。

李清照詞的創(chuàng)作以靖康之難,分為前、后倆個時期。前期的作品比較

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描寫自然風光和離別

相思,意境清俊疏朗,風格輕倩綽約、自然嫵媚。王灼說李清照"作長短

句,能曲折人情,輕巧尖新,姿態(tài)百出"(《碧雞漫志》卷二)。如《如

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魚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化用孟浩然《春曉》和晚唐詩人韓偃五絕"昨夜三更雨,臨明

一陣寒。海棠花在否?側臥卷簾看”的意境,卻比詩顯得靈巧有致。詞人

抓住一個生動的細節(jié),自己和卷簾人的一問一答,用"依舊”的淡漠回答,

跌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無限凄涼的嘆惋,卻又妙在含蓄,表

現(xiàn)出女性對花事的特有的敏感、關注以及惜花、惜春的細膩心理,抒發(fā)了

對自然和人生美質難久的感傷心理。又如: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

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詞用白描手法,回憶在溪亭的一次盡興的游玩,傳神地寫出了少女們

的天真爛漫。這類詞既恬靜又熱烈,既微妙又率直,其婉媚秀逸、清新開

朗處,乃機杼天成,打破了男子代女性言情的局限。

李清照前期還有一部分描寫相思離別的戀情詞,以女性身份在詞中直

接抒寫愛情生活,表情極為真摯纏綿,有的還大膽地說出了婦女壓抑在內

心深處不敢輕易道出的感情,如《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重陽佳節(jié)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描寫了她孤寂凄清

的處境和對丈夫的思念。上片寫秋日的百無聊賴,突出情緒的煩悶。開頭

兩句點出"孤"與"愁",為全詞定下基調。"玉枕”兩句加重了孤寂冷

清的感覺和氣氛,襯托了"佳節(jié)又重陽"倍加念遠的情感。下片寫重陽把

酒的寂寞感傷,末三句從眼前之黃花著筆,即景設喻,以重陽、黃昏、西

風為背景,描繪出人花爭瘦,"我亦具物之情","物亦具我之情"(劉

熙載),極富意境美。此詞的特點是以景見情,以物擬人。

靖康之難使北宋喪亡,李清照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南下江寧,從此再沒

有重返中原故土。南渡以來,殘酷的現(xiàn)實和流離的生活擴大了她的創(chuàng)作視

野,熾烈的愛國熱情、憂時傷國的思緒,在她的詩、文、詞中都有反映。

如其《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舞),借夢境以反映自己憂患余生的感慨。

于是,抒發(fā)憂時念舊、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描寫自己孤獨生活的濃重哀愁,

成為李清照南渡后詞的主要內容,?詞風也一變早年清麗、明快而為凄涼、

低沉?!堵暵暵罚▽ひ捯挘┦抢钋逭沾似谧钣写硇缘淖髌罚~以精

練的語言展示了詞人復雜、曲折的情感世界,概括出南渡以后自己的生活

特征與精神面貌,從不同的角度反復描寫、渲染情感深層的凄苦、哀愁。

再如《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碧合,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jié),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

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

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寫詞人晚年江湖的身世之痛,滄桑之感對故國家園的深情眷念。

上片渲染元宵佳節(jié)春意盎然,景物佳麗,再以"謝他酒朋詩侶"表明自己

心境的黯淡。下片先追憶南渡前汴京婦女歡渡元宵佳節(jié)的盛況,再寫如今

國事日非,自己無心游賞佳節(jié)的孤寂愁苦。兩相對照下,那種不勝家國的

滄桑巨痛隱然言外。

李清照后期的詞雖因家國之痛,表現(xiàn)了迭遭喪亂、受盡磨難后的悲愁,

但總的說來,題材還不夠廣闊,主要還是離情、閨怨、寫景、詠物。她的

詞"別是一家"的觀念限制了她的創(chuàng)作,使得詞的創(chuàng)作在反映現(xiàn)實的深度、

廣度和力度遠不如她的詩和文?!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清照一婦人,

而詞格乃抗軼周柳”也是從其詞的題材與意境方面持論。

2)論述"易安體”的藝術特點。

所謂“易安體"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1)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以尋常語度入音律"。李清照

作詞不象賀鑄、周邦彥等人那樣熔鑄前人的詩句入詞,但卻能把那些用慣

了的和用舊了的淺俗文字錘煉成清新鮮麗的語言,化俗為雅;善于運用各

種修辭手法。就是說,她把自己的真情實感用明白省凈,富有藝術力的詩

的語言明明白白地寫出來,以尋常語創(chuàng)造出不尋常的意境。如《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酢解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作于詞人五十二歲的時候。雙溪,是金華的名勝,但詞人已失去

游春的意興。異鄉(xiāng)的春日風光綺麗,經歷了飄零的詞人卻觸目傷懷,引發(fā)

物是人非的山河之痛,悼亡之思。用語極樸素,近于口語,比喻、夸張的

運用,意蘊豐厚而又出之自然。易安詞中盡多這類白描的外在形式與精美

的內在特質完美結合的作品。

(2溉保持了唐五代以來婉約詞的本色,又創(chuàng)造了以時代悲劇為背景,

以個人身世位內涵的藝術格調。閨情詞的寫作,是李清照對詞的一大貢獻。

李清照的閨情詞是最能表現(xiàn)女性情調的,因為她是以女性所特有的細膩和

敏感,把女性所特有的感情、心理提煉成藝術形象,用明白清新的語言表

現(xiàn)出來。如《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桿,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草滿長路,丈夫不歸;身居深閨,舉目寂寥,她似乎覺得內心裝滿的

全是寸寸柔腸縷縷愁緒。李清照善于結合寫景詠物描寫閨閣生活和閨閣愁

情,這是一方面。同時,在她后期的創(chuàng)作中,把個人的愁情愁緒和憂時傷

亂的家國之痛融為一體,情調入于凄壯悲戚一途,發(fā)展了傳統(tǒng)的婉約詞。

(3)溫婉中含遒逸之氣,旖旎中透剛健、俊爽之美。李清照有些詞既

有溫柔和明慧,又有一般女子所缺乏的俊爽與開朗。她把委婉的情思和超

脫的襟懷融合在一起,婉約而不綺靡,柔中有剛;即便是寫感時傷懷、追

念往事的凄苦之作,也流動著一股豪邁激昂之氣。如《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海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

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

吹取三山去。

《蓼園詞話》稱此詞"渾成大雅,無一毫釵粉氣"。詞人在海天相接、

千帆競舞的

夢境里,與天帝對話。當天帝問她欲歸何處時,她答道"我報路長嗟

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自傷徒有才學,卻報國無門,發(fā)出了"路漫漫

其修遠兮","日忽忽其將暮"的屈子式嗟嘆?;孟朐诖箫L起時大鵬扶搖

而上九萬里,自己則駕一葉蓬舟隨風"吹取三山去"。這是她歷盡憂患后

的曠達語。

八、研習與思考

1."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見江淹《別賦》)《醉花陰》化

用此句而輕婉細膩過之。試分析令詞人銷魂的觸發(fā)點是什么。

答:觸發(fā)點正在于同人丈夫去世所帶來了孤寂的生活、凄諒的心情。

"生離死別”是文學創(chuàng)作極為重要的主題,歷代均有名篇佳制。

2.李詞擅長煉字,如"人比黃花瘦"的"瘦"字,歷來為識詞者所驚

嘆。李清照另有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見《如夢令昨夜雨

疏風驟》。試比較這兩個"瘦"字在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效果上的異同。

答:"瘦"字是李詞重視煉字的結果,用得別開生面、精妙清亮,風

韻天然?!蹲砘帯分?瘦"是真實的形容,將人與菊花同向比喻,從而

得出人更瘦,這是就詞人內心主觀情愫而言的;《如夢令》中"瘦“則是

純粹的內心感觀效果,是反向襯托,一肥更顯一瘦。

九、相關藝術作品

(清)姜壤繪《李清照小像》

十、延伸閱讀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下面,著重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分析一下這首詞的時代背景和藝術成就。

宋欽宗靖康二

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

照夫婿趙明誠于是年三月,奔母喪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載書

十五車,前來會合。明誠家在青州,有書冊十余屋,因兵變被焚,家破

國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趙明誠因病去世,

時清照四十六歲。金兵入侵浙東、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隨流

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東,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避難奔走,

所有廢藏喪失殆盡。

清照無兒無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籬下,孤寂而死。亡國之恨,喪

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她和著血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

《聲聲慢》。

這首《聲聲慢》詞,就是李清照身經上述國破、家亡、夫死等不幸遭

遇,以及顛沛流離、孤苦無告的反映。全詞透過殘秋景象層層的描述,以

表現(xiàn)作者離亂的苦楚,和憂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純用白描,層層鋪寫,

滿紙嗚咽。詞評家評為「千古創(chuàng)格」、「絕世奇文」,堪稱抒情寫意的佳

作??偨Y前人研究,《聲聲慢》之美妙,大抵有四點:

(-)迭字運用,創(chuàng)意出奇

首句連下七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傷三層遞進的意境,實有大

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曾申說其婉妙:「中心無定,

如有所失,故曰『尋尋覓覓』。房極寂靜,空床無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六字,更深一層,寫孤獨之苦況,愈難為懷?!?/p>

下半闋又用「點點滴滴」兩組迭字,贏得歷代讀者無比贊嘆。有認為

創(chuàng)意出奇者,有認為情景婉絕者?;蛞詾楣び阱憻挘銎鎰俑?;或以為造

句新警,絕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或以為公孫大

娘舞劍器手,或以為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國文學欣

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

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

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

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

個去矣,閨網之內,漸已『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

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凄凄』,冷清漸蹙而凝于心。又繼

之以『慘慘』,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戚戚』也,則腸痛心碎,

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

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云巧矣。

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

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兒能有之,此等筆墨,惟女兒能出之?!?/p>

(二)敘寫傷感,層次分明

整闋詞,總共可分三節(jié)九個層次?!笇ひ捯挕挂韵缕呓M迭字是第一

節(jié)。這一節(jié)可分三個層次:「尋尋覓覓」,敘寫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

神狀態(tài),這是第一個層次。這個遺失的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

活,也可能是與趙明誠間的幸福與愛情,更有可能是鐘愛一生的書畫金石;

總之,是她十分喜愛的東西,如今不復存在,所以她要「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敘寫外在環(huán)境的寂寞;「凄凄慘慘戚戚」,轉寫內在的心

理狀態(tài)分別為第二、第三個層次,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將歷經喪亂、

家破、夫亡之身世,飄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細致表出。

自I■乍暖還寒時候」到「卻是舊時相識」,是第二節(jié)。上節(jié)七組迭字,

總言心情的悲傷;這一節(jié)承上申說可傷的情景,也分為三層:「乍暖還寒

時候,最難將息」,是第一層,寫氣候冷暖不定之可傷?!溉瓋杀K淡

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為第二層,言淡酒不敵晚風之可傷?!秆氵^也,

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寫雁聲過耳之可傷,為第三層。換頭三句,

仍分三層,渲染可傷的情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寫懶摘黃花之可傷,為第一層。「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寫日長

難熬之可傷,為第二層?!肝嗤└婕氂?,到黃昏、點點滴滴」,寫雨滴

梧桐的凄涼傷感,為第三層。從各種不同的層面,就悲傷心情作渲染揮灑,

是借鏡辭賦的寫作手法?!敢再x為詞」,北宋詞人周邦彥最為專擅;李

清照亦長于寫賦,故也能借鏡賦法填詞。至于末句「這次第,怎一個、愁

字了得」,則總結前面三節(jié)六層可傷之事。前文蓄勢厚實,故此處總結順

理成章。

(三)藉景象描述,表現(xiàn)悲戚心情

上闋「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是透過十月小陽春的冷暖無常,

轉寫為憂愁傷神傷身。凸顯結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溉?/p>

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是寫她藉酒澆愁,而又憂愁難遣。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透過北雁南飛,去寫家破夫亡、漂

泊南方的悲苦。下闋「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

的枯槁憔悴,愁損容顏,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現(xiàn)實寫照?!甘刂皟?

獨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極,度日如年的反映?!肝嗤└婕氂?,到

黃昏、點點滴滴」,梧桐葉落,細雨黃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細」

字,細膩道出愁人的苦悶:「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訴諸聽覺,

象征諸般苦難對作者的摧殘?!更c點滴滴」四迭字的運用,活現(xiàn)了細雨

的連密不斷,愁苦的絡繹不絕。總之,全詞藉景抒情,運景入情:透過冷

冷清清,乍暖還寒,晚來風急、雁過、滿地黃花、梧桐細雨諸景象,以

表現(xiàn)孤寂、凄涼、悲傷、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讀之使

人動容。

(四)以聲摹情,展現(xiàn)樂章之美

詞調取名《聲聲慢》,聲調上也因此特別講究。用了不少雙聲疊韻字,

如將息,傷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都是雙聲;冷清,暖還

寒,盞淡,得黑,都是疊韻。

夏承奏《唐宋詞欣賞》曾稱:「《聲聲慢》是李清照詞中特別講究聲

調的一首名作?!估钋逭兆髟~主張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詞多用齒聲

字(齒音)及舌聲字(舌音):《聲聲慢》用舌聲的共十六字:淡、敵

他、地、堆、獨、得、桐、至I」、點點滴滴、第、得。用齒聲的四十一字:

尋尋、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時、最、將、息、三、盞、酒、

怎、正、傷、心、是、時、相、識、積、憔悴損、誰、守、窗、自、怎生、

細、這次、怎、愁、字。全調九十七字,而這兩聲卻多至五十七字,占

半數以上;尤其是末了幾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

第,怎一個愁字了得!J二十多字里舌齒兩聲交加重疊,這應是有意用嚙

齒叮嚀的口吻,來表達自己憂郁苦悶的心情。不但讀來明白如話,聽來

也有明顯的聲調美,充分表現(xiàn)樂章的特色。這可見她藝術手法的高強,也

可見她創(chuàng)作的大膽。宋人只驚奇她開頭敢用十四個重疊字,還不曾注意

到它全首聲調的美妙。(夏承煮《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另外,還以雙聲迭韻字的運用,來增強抒情效果。雙聲字如將息、傷

心、黃花、憔悴、更兼、黃昏、點滴;迭韻字如冷清、暖還寒、盞淡、得

黑。將詞之為音樂文學的特質,發(fā)揮無遺。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酢解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

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

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xiāng),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

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

后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

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后,

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

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

且由于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

由于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臺上憶吹

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

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

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