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診斷學練習
緒論問診部分試題
1.下述哪項不屬于四診的內(nèi)容:(D)
A望色B診舌C切脈D診病E嗅氣味
2.我國現(xiàn)存第一部脈學專著是:(B)
A《難經(jīng)》B《脈經(jīng)》C《中藏經(jīng)》D《脈神章》E《瀕湖脈學》
3.《察病指南》是診法專著,其作者是:(C)
A李中梓B李東垣C施發(fā)D陳言E杜清碧
4.曹炳章所著的舌診專著是:(E)
A《傷寒舌鑒》B《觀舌心法》C《傷寒金鏡錄》D《察舌辨證新法》
E《彩圖辨舌指南》5.我國第一部論述病源與證候診斷的專著,成書于:
(B)
A漢代B隋代C宋代D元代E明代
6.中醫(yī)診斷學的三大原則是:(A)
A整體審察諸診合參病證結合B舍癥從脈舍脈從癥脈癥合參
C辨證求因?qū)徱蛘撝我婪ㄌ幏紻證候真假證候錯雜四診合參E
表里出入寒熱轉化虛實轉化
7.我國第一部論述病源與證候診斷的專著是:(C)
A《傷寒雜病論》B《三因極一病證方論》C《諸病源候論》D
《內(nèi)經(jīng)》E《察病指南》
8.論舌的第一部專著是:(D)
A《舌鑒》B《彩圖辨舌指南》C《點點金》D《傷寒金鏡錄》
E《望診遵經(jīng)》
9.首先討論陰陽與六變的是:(B)
A《內(nèi)經(jīng)》B《景岳全書?傳忠錄》C《難經(jīng)》D《傷寒雜
病論》E《醫(yī)學心悟》
10.《脈經(jīng)》的作者是:(C)
A張仲景B葉天士C王叔和D巢元方E孫思邈
11.林之翰所著的四診專著是:(A)
A《四診抉微》B《四診心法要訣》C《四診韻語》D《四
診法》E《察病指南》
12.創(chuàng)立衛(wèi)氣營血辨證方法的醫(yī)家是:(A)
A葉天士B張仲景C吳鞠通D汪宏E吳又可
13.最早開始記錄病人的姓名舉止病狀以及方藥等作為診療的原始資
料的醫(yī)家是:(E)
A葉天士B張仲景C張介賓D汪宏E淳于意
14.對黃疸病人做實驗觀察并做早期記載的是:(D)
A《傷寒雜病論》B《三因極一病證方論》C《諸病源候論》D《肘
后備急方》E《察病指南》
15.論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脈”的醫(yī)家是:(B)
A李東垣B危亦林C吳鞠通D汪宏E張仲景
16.下列哪項不屬于問診中一般情況的內(nèi)容:(E)
A姓名B性別C年齡D職業(yè)E主訴
17.下列哪項不屬于問診中現(xiàn)在癥狀的內(nèi)容:(D)
A發(fā)病情況B病變過程C診治經(jīng)過D接種疫苗情況E現(xiàn)在癥
狀
18.下列哪項不屬于問診中個人生活史的內(nèi)容:(D)
A生活經(jīng)歷B精神情志C飲食嗜好D素體健康狀況E起居
19.《難經(jīng)》說問而知之謂之:(D)
A神B圣C巧D工E能
六H—難
曰:經(jīng)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
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
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
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
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經(jīng)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內(nèi)知之日神,此
之謂也。
20.婚姻生育情況屬于問診中:(E)
A一般情況B現(xiàn)病史C既往病史D家族史E個人生活史
21.以“十問”來總結概括問診的醫(yī)學家是:(E)
A張仲景B李時珍C喻嘉言D葉天士E張景岳
22.午后潮熱,身熱不揚者屬:(C)
A陰虛潮熱B骨蒸勞熱C濕溫潮熱D陽明潮熱E氣虛發(fā)熱
23.半身汗出,是因:(A)
A風痰阻滯經(jīng)絡B中焦郁熱C陽氣虛損D陰虛火旺E
以上都不是
24.厥陰頭痛的特點是:(D)
A前額疼痛連及眉棱骨B后頭痛連項C兩側太陽穴附近痛D巔
頂頭痛E頭痛連齒
25.以下哪項不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B)
A胃火B(yǎng)肝胃不和C陰血不足D寒凝胃腸E津液虧虛
26.多食易饑,兼見大便濾泄者屬:(E)
A胃陰不足B脾胃濕熱C胃火亢盛D濕邪困脾E胃強脾弱
27.腎氣不固所導致的小便改變?yōu)椋海―)
A小便短赤B小便頻數(shù)而短少C小便渾濁D小便頻數(shù)而清
E小便澀痛
28.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見于:(D)
A陰虛證B濕熱證C痰飲內(nèi)停D瘀血阻滯E里寒證
29.婦女月經(jīng)先期而來,量多,色深而質(zhì)稠,多屬:(C)
A氣虛不能攝血B肝氣郁滯C血熱內(nèi)迫D瘀血積滯E寒
凝血滯
30.婦女帶下色白,清稀如涕,無臭味,多屬:(A)
A脾虛濕注B沖任虧虛C肝經(jīng)郁熱D濕熱下注E以上都不
是
31.指出下列哪個病證與籍貫所處地域有關:(B)
A麻疹B瘧疾C中風D月經(jīng)不調(diào)E眩暈
32.下述何項與微熱無關:(B)
A氣虛B胃腸熱盛C在夏D氣陰兩虛E陰虛
33.下列何項不是脫汗癥狀:(A)
A寒戰(zhàn)B冷汗淋漓C面色蒼白D肢厥脈微E呼吸氣微
34.下述何證可出現(xiàn)自汗與盜汗并見:(E)
A氣虛證B血瘀證C陰虛證D血虛證E氣血兩虛證
35.肝郁氣滯胸脅疼痛的特點是:(C)
A隱痛B絞痛C脹痛D灼痛E重痛
36.脾胃虛弱而致脫腹疼痛的特點是:(A)
A隱隱作痛B痛如刀絞C冷痛喜溫D脹滿疼痛E走竄不定
37.腎陽不足所致腰痛的特點為:(B)
A隱隱作痛B冷痛綿綿不休C重痛活動受限D痛處游走不定
E刺痛固定不移
38.下述何項不是導致麻木的因素:(E)
A肝風內(nèi)動B痰濁阻絡C氣血虧虛D瘀血阻絡E濕客關節(jié)
39.突發(fā)耳鳴,聲大如潮聲,按之不減者,多因:(A
A肝膽火盛B陰虛火旺C肝腎陰虛D腎精虧損E氣血
不足
40.飯后嗜睡,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者為:(A)
A痰濕困脾B肝郁犯脾C心腎陽氣虛衰D熱入心包E心膽
氣虛
41.下列何項與肝郁化火失眠無關:(C)
A煩躁失眠B面紅目赤C心悸健忘D性急易怒E脈象弦數(shù)
42.消谷善饑是因:(D)
A脾胃虛弱B肝膽濕熱C胃陰不足D胃火熾盛E蟲積腹中
43.口酸是因:(E)
A胃氣上逆B脾胃氣虛C脾胃濕熱D燥熱傷津E肝胃不和
44.燥熱傷津可以出現(xiàn):(B)
A口澀B口苦C口酸D口甜E口黏膩
45.下述何項不屬大腸濕熱:(A)
A瀉下黃糜B下利膿血C肛門灼熱D大便先干后稀E里急
后重
46.下述哪些不是泄瀉的原因:(D)
A腎陽虛衰B腎陰虧損C腸胃積滯D大腸濕熱E脾胃虛弱
47.尿后余瀝是由下述何項所致:(D)
A腎陽不足B腎陰虧損C瘀血內(nèi)阻D腎氣不足E膀胱濕熱
48.下述何項可引起月經(jīng)后期:(E)
A陰虛火旺B陽盛血熱C氣虛D肝郁血熱E營血虧損
49.下述何項對于新生兒問診無意義:(A)
A有無傳染病史B妊娠期母體營養(yǎng)狀況C產(chǎn)育期母體所患何病
D妊娠期產(chǎn)育期用過何藥E分娩時是否難產(chǎn)早產(chǎn)
50.下述何項不是由腎氣不足所致:(C)
A小便失禁B小便頻數(shù)C小便澀痛D小便余瀝不盡E遺尿
51.崩漏的表現(xiàn)是:(B)
A經(jīng)量較以往明顯增多B非經(jīng)期出血不止C經(jīng)行點滴即止D經(jīng)期
經(jīng)常錯后E非哺乳期月經(jīng)未潮
52.月經(jīng)先期,量多色淡是:(A)
A氣虛B血虛C血瘀D肝郁E寒凝
53.月經(jīng)后期,量少色淡是:(B)
A氣虛B血虛C血瘀D肝郁E寒凝
54.上焦邪熱可見:E)
A自汗B盜汗C大汗D戰(zhàn)汗E頭汗
55.肝胃蘊熱則:D)
A口淡乏味B口甜粘膩C口中酸饅D口中泛酸E口苦
56.脾胃濕熱則:(B)
A口淡乏味B口甜粘膩C口中酸餒D口中泛酸E口苦
57.陰虛證可見:(D)
A口渴喜飲B渴喜熱飲C渴不欲飲D渴不多飲E但欲漱
水不欲咽
58.溫病熱入營分可見:(D)
A口渴喜飲B渴喜熱飲C渴不欲飲D渴不多飲E但欲漱水
不欲咽
59.瘀血證可見:(E)
A口渴喜飲B渴喜熱飲C渴不欲飲D渴不多飲E但欲漱水
不欲咽
60.畏寒常出現(xiàn)于(C)
A寒熱并見B寒熱往來C但寒不熱D但熱不寒E表寒里
執(zhí)
61.外感風邪可見(C)
A惡寒重發(fā)熱輕B發(fā)熱重惡寒輕C發(fā)熱輕惡風自汗D寒熱往來
E不惡寒反惡熱
62.壯熱的病機為(A)
A里熱亢盛B濕遏熱伏C陰虛陽亢D虛陽浮越E氣虛
63.熱勢較高,日哺熱甚,兼見腹脹便秘屬(C)
A濕溫病B陰虛證C陽明腑實證D小兒夏季熱E氣虛證
64.里實熱證常見(D)
A惡寒發(fā)熱B寒熱往來C但寒不熱D但熱不寒E以上都不
是
65.下列哪個癥狀對表證的辨證最重要(A)
A惡寒發(fā)熱B頭身疼痛C脈浮D苔薄白E汗出
66.下列哪一種發(fā)熱不屬于癥狀(C)
A壯熱B潮熱C小兒夏季熱D微熱E寒熱往來
67.自汗多因(B)
A陰虛內(nèi)熱B氣虛衛(wèi)陽不固C邪正相爭D陽氣暴脫E血
虛
68.實熱證出汗為(C)
A冷汗淋漓B日間汗出,活動尤甚C蒸蒸發(fā)熱,汗出不己D睡時
汗出,醒則汗止E戰(zhàn)栗而后汗出
69.出現(xiàn)戰(zhàn)汗多提示(C)
A邪去正安B邪勝正衰C邪正相爭劇烈D陰陽離決E陰虛
70.手足心出汗多屬于(C)臟的病變
A心B肺C脾D肝E腎
71.病人額部汗出如油多提示(C)
A上焦邪熱B中焦?jié)駸酑陰陽離絕D太陰頭痛E中風
72.前額連眉棱骨疼痛,屬于(D)
A督脈B少陽經(jīng)C太陽經(jīng)D陽明經(jīng)E厥陰經(jīng)
73.巔頂頭痛屬(C)
A少陽頭痛B少陰頭痛C厥陰頭痛D太陰頭痛E太陽頭痛
74.肝陽上亢的頭痛特點是(B)
A刺痛B脹痛C重痛D空痛E酸痛
75.病人身重嗜臥,少氣懶言,倦怠乏力,多屬(A)
A脾氣虧虛B濕邪困阻C氣滯血瘀D寒凝筋脈E腎陽虛
76.胃脫冷痛劇烈,得熱痛減屬(C)
A胃陽虛B胃腑血瘀C寒邪犯胃D食積胃脫E胃中瘀血
77.氣滯所致的疼痛性質(zhì)為(B)
A刺痛B脹痛C著痛D酸痛E冷痛
78.耳鳴,以手按之可減輕,多屬(B)
A肝膽火盛B腎虛精虧C痰濕內(nèi)蘊D外感風濕E肝火上炎
79.目眩的表現(xiàn)為(B)
A視物不清B視物旋轉C視物昏花D視力喪失E目睛上視
80.口渴,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多屬(D)
A痰飲B濕熱C陰虛D瘀血E陽虛
81.脾胃氣虛可見(B)
A厭食,兼見曖氣酸腐B食少兼見腹脹便濾C厭油食,漸漸
黃疸脅痛
D食少,漸漸頭身困重E嗜食異物
82.大便夾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穢者,多因(C)
A大腸濕熱B肝胃不和C傷食積滯D脾胃虛弱E肝郁乘
脾
83.下列癥狀除哪一項外,均屬便感異常(D)
A排便不爽B里急后重C肛門氣墜D完谷不化E滑瀉失
禁
84.便酒如黃糜,瀉下不爽是(B)
A肝郁乘脾B大腸濕熱C脾陽虛D中氣下陷E腎陽虛
85.里急后重是由(A)所致
A濕熱蘊結大腸,腸道氣機傳導不暢B濕邪內(nèi)阻,腸道氣滯
C脾腎陽虛,肛門失約D脾虛中氣下陷E肝氣郁滯,橫逆
犯脾
86.小便頻數(shù)量少色赤澀痛不適屬(A)
A膀胱濕熱B腎氣不固C膀胱失約D下焦虛寒E脾虛氣陷
87.下列哪一項不屬腎氣不固(D)
A小便失禁B小便余瀝C小便頻數(shù)清長量多D小便短赤E
以上都不是
88.帶下色白,滑稀如涕.無臭味,多屬(D)
A沖任虧虛B濕熱下注C肝經(jīng)郁熱D脾虛濕注E腎精虧虛
89.胃熱亢盛多見(C)
A口渴欲飲,飲水即吐B口渴不欲飲C口渴喜冷飲D口渴引飲,小
便量多E口不渴飲
90.頭暈耳鳴,遺精健忘,腰膝酸軟者屬(C)
A肝陽上亢B氣血兩虧C腎精虧虛D脾氣虧虛E
以上都不是
91.睡時汗出,醒后汗止者是:(B)
A自汗B盜汗C大汗D戰(zhàn)汗E頭汗
92.水入即吐者多屬:(D)
A濕熱證B熱盛傷津C陰虛D水飲內(nèi)停E瘀血
93.下列哪項不屬于厭食的常見病機:(D)
A濕熱蘊脾B食滯胃脫C肝膽濕熱D脾胃虛弱E妊娠惡
阻
94.口甜多屬:(C)
A脾胃虛弱B脾陽虛C濕熱蘊脾D痰濕內(nèi)阻E肝胃郁熱
95.胸悶壯熱鼻翼煽動者多屬:(C)
A心陽不足B痰飲停肺C痰熱壅肺D寒邪客肺E肺腎氣虛
96.下列哪項不是引起心悸的主要原因:(E)
A心膽氣虛B膽郁痰擾C心陽不足D心血不足E肝胃郁熱
97.下列哪項不是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C)
A氣血虧虛B肝陽上亢C濕熱蘊脾D痰濕內(nèi)阻E腎虛精虧
98.下列哪項不是引起嗜睡的主要原因:(E)
A痰濕困脾B脾失健運C心腎陽虛D邪閉心神E濕熱蘊脾
99.下列哪項不是引起尿量減少的的主要原因:(E)
A熱盛傷津B水液內(nèi)停C濕熱蘊結膀胱D汗吐下傷津E心
氣虧虛
100.下列哪項不是引起痛經(jīng)的主要原因:(E)
A氣滯血瘀B濕熱蘊結C寒凝胞宮D氣血兩虛E痰濕內(nèi)阻
答案:
ID2B3C4E5B6A7C8D9B10E11A12A
13E14D15B16E17D18D19D20E21E22C23A24D25B
26E27D28D29C30A31B32B33A34E35C36A37B
38E39A40A41C42D43E44B45A46D47D
48E49A50C51E52A53B54E55D56B57D58D59E
60C61C62A63C64D65A66C67B68C69C70C71C72D
73C74B75A76C77B78B79B80D81B82C83D84B85A
86A87D88D89C90C91B92D93D94C95C96E97C98E
99E100E
望診、舌診習題及答案
1.神的物質(zhì)基礎是:(B)
A氣B血C津液D精氣E營氣
2.神在全身皆有表現(xiàn),但卻突出地表現(xiàn)于:(A)
A目光B面色C神志D脈象E形態(tài)
3.下列哪項不是得神的表現(xiàn):(C)
A目光精彩B神志清楚C顆赤如妝D形豐色榮E呼吸調(diào)勻
4.下列哪項不是失神的表現(xiàn):(E)
A目無精彩B形羸色敗C呼吸微弱D神志昏迷E壯熱面赤
5.失神的病人,本不能食,突然能食,此為:(D)
A神志異常B無神C少神D假神E得神
6.下列哪項屬神氣不足的表現(xiàn):(A)
A精神不振B兩目晦暗C面色無華D形體羸瘦E動作遲鈍
7.下列哪項非邪盛神亂的失神表現(xiàn):(A)
A壯熱煩躁B神昏澹語C呼吸氣微D兩手握固E牙關緊閉
8.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機制是:(D)
A氣血不足,精津虧損B機體陰陽失調(diào)C臟腑虛衰功能低下
D精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外越E陰盛于內(nèi),格陽于外
9.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可見于:(B)
A狂病B癇病C癲病D臟躁E以上都不是
10.患者淡漠寡言,悶悶不樂,精神癡呆,喃喃自語,哭笑無常。多
屬:(A)
A癲病B癇病C狂病D郁癥E以上都不是
11.兩手撮空是:(C)
A中風先兆B關節(jié)疼痛C病危失神D煩燥不安E狂病
12.在《靈樞?五色》中,藩是指:(E)
A前額B眉間C下須D耳門E頰側
黃帝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
蔽者,耳門也。
13.在《素問?刺熱篇》中,右頰候:(C)
A心B肝C肺D脾E腎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顏先赤;脾熱病者,鼻先赤;肺熱
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發(fā),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
未病。熱病從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則死。
諸當汗者,至其所勝日,汗大出也。
14.在《靈樞?五色》中,鼻柱候:(D)
A肺B心C脾D肝E腎
黃帝曰:庭者,首面也;闕上者,咽喉也;闕中者,肺也;下極者,
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
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
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顫者,肩也;顫后
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內(nèi)毗上者,膺乳也;挾繩而上者,背也;循
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
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臏也。此五臟六腑肢節(jié)之部也,各有部分。
15.面色有胃氣,主要是指:(B)
A一生不變B含蓄不露C光明潤澤D微黃E滿面通紅
16.望色十法中,清濁可以分辨:(B)
A表里B陰陽C虛實D成敗E輕重
大凡望診.先分部位.后觀氣色.欲識五色之精微.當知十法之綱領.十
法者.浮沉清濁微甚散枝澤天是也.
何謂浮沉.色顯于皮膚間者.謂之浮.隱于皮膚內(nèi)者.謂之沉.浮者.病
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病自表而之里.初沉而后浮者.病
自里而之表.此以浮沉分表里也
何謂清濁.清者清明.其色舒也.濁者濁暗.其色慘也.清者病在陽.濁
者病在陰.自清而濁.陽病入陰.自濁而清.陰病轉陽.此以清濁分陰陽
也.
何謂微甚.色淺淡者謂之微.色深濃者謂之甚.微者正氣虛.甚者邪
氣實.自微而甚.則先虛而后實.自甚而微.則先實而后虛.此以微甚分
虛實也.
何謂散技.散者疏離.其色開也?技者壅滯.其色閉也.散者病近將
解.技者病久漸聚.先技而后散者.病雖久而將解.先散而后技者.病雖
近而漸聚.此以散技分久近也.
何謂澤天.氣色滋潤謂之澤.氣色枯槁謂之天.澤者主生.天者主死.將
天而漸澤者.精神復盛.先澤而漸天者.血氣益衰.此以澤天分成敗也.蓋
十法者.辨其色之氣也.五色者.辨其氣之
色也.氣者色之變.色者氣之常.氣因色而其理始明.色因氣而其義
乃著.氣也色也.分言之.則精微之道顯.合觀之.則病癥之變彰.此氣
色之提綱也.經(jīng)曰.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弗去.乃知新故.其是之
謂乎.
17.面黃虛浮者,稱為:(A)
A黃胖B萎黃C陽黃D陰黃E以上都不是
18.陽黃的病機為:(B)
A寒濕郁阻B濕熱熏蒸C臟腑實熱D陰虛火旺E以上
都不是
19.滿面通紅,多屬:(A)
A實熱證B虛熱證C真寒假熱D郁火證E以上都不是
20.面色黃白如雞皮者,多屬:(A)
A失血B陽虛C氣虛D陰虛E寒證
白色主虛證,寒癥,脫血,奪氣,面白無華或黃白如雞皮者,為血虛
或奪血
21.面色焦黑而肌膚甲錯,屬:(A)
A瘀血B腎虛C水飲D寒證E以上都不是
22.脾胃氣虛病人多見:(A)
A面色萎黃B面黃虛浮C面目一身俱黃D面色青黃E以上都不
是
23.陽氣暴脫病人多見:(D)
A面色淡白無華B面色白C面白虛浮D面色蒼白E面色青黑
24.午后飄紅屬于:(A)
A陰虛內(nèi)熱B陽明實熱C外感風熱D真寒假熱E虛陽上越
25.以下哪項不是面色發(fā)黑所屬病證:(B)
A水飲B痰濕C腎虛D寒證E血瘀
黑色主腎虛,寒癥,痛證,水飲和瘀血
26.以下哪項不是面色發(fā)青所屬病證:(E)
A痛證B寒證C驚風D血瘀E痰飲
27.“望色十法”中“技”是指:(C)
A面色沉隱B面色濁暗C面色壅滯D面色淺淡E面色枯槁
28.下列哪一項屬形盛氣虛的表現(xiàn):(B)
A體胖能食,肌肉堅實B體胖食少,神疲乏力C形瘦能食,舌
紅苔黃D形瘦額紅,皮膚干焦E臥床不起,骨瘦如柴
29.病人但坐不得臥,臥則氣逆,多屬:(E)
A氣血大虛B肺虛少氣C脫血奪氣D腎不納氣E以上都不是從
坐形來看,坐而喜伏,多為肺虛少氣;坐而喜仰,多屬肺實氣逆;
但坐不得臥,臥則氣逆,多為咳喘肺脹,或為水飲停于胸腹。
但臥不耐坐,坐則神?;蚧柩?,多為氣血雙虧或脫血奪氣。
坐而不欲起者,多為陽氣虛。
坐臥不安是煩躁之征,或腹?jié)M脹痛之故。
30.患者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是:(B)
A痹證B痿證C中風后遺癥D癱瘓E癇證
31.目部的臟腑相關部位哪項錯誤(E)
A目毗為“血輪”B白珠為“氣輪”C瞳人屬“水輪”D目胞屬“肉
輪”E黑睛為“水輪”
32.小兒鹵門突起,多屬:(A)
A溫病火邪上攻,腦脊水有病B吐瀉傷津,或氣血不足C腎氣
不足,發(fā)育不良腎陰不足,虛火上炎E以上都不是
33.頸側頜下腫塊如豆,累累如串珠,稱:(A)
A癟瘍B瘦瘤C痰核D發(fā)頤E梅核氣
34.頭發(fā)色黃干枯,稀疏易落,多屬:(A)
A精血不足B血虛受風C疳積病D腎虛或血熱E因稟賦不足所
致
(2)望發(fā):正常人發(fā)多濃密色黑而潤澤,是腎氣充盛的表現(xiàn)。
發(fā)稀疏不長,是腎氣虧虛。發(fā)黃干枯,久病落發(fā),多為精血不足。D
若突然出現(xiàn)片狀脫發(fā),為血虛受風所致。
青少年落發(fā),多因腎虛或血熱。
青年白發(fā),伴有健忘,腰膝酸軟者,屬腎虛;
若無其他病象者,不屬病態(tài)。小兒發(fā)結如穗,常見于疳積病。
35.小兒耳背有紅絡,耳根發(fā)涼,多屬:(C)
A氣血虧虛B腎精虧損C出麻疹先兆D腎氣不足E肝膽濕熱
36.牙齦紅腫而痛,多屬:(E)
A陰虛火旺B肝火上炎C肺經(jīng)有熱D脾經(jīng)火熱E胃火上攻
37.咽紅腫脹而痛,甚則潰爛有黃白膿點,此為(D)
A陰虛火旺B痰濕凝聚C氣陰兩虧D肺胃熱毒E胃火
亢盛
38.白的出現(xiàn),是因:(B)
A氣分熱盛B濕郁汗出不徹C風濕熱邪留于肌表D濕熱火毒
內(nèi)蘊E風熱之毒陰于肌膚
39.斑與疹的區(qū)別,主要是:(C)
A形狀大小B顏色深淺C是否高出皮膚,摸之礙手D邪熱
輕重E邪正虛實
40.紅腫高大,根盤緊束,熾熱疼痛者,屬:(A)
A癰B疽C疔D疳E風疹
(5)癰、疽、疔、疳:都為發(fā)于皮膚體表部位有形可診的外科瘡瘍
疾患。四者的區(qū)別是:凡發(fā)病局部范圍較大,紅腫熱痛,根盤緊束的為
癰。
若漫腫無頭,根腳平塌,膚色不變,不熱少痛者為疽。
若范圍較小,初起如粟,根腳堅硬較深,麻木或發(fā)癢,繼則頂白而痛
者為疔。
起于淺表,形小而園,紅腫熱痛不甚,容易化膿,膿潰即愈為痛。
41.小兒食指絡脈診法,始見于:(A)
A《內(nèi)經(jīng)》B《脈經(jīng)》C《脈訣》D《水鏡圖訣》E錢乙《小兒
藥證直訣》
42.診察小兒食指三關部位,可知:(C)
A病之表里B病之虛實C輕重預后D病之性質(zhì)E臟腑部位
43.欲察疾病之寒熱性質(zhì),首察:(C)
A三關部位B絡脈形狀C絡脈色澤D絡脈浮沉E以上都不是
44.小兒食指絡脈色紅的,多屬:(B)
A熱證B外感表證C虛證D驚風E正常表現(xiàn)
紋色變化-紅紫辨寒熱:紋色的變化,主要有紅、紫、青、黑、白紫
色的變化。
紋色鮮紅多屬外感風寒。紋色紫紅,多主熱證。紋色青,主風證或痛
證;紋色青紫或紫黑色,是血絡閉郁;紋色淡白,多屬脾虛。
45.小兒指紋色深暗滯者,多屬:(B)
A表證B里證C虛證D實證E寒證
46.痰黃粘稠成塊者,屬于:(A)
A熱痰B寒痰C風痰D燥痰E濕痰
(-)望痰涎
痰涎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chǎn)物,其形成主要與脾肺兩臟功能失
常關系密切,故古人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但是與他臟也
有關系。臨床上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兩類,這里所指的是咳唾而出的
有形之痰涎。
痰黃沾稠,堅而成塊者,屬熱痰。因熱邪煎熬津液所致。
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者、屬寒痰。因寒傷陽氣,氣不化津、濕聚,
而為痰。
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屬濕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而成
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難于咳出者,屬燥痰。因燥邪傷肺。痰中
帶血,或咳吐鮮血者,為熱傷肺絡??诔A飨∠颜?,多為脾胃陽虛證。
口常流粘涎者,多屬脾蘊濕熱。
47.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屬:(D)
A熱盛傷津B寒傷陽氣C肝風挾痰D脾虛濕聚E肺癰
48.嘔吐物穢濁酸臭,多屬:(B)
A寒嘔B熱嘔C食積D痰飲E濕熱
(二)望嘔吐物
胃中之物上逆自口而出為嘔吐物。胃氣以降為順,或胃氣上逆,使胃
內(nèi)容物隨之反上出口,則成嘔吐。由于致嘔的原因不同,故嘔吐物的性狀
及伴隨癥狀亦因之而異。
若嘔吐物清稀無臭,多是寒嘔。多由脾胃虛寒或寒邪犯胃所致。
嘔吐物酸臭穢濁,多為熱嘔。因邪熱犯胃,胃有實熱所致。
嘔吐痰涎清水,量多,多是痰飲內(nèi)阻于胃。
嘔吐未消化的食物,腐酸味臭,多屬食積。
若嘔吐頻發(fā)頻止,嘔吐不化食物而少有酸腐,為肝氣犯胃所致。
若嘔吐黃綠苦水,因肝膽郁熱或肝膽濕熱所致。
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多因胃有積熱或肝火犯胃,或
素有瘀血所致。
49.嘔吐物酸腐夾雜不消物食物,多屬:(C)
A肝胃郁熱B熱嘔C食積D寒嘔E痰飲
50.肝膽濕熱之嘔吐物常為:(C)
A吐物酸腐B吐清稀痰涎C吐黃綠苦水D嘔吐鮮血夾食物殘渣
E嘔吐清水痰涎
51.臟腑在舌面上的劃分,舌中部候:(B)
A心肺B脾胃C肝膽D腎E三焦
52.下列有關舌診的注意事項哪項不對:(D)
A飲食常使舌苔形色發(fā)生變化B秋季多薄而膩C老年人舌多現(xiàn)裂
紋
D小兒易患舌疾E晨起舌苔多較厚
53.下列哪一種舌象為正常舌:(B)
A紅舌B淡紅舌C淡白舌D紫舌E豬腰舌
54.絡于舌本的經(jīng)脈是:(E)
A手少陰經(jīng)B手太陰經(jīng)C足太陰經(jīng)D足少陰經(jīng)E足厥陰經(jīng)
在經(jīng)脈中,手少陰之別系舌本,足少陰之脈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舌
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足太陽之筋結于舌本,足少陽之筋入系
舌本。五臟六腑直接或間接地通過經(jīng)絡、經(jīng)筋與舌相聯(lián)。因此,臟腑有病,
可影響舌的變化
55.下列哪項不屬正常舌象?(C)
A舌體柔軟B舌質(zhì)淡紅C舌質(zhì)嬌嫩D舌苔薄白E以上
都不是
56.外感表證初起,常見:(B)
A淡白舌B淡紅舌C紅舌D青舌E降舌
57.主氣血兩虧的舌色是:(D)
A降舌B淡紅舌C紫舌D淡白舌E紅舌
58.陰虛火旺的舌象可見:(B)
A舌紅苔黃燥B舌紅少苔C舌紅苔黃膩D舌紅苔白E舌淡紅無
苔
59.下列舌質(zhì),哪一項與熱證最無關:(D)
A紅舌B紫舌C腫脹舌D胖嫩舌E淡紅舌
60.溫病熱入營血時,舌色應為:(E)
A紅舌B淡紅舌C紫舌D淡白舌E絳舌
61.下面異常舌態(tài),哪一種是中風或中風先兆:(A)
A歪斜舌B痿軟舌C短縮舌D縱舌E強硬舌
62.芒刺是指:(B)
A鼓起于舌面的紅色,白色或黑色星點B舌面上的軟刺及顆粒增大
如刺,摸之刺手C舌面上出現(xiàn)大小、形狀不一的青紫或黑色斑點,不突出
于舌面
D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態(tài)明顯的裂溝E舌苔焦黑起刺
⑤芒刺:舌面上有軟刺(即舌乳頭),是正常狀態(tài),若舌面軟刺增大,
高起如刺,摸之刺手,稱為芒刺舌。多因邪熱亢盛所致。芒刺越多,邪熱
愈甚。根據(jù)芒刺出現(xiàn)的部位,可分辨熱在內(nèi)臟,如舌尖有芒刺,多為心火
亢盛;舌邊有芒刺,多屬肝膽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腸熱盛。
63.舌淡白不胖較嫩而有齒痕多提示:(D)
A陰虛B陽虛C氣虛D血虛E精虧
64.以下哪一項不屬于病理舌態(tài):(A)
A腫脹B痿軟C短縮D歪斜E強硬
65.舌體腫脹,青紫晦暗者是:(C)
A氣血壅滯,將要發(fā)斑B心脾有熱C邪熱挾酒毒上攻D中毒
E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
66.紫舌的主病是:(B)
A氣滯B血瘀C痰凝D津虧E中毒
67.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望舌形內(nèi)容:(E)
A點刺B老嫩C裂紋D齒痕E歪斜
(二)望舌的內(nèi)容
望舌內(nèi)容可分為望舌質(zhì)和舌苔兩部分。舌質(zhì)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和
脈絡等組織。望舌質(zhì)又分為望神、色、形、態(tài)四方面。舌苔是舌體上附著
的一層苔狀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質(zhì)兩方面。
正常舌象,簡稱“淡紅舌、薄白苔二具體說,其舌體柔軟,運動靈
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tài);舌苔
薄白潤澤,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與舌質(zhì)如同
一體,干濕適中,不粘不膩等??傊?,將舌質(zhì)、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
現(xiàn)綜合起來,便是正常舌象。
(1)舌神:舌神主要表現(xiàn)在舌質(zhì)的榮潤和靈動方面。察舌神之法,
關鍵在于辨榮枯。
(2)舌色:色,即舌質(zhì)的顏色。一般可分為淡白、淡紅、紅、絳、
紫、青幾種。除淡紅色為正常舌色外,
其余都是主病之色。
(3)舌形:是指舌體的形狀,包括老嫩、胖瘦,脹癟、裂紋、芒刺、
齒痕等異常變化。
(4)舌態(tài):指舌體運動時的狀態(tài)。正常舌態(tài)是舌體活動靈敏,伸縮
自如,病理舌態(tài)有強硬、疲軟、舌縱、
短縮、麻痹、顫動、歪斜、吐弄等。
68.下列答案,除哪一項外,都是淡白舌的主?。海―)
A氣虛B血虛C陽虛D陰虛E脫血奪氣
69.裂紋舌一般不見于:(C)
A脾虛濕侵B邪熱熾盛C痰濁內(nèi)阻D血虛不潤E陰液虧虛
③裂紋:舌面上有裂溝,而裂溝中無舌苔覆蓋者,稱裂紋舌。多因精
血虧損,津液耗傷、舌體失養(yǎng)所致。故其主病有三:一是熱盛傷陰,一是
血虛不潤,一是脾虛浸侵。
紅絳舌而有裂紋,多是熱盛傷津,或陰虛液枯;
淡白舌而有裂紋,多是血虛不潤,
若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者,則屬脾虛浸侵。
此外,健康人中大約有0。5%的人在舌面上有縱橫向深溝,稱先天性
舌裂,其裂紋中多有舌苔覆蓋,身體無其它不適,與裂紋舌不同。
70.“鏡面舌”的主病是:(C)
A胃陰耗竭B胃氣大傷C胃之氣陰大傷D脾胃氣虛E腎陰枯竭
④剝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剝脫,剝處見底,稱剝落苔。
若全部剝脫,不生新苔,光潔如鏡,稱鏡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陰枯竭、
胃氣大傷、毫無生發(fā)之氣所致。無論何色,皆屬胃氣將絕之危候。若舌苔
剝脫不全,剝處光滑,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稱花剝苔,是胃之氣陰
兩傷所致。舌苔從有到無,是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xiàn);但舌苔剝
落之后,復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勝,胃氣漸復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
無論舌苔的增長或消退,都以逐漸轉變?yōu)榧眩仁股嗵E長驟退,多為病
情暴變征象。
71.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者屬:(C)
A心陽不振B心火上炎C心神受擾D心血瘀阻E以上都不是
①強硬: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著澀不清,稱為強硬舌。
多因熱擾心神、舌無所主或高熱傷陰、筋脈失養(yǎng),或痰阻舌絡所致。多見
于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nèi)阻、中風或中風先兆等證。
72.下列哪種舌態(tài)變化可出現(xiàn)語言騫澀:(C)
A舌痿軟B舌顫動C舌強硬D舌吐弄E舌短縮
73.久病舌紅絳而痿軟者屬:(A)
A陰虧已極B熱灼津傷C氣血兩虧D痰濁內(nèi)阻E以上都不是
74.吐弄舌多因:(C)
A肺胃熱盛B肝膽濕熱C心脾熱盛D陰虛火旺E以上都不是
75.下列哪種舌色不主瘀血:(A)
A紅舌B絳舌C紫舌D青舌E瘀點舌
76.通過哪項可判斷邪氣之深淺:(C)
A苔之腐膩B苔之潤燥C苔之厚薄D苔之剝落E舌苔的真假
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處理民事調(diào)解協(xié)議書
- 增值業(yè)務管理協(xié)議書
- 委托買煤合同協(xié)議書
- 太申祥和入院協(xié)議書
- 委托股份持股協(xié)議書
- 校園欺凌的干預模式與實踐
- 中小銀行改革的總體目標
- 學校潔具承包協(xié)議書
- 委托代辦貸款協(xié)議書
- 城管高空拋物協(xié)議書
- 全國行政區(qū)域身份證代碼表(電子表格版)
- 微弱的光亮(2024年山東煙臺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試題)
- 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2《動物的一生》單元復習教學課件
- 設計師量房表
- 中考物理必背99條知識點
- 《特種設備目錄》(2022年第114號)
- 單值移動極差圖(空白表格)
- 聲樂參賽評分表
- 葡萄小龍干高效栽培技術一邊倒技術
- 機柜間施工方案
- 境外所得個稅新政解析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