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原卷版)_第1頁
中考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原卷版)_第2頁
中考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原卷版)_第3頁
中考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原卷版)_第4頁
中考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記誦手冊(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知識記誦手冊

文學常識

1.孟子(約前372~前289),名,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時期的思想家。

他是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并稱,有“”之稱。有

《》一書傳世。《孟子》長于言辭,其文氣勢磅礴,論證嚴密,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后來散文的發(fā)

展有很大的影響。

2.劉向(約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縣(今屬江蘇)人。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

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代表作品《新序》《說苑》《列女傳》。另撰有《別錄》,為中國目錄學之祖。

3.《戰(zhàn)國策》是一部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

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期的

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zhàn)演習手冊。本書亦展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

貌,是研究戰(zhàn)國歷史的重要典籍。西漢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4.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謚號文憲。浦江(今屬浙江)人,文學家,曾被明太祖

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他與高啟、劉基并稱為“”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其作品有《宋濂全集》。

5.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少時家貧好學,真宗大中祥

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官至參知政事。范仲淹積極推行“",為人廉潔公正,奉行“先天下之憂而

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做人準則。

6.蘇軾(1037—1101),字,號東坡居士,世稱,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學家,與父—

、弟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成

就很高。其詞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流派,表現(xiàn)為題材新、形式新、風格新,具有豪壯、雄渾的風格,后南宋

等人繼承并發(fā)展其詞風,形成詞派。

7.辛棄疾(1140—1207),詞人,字幼安,號。他一生力主抗金,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

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

材廣闊又擅長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慷慨悲壯。

8.秋瑾(1875—1907),字璇卿,祖籍山陰(今紹興市),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中國民主革命志士。

第一批為推翻清政權和數(shù)千年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1907年7月15

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

9.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和

_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

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字音字形

--一」

所惡()辟()患一簞()食

蹴()不屑()不為()茍得也

為()宮室之美一豆gOng()唐雎()

怫()然免冠()徒跣()

搶()地韓傀()休禳()

縮()素色撓()諭()

嗜()學綺()繡容臭()

編()袍裘葛()凍餒()

加冠()稍降()辭色

叱咄()曳Xi()鍛()裂

縻()稍之供撰()長書

羌()管燕(yan)然擎()

貂裘()鬢()微霜麾()

炙()千zhang()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除也()

2.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3.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5.故不母意也()

6.6鷹擊于殿上()

7.四字僵勁不能動()

8.同舍生皆被綺繡()

古今異義

1.一孽羹

古義:

今義:豆子。

2.星亦不可以己乎

古義:;今義:判斷動詞。

3.萬鐘于我何加焉

古義:;今義:指鐘點、時間。

4.萬鐘于我何加焉

古義:;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shù)目合在一起。

5.豈拿五百里哉

古義:;今義:不彎曲

6.體裱降于天

古義:;今義:休息

7.長跪而謝之

跪,古義:;今義:雙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謝,古義:;今義:感謝

8.大王加惠

古義:;今義:增加

9.無從筑書以觀

古義:;今義:指給予或達到

10.串送之,不敢稍逾約

古義:;今義:行走

1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古義:;今義:與“真”相對

12.更遇其叱咄

古義:;今義:或者

13.日再食

古義:;今義:又

14.媵人持湯沃灌

古義:;今義:烹調后汁兒特別多的副食

15.嘗草百里外

古義:;今義:趨勢

16.俯身傾耳以道

古義:;今義:邀請

一詞多義

j呼爾加與之(連詞,表示順承)

1.而<由是則生則有不用也(連詞,表示轉折,相

、當于“卻”“但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詞,表示比較,相當于

2,于《“比”)

、萬鐘于我何加焉(介詞,對于)

「二者不可得兼(動詞,得到,獲得)

3.得《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名詞用作動詞,同

I“德”,感恩、感激)

“[呼爾而與之(用作后綴)

4.?。叟c與同銷萬古愁(代詞,你)

為|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介詞,為了)

5'為[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動詞,做)

[是亦不可以己乎(動詞,停止)

6已《,

■[吾既弓言之王矣(副詞,已經)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語氣詞,“與”同“歟”)

'〔呼爾而與之(動詞,給)

f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動詞,派)

'[安陵君因使唐雎便于秦(動詞,出使)

[亦免冠徒跣(動詞,裸露)

9徒4-

■I徒以有先生也(副詞,只,僅僅)

「此庸本之怒也(名詞,成年男子)

10.夫|本專諸之刺王僚也(句首發(fā)語詞,讀fl!,

I無實義)

[加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連詞,表轉

11.而,折,但是)

【挺劍畫起(連詞,表承接,不譯)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構助詞,的)

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12,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助詞,用于主謂之

、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以君為長者(用于形容詞后,指……的人)

13者V?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有(語氣詞,引出原因)

[雖然(代詞,這樣)

14.然《秦王怫然怒(用于形容詞后,表狀態(tài),

I的樣子)

‘寡人欲"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詞,用)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詞,憑借)

15'以]以君為長者(介詞,把)

、徒以有先生也(介詞,因為)

’無從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來)

J以衾擁覆(介詞,用)

16'"何?戰(zhàn)(介詞,憑借)

、皆以美于徐公(動詞,認為)

f禮愈至(形容詞,周到)

17至《,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動詞,到達)

j益慕圣賢之道(名詞,學說)

18.道《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動詞,講)

〔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

|援疑原理(動詞,詢問)

19?質]非天質之卑(名詞,資質)

I叢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介詞,向)

20■從i當余之叢師也(動詞,跟從)

[今讀生學于太學(眾多)

21'諸i假道人而后見也(相當于“之于”)

詞類活用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同“德”,名詞用作動詞,這里是感恩、感激的意思。

2.請廣于君形容詞作動詞,增廣、擴充

3.卷寡人與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4.天下縝考名詞作動詞,穿白色喪服

5.手自筆錄名詞作狀語,用筆

6.主人目再食名詞作狀語,每天

7.曖白玉之環(huán)名詞作動詞,在腰間佩戴

8.父母歲有裘葛之遺名詞作狀語,每年

9.串逆旅名詞作動詞,寄住

10.余則旭敝衣處其間名詞性短語活用作動詞性短語,穿著破舊的衣服

文言句式

1.倒裝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點撥:“于生”作狀語,后置。

受地于先王

點撥: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為“于先王受地”。

請廣于君

點撥:介詞結構后置,正常語序為“請于君廣”。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點撥:介賓短語”于藏書之家”后置,正常語序應為“每于藏書之家假借”。

弗之怠

點撥:賓語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弗怠之”。

2.判斷句

魚,我所欲也點撥:“……也”表判斷。

非士之怒也

點撥:“非……也”表否定判斷。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點撥:”……者,……也”表判斷。

是可謂善學者矣

點撥:“……者”表判斷。

3.省略句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點撥:應為“鄉(xiāng)為(義)身死而不受(之)”,“為”“受”后面省略賓語。

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點撥:“撰”前省略主語“馬生”,“以"后省略賓語“之”。

中心意思

_________J

1.《魚我所欲也》通過比喻引出中心論點,然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心;最后列舉兩個事

例強調了“義”高于生命,見利忘義是喪失人的本心。

2.《唐雎不辱使命》記敘了強國和弱國之間的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

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狡詐驕橫、色厲內荏的真實面目。

3.在《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贈序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學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

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yōu)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yè)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

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yōu)劣,以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專心治學。

4.《漁家傲?秋思》描寫了塞下奇異的景象,表現(xiàn)出作者平息叛亂、反對侵略和鞏固邊防的決心和意愿,也抒

發(fā)了作者功業(yè)未成、思鄉(xiāng)憂國之情。

5.《江城子?密州出獵》描寫了太守出獵的盛大場面,表達了作者堅決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

的壯志豪情。

6.《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過對軍旅生活和戰(zhàn)斗場面的追憶,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收復失地的

理想,抒發(fā)了壯志難酬、英雄遲暮的悲憤心情。

7.《滿江紅》主要抒寫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滿懷雄心壯

志的開闊胸襟。

寫作特色

《魚我所欲也》

1.語言流暢,氣勢恢弘,感情悲壯而高亢。

作者善于運用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氣勢,使論證更有力,感情更充沛,讀來痛快淋漓。

2.運用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使文章論證嚴密,有說服力。

作者在提出論點之后,從正、反兩方面論述舍生取義的重要性;接著又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論證,這樣層

層深入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唐雎不辱使命》

1.通過對話突出人物性格特點。

本文對話極富外交色彩,文言虛詞恰當運用,使人物說話的語氣突出,除很少的幾句串場的敘述外,幾乎全是

對話。用對話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重點突出,層次清楚;用對話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安陵君的委婉而

堅定,唐雎的沉著干練、口鋒銳利、義正詞嚴,秦王的驕橫無理,躍然紙上。

2.通過對比刻畫人物。

鮮明的對比手法。本文中唐雎和秦王是對立的。他倆之間唇槍舌劍的斗爭,為作者充分運用對比手法提供了堅

實的基礎。一個是色厲內荏、外強中干的紙老虎,一個是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的伏虎英雄,一個前倨后恭,一個先

恭后倨。一倨一恭,形成對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這一人物的復雜性格一一既是兇惡的,又是虛偽的。同時也表

現(xiàn)了唐雎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且善于斗爭的精神。

《送東陽馬生序》

1.記敘、描寫、議論自然結合。

本文以記敘為主,敘述中又有適當?shù)拿鑼懞妥h論,給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比如,寫求師的情景時,“門人

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形象地描繪出“先達”莊重、嚴肅的態(tài)度,同時也寫出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和恭敬

——“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寫同舍諸生的服飾,采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寫了同舍諸生的衣服、

帽子、玉環(huán),腰間的佩刀和香袋,用同舍諸生華貴的服飾襯托自己“組袍敝衣”的艱苦。文章在記敘和描寫的同時

還穿插了議論,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比N

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生動地刻畫了人物形象,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性。

2.采取對比的方式,闡明道理。

如文中將同舍生的奢華穿戴和自己破舊的衣服對比,將今日太學生的優(yōu)越學習條件和自己艱苦的學習生活對

比,說明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為用心不專,不知勤苦求學。

《漁家傲?秋思》

1.語言凝練,特征鮮明。

首句指出“塞下”這一地域“異”的特點。為下闋思親懷鄉(xiāng)之情埋下伏筆。通過“邊聲”“千嶂”“孤城”等具

有明顯特征的事物,把邊地的荒涼景象描繪得有聲有色。

2.情景交融,感情真摯。

上闋著重寫景,極力表現(xiàn)了邊塞風光的奇異獨特,渲染了邊地的蕭條肅殺、荒涼寂寥。下闋著重抒情,蒼涼悲

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fā)的基調,表現(xiàn)了詞人拳拳愛國之心、濃濃思鄉(xiāng)之愁。

《江城子?密州出獵》

典故運用貼切、自然。

這首詞共用了三個典故。孫權射虎的典故,說明詞人年富力強,壯志猶存;赦免魏尚的典故,反映了詞人盼望

朝廷能加以重用,建功立業(yè);“射天狼”的典故,詞人以此來表明自己抵御外敵入侵的決心。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構思巧妙,虛實結合。

詞的前九句渾若一氣貫之,密不可分,追憶往事,豪情滿懷;結尾一句,詞意斗轉,往事消融,回歸現(xiàn)實,情

感一落千丈,從豪壯激昂跌落為深沉痛苦的悲嘆。這是詞人的獨特創(chuàng)造,強烈地表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希望與失望的

矛盾。

《滿江紅》

氣魄宏大。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是巾幗英雄的寫照,頗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魄,顯示了她不甘雌伏的

巾幗英雄形象。

名句積累

漁家傲(范仲淹)

1.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邊地秋景的悲涼奇異的詩句是:

2.《漁家傲?秋思》中抒發(fā)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且表達了主旨的詩句是:

3.《漁家傲?秋思》中表達戍邊將士“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衛(wèi)國志向的句子是:

4.唐代詩人李益詩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抒寫了戍邊將士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漁家傲?秋思》

中表達同樣感情的句子是:,。

5.《漁家傲?秋思》中表現(xiàn)將士們思家與報國矛盾心情的詩句是:,

6.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表達自己和征人們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7.《漁家傲?秋思》中抒發(fā)征夫戍邊難歸的無奈和對家鄉(xiāng)的眷念之情且表達了主旨的詩句是:

,。

8.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體現(xiàn)了邊塞的壯美,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運用相似的景物

渲染了邊塞的悲涼,這句詞是:,,。

9.《漁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邊地秋景的悲涼奇異的詩句是:,

10.《漁家傲?秋思》中從虛寫的角度,突出戰(zhàn)爭持久,將士背井離鄉(xiāng)遠征邊塞的痛苦的詩句:

11.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兩

句表達了戍邊將士們雖思鄉(xiāng)心切,但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歸家無期的復雜心理。

12.面對秋景,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用“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以情寫景,寫出自己

的遐想,表現(xiàn)了自己對歸期的向往;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用“,

"兩句,以酒遣懷,抒發(fā)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13.唐代詩人李益詩“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抒寫戍邊將士強烈思鄉(xiāng)之情,《漁家傲》中表達同樣

感情的句子是:,,。

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1.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詞中借用典故,表達作者愿馳騁疆場、為國立功的句子是:

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達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的句子是:

3.《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fā)主人公殺敵為國、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的詩句是:

4.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以孫權自喻,表明建功立業(yè)心志的詩句是:

5.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寫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壯志未酬的感嘆的詩句是:

6.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極言出獵規(guī)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7.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借用典故,作者以前人自喻,突出表現(xiàn)作者少年狂氣的句子:

8.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抒發(fā)主人公殺敵為國,守衛(wèi)邊疆的坦蕩胸懷和豪情壯志的詩句是:

,,。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1.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形、聲兩方面寫軍營生活及戰(zhàn)前準備的句子是:

,。

2.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表現(xiàn)激烈戰(zhàn)斗場面的句子:

,。

3.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辛棄疾以“:

"直抒胸臆,表達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

4.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描寫渴望馳騁沙場、英勇殺敵的戰(zhàn)斗場面的詞句是:

,。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表達作者雄壯理想的句子是:,

6.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充分表達詩人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的句子是:

7.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由夢境回到現(xiàn)實,情緒一落千丈,凝聚著作者壯志難酬、萬千

感慨的句子是:-

8.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與“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意義相近的詩句是:

滿江紅(秋瑾)

1.秋瑾的《滿江紅》中“,,,?!边\用

短句,節(jié)奏明快,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得淋漓盡致。

2.秋瑾的《滿江紅》中“”一句是化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黃

花瘦”的詩句,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吃而又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定風波(蘇軾)

1.蘇軾《定風波》中寫作者遇到突如其來的風雨,頂風沖雨,從容前行的句子是:

2.《定風波》中寫歸途遇雨,同行狼狽,詞人卻放慢腳步,不在意風雨,吟詩長嘯的句子是:

3.《定風波》中描繪了這樣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理的畫面:,,

一邊是料峭春風,絲絲冷意;一邊是山頭斜照,些些暖意,在寫景中傳達出人生的哲理:

寒冷中有溫暖,逆境中有希望,憂患中有喜悅。

4.《定風波》中詞人認為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人生的一切風雨,也就無所謂風雨無所謂晴了的句子

是:,,O

5.《定風波》中最能體現(xiàn)蘇軾超然物外情懷的句子:-

臨江仙?夜登小閣(陳與義)

1.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把國家興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漁唱,表達作者內心寂寞悲

涼的心情的句子是:,。

2.《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作者以飽蘸著久歷艱難和劫后余生的血淚的筆觸,概括國家和個人的

激劇變化的情況,寫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3.《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中組成一幅富有空間感的恬靜、清婉、奇麗的畫面,將充滿閑情雅興的

生活情景真實地反映了出來的詞句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