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妻書-2025屆高考一輪復習教材文言文回顧_第1頁
與妻書-2025屆高考一輪復習教材文言文回顧_第2頁
與妻書-2025屆高考一輪復習教材文言文回顧_第3頁
與妻書-2025屆高考一輪復習教材文言文回顧_第4頁
與妻書-2025屆高考一輪復習教材文言文回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與妻書

一、基礎夯實

(第1段)意映卿卿如晴,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

吾已成為陰間一鬼。青作些書洱珠和筆墨充工丕熊袁書而欲翅筆巳赳汝丕察者裹謂童,生舍汰

而.殂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也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1.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如晤()②竟()

2.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第2段)吾王受法,即此愛法一念,使吾易于就也,受自退放必泰家原人工有進△機感卷量.

然進花腹?jié)M貨狼大教心族意兒家能藜?司馬春衫,各不能華大五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布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

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

之福利,為天下人永福也。汝其勿悲!

3.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段()②充()

4.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5.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段)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日:"與便吾先死也,木宇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

而怒,后經(jīng)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吾之度羨謂以汝之弱必不熊禁失吾之

悲吾先死留苦與汝音心不忍故寧讀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至先汝而死乎?

6.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與使()②無寧()③禁()④字

7.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第4段)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

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道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

吾與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余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

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遠行,必以告妾,妾愿隨君行。“吾亦即近汝矣前十

余昱旦家即欲乘便必?匕行二事諸汰及與汝想對于不熊后用具必達二有身也更虺丕勝斐拉惟

且旦呼酒丟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8.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楹)②既()③寸管()

7.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第5段)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

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

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

地服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能能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

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shù)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吾今死無余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

汝其善撫之,使之間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蛴质悄?,則亦

教其以父志為志,則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幸甚,幸甚!吾家后弓當甚貧,貧無所苦,清

靜過日而已。

10.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第(電抑()③肖()④后日()

11.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段)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邳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

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方汝也,

汝不必以無侶悲。

12.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相()②旁()

(第7段)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

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忍。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夫!

巾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

于夢中得我乎?一慟。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13.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的的()②偶()③模擬()④一慟()⑤念()⑥四鼓()

14.用"/"為上段文字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第8段)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

二、重點梳理

1.通假字

①幾家能轂

②念六夜四鼓

2.古今異義詞

①當亦樂犧

牲吾身與汝

身之福利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

職工生活(食、宿、醫(yī)療

等)的照顧;使生活上得

至ij利益

②汝可以模

擬得之

模仿

3.一詞多義

⑴語

①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

②何事不語

③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蘇武傳》)

(2)書

①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

②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③借書滿架(《項脊軒志》

④詔書特下,拜臣郎中(《陳情表》)

⑤倉頡作書

⑥隸書

⑶身

①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②且以汝之有身也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鴻門宴》)

④禹之王天下也,身執(zhí)耒雷以為民先(《韓非子?五蠹》)

⑤奮不顧身

4.詞類活用

①汝幸而偶我

②瓜分之日可以死

③卒不忍獨善其身

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不能竟書而欲擱筆

⑦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

5.文化常識

⑴意映卿卿如晤

舊時的愛稱,后泛用為對人親昵的稱呼卿卿,(有時含譏諷意)。

(2)妾愿隨君“行

①妾:此處為-"妾"本義指"女奴";由于妾的特殊身份,因此在古代社會又往

往指;又因為妾的地位低下,所以又引申為女子自稱的謙辭。

②君:此處為。

周代君主主要指朝露官員及諸侯國、方國的首領;戰(zhàn)國時又用做功臣和貴族的封號;后世便

衍生成帝王之稱,指一國之國,最前統(tǒng)治者,后來“君”又演變成為一種敬稱。

(3)徒使兩地眼成穿而稱他不。.

骨化石形容對的思念。

(4)古代的計時單位:時、亥『'、更“、鼓、點

①時:時辰。古代一晝夜分為個時辰,每個時辰等同于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以

為名,從午夜起,與北京時間相對應,即23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為“1點

至3點為其余類推。

②刻:古代用漏壺計時,一晝夜為100刻,一刻等同于現(xiàn)在的14分24秒。頃刻,很短的時

間。

③更:古代一夜分,每更約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大致分為:晚19點至21點為一更,

21點至23點為二更,23點至第二天凌晨1點為三更,故有"夜半三更"之說。其余類推。

④鼓:古代夜間擊鼓報更,故以其為更的代稱,曾有“五鼓天明”之說。

⑤點:古代用銅壺滴漏計時,以下漏擊點為名,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點,一點等同于現(xiàn)在

的24分鐘。

參考答案:

1、(1)如同見面(2)完成2、略3.①同"夠"②擴充4.略5.你能體諒我這種心

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為自己惦念的人,也應該以犧牲我和你的幸福

為樂,替天下人謀求永久的幸福了。(關鍵點:體、福、利)

6.①與其②不如③承受得住,經(jīng)得起④最終

7.略

8.①恰好②已經(jīng)③指筆9.略

10.①只是②還是③像④今后的日子

11.像我們這樣感情濃摯的人,能忍受這種事情嗎?這就是我敢于任性去死而不顧

你的緣故啊!(關鍵點:鐘情、率性)

12.①偏指一方,你②靠近

13.①實在,的確②婚配,嫁給③想象,揣摩④大慟⑤俗同"廿",二十⑥四

更天14.略

二、重點梳理

1.①同"夠",足夠②同"廿",二十2.①幸福②想象,揣

摩3.⑴①動詞,告訴②動詞,說③名詞,說的話

⑵①名詞,信②動詞,書寫,寫字③名詞,書籍④名詞,

文書⑤名詞,字,文字⑥名詞,書法,字體⑶①代詞,均

譯為"自身"②名詞,身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