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全冊匯編_第1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全冊匯編_第2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全冊匯編_第3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全冊匯編_第4頁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識全冊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高考語文總復習高中語文必修一基礎知

識全冊匯編(精華版)

必修一內容梳理

第一單元一一詩歌

一、單元教材及重點說明:

本單元有詩歌可以共用一個“情”字來概括:《沁園春?長沙》

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對丁香姑娘的朦朧愛情,《再別康橋》中

對母校的綿綿別情,《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對普通婦女的歌頌之情。

這個單元的鑒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

如何體會詩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較含蓄甚至隱晦的

詩歌如《雨巷》等表達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從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詩人的思想生平和詩中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三個方面入手。要多讀,所謂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意象是詩歌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耙狻奔葱蕾p者的心意、

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審美主體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

象,是主體與客體的統(tǒng)一,有形與無形的統(tǒng)一。要注意區(qū)分詩中的描

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在《再別康橋》用得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輝”“夏蟲”等,而像《雨

巷》中的“丁香”“姑娘”、則為比喻性意象(也稱象征性意象),

它們表達的詩人思想情感豐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

味。

二、學習要點:

第1課沁園春?長沙

一、文學常識:

詞:又叫詩余、長短句、曲子詞、樂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詞根據(jù)長短來分,有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

字以上)三種,詞的一段叫闕,也叫片。

詞牌:古人填詞用的曲調的名稱,與作品內容無太大關系。同一

詞牌的詞結構格式相同。

二、課文再現(xiàn)

背誦《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七律?長征》《浪淘沙?北戴

河》

三、寫作素材

毛澤東主席在《沁園春-長沙》中表現(xiàn)出他在青年時期就有偉大

的理想,“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

戶侯”正是他當年青春激情的寫照。

第2課詩兩首

雨巷

戴望舒

一、課文再現(xiàn)背誦重點語段: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

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

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二、寫作素材

春雨帶來生的喜悅。踏著霧濕的小路,撐一把傘,一把戴望舒《雨

巷》中的油紙傘,輕輕走進楊柳成蔭、煙雨如織的江南小道。江南的

煙雨,細細地、密密地、柔柔地、悠悠地飄落。柳岸風堤撐紙傘的仕

女們,走在云霧之間一般,帶起梨花的清甜的香味。江南的生活充滿

詩后、°

再別康橋

徐志摩

一、課文再現(xiàn)

背誦《再別康橋》全文

二、寫作素材

1、現(xiàn)實與天堂的距離,理想與黑暗的反差,曾經(jīng)的回憶是最美

麗的溫暖,于是,你輕輕的招手,悄悄的揮袖,感嘆一聲,竟成了

文學史上經(jīng)典的徐氏康橋。

第3課大堰河一我的保姆

從《大堰河一我的保姆》,我們看到了作者對辛勤勞作的人民的

歌頌,看到了作者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也看到了無私奉獻的母愛

的偉大。

第二單元一一古代記敘散文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

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

含義,讀懂課文。

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

一、文學常識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

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因為《左

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

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二、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三、一詞多義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一種否定

的假設或條件)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四、古今異義

若舍鄭以為李道豐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微去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

今義:妻子。

五、詞類活用(補充)

名詞做狀語

夜繾而出,見秦伯(在夜里)

既穿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面)

動詞做名詞

且君嘗為晉君蝎矣(恩惠)

意動用法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以……為邊界)

六、寫作素材

1、當伯樂完全忽視了那匹千里馬時,原本再雄心壯志的人也一

定憤怒極了,開始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可他是否想過,是匹千里馬

就總會被發(fā)掘,如果重新振作,就不會在后來錯失良機了。燭之武便

是這樣的聰明人,雖然他這人才被白白浪費了許久,但國難當頭,國

君求助,愛國振邦之心強烈的他又怎么會拒絕?于是,他放下了多年

來不受重用的憤怒、忌恨與傲氣,雖然還是略表牢騷之意,卻仍舊義

不容辭地擔當起退秦師的重任。

2、何謂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燭之武為國只身涉險,

他為何如此篤定面對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務?人生道路困難重

重幾多變故,又有誰能做到如此篤定,我想燭之武與秦伯談判時一定

成竹在胸,談吐冷靜,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與心力戰(zhàn)勝了秦伯。

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痹卩嵅畧?zhí)政的幾十年間,燭之武

從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關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們總是感嘆

機會與我們擦肩而過。養(yǎng)精蓄銳,機遇只要抓住最關鍵的一次就行了。

在幾十年的寂寞隱忍中,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妄自菲薄,而是以

驚人的毅力韜光養(yǎng)晦,終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時期,為自己的人生畫上

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第5課荊軻刺秦王

一、成語

切齒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極端痛恨的樣子。又作切齒腐心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

圖窮匕現(xiàn):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畢露

發(fā)上指冠:形容極度憤怒。

悲歌擊筑: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變徵之聲:常作悲壯之聲。

二、文學常識

《戰(zhàn)國策》既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又是一部歷史散文集。又稱《國

策》,由西漢末年劉向編訂。

三、通假字

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B高興。

使工以藥淬火。淬,通」卒",cui,淬火,燒刃使紅,漬于水

中。

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jīng)。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請辭決矣。決,通“訣”,訣別。

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懾。

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xiàn)”0

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

卒起不意。通“猝”,CU,倉促,突然。

四、古今異義

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jīng)

濟困難。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

將軍豈有意乎。

古義:有心意,此引申為同意、愿意。今義:有“故意”之

屆、O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對待。今義:遇到,碰以。

深:古義:刻毒。今義:有深度,與“淺”相對。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義:在這時。今義:表順承關系或另提一事。

終已不顧。

古義:不回頭。今義:不照顧,不考慮不顧忌。

五、一詞多義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動詞,親近,接近。

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副詞,親自。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形容詞,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形容詞,深刻

可以解燕國之患動詞,解除,解救。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動詞,剖開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動詞,解答。

乃今得聞教名詞,指教,jid。

十三教汝織動詞,傳授知識技能,讀ji&o

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于。

進止敢自專副詞,表反詰語氣,為“豈敢、不

敢”的省詞。

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動詞,遭受。

被明月兮佩寶璐動詞,通“披”,戴。

持千金之資幣物名詞,資財、錢物。

若據(jù)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名詞,資本,依據(jù)。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動詞,通“震”,害怕,恐懼。

振長策而御宇內動詞,揮動。

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動詞,通“震”,震動。

乃駭而圖之動詞,圖謀,籌畫。

圖窮匕首見名詞,地圖。

不圖子自歸動詞,想,反復考慮。

六、寫作素材

1、國家危難,荊軻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價,前往刺秦?!帮L蕭蕭兮

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何等地壯烈!何等地令人為之驚

嘆!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氣。

2在秦王的大殿之上,當荊軻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時候,我們看見昔

日威嚴無比的一國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儀態(tài)。所有的大臣更是

驚慌失措,方寸大亂。荊軻一刺,刺穿了所謂天子的神話。秦王和大

臣們的名字,也許在歷史的風塵中漸漸地被人們淡出記憶,但荊軻一

名,永載史冊,萬古流芳。荊軻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他的勇氣卻是熠

熠生輝的。

第6課鴻門宴

一、詞語

鰥生:意思是淺陋無知的小人。鰥,短小、淺陋。

饗:用酒食款待賓客,這里意為犒勞。

二、成語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上雖有正當好聽的名

目,實質上卻別有用心地把矛頭針對某人或某事。

勞苦功高:指勤勞辛苦,立下大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處于被宰割

的地位。

秋毫無犯: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絲毫不侵犯群眾的利益。

三、文學常識

司馬遷,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史記》是我國第

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它不僅是

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最高成就的代

表作品。魯迅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四、通假字

10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皟取?/p>

通“納”,接納

2o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霸椤蓖ā霸纭?/p>

3o令將軍與臣有谷h“谷廠通"隙”,隔閡,嫌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氨丁蓖ā氨场?,背棄。“具”通

“俱,全

50沛公不勝杯杓。“杓”通“勺”,酒器

6、要項伯?!耙蓖ā把?,邀請。

7o因擊沛公于坐?!白蓖ā白?,座位

8、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安弧蓖ā胺瘛?/p>

五、古今異義

1、沛公居山東(古)靖山以東(今)

山東省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不同尋常,指意外的變故。(今)

表程度副詞

3、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南(今)

河南省

4、沛公……約為婚姻(古)結為兒女親家

(今)男女結婚之事

5、沛公奉卮酒為壽(古)敬酒;

(今)長壽

6、而聽細說(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7、所以遣將守關者(古)的原因;

(今)因果連詞

8、沛公已去(古)離開;

(今)往、到

9、持劍盾步走(古)跑;

(今)步行

10、再拜獻大王足下(古)兩次;

(今)又一次

六、寫作素材

1、劉邦明知去鴻門赴宴有生命之憂,但他義無返顧赴宴了,最終憑

著膽識和機智得以在鴻門宴上脫身。

2、項羽攻入函谷關后,擁有大軍四十萬,實力強大,士氣正旺,頗

為自負?!暗┤震嬍孔?,為擊破沛公軍”,以為劉邦在自己的掌控之

中,鴻門宴上坦然接受劉邦恭卑的謝罪,其傲慢輕敵的思想最終為自

己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3、范增向項羽進諫,劉邦“其志不在小,有天子氣,急擊勿失”;

項伯卻勸項羽,“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

羽對此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能正確對待兩人的不同建議。

第三單元一一現(xiàn)當代寫人記事散文

一、單元教材及學習重點說明

這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寫人記事的佳作。它們都是回憶性、紀念性

的文章,大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寫悲慘、憂傷之事,表憤怒、悲

悼之情,發(fā)深邃、邈遠之思(《記念劉和珍君》《小狗包弟》);二

是寫偉人、名人之事,表贊美、頌揚之情,傳活潑、幽默之趣(《記

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學習本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既要學習品人,又要學習品文。品

評人物,要以性格、品質為關注點。例如梁實秋筆下的梁啟超顯示出

豪爽的性格。有時人物的性格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如劉和珍既是溫和

的又是英勇的。品評人物,不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還要注意探

究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則難

于準確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則擅長此道,如巴金坦陳深藏的心跡,

從“懺悔”入筆,寫出了一個大作家的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品評人

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時代因素,將對人物的分析,與對時代背景

的分析相結合。如劉和珍身上具有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的執(zhí)著追求精

神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沒有的特點;巴金自我解

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點或弱點,也體現(xiàn)歷史和時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

殊印記。

品文,就是品賞文章(在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

語言藝術。以前語文課堂上習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冊第一單元里

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也可靈活運用于本單元。本單元品文的內容大

致包括:賞析寫人技巧,如刻畫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賞析敘事技巧,如與人物相關的材料的詳略安排,敘述的先后次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還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辭方法,白描,

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散文的語言藝術,也是學

習這個單元要著重揣摩和賞析的。

二、學習要點:

lo抓住細節(jié);

2o分析個性;

3o體察傾向;

4o品評亮點;

50圈點批注。

6.背誦:《記念劉和珍君》第二、四節(jié)

第7課記念劉和珍君

一、成語:

長歌當哭:用寫文章來代替哭泣。長歌:引吭高歌,這里指寫文

章。當,當做。

殞身不恤: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殞:死亡。恤,顧慮。

桀瞥不馴:形容性情倔強,不順從。

二、內容回顧

背誦第二、四部分

第8課小狗包弟

一、成語

綠草如茵:茵,草墊子。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二、作者簡介:

巴金,原名李堯棠,“世紀老人”,享年101歲。他被公認為

20世紀不多的幾位文學大師之一,他的作品代表著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

文學與人文精神的顛峰。

主要作品:《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園》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

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一一“一部說真話的大書”。

《小狗包弟》思想內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惡。

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時期,那是個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

缺少溫情,更缺少寧靜的氣氛。人,尚可不說其恐慌至何種地步,就

連一只小小的玩物一一狗,也無安寧之日。作品描述了兩條狗:一條

是藝術家鄰居的狗,一條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動

亂中,它們都無一幸免而死去。前者被“專政隊的大棒”打斷了腿,

不食而死;后者被擔驚受怕的主人送給了醫(yī)院。盡管作家還在作品中

詳細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難,但我們只要從兩條狗的命運上,就可看

出,一場“文革”運動,以它的殘暴,蕩滌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

人家從安樂中陷入苦難,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于無辜之中。作者撰

文的主要用意雖是懺悔,以自己對愛犬包弟的“出賣”與“背叛”,

譴責自己的懦弱(這從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沒有這場浩

劫,這種懺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義,還在

于對“文革”的無情揭露,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一一狗的命運中,客

觀地暴露了“文革”時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點,以及那一段特殊的歷

史給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帶來的近乎毀滅性的災難。

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一、了解梁任公梁啟超

(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字卓如,一字任

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幼年時從師學

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三十自述》),17歲中舉。

后從師于康有為,成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運動的宣傳家。戊戌變法前,與

康有為一起聯(lián)合各省舉人發(fā)動“公車上書”運動,此后先后領導北京

和上海的強學會,又與黃遵憲一起辦《時務報》,任長沙時務學堂的

主講,并著《變法通議》為變法做宣傳。戊戌變法失敗后,與康有為

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漸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學革命運

動的理論倡導者。從戊戍變法前一兩年開始,梁啟超與夏曾佑、譚嗣

同等便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并試作新詩。逃亡日本后,梁啟超

在《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繼續(xù)推廣“詩界革命”。代表

作《少年中國說》,針對中國現(xiàn)狀,分析透徹,說理條理清楚,運用

一連串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行文一瀉千里,文章呈現(xiàn)出大氣磅礴

的風格。故梁啟超散文的影響極大,“每一文出,則全國之身目為之

一聳?!币粤簡⒊⑽臑榇淼男挛捏w是對桐城派以來散文的一次解

放,它的出現(xiàn)為中國古典散文向現(xiàn)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時期的白話

文轉化作了必要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梁啟超還是一位學者,他的

《清代學術概論》在清代學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梁啟超名言: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

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

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當世

之務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第四單元

一、復習要點

1、《短新聞兩篇》都是新聞,“新聞”,就是關于新近發(fā)生的

事實的報道,它應當具有真實、及時、有價值的特征。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新聞特寫真實、準確地記錄了

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香港回歸。它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

獨特視角,詳細地描述了中英雙方在香港舉行的交接儀式,并且把末

代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

歷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是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戰(zhàn)后訪問奧斯維

辛集中營博物館之后采寫的,把自己和其他參觀者在奧斯維辛訪問

時的感受當做文章的主要內容來寫。譬如,這兒“陽光明媚”,“綠

樹成陰”,孩子們在高興地嬉戲,作者卻說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像一場噩夢”。

2、《包身工》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的特點是迅速及時地

報告現(xiàn)實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問題及其發(fā)展趨勢。它所

反映的人和事必須是真實的,但允許有一定的藝術加工。《包身工》

按照時間順序,抓住“包身工”們一天生活中的三個主要場景,即起

床、吃飯、工作,從住、吃、勞動條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難

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